东郊记忆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成都东郊记忆观,是一座以记录和纪念人民记忆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参观这个展览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进入成都东郊记忆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览馆门口巨大的拱形石碑,上面镌刻着“成都东郊记忆观”五个金色大字。

这座石碑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游客,这里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地方。

走进展览馆,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文件和展品,展示着成都东郊的丰富记忆。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展品。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幅描绘成都东郊生活场景的油画。

这些油画以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再现了过去东郊的繁华景象。

我看到了那些年,东郊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看到了那些年,东郊的农田里农民辛勤耕作的身影。

这些画面让我仿佛穿越到了过去,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另外,成都东郊记忆观还设有一处纪念墙,列出了历年来东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其中,我看到了那个被誉为“东郊经济区奠基人”的孙楠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孙楠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代表,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推动东郊的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了解他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的。

除了展品和纪念墙,成都东郊记忆观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区。

在这些区域,游客可以亲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剪纸、木刻和绣花等。

这样的设计非常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看,更能动手参与其中,亲身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成都东郊记忆观是一个富有情怀和故事的展览馆。

通过参观这个展览馆,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东郊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成都东郊记忆观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精美的展示方式吸引了我,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成都东郊记忆观不仅是一座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承载着人民记忆的历史遗迹。

工业遗产视野下的“东郊记忆”公园

工业遗产视野下的“东郊记忆”公园

工业遗产视野下的“东郊记忆”公园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许多老工业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的新面貌。

这些老工业区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遗址,也是历史的见证,但由于城市化的需要,许多老工业区被拆除或改造,遗失了往昔的文化、历史和记忆。

为了保护和传承老工业区的历史和文化,一些城市开始打造工业遗产公园,将老工业区转化为文化、休闲、旅游的场所。

本文将以位于北京市的“东郊记忆”公园为例,探讨工业遗产公园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

“东郊记忆”公园位于北京市的通州区,距离市区约30公里。

该公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工业遗产公园,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公园原为北京市第一针织厂,建于1954年,是北京市民主联合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而设立的重要工业项目。

该厂建成后,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一张名片,被誉为“纺织厂中的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针织厂逐渐落后,生产设备老化,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工业遗产,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华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修缮和改造,打造了“东郊记忆”公园。

公园以“厂为城,景为厂”为设计理念,以保留原貌为原则,保护了原厂区的一些工业文物和建筑,如厂区大门、钟楼、球场、加油站等,还复原了一些经典的机器,如棉麻纺织机、粗毛线机、程序控制织机等,让游客领略到了“厂为城,景为厂”的工业文化风貌。

“东郊记忆”公园的开放,不仅为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针织厂工人提供了一个回忆曾经的工业时代、重温生活历程的机会,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文化的平台。

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主题展馆,如“通州工业历史博物馆”、“中国纺织博物馆”、“中华轻纺品牌博物馆”等,展示了与针织厂相关的历史、文化、技术和生产信息。

此外,公园内还有运动场、休闲广场、美食集聚地等多种功能区,丰富了游客的休闲体验。

“东郊记忆”公园的建设,不仅是对老针织厂的保护和利用,也是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

成都东郊记忆观后感成都东郊记忆观是我近期参观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领略到了成都的自然美景,还了解到了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以下是我对成都东郊记忆观的观后感。

成都东郊记忆观位于成都市郊区,周围景色幽静宜人,空气清新。

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广场,周围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这座园林式建筑展示了成都的传统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成都。

园区中心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水面上荡漾着微风拂过的涟漪。

湖边的凉亭里,坐着一些游客休憩,欣赏着湖光山色。

园区内还有一些文化展览馆,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我参观了其中的一座文物陈列馆,里面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古代酒器、书画作品等。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在成都东郊记忆观,我还参观了成都传统手工艺作坊。

这些作坊里有许多手工艺人正在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木雕、陶瓷、刺绣等。

看着他们娴熟的手法和专注的表情,我不禁为他们的才华和耐心所折服。

通过参观手工艺作坊,我感受到了成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漫步在成都东郊记忆观的小道上,我看到了许多画家正在绘画。

他们坐在路边,用画笔和颜料描绘着眼前的美景。

他们的作品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些画家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技巧,也为园区增添了艺术氛围。

除了美景和文化艺术,成都东郊记忆观还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和娱乐项目。

我参加了茶艺表演和川剧变脸的表演,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都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这些表演不仅有精彩的节目,还有热情的演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成都东郊记忆观让我对成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这个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娱乐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

我通过参观,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了解到了成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我相信,成都东郊记忆观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他们呈现成都的魅力和骄傲。

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东郊记忆调研报告12020年4月19日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一、东郊记忆概况及现状分析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产业创意重点项目、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并于 11月1日起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

当前,景区的一期改造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各类音乐消费商家已入住,一个在东郊老工业区旧址上涅槃再生的文化产业园区已正式和大家见面。

它在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内,项目占地380亩(一期改建218亩),在1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原址改建,是成都“东郊工业区”东调后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

原厂区建筑类型包含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充满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桉树和梧桐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22020年4月19日景区内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

园区现在拥有数字音乐的产业集聚区和体验区、中国新歌发布和音乐选秀基地、话剧表演、艺品超市、微电影拍摄基地、摄影艺术基地及主题会展空间等多元文化内容,是传承工业文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园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示范区、旅游新业态的集聚地。

“东郊记忆”从以前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未来,“东郊记忆”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工作坊:开设手工艺、书法、绘画等课程,让市民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 合作与推广
将与本地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和运营东郊记忆。同时,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展览和教育资源
参观成果
4
参观成果
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平台: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热爱
成都博物馆 东郊记忆 调研报告
2020-11
-
1
文化背景
2
文创目标
3
参观内容
4
5
参观成果
应对风险
6
成果展望
文化背景
1
文化背景
1
2
3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成都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直致力于展示和保护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计划在城市东郊建立一个新的分馆,即"东郊记忆",旨在将更多优质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带给广大市民
应对风险
4. 合作风险
与本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可能面临合作破裂、合作效果不达标等问题。为应对此风险,项目组应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目标和责任,同时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
项目展望
6
项目展望
东郊记忆作为成都的新文化地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它将不仅是一个展示成都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汇聚创新力量,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成都历史文物展:展示成都地区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展现成都的悠久历史
川西文化展:介绍川西地区的民俗、艺术、建筑等文化元素,展现成都平原的独特魅力
近代成都展:展示近代成都的发展历程,包括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参观内容

实践东郊记忆心得体会

实践东郊记忆心得体会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成都东郊记忆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游客。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东郊记忆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对东郊记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实践东郊记忆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1.参观东郊记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东郊记忆的文化产业园区。

园区内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工业、现代、复古等多种元素,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园区内设有多个展览馆,展示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成就等,让我们对西部地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参与文化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东郊记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场民族音乐演奏会。

演奏会上,来自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这场演出让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交流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与东郊记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学习。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东郊记忆在推动文化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心得体会1.东郊记忆的文化氛围浓厚东郊记忆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园区内的建筑、展览、活动等,都充分展示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也让我们对文化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东郊记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郊记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族音乐演奏会、民俗表演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东郊记忆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东郊记忆通过举办各类创意比赛、创业活动等,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新2018】东郊记忆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最新2018】东郊记忆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东郊记忆考察报告篇一: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一、东郊记忆概况及现状分析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产业创意重点项目、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并于201X年11月1日起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

目前,景区的一期改造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各类音乐消费商家已入住,一个在东郊老工业区旧址上涅槃再生的文化产业园区已正式和大家见面。

它在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内,项目占地380亩(一期改建218亩),在1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原址改建,是成都“东郊工业区”东调后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

原厂区建筑类型包含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充满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桉树和梧桐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景区内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

园区现在拥有数字音乐的产业集聚区和体验区、中国新歌发布和音乐选秀基地、话剧表演、艺品超市、微电影拍摄基地、摄影艺术基地及主题会展空间等多元文化内容,是传承工业文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园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示范区、旅游新业态的集聚地。

“东郊记忆”从以前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东郊记忆的调研报告

东郊记忆的调研报告

东郊记忆的调研报告东郊记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东郊记忆的重要性及其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为东郊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东郊地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东郊记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2.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东郊记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3. 资料收集:整理收集相关文献、报告、新闻资讯等,形成文献综述,为调研提供背景资料。

三、调研结果1. 东郊记忆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东郊记忆对于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

许多居民表示,东郊记忆是他们强烈归属感的来源,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也是吸引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2. 东郊记忆的影响因素专家访谈和文献综述显示,东郊记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环境、历史事件、人文交流等。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东郊记忆容易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快速城市化、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冲击,因此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3. 东郊记忆保护与传承现状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东郊记忆的保护和传承重视程度较高,但在具体行动上存在较大的空白。

专家建议可以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东郊记忆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措施,促进东郊记忆的传承。

四、调研建议1. 建立东郊记忆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确保东郊记忆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2.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展览、讲座、媒体等途径向公众普及东郊记忆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邀请专业机构、社区组织等参与东郊记忆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制定实施方案。

4.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规划东郊地区的土地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重要资源,确保东郊记忆得以传承。

五、结论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东郊记忆对于当地居民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一、东郊记忆概况及现状分析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产业创意重点项目、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并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

目前,景区的一期改造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各类音乐消费商家已入住,一个在东郊老工业区旧址上涅槃再生的文化产业园区已正式和大家见面。

它在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内,项目占地380亩(一期改建218亩),在1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原址改建,是成都“东郊工业区”东调后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

原厂区建筑类型包含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充满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桉树和梧桐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景区内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

园区现在拥有数字音乐的产业集聚区和体验区、中国新歌发布和音乐选秀基地、话剧表演、艺品超市、微电影拍摄基地、摄影艺术基地及主题会展空间等多元文化内容,是传承工业文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园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示范区、旅游新业态的集聚地。

“东郊记忆”从以前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未来,“东郊记忆”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景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示范区、旅游新业态的聚集地,将以成功创建4a景区为契机,持续提升园区品质业态,拓展延伸4a景区所赋予的内涵,为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成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新亮点的目标不断努力,并且在成都绕城高速上面,路面标牌已经完善。

市民可按照有“东郊记忆”字样的路标前往游玩。

2013年7月28日,成都东郊记忆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共发放60 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一)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1、来访者的年龄水平通过东郊记忆游客年龄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在60名样本数据中,19~29岁年龄段的占63%,29~39岁的占15%。

很显然,来访者以年轻人为主,其中19~29岁的占据大多数。

2、来访者的职业通过来访者的职业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学生(29人)占据主要部分,其次是白领(13人)。

换句话说,在所有的来访者中,学生和白领是东郊记忆游客的主力军。

3、来访者了解景区的渠道及到景区的方式通过来访者了解景区的渠道及到景区方式的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人是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东郊记忆的,而又有超过一般的人是通过公交车来到景区,两者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出,东郊记忆主要客源地是在成都市区及其附近,进而得出其客源地相对狭窄,对外影响力较弱。

总结以上,我们对来访东郊记忆游客的情况有了大体了解:他们是来自成都市周边的游客,且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或公司白领。

整体来看,是一批有文化,有上进心,对文化艺术兴趣十足,活力四射的青年人。

(二)游客基础印象 1、来访者的目的通过来访者目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82%的游客到这里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休闲,音乐和餐饮仅占15%,而在我们调查期间发现,来这里进行摄影的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也就是说,目前东郊记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是在其娱乐和休闲两方面,音乐与餐饮并没有主要体现出来。

2、来访者对景区各功能的喜好度通过来访者对景区各功能区的喜好度我们可以看出,主题演艺在八大功能区中最受欢迎,而专业培训所占比例最少(0%)。

音响视听和酒吧娱乐各占15%,再结合我们之前所分析的来访者的职业与年龄统计图,我们不难得出,酒吧、音乐在整个东郊记忆景区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游客对东郊记忆的主要印象为三大方面,它们分别是酒吧、音乐、餐饮,这与其建设之初的景区定位有了初步的吻合,但与其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去弥补。

其次,结合游客基础信息和游客印象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来访者多为一日游游客,景区对外的吸引力较弱,景区知名度低,游客年龄段单一。

(三)来访者1、来访者之前是否了解景区由废旧工厂改建而来由扇形图我们可以看出,四分之三的游客之前知道景区是由废旧工厂改建而来,但令我们吃惊的是,还有四分之一的游客不了解这以情况。

也就是说,东郊记忆景区的对外宣传度较低,知名度低。

2、游客对废旧工厂改建的态度由统计图我们可以得出,90%的人支持这一措施,当然,也有10%的人保持着中立。

当然,东郊记忆作为一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来访者对于工厂改建的想法通过来访者对废旧工厂改建的建议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83%的游客采取与当前的一种,即改建为旅游景点。

但我们可以看出,有8%的人选择改建为停车场,同时在我们调查中也发现,景区内普遍存在停车位短缺这一现象,而在选择其它的之中,多会改建为创意零售街。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游客对与这类废旧工厂改建的方式是比较支持的,但同样体现出东郊记忆景区建设的一些缺点,如停车位少,景区知名度低等。

有劣势。

优势在于基础设施较完善,而劣势的表现则较明显,客源地窄表现最为明显。

篇二:西安历史考察报告历史学专业考察报告姓名:孔霞专业:历史学班级:20100251班学号:20100251462013年4月3日,我们一行27人从学校出发,在刘黎老师、冯伟娟老师和邱宇德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让我收获颇多,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作如下介绍:一、简单介绍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长安”,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等朝都定都于此,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

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西安考察之行,我们一路参观游历了:昭陵、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岳华山、华清池、骊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北广场。

西安之行是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至今仍记忆犹新。

二、考察实录4月3日中午我们从曲靖出发,坐火车到达昆明,随后转乘昆明直达西安的火车,4月5日早晨6点到达西安。

在乘车到宾馆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悠远厚重的古城墙,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及防御思想。

我们在宾馆休息了一天,4月6日正式开始西安之行。

(一)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

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我们看到了《开成石经》,还有许多书法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颜家庙碑》等。

我们欣赏到了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

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清刻《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另外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都集中于此。

我们在碑林博物馆欣赏到了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可谓是大饱眼福。

(二)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位于咸阳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为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

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从公元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公元743年,昭陵陵园持续建设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万亩,陵园内有187 座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昭陵陵园是一座丰富的文物宝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长乐公主、韦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壁画和文物精品。

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博物馆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在昭陵,我们看到了许多唐代石刻以及壁画,感受到了唐朝宫廷生活气息。

(三)半坡遗址博物馆半坡已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包括半坡遗址和展览室两部分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此情此景,使我们流连忘返。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

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寻觅到了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四)西岳华山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也是秦岭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