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摘要: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品课教师应努力提升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综合品质、生活态度、正确的生活态度,让课堂再现生活的真实,让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彰显新课程实施理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转变角色人文素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次全新的变革,它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无疑也给思想品德课带来冲击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时代感,强化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也同样成了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德国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教育一方面重塑人类的文明;一方面担负着科学和人文知识传承的任务。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内在灵魂,它以崇高的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发展为终结目的。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时代主题,但它始终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价值取向。
一、注重天性,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是一个重要内容。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人的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
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学生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思品课堂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与提升
思品课堂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与提升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生活化教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以及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新课改理念,我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提高教师素质更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下面是我20xx年参加区评优课和市说课比赛后对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在不断的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
同时也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在教学中不仅要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还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初中学生群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而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阁楼”。
如此“生活化”的教学,即着眼于学生现有的日常生活,又帮助学生构建未来美满的生活。
所谓学生、生活、实际,一是他们亲身实践过的事例;二是他们身边(班级内部或校园内部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事;三是他们关注的或普遍知悉的国内外大事等。
如: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在讲造成挫折因素是多方面而复杂时,例举本校一年七班某学生竞选学生会干部落选一事及一年八班某学生非常喜欢打篮球,却因身高原因没能入选校篮球队。
在讲“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课中导语:近一段时间,我国连续发生学校、幼儿园遭袭击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看几则事件。
出示三则近期的幼儿园、小学受不法分子袭击事件。
问题分析:1.为什么万恶的凶手把矛头指向天真无辜的孩子?2.为什么凶手把双手伸向孩子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师生分析后小结:未成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思想品德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的教学
改变过去教师“ 包办代替” 的形式。如小结“ 依法纳税” 一节教
学时 , 一位任课教师结合今年 四月份第十三个税法宣传月 , 让 学生 以“ 我要 当一名小小税法宣传员” 展开活题 :你打算如何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中明确指 出: 》 程 改革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充分 享 受 含 英 咀华 的乐 趣 。
、
激情有趣的导课。 引人入胜 。 唤起学 习动机。
导入是一 堂课 的切入点 ,它如 同桥梁 ,联系着旧课和新
课 ; 同序幕 , 如 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 如同路标 , 引导着学
生 的 思维 和方 向 。 成功 的导 课 既 能激 发学 生 的 兴趣 , 能 引发 又
提高思想品德教育 的实效。 课堂小结是对一堂课的教学 内容进行总结、 概括 , 使学生
对所 学 基 础 知识 及 其 技 能更 好 地 纳 入 原 有 的认 知 结 构 ,形 成
本堂课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 而兴趣是动机产生 的主观原因。 所 以我们在导人新课时 , 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 , 为学生 的
一
在讲授 “ 依法纳税 ” 这一 节时采取分组 比赛 的形式 , 才华才 分“
识展示 ” “ 、问题创意展示 ” “ 、金点子展示 ” 等环节 , 让学生在阅 读教材 和小组讨论 的基础上 自己解决问题 ,提 出在税收问题
上存在 的疑虑 ,并 为当前在税收方面存在 的问题提 出解决的 办法等 , 使学生“ 敢想 、 敢说 、 敢创 ” 的精神得到激发 , 也在 自己 的积极参与 中理解 了税收的重要 性。 这种教学不求讲深讲透 , 而是讲七分留三分 , 让学生有时问去思考 , 去探求 , 自求其果 ,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学 变成 打 造 自我 、 验 自我 、 体 超越 自我
、
设 法激 发 学 习兴趣 。 引导 学生
自主 学 习 古人讲 “ 学起于 思 , 源于 疑” 现代 思 。 心 理 学家 说 “ 切 思 维 是 从 问题 开 始 一 的 ”“ , 兴趣是开 启智 慧之 门的钥匙 ” 。在
间都 行 , 心是 有利 于调 动参 与 活动 的 核
性、 实践 性 和 综合 性 , 最终 目的 是 要 使 学 生理解 道 德知识 ,培 养道 德 情感 , 思
提 高教学 成绩 ” 。为 此 , 思 想品德课 > 在<
教 学 中要敢 于打 破传 统教 学模 式 , 抛弃
鼓 励 学 生 在 实 际 的 矛盾 冲 突 中积 极 探
究和体验 。
也 能在 笑声 中放 松 身心 , 堂气 氛活 跃 课
康 成长 的责 任 上。 因此 , 在教 学 中我 引
导 学生 在 实践 活动 中感悟 社 会 、 验 生 体
活、 提升能 力。
究 的热情 ,就 要 了解 学 生 的生活 阅历 、
总之, 新课标 为教 师的导 、 学生 的学 提供 了较 大 的创 新 与 实 践 的 空 间 , 为
发展 的谋 划 者 ,新教 学
同时受 鞭 欣 理 念 下如 何上 好 思想 品德 课 爱 , 到鼓 励 、 策 、
赏、 导 , 成积 极 的 、 富 指 形 丰
河北 省 巨鹿 县 王 六村 小 学 曲会 霞
的人 生态度 与情 感体 验 , 这 有助 于 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潜
任 务 是我 们研 究 创新 的 合作者” ,它要 求广 大教 师要 适 应新 形 势 、 习新 理念 、 决 新 问题 , 积 极 引 学 解 “ 导学 生 自主学 习 , 主动探 索社 会 现 实与 自我 成 长 的 问题 ,在合 作 和 分享 中丰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
更 新 课 堂环 节
合 理 安 排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环 节 的 目 的 , 是 促 进 学 生 的 健 康 发 展 。 课 堂 环 节 的设置 ,是开展教学活 动的重要内容 。
方法 ,逐 步 改 变传 统 的单 一 学 习方 法。 具体而言 ,教 师应 当鼓 励学生大胆探索、 大胆 质疑 ,引导学 生逐步 树立 自主探 求 的观念 ,摆 脱传统 观念 的 困扰 ,开拓 多 样 化 的学 习 方 法 。 教 师在 交 给 学 生 书 本
知 识 的 同 时 ,更 要 教 会 学 生 发 现 生 活 中 的思 想 品 德 知 识 、 理 论 结 合 实 际 的方 法 , 让 学 生具 备 主动 搜 集信 息、筛 选信 息 、 加工整理 知识的意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 , 积极思考和创新。 例如 : 在讲授爱 国主义精神一课 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大理州弥渡县德苴 乡团山完小 李银 昌
【 摘
要】 新课程理念 ,要 求小学思想品德教 育贴近学生的 日常生活 ,与 实际紧密联 系,并顺应 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 学习规
律 ,采取逐 步深入 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 理念 下的 小学思想品德教 育,既要 重视 教 学活动 的实际价值 ,引导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完善
含 量 更 高 、教 学 效 果 更 显 著 的手 段 。
教育理 念 ,促进 学生综 合素质 的提升 和
全面发展。
一
五 、 活跃 课 堂气 氛 课 堂 气 氛 活 跃 与 否 ,直 接 影 响 到 教 学 目的 的 实 现 程 度 ,并 制 约 着 学 生 探 求 知 识 的 能 力 发 挥 程 度 。 和 谐 轻 松 的 课 堂 气氛 ,能够 帮助 学生卸 去思 想包袱 ,激 发 学 生 潜 在 的 求 知 欲 望 ,促 使 学 生 探 索
在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在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中学政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担。
因此,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好的德育工作者,总会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把师生置于平等的交流主体地位,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让教师的话语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波澜,驱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机制,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同化或改变原有认知的目的。
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
教师在新课程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差异,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充分展示和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中学政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种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用“心”施教才能体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之情。
新课改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
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来源于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都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重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态。
下面是我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把握新课程教学特点与目标,改变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弊端,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的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因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教”本模式为现在的“学”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配和教师转——以教定学。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如叶老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我们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时,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退化,相反,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主导能力,难度加大了。
作为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明确教材中许多活动内容的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回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析化,同时在学生讨论分析和活动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的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以往的教学方法呆板、陈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法,采用先进的方法,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的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体会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心存感激,感激之余也有了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点点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对于《思想品德》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要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首先依据生活的逻辑,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1.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有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读的效率是10℅,听的效率是20℅,看的效率是30℅,视听的效率是50℅,讨论的效率是70℅,体验的效率是80℅,教别人的效率是90℅。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倾听各种意见,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把学习者置身于社会背景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从而将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协调统一起来。
2.探究学习的理念: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把学生就业那一年所具备的知识当作一个单位,那么,他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劳动生活中,还必须再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增加五、六个单位,否则他们就会落后于生活,不能顺利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地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没有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即劳动的创造性生活。
3.多元智能理念: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结构而言,他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观察力共八种。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符合初中生成长的需要,教材内容没有了空洞的说教,而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让原来死气沉沉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但在激动和欣喜之余,我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时,虽然精彩纷呈,轰轰烈烈,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下面就我在初中进行教学视导时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慨。
一、“备课”“上课”不一致的教学行为形式化在教学视导时,我曾到一所学校查阅了一位老师的教案,发现这位老师的教案写得非常完美,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教学的实施情况,我随后又请这位老师就他的教案说了一节课,听完,我更感到欣慰,因为他的说课也非常不错。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是如何将他所备所说具体落实到他的课堂教学中的,我就要求这位老师将这节课讲了一次。
我当时是怀着激动和希冀的心情走进这位老师的课堂的。
可是,当我听完这位老师的课后,原来的激动和希冀变成了担忧和失望。
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可以说几乎与他的教案和说课思路相差很远。
不仅听不到精彩的新课导入,看不到教具的运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也没有体现出那些教案中所反映的教学方法,更别说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了,只有板书还是按教案中设计来完成的。
课堂教学仍然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完成的,特别是作为一门思想品德学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很好地完成。
课后我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对我的疑问老师只用三句话回答了我:“备课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教学检查,说课是为了应付我的检查,讲课是为了对付考试。
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只是—个花架子,太浪费教学时间,考试时学生会考就行。
”我哑然了。
我只能感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力的确是太大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讨摘要: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水平,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培养综合素养。
一、重视新课导入教学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新课导入策略,设计一个别致、有趣、新颖的开头,则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求知欲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了解基本国策”一课时,可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在课前向学生介绍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指出在近30年内,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而控制了4亿人口,且4亿人口可节约多少土地、粮食、资源,等等。
在这一背景的引入下,让学生回答:经过实行计划生育的前后对比,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我国实行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何在?由于这一话题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因此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并趁热打铁引入新课。
这样,不仅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中,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为了满足内在需要,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否则,如果学生处于被逼迫、被动的学习状态,必然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搞好思品课教学
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搞好思品课教学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各校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这就给一线教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这三维目标。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改革;思想品德教学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传授的模式,而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新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少了,如果教师在课上只串讲知识,可能十分钟课就讲完了。
这样的课,学生怎能爱上?兴趣何在?这是新课程改革后,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都会遇到的教学问题。
怎么办?别无选择,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
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地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
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力求创新,不要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教学风格。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造了很 好的条件。
四、关注学 生 “ 才华” 。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教 学是 以对 全体学生 和注重学生 全
的交流 ,对 教材 情感 的体 验 以及 对教学情 景 去关 爱和 呵护 周 围的生命 ,特别是 珍惜野生
的情绪感 觉 。也 正是在 这些体验 与感受 中 ,
动物 ,因为它们 是与我们 同住地球 家园 的朋
学生学会 了做人 、学会 了学 习、学会 了生活 。 友 。每种生命 都有其存在 的意 义和价值 ,各 面发展 的教育观为 指导思想 和教育 目标 的。 教育心 理学 的研 究 日益清楚 的表 明 :教学 过 种生命 都息 息相关 ,需要 相互 尊重 、相互关 要 注重在 教学 中把 每位学生都 当成主 角 ,这
追求 真知 的毅力 也会 得 以萌发 、 利用新 生入学 的第一 堂思想 品德课 ,给学 生 生尊 重生命 、关爱生命 、热爱生命 的情感也 得 以开拓 、
准备 了以下几个 问题 :
在潜 移默化 中实现 。学 生在不 知不觉 中接受 记 忆力 也 得 以增 强 ,这无 疑 就是 我 们 情 感
三、借助情境理念 。加深学 生情感
之 间 的调 节 与启 发 中使学 生 了解 其 意 义 和
叶圣 陶老先生 曾说过 : “ 作者胸 中有境 , 方 法 ,便 同 时是 知 的 教育 ,使其 养 成 追 求
入境 使于 亲。”教师要 在注重情 景教学 中 、
真 理 的感 情 并努 力 奉 行 ,便 同时是 意 的 教
既 富有道理 ,又很有 趣味 ,课 堂气氛 开始活 教 师还是 要查阅大量 资料 、深 钻教材 、体会 公 民 的素 质 却没 变 ,在教 学 中注重 师 生 情
跃 起 来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高 涨 。 最 后 我 告 诉 情境 ,从 而才能在讲 课时有声 有色 、寓 理于 感 交 流 ,形成 和谐 的 教学 气 氛 ,激 发 学 生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精神,
没 有现成 的 、 篇一律 的经验 可 以模 仿 。一个教 师 , 没有 自己对 千 有 教 育本质 的思考 , 有 自己对教 育的个人 见解 , 有 自己对改 有没 有没 育和 教学风 格 . 区分教 书 匠和教育 家的分 水岭 。 是 现代 教育 实践者
和 当代教育 实践者 无不 形成 了 自己特 有 的教学风 格。 如现代 的陶 行知 的平 民教育思 想及 其教学 风格 、全国知 名教 师于漪 的教 学风 格 、 书生 的教学风 格 。他 们都 形成 了 自己特 有风格 。 魏 用各 自的风
教材和 教学 辅导 历来被 我们 奉 为“ 威 ” “ 权 和 经典 ”成 为教 师 进教 育工作 , 高教育 质量 的孜 孜 以求 , 最终形 成 自己独特 的教 , 提 并
、
备课 中以学 生为 中心的反 思研 究
备课 是 课 堂教 学 的准 备 , 备课 如 何直 接 影 响 着教 学 , 备课 中 凝结 着教 师 的心 血 , 透着 理念 和 思想 , 渗 体现 着 教法 学 法 , 重 要 更 的是 在传授 知识 的过程 中体现 着培 养学生 的能力 和 品质 。 由于课
师 , 无小 事 , 是大 事。 事事 件件 师生之 间的 “ 撞 ”丰富着校 园生 活 碰 , 和谐的 发展 。 课 堂教学 中的个 案反思 。 ② 以教 学过程 内容 的片断 回 顾 为主 , 回顾 教材 知识 的处理是 否合理 , 在课 堂教学 中有 智 如 是否
改正 在推 进之 中 , 大部 分 教 师还是 停 留在教 师这个 层面 , “ 绝 把 备 慧 的火花 , 做到 了因材施 教 与关注 了个性 的发展 。 是否 是否做 到 了 教 师” 作为重 头戏来 彩排 和演练 , 我 如何教 ” 即“ 。对 学生 的研 究显 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的密切结合等。 通过这些教后备、 教后感等小 得少 些 , 还是停 留在 了“ 授知识 层面 上”课 前 的反思研 究就 是要 小 的评 价 感悟积 累 , 讲 。 就成 了我们 宝贵 的教 学经验 。 家庭 生活中 的 ③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田
课 程 改 革 的新 理 念 新 观 念 新 方 法 已 经
、 、
,
度 价值 观 维 度 的 目标 放 在 首 位 体 现 了 教 师
,
”
不 断 深 入 基 础 教 育 实 践 过 程 : 中小 学 的 课 堂 给
们 对 于 课 程 改 革新 理 念 的理 解 准 确 地 领 会 思
,
教 学 带来 了 喜 悦 和 欢 乐 同 时 也 让 教 师 们感 受
师 困 惑提供 了
一
一
些 启 示 为 解 决教
,
任务要 求
“
。
分类 目标体 现 课程 改 革 的基 本要 求
” “
,
、
,
些 帮助
。
按 照 三 维 目标 要 求 分 别 从 情感 态 度 价 值
、
、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确 定 课 堂 教 学 目标
,
观
”
、
“
能力
”
、
“
知识 三 个 维度 对 课程 目标 做 出规
( 2 )注 重 情 感 态 度 价
。
“
仅 是 教 材 编 写 的 依 据 也 是 实 现 思 想 品 德课 程
,
值 观 目标 的挖 掘与把 握
许 多教 师把 情感 态
年第
12
“
教 学 的 重 要 依据
。
完 成 课 堂 教 学 任务 教 师 必
,
【 : Ⅻ
思 想政 治 课教
学
200 8
期
须学 习课 程标 准 , 整 体上 把握 思 想 品德 课 程 在
”
是 又 不 知 道 怎 样 处 理 教 材 与教 学 实 践 中 的 冲
思政课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思政课的课程理念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高校的思政课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担当社会责任的能力。
思政课的课程理念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全人培养”的目标,以人文关怀为核心,通过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强调全面发展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政课中,老师们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创新精神思政课的课程理念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思政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思政课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具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创新精神的能力。
强调社会责任感思政课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行为不仅影响自身,也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思政课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
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总结思政课的课程理念强调了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思政课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培养学生,更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政课的课程理念的实施,将为社会培养更多有道德、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各位教师为此都作了积极的探索,下面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点。
一、革新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理念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
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
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
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
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
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
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
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
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摘要】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
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
本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的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
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浅显,过于浅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不能过难,太难学生就不敢想象。
设计理想的题目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努力,就能摘到果子。
同时,设置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同学,兼顾两头,让全体同学都能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有关“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我不是简单地把有关性格的知识原理给学生做一番讲述,而是设计以下问题:⑴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把下列人物分成几组(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著名人物和本班一些同学的名字);⑵我希望有同学列举出两个性格基本相同的人(年代身份等不受限制),你们能帮助老师实现这一愿望吗?⑶请大家说说,在我们的学习中应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这些问题能够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转换和拓展知识,检验和运用知识,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二、转换题型、转变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材料的运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通过思维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材料,从而突破了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扩充了信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需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辨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在阐述某一原理时,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并适时引导。
通过这种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与碰撞,学生不但获得了真理,同时还锻炼了思维的独特性。
例如,教学八年级“终身受益的权利”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我首先让学生看一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现实材料,让学生思考究竟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辍学。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
在肯定同学观点的同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实际,看看自己周围同学的辍学现象。
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同学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的同学想到取缔社会上用不正当手段吸引青少年的电子游戏厅、舞厅、录像厅、网吧等。
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能根据课本中已有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展开性和深层次的思考,理解了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四、创设相近或相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当代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领悟人。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或在同一类事物中求异,学会辨析、分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是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粗浅的实践尝试,并非尽善尽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真正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
2.《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
3.1.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