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038a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9.png)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第一篇: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复习简要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基本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B.Watson。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
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
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e719166529647d2628528c.png)
第14章人生全程发展14.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3.儿童语言是怎样获得的?4.什么是依恋行为?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1.生命的各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特征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
本章依据个体的年龄和主要的发展任务,将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产前期、婴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
2.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存空间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了相互作用效应模型,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相结合导致好的发展结果,而不好的遗传和差的环境相结合引起不良的发展结果,如果优越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结合或不良的遗传与丰富的环境相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
3.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个体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发展状况和趋势,称为发展的共同规律。
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从某一群体的平均水平得到的,反映了特定群体共同的发展特点。
个别差异是指发展中的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它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4.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2)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叫做一个“群体”。
(3)群体—连续研究。
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是: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二、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1.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1)出生前的身体发展个体的生命始于母亲的受孕,即来自母亲的卵子和来自父亲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心理学课后答案考研资料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心理学课后答案考研资料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04bb822af90242a895e5bf.png)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2e2482802d276a201292e7f.png)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章情绪和情感10.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中枢机制是什么?3.情绪有哪些理论?4.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有什么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概念既适用于认为人类,又适用于动物。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e3e42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0.png)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针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常考的知识点的汇总,供考生复习参考。
1.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神经系统与感觉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感觉过程的基本原理。
3.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的定义、感知的过程、知觉的特点、感知与知觉的关系。
4.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基本原理、记忆的定义、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5.思维与语言: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特点和类型、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6.情绪与动机:情绪的定义、情绪的成因和表现、动机的定义、动机的类型和功能。
7.认知与发展:认知的定义、认知的过程和类型、认知发展的理论和阶段。
8.个体差异与人格:个体差异的定义、个体差异的类型、人格的定义和结构。
9.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原理、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群体行为和合作的原理。
10.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8c1a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4.png)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习题普通心理学(下)第七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辐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5、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6、表象7、心理旋转8、想象9、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1、概念12、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3、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4、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5、概念形成16、算法式与启发式17、定势(心向)18、功能固着二、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人类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什么?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4、定势对解决问题有何影响?5、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6、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7、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8、试术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9、什么是有意想象?它有哪些种类和特点?三、论述题1、什么是问题的解决?、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2、综合分析人在推理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试论述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和发展。
5、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6、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7、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8、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11、什么是创造性?它有什么特征,以及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第八章语言一、名词解释:1、语言理解2、布洛卡区(Broca’s area)3、内部语言4、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5、语言的表征6、语言的加工7、威尔尼克区(Wernick’ area)9、语言知觉10、句子理解11、图式二、简答题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简述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3、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4、什么是语句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5、简述语言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评价心理学家教育黑猩猩学习语言的情况。
6、简述关于语言获得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4)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4)](https://img.taocdn.com/s3/m/124d90e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4.png)
反应时ABC(ABC of reaction time):亦称“减数法”。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理论。
唐德斯在人差方程式的启发下,以简单反应时为基础,用减数法来获得不同心理反应所需的时间。
A为简单反应,只有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包括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C为辨别反应,包括基线时间和辨别时间。
三种反应所需的时间分别称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其中B最长,C次之,A最短,C减去A得到辨别时间,B减去C得到选择时间。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A反应时”、“基线时间”。
反应时的一种。
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仅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其立即作出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这个时间包括刺激输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刺激,以及将神经冲动传到相应的肌肉群所需的时间。
是组成复杂反应时的基线时间。
刺激因素、练习次数、动机等因素会影响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B反应时”、“复杂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被试被要求分别对每一种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所花费的时间。
是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三种反应时中最长的一种。
由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组成。
辨别反应时(discriminative reaction time):亦称“唐德斯C反应时”。
反应时的一种。
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得以确认并作出反应之间心理操作耗费的时间。
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首先提出。
在辨别反应时实验中,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但是只要求被试对其中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则不作反应。
包括刺激确认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即刺激辨别时间和基线时间。
刺激的相似性和数量会影响辨别反应时。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干扰因素影响反应时的现象。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特鲁普(John Ridley Stroop,1897—1973)设计了一个实验。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66cc7b69eae009581beca2.png)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心理学考研中普通心理学是个重头戏。
因此,一定要在备考初期的时候把基础打牢。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起来看下吧!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
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XX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
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
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预测选择分值:3-4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第三部分:感觉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预测选择分值:5-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第四部分:知觉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预测选择分值:6-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第六部分:记忆重点:记忆的概念、分类、结构、加工过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需要掌握的概念: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再认回忆遗忘曲线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预测选择分值:7-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45%)第七部分:思维重点:思维、表象的概念、特点概念形成的理论和策略问题解决及其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包含的心理成分需要掌握的概念:辅合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气氛效应证实倾向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预测选择分值:6-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35%,综合题0%)第八部分:语言重点:语言的概念、特点大脑皮层语言加工的主要区域和功能词汇句子话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需要掌握的概念:语言的表征启动效应语音知觉语言理解词的理解 Stroop效应语言产生预测选择分值:3-5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第九部分:动机重点:动机的含义与功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驱力理论与唤醒理论的主要观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意志行动中冲突的种类如何增强抗挫折的能力需要掌握的概念:需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权利动机意志意志行为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预测选择分值:9-10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70%,综合题40%)第十部分:情绪重点:情绪、情感的含义,构成成分和功能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绪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情绪两级性心境激情应激理智感道德感情绪调节情绪智力预测选择分值:7-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第十一部分:能力重点: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各项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PASS模型)需要掌握的概念: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智商离差智商比率智商预测选择分值:7-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0%,综合题60%)第十二部分:人格重点: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需要掌握的概念:人格气质性格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根源特质 AB型人格内外向人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Q分类法预测选择分值:8-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由物体振动产生。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https://img.taocdn.com/s3/m/c49d9acc6f1aff00bed51ea2.png)
八、言语及其发展(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言语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等特征。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句子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2.言语的功能a言语是保持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
b言语是人们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c言语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调节功能,创造功能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3.言语的种类言语活动通常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3.1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
对话语言是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境性的、简略的、对话双方直接交流的反应性语言。
其他言语形式都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对话言语的特点是:a对话言语是一种情景性语言(情景性);b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语言(简略性);c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合作性);d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反应性)。
3.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独白言语是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具有逻辑性,也没有应答者的支持。
它需要事先计划与准备。
独白言语的特点:a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
b独白言语是一种展开的语言。
c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语言活动。
3.3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别人的语言。
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
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
书面言语的特点是:a严谨性。
书面言语是一种最严谨的语言形式。
书面言语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
b展开性。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e9e30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d.png)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现象: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 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研究心理。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不能觉察到但对行为有影响的部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优点是能直接获取资料,缺点是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
- 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设置。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是能揭示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
- 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优点是能快速收集大量数据,缺点是被试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心理特征,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要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个案法: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优点是能深入了解个体,缺点是结果难以推广。
3.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哲学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心理现象的思考。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通过内省法。
-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适应环境。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法。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面,强调人的主观体验。
-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研究认知过程。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部是电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通过突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8dbe85ce87101f69e3195fc.png)
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972e44226fff705cc170ae6.png)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1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ee72e38284ac850ad0242bc.png)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的更新!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1、什么是心理学?它与传统自然科学有何不同?2、城市中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比乡村高,试分别从先天和后天的角度给出可能的解释。
3、简述心理学各大流派的主要特点。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哪两大类?它们在应用范围、实施步骤、做结论上有何不同?2、实验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骤?3、什么是单盲或双盲实验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4、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有何区别?5、北京大学某教授想研究南方和北方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他选择北方的北京大学和南方的南京大学为调查对象,试图亲自以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约40名学生。
请分析这一研究方案有什么弊端。
6、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老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指出其中的各种变量。
第3章心理学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2、神经系统一般分为哪两大系统?其主要构成是什么?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何异同?4、大脑皮层分哪四个部分(叶)?各自的主要功能?5、割裂脑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第4章感觉和知觉1、感受器的功能是什么?2、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区别是什么?3、比较颜色的三原色理论和拮抗理论。
4、频率不同的声音是如何被知觉为音调的?5、分心或干扰为什么能减少疼痛感?6、信号侦察论与传统的阈限测量有何不同?7、什么是特征觉察器?该提法与Gestalt理论有何不同?8、什么是阈限下知觉?它对人的实际行为影响有多大? 第5章学习1、学习的要素是什么?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何解释学习的过程?3、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根源是什么?4、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有何不同?5、奖惩并不总是有效,为什么?6、行为主义如何解释迷信行为?7、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以训练狗听到指令后与人握手。
8、潜伏学习现象说明了什么?9、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如何解释中学生抽烟的现象? 第6章记忆1、短时记忆有何特点?它与工作记忆是什么关系?2、短时记忆是如何转化为长时记忆的?3、举例说明什么是内隐记忆。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e4746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f.png)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
这个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f9154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8.png)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范本、条据书信、自我鉴定、自我介绍、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document letters, self-evaluation, self-introduction,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优秀5篇)关于对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91064c19e8b8f67c1cb9ba.png)
普通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延脑:呼吸心跳消化桥脑: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3)继时性诱导: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4)大脑表层: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5)大脑半球: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4.感知觉的应用: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七、记忆1.概念: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9a25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e.png)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1--13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全)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e36574b84ae45c3a358c15.png)
一、感觉定律及心理量表法和有关实验(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只有在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才能产生感觉。
感觉的意义:a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b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考夫卡把刺激分为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刺激,可随感觉器官发生变化,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会太大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2.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指接受来自身体外部的刺激,反应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内部感觉是指接收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3.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3.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3.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心理学考研笔记普通心理学.doc
![心理学考研笔记普通心理学.doc](https://img.taocdn.com/s3/m/7fc5835450e2524de4187e6c.png)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为了达到研究内隐的精神过程的目的,我们通过刺激与外部行为共同进行推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2.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3.能力与人格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
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
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2.具体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言语及其发展(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言语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等特征。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句子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2.言语的功能a言语是保持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
b言语是人们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c言语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调节功能,创造功能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3.言语的种类言语活动通常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3.1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
对话语言是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境性的、简略的、对话双方直接交流的反应性语言。
其他言语形式都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对话言语的特点是:a对话言语是一种情景性语言(情景性);b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语言(简略性);c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合作性);d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反应性)。
3.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独白言语是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具有逻辑性,也没有应答者的支持。
它需要事先计划与准备。
独白言语的特点:a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
b独白言语是一种展开的语言。
c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语言活动。
3.3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别人的语言。
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
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
书面言语的特点是:a严谨性。
书面言语是一种最严谨的语言形式。
书面言语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
b展开性。
书面言语是一种自我反馈的语言,作者可通过自己的修改、补充和润色使之趋于完善。
因此,对于书面言语而言,用展开的形式系统阐述自己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c计划性。
书面言语的计划性常常以腹稿、提纲等形式表现出来。
个体的书面语言是经过专门训练而逐渐掌握的。
书面言语是比口头言语发展晚的一种高级能力。
书面言语的掌握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书面言语要求更为严格,而且具有与口头言语不同的心理起源和结构;书面言语总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反过来又丰富和改进口头言语。
3.4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没有外部言语就不会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离不开外部言语;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内部言语的参与,人们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外部言语的活动。
内部言语的特点:a隐蔽性。
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形式,但是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在内部言语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没有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而已。
b简略性。
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病变导致的失语症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这类病人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不能使用重复的句法结构,出现词语反复现象和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但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功能正常,阅读、书写功能不受影响。
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还与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当大脑额叶严重受损时,病人会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
近年来研究发现,布洛卡区受损的病人,其语言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言语的接收有关。
威尔尼克区损伤会导致接收性失语症,语音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出现词盲,对词意作出错误的估计。
接收性失语症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3.言语视觉中枢角回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可以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装换成口语,也可将口语装换成书面语言。
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引起阅读障碍,病人能说话、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引起听—视失语症,也叫语义性失语症。
这种病人由于在看到物体和听到的物体的名称声音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言语感知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
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语音具有的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音长和音色。
影响言语知觉的各种因素:a语音类似性。
语音越类似,语音知觉越易出错。
b语音强度。
一般情况下,当语音强度为5分贝时,人们可觉察到语音的存在;当语音强度为70分贝时,清晰度达100%。
c噪音掩蔽。
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依赖信噪比。
当语音是噪音强度的100倍时,噪音对语言的可懂度没有影响。
d语境。
广义而言,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而言,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音位恢复效应”是指人们可以将句子提供的听觉信息储存起来,直到能够根据语境确定所失去的某一个音位。
这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
e句法、语义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识别个别单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被试更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
2.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它以语言感知为基础。
言语理解分为三个水平:a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b句子理解;c语篇理解。
2.1词汇理解词汇理解也叫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a单词的部位信息。
在拼音文字中,单词的开头字母和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
因为开头字母可以使人们产生预期,而结尾字母指明了单词的性、数和词类。
汉字识别中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重要。
b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在识别字词时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
c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在拼音文字中,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就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
在汉字中,词汇识别的时间随笔画数量的增加而增长。
d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
e字词的使用频率。
使用率越高觉察阈限就低,识别时间越短,叫频率效应。
频率影响词汇识别的原因:Forster的搜索模型认为,词汇是通过搜索来识别的。
而在心理词典中,词是按照频率高低来组织的,高频词处于心理词典中的靠前位置,容易被搜索到。
Morton的Logogen模型或单词产生器模型认为,每个单词都对应一个单词产生器,它包含了单词的全部信息。
当输入某一单词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逐渐积累信息,一旦积累的信息超过了激活阈限,这个单词就被识别了。
单词产生器的激活阈限不同,高频词的激活阈限低,低频词的激活阈限高,所以导致高频词的识别快于低频词的识别。
f语音的作用。
在书面语言识别中,语音有没有作用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直通假设,认为人们可以从单词的词形直接提取词义,语音在词义获得过程中没有作用。
第二种观点是语音中介假设,认为语音是从词形到词义的必经之路。
人们首先要把词形信息转化为语音,然后由语音激活词义。
第三种观点是双通道假设,认为由词形直接通达词义和由词形经语音到词义两条通路都存在,但最终由那条通路通达词义取决于两条通路的加工速度。
g语境的作用。
语境能够帮助确定词语的意义。
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显著。
h语义的作用。
具体词比抽象词容易识别。
意义较多的词较意义较少的词容易识别。
2.2句子理解句子理解是指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意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是一个比词汇理解更为复杂的过程。
首先,它要对组成句子的词语意义进行加工,以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
其次,要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
句法分析方式不同,获得的句子意义可能就不一样。
最后,还要进行语义分析。
就是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a句子的类型。
理解否定句比理解肯定句的加工时间长。
b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一般情况下的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提供了句子理解的线索。
c语境。
语境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了一般性知识背景,人们可以据此组织当前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解释,并产生期待和预测,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d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
切分方式的不同,句子的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
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采用一定的句法分析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
常见的策略有标准句策略,最小依附策略,晚终止策略等。
2.3语篇理解语篇理解是言语理解的最高级水平,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也叫话语理解。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是课文理解的前提。
对课文理解的影响因素:a推理。
推理可以在话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可以在话语不同成分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对话语的理解十分重要。
b语境。
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话语的理解。
语境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画等其他形式。
c图式的作用。
图式是指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故事图式是指人们熟悉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般知识。
它一般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
当故事按故事图式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如果故事的图式混乱,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就比较困难。
时间图式是指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日常活动或事件的图式。
同样,如果事件的发展符合事件的图式,人们的理解就容易;反之就困难。
图式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a预期作用;b补充信息作用;c对课文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九、情绪的理论与实验(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以个体的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