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上册)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a8f550b0029bd64793e2c03.png)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章思维7.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思维?它有哪些特征?2.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3.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创造性?一、思维的一般概念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2.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3.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
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概括水平相对较低。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e719166529647d2628528c.png)
第14章人生全程发展14.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3.儿童语言是怎样获得的?4.什么是依恋行为?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1.生命的各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特征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
本章依据个体的年龄和主要的发展任务,将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产前期、婴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
2.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存空间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了相互作用效应模型,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相结合导致好的发展结果,而不好的遗传和差的环境相结合引起不良的发展结果,如果优越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结合或不良的遗传与丰富的环境相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
3.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个体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发展状况和趋势,称为发展的共同规律。
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从某一群体的平均水平得到的,反映了特定群体共同的发展特点。
个别差异是指发展中的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它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4.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2)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叫做一个“群体”。
(3)群体—连续研究。
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是: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二、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1.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1)出生前的身体发展个体的生命始于母亲的受孕,即来自母亲的卵子和来自父亲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938115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3.png)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圣才出品】第13章学习13.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一、学习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例如,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之后就可以解答复杂的算术题。
(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无论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只有行为改变的持续时间较长,才可以称为学习。
例如,由于疲劳或疾病引起的行为的改变是短暂的,就不是学习。
(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例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在阳光下产生的明适应就不是学习。
2.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分类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学习分为:①系列学习;②辨别学习;③概念学习;④原理学习;⑤问题解决学习。
其中,系列学习比较简单,问题解决学习较复杂。
(2)根据学习的结果分类根据学习的结果,可以将学习分为:①动作技能学习;②态度学习;③言语信息学习;④认知策略学习;⑤智慧技能学习。
(3)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
其中,意义学习是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或建立某种内在的、必然的关系,而不是任意的、人为的关系。
机械学习中,学习者并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
(4)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接受学习;②发现学习。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认知学习;②动作技能学习。
二、学习理论1.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条件作用由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
①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食物吃到嘴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2e2482802d276a201292e7f.png)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章情绪和情感10.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中枢机制是什么?3.情绪有哪些理论?4.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有什么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概念既适用于认为人类,又适用于动物。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意识和注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意识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2c429272aeaad1f347933f2b.png)
第5章意识和注意5.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2.意识有哪些状态?3.什么是注意?4.注意的理论有哪些?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是一种觉知。
“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指觉察到了什么;②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对个体的身心系统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③是一种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作用①监督:监视自我与环境。
类似于时刻不停的摄像机,发现潜在问题;②执行:控制和规范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3)研究方法①出声报告法:要求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将思考的过程大声说出来;②经验收集法:被试佩戴一些寻呼机,当它响起来时,回答主试的一些问题,汇报自己的意识过程。
(4)两种特性局限性:意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能动性: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2.无意识(1)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2)常见的无意识现象①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③盲视:有一类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
视觉中枢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人仍能看见或区分某些事物。
尽管“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3)研究方法控制刺激呈现时间,考察无意识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及其对有意识加工的影响。
把50%可以看到,50%不能看到的时间当作知觉阈限。
把低于知觉阈限的呈现时间进行的加工看作是无意识加工。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冉玲版)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冉玲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5446727fd5360cba1adbfc.png)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https://img.taocdn.com/s3/m/4037ee2c10661ed9ad51f331.png)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1—12第 1 页 共 12 页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57c1e8df18583d0496459ed.png)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2.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脑是怎样进化的?2.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3.大脑的结构和功能?4.脑功能发挥作用的几种理论是什么?一、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
例如,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
多细胞动物——网状神经系统。
例如,腔肠动物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头部有神经节):能够对周围的振动和光作出反映,初步有了感觉能力。
例如,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
节肢动物——节状神经系统:能够分辨声音、颜色等,但是某些还不能协同感觉器官反映外界事物。
例如,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脊椎内有一条神经管——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
(2)两栖动物的前脑已经发展成为两半球。
(3)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指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体重比例增加。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增大。
(3)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二、神经元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①结构:胞体、树突、轴突。
②分类: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8dbe85ce87101f69e3195fc.png)
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二编上【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二编上【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f51599543323968001c9249.png)
第2编人的信息加工第3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
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答:(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差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答:(1)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含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由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
认为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如视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听觉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b8c07604431b90d6d85c70d.png)
第5章意识和注意5.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有哪些状态?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理论有哪些?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是一种觉知。
“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是指觉察到了什么。
②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对个体的身心系统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③是一种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作用①监督:监视自我与环境。
类似于时刻不停的摄像机,发现潜在问题。
②执行:控制和规范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3)研究方法①出声报告法:要求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将思考的过程大声说出来;②经验收集法:被试佩戴一些寻呼机,当它响起来时,回答主试的一些问题,汇报自己的意识过程。
(4)两种特性局限性:意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能动性: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2.无意识(1)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2)常见的无意识现象①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盲视:有一类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
视觉中枢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人仍能看见或区分某些事物。
尽管“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睡眠(1)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通过睡眠仪记录到的脑电和眼动、肌肉紧张度、血压等各项身体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研究睡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能 力)【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能 力)【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7888fc9c850ad02de8041a9.png)
第11章能力11.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一、能力的一般概念1.能力的含义能力的概念很复杂。
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力,既包含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又包含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
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
(2)技能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区别。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
心智技能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
(3)关系①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②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③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3.能力、才能和天才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
这些能力互相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称为才能。
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
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独立、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
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①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语 言)【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语 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deb88594b73f242326c5f0d.png)
第8章语言8.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形式。
语言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词汇理解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一、语言的一般概念1.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的基本结构是词。
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和句子。
一般所说的语言,是指用于交际的所有语言,它包括各种具体语言及这些语言的变体。
2.语言的特征(1)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
(2)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3)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4)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
正是由于语言具有一定的指代性,人们才能理解抽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5)社会性与个体性语言行为既是一种社会行为又是一种个体行为。
语言活动是一种个体使用符号与他人进行交际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但同时,语言行为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密切相关,具有个体性。
3.语言的结构(1)音位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2)语素语素也称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3)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过程中,人们自由使用的单位都是词。
(4)句子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而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可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 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 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145d99faeaad1f347933f02.png)
第13章学习13.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什么是学习?学习理论有哪些派别?如何进行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一、学习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例如,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之后就可以解答复杂的算术题。
(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无论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只有行为改变的持续时间较长,才可以称为学习。
例如,由于疲劳或疾病引起的行为的改变是短暂的,就不是学习。
(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例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在阳光下产生的明适应就不是学习。
2.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分类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学习分为:①系列学习;②辨别学习;③概念学习;④原理学习;⑤问题解决学习。
其中,系列学习比较简单,问题解决学习较复杂。
(2)根据学习的结果分类根据学习的结果,可以将学习分为:①动作技能学习;②态度学习;③言语信息学习;④认知策略学习;⑤智慧技能学习。
(3)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
其中,意义学习是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或建立某种内在的、必然的关系,而不是任意的、人为的关系。
机械学习中,学习者并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
(4)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接受学习;②发现学习。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将学习分为:①认知学习;②动作技能学习。
二、学习理论1.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条件作用由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
①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食物吃到嘴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四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四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5b65a3ddd88d0d232d46a03.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8e9ed310975f46526d3e15f.png)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da107f84b35eefdc9d33348.png)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2718c17fd0a79563d1e725b.png)
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f682b8cf01dc281e43af08a.png)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