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合集下载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感 觉)【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感 觉)【圣才出品】

第3章感觉一、选择题1.“感觉剥夺”实验说明()。

A.感觉提供了心理的原料,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基础B.感觉为适应生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C.感受器只接受适宜刺激的现象,称作感觉器官专门化D.感受器不同,接受适宜刺激不同【答案】B【解析】“感觉剥夺”实验就是暂时让被试的某些(或全部)感觉能力处于不起作用的状态,把人放在一个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环境中进行研究。

该实验说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它对人来说意义重大。

剥夺感觉势必会影响知觉、记忆、思维等较高级的和复杂的心理现象。

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连正常的心理机能都得不到维持。

2.费希纳对数定律认为,当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

A.以算术级数上升B.没有变化C.增强D.正比上升【答案】A【解析】费希纳定律又称对数定律,公式为P=KlgI,其中,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K为常数。

它预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成对数关系,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

3.()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

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B.模式理论C.特异化理论D.行波理论【答案】C【解析】特异化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4.如果一个人从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将会发生()。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答案】A【解析】克劳福德用分光描记法确定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暗适应过程的机制。

视紫红质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变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

在光刺激时,视紫红质发生了分解而褪色,变成视黄质。

光刺激继续作用,视黄质再分解褪色,变成视白质。

因此,眼睛受到光刺激时间越长,视紫红质分解就越彻底。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动 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动 机)【圣才出品】

第9章动机一、选择题1.意志力最能体现在()中。

A.动机斗争B.目标确定C.行动方法选择D.决定执行【答案】D【解析】执行决定阶段,即将准备阶段所作的决定付诸实施,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

这一阶段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意志力水平的高低。

2.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models)认为,人的行为是下述哪两种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A.奖赏额度与所需努力之间B.成功的机会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答案】C【解析】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

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

3.()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性【答案】C【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4.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

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答案】A【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物种需要组成,生理需要处于最低层次,它是力量最强大的、对个体的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因而它是最重要的。

5.根据霍尔的观点,所有行为的基本目的是()。

A.取得成就B.争取权力C.驱力消减D.个人成功【答案】C【解析】霍尔的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6.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答案】C【解析】A项,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出现的冲突。

B项,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人们又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

《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0)根据米勒(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3±2组块B.5±2组块C.7±2组块D.9±2组块【答案解析】根据米勒(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组块。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262、(统考2010)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解析】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再认。

再认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同新材料同时出现时依然可以把他们区分开;回忆是指将学习过的材料或经历过的事件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显现。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373、(统考2011)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来的事情。

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层次网络模型B.逆行性遗忘C.编码特异性原理D.激活扩散模型【答案解析】层次网络模型强调的是概念按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语义网络系统。

B.逆行性遗忘是一种记忆障碍,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与之相对的还有顺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C.编码特异性原理强调记忆情境和提取情境的一致性。

D.激活扩散模型强调概念以语义联系将概念组织起来。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补充知识点4、(统考2017)斯柏林(G.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A.5B.7C.9D.11【答案解析】斯柏林(G.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9。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22多选题5、(统考2010)根据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A.串行编码B.并行存储C.独立提取D.渐进遗忘【答案解析】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串行编码,并行储存,提取独立,故选择ABC三个选项。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12、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理是精神现象b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c心理是心的机能d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3、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 A 胞体 B 树突 C 轴突 D 终扣
14、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特性相对应。

A 音调
B 音响
C 音色
D 强度
15、“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象
D 视觉障碍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A同时对比B继时对
比C后象 D 适应
17、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为()
A 知觉B概括C
思维 D 感觉
18、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A.脑干B.丘脑C.大脑D.延脑
19、闻到苹果香味或看到它是红色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知觉B.感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20、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他,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知觉B.统觉C.色觉D.感觉21、5000HZ以下的声音的听觉机制主要由下列哪种理论解释?
A. 频率说
B. 地点说
C. 拮抗说
D. 神经齐射理论。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知觉)【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知觉)【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选择题1.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B.恒常性C.变异性D.自动性【答案】C【解析】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知觉有组织性和恒常性,并且知觉过程是自动发生的。

2.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A项,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B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C项,诱发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也产生运动。

D项,将暗室内不动的光点知觉为运动就是自主运动。

3.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答案】A【解析】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4.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这是()。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发知觉D.自主知觉【答案】B【解析】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学生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的心理学家是()。

A.坎农B.兰格C.巴德D.沙赫特【答案】B【解析】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因此,情绪取决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等。

2.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对情绪有唤醒作用的是()。

A.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丘脑D.下丘脑【答案】A【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

上行网状结构也叫做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荣誉感【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热爱并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认识D.理智感【答案】D【解析】A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观体验。

B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D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答案】D【解析】A项,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5版配套练习题库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5版配套练习题库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 5 版配套练习题库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 5 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 编绪论第1 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2 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2 编人的信息加工第3 章感觉第4 章知觉第5 章意识和注意第6 章记忆第7 章思维第8章语言第3 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9章动机第10 章情绪和情感第4 编人的心理特性第11 章能力第12 章人格第5 编活动与发展第13 章学习第14 章人生全程发展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统考2019 年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 项,机能主义学派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且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B 项,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实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应该持续不断地成长。

C 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D 项,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2 当一个人非常开心的时候,大脑皮层最活跃的区域是()。

[统考2019 年研]A.左侧颞叶B .右侧颞叶C.左侧前额叶D.右侧前额叶【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对正常人的情绪研究中发现,诱发的积极情绪会引起左侧前额叶的明显激活,诱发的厌恶和恐惧情绪能激活右侧前额叶和前部颞叶。

3 甜味感受器主要分布在()。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一、选择题1.JohnWatson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中山大学2006研)A.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Psychologyisempirical.)B.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答案】A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灵魂B.行为C.行为与意识D.躯体与神经【答案】C【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个案法【答案】B【解析】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个案法是将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了人为性,提高了真实性B.减少了人为性,降低了真实性C.提高了人为性,增加了真实性D.提高了人为性,降低了真实性【答案】A【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研究某些条件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它没有实验室实验控制得严密,但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

5.某人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表现。

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访谈法D.自然实验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C)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
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
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B)现象。

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3、(B)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理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C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
A.程序学习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
D.计算机模拟
12、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理是精神现象b心理现象是自
然界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c心理是心的机能d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现象的科学
13、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
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 A 胞体 B 树突 C 轴突 D 终扣
14、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特性相
对应。

A 音调
B 音响
C 音色
D 强度
15、“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象
D 视觉障碍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
C后象D适应
17、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
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
接反映为()
A 知觉B概括
C思维 D 感觉
18、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A.脑干B.丘脑
C.大脑D.延脑
19、闻到苹果香味或看到它是红色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知觉B.感觉
C.感受性D.感觉阈限
20、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他,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知觉B.统觉C.色觉D.感觉21、5000HZ以下的声音的听觉机制主要由下列哪种理论解释?
A. 频率说
B. 地点说
C. 拮抗说
D. 神经齐射理论
二、多选题
1、内部感觉包括()
A、味觉
B、触压觉
C、运动觉
D、平衡觉
E、内脏感觉
2、个体心理包括()
A、认知
B、注意
C、情绪和动机
D、能力与人格
E、意识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个体心理
B、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C、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D、社会心理
E、动物心理
4、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包括
A、相关研究
B、个案研究
C、因果研究
D、实验研究
E、追踪研究
5、心理学的性质可做如下描述
A、中间科学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玄学
E、思维科学
6、神经元按功能可以分为
A、感觉神经元
B、脑皮层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
D、运动神经元
E、视听神经元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
A. 差别感觉阈限
B. 差别阈限
C. 最小可觉差
D. j.n.d
8、韦伯定律()
A. 说的是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B. 说的是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C.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KlgR
D.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I=K
9、()的现象属于感觉后像
A.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B.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C. 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缭绕
D.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三、判断题
1. 1879年,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2. 实验法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

3.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4. 反射弧一般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5.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有很多,按照信息的来源我们将远感觉分为听觉、视觉、嗅觉等。

6. 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是人感到某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7. 明适应是光适应,由暗处到亮处,眼适应过程,对光的感受性上升的变化现象。

8. 三原色说(杨-黑理论)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红,黄,蓝三种不同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暗适应。

10.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

11.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心理。

12.暗适应过程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13. 引起行为的外界因素叫刺激。

14. 暗适应过程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15. 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简单相加。

16.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看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17. 知觉、思维、注意、想象等是构成认识过程的主要因素。

18. 感觉的适应都会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19.情绪和动机是人的心理、行为调节控制系统。

20.情绪是一种客观体验。

21.相关研究可以探明事物之间的
因果关系。

22.个案研究以较大的被试样本为
基础。

23.狼孩的例子说明人的心理的环
境依赖性。

24物体的颜色和声音的响度是刺激的物理属性。

25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

26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