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氧化特征
掺假鱼粉的六种鉴别方法
掺假鱼粉的六种鉴别方法
鱼粉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鱼粉价格较高,加上鱼粉内在质量不易鉴别,因而掺杂掺假现象严重。
农户在购买伍粉时可采用以下6种方法进行辨别,以防上当。
1.石蕊试纸法。
取少量的鱼粉燃烧,待有烟雾产生时,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测试,如果试纸早现红色,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蛋白原料或者植物杂质。
2.闻烟法。
取少量伍粉燃烧,纯正的鱼粉会散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如果散发出烧谷物的芳香气味,则证明鱼粉不纯。
3.加热法。
将30g左右的鱼粉放在茶杯内,然后加入10~15g的大豆粉和适量的水,加盖并加热15~20分钟,开盖时如有氨味,说明该鱼粉掺有尿素。
4.浸泡法。
将少量鱼粉放入茶杯中,然后加入浓度为95%的酒精,浸泡15~20分钟,再滴入1~2滴浓盐酸,如果呈现深红色,说明掺有木屑。
5.沉淀法。
将鱼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将上浮物滤去。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杯中只剩沉淀物为止。
然后取出杯中的沉淀物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如果鱼粉中掺有沙粒,则很容易被发现。
6.碱溶解反应法。
将鱼粉置于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煮沸,能溶解的为真鱼粉,不能溶解的为假鱼粉,不溶物即鱼粉巾的掺假物。
- 1 -。
鱼粉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及评价方法
鱼粉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及评价方法鱼粉是畜、禽、水产饲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它在饲料工业中的地位不容取代。
目前,由于我国渔业资源相对匮乏,鱼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本文主要从蛋白质鲜度指标、油脂新鲜度指标和霉变程度等几个卫生学指标对鱼粉的品质进行科学的评价。
1 主要的卫生学问题1.1 脂肪酸败1.1.1 产生原因及机理脂肪酸败的实质是由于鱼粉长期储存在不适宜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他的脂溶性的物质)被氧化成游离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种氧化产物,从而酸价、过氧化物值等发生改变,其营养价值降低(刘晓华和陈汉生,2001)。
在生产实践中,长期存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和过氧化物过多接触以及掺杂了一些油脂含量高的物质,是鱼粉脂肪酸败的主要原因。
1.1.2 对鱼粉品质及动物健康的影响1.1.2.1 降低营养价值脂肪酸败造成鱼粉中营养成分的破坏,使其中的营养价值降低或完全不能作为饲料原料供生产加工。
在脂肪酸败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VA、VD、VE、VK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同时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也有一定的影响(俞海峰等,2004)。
1.1.2.2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研究表明,鱼粉脂肪酸败可损害动物生产性能。
大鼠(Heman,1973)、肉鸡(Hussrin,1982)摄食含氧化油脂的饲料后,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失重,甚至死亡等现象。
鱼粉脂肪酸败可引起产蛋率急剧下降(顾浩清等,1991)。
1.1.2.3 影响动物消化功能油脂氧化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会减少胆汁的产生或降低乳糜微粒形成的效率,使油脂与消化道内壁接触的时间减少,从而干扰油脂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对于肉鸡和蛋鸡来讲,鱼粉酸败阻碍叶黄素类色素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导致肉鸡皮肤达不到理想效果及蛋鸡所产蛋的蛋黄着色不佳(俞海峰等,2004)。
1.1.2.4 对鱼类的影响鱼油氧化酸败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将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继而影响生长速度,严重的会导致鱼体死亡。
鱼粉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
鱼粉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蒋郁朝张晓江(广东新粮实业有限公司新粮饲料厂广东新会 529000)随着畜禽、水产养殖业兴起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势必给原料供应商带来了商机,鱼粉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日趋短缺,价格较高。
但一些企业和商人为谋取暴利常常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向鱼粉掺入一些伪假杂物质,掺假掺杂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品质。
而饲料原料优劣直接关系到饲料产品质量的好坏,没有好的原料,饲料企业也无法配制出优质饲料产品,并且造成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专业场(户)巨大的经济损失。
鱼粉中常见的掺假掺杂物为:植物性物质、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血粉、羽毛粉、鞣革粉和碳酸盐类等非鱼粉物质。
本文对当前鱼粉中掺假掺杂物的鉴别方法作一些介绍,以供参考。
一、鱼粉中掺入植物性物质的检测凡植物性来源的物质均含有淀粉和木质素。
淀粉可与碘化钾反应,产生蓝色或蓝黑色化合物;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
故利用上述两种反应,即可迅速检测鱼粉中是否含有植物性来源的掺假掺杂物。
1.淀粉检测方法:称取待检样品1~2克于100毫升烧杯中,加入4~5倍蒸馏水加热至沸3—5分钟以浸出淀粉。
冷却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入1~2滴碘-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6克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中,再加入2克碘,溶解后遥匀,置棕色瓶中保存),若溶液即现蓝色或黑蓝色,则表明被检样品中掺入含淀粉物质。
2.木质素检测方法:取被待检样品少许平铺于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溶液(称2克间苯三酚溶入100毫升90%乙醇中,溶解后遥匀, 置溶量瓶中保存备用。
)浸湿,放置5~8分钟,再滴加2~3滴浓盐酸,若被检样品中出现散布的深红色点,说明被检样品中掺入含木质素物质。
且加水后,此深红色部分即会浮上表面。
二、鱼粉中掺入棉籽饼粕的检测先将20目和40目分样筛叠放在一起,然后称取待检样品250克于分样筛,摇筛5~6分钟,即将被检样品分成粗、中、细3部分。
鱼粉常见的掺假物及快速识别
鱼粉掺假鉴别常见的掺假物有:菜籽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芝麻饼粕、大豆粉、麦麸、羽毛粉、血粉、肉骨粉、皮革粉、虾肉粉、蟹壳粉、海带粉、砂土、石粉、贝壳粉、锯末、稻壳粉等快速掺假鉴别1 感官检查法(1)视觉:优质鱼粉颜色一致,呈红棕色、黄棕色或黄褐色等。
细度均匀。
劣质鱼分类为汪黄色、青白色或黑褐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
掺假鱼粉为黄白色或红黄色,细度和均匀度差。
掺入风化土鱼粉色泽偏黄。
(2)嗅觉:优质鱼粉是咸腥味;劣质鱼粉为腥臭或腐臭味;掺假鱼粉有淡腥味、油脂味或氨味等异味。
掺有棉籽听到和菜籽粕的鱼粉,有棉籽粕和菜籽粕味,掺有尿素的鱼粉,略具氨味,掺入油渣的鱼粉,有油脂味。
(3)触觉:优质鱼粉手捻质地柔软呈鱼松状,无砂粒感;劣质鱼粉和掺假鱼粉手捻有吵粒感,手感较硬,质地粗糙磨手。
如结块发粘,说明已酸败,强捻散后呈灰白色,说明已发霉。
2显微镜检查正常鱼粉形态a、鱼肉:呈黄色或黄褐色,有透明感;b、鱼骨:包括鱼刺、鱼头骨、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碎块,大小形状各异,呈白色至白黄色一些鱼骨屑成琥珀色;c、鱼鳞:平坦或卷曲的片状物,近似透明,有一些同心圆线纹;d、鱼眼:表面碎裂,呈乳色的圆球形颗粒,半透明鱼粉长期堆放,通过空气氧化而自行燃烧,呈褐色。
从镜下看不到油星,且颗粒碎小。
鱼骨同半透明的银色体变为褐黄色的半透明体,鱼肉粗糙,纤维结构看不清楚或根本看不到。
鱼粉掺假的显微镜检查:(1)掺菜籽粕鱼粉中掺菜籽粕镜下可见菜籽粕的种皮特征,种皮为深棕色并且薄,外表面有蜂窝状网孔,表面有光泽,内表面有柔软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着。
菜籽粕的种皮和籽仁碎片不边在一起,籽仁呈淡黄色,形状不规则,无光泽,质脆。
(2)掺棉籽饼粕鱼粉中掺棉籽饼粕镜下可见棉絮纤维附着在外壳碎上及饼粕颗粒上,棉絮纤维为白色丝状物,中空、扁平、卷曲、半透明、有光泽,棉籽壳碎片为棕色可红棕色,厚且硬,沿其边缘有淡褐色和深褐色,的不同色层,并带有阶梯似的表面。
棉籽仁碎片为黄色或褐色,含有许多圆形扁平的黑色或红褪色油腺体或棉酚色腺体。
鱼粉的鉴别方法
鱼粉的鉴别方法(一)、感官特征纯鱼粉一般呈黄棕色、黄褐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也有极少量的白鱼粉. 依据品种不同,所以感观气味略有不同。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基本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进行品质鉴定。
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状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成分;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黄褐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以手握之有疏松之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闻时带有浓郁的烤鱼香味,并略带鱼腥味,但无异味。
掺假鱼粉在诸多特征上都不同于标准鱼粉。
如掺假鱼粉中可见到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以及骨刺、鱼鳞、眼球等标准鱼粉的成分;粉状颗粒较细,易结块,多呈小团块状。
手握即成团块状,发粘;鱼香味较淡、无味或有异味等。
2、盐分检测法进口鱼粉一般盐分在3%到6%之间(因其有回喷装置和直火烘干设备造成),进口蒸汽鱼粉会略低于直火1%左右。
国产鱼粉采用蒸汽干燥,无回喷装置,所以盐分偏低,一般应在1%到3%之间,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是掺杂使假造成的。
3、浮沉法.取样品少许,放入洁净的玻璃杯或烧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静置后,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若水面漂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如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说明有水解羽毛粉或植物性物质掺入,若杯底有一层浅白色粉状物,说明该鱼粉可能含有滑石粉。
4、筛选法将鱼粉样品用孔径为2.80毫米的标准筛网筛选,标准鱼粉至少有98%的颗粒通过,否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使用不同网眼的筛子可检出掺入的杂物。
5、呈色反应法取样品1克和少许黄豆粉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5毫升,振荡后置60℃-70℃水浴中3-5分钟,取出后置0.1%甲基红指示剂,若出现深紫红色,说明样品中掺有尿素。
无尿素者呈黄色或棕黄色。
6、烟雾测试法取样品少许,火焰燃烧,以石蕊试测试产生的烟雾,若试纸呈红色,系酸性反应,为动物性物质;试纸呈蓝色,系碱性反应,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常见原料的掺杂及鉴别方法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一)鱼粉的掺假检验A.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 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 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鸡的几种常见中毒症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鸡的几种常见中毒症的症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各地养鸡业的发展,养鸡已成为广大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每年因鸡发生各类中毒事故也给养鸡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此,为减少鸡中毒性疾病的发生,笔者现将鸡的几种常见中毒性疾病的特征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中毒类型及症状1.1饲料中毒常见饲料中毒有变质鱼粉、霉变饲料中毒和食盐中毒,有时也可遇到生豆饼、棉籽饼、菜籽饼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及硫酸亚铁等饲料添加剂中毒。
1.1.1变质鱼粉中毒其特征是:病鸡从口腔流出棕色或黑色液体,排便困难,粪便多呈黑色酱油状。
剖检后可见从口腔到直肠都有黑色液体,嗉囊有炎症;腺胃松软无弹性,腺胃乳头肿胀软腐,粘膜增厚,有时可见溃疡面;肌胃松驰变大,角质层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溃疡,皱褶不规则,上下盲肠糜烂、溃疡、穿孔;十二指肠肠壁薄或增厚,粘膜上皮脱落,充血、出血。
1.1.2霉变饲料中毒此病主要是因饲料中玉米、饼粕等霉变后产生的毒素引起。
病鸡表现生长不良,色素不能正常沉着,抗病力大大降低,剖检十二指肠肿大,充满卡他性内容物;肝肿大、苍白、质脆、脂肪变性,慢性病例,肝脏萎缩,表面有结节,胆囊充盈;肾肿大、充血、出血、变性;心包积液;有的鸡肌肉苍白,胸部、腿部皮下出血,腹腔有积水。
1.1.3食盐中毒食盐中毒一般多是因误加食盐或鱼粉中食盐过量或拌料不均所引起。
鸡患病后,表现厌食,拼命饮水,粪便稀薄带有泡沫,有的出现共济失调,行走困难或兴奋鸣叫。
急性死亡鸡,头部肿大,嗉囊柔软膨大,皮肤干燥,蜡黄色;慢性中毒者,病鸡羽毛易脱落,腹腔积水,肌胃柔软无弹性。
生豆饼中毒主要表现为拉稀和贫血,棉籽饼中毒主要表现为鸡冠、肉垂发绀,食欲不振,消瘦,产蛋下降,肠炎,肝、肾变性。
菜籽饼中毒主要表现为贫血,生长缓慢,突然死亡;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上有污斑,心包积液,腹腔有积水,严重者肝脏破裂。
亚硝酸盐中毒主要表现为鸡冠、肉垂发绀、呼吸困难,心肺淤血,血液呈酱油色,凝固不良。
鱼粉讲义-鱼粉的生产、组织成分、品质检测、个人总结
鱼粉讲义一.饲料级鱼粉是以全鱼或鱼下脚料(鱼头、鱼尾、鱼鳍、内脏等)为原料,经蒸煮、压榨、干燥、冷却、粉碎、打包后制成的饲料。
它是配合饲料、浓缩料、预混料的原料之一。
二.原料鱼a.鳀鱼:身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25cm,体重30-120g。
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
眼大,具脂眼睑。
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
腹部圆、无棱鳞。
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两个大鳞。
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根灰色纵带,腹部银白色。
背、胸及腹鳍浅灰色;臀鳍及尾鳍浅黄灰色。
b.丁鱼:体长19-30cm,呈圆筒状,体重20-100g。
头略平扁,口大,两颌具多行细牙,腰骨及舌上亦具细牙。
体被较小圆鳞。
体被侧棕色,腹部白色,侧线发达平直,侧线鳞明显突出。
背鳍一个,位于吻端和腹鳍的中间。
腹鳍很小;臀鳍小于背鳍,尾鳍深叉形。
背、腹、尾鳍均呈浅棕色,胸鳍及尾鳍下叶是灰黑色。
c.凤尾鱼(河刀鱼):体长、甚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
一般体长18-25cm、体重10-20g。
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
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
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六根;背鳍、臀鳍个一个。
臀鳍长而直,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
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
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
d.玉筋鱼(沙里钻):体长10-30cm,体重10-50g,呈圆柱形。
头长,口大,端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上下颌齿细而成绒毛状,或无齿;锄骨及腭骨均无齿。
鳃盖膜分离,不与喉峡部相连;具假腮。
体被小型圆鳞或无;侧线完全。
背鳍单一,基底长,具软条40-69;臀鳍基底较短,软条14-36‘腹鳍小或退化,喉位;尾鳍亦小,浅分叉。
2.原料鱼的品质评价1.鱼体死后的三个阶段:早期生化变化、僵硬和解僵、腐败。
鱼体通过捕捞、运输,最后到达鱼粉厂原料车间,这时候鱼体已经死亡。
鱼体在死亡的同时,其肌肉也发生了一系列与活体时不同的生化和生物学上的变化。
如何识别掺假的鱼粉
投饵量的方法,以促使浮游动物被摄食;养成
2、池塘青苔较多,施用的肥料大部分被青 期则可用阿维菌素类药物进行局部杀灭,然后
苔吸收利用,造成肥水困难。
再加注 30 厘米左右新水进行肥水。
解决方案:在苗种放养前期,可用硫酸铜
6、水体中藻相失去平衡,不良藻类过度繁
等药物进行处理杀灭青苔;在苗种放养时期, 殖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这时若盲目施
4.pH 值 pH 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 pH 值等于 7 时水为中性,小于 7 时为酸性,大于 7 时为碱 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 pH 值范围大致是 6~ 9,因此,凡是 pH 值低于 5.5 或高于 10 的水都 不能用来养鱼。pH 值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 有很大影响,pH 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 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抑制。因 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 5.浮游生物
可用石膏粉、草木灰或采取提高水位等方法阻 肥水体富营养化加大,不良藻类繁殖更盛。
碍青苔的光合作用来杀灭青苔;养成期则可定
解决方案:先抽去上层水 2衡。
针对性用药杀死不良藻类,然后再施用生物肥
3、清塘时生石灰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水质 料进行肥水,如用肥水宝加配适量的光合细菌
在耐 热 容 器 上 加 热 ,如 发出谷物干炒后的芳香 味或焦糊味,说明掺有 植物籽实等,如发出烧
一、感官识别法
毛发的气味则为纯鱼粉
1. 颜色:质优的纯正鱼粉呈淡黄或黄褐 或掺有动物性物质;如鱼粉散发出一种轻微
色,而劣质鱼粉呈深褐色;另外可用一光滑、深 的刺鼻氨味,则可确定为掺尿素鱼粉。
颜色的硬纸,把鱼粉样品均匀铺一薄层,在明
6.细菌和有机碎屑 池塘中细菌和有机碎屑是鱼苗和滤食性 鱼类的重要饵料。在人工投饵、施肥的过程中, 有机碎屑就成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 食物,池塘中的细菌有 50%可被鱼类摄食。池 中有机物质是以溶解的状态存在,是水中营养 盐类的重要来源。 (通联:310004,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局)
鱼粉品质鉴别
鱼粉的品质鉴定和分析摘要鱼粉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优质鱼粉蛋白质含量高, 富含赖氨酸和蛋氨酸, 维生素丰富, 钙磷含量多, 且比例协调, 因而在养殖业中广为应用。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鱼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我国国营企业鱼粉的产量不足,即使加上从秘鲁、日本等国每年进口的鱼粉,也仍然是供不应求,缺口很大,于是“土鱼粉厂”应运而生。
这些厂家大多未按国家的标准生产和经营,不少产品是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致使不少用户上当受骗,严重的还发生中毒事件,使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因此鱼粉品质的鉴别和分析在现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鱼粉做出来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鱼粉;掺假;感官;实验;保存前言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逐渐发展,鱼粉的掺假事件也逐渐增多,为了保护渔民的利益,对鱼粉科学全面的品质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在鉴定方面,分为感官的鉴定和实验鉴定,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两者相辅相成效果更加明显。
鱼粉的科学保存液尤为重要。
一、鱼粉的简介1、特征1.1 感官特征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另有少量的白鱼粉、红鱼粉和灰白鱼粉等。
依鱼品种而有差别具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鱼腥味,鱼粉为粉状含磷片鱼骨等可见鱼肉纤维1.2 显微特征立体显微镜下观察鱼粉为小颗粒状,表面无光泽。
鱼肉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其肌纤维大多呈短断片状、易碎、卷曲、表面光滑、无光泽、半透明。
鱼骨坚硬,多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碎片,碎片的大小形状各异,一些鱼骨呈琥珀色,其空隙为深色。
一些鱼骨具有银色光鱼磷呈薄平而卷曲的片状外表面有一些同心环纹鉴定鱼粉的主要依据是鱼骨和鱼磷的特征生物镜下观察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碎片,孔隙组织为深色,纺锤形有波状细纹从孔隙边缘向外延伸。
2、营养特性鱼粉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比较平衡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基本上与猪鸡等体组织含量一致。
这是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钙和磷不仅富足,而且比例较适当磷基本上都是有效磷含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没有的维生素及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含促进家畜生长的未明因子硒的含量较高含有砷可助生长。
鱼粉质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检验结论的判定
鱼粉质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检验结论的判定1鱼粉质量标准概述鱼粉目前国内执行的标准为SC/T3501―1996[1]具体指标为感观指标:色泽、组织、气味三项,理化指标:粉碎粒度、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盐分、灰分、砂分七项,标准中还规定了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诸如植物油饼粕、皮革粉、羽毛粉、尿素、血粉等,亦不允许添加加工鱼露后的废渣。
鱼粉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l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2]。
具体指标有:砷、铅、氟、霉菌、汞、镉、亚硝酸盐、滴滴涕、细菌总数等9项,SC/T350l―1996标准还规定了鱼粉不得有虫寄生,还单独列出鱼粉中金属铬(以六价铬计)允许量小于10mg/kg。
并把鱼粉酸价作为强制性指标,在用户或检验机构提出时才进行检验,其酸价指标有明确规定,最低等级的鱼粉的酸价要求小于(等于)7mgKOH/g。
以上所述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鱼粉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有关资料[3~6]介绍判定鱼粉质量的营养指标还应测定真蛋白质、动物蛋白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卫生指标还应测定乙氧基喹、甲醛等指标。
鱼粉的掺假检验有许多项目,其中主要有掺羽毛粉、骨粉、木质素、鞣革粉、碳酸钙粉、贝壳粉、蛋壳粉、淀粉质、粗纤维类物质、血粉、杂饼粉、尿素态氮、氨态氮等多项,掺假检验属定性检验,SC/T350l―1996标准中规定有鱼粉内杂质的显微镜鉴别方法,但只能作出杂质的确认,无法作出定量的结论,没有确切的数据说明其质量情况,作者认为要做完上述检验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在日常的生产检验中,企业只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定量分析的指标,就能较确切地反映出鱼粉质量的情况,现将这些分析项目及操作方法概述如下:2在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中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鱼粉的质量饲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和判定鱼粉的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者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定量化学分析检验鱼粉的质量,主要抓好如下几个检测项目的检验。
饲料级鱼粉质量判断及检测方法1
饲料级鱼粉质量判断及检测方法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但目前市场上鱼粉的质量参差不齐,掺假现象时有发生,且掺入的大都是廉价而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严重的影响了饲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鱼粉的质量进行检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1. 感观检测1.1 眼观(1) 看颜色,优质的鱼粉应有新鲜的外观,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呈红褐色,加热过渡或含脂高者,颜色变深。
(2) 看形状为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均可见肉丝。
1.2 鼻嗅新鲜鱼粉应有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鱼油味,混入鱼溶浆的腥味较重,但不应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及过熟的焦味。
1.3 手抓取样在手上,用手指头捻,粘性越佳,鱼粉越新鲜,(因为鱼肉的肌纤维富有黏着性)。
判断方法为:用75%的鱼粉+25%的淀粉混合,加1.-1.3倍的水炼制,然后用手拉其粘弹性,既可判断:粘弹性优者,其品质为佳。
2 物理检测2.1容重的测定纯鱼粉的容重一般为每升450-660克,如果鱼粉含有杂质或掺杂物,容重就会改变(或大或小)。
检测方法为:取鱼粉样品非常轻而仔细地倒入1000毫升量筒中,直到正好达到10000毫升刻度为止,用一刮产或匙调整容积。
注意放入样品适应轻放,不得震动和打击。
然后把鱼粉倒出来,并称重(做三个平行样,取平均值),然后与纯鱼粉的容量对比。
2.2立体显微镜检测纯鱼粉包括鱼肉、鱼骨、鱼鳞和鱼内脏的混合物。
其境检特征为:鱼肉:颗粒较大,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呈黄色或黄褐色,有透明感,形碎蹄筋,似有弹性。
鱼骨:包括鱼刺、鱼头骨、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碎块,大小形状各异,呈白色至白黄色一些鱼骨屑成琥珀色,表面光滑,鱼刺细长而尖,似脊椎状,仔细观察可看到鱼刺碎块中有一大端头或小端头的鱼刺特征;鱼头骨呈片状,半透明,正面有纹理,鱼头骨坚硬无弹性。
鱼鳞:平坦或卷曲的藻形片状物,近似透明,有一些同心圆线纹。
鱼眼::表面碎裂,呈乳色的圆球形颗粒,半透明,光泽暗淡,较硬。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一)鱼粉的掺假检验A.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鱼粉的品质鉴定与掺假识别
鱼粉的品质鉴定与掺假识别鱼粉是指以全鱼或鱼的部分(含杂碎)为原料,经干法(蒸干、脱脂、粉碎)或湿法(蒸煮、压榨、烘干、粉碎)制成的饲用物质。
鱼粉是蛋白质饲料中品质最优、使用效果最好的一类。
1特征1.1感官特征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另有少量的白鱼粉、红鱼粉和灰白鱼粉等,依鱼品种而有差别;具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鱼腥味;鱼粉为粉状,含磷片、鱼骨等,可见鱼肉纤维。
1.2显微特征立体显微镜下观察:鱼粉为小颗粒状,表面无光泽。
鱼肉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其肌纤维大多呈短断片状,易碎,卷曲,表面光滑,无光泽,半透明。
鱼骨坚硬,多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碎片,碎片的大小、形状各异,一些鱼骨呈琥珀色,其空隙为深色;一些鱼骨具有银色光。
鱼磷呈薄、平而卷曲的片状,外表面有一些同心环纹。
鉴定鱼粉的主要依据是鱼骨和鱼磷的特征。
生物镜下观察: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碎片,孔隙组织为深色,纺锤形,有波状细纹,从孔隙边缘向外延伸。
2营养特性鱼粉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比较平衡,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基本上与猪、鸡等体组织含量一致,这是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钙和磷不仅富足,而且比例较适当,磷基本上都是有效磷;含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没有的维生素B12及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含促进家畜生长的未明因子;硒的含量较高,含有砷可助生长。
另据报道,鱼粉可减少消化道内的微生物,作用同抗生素。
3质量标准鱼粉的质量标准见下表:表鱼粉的质量标准质量等级国产鱼粉进口鱼粉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颜色黄棕色、黄褐色等鱼粉正常颜色粗蛋白(%)≥55504562~70粗脂肪(%)≤10121210水分(%)≤12121212盐分(%)≤3342砂分(%)≤33424品质鉴定4.1感官鉴定看和触:鱼粉呈棕黄色或黄褐色,粒度不太均匀,可见鱼肉纤维,用手捻感到质地松软,呈肉松状;鱼粉呈咸腥味,具鱼香味或干鱼片味,味淡,沙分高时打牙,盐分高时味咸,自然干制的味臭。
论鉴别鱼粉质量的简易方法
步 鉴定 为累枝虫 (ps Z P) E /y/ . t  ̄s
12 病 症 .
有 发生过传 染性 疾病 . 寄生虫 病却 时有发 生 苗种 但
培育 阶段斜管 虫危 害较 严重 , 曾发 生大 批死 亡 : 养成
阶段 常遭 受车 轮虫 、 小瓜 虫 、 管虫 、 斜 指环 虫 、 头鳋 锚 等 及体 内多 种线 虫 的 寄生 .但很 少 发 生死 亡 现象 2 0 年 网箱 中鳜 鱼 出现一 种 由固着 类纤 毛虫 寄生 引 05 起 的疾病 . 我们 对该病 进行 了初 步研 究 . 现将 结果 报
死亡。 13 危 害 性 .
该虫为群 体生 活种 在 群体 中呈 二叉 式 分支 排
列 的有柄体 . 每个 有柄 体可 分为 体前部 、 后部 及柄 体
体三部 分 。 虫体柔 软呈半 透 明状 . 完全 伸展 时呈细长 的 圆筒形 , 端 稍 宽 ; 前 虫体 收 缩 时 口围盘 同 时收 缩 , 虫体则 呈短筒 状 或球状 虫 体顶 端 口盘 的纤 毛带显
著. 有两 行平行 排列 的 口旁纤 毛带 。体纤 毛退 化 反
口端具柄 , 较直 、 明无肌丝 , 柄 透 当虫体 受 到刺激 , 只
的负担 . 量寄生 会影 响生长 。 季虽然 绝大 部分虫 大 冬
的颗粒状物 , 可能 掺有 贝壳粉 。 f  ̄ 有 外 层 多孔 、 红 色 、 窝状 、 盖状 的蟹 7/ )I 1 桔 蜂 小 壳. 则可能掺 有蟹壳 粉 f 如见有 白色丝状 、 8 1 锯末 状物 , 可能掺 有皮 革 则
粉。
3 化 学 检 测 法
素。
33 掺 有碳酸 钙 灰石1 贝壳粉 、 蟹 壳粉 的检测 - 、 虾
储存期间鱼粉中脂质的劣变规律
储存期间鱼粉中脂质的劣变规律孙志强;过世东【摘要】鱼粉在储存过程中油脂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氧化劣变,导致鱼粉的品质下降.通过检测油脂的过氧化值(POV)、酸价(A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获得3种不同产地鱼粉在自然储存条件下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服务于鱼粉的实际储存.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通风、避光储存15个月后,进口鱼粉(秘鲁)、国产鱼粉(玉环)、国产鱼粉(温岭)的AV分别由2.01、1.11、2.43 mg/g升至7.23、6.22、6.79 mg/g.TBA分别由15.5、8.96、7.30 mg/kg升至43.79、34.63、28.34 mg/kg.POV分别上升到16.97、24.64、16.62 mmol/kg 后开始下降;研究还证明了脱脂显著降低了鱼粉AV、TBA、POV的含量及其在储存过程中的AV、TBA、POV的生成量,脱脂利于鱼粉的储存.【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5(030)003【总页数】5页(P90-93,105)【关键词】鱼粉;储存;氧化酸败;脱脂【作者】孙志强;过世东【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84.1+2鱼粉是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由全鱼经过加工制成的。
鱼粉蛋白质质量分数一般在50%以上,优质鱼粉的蛋白质在65%以上[1]。
鱼粉储存期长,期间会因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霉菌及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导致其品质和营养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油脂容易先蛋白氧化变质,在氧化过程中后,发生蛋白质一脂类的共价相互作用,造成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及有害物质的生成[2-4]。
本试验观察鱼粉中油脂的变化规律,以期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服务于实际的鱼粉储存。
进口鱼粉(秘鲁):粗脂肪8.37%、粗蛋白63.78%、水分7.21%;国产鱼粉(浙江台州玉环):粗脂肪13.69%、粗蛋白52.07%、水分7.36%;国产鱼粉(浙江温岭):粗脂肪9.62%、粗蛋白51.95%、水分10.67%。
检测鱼粉品质的几种物理方法
检测鱼粉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方法1)感官检查法。
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或灰白色。
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
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
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
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
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子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
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
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
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
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辨别是否掺入尿素。
只需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瓶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气泡鉴别法。
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气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
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物。
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
谷壳粉中谷壳碎片外表面有纵横条纹;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菜籽饼中菜籽壳为红褐色或黑色,较薄,表面呈网状;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不透明或半透明;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成锯齿状;碱处理的骨粒出现小孔。
鱼粉仓储运输及储藏中的变化
鱼粉贮藏过程的变化鱼粉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的氧化和吸湿。
油脂氧化的结果会使鱼粉变质发臭,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燃;吸湿的结果则造成微生物生产繁殖,引起蛋白质分解,并使鱼粉黏结成块。
1.自发热⑴正常的自发热:在干燥之后即发生,主要是在干燥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激发,开始氧化,而油脂氧化本身是放热反应。
⑵偶然的自发热:a.油脂的滞缓氧化而引起,即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完全氧化的脂在贮藏中继续氧化;b.由于鱼粉中水分的增高使微生物生产繁殖而引起温度上升。
⑶对质量影响:鱼粉中油脂氧化导致自发热现象并产生氧化产物,这将使鱼粉的颜色加深并具有油烧气味。
同样,由于氧化的油脂能与蛋白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使蛋白消化率降低而影响饲料效果。
此外,维生素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自发热将导致鱼粉质量严重下降。
2.鱼粉的吸湿⑴鱼粉中含盐量越高,越易吸湿;同样,可溶性成分越多,也越易吸湿。
鱼粉颗粒越小,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结合越紧密,空隙越小,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吸湿的速度会下降。
⑵鱼粉吸湿的结果: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自发热的产生,使鱼粉质量严重下降。
3.包装与贮运包装前加入一定的抗氧化剂,常用的有乙氧基喹啉EM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丙酯PG。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对氧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用黑色塑料袋包装最好。
鱼粉的仓储及运输鱼粉的特点是零碎、有气味和具有吸潮性,并含有较高的水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因而不易久存。
由于鱼粉中含有较高的脂肪,而鱼粉的脂肪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碳碳双键易于吸氧使鱼粉进行缓慢氧化,甚至会引起自燃。
因此鱼粉中的水分含量很重要,如果水分低于6%,就没有足够的湿度进行保护,会促使油分的挥发,从而增加过氧化值;如果水分超过12%,那么细菌与虫害活动以及氧化反应加速,从而产生热量与可燃性磷化氢(PH3)气体,如果热量和PH3蓄积到一定程度且鱼粉与空气接触时,就会自燃,因此鱼粉的安全水分因保持在7%-10%之间(南方气候由于湿度大,上限应该在9%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粉氧化特征
鱼粉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脂肪氧化:鱼粉中的脂肪容易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导致鱼粉产生过氧化物和自由基。
这些物质会使鱼粉变质,产生不良的气味和口感。
此外,脂肪氧化还会破坏鱼粉中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2.蛋白质氧化:鱼粉中的蛋白质也容易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营养价值。
蛋白质氧化还会导致鱼粉产生一定的毒性,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色素氧化:鱼粉中的色素容易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导致鱼粉的颜色发生改变。
这种氧化会使鱼粉变得暗淡无光,影响其外观和口感。
4.微生物氧化:鱼粉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会利用鱼粉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导致鱼粉变质。
这种氧化会使鱼粉产生异味,降低其品质。
为了防止鱼粉氧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强鱼粉的储存和运输管理,保持鱼粉的干燥和卫生;使用抗氧化剂,防止鱼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氧化;采用高温杀菌方法,杀死鱼粉中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氧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