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毒体感染及其所致疾病

合集下载

阮病毒介绍

阮病毒介绍

Wells首先进行了报道。感染原因为进食病
羊的肉制品。 1992年至少18万头牛感染了PrD,平均每周 800~1000头牛发病。 目前全世界发现有此病的国家已超过一百
个,其中部分国家的疯牛病只在英国进口
的牛中发生。
Dr.Gerald Wells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
病;散发性、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Sporadic and familial fatal
insomnia,sFI , fFI)。 这类疾病的特征是灰质海绵样变、蛋白酶抗性PrPSc积聚 和少量或无PrP淀粉样斑形成;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二类:
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这类疾病的特征为在脑皮质
及副皮质区沉积大量的PrP淀粉样斑块。这种淀粉样斑块的组
传染性病毒性痴呆(transmissible virus dementia,TVD)
1929年 Creutzfeldt 和Jakob先后发现了 人类第一个朊病毒病—— 克雅病(CJD)。
发病人群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10%~
Alfons Jakob,
15%为家族性遗传;其他为散发性和医源 性CJD。(角膜移植;使用人垂体制备的 生长激素;输血等)。
2.澳大利亚(声称世界上唯一没有羊瘙
痒症的国家)采集尸体脑垂体治疗妇女不育
症侏儒症,至今有的发病,大多数为医源感 染,已述诸法律途径索赔。
克-雅氏症(Creutzefeldt-jakob disease, CJD)
传染性病毒性痴呆(transmissible virus dementia,TVD)
克-雅氏症(Creutzefeldt-jakob disease, CJD)

朊病毒

朊病毒
最引起当今科学家兴趣和**的是朊病毒的复制机理。由于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 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 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突破口: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的蛋白质组成的。这种蛋白质可以在 细胞的质膜上找到(具体功能还不了解),但是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 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 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的材料。在这个假说被提出来以后,产生PrP的基因被抽离出来,产生不同形状 的突变基因被成功的定义和复制,研究实验鼠的结果为这个假说提供了支持,这些证据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 可争议的。
朊病毒
病原因子
01 简介
03 认识过程 05 动物致病
目录
02 特性 04 动物传播史 06 传染给人
07 预防
09 研究进展
目录
08 假说 010 两获殊荣
基本信息
朊病毒(Prion),又称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 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朊病毒(prion)严格来说不是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 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具感染性的因子。
特性
特性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 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 干扰作用。朊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因此世 界卫生组织将朊病毒病和艾滋病并立为世纪之最危害人体健康的顽疾。

朊病毒引起人类和

朊病毒引起人类和

• 1、睡眠障碍,通常病人自诉失眠,睡眠期间激动, 多梦; • 2、运动体征,如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 • 3、记忆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呈现FFI的 全部症状,涉及运动,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等系统 。
生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 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 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发病初 期无上述症状,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粪便坚硬, 两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心搏缓慢(平均50次/分),呼 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以至死亡。经 解剖发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灰质部分形成海 绵状空泡,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病变,神经纤维 网有中等数量的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洞,神经细 胞肿胀成气球状,细胞质变窄。另外,还有明显的 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
• 1.问他一个指头(如食指)在哪,他无法正确回答; • 2.无法进行计算,哪怕是最简单的; • 3.无法区分左右; • 4.无法书写.
早期病人自诉小腿麻木、疼痛、感觉异 常和步态不稳。检查可见小脑共济失调伴 有下肢肌肉萎缩无力、远端感觉减退、腱 反射减低等外周神经病表现。病情进一步 发展,可出现精神智能障碍。痴呆出现晚 而且较轻,也有伴锥体束征或锥体外束征 的晚期呈现严重的共济失调和痴呆,并可 出现失明、耳聋、锥体束征和锥体外束征 同时伴有肌阵挛样发作,尤以小腿肌肉阵 挛发作为多。
库鲁病(Kuru)
格斯特曼综合症 (GSS)
克雅氏综合症(CJD)
朊病毒
牛海绵状脑病(BSE)
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羊瘙痒症
库鲁病
库鲁病潜伏期长,自4—30年不等, 起病隐匿,前驱期患者仅感头痛及关节 疼痛,继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不自 主运动,后者包括舞蹈症、肌阵挛等, 在病程晚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痴呆,神 经异常。与克—雅病相反,先后有震颤 及共济失调后有痴呆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患者多在起病3到6个月内内死亡。

疯牛病的元凶:朊病毒

疯牛病的元凶:朊病毒

朊病毒检测方法
• 1、动物接种试验
• 用建立试验动物感染模型来判断生物体是否感染朊病毒以 及发病特点的方法,是早期研究朊病毒传染性的主要试验 方法,也是研究朊病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方法敏感 度较高,但是费时费力,且滴定误差较大。
• 2、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
• 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羊痒病相关纤(SAF) 和神经元空泡化变性来诊断朊病毒的一种方法,也是检测 朊病毒的“金标准”方法之一。
• 凡能使蛋白质消化、变性、修饰而失活的方法, 均可能使朊病毒失活;凡能作用于核酸并使之失 活的方法,均不能导致朊病毒失活。
朊病毒的结构
• 正常人和动物细胞中朊蛋白称为PrPC,其分子量为33— 35KD,致病性朊病毒蛋白为称PrPSC,PrP27~30是 PrPSC部分酶解后除去N端66个氨基酸形成的。PrPC和 PrPSC两者是由同一基因PRNP编码的,其氨基酸序列完 全一致,质谱和气相测序以及别的生化研究发现共价键也 无变化,两者是异构体,本质差别在于它们构象上的差异, PrPC的a一螺旋为42%,B一折叠仅为3%,而PrPSC的a 一螺旋为30%,B一折叠反而高达43%。PrPSC是由于 PrPC发生蛋白质错误折叠,一些a一螺旋变构为B一折叠, 三维构象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其形成发生在翻译后的加工 过程。
另外,检测方法还有:
• • • • • 4、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 5、毛细管电泳法 6 、Protein A磁珠检测朊病毒 7、双色强荧光目标扫描法 8、红细胞分化相关因子水平检测方法
朊病毒病治疗的思路
• 朊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的分子基础是PrP6与PrP&间 构象转化,故而阻断PrPc向着PrP&转化是朊病 毒病治疗的一个切入点。此外,朊病毒病主要特 征是朊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引起患病个体 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凶此,减少PrP&的蓄积也是 治疗过程中经常考虑到的另外一个方面。

朊病毒结构研究和致病机理分析

朊病毒结构研究和致病机理分析

朊病毒结构研究和致病机理分析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退行性脑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等。

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

PrPsc和PrPc来自于同一基因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但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科学界认为朊蛋白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关键词:朊病毒 PrPc PrPsc 重组朊蛋白高级结构朊病毒(Prion Protein , PrP)是一种蛋白质亚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形态特征为小型蛋白质颗粒,大约有250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

它是由动物机体中高度保守的朊病毒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能在机体的多种细胞中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朊病毒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构象:一种是存在于正常机体或感染动物的细胞中,没有致病作用,称为细胞朊蛋白(PrPc),另一种是仅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细胞中,称为朊病毒蛋白(PrPsc)。

两种蛋白的一级结构完全相同,但二极结构及高级结构则有着显著差异。

此种病毒可导致库鲁病(Ku-rmm)、克雅氏综合症(CJD)、格斯特曼综合症(GSS)、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等常见人类疾病以及羊瘙痒病和疯牛病等动物疾病[1]。

朊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使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

朊病毒特点是耐受蛋白酶的消化和常规消毒作用,由于它不含核酸,用常规的PCR技术还无法检测出来。

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

斯坦利由于发现PrPSC(一普里朊)和PrPC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而具有不同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打破了以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的定律,而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

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朊毒体病,朊毒体病的症状,朊毒体病治疗【专业知识】

朊毒体病,朊毒体病的症状,朊毒体病治疗【专业知识】

朊毒体病,朊毒体病的症状,朊毒体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朊毒体病(prion diseases)是一组由变异朊蛋白引起可传递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亦称朊病毒病或蛋白粒子病。

人朊毒体主要包括Creutzfeldt-Jakob病( CJD),Getmann-Straussler病(GSS),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omnia,FFI)。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非常规慢病毒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SAF),构成此种原纤维特殊蛋白颗粒被称为朊病毒(PrP27-30)。

这种慢病毒致病因子的性质既有病毒性传染发病特点,又有与常规病毒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理化特性表现为:①具有高度抗各种消毒灭活能力;②有抗高热80~l00℃灭菌能力;③具有抗紫外线和其他各种射线作用能力;④常规电镜看不到病毒,只有用特殊理化方法可发现原纤维和蛋白颗粒。

其生物学特性为:①宿主间可传递的传染性,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②病理为变性改变,可见淀粉样斑块和胶质增生,但无炎性反应,亦无包涵体可见;③无复发缓解病程,持续进展直至死亡;④不产生干扰素,不受干扰素影响,孵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影响。

现在已知此慢病毒致病因子:①在高热132℃ 60min可灭活;②亦可在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1h 以上或1N氢氧化钠内浸泡30min,反复3次即可灭活。

二、发病机制1982年Prusiner提出CJD系由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引起,从而否定了多年前Gajdusek所倡导的非寻常慢病毒感染学说。

PrP系一种单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由253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54个氨基酸组成)。

位于人的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可译框架由一个外显子组成。

在N的末端的附近由富有脯氨酸和甘氨酸的短肽5次反复。

正常中枢神经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此为PrPc。

朊病毒病——精选推荐

朊病毒病——精选推荐

朊病毒病摘要:概述了朊病毒的分子学特征,指出朊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同时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朊病毒病:库鲁病、克—雅氏病(CJD)、疯牛病(BSE),简要指出了其发病机理。

最后概括了朊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期可以普及并提高人们对朊病毒病的认识,加强人们对朊病毒病的防范意识。

关键词:朊蛋白;朊病毒病;海绵状脑病;传播Prion disease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n prion protein ,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on is in essence a protein of infectious particles. And it described several common prion disease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such as Kuru, CJD, BSE, explained its pathogenesis briefly.At last it outlined the transmissional route of prio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opularize and raise awareness of prion diseases, help people prevent infecting with them.Key words : prion; prion diseas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spread 朊病毒(prion,又称朊蛋白,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蛋白因子[1]。

朊病毒概述及其所致疾病研究

朊病毒概述及其所致疾病研究

朊病毒概述及其所致疾病研究李忠秋1,王君伟1,刘春龙2(1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中图分类号:S852165+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34(2004)09-0083-02收稿日期:20040412作者简介:李忠秋(1974),女,黑龙江宾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 Prusiner 提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与感染性有关的假说,认为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有部分蛋白酶抗性、具有感染性的蛋白粒子,且为了与病毒和类病毒(Viroids )相区分,用了朊病毒(Prion )这个概念。

近几十年来,由于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导致了全世界的恐慌,特别是随着疯牛病的全球范围流行,由同一致病因子引起的人的变异型克雅氏症(new variant Creutz feldt -Jakob disease ,nvC JD ,vC JD )的出现。

因此关于朊病毒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异常热门的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在此领域里还有许多疑难问题尚待解决,需要科学家们继续努力。

1 朊病毒的发现早期对朊病毒的认识主要是对羊瘙痒病的研究。

Alper 在研究羊瘙痒病时发现,病羊脑组织在经受能够破坏DNA 和RNA 的放射处理后,仍具有传染性,认为感染因子可能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

1982年,Prusiner 等[1]在感染瘙痒病的仓鼠脑组织中提取一种蛋白质,经检测此蛋白质不含核酸,同时此蛋白进行紫外光灭活DNA 、RNA 和酶处理DNA 、RNA 实验后,仍具有感染力;但如果对其作蛋白酶、蛋白变性剂处理,则失去感染能力;据此Prusiner 等人认为朊病毒是一种蛋白侵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 fectious particle ),并命名为PrP 。

2 朊病毒的特性211 PrP c 的正常蛋白PrP c 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糖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是通过人或动物单拷贝染色体基因的单一外显子所编码,并通过C 末端糖基磷酰肌醇(glycan -phosphatidyl im ositol ,G PI )锚定在细胞膜上的唾液酸糖蛋白上,从而使蛋白质可以从一个细胞移位到另一个细胞。

朊蛋白感染疾病

朊蛋白感染疾病
朊蛋白感染疾病
介绍
01 传染源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防措施
目录
02 传播途径 04 最新研究
朊蛋白感染疾病是一种传染病。
传染源
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也已证明的途径有:
(1)消化道传播:进食朊毒体感染宿主的或加工物可导致感染本病。如库鲁病就是由于巴布亚—新及内亚东 部高地的土著部落有食用已故亲人的脏器以示怀念的传播习俗而致该病在当地传播,而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 病,是因使用加工不当的动物内脏作饲料而致该病在动物中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革除食用人体组织陋习,不食用朊毒体病动物肉类及制品,不以动物组织饲料喂养动物,医 疗操作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提倡使用一次性神经外科器械。
最新研究
最新一期Science一篇研究提出,朊病毒蛋白传播上的物种障碍,以及其在不同物种所造成的症状,可能与 人类朊蛋白中一个氨基酸是否被置换有关。类似疯牛病的人类变异克雅氏病(vCJD)的临床病例,迄今为止只在某 些个体身上发现过,这些个体的遗传码使他们朊蛋白的一个特定位置上有一个甲硫氨酸。朊蛋白疾病是朊蛋白的 折叠错误造成的。朊蛋白疾病的跨物种传播受到一个障碍的限制,但如果来自一个被感染动物的朊蛋白被传染给 同一物种的第二个动物,这个障碍通常会消失。现在,英国研究人员报告说,在甲硫氨酸的位置上表达一个人类 颉氨酸的转基因小鼠身上,这个物种障碍能持续。甲硫氨酸到颉氨酸的置换,极大地限制了疯牛病和vJCD的传播, 这意味着具有这个基因型的人也许对疯牛病有相当的抵抗力。而且,如果这些人被变异朊蛋白感染的话,他们也 许有与vCJD不同的症状。
(2)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注射尸体来源的人体激素等已被证明可引起克—雅病的医源性传播。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 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

朊毒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朊毒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朊毒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朊毒体病,也称为朊毒性多形性红斑(ACD),是一种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

本文将探讨朊毒体病是如何引起的,相关病因和诊断方法。

病因细菌感染朊毒体病是由一种称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细菌引起的疾病。

这种细菌是常见的皮肤病原体,能够在皮肤上繁殖并引发感染。

当葡萄球菌侵入皮肤并感染后,就会触发朊毒体病的发作。

免疫系统失调有些人天生免疫系统较弱,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容易感染细菌。

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繁殖的机会更大,从而增加了患上朊毒体病的几率。

伤口或破损皮肤皮肤上的任何伤口、擦伤或破损都可能成为葡萄球菌侵入的入口。

尤其是在有水疱、湿疹或其他皮肤疾病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加剧朊毒体病的发展。

诊断方法临床症状观察朊毒体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斑、疼痛、肿胀和脓液的渗出。

医生通常会通过观察这些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朊毒体病。

皮肤医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病学检查,通过放大镜观察病变部位的细菌情况,以帮助确认诊断。

有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刮取皮肤组织或脓液检查,以确认细菌感染的种类。

细菌培养医生可能会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将感染部位的皮肤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确定感染的具体细菌种类,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其他检查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推荐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过敏测试等,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或查找可能的诱因。

预防与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细菌借机感染。

预防伤口感染避免割伤皮肤,保持皮肤完整性,减少细菌侵入的机会。

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注意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用其他人的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保持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细菌感染。

结语朊毒体病是一种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常见于有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人群。

通过了解病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这种疾病。

动物朊病毒感染概述及诊断

动物朊病毒感染概述及诊断

2022年第03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2.03.034朊病毒感染是一类被称为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疾。

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一般为数月、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病程缓慢但呈进行性发展,均以死亡告终;临床上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痴呆和行为障碍等神经症状;机体感染后不发热、无炎症、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即查不出特异抗体,又难以用血清学反应进行诊断;病理剖检变化以脑灰质的海绵样变为特征。

1病原病原为朊病毒或蛋白侵染子。

据调查研究认为,朊病毒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经过慢长的潜伏期而发病的。

主是用病反刍动物(牛或羊)的尸体经加工后作为饲料(富含蛋白质的肉骨粉添加剂)饲喂所致,还有在美国已发现接触过痒病鹿而患病的牛。

有科学家近期还发现疯牛病的传播与生活在干草中的螨虫有关。

2各种朊病毒病概述水貂脑病首次于1965年在美国被确诊。

本病仅见于成年水貂,病貂通过粪、尿排出的病原污染饲料及饮水,通过消化道而感染,致死率极高。

还可通过水貂间互咬或食入感染痒疫的病羊的肉及内脏而遭感染。

潜伏期5~200d ,病貂表现交替兴奋和迟钝等神经症状。

兴奋时在笼内奔跑做圆周运动,尾上举,自行撕咬,腕关节活动不灵活,后肢运动不自主,有时惊叫,乱排粪便或紧咬笼网,部分肌群痉挛性收缩。

兴奋过后转为迟钝,病貂转入昏迷沉睡而死亡或由昏迷又转入兴奋,可在兴奋时咬笼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在脑。

脑部水肿、充血,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出现空泡。

脑脊髓神经细胞变性、皱缩或出现空泡、小脑浦金野氏细胞固缩。

在1978年美国科罗拉多的黑尾鹿群中发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与羊的痒疫极为相似。

人工接种健康黑尾鹿也成功地发病。

1982年又在附近的麝鹿中发现这样的病。

又称痒病或瘙痒症,是山羊和绵羊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本病即可平行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潜伏期很长,为1~5年。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朊毒体病的病理病因,朊毒体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朊毒体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非常规慢病毒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SAF),构成此种原纤维特殊蛋白颗粒被称为朊病毒(PrP27-30)。

这种慢病毒致病因子的性质既有病毒性传染发病特点,又有与常规病毒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理化特性表现为:①具有高度抗各种消毒灭活能力;②有抗高热80~l00℃灭菌能力;③具有抗紫外线和其他各种射线作用能力;④常规电镜看不到病毒,只有用特殊理化方法可发现原纤维和蛋白颗粒。

其生物学特性为:①宿主间可传递的传染性,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②病理为变性改变,可见淀粉样斑块和胶质增生,但无炎性反应,亦无包涵体可见;③无复发缓解病程,持续进展直至死亡;④不产生干扰素,不受干扰素影响,孵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影响。

现在已知此慢病毒致病因子:①在高热132℃ 60min可灭活;②亦可在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1h以上或1N氢氧化钠内浸泡30min,反复3次即可灭活。

*二、发病机制1982年Prusiner提出CJD系由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引起,从而否定了多年前Gajdusek所倡导的非寻常慢病毒感染学说。

PrP系一种单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由253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54个氨基酸组成)。

位于人的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可译框架由一个外显子组成。

在N的末端的附近由富有脯氨酸和甘氨酸的短肽5次反复。

正常中枢神经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此为PrPc。

分子量为30~33KD,其空间构象主要为 -螺旋状结构,蛋白酶K可以溶解。

而异常PrP被称作为PrPsc,PrPES或PrPCJD。

与PrPc截然不同。

分子量为27~30KD,其空间构象近40%为层状折叠。

PrPSC数次的集结,则形成直径为10~20nm,长度100~200nm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就是早期发现的羊瘙痒病相关原纤维(scrapic-associated-fiber,SAF)和朊蛋白质粒(prion liposome)。

朊毒体

朊毒体

朊毒体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没有核酸。

目前人类认识的朊毒体病有如克—雅病(CJD) 、新型克—雅病(vCJD)、格斯特曼综合征( GSS)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FF I)及库鲁病(KURU)。

朊毒体的致病过程是:首先经一定传播途径(如进食患病动物的肉和内脏)侵入机体并进入脑组织,其后沉积于不同的神经元溶酶体内,导致被感染的脑细胞受损、坏死,释出的朊毒体又侵犯其它脑细胞,使病变不断发展;病变的神经细胞死亡后,脑组织中留下大量小孔呈海绵状,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海绵状脑病。

朊毒体198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斯坦利?普利西纳提出雅克氏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蛋白质性质的感染颗粒”,并用prion(普利昂)一词表示这种因子,国内曾译为朊病毒或锯蛋白。

但这种蛋白质粒子缺乏核酸,称为病毒并不妥当,故现在称为朊毒体。

疯羊病、疯牛病及人类所患的新型雅克氏症等海绵状脑病,都是由朊毒体发生变异引起的。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体内都存在朊毒体,它在正常形态下呈折叠状,但变异时会张开如同锯齿状,在大脑中撑出大量的小洞,引起人或动物患上痴呆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朊毒体的致病过程是:首先经一定传播途径(如进食患病动物的肉和内脏)侵入机体并进入脑组织,其后沉积于不同的神经元溶酶体内,导致被感染的脑细胞受损、坏死,释出的朊毒体又侵犯其它脑细胞,使病变不断发展;病变的神经细胞死亡后,脑组织中留下大量小孔呈海绵状,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海绵状脑病。

普利西纳学说公布之初,在学术界曾遭到猛烈反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因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命题是“生物的遗传基因以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本体”,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不存在没有核酸的病原体,这已成为常识,但普利西纳的学说却与这种认识背道而驰。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争论,大量事实确证了朊毒体的存在,普利西纳的学说最终得到了认可。

鉴于这一发现的重大科学价值,普利西纳荣获199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称“普⾥昂”或蛋⽩质侵染⼦,是⼀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质构象改变⽽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病)的蛋⽩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们已经注意到在绵⽺和⼭⽺⾝上患的“⽺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病”,在英国引起的⼀场空前的恐慌,⼀时间⼈们“谈⽜⾊变”。

多年来⼈们⼀直认为它是⼀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有很强抵抗⼒,传染性极强,分⼦量在2.7万~3万的蛋⽩质颗粒,但近来⼜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免疫原性,⽆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我复制,并产⽣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定量时产⽣⾃发性转化,β⽚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种途径传播:1.⾷⽤动物⾁⾻粉饲料、⽜⾻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脑垂体⽣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膜移植、输⾎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朊毒体病-文档资料

朊毒体病-文档资料

3.疯牛病 疯牛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欧洲,特别是英国,
近年非欧洲国家也有报道。自1986年11月在英国发现首例疯 牛病以来,至2019年5月已有188,668头牛发病。疯牛病的传 播主要是由于病畜内脏特别是脑和脊髓作为蛋白质混入人工
饲料中引起的。英国政府已禁止使用这种人工饲料,疯牛病
的发病率已大大下降。 人类对疯牛病的重视,主要在于疯牛病能否传染给人? 尽管目前缺乏直接证据,但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疯牛病可传染 给人。
一、病 原 学
朊毒体是一种感染性的蛋白质颗粒,不含核酸。朊毒体蛋白(Prp) 的分子量为33~35kD,由253个氨基酸组成。 Prp有二种异构体,为Prpsc和Prpc。 Prpc存在于正常组织,对蛋白酶敏感,不致病。 Prpsc的分子量为27~30kD,对蛋白酶有抗性,是可致病蛋白质。 正常脑组织中只有Prpc,没有Prpsc,而患病大脑中既有Prpc,又
医源性传播的CJD
病例数 感染途径 平均潜伏期(范围)
4 2 4 77 79 4
颅内 颅内 视神经 脑组表面织 血源性 血源性
20个月(15~28) 18个月(16~20) 17个月(16~18) 5.5年(1.5~12) 12年(5~30) 13年(12~16)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朊毒体后,尚未发现保护性免的流行,英国于1990年建立了监 测机构。2019年该机构宣布发现了10例nvCJD病 例,这些病人无论在年龄、病理改变、临床症状 、体征和脑电图上均与过去的典型CJD病例有明
显的差异。目前认为nvCJD的发生与食用疯牛病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进食感染宿主的组织或其加工物,
尤其是脑组织,可以导致朊毒体的传播。
疯牛病的发生,就是因为健康牛吃了含朊毒体的病畜内脏 加工物而感染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朊毒体感染及其所致疾病朊毒体不同于人类至今发现的以核酸复制为遗传基础的任何病原微生物,是一种缺乏核酸、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的蛋白质感染性粒子。

朊毒体感染所致的朊毒体病, 目前已知的包括有人类的克-雅病、库鲁病、杰茨曼-斯脱胎司勒-史茵克综合征、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等一类被称之为“传染性海绵奖脑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这类疾病可呈传染性、散发性或遗传性发生。

人类的朊毒体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主要病理学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神经纤维的空泡样改变,且此种上病变极少伴有炎细胞浸润;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性持续进展并最终致死以及病变的发生都与朊毒体蛋白的异常代谢及由此所引起的PrP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积聚有关。

一、疾病概述临床表现:相似的共同表现为共济失调,肌阵挛,痴呆,阳性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征等。

临床特点:1、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2、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3、病情进展迅速,可很快导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2.影像学3.脑电图4.组织病理学5.免疫组化技术6.分子生物学技术预后:极差,均为致死性。

治疗:无特效治疗。

对症,支持。

预防: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二、病原学微观的“空洞化”是在受朊病毒影响的组织切片的特性,导致组织中发展“海绵状”的结构。

朊毒体(prion,又称普利昂蛋白、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类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并能引发人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

朊毒体在过去有时也被称为朊病毒。

但它严格来说不是病毒,而是一类不含核酸,仅由蛋白质构成的致病因子,但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

错误结构的普利昂蛋白(prion protein, PrP)能够诱导在神经细胞上原本是正常结构的普利昂蛋白转变为错误结构并进行聚集反应,借由这个机制引入新的普利昂蛋白,不断自我复制并传递至邻近细胞,**终扩散至整个脑部。

由组织染色法发现。

聚集的普利昂蛋白会于神经细胞外形成类淀粉沉淀,并伴随神经细胞死亡,造成脑组织空洞化。

朊毒体虽然是蛋白质,但相较于普通蛋白质更为稳定,无法以一般物理或化学消毒法去除感染性。

以120- 130℃加热4小时、紫外线照射、甲醛均不能将这种蛋白质变性。

它对蛋白酶有抗性,但不能抵抗高浓度的蛋白质强变性剂,如苯酚、尿酸。

朊毒体最早发现于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括羊瘙痒症、疯牛病、慢性消耗病。

人类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含库贾氏症(自发性、遗传性、与变种库贾氏症),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和于食人部落发现的库鲁病。

目前均无法医治。

变种库贾氏症为由牛传染人的跨物种疾病,透过食用已感染疯牛病的牛只的肉或其内脏制品感染。

该病原体由饮食摄入后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缓慢破坏脑组织结构,**终导致患者死亡。

1、名称的来由史坦利·布鲁希纳于1982年提出了prion一词,以代表其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够传递本身错误结构给普利昂蛋白。

英语中的prion是由protein and infection拼接而成的混成词,全称是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为“蛋白质感染颗粒”之意。

中文的“朊”为蛋白质的别称。

2、发现之历史在发现普利昂蛋白之前,科学家认为所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微生物,都有可复制的核酸,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

Tikvah Alper于1960年,与John Stanley Griffith于1967年分别提出了感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子可能只由蛋白质所组成,但并未得到重视。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英语:Stanley B. Prusiner)于1982年从感染羊瘙痒症的羊脑样品纯化感染因子。

将细菌、病毒、与核酸等细胞成分去除之后,发现余下的蛋白质仍具有感染性。

他提出这种蛋白质就是该病的病原,并称其为普利昂蛋白(prion protein, PrP)。

当时有许多质疑者认为传染源于蛋白质中残留的病毒,但他们重复的实验证实了布鲁希纳的结论。

布鲁希纳的后续研究表明,错误结构的普利昂蛋白(PrPSc)和正常结构的PrPC有相同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但结构(构象)不同,打破了之前人们认为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一条序列一种结构)的定律。

凭借着对普利昂蛋白的研究,布鲁希纳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朊病毒十分稳定,能在高温、胃酸等条件下不失活;而且它十分小,小到能够不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直接穿过肠道,进入淋巴系统,循环上头人体内有对应的正常状态Prion蛋白质,大脑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就需要这类蛋白质来运作朊病毒是一种异常状态的蛋白质,能诱导正常状态的蛋白质也变成异常状态,而且朊病毒的构型使他能够不断聚集起来,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化活动,最终引起细胞死亡裂解后,朊病毒会进入到附近的细胞,引起细胞崩坏的链式反应神经胶质细胞不会再生,没了就没了,缺失的神经细胞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

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业已证明的途径有:(1)消化道传播:进食朊毒体感染宿主的或加工物可导致感染本病。

如库鲁病就是由于巴布亚—新及内亚东部高地的土著部落有食用已故亲人的脏器以示怀念的传播习俗而致该病在当地传播,而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是因使用加工不当的动物内脏作饲料而致该病在动物中传播。

(2)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注射尸体来源的人体激素等已被证明可引起克-雅病的医源性传播。

3、人群易感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尚未发现保护性免疫的产生。

四、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朊毒体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朊毒体本身可自体外进入或因遗传变异自发产生,对于软然性朊毒体而言,朊毒体可经口、注射或外科手术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朊毒体侵入人脑组织的可能途径包括从感染部位直接经神经传递、先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复制然后经神经脊髓扩散以及血源性等不同途径。

朊毒体致病的始动环节是PrPsc转化PrPc,使PrPc在中枢神经系统大量聚集。

PrPsc如何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有待阐明,有关研究提示:PrPc 有神经细胞毒性,可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PrPc是可溶性的,转化为不可溶的PrPsc后,于脑组织内沉淀样斑块导致损害;PrPc与铜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类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当PrPc变构成PrPsc后导致PrPc缺乏,使神经细胞SOD活性下降,从而对超氧化物等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增加,并可使神经细胞对高谷氨酸和高铜毒性的敏感增生、淀粉样斑块形成和神经细胞空泡变形,但几乎无白细胞浸润等炎症或免疫反应。

病理损伤可出现在大脑皮层、豆状核、尾状核、丘脑、海马、脑干和脊髓等多各部位,这些空泡改变使得脑组织似海绵样,故而朊毒体病亦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对普利昂蛋白的研究尚有许多未知领域,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如下:PrPSc蛋白和神经细胞细胞膜上正常结构的PrPC蛋白质(具体功能还不了解)有相同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但它们的结构—折叠方式不同。

因具有对蛋白酶的抗性,普利昂蛋白被摄入体内之后不会被消化降解;同时因具有与体内的蛋白质有相同的一级结构,它也不会被免疫系统清除。

于是朊毒体得以积累。

该蛋白与体内的正常蛋白接触时,会诱导后者转化为普利昂蛋白(详细机理尚不清楚)。

该蛋白不能被酶分解,于是在脑部形成斑块,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细胞死亡,脑组织被破坏。

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如果感染大脑皮层,则会引起语言、记忆力及行为能力的下降。

变异性库贾氏病的致死率较高。

普利昂蛋白直接与受感染的组织接触时感染性很强。

例如,人们可能会因为注射直接来源于人类脑下垂体的生长激素而感染库贾氏症,或通过脑部外科手术的仪器传染(普利昂蛋白可以幸存于通常为外科器械消毒的高压灭菌器)。

通常也认为,食用受感染的动物可以通过积累缓慢地引起疾病,特别是可以引起普利昂蛋白在世代间积累的同类相食或类似的行为,例如巴布亚纽新几内亚上发生的库鲁病。

而狂牛病的病因源于用动物骨粉做饲料,如果死去的动物体内含有普利昂蛋白,因为该致病原无法通过常见的消毒手段清除,会通过饲料传染给健康的牛。

最近的研究发现普利昂蛋白虽然没有遗传物质,但是在生物体内会进化得更加致命。

五、临床表现目前已知的人类朊毒体病,患者多在经历较长的潜伏期后,表现渐进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并最终死亡。

个病的临床特点分述如下:1、克-雅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人类朊毒体病,多呈散发,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性别构成明显差异。

医源性克—雅病的潜伏期3-22年不等。

多数患者以痴呆、行为异常起病,且进展迅速。

患者的另一突出表现是肌阵挛,常由惊吓引发,并渐进加重。

病情继续发展,多会出现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表现,包括行动迟缓、肢体僵直、眼球及肢体震颤和共济失调。

典型表现往往是先出现痴呆后有共济失调。

约半数患者尚可出现皮质脊髓通路的功能异常,包括神经反射亢进、身体强直等。

部分患者可以视觉异常,如视野缺损、皮质盲和视觉丧失等为主要表现。

患者大多在起病7-9个月后死亡。

新变异型克-雅病已于近年被发现报道。

本病可能是疯牛病传播于人的表现,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轻,多在30岁以下;病程较长,平均约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以感觉异常(如疼痛、感觉迟钝或麻木)和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及精神分裂)为主;与散发性克-雅病不同,肌电图及脑电图大多正常;神经病理表现为围绕以海绵状病变的、中心嗜酸性而周边苍白的广泛淀粉样斑块形成。

2、库鲁病本病是最早被研究的人类朊毒体病,曾经仅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有食用已故亲人脏器习俗的土著部落,自从这一习俗被废止后已无新发病例。

库鲁病潜伏期长,自4—30年不等,起病隐匿,前驱期患者仅感头痛及关节疼痛,继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不自主运动,后者包括舞蹈症、肌阵挛等,在病程晚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痴呆。

与克—雅病相反,先有震颤及共济失调,后有痴呆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患者多在起病3个月—2年内死亡。

3、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本病是由于人朊毒体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朊毒体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平均病程约5年,以小脑病变表现为主,如失调、步履蹒跚和不行障碍等,可同时伴有辩距障碍、构音障碍、肢体及眼球震颤等,痴呆仅在晚期出现甚至极少出现。

本病少见肌阵挛。

因人朊毒体蛋白基因突变不同致其表型差异,故本病也可有其他不同表现。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朊毒体病,多在中晚年起病,病程约1年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