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合集下载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朊病毒病。

包括羊痒病、牛海绵状脑病、貂传染性脑病和人的克-雅氏病、格-斯氏综合征、库鲁病等。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共同特征是潜伏期长(几个月至几十年);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姿势不稳、知觉过敏、痴呆和行为反常等神经症状、病程发展缓慢,但全部以死亡告终;组织病理学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元空泡化、脑灰质海绵状病变等为特征。

目前已知的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近10种。

一、痒病(Scrapie)痒病又称"驴跑病"、"瘙痒病"是成年绵羊偶尔发生于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其特征为潜伏期长、剧痒、肌肉震颤、衰弱、萎顿、进行性运动失调最后瘫痪死亡。

本病早在18世纪中叶就发生于英格兰,随后传播到欧洲许多国家以及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

1983年我国从英国苏格兰引进的边区莱斯特羊群中发现疑似病例,根据病羊症状并通过脑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本病。

由于采取坚决措施,及时扑灭了疫情。

病原本病的病原属于亚病毒因子中的朊病毒(Prion),有人译为朊粒或朊蛋白。

朊病毒是一种特殊传染因子,它不同于一般病毒,也不同于类病毒,它没有核酸,而是一种特殊的糖蛋白。

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种正常动物和人的脑细胞及其他细胞也有这类朊蛋白,用PrP代表(Pr代表Prion P代表protein)。

PrP有两类:一类是正常细胞具有的,对蛋白酶敏感,易被其消化降解,存在于细胞表面,无感染性,用PrPc代表;当结构异常时,就成为另一类有致病性PrP,对蛋白酶K有一定抵抗力,用PrPsc代表。

两者在mRNA和氨基酸水平无任何差异,但生物学特性和立体结构不同。

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方法

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方法

摘要: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在牛群中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性、高致死性疾病,又称“疯牛病”,被列为一类传染病。

该病的潜伏期长,病牛发病突然、出现行为反常、体重减轻、共济失调、脑灰质海绵状水肿等症状,最终死亡,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本文主要就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对策进行综述,提高对此病的防控水平。

关键词: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诊断;防制;监测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方法张明成(辽宁省北票市北四家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129)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6.003收稿日期:2022-11-04作者简介:张明成(1971.12—),辽宁北票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牛海绵状脑病又被称为疯牛病。

该病是由痒病传染性因子导致的一种神经性系统疾病。

该病会导致牛脑部出现海绵状病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肌肉出现痉挛、行为异常等。

牛海绵状脑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本文主要就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防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流行史及危害牛海绵状脑病产生的危害有:①制约世界养牛业的发展。

此病的暴发导致大量牛死亡,并且使用常规消毒方法无法消灭朊病毒,长期制约养牛业的发展,导致世界的养牛业发展受阻;②影响牛肉奶产品的加工和经济贸易。

由于朊病毒必须使用高温高压强碱才能消灭,然而如此处理后的牛产品不可使用,特别是流行最为严重的英国,已经有30多个国家停止进口英国的牛及其制品[1];③威胁人类健康。

如果人类使用了病牛的肉奶产品也能被感染人类海绵状脑病(新型克雅氏病),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00例,我国台湾也发生过一例。

2病原特点该病的病原是朊病毒,没有核酸,是一种特殊的致病糖蛋白,在细胞中以细胞型和异常型两种形式存在,前者没有传染性,后者有传染性[2]。

海绵状脑病

海绵状脑病

克雅氏病
克雅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50-70 岁之间的可传播的脑病。受感染的人可以 有睡眠紊乱,个性改变,共济失调,失语 症,视觉丧失,物理,肌肉萎缩,肌阵挛 ,进行性痴呆等症状,并且会在发病的一 年内死亡。该病常有染色体家族遗传倾向 ,此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小脑和大脑皮 层为主的海绵样变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传播途径
包括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医源性感染, 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 角膜移植、输血等。朊病毒特点是耐受蛋白酶的消化 和常规消毒作用,由于它不含核酸,用常规的PCR技 术还无法检测出来。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 主要为脑髓,但在潜伏期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各种 组织器官均有感染,且感染多途径,除消化道外,神 经系统、血液均可感染,人畜一旦发病,6个月至1年 全部死亡,100%的死亡率。
格斯特曼综合症
格斯特曼综合症(Gerstmannsyndrome,GSS)系Gerstmann,Straussler和 Scheinker于1936年首先发现,981 年,Masters 接种动物证实了该病的可 传染性。年发病率在1~2/1 亿人群。其发病年龄为15~79 岁,平均约43 岁,较CJD(克雅氏综合症) 年龄小。疾病发展慢,病程1~11 年,平均5 年,比库鲁病长,平均死亡年龄约为48 岁。格斯特曼综合症特征是小脑共 济失调伴有痴呆和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其表现为:1.无法正确回答指拇位 置;2.无法进行计算;3.无法区分左右;4.无法书写.早期病人自诉小腿麻木、 疼痛、感觉异常和步态不稳。检查可见小脑共济失调伴有下肢肌肉萎缩无力 、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减低等外周神经病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 精神智能障碍。痴呆出现晚而且较轻,也有伴锥体束征或锥体外束征的晚期 呈现严重的共济失调和痴呆,并可出现失明、耳聋、锥体束征和锥体外束征 同时伴有肌阵挛样发作,尤以小腿肌肉阵挛发作为多。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预防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和疫苗接种等手段, 防止疾病传播。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了解朊病毒如何侵入细胞、复制和传播,有 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疫苗研发
研发针对不同朊病毒亚型的疫苗,提供更广 泛的保护。
探索潜在的药物靶点
针对朊病毒的特定环节,寻找能够抑制其复 制和传播的药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子生物学诊断
通过检测患者脑组织或体 液中的病毒核酸,可以明 确诊断。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需要与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阿尔 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其他感染性疾病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需要与其他 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如病毒性 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
其他遗传性疾病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需要与其他 遗传性疾病进行鉴别,亨廷顿 氏病、结节性硬化症等。
治疗过程
患者A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了支持性护理,包括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二:患者B的病情与治疗过程
要点一
病情概述
患者B是一位老年女性,长期患有高 血压和糖尿病。近期出现头痛、恶心 等症状,并伴有记忆力减退。
要点二
诊断过程
经过头颅MRI检查,医生发现患者B 脑部存在多发性海绵状病变,经过病 理活检确诊为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脑部病变的位置和范 围,有助于确诊。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以观察脑电波的 异常表现,有助于诊断可传播
性海绵状脑病。
诊断工具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 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做 出临床诊断。

牛海绵状脑病

牛海绵状脑病

猫 海 绵 状 脑 病 ( feline spongiform 克-雅病变种
encephalopathy, FSE) (variant CJD, v-CJD)
致病性与免疫性
1. 羊瘙痒病 (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在欧洲已流行了近 300 年(第一个被发现的 TSE), 感染动物表现为消瘦、步态不稳、 脱毛、麻痹等,因病羊由于瘙痒而常在围栏上摩擦身体而得名, 病死率极高。
2.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俗 称疯牛病 (mad cow disease) :1986 年首次在英国报道。该病潜伏 期4~5年,发病初期表现为体质变差,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等非 特异性症状。随后神经系统症状逐步明显,出现运动失调、震颤等, 由于病牛常表现出感觉过敏、恐惧甚至狂乱,因此俗称“疯牛病”。
生物学性状
prion 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 分子量为27~30×103,因此又称为PrP27~30。
两种不同的分子构型:
细胞朊病毒蛋白(cellular PrP, PrPC):三维结构具 有42%的α -螺旋,3%的β 折叠。存在于正常组织及感 染动物的组织中,是正常基因的产物,通常情况下是 无害的。对蛋白酶K敏感。 羊痒疫朊病毒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 , PrPSC): α -螺旋占30%,β 折叠高达43%,仅存在于感染动物的 组织中,与致病和传染有关。对蛋白酶K有抗性。
5. 克-雅病变种(variant CJD,v-CJD):一种新型的人类传染 性海绵状脑病,1996年由英国CJD监测中心首次报导。本病与 典型的CJD在好发年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病理等方面有明 显变化,因此被认为是新变种(new variant CJD,v-CJD)。进 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从这些病例中提取的PrPSC与来源于BSE 的PrPSC的性质相同,患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与BSE相似,从而 表明v-CJD与疯牛病密切相关。现在普遍认为v-CJD的来源可 能是人食物链中含有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所致,但确切的致病 机制尚不清楚。BSE和v-CJD的出现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 注。

人畜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人畜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牛。大多数肉用牛于2~3岁即被屠宰食用,故实际感染 BSE的牛数应远多于临诊病例数。
临诊症状
病程一般为14~180d,多数病例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的临 诊症状。
常见病牛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过分敏感。 病牛常表现出攻击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易摔倒,磨
牙,低头伸颈痴呆状,故俗称疯牛病。 少数病牛可见头部和肩部肌肉颤抖和抽搐。 病牛食欲正常,粪便坚硬,体温偏高,呼吸频率增加,最
组织病理学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元空泡化、 脑灰质海绵状病理变化等为特征。
特性
潜伏期长(几个月至几十年); 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诱生干扰素,也不受干扰素影响; 不破坏T、B淋巴细胞免疫机能; 不受免疫调节剂影响; 不影响其他病毒,也不受其他病毒影响。
测和SAF检查等实验室诊断。
防制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 我国尚未发现疯牛病; 要加强口岸检疫和邮检工作 建立疯牛病监测系统,对疯牛病采取强制性检疫和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屠宰,取脑各部位组织作病理学检
查,如符合疯牛病的诊断标准,对其接触的牛群全部处理,尸 体焚毁或深埋3m以下。
对TSE无治疗方法 1997年美国Prusiner因发现PrP与TSE高度相关,病毒PrP
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和转基因动物实验进 行了大量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Prion , EM
痒病(Scrapie)
痒病又称“驴跑病”或“搔痒病”; 是成年绵羊、偶见于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
或化妆品的添加剂,干热180℃1h仍有部分感染力。 常温条件下病畜组织PrPsc在10~12%福尔马林中可存活28个
月,还能耐受5 mol/L氢氧化钠、90%苯酚及5%次氯酸钠达 2h以上。

疯牛病

疯牛病

三、传播和控制
1、BSE 发生流行的三 个要素
1存在大量绵羊且有痒病流行或从痒病BSE 发病国进口了污染朊毒体的动物组织或肉骨粉 2肉骨粉加工方法不能灭活朊毒体 3用这种肉骨粉喂牛
国外某肉骨粉加工 厂
我国某骨粉加工厂
2、疯牛病感染途径
• BSE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①致病因子进入牛胃肠中,不能被胃肠中的蛋白消 化酶所破坏; ②进入血循环系统,感染血细胞或淋巴细胞,再进 一步感染大脑神经系统; ③致病因子感染外周神经系统,如胃肠中的神经末 梢,进入外周神经,通过逆行传递,沿着外周神 经系统感染至中枢神经系统;
nvCJD PrPSc PrPSc
PrPSc
Sc Sc 少量 PrP PrP
有机溶剂& >134℃
疯牛病组织的传染性与控制
• 感染因子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球, 在淋巴组织(如脾脏、淋巴结)也有分布; • 通常它并不接触传染; • 实验人员感染的几率微小,发病后全部死 亡; • 尽可能的焚烧处理可能污染TSE因子的样品。 不能焚烧处理的用大于132度的高压蒸汽灭 菌至少2h以降低染病率。
• 研究人员在英格兰中部的康尼村作了一个实验,来寻求该镇频繁爆发 人类疯牛病——克雅氏症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感染克雅氏症 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从同一个屠夫那儿买过肉。特别是, 这个屠夫买进整只动物,自己用刀切成片出售;而其他肉店出售的肉 都由屠宰场统一切割。 • 在切肉过程中,动物脑和脊柱中的感染菌就附着在屠刀上。当屠夫用 同一把刀切割出售的肉品时,病菌就转移到肉品上。人们吃了这些肉 之后,也就染上了疯牛病。看来,人类疯牛病比想象中更易传播。人 们甚至担心人类疯牛病可通过手术刀传播。 • 科学家说,这一结果非常惊人

第六节--疯牛病

第六节--疯牛病

朊病毒

疯牛病是1985年4月最早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病。 1996年确诊,1997年Weels等正式报道,疯牛病 的致病因子是朊蛋白(Prion)。 朊蛋白是一种以糖蛋白为主体的特殊病原因子, 其分子量很小。它是一种传染性蛋白因子,主要 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

生物学特性:
可滤过性,增殖非常缓慢; 与已知病毒特征明显不同,不具有病毒结构,未 检出核酸; 对福尔马林、蛋白酶、加热、电离辐射、紫外线 抵抗力强;
牛肉的消费量下滑。以英国为例, 1986年牛肉消费约1200万t,1996年 为850万t。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 “麦当劳”的营业额连年下滑。
对化妆品的影响:
在化妆品中含有大量的牛源物质:①来自在牛 脑、胎盘、脾脏、胸腺的细胞提出取物,广泛用于护肤 剂,如抗衰老霜、抗皱霜等;②牛源副产品,如胶原蛋 白、弹力蛋白、明胶、油脂衍生物等,广泛用于各种面 霜、护肤品、口红、眼影、洗浴用品等;③原胶添加剂, 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洗浴用品。 化妆品虽然用量少,但每天必用,可能造成积累; 而皮肤黏膜小损伤的血行感染、眼睛接触的眼球 感染、唇膏舔的消化道感染,理论上仍具有危险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来自疯牛疫区生产的化妆品进口。
(3)运动失调症的综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患。先 失去协调,然后变成痴呆。50多个家族被证实是遗 传性PrP基因突变。 (4)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 1986年意大利家族首次报 道。严重失眠和自主性衰竭;丘脑神经胶质增生。
疯牛病造成的危害
对畜牧业的沉重打击:
自1986年英国首次报道疯牛病以来,12 年间疯牛达17万头以上,英国政府赔偿费 用超过1.35亿英镑;有疯牛病的牛群要全 部杀灭,牛及牛肉不能出口,经济捐失巨 大。疯牛病风云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 美国发现疯牛病,6个月损失30亿美元。

动物可传播的海绵状脑病及其预防(精)

动物可传播的海绵状脑病及其预防(精)

人类/库鲁病感染性 (0) 0 (0) + + + (0) NT
绵羊/山羊瘙病感染性 0 ± 0 ± + 0 +++ +
子宫
NT
+
注: +++ 总是存在, ++ 经常, + 不规律, ± 罕见, 0 未发现, ( ) 少量样本结果, NT 示检查
疯牛病动物各组织器官的感染性 (WHO)
分类 风险分级 有关动物组织
Ⅰ类
Ⅱ类
高感染性
中感染性
脑、脊髓、眼
脾脏、扁桃体、淋巴结、回肠、近端结肠、脑 脊液、脑垂体、肾上腺、硬脊膜、松果体、胎
盘、远端结肠 Ⅲ类 低感染性
周围神经、鼻黏膜、胸腺、肝、肺、胰腺 骨骼肌、心脏、乳腺、乳液、血块、血清、粪 Ⅳ类 未发现感 染
便、肾、甲状腺、唾液腺、唾液、卵巢、子宫、
睾丸、副睾、胎组织、初乳、胆汁、软骨组织、 结缔组织、毛发、皮肤、尿液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1920年德国报道1例,1922年报道了另1病例,称为克-
雅氏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1996年证
实可传染给灵长动物。依据其发病机理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散发性CJD 家庭遗传性CJD 医源性CJD 变异性CJD
射或蛛网膜下腔注射,可能造成感染;
②牛源材料制备的医疗产品,如外科手术肠线;
③生产过程使用过牛源产品,包括各种疫苗,生产过程使用
牛血清、牛肉浸膏或提取物。疯牛病潜伏期血液可使接种 动物发病。
疯牛病组织的传染性与控制

兽医传染病__总结题库

兽医传染病__总结题库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病型有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

2.猪痢疾的主要病变是大肠黏膜出血坏死。

3.传染病的流行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大流行。

4.鸡新城疫免疫效果监测所用血清学方法是血凝抑制实验。

5.鸡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病的病变过程是先肿大内有黏液分泌物,后萎缩内有干酪样分泌物。

6.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有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7.5种有流产症状猪病是猪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猪乙脑、猪伪狂犬病、蓝耳病。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预防性消毒: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平时有计划的进行的消毒。

2.垂直传播:病原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卵胎盘子宫产道)3.继发感染:机体被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因抵抗力下降由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或由积聚体内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形成的感染形式。

4.毒血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侵入部位增殖,产生的毒素不断侵入血液。

5.虎斑心:偶蹄兽发生口蹄疫后其心脏见有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老虎身上的条纹。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5分)1.消毒是( )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a.杀死b.消除c.减少2.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用—反应检查出来。

a.染色b.血清学c.免疫学c.调查疫源3.狂犬病病毒是( )散播的a.经血液b.沿神经干c.经淋巴管4.由支原体引起的疾病是( )。

a牛肺疫b.猪肺疫c.猪萎缩性鼻炎5.经垂直传播的传染病是( )。

a.巴氏杆菌b.鸡传染性法氏囊病c.鸡白痢6.芽孢的抵抗力比产生芽孢的细菌( )。

a.强b.弱c.一样7.制霉菌素是抗( )的药物。

a.细菌b.病毒c.真菌8.禽霍乱的病原是( )。

a.沙门氏菌b.巴氏杆菌c.大肠杆菌9.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一环节则不能造成流行。

接种疫苗是从( )环节阻止传染病流行。

a.易感动物b.传染源c.传播途径10.仔猪黄痢多发( )。

a.1-3日龄仔猪b.10日令仔猪c.15日令以上11.若被犬咬伤,要彻底消毒伤口,及早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7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7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01
02
03
易感动物
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均可感染,其中牛是最主 要的易感动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消 化道、呼吸道和伤口等途 径。
流行情况
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流行 较广,近年来在我国也时 有发生。
02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理 学
病理过程
病毒感染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通常由 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 血液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出现炎症反应,脑脊液中白细胞 计数增多。
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取脑组织样本进行病理组织 学检查,观察脑组织的病变特征,
确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病毒分离与鉴定
对脑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检测病毒的存在和种类,进一步确 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免疫学诊断
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或脑脊液中的抗 体,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情 况,辅助诊断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03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临床 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运动障碍
出现共济失调、肌阵挛、震颤、 僵硬等症状,甚至出现瘫痪。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减退和神经系统的损 伤,导致体重下降。
行为异常
表现为兴奋、攻击行为、抑郁、 呆滞等,失去平衡感,失去方 向感,失去时间感。
食欲减退
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食 欲减退,甚至出现拒食。
案例三
总结词农场动物感染,疫情局部扩 Nhomakorabea,影响农业生产
详细描述
某农场动物中发生了一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疫情,该疫情在农场内局部扩散,导致部分动物死亡或失去生产能力。 疫情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隔离、扑杀、消毒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健康宣教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健康宣教

03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合 佩戴口罩, 减少飞沫传 播
04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持 良好的作息和 饮食习惯,增 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
减少与感染者的接 触:避免与感染者
进行密切接触,如 1
握手、拥抱等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4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勤洗手、洗澡、
2 刷牙等,保持个人
x
目录
01.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基本 知识
02.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预防 措施
03.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治疗 方法
04.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社会 影响
1
疾病定义
01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CJD)是一种罕见的、 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
02 CJ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朊病毒 (Prion)有关。
疫苗接种的重要 性:预防可传播 性海绵状脑病最 有效的方法
01
疫苗接种的频率: 根据个人情况, 定期接种
03
02
疫苗接种的种类: 针对不同病毒株 的疫苗
04
疫苗接种的注意 事项:接种前咨 询医生,了解疫 苗接种的禁忌和 注意事项
个人卫生
01
勤洗手:保 持手部清洁, 减少细菌传 播
02
避免接触: 避免与感染 者接触,降 低感染风险
04Biblioteka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 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症状表现
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
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
行为异常,如 情绪波动、性 格改变等
运动功能障碍, 如肢体无力、平 衡失调等
语言障碍,如 言语不清、表 达困难等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课件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课件
此外,食用受感染的动物肉制品也是 传播途径之一。
该病在人畜共患的情况下易传播,主 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脑组织或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不同地区和时期存在差异,但总体 上较为严重。
02
CATALOGUE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01
02
03
04
认知障碍
02
散发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占病例的80%以上, 主要由食物或医源性感 染引起。
03
家族型具有明显的遗传 特征,与特定基因突变 有关,占病例的10%15%。
04
流行型较为罕见,主要 发生在非洲国家,与食 用受感染的受感染动物 有关。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流行病学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主要分布在非洲、 美洲、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04
CATALOGUE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以降低 疾病进展的风险。
综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 ,全面改善患者状况。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褥 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期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医疗护理。
尽管目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深入探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 论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传染 性海绵状脑病的研究进程。
开展临床试验,验证新型诊断和治疗 方法在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中的疗效和 安全性。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精品文档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精品文档

大脑内 大脑内 视神经
18个月(16,22) 20个月(15-28)
痴呆/小脑症状 视觉/痴呆/小脑症状
18个月(16个月-30年) 痴呆/小脑症状
脑硬膜移植
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3
4 98
大脑表面
血源性 血源性
6年(1.5-16)
13年(12-16) 12年(5-30)
小脑症状(视觉/痴呆)
小脑症状 小脑症状
•可被强碱溶液灭活
-
BSE
•不溶于常规去污剂
+
-
+
PK
PrPSc蛋白的致病机理
异常的朊病毒蛋白(PrPSc)进入中枢神经
系统,使存在于神经细胞的PrPC转变为PrPSc,发
生了构象的改变,其氨基酸序列没有任何变化。 由于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切割和分解异常PrP蛋白的 毒性单位序列,这样神经细胞毒性片段就以不可 溶性的PrP蛋白和淀粉样变形式聚积在脑组织中,
BSE临床过程持续的时间典型的是1—2个月,但可以从7天到14个月。
英国在1987-201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就达到17万头以上,而迄今为止有包 括亚洲国家日本在内的24国家已经发现了疯牛病。
疯牛病(牛间)传播途径
含有被瘙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反刍动物蛋白的肉骨粉
造成在世界各国的更大范围的传播则是由于肉骨粉(MBM)的 大范围出口

实验感染 1930年进行了scrapie的第一次实验性感染,将病羊脑组织接 种给一只健康母羊,母羊患病 20世纪60年代的动物实验证明scrapie可传染给小鼠
目前还没有scrapie可传播给人的证据
疯牛病爆发
牛海绵状脑病于1986年11月第一次 在英国报道。 平均发病年龄5岁(从29个月到18岁),平均潜伏期60个月。 最常观察到的表现是恐惧、感觉过敏和共济失调,受感染的动物也可能出 现产奶量下降和身体状况下降,疾病常常恶化直至受感染的动物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饲喂了污染痒病的MBM导致BSE。
美国和冰岛科学家则认为,BSE蔓延原因 是与生活在干草中的螨虫有关,从螨虫身上提 取的化学物质注射小鼠,小鼠患痒病,这似乎 可以解释英国禁食反多动物饲料后仍未消灭 BSE。
法国2000年BSE发病数急剧上升,1991-2000年 11月末累计发病183,而2000年11个月即发生 100余例。这些病牛绝大多数是欧洲1996年3月 禁止英国出口牛肉、牛肉制成品、半成品和医 药原料以及哺乳动物原料生产饲料后,本国出 生的土生土长的牛。以前认为除英国外,其他 国家不具备该病发生流行的全部条件不会严重 流行观点,显然已过时。
黑猩猩、猴、水貂、猫、 仓鼠、小鼠、豚鼠 体细胞突变或PrPc自发转
变为PrPsc
PrP基因种子突变 因接受污染的硬脑膜、角 膜移植物或手术器械污染 1951(1957) 1965 黑猩猩、猴、水貂、 因食库鲁病死者脑而感染 雪貂、山羊 格· 斯综合症 1928 (GSS) 致死性家族 1986 性失眠症(FFI) 新型克· 雅氏病 1994 (vCJD) 1995 猴、小鼠 BSE朊病毒感染 1995 小鼠 PrP基因种子突变 1961 猩猩、猴 PrP基因种子突变
四、防治

防制必须永久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肉骨粉,血粉 等),饲喂家畜(包括鱼),销毁现有的这类饲料。 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焚烧病畜及产品 对病原因子需以136℃高压蒸汽消毒1h,1— 2ml/L 的NaoH溶液消毒1h以上,5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 毒2h以上,固定组织的甲醛对病料消毒不彻底,需再 用960ml/C的乙酸溶液浸泡1h以上。
1982
猩猩、猴、雪貂
性疾病(CWD)
牛海绵状脑病
(BSE) 猫海绵状脑病 (FSE)
1985
1988
小鼠、水貂、绵羊、山羊
猪、猴
通过朊病毒污染的
肉骨粉感染 通过朊病毒污染的 肉骨物(MBM)感染
1989
1984

被囚禁野生
动物的海绵 状脑病(SE)
1986-1993
1992
小鼠
同上,或种间自然
垂直或水平传播

V.

朊病毒病原的假说
唯蛋白质说:是不被大多数修饰核酸的方法灭活的蛋白质传染 性颗粒(Prion)。是蛋白质,不含核酸。 非寻常病毒说:异常特性的病毒,复制和致病作用均需有PrP存 在,PrP形成该病毒的部分或全部受体,其对理化因素和核酸酶 的抵抗力虽强,但处理后丧失大部分感染性,残余活性可能是 易于聚集的膜相关性因子。 拟病毒假说:核蛋白论,核酸同宿主酶催化复制,不编码病原 因子的蛋白质,但其必需成分与宿主成分(如PrPsc)紧密结合, 并受其保护。病原因子Pr由宿主基因编码,并形成核酸的外被 联合学说:感染因子是完全朊病毒组成,一是分离朊病毒,即 PrPsc,由宿主基因组复制,本身可致病,另一成分是协同朊病 毒,即核酸。它决定毒株的株特性,可能连结于PrPsc上 ,也存 在于正常宿主细胞中。
2. 痒病(Scrapie)
驴跑病、搔痒病,主要是成年绵羊,偶尔发生于山羊的 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剧痒, 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瘫痪终归死亡,是最古老的朊病毒 病,朊病毒病的许多重大进展大多是借鉴痒病的研究经验 取得的,我国1983年从英国进口的边区莱斯特羊(Brode Leicefer)中发现5例,于1988年被扑灭。
临床上以治疗无效的顽固失眠,自主神 经机能失调和运动体征(语言障碍,共 济失调)为特征,发病年龄20-71岁平均 51岁,病程6-32个月,平均14个月,FFI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5. 牛海绵状脑病(BSE)
特征是精神状态失常,共济失调, 感觉过敏和CNS灰质空泡化。
一、病原
I.

朊病毒的异常特性
牛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Mad cow disease)
朊病毒病的疾病谱
病名
克· 雅氏病 (CJD) 散发性(spCJD) 家族性(fCJD) 医源性(iCJD) 库鲁病
发现年代
证实年代
实验动物
发生机理
1920-1921 1966
英国BSE的流行过程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92年 1993年 12头 461头 3000头 36000头 呈负增长,以后逐年下降
至1997. 8.21累计168578例,涉及33000多个牛群,平均 每群约5例。1988年7月起,英国颁布了反多动物饲喂含反 多动物蛋白的饲料,采取措施后5a,即1993年,发病数开 始下降,以后逐年减少,1993年后出生的牛很少发病,说 明上述预防措施有效。



VI.

朊病毒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1个感染单位和PrPsc分子的比值约为1:100000,1个感 染 单 位 是 许 多 相 同 PrPsc 分 子 的 聚 合 物 还 是 若 干 不 同 PrPsc分子混合物中为数不多的某种特殊分子 PrPc和PrPsc的精确结构及前者转变为后者期间究竟产生 了哪些结构变化 是否存在抗蛋白酶而无感染性和有感染性而无抗蛋白酶 的PrPsc 体外试验产生的PrPsc有无感染性 PrPc的生理机能 朊病毒进入脑的通路和其与脑病变的关系。
PrPc
形态 蛋白酶K 高度敏感,完全消化,无感染性
PrPsc
部分消化,移去N末端67个aa残
不聚合为大分子纤维或短杆结构 大量聚合为SAF或短杆结构有抗性, 基,产生PrP27-30,PrPsc和 PrP27-30均有感染性
存在位置 半衰期 二级结构
细胞表面 短 а螺旋 42% β片层 3%
细胞内 长 а螺旋 38% β片层 43%
1 、克· 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最常见的人朊病毒病,全球分布,年发病率为0.5-1%。 我国1989首次报道 散发性(spCJD):占总病例85%-90%,平均年龄65岁, 怀疑源于痒病,但无可靠证据。PrP基因无突变,PrPc自发转 变或体细胞突变。 家族性(fCJD):10%-15%,40岁发病约1%,50岁发病 80%,50岁以上100% , PrP基因突变约有10多种 。 医源性(iCJD):1% 医疗诊断器械(脑波电极、脑手术器 械),组织移植物(角膜、硬脑膜),脑垂体生长激素或促性 腺激素,PrP基因突变。
英国2000年10月26日发表了《牛海绵状脑病调查报告》报 告否定了BSE源于绵羊痒病。认为它是牛十分罕见的散发性 朊病毒病。肉骨粉生产方式的改变与BSE发生无关。 ①BSE朊病毒和痒朊病毒的生物学和生物特性不同,后者虽 可实验感染牛使之发病,但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BSE不同, BSE单一传染来源、属同一毒株,而痒病朊毒有明显的多样 性、具有许多不同的毒株。 ②BSE发生和流行期间,潜伏期未见缩短。 ③BSE流行期,英国痒病的发病率未见增多。 ④实验证实连续法和批次法生产的肉骨粉在感染性上并无明 显不同。 因此,在以不可供人食用的牛尸体生产饲料条件下,任何国 家一旦发生牛散发性朊病毒病就可引发BSE流行。
II. 流行特点


BSE平均潜伏期约为5年,发病年龄多为4-6岁,2岁 以下和6岁以上牛很少发生。牛的概率寿命为3年,大 多数牛于2-3岁即被屠宰食用。 乳牛发病率显著高于肉牛,性别、品种和遗传因素与 BSE的易感性无关。 BSE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情况很少或没有。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只能作出朊病毒病的可疑诊断,确诊必须依赖 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PrPsc 检测(细胞免疫化学 检查、免疫印迹、组织印迹、ELESA等)及PrP基因分析,脑 组织SAF检查。
IV.

PrP在朊病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PrP基因缺失小鼠发育正常,至600日龄时仍健活,接种痒病朊病毒的 小鼠存活350天以上,而PrP+/+ 的PrP+/0 小鼠则均发病死亡,且前者的 潜伏期和病程都明显短于后者,PrP0/0小鼠插入PrP基因后,获得痒病 的易感性。 有些试验结果表明,朊病毒病的发生可能是正常的PrPc缺失,而不是 PrPsc的积果所引起的。 1 缺 失 PrP的 小 鼠 在 昼 夜 节 律 和 睡 眠方式上发生改变 (FFI)。 2 PrP蛋白对潜伏期学习和长期记忆的保持是必需的。 3 PrP缺失鼠,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因此对 细胞内氧化压力更敏感导致细胞更快死亡。
①脑组织病理学检查、PrP斑块,中心致密,嗜伊红、边缘较 暗淡,周围被海绵状空泡病变带环绕。如雏菊样
②生物学测定法:潜伏期长、费时、费力、花费大,但转基因 小鼠有优势,用对BSE高度易感的转基因小鼠检测BSE、实验 鼠约在200天发病,潜伏期可望进一步缩短。
③BSE免疫学检测方法


a.以一种单抗检测PrPsc的免疫印迹法。 b.以多克隆抗体检测PrPsc的化学发光ELISA。 c.在变性和浓缩后用两种单抗检测PrPsc的夹心 免疫测定法。a.b.分别需时8和4h、c法需时不 到24h。最小检测值,c为10-2.5,b为10-1.5,a为 10-1.0。 现已有各种特异的单抗可区分小鼠,仓鼠和人的 PrPsc。 制备了只和各种动物PrPsc共有位点而不和PrPc反 应的特异单抗,应用此单抗,标本无需蛋白酶K 处理即可检测。
对物理化学因素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高压蒸气134-138℃ 18min不能使之完全灭活;37℃、20% 福尔马林18小时不能使之完全灭活;室温下,10-12%福尔马林 中可存活28个月;对紫外线,离子辐射,超声波抵抗力均很强 ;不被多种核酸酶(RNA酶和DNA酶)灭活。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见不到病毒颗粒,但可检出痒病相关纤维(SAF,Scrapie associated fibrils);不形成包涵体;不含非宿主蛋白;不诱生 干扰素,对干扰素不敏感,不干扰其它病毒诱生干扰素,也不 受普通病毒干扰;至今未能证明其含感染性核酸;免疫抑制和 免疫增强剂不能改变TSE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破坏宿主B细 胞和T细胞的免疫机能;也不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