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起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他是一个富有理想、热情充沛、目光敏锐、机智勇敢、胸襟开阔、嫉恶如仇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他对生活、对人类和整个世界都有着与传统的封建礼教不同的看法。
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善良、高尚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他要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惩恶扬善的行为是高尚的。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
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
”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闷闷不乐,犹豫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面临两重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哈姆雷特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中的残酷、卑鄙的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哈姆雷特自己的内心之中。
父亲的被残害,母亲的急于改嫁,身负扭转乾坤的重大责任,内心的软弱无能,所有这一切在他心里产生了憎恨自己、鄙视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他又决心为父报仇,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这种坚强和软弱的对立性格统一在哈姆雷特身上,构成了他内心冲突的基础。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其典型意义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其典型意义
哈姆莱特形象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角色之一。
他是丹麦王子,有着极其复杂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是一个备受苦难、充满矛盾、思想深刻的人物形象。
首先,哈姆莱特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的深情与冷静的矛盾性格。
他既有温情,又有使命感;既有勇敢,又有惧怕;既有热忱,又有怀疑。
他几乎成为了所有复杂角色的代表,他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欧洲文学中这一人物类型的塑造。
最后,哈姆莱特形象的内在痛苦也成为了他典型意义另一方面。
哈姆莱特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在认真地思考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意义,是一位深刻思想家。
他冷酷无情的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变成了他复杂性格的又一反映。
他不仅是一个人物形象,更是无数人共鸣的心灵寄托。
因此,哈姆莱特的形象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有名的复杂人物与道德战士的代表,也是一个引人深思、具有广泛共鸣的心灵寄托。
浅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浅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作者:张丹作者简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3班,2008010341内容摘要:哈姆莱特最显著的特点是真诚、机智和不事雕琢。
他是丹麦的王子,也是哲学思索王国的王子。
他“优柔寡断”,但也不失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他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与对人的命运与未来社会的忧虑。
而表现他这些性格特点最突出的就是戏剧独白,戏剧独白还表现出了造成他这些性格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哈姆莱特优柔寡断戏剧独白人文主义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莱特》是一部典型的复仇悲剧,而哈姆莱特正是这出悲剧的悲剧男主角。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言而喻,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哈兹里特就认为哈姆莱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诚、机智和不事雕琢。
【1】的确,哈姆莱特是与众不同的。
他的特点不是意志坚决或是感情强烈,而是思想精深、感情细腻。
他没有什么英雄气概,他只是一个年轻的王子,热情而敏感(环境的产物)。
他质疑命运,他由于被放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习性和情感。
他似乎不能采取有准备的行动,而只能在一时的冲动下走向极端,比如他杀死波洛涅斯时的情景就是这样,他修改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带往英国意图谋害他的信件也是同样如此。
有时眼看他仿佛就要行动了,但他还是迷茫、犹豫、怀疑、摇摆不定,最终失去了时机,在一些借口之下再次陷入懒散和思考之中。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不愿意杀死正在祈祷的叔父,这种过于精细的考虑实际上只是他没有下定决心的借口,这使他把报仇的时机一直拖延到一个致命的时刻,“一个更残酷的机会”: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
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下面店铺整理的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收藏。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篇1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一、《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
《哈姆莱特》是他创作最辉煌时期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的典范。
它取材于十二世纪末丹麦王为父复仇的故事。
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观点处理原来的题材,把只是单纯地为父复仇的故事改编为社会悲剧,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剧情发生在丹麦,但剧中所描写的宫廷内荒淫无度,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沸腾,社会的动荡不安。
克劳狄斯不仅是封建暴君,也是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中的野心家。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是全剧的主要冲突,其实质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者同新旧社会邪-恶势力,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尖锐矛盾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的普及,以及哈姆莱特的内心对于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试述《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摘要:《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但同时是千百年来难解的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从作者对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着手,透过哈姆莱特的行为,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展示给众人一个与众不同的哈姆莱特。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人物性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经典的人物形象,他本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多才多艺,在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对世界、社会和人生充满热情。
正如奥菲利亚所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1]。
却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赶紧回国,他陷入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
面对父亲的去世,叔父继承王位,母亲在父亲尸骨未寒时嫁给叔父等现实,打破了原有的世界,使他对世界和社会丧失了信心,粉碎了理想与信仰。
然而就在这时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弟弟克劳狄斯谋杀的,要哈姆莱特为自己报仇。
这对哈姆莱特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过去看似无限美好的世界和人,一夜之间变得丑陋无比,将现实的黑暗和罪恶全都揭露了出来,摆上了台面。
一场复仇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哈姆莱特毕竟只是一个孩子,涉世不深,在这场复仇行动中随处可见他的青涩和不成熟。
歌德对这场复仇这样评价:“我觉得这很明显,莎士比亚的意思是要表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的身上的结果。
在我看来,全剧似乎都是由这种看法构成的。
”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莱特性格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疾恶如仇又善良仁慈哈姆莱特从自己设计的戏中戏中看出叔父的行为怪异,确定了父亲是被谋杀的。
母亲在父亲尸骨未寒时嫁给杀父仇人,他对叔叔和母亲抱有很大不满。
他说:“现在我可以痛饮热腾腾的鲜血,干那白昼所不敢正视的残忍的行为。
”可他又是善良的,即使有很多仇恨,也不愿意伤害母亲的身体。
“让我做一个凶徒,可是不要做一个逆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二)1、老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之父哈姆雷特的父亲,虽然只以鬼魂的身份出现过两三次,说过两三次话,却对哈姆雷特的思想变化极有影响,这对于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对于哈姆雷特来说是理想君主,可是哈姆雷特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他是理想的“人”,作为斗士,他以英武闻名遐迩,他亡魂第一次出场时穿了盔甲,带了怒容,使霍拉旭想起了先王当年的英勇模样:先王当年就穿了这一副盔甲/同野心勃勃的挪威王进行了一场决斗/就带了这一副怒容,恨流判决裂/在冰天雪地中,痛击了波兰的雪车队。
作为丈夫,他对待妻子,可以说是非常地温柔。
哈姆雷特在剧中说:“对我的母亲又这样地恩爱,简直不容许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庞。
”在最初就叫哈姆雷特不要伤及他的母亲。
后来,到哈姆雷特把母亲骂得无地自容了,还要把谋杀罪将给她听时,怕她受不了折磨,还出现在哈姆雷特的面前,替她挡一挡驾,而也正是因为爱她之深,所以才骂她“堕落”到“吃人家垃圾”吧。
而这些,对于天真的哈姆雷特,也就产生了问题:他父亲既是理想君主,却为何这样无能,不但改善不了自己统治下的罪恶环境,反而自己都成了这种环境下的牺牲者了呢?2、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简直就是社会罪恶的化身,用哈姆雷特的话说,他就是“戕害人性的毒疮”,他和哈姆雷特的父亲恰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人家是“海庇亮”,他是“萨徒”,他淫嫂,杀兄,篡位,窃国,什么坏事一下子都做尽了。
他处处都是自私自利的。
他对莱阿替斯说:“我爱你的父亲,我也爱自己。
”可是当这位波乐纽斯第一名大臣为他服务到送了命,他都只想到为自己打算,连埋葬都没有好好埋葬他。
莱阿替斯为他执行比剑阴谋,如果照预计把哈姆雷特暗算死了,自己安然无恙,那么该怎样收场呢?这个卤莽的青年没有问一问,许多故事中都有主谋人杀人灭口的范例,估计在克劳狄斯的一贯毒手下,前途也不可乐观。
尽管在他爱皇后乔特露德时,他好象是说了真话:“我的生命和灵魂都与她分不开/正像是星球的运行离不开轨道/我也寸步离她不了。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四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
这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优美丰富的语言、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其主人翁哈姆莱特的经典形象,无疑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惊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等。
哈姆莱特一生的经历折射出他内心的凄厉和壮烈,同时也体现了哈姆莱特的矛盾性——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二重结合。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1]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有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打破了的理想。
他要父报仇,可是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但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关键词:哈姆莱特;扭转乾坤;忧郁;延宕一、哈姆莱特的身份背景(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二)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
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
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他的性格是鲜明的、丰富的,也是发展的。
哈姆莱特是丹麦一个年轻的王子、乐观的青年,生活是闲逸的、舒适的,为追求知识,他来到了人文主义的中心——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在那儿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生和世界充满了美好的理想。
在他的心目中,父王是一个“堂堂的男子”、“理想的君王”、“人”的典范;他的情人奥菲利娅是纯洁、美丽的。
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一片光明。
这时他还完全生活在脱离现实的幻想之中,是一个快乐的王子。
然而,当他从德国回到丹麦后,母后匆匆改嫁,叔父克劳迪斯娶了母后,篡夺了王位。
这一下便使他从美丽的幻想的云端跌入了无底的痛苦的深渊。
他悲伤、苦闷,对人生和世界感到失望和厌倦,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接着先王的鬼魂向他揭露了克劳迪斯的阴谋,这像晴天霹雳一样使他震惊。
他精神上经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失去了自持力,于是便趁势装疯,但理智还是清醒的。
他看到周围的世界原来是充满了恶德败行的罪恶的世界。
他在忧郁中开始了深沉的思考,在装疯中以荒诞的行为使克劳迪斯惶惶不安。
就在他观察、思考周围世界的时候,一连串罪恶的事实又发生在他身边:他的同学、朋友一个个卖身投靠奸王,充当克劳迪斯的密探;奥菲利娅也被奸王利用作工具……现实世界处处是邪恶和背叛,他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报父仇,而是要担当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苦苦思索,探求扭转乾坤、恢复正义的途径和手段,又“把后果考虑得过分周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犹豫彷徨、烦闷不安、自谴自责,精神上痛苦到了极点,甚至想到“活下去还是不活”的问题。
忧郁,是哈姆莱特理想破灭后精神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
他回国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若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导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塑造了许多刻画深入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主角哈姆莱特。
本文将对哈姆莱特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哈姆莱特性格特点哈姆莱特是一个极富思想、矛盾复杂的角色。
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愤怒和哲思,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真相充满了质疑。
他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感知力,但同时也深陷于自我怀疑和犹豫不决的情绪之中。
行为表现哈姆莱特的行为表现凸显了他的复杂性。
他设下了“装疯”的计划,以便揭露克劳狄斯和杰勒特对他父亲的谋杀。
他的言行举止常常让人猜测他是真的发狂还是假装发疯。
此外,哈姆莱特还将决心和犹豫不决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方面对克劳狄斯心怀复仇之情,另一方面却因为对行动后果的担忧而犹豫不决。
对剧情发展的影响哈姆莱特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形象对剧情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矛盾性格和复杂的想法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他的决心和犹豫不决给故事增添了悬疑和紧张感。
此外,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也推动了剧情的转折和发展。
克劳狄斯性格特点克劳狄斯是哈姆莱特的叔父,也是整个故事中的反面形象。
他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人物,表面上看似和善和富有魅力,但实际上却虚伪和冷血。
他的人格魅力隐藏着黑暗的目的和执着的谋划。
行为表现克劳狄斯的行为表现显示了他的狡诈和权谋心机。
他利用政治手段将哈姆莱特流亡,并与杰勒特密谋谋杀哈姆莱特的父亲。
他还设下圈套试图诱使哈姆莱特露出破绽。
克劳狄斯的行为一方面展现出他的冷血残忍,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力。
对剧情发展的影响克劳狄斯在剧情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阴谋和行动导致了剧情的关键转折,同时也引发了哈姆莱特的内心痛苦和复仇之心。
在整个故事中,克劳狄斯的角色扮演了主要的反派角色,加深了故事的紧张氛围。
奥菲利亚性格特点奥菲利亚是哈姆莱特的女友,也是故事中唯一的女性角色。
哈姆莱特形象。
哈姆莱特形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主人公,这个复杂的角色被广泛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最深奥且最多面的角色之一。
以下是哈姆雷特形象的主要特点:
1.内心矛盾和思想深度: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和思
想深度的角色。
他常常陷入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怀疑,
对存在和死亡、真相和欺骗等哲学问题进行深刻的思索,
表达了对人性和世界的无尽追问。
2.忧郁和沉思:哈姆雷特以他的忧郁和沉思而闻名。
他感到
对过去的悲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忧郁给予了他许
多著名的内心独白和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独白片段:“生存
还是消亡,这是一个问题”。
3.复仇心理:哈姆雷特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对父亲的复仇。
他发现父亲被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所谋杀,并致力于复仇。
然而,他因为怀疑和犹豫而不断推迟行动,导致他的情绪
和决断能力受到影响。
4.聪明机智和言语巧辩:哈姆雷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
的对白充满了智慧和机智的幽默。
他使用双关语和讽刺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将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通过独特
而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5.角色多面性和复杂性:哈姆雷特的形象非常复杂,他经历
了情绪的剧烈变化,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他是一位儿
子、朋友、爱人、国王和复仇者。
这使他的角色更加多面化,也增加了观众对他的兴趣和洞察力。
哈姆雷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被广泛研究和解读,他代表着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哲学思考,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经典角色。
他的形象深深吸引着观众和读者,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哈姆莱特第三幕人物特点
哈姆莱特第三幕人物特点一、哈姆莱特的内心矛盾与迷茫1.1 个性特点•哈姆莱特是一个情感丰富、善于思考的年轻王子。
•他善良、正直,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他对世界充满了怀疑与矛盾,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
1.2 内心的挣扎•哈姆莱特在戏剧中体现出了成长中的苦恼与挣扎。
•他面临着复仇与良知、责任与自由的冲突。
二、克劳狄斯的虚伪与权力欲望2.1 虚伪的表面•克劳狄斯是哈姆莱特的叔父,也是王位的篡夺者。
•他表面上对哈姆莱特慈爱关怀,但实际上暗中阴谋。
2.2 权力欲望的驱使•克劳狄斯为了执掌权力,不择手段地进行阴谋与谋杀。
•他对权力的欲望无止境,让人难以捉摸。
三、奥菲利娅的无助与自我毁灭3.1 处境的困窘•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在父亲被杀之后,陷入了无助与困境之中。
•她被迫在爱情和家庭责任之间做出选择。
3.2 自我毁灭的原因•由于奥菲利娅所受的打击和痛苦,她逐渐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
•她无法承受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四、拉耶提斯的勇敢与自我牺牲4.1 无私的友谊•拉耶提斯是哈姆莱特的好友,也是他的忠诚支持者。
•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保护了哈姆莱特。
4.2 自我牺牲的行为•在第三幕中,拉耶提斯在哈姆莱特与他的母亲交谈时,被躲在窗帘后的克劳狄斯误杀。
•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展现了拉耶提斯对友谊和义务的无私奉献。
五、总结在哈姆莱特的第三幕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各异。
哈姆莱特的内心矛盾与迷茫反映了成长中的苦恼与挣扎,克劳狄斯的虚伪与权力欲望使他成为了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奥菲利娅的无助与自我毁灭则让人对命运的无情感到震撼,而拉耶提斯的勇敢与自我牺牲则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哈姆莱特第三幕的情节发展为整个剧本增添了悬疑与紧张的氛围。
经过对这些人物特点的探讨,我们更能深入理解戏剧中的故事和主题。
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角,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以下是哈姆雷特形象的几个关键特点:
内省与思辨: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角色,经常陷入内省和思辨之中。
他对生活的意义、道德和真理等问题进行反思,并经常在独白中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
他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善于运用言辞和谐来表达他的想法和情感。
矛盾与犹豫:哈姆雷特的性格中存在着矛盾和犹豫。
他面对父亲被杀和母亲与克劳狄斯的婚姻,内心感到痛苦和愤怒。
然而,在执行复仇计划时,他陷入了犹豫和拖延之中,不确定应该采取何种行动。
这种矛盾和犹豫是他形象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忧郁与孤独:哈姆雷特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忧郁和孤独感。
他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疏远,朋友奥菲利亚的死更加加重了他的孤独感。
他的忧郁状态体现在他的独白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对人性的失望。
智慧与戏剧性: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角色。
他能够看透他人的真实意图,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戏剧来揭示真相。
他善于利用戏剧性的手法来测试和揭示他人的行为,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哈姆雷特的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个受困于命运和情感的悲剧英雄。
他的内心矛盾、犹豫不决和忧郁情绪使他成为一个深受观众喜爱和思考的角色,也使他成为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和复杂的形象之一。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托梦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迪斯害死了他。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
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
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克劳狄斯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
为了权力,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娶了嫂子为妻,夺得了君主的位置;同时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他设计杀害哈姆雷特,同时还要让舆论有利于自己。
他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是一个阴谋家。
在他认为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不是没有打算将哈姆雷特杀害,他只是想通过哈姆雷特父亲死亡和母亲改嫁的打击使哈姆雷特变得消沉,使他离人们越来越远,失去他的影响,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面对社会的罪恶,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认识世界,寻找出路,哈姆莱特的眼光锐利,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深刻,判断力也很准确。
他还通过对丹麦的认识得出了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对显示的反常现象和恶人当道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
他开始了新的哲学探讨,包括对人的价值、生存与毁灭,生命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个思想家的特色。
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
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
在接受父亲亡魂的托付时,他的决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动是装疯。
但是,在两个月后,他还在装疯,并没有完成任务,甚至在他叔父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莱特还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机会。
哈姆莱特的精力过多的花费在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结果,在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后,克劳狄斯杀机毕露,哈姆莱特从主动转到了被动。
不过,由于克劳狄斯不肯亲自动手,想借英王之刀杀人。
引出了哈姆莱特将计就计,粉碎敌人阴谋的情节。
这又充分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勇敢。
在经历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哈姆莱特的内心已然渐渐成熟,内心的平静已重新恢复,他沉着应战,显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的特点。
哈姆莱特热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丰富圆满了。
最终,哈姆莱特还是在克劳狄斯的阴谋中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目标,现实在临死的他的眼里还是“冷酷的人间”,他人文主义的理想随之终结。
哈姆莱特的悲剧深刻说明了他作为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样的时代中,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美和丑是颠倒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先进人物的斗争必然遭到厄运,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太过于沉重。
那么,精神的强力打压和个人的不公平待遇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理想不能实现的痛心造成了他精神痛苦的无比复杂。
另外,哈姆莱特的局限性更突出地体现在他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的依靠个人力量来改造社会,他自始至终只想到了“我”,虽然他具有无比的智慧和理性,但独自负担重任是不切合实际的,脱离他人、甚至可以说脱离群众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没有不失败的。
哈姆莱特还是一个明显的宿命论者,直到斗争的最后阶段,他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他被旧的思想给束缚了,这样的重担使他在斗争中贻误战机,消极被动。
综上,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想说明的过渡时期的人物典型,他只能提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哈姆莱特的人物构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种种丑恶,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灭这些罪恶。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他的精神面貌没有被拔高,胜利也没有被虚构。
2、克劳狄斯:克劳狄斯在《哈》剧中是一位篡位娶嫂的无行之徒,他人面兽心,骗得了哈姆莱特母亲的信任,使她甘心受他反指使。
他还用自己的政治手腕骗得了一帮朝臣的拥戴,像波洛涅斯这样的老臣对他是忠心不二。
正像老王的鬼魂对他评价的那样:“那个乱伦的、奸淫的畜生,他有的是过人的诡诈,天第 4 页赋的奸恶,凭着他的阴险的手段,诱惑了我的外表上似乎非常贞淑的王后,满足他的无耻的兽欲。
啊,哈姆莱特,那是一个多么卑鄙无耻的叛徒!”(第一幕,第五场)。
但对他的道德谴责是无济于事的。
重要的是在他的篡位娶嫂的行为中,包含着将世界作为冷静计算的对象的体验结构。
克劳狄斯在剧中一直处于占尽先机的地位。
他一出场就以“不忘记我们自己的本分”为由来祛除大家对于老国王死去的哀伤,并修书给挪威老国王,劝其制止小福丁布拉斯的莽撞行为。
在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后,马上将之谴往英国并密令处死哈姆莱特;最后利用莱阿替斯杀死了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非常清醒地知道“我的罪恶是臭气熏天了”,他有过祷告,但始终占有着那些使他动了杀机的东西—王冠、野心和王后。
克劳狄斯的性格明显是勇于攫取与占有的资产阶级形象,而不是九世纪的封建君王。
在他身上体现出西美尔所说的现代人的生存样式:“世界不再是真实的、有机的 ‘ 家园 ’ ,而是冷静计算的对象和工作进取的对象,世界不再是爱和冥思的对象,而是计算和工作的对象。
”3、波洛涅斯:圆滑而又琐碎,愚蠢却自认聪明家伙,后来死在哈姆莱特剑下。
人们对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他对儿子雷欧提斯去法国之前的一番告诫以及让仆人去调查儿子的生活作风。
在儿子临行前,他说到: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
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的判断。
尽你的财力购制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一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
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别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
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以上台词充分体现出他的自私和狡猾。
4、乔特鲁德:乔特鲁德并没有参与谋杀老哈姆莱特,但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告诉我们,这个女人在他活着时就经不住诱惑而满足了克劳狄斯的兽欲,说“一个淫妇虽然和光明的天使为偶,也会有第 6 页一天厌倦于天上的唱随之乐,而宁愿搂抱人间的朽骨”。
鬼就是莎翁对这个女人的相貌品行的介绍。
果然,乔特鲁德一出场就令人顿生厌恶。
丧夫不足两个月的她,以新娘的身份对儿子说,“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寻找你的高贵的父亲”。
这只会更加激起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憎恨:“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的长久一些,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裘被!”后来哈姆莱特干脆称自己的母亲为“最恶毒的妇人”。
但这个最恶毒的妇人,居然让我产生了同情的倾向;确切地说,是在她呼喊“啊,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 的时候,那是狡诈的克劳狄斯为比剑获胜的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一一我,一个坚信自己的神思与几百年前的莎翁的神思水乳交融的人,原谅了她。
她才是个受害者,也许她自始至终都是个受害者。
如果没有乔特鲁德的死,《哈姆莱特》便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乔特鲁德没有参与十恶不赦的谋杀,而老哈姆莱特死后(她并不知道丈夫是被恶叔毒死的),在有着“过人诡诈,天赋奸恶”的克劳狄斯的淫威之下,乔特鲁德毫无选择余地,她只有嫁给克劳狄斯。
第 7 页“慈母孝子”,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奉的准则。
老哈姆莱特就告戒儿子说,“不可对你母亲有什么不利的图谋,她自会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的荆棘的刺戳”。
于是,哈姆莱特便依计而行。
他在王后的寝室里误杀朝臣波洛涅斯之后,并未对乔特鲁德采取措施,而是百般羞辱,以全世界最恶毒的语言,刺刀般地扎向自己的生身母亲。
他对自己说“要我扭你的心”,对母亲却说,“羞啊!要是地狱里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女的骨髓里煽起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嘿,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乔特鲁德受不了了,哀求道,“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戳进我的耳朵,不要说了,亲爱的哈姆莱特”。
就连老哈姆莱特的鬼魂也忍不住劝儿子,“快去安慰安慰她的正在交战中的灵魂吧”。
但哈姆莱特不为所动,他继续说,“不要自己安慰自己,以为我这一番说话,只是出于疯狂,不是真的对您的过失而发;那样的思想不过是骗人的油膏,只能使您溃烂的良心上结起一层薄膜,那内部的毒疮却在底下愈长愈大。
向上天承认您的罪恶吧,忏悔过去,警戒未来……”可怜的乔特鲁德终于崩溃了,“啊,哈姆莱特!你把我的心劈为两半了”。
我们的王子仍没有完,“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让那肥猪似的僭王引诱您和他同床,让他拧您的脸,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为他给了您一两个恶臭的吻,或是用他万恶的手指抚摩您的颈项”,并刻意对母亲挑衅道,“把您所知道的事情一起说了出来,告诉他我实在是装疯,不是真疯”但乔特鲁德没向国王说出真情,而是对动了杀机的克劳狄斯说,王子真疯了,竟把大臣当耗子杀了,并称“他的纯良的本性就从他的疯狂里透露出来”了。
这个谎言挽救了哈姆莱特。
及至她喝下那杯国王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用那源自生命的母爱在呼喊,“啊,亲爱的哈姆莱特……”乔特鲁德一一这位“最恶毒的,而且良心已经溃烂的淫妇” 一一又一次挽救了儿子!作为王后乔特鲁德,被安排首次出场在第一幕第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