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基因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合集下载

8 高等植物基因工

8  高等植物基因工

• 图 T-DNA 从农杆菌的Ti 质粒转移到植物细胞中,接着TDNA 整合到细胞核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对宿主细胞进行 遗传转化。
Ti质粒诱导植物生瘤的机理
• 图8-3
• 1、信号分子的激活作用,virD基因编 码的一种核酸内切酶, • 2、先在T-DNA的RB序列中的第3和第4 碱基之间切开一个单链缺口,
• 由根瘤土壤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编码的,其表达产物的功能是使细菌 细胞结合到感染植物的创伤部位。
8.2 高等植物的基因转移系统
• Ti质粒简介(tumor-inducing)
• 1、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约200-800kb
• 2、存在于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
• 3、它控制根瘤的形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Ti是英文肿 瘤诱发的缩略式。
Ti质粒的分子结构--Vir区结构
• virD基因
• 编码一种核酸内切酶,先在T-DNA的RB序列中的第3和第4 碱基之间切开一个单链缺口,随后在T-DNA同一条链的LB
序列中切出第二个单链缺口。于是T-DNA便以单链形式释 放出来,并在RB序列的引导下定向地从根瘤土壤杆菌细胞 转移到寄主植物细胞。这条转移的单链T-DNA特称为T-链。
物细胞核中,占Ti质粒DNA总长度的10%左右,
在T-DNA上的基因控制的。
Ti质粒有可能用作植物基因克隆 的载体
图 在Ti 质粒的两端,T-DNA 有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25bp 的重复。右端重复对于TDNA 的转移和整合是必需的。T-DNA 与植物基因组中的右接口拼接相当精确,右边接 口保留有1-2bp 的右端重复,但左边接口处序列变化较大,有大约100bp 以内的序列来
8.2 高等植物的基因转移系统-Ti质粒

(植物学课件)3高等植物

(植物学课件)3高等植物
(植物学课件)高等植物
• 高等植物概述 • 高等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 高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高等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 高等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 高等植物的应用与保护
01
高等植物概述
高等植物的定义
高等植物的定义
高等植物通常是指那些具有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 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较为复杂, 是相对于低等植物而言的。
生长的概念
生长是指高等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增大和组织分化,使植物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体积不断 增大的过程。
生长的分类
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生长可以分为加长生长和增粗生长。加长生长是指植物体沿轴线方 向的伸长,如茎、叶等器官的长度增加;增粗生长是指植物体横径的增大,如茎、叶等器 官的直径增加。
生长的机制
高等植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细胞的分裂和增大。细胞分裂是植物体生长的基础,通过细胞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植物体的体积。同时,细胞增大也是生长的重要过程,通过细胞 内物质的积累和细胞器的增生,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高等植物的分类
高等植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生长 习性、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种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等。
高等植物的特点
高等植物具有多种特点,如具有 组织和器官分化、有性生殖等。 此外,高等植物还具有适应各种 环境的能力,如水生植物、陆生 植物等。
高等植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
高等植物通常采用有性繁殖的方 式进行生殖,通过花粉和胚珠的 结合产生种子。有性繁殖能够使
发育的概念
发育的概念
发育是指高等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通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形态建成 ,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 器官的过程。
发育的阶段
高等植物的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 幼苗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四个 阶段。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胚胎 形成的过程;幼苗发育是指从种子萌 发到幼苗形成的过程;营养生长是指 植物体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生殖 生长是指植物体生殖器官的形成和生 长。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高等植物基因组学是植物学中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它关注的是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

该领域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理解植物基本生命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本文将系统介绍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植物基因组的组成高等植物的基因组由DNA序列和许多其他分子组成。

DNA序列是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碱基对组成的链状分子。

在物种之间,DNA序列的长度和复杂度存在很大差异。

大多数高等植物的DNA序列长度在1-2亿个碱基对之间,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如匍茎草,它们的基因组只有不到一半的长度。

高等植物的基因组组成还包括其他分子,如RNA和蛋白质。

RNA是DNA的衍生物,它是复制基因并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分子。

蛋白质则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大分子,它负责催化各种代谢反应和搬运分子和离子。

第二部分:植物基因组的结构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结构是由DNA序列和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DNA螺旋的两股单链相互作用、DNA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和R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存在很大的复杂性。

在染色体中,DNA序列被卷曲成一种形式以适应空间限制。

这种分级卷曲在染色体上形成了一种结构,因为不同的DNA序列属于不同的染色体。

植物基因组还包括多个基因家族,这些家族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数量和结构。

这些家族在演化中经常经历复制和转换,其中一些基因会被重复,而其他基因则会失去归宿。

第三部分:植物基因组的功能高等植物基因组的功能与生命的各个方面有关。

基因组共性部分大约占整个基因组的60%左右,它包含一些与细胞基本过程相关的基因,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物转运等。

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特异性部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表型特征来源于基因组中表达的具有特异性的基因,包括调控基因、结构基因和其他调控蛋白质等。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遗传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遗传
草 ( cZ n 5. Ni i a ) oa 1 7
167 _9 167 .9
166 .9 167 .9
中寻找 D A N ,并集中注意力去研究 D A的物理、 N 化
学 特性。大约又经过 了 1 年, 0 也就是在 7 年前 后, 0 有
葱 ( lt c s Al m p) i e i
麦 ( ri t s. I ici p) tin
2 {・2 1 “ 】. ・斗 1 , 三 6
芜 臀 (r s a a Ba i rp) sc a
R 绿体 十 细胞 质
2兰 18 3 1 4 9 2. . .
21。,
合性 (nlil p xy.前者指每一个D A分 A ata cm l i) yc o e t N 子的分子盘, 后者指每个叶绿体所含的D A总量。一 N 个已知 D A的编码能力是同它的单一序列的长度成 N 比例的。在确定 D A分子大小时,一般常以噬菌体 N 几 或 E cl . i巳知的单一序列为标准。 据报道E o 4 2 高等植物中每个叶绿体所含 D A总量 为 2 0 N 一1 x 1-g 01,相当于分子量为 12 .x1',而高等植 5 .一‘0 0d 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为 1 x d -2 0 ,这样, 10 每个叶 绿体中所含的 D A总量, N 大约相当于 1-3 个基因 0 0 组的大小。换言之, 每个叶绿休中存在有 1-3 个基 0 0 因组的复本。有人把高等植物叶绿休- N D A认为是多
24.2
2 0 1.
21. 3
3 5 2。
32 1
21. 0
22 . 3
翻译; 反过来, 细胞质 m N ,可以被小麦胚的核糖体 RA 系统所翻译,但却不能被 E C‘系统所翻译。这个 . o 发现, 对于决定是否有一些 m N R A是在核中转录,而 在叶绿体中翻译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知道,叶绿体 D A可以在体外被 E Cl的 R A聚合酶转录下 N . i o N

高等植物百科构成

高等植物百科构成

高等植物百科构成高等植物是指地球上最为复杂和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群体,也是目前已知最多的植物类别。

它们具有根、茎、叶和花等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后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高等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生命周期等内容。

一、特征高等植物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细胞结构:高等植物由多个细胞组成,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器官。

2. 根茎叶花: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和花等器官,这些器官各自承担着各自的功能。

3. 光合作用:高等植物能够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4. 内外生殖器官:高等植物具有内外生殖器官,能够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二、分类高等植物按照细胞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暴露在外面,没有被果皮包裹的植物。

裸子植物主要包括松树、柏树、银杏等,它们具有坚硬的木质茎干和针叶状的叶子。

裸子植物的花没有花瓣,但能产生花粉和卵子进行有性繁殖。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在果实的内部成熟,并由果皮包裹的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了大多数我们所熟知的植物,如玫瑰花、苹果树、小麦等。

被子植物的花通常具有花瓣和花萼,能够吸引昆虫传播花粉,以完成有性繁殖。

三、生命周期高等植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高等植物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经过一定的发育过程形成种子。

种子具有保护胚胎和提供营养的功能,能够在不利环境下存活并传播后代。

有性生殖是高等植物进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增加遗传多样性。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高等植物通过无性结构(如根茎、块茎、分枝等)或无性生殖细胞(如孢子)进行繁殖。

无性生殖不需要花粉和卵子的结合,能够迅速繁殖大量后代。

无性生殖在高等植物中起到了适应环境、扩大种群规模的重要作用。

总结高等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群体,具有根、茎、叶和花等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后代。

高等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摘要FT是光周期途径植物开花时间决定关键基因,FT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可以长距离转运的成花激素,在花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已经证明FT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

主要对植物开花基因FT研究进展及其在花发育转换过程中的功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基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Abstract FT is considered as a key gene to determine flowering time in plants with photoperiod pathway. The protein encoded by FT gene,which is able to transfer long distance,is a flowering hormone,and has key functions on the process of flower bud formation. At present,expression of FT gene might promote flowering in plants. The current study status and the functions of FT gene on the switch of floral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The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on FT gene we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 FT gene;flowering hormone;promote flower;floral development;effect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过程是高等植物开花最重要的过程,开花诱导过程是开花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顺序表达的结果。

温度高低和光照长短是决定开花的2个主要因素。

光照会促使植物成花决定态的形成,引起植物叶片中产生成花物质或者信号,并通过输导组织到达茎尖,使细胞获得成花决定态,刺激并且启动开花诱导的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内进行表达,呈现为组织的成花决定是由于这些细胞上升到一定数量,即发生质变的结果[1]。

植物遗传工程 五.高等植物遗传工程的载体

植物遗传工程 五.高等植物遗传工程的载体
能, 而另一些则没有。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一 些在根癌农杆菌 中行使功能
了植物细胞的代谢, 以使其适合于细菌的需要。 感染 后的植物细胞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它们可以在 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而正常的植物细胞在培养时,
现和选出与 T 质粒或 T D A结合的细胞。此外 , i -N 还
的不同的转座子 (as s ) tnp o ,并可将它们插人到 T r on - D A的不同位点上, N 特别是转座子T 7 n 在这方面是非 常有效的。应用转座子突变技术可使T D A用许多 -N
高我们所希 望的遗传性得到修 饰的 个体的频率。
这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方法, 因为有很多与T V类似 M 的病毒, 它们有着广泛的寄主范围, 不仅可以感染双子 叶植物, 也可感染单子叶植物。 目前这个工作进展不
大。 现在 已经能够使 T V的 R A经反转录 得到双链 M N
有关T 质粒的研究目前十分活跃, i 它很有可能成
术分析这个修饰过的D A了。用这个修饰过的D A N N 为模板, 在一定的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相应 的R A N, 这个新的 R A便包含了我们希望的基因。 这个新的 N
R A 以在植 物体系中复制, N 可 但失去了原有的致病力。
我们要求把这个外源基因插人到最好的位置上,并且 要求用最好的方法处置包含这种修饰过的D A的植 N 株, 以便使它能通过减数分裂而保持稳定的表型, 并提
基, M T V的 R A用来作 为核糖体翻译的休系 , N 这样在 R A的末端就有了一个新的密码。A A编码 赖氨酸 。 N A 这样 , 加上一 个多聚 A的尾巴后, 在 就可以得到 由赖氨
使它有可能在细菌里克隆。 作法是用Sl aI 切细菌质粒 pR2( B32也只有一个切点)同时将CM , a V也用Sl aI 切,

二、高等植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 植物生理 教学课件

二、高等植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 植物生理 教学课件
http//www.ddbj.nig.ac.jp/
基因的命名:
植物基因命名委员会: Commission on Plant Gene Nomenclature,CPGN 根据基因序列,把植物基因分成不同的家族; CPGN规定:基因符号最多8个:
XyzN,核基因组基因; xyzN,细胞质基因组基因
根据突变型的表型命名:基因名称与正常功能相反; 矮化基因——高生长基因
世界上有三大基因序列数据库: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主持的Gene Bank:
http///
“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主持的EMBL数据库;
http///embl/
日本“国家遗传学研究所”(NIG)主持的日本DNA数据库 (DDBJ)
植物细胞内的三类基因组存在着广泛的相 互作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蛋白多数由核基因 组编码:细胞器基因 转移至核基因组;
在三种不同的基因组中存在有同源DNA— —“混源DNA”;
也有基因从核基因组转移至细胞器基因 组——核糖体L23蛋白质基因。
叶绿体、线粒起源:马古利斯的内 共生理论。
分子生物学证据: 1、线粒体和叶绿体仅能来自已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2、基因组结构与原核生物相似; 3、有自已有蛋白质合成体系,且与原核生物相似; 4、能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抗生素也能 抑制线粒体
基因组的复杂性是指基因组中不同序列的总和, 用DNA变性和复性实验检测;
可用参数:Co t1/2 表示;
Co:复性时相同DNA的浓度;t:复性的时间 一半DNA复原成双链所用的时间,基因组越复杂,
Co t1/2值越大。
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 genome):
多数植物 cpDNA在120~160kb之间; 含有中“钓出”目的基因。

高等植物基因工程

高等植物基因工程

高等植物基因工程HEWenxingUNIVERSITYOFJinan第二节植物基因工程方法一、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生物介导的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转化方法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转化率高广泛应用于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二)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原生质体法、脂质体法、花粉管通道法、电激转化法、PEG介导转化方法等其中基因枪转化法是代表。

第二节植物基因工程方法一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生物介导的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转化方法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转化率高广泛应用于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二)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原生质体法、脂质体法、花粉管通道法、电激转化法、PEG介导转化方法等其中基因枪转化法是代表。

HEWenxingUNIVERSITYOFJinan、农杆菌的Ti质粒与TDNA的整合机制几乎所有双子叶植物都容易受到土壤农杆菌感染而产生根瘤。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其致瘤特性是由Ti(tumor-inducing)质粒介导的。

(一)生物介导的转化(一)生物介导的转化农杆菌的Ti质粒与TDNA的整合机制几乎所有双子叶植物都容易受到土壤农杆菌感染而产生根瘤。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其致瘤特性是由Ti(tumor-inducing)质粒介导的。

农杆根瘤菌之所以会感染植物根部是因为植物根部损伤部位分泌出酚类物质乙酰丁香酮和羟基乙酰丁香酮这些酚类物质可以诱导Vir (Virulenceregion)基因的启动表达Vir基因的产物将Ti质粒上的一段T-DNA单链切下而位于根瘤染色体上的操纵子基因产物则与单链T -DNA结合形成复合物转化植物根部细胞。

HEWenxingUNIVERSITYOFJinanTi质粒(Tumorinducedplasmid)Ti质粒(Tumorinducedplasmid)环状dsDNA,kb具六个功能区致瘤区:合成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冠瘿碱合成区:参与冠瘿碱合成冠瘿碱分解区:参与冠瘿碱分解Ti质粒转移区(tra):参与在不同农杆菌中的接合转移毒性区(Vir)(Virulenceregion):直接参与TDNA的转移和插入植物染色体DNA复制区(Re织、细胞、细胞器内完成整合并表达的基因转化的方法。

第六章。植物基因工程

第六章。植物基因工程

创伤植株感染法; 原生质体共培养法; 叶盘法。 化学刺激方法 电脉冲法 脂质体法 直接注射法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生物固氮
增加种子的营养价值
提高农作代谢产物的产率
一、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植物基因工程基础研究
RuBis Co(1.5-=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Bis Co 同CO2的亲和力低) 提高光能吸收及转化效率 (农作物的产量还不到转变物量的太阳能的5%)
四、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及除草剂的能力
培育抗病虫害作物 化学农药 :
价格昂贵, 污染大,残留量严重等, 长期使用也增加病害及虫害对农药的抗性 培养抗除草剂的农作物
五、增加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率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人类提供大量 的有用商品如各种药物: 酶制剂 生化试剂 化装用品 食品添加剂等 (如治疗病疾的特效药奎宁,治疗白血病的 长春新碱,避孕药的重要原料薯蓣碱等。)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植物次生产物的 合成率



植 物 基 因 工 程
第六章 植 物 基 因 工 程
第一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可简单的归纳如下方面: 1.从种类繁多的植物基因群体中分离出有益的 操作基因; 2.寻找或构建能够随人们感兴趣的外源基因的 插入和进行遗传转化等特性的克隆载体。 3.将重组的载体通过体外转化等方法导入植物 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基因组上。 4.使获得带有外源目的的基因之植物能够通过 重组过程将外源目的基因持续地传统后代。
叶绿体基因与功能的研究
二、生物固氮与固氮基因的转移
遗传上转变为固氮能力必然具备的条件
1.固氮菌的全部nif基因都应能在同一个植物细胞中适当地表达 2.固氮酶复合体能够恰如其分地加工和组装; 3.具有一个厌氧的环境; 4.提供ATP; 5.提供NADPH。

第五章高等植物基因工程2讲课文档

第五章高等植物基因工程2讲课文档
第19页,共57页。
植物根部
O
CH OH
C
2
H3CO
OCH
3
OH
羟基乙酰丁香酸
TTi质质粒
Vir产物 T-DNA单链
LB
RB
T-DNA
Vir
乙酰丁香酸、
羟基乙酰丁香酸诱导 表达
Ti质粒 Opine 特异性核酸内切酶
T-DNA
LB
RB
在LB和RB的第3、4个碱基之间切开
第20页,共57页。
单链T-DNA整合于植物基因组上
E.coli 质 粒 上 的 重 组 T-DNA 和 根癌农杆菌中的 野 生 型 T-DNA 农 杆 菌 之间的同源重 组率不高,导 致转化效率较 低。
多克隆位点
大肠杆菌质粒 农杆菌筛选标记
大肠杆菌筛选标记
重组质粒 转化
大肠杆菌
细菌接合
T-DNA区同源整合
重组农 杆 菌
第24页,共57页。
感染植物根部细胞
第17页,共57页。
Ti质粒的功能区:
致瘤区 :合成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冠瘿碱合成区 :参与冠瘿碱合成; 冠瘿碱代谢区 :参与冠瘿碱分解;
毒性区(Vir区) :参与T-DNA转移、插入植物染色体。
tms
left border
tmr TT--DD NNAA
tmt
right border
Vir区
Ti plasmid
在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特征清楚的植物病毒中,单链RNA病毒占 91%,双链RNA病毒、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
各占3%。
第31页,共57页。
RNA操作困难,不适合作为克隆载体。

植物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

植物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

克隆植物中核基因的方法
在研究一个基因的结构之前,先要克隆到 01 这个基因。目前常用来克隆植物中编码蛋
白质的核基因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根据蛋白质中所测出的部分氨基酸顺序, 合成一段与之相对应的由三联密码组成的 02 寡核苷酸变株或该基因受某种因素诱导表达,则可利用mRNA的差异显示法或减法克隆策 略找到所要克隆的基因。
02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也有人用其他生物中已被克隆的同源基因的顺序作探针或据此合成引物,从所研 究的植物中克隆出同源的基因。在克隆到基因与cDNA后,即可对它们进行测序,并将基因的全顺序 与相应的cDNA顺序作比较,就可以初步了解该基因结构的概况,如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位置,内含子 的数目、位置及其长度,终止密码子与加po1yA信号的位置等。通过基因的cDNA克隆在细菌细胞 中的高表达,以纯化出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在测出该蛋白质氨基端的部分氨基酸顺序后,即可确定基 因的翻译起始密码子,并推测出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
克隆植物中核基因的方法
现在已有许多植物如水稻、番茄与拟南芥 等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RFLP)被 建立,因此可利用这种图谱,通过共分离 分析找出与所要克隆基因有紧密连锁关系 的分子标记,然后利用染色体步行或染色 体着陆(chromosome landing)策略,找 到所要克隆的基因。
克隆植物中核基因的方法
1.3 编码区
01
像其他真核基因一样,植物基因的编
02
有些真核基因中的一个外显子正好对
码区中也常有数目不等的内含子,而
应此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一个结构
且有些编码区中的内含子也有增强基
域,因此有人推测在基因演化过程中,
因表达的作用。

植物的基本类群——高等植物

植物的基本类群——高等植物
造园技术,配以假山、砖石,构成苔园供观赏已极为流行 • 另外,在医药和园艺等领域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形态和营养器官
• 根:主根均不发育,通常为不定根

茎:低等种类多具地上气 生茎,高等种类多仅具根状茎
• 叶:
小型叶:仅具1条叶脉,无叶柄,也无叶隙 大型叶:叶脉具各种分支并形成脉序,具叶柄和叶隙 单叶:叶柄上仅具1个叶片 复叶:由叶柄、叶轴、羽片和羽轴组成 营养叶(不育叶):无生殖功能 孢子叶(能育叶):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进行繁殖 同型叶(一型叶):无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 异型叶(两型叶):具两种不同功能的叶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 裸子植物全世界约有800种,我国有236种,是裸 子植物的王国。我国研究裸子植物的著名学者是 郑万均。全世界认为研究裸子植物没有研究中国 的裸子植物是不行的。
• 裸子植物通常分为5个纲:它们是苏铁纲、银杏纲、 松柏纲、红豆杉纲和倪藤纲。
(一)苏铁纲
代表植物为苏铁,为优良的观赏树种。
木贼纲代表植物木贼营养 体
真蕨亚门代表植物
裸子植物门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孢子体发达
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植物发达。
①根 为真根,直根系并具各级侧根,支持和输导
能力强。
②茎 单轴分枝,强劲主干,多为高大乔木,具网 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有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
③ 叶 多为针型、条形、鳞片状、刺状,少数种类 有阔叶,多呈螺旋状排列少数对生。
孢子体
• 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 • 孢蒴:生蒴柄顶端,产生孢子 • 蒴柄: • 基足:伸入配子体组织内,吸收养

苔 藓 配 子 体 及 孢 子 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植物CO 基因研究进展及转基因对农业的影响摘要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时程。

光周期和温度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拟南芥和水稻中,CONSTANS (CO)基因位于生物钟的输出途径,是生物钟和开花时间基因之间监测日照长度的重要元件,它可以整合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节律性地激活FLOWERING LOCUS T (FT)的表达,从而诱导开花。

本文作者在追踪国内外对该基因的研究中发现,目前研究者已经从30 余个物种中克隆到CO 同源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和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

国内外这些关于CO 基因家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和进化关系,并通过转基因调节植物开花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光周期开花时间CO 基因转基因农业植物在恰当时间开花可以保证植物授粉以及种子充分发育成熟,因此它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是作物生产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成花转变过程由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共同决定,并受错综复杂的网络信号传导途径调控。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通过调整光照时间长短调节光周期敏感的栽培植物的开花时间,从而进行周年生产,满足消费者的周年需求。

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许多与光周期途径开花相关的基因已经被发现并克隆。

研究表明,CO 是光周期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它位于生物钟的输出途径,是生物钟和开花时间基因之间监测日照长度的重要元件,它可以进行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的整合,并激活下游基因FT 的表达从而诱导植物开花。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CO 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清楚的分析。

一、CO 基因的分离及其序列结构特征Putt等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首先在拟南芥开花延迟突变体中分离到CO 基因,随后,人们又在拟南芥中分离到16 个CONSTANS-LIKE (COL)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一个CO 基因家族。

COL 基因编码的COL 蛋白包含两个同源结构域:靠近氨基端的B-box 结构域即锌指结构域和靠近羧基端CCT(COCO-Like, TOC1)结构域。

根据这一基因家族B-box 结构域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CO 和COL1 到COL5)含有两个B-box 结构域,根据B-box 和CCT 结构域之间中间区域的保守区域又可以将其分为5个类:Ⅰa、Ⅰb、Ⅰc、Ⅰd、Ⅰe;第二类(COL6 到COL8 和COL16)含有一个B-box 结构域;第三类含有一个COL 类B-box 和一个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的锌指蛋白结构Robson。

除此之外,第一亚组的CO 蛋白羧基端还存在另外六个氨基酸,保守结G-I/V-V-已有研究表明,许多动物转录因子的B-box 结构域具有调节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

CCT 结构域则参与核定位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7 个典型co 突变体的等位基因进行分析表明,基因突变要么发生在锌指结构域,要么发生在CCT 结构域,因此,这两个同源结构域对CO 基因发挥正常功能意义重大。

锌指结构域发生突变的基因功能丧失,而B-box2结构域发生突变的植株严重开花延迟。

随后,人们在水稻中发现至少有16 个COL 基因,与拟南芥一样,这些基因也可以分为三个亚组。

相对于拟南芥的co1 或co3 突变体而言,水稻有功能的Hd1 基因第二个B-box 结构域的保守氨基酸发生了消除或改变,表明Hd1 基因发挥功能不需要第二个B-box (Yano et al)。

大麦的CO 基因也缺乏B-box2 结构域,说明谷类作物的CO 基因不需B-box2 结构域发挥功能,谷类作物的CO 基因倾向于向一个B-box 结构域进化。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OL基因家族的一些成员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化之前就已进化,分子进化分析表明,COL 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中进化迅速。

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CO 基因和水稻HD1 基因的序列,人们利用同源克隆或筛选文库的方法在多个科(属)的植物中均克隆到了CO 同源基因。

基因家族是指基因组内一个祖先基因经过基因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同源基因的现象。

CO 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并不是只有一个拷贝,而是一个存在多个拷贝的基因家族,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拟南芥中这个基因家族共有17 个成员,水稻中这个基因家族共有16 个成员,利用同源分析的方法在其它物种中也鉴定出来。

二、CO 基因的表达特性CO mRNA 的表达和蛋白的稳定性受生物钟和光照调节。

外部同步模型指出:当CO基因的表达高峰与光照同步时才能激活拟南芥的光感知和一系列成花基因如FT、SOC1 和LFY的表SCO mRNA 的含量在长日照条件下比短日照条件下高,表明CO 受长日照信号诱导,CO 的表达水平是长日照条件下拟南芥开花的关键决定因素。

并发现昼夜节律突变体植株CO 表达模式也有所改变,即使将拟南芥由长日照条件转移到持续光照条件下,CO mRNA 的水平仍呈现昼夜节律的表达模式,因此CO 基因的表达受昼夜节律钟调控。

CO 整合生物钟和光受体接受的环境信号诱导下游基因FT。

的表达从而促进拟南芥开花。

CO mRNA 的表达水平在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的不同阶段均产生变化,在长日照条件下,其表达高峰出现在黎明阶段和黄昏阶段;在短日照条件下,其表达高峰仅仅出现在黑暗阶段,CO mRNA 的表达水平在长日照条件下比短日照条件高。

Simon 等首先运用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到CO mRNA 在茎尖分生组织和幼叶原基中表达。

运用GUS 报告基因对CO基因的启动子进行分析表明,CO 基因在子叶和叶片的维管组织表达。

运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使CO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表明:CO 基因只有在韧皮部中表达才能激活。

三、CO 基因的功能CO 基因整合光受体和生物钟接受的环境信号并通过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植株开花。

拟南芥co 突变体植株在诱导的长日照条件下开花延迟,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时间与野生型植株一致。

组成型表达CO 基因使拟南芥对日长反应不敏感,无论日照长短均提前开花等将构建的CONSTANS-EAR 基序抑制基因CO-Rep)转入拟南芥植株后发现:33%的T1代植株株型变矮,44%的T2代植株形态发生了改变:如须根增多、初生根很少或几乎没有初生根,仅有一个子叶或两个子叶大小不一致或没有子叶,而形态正常的植株茎生叶和莲座叶在诱导条件下增多、花期延迟,表明CO-Rep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空间表达即韧皮部中表达才可以避免转基因植株形态异常而使O 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拟南芥中其它COL 基因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影响与CO 基因有所不同(表2)。

水稻中CO 基因的同源基因Hd1 在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长日照条件下抑制开花。

短日照条件下过表达水稻的一个COL 基因OsCO3 特异性地延迟水稻开花时间。

将长日植物小麦的TaHd1-1基因转入水稻Hd1 突变体中,转基因植株恢复了Hd1 的功能:短日照条件下促进转基因水稻抽穗,长日照条件下延迟水稻抽穗,表明长日植物和日植物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Hd1 蛋白。

番茄中的SlCO2 基因似乎与调控开花时间无关,但其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可以使拟南芥花期延迟,而牵牛花的P 基因则可以弥补拟南芥co 突变体的晚花表型并使其比野生型拟南芥开花期提前。

双子叶植物的COL 基因如油菜BnCO1 基因可以互补拟南芥co-2突变体的晚花表型,牵牛花P基因可以互补拟南芥co-1 突变体的晚花表型,而单子叶植物的COL基因如黑麦基因也可以互补拟南芥co-2 突变体的晚花表型,说明CO 基因在调控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成花方面具有保守性。

四、CO 基因与其它基因的互作GI 基因的表达高峰比CO 基因的表达高峰早大约3~6 h。

无论长日照条件还是短日照条件,过表达CO 基因均可恢复突变体的晚花表型,表明CO 基因作用于GI 基因可以恢复co 突变体的晚花表型,表明CO 基因作用于FT 和SOC1 的上游(。

CO 蛋白HEMEACTIVATORPROTEIN 3 (HAP3)和5 (HAP5)结合诱导FT 基因在叶片中表达,而CCT结构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它一些昼夜节律类基因感受昼夜变化并最终激活CO 基因在叶片中表达。

CO 蛋白在蓝光和远红光条件下稳定,在红光和黑暗条件下不稳定,所以PHYB 和CRY2 在稳定CO 基因转录产物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CO 蛋白仅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积累达到最大值当CO 蛋白含量超过临界阈值时就可以激活FT 的表达进而促进拟南芥植株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

DOF转录因子———和GI 在昼夜节律类基因和下游基因CO 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CDF1 和GI 感受昼夜节律基因的变化,并把信号传递给CO 基因。

研究表明:CDF1 蛋白通过结合到CO 基因启动子上抑制CO 的表达,而FKF1 和GI 可以使CDF1 蛋白降解。

五、问题与展望CO 基因是植物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调控开花时间的基因,在植物进化中十分保守。

各个物种中的CO 基因都包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一个CCT 结构域。

不同植物的CO 同源基因在二倍体基因组中的拷贝数有所不同,各个拷贝发挥的功能也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每物种的各个CO 同源基因进行表达和功能验证。

现有的研究在CO 同源基因编码区结构和功能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为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植物的花期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这些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和下游调控区域还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对各个物种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各个基因进行分离与功能验证,这将为从整体上揭开各个植物的开花之谜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各个物种基因调控网络的解析,人们根据需要调节植物花期将成为可能。

六、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美国有10 多年的转基因园艺作物和大田作物的商业销售经验,在转基因作物领域占据主要的地位。

最早的转基因商业作物是由cal研发的莎弗西红柿和由孟山都公司研发的马铃薯。

莎弗西红柿是一种晚熟西红柿,它是通过基因沉寂法完成的,即利用反义RNA干扰基因转化并减少那些促使西红柿成熟的特定蛋白质的产生,因此,相比传统的西红柿具有更长的保质期,能够无损伤地采摘和运输。

马铃薯能够抵抗薯虫(一种主要的马铃薯害虫)。

莎弗西红柿和f马铃薯均于1994 年被解除管制,随即开始商业销售。

莎弗西红柿起初销量很好,但后来由于味道、品种的适应性、价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并不理想。

马铃薯则由于来自消费者的压力,1999 年,孟山都公司不得不将该种转基因马铃薯撤出零售市场[2]。

迄今为止,美国商业化最成功的是利用输入性状开发的具有抗虫(Bt)和抗除草剂(羟色胺HT 或抗草甘磷RR)基因的转基因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