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统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统计(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统计(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统计》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扇形统计图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设计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知的统计图知识与扇形统计图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模板和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图表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对统计图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收集的数据、统计图模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

引导学生关注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是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 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扇形统计图……………………………………………………………1课时认识众数………………………………………………………………1课时认识中位数……………………………………………………………1课时课题: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6——78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新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能够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来表示数据,理解其意义。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难点:理解并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统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二)新课讲解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例如,可以让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数据的表示接着,教师可以用表格或者条形图的形式将刚才收集的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示方式。

3. 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图表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制作一张关于班级同学身高的条形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以及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然后制作成条形图或者折线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2.教学难点: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吗?那你们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位男生和女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1)讲解统计表师:统计表是一种用来记录数据的表格,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来记录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2)讲解条形统计图师: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多少的图形,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用一张纸,画出一个统计表,记录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2)展示成果师:请每组派一位代表上来展示你们小组的统计表,并告诉同学们你们小组统计的结果。

(3)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4)分组制作条形统计图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用一张纸,按照我刚才讲解的方法,制作出表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那么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表示数据吗?(2)反思学习过程师:在今天的课堂中,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5.作业布置师: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统计方法,调查一下你们家里的电视节目收看情况,明天上课时分享给大家。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数据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条形表示数据的图表,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大小。它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比较和了解数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条形统计图在比较班级学生阅读书籍数量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制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纵轴刻度的选择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
(1)条形统计图纵轴刻度的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纵轴刻度,使条形统计图既能反映数据差异,又不至于过于密集或稀疏,是学生的一大难点。
举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身高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如何确定合适的刻度间隔,以便于表示数据。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读:相较于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包含更多信息,如何正确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的另一大难点。
4.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交流的能力,提升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观点的准确性。
5.空间观念: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数据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条形表示数据的图表,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大小。教师需强调其构成要素,如标题、横轴、纵轴、条形、数据等,确保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共37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共37张PPT)

也叫直条图或条形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
少,并易于比较数据的大小。
☆动脑练一练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不下雨的天气有多少天?
【例2】(教材P96)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
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1)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发展统计意识。
知识要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
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能清楚地表示
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知识要点2:制作条形统计图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根据数量的多少,
可以用1格代表不同的数量,制作出的图大小 不一样。选择以1格代表数量几,要根据所给 数量的情况,选择最合理的表示,画出的条 形图大小才能比较合理、美观。
有8人,喜欢吃西红柿的有10
人,喜欢吃黄瓜的有6人,喜 欢吃茄子的有5人,请根据这 些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和统计图。
【解题点拨】(1)将给出的数据填在统计表相应的
位置上。
(2)根据统计图上面的数据,在相应的蔬菜对
应的方格处涂出相应数量的格子。 【规范解答】
【解题心得】此题通过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统 计图表示时,首先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其次要 注意条形统计图涂色时间隔要相等,确保美观。
间的差异比较大,并且各数据都是某个数的
倍数时,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各数据的最大
公因数)画出直条,既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
的这种差异,又能使图形看起来美观、简洁。
☆动脑练一练
四(1)班图书角各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通用12篇)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通用12篇)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通用12篇)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篇1在前面的教材里,同学已经熟悉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依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同学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力量。

教材编排了四道例题和两个练习,例1和练习十五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学问,例2至例4以及练习十六教学众数和中位数的学问。

1.以百分数的学问为基础,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1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从整体到部分熟悉扇形统计图,让同学观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状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详细含义,理解这张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由于五种地形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的大小不同。

教材准时指出,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它能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经过这一步教学,同学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外形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

其次步依据已知的我国国土总面积,利用扇形统计图里的数据,分别算出五种地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由于计算比较简单,所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理解图中的百分数的详细含义,并利用这些百分数进行相关的计算,不要求同学制作扇形统计图。

“练一练”和练习十五依据教学要求,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内容。

一是从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数据动身,进行分析与解释。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9篇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11、教师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兴趣和愿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2、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探索,教师引领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5、评价方式多样灵活,教学中能够正确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建议:1、如果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总结出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本节课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一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及其用途,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及兴趣。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设计课本94、9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或用表格文字打钩: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教练--------统计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5—80页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

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

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统计教案教学案b.小结: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

(板书:复杂)c.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指生总结)板书:1.求出总数,知道份数。

2.总数÷份数=平均数〈二〉.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1.分组比赛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1.2组用第一种方法计算,3.4组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P99页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三〉.共同比较红蓝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课件出示: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cm.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cm.( )队的身高占优势。

〈四〉小结。

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三、巩固与应用。

1.同桌合作计算本班的平均年龄。

集体交流。

订正。

2.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

课下大家统计一下你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课后反思:首先,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出示学生解题中可能会有的各种情况供其选择,以引起学生的争议,展开深入的探究。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第页教学案第页教学案第页教学案教学案第页教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用具:投票单、统计表、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四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出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这四只羊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学生出主意)2、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板书课题:统计)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在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下面画“√”。

(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2、小组长收集选票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学生可能用画勾、写数字、画圈、画“正”字的方法)2、教师进行读票。

(1)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记录,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强调要认真听,不要记错。

)3、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并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4、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 统计新人教四下 好

第七单元    统计新人教四下  好

第七单元统计(新人教四下好) 统计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表: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00 01 02 03人数(万人)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

)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
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