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解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意义。

2.学会制作简单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呈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简单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例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是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的一种形式,通过折线的连线展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分类。

第二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10分钟)1.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结构和意义。

2.解释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折线的走向和变化。

第三步: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2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练习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第四步: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不同数据对应的折线走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引导学生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数据变化,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通过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和课外拓展,增强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2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1)◆学习目标1、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2、我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旧知回顾1、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正)字2、我们过去学过( 条形 )统计图,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新知导引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的,统计图除了可以画成条形统计图以外,也可以画成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104页主题图和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略)2、观察课本105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1)(横轴、纵轴、标题、单位、日期)不变(2)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1)2007年的参赛队伍与2006年的参赛队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条形统计图上看:426-394=32(万人)说明:(人数增加了)从折线统计图上看:线段是向()(选“上”或“下”)斜,说明(人数增加了)(2)哪些年增长的一样多?你怎么看的?(3)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队伍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4)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2、同桌对学合作完成以下题:某水文站八月上旬每天下午2点所测水位情况统计图(1)这是一幅()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2)八月上旬有()天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其中有()天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3)24小时内,水位上涨最快的是八月()日至八月()日,在48小时内,水位变化最小的是八月()日至八月()日。

(4)从图中你还想到什么?归纳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它不但可以表示(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拆线统计图》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拆线统计图》PPT课件

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2、甲乙两地月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黄金周 去 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服。
80 75
62 53 50 43 42 35 52
45
40 38 30 42 45
43 42
46 46 37 39
37
32
30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你能预测
(4)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评价提升学习
1、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提出什么 结论?
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是女生 13岁后身高的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 的速度慢。
四、评价提升学习
1、下面是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
四、评价提升学习
2、甲乙两地月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甲乙两地月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点
(一)体验必要性,认识特点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5.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们获得的信息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监控:名称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年 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
6.出示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3.介绍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 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单位: 次)。

五下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下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数学四下第五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全国总人口数为题材,先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述1998—2021年每年全国总人口数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

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统计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科书还特别注重根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学重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人口数吗?,知道近几年来全国人口数的变化吗?学生自由交流师:请看大屏幕视频,这回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人了吧!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数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是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统计情况师:这是什么表呢?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直观看出数据多少,根据直条的高低很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目标分解表格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题组训练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课型:复习课备课人: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
第五场呢?
(2)两队成绩呈什么变化趋势?
(3)你能预测下一场两校的篮球队的比赛结果吗?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
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
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
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
趋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大单元备课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大单元备课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
1.批改: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的折线统计图绘制是否正确,数据分析是否准确等。我会仔细阅读学生的答案,找出他们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2.点评: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会给予他们一些点评。我会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他们的作业。
3.反馈:我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告诉他们他们的作业做得怎么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与特点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解读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分析数据关系
难点: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原理
2.掌握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技巧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折线统计图模型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理解其绘制原理。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的时候,我可能没有讲解得足够清晰,有些学生在绘制的时候还是不太会。下次,我可能需要更细致地讲解每一步,并且示范给学生看。还有,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发言。我应该鼓励他们更多地下来说,让他们能够在讨论中学习和成长。
5.数据分析: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观察数据的趋势、找出数据的异常值、分析数据的波动原因等。这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编排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会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一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

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等知识。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将为上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教学折线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的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通过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从而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式来统计。

三、编排特点1.教学素材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关注自然、社会学生本身,如: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参加机器人大赛队伍的统计;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2001~2010上海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统计图;平均身高、平均收入等实际问题。

2.注重调查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

教材前后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自己的身高、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自己的零用钱的收人和支出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与其他统计图的区别。

2.绘制折线统计图: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绘制过程。

3.解读折线统计图:教授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包括观察趋势、找出规律等。

4.实践与应用: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因此,学生对于统计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

他们善于从图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因此,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讲授法:用于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省级比赛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省级比赛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省级比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实践操作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合作交流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表来表示数据,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章节复习巩固(解析)人教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章节复习巩固(解析)人教版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1)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优点:既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绘制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

在方格纸上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要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复式折线统计图(1)意义: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形式)的折线表示不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优点: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更方便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思路分析。

(3)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绘制方法基本相同。

要注意用两种颜色(或形式)的折线表示两组数据,并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考点1:单式折线统计图【典例分析01】新宇用10分钟走到了距他家500m的小凯家,在小凯家玩了20分钟,然后用了15分钟回到家。

下面()图描述了新宇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

A.B.C.【思路引导】根据题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10分钟到小凯家,玩20分钟,是停留,15分钟回到家。

回家的时间比去的时间长。

据此将每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完整解答】解:A:选项去的时间是20分钟,不符合题意。

B:选项去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相同,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考察注意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去时用的时间,在小凯家的时间,返回的时间判断出折线的走势。

【典例分析02】下面是旅游车某日行驶路程统计图。

这辆旅游车9:00~13:00的平均速度是160千米/时。

【思路引导】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这辆旅游车9:00~13:00的平均速度是(80+160+240+240+320)÷5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解:(80+160+240+240++320)÷5=1040÷5=208(千米/时)故答案为:208。

【考察注意点】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获取信息及求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例1。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2.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或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播放视频短片师:冬奥会上的机器人惊艳了世人,展现了我们祖国强大的科技力量,我们国人为之自豪!为促进智能科技的发展,每年我国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今天我们要借助机器人大赛的有关数据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

根据统计表,制作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师:老师还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仔细看。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

师:知道它的名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以“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概况为视频内容引入新课,在课堂伊始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运用课件动态演示,由旧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变成“点”,再用线段把各点连接起来,形象生动地演示了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二、比较异同,构建新知1.比较异同师:回到这两张统计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比较,说说两张统计图的构成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预设学生回答:(1)相同:标题,横轴,纵轴,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等。

(可具体展开:横轴都表示什么,纵轴都表示什么?)(2)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并把点连成了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7.2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7.2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
• 不同的折线用不同的线加以区分,并标注图例。 • 写清楚单位,加上标题。
探究新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 图有什么不同?
•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 线统计图有两条或多条折线。
• 单式折线统计图没)观察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2) 两个城市哪个月份的温差最大? 温差是多少摄氏度?
2月
16-(-15)= 31(℃)
温度/℃
北方甲市月平均气温 南方乙市月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3)两个城市的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北方甲市:年最高气温30 ℃,最低气温-18 ℃。 南方乙市:年最高气温38 ℃,最低气温5 ℃。
探究新知
观察两图中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不便于比较 两幅图 合并 一幅图
探究新知
能说一下绘制过程吗?
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人口数/万人
2000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1500
1000 500
0
年份
探究新知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 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一样,先根据数据描出对应 的点,然后连线。
台数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季度
空调 电视机
(3)( 第一 )季度销售电视机最多,( 第四 )季度销售 空调最少。
台数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分析并解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4.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绘制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3.知识点整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示范,教授如何绘制一条折线统计图,包括横纵坐标的标注、数据的描点和折线连接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刻度的选择和标注的准确性。

3. 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分组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可提供一些实际数据供学生绘制。

•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 数据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分析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5.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实践,提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提醒学生注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以便下节课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认为两幅图中
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相同点:两幅统计图都是折线统计图。 不同点:“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中只有一条折线,而“六 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统计图”中有两条折线,分 别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的变化情况,即在 同一个统计图中表示了两组数据,并且有图例。
(1)这是一幅( 折线 )统计图。 (2)图中一格代表( 50 ) t。 (3)( 六 )月用水量最多,是( 450 )t,( 八 )月用水量
最少,是(
50)t。
(4)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水( 410 )t,这六个月共用水 ( 1800 )t。
3.下面是某市连续10年中6月9日这天的平均气温。 年份 平均气 温(℃) 2007 2008 15 17 2009 16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8 17 16 17 18 19 20
2010 年的男、女人口变化趋势。
(2)我国男、女人数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从“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统计图”中可以看 出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越来越大,即我国男、女人 口已经出现的比例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有 多种,如生育意愿、人为干预等。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20年, 我国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因为“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和“六次人口普查 男、女人数统计图”中的折线都是上升的,所以通过 统计图反映出我国人口是呈上升趋势的。
(2)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竖格、横格各起什么作用?
(1)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各点上
的数据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 化。 (2)竖线是根据时间划分的,借助竖线便于找准不 同时间对应的数据点;横线是根据气温的范围划分的, 借助横线便于找准不同气温范围对应的数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统计单元计划:教学内容: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授课时数:约4课时第一课时(64)一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三作业设计.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2 .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3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可以使用计算器)(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小结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板书设计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后反思第二课时(65)一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

二教学目标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投影。

五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

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设计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

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06 年9 月人数(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板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教后反思2. 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三课时(66)一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三作业设计1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

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2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思维训练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006 年’月…{{ 1 11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特点教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67)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设计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