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3.2.1《环境展示靠大家》教学设计3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3.2.1《环境展示靠大家》教学设计3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3.2.1《环境展示靠大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环境展示靠大家》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3.2.1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材还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缺乏具体的环保知识和行动。

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还不够清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让他们成为环保的小卫士。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环保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行动,并互相学习。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环保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活动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指导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环保的案例,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疗法评定

作业疗法评定

第三章作业疗法评定学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来维持、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专门学科。

它面向所有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或永久性残疾所导致作业活动障碍或具有潜在作业活动障碍的患者,为其提供与作业活动相关的康复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其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功能性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使之真正做到回归家庭与社会。

由于人们每天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着各种作业活动,因此作业疗法主要是在能力障碍(残疾)和环境障碍(残障)的层面上帮助患者。

作业治疗专业的评价也就围绕患者有关作业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

第一节概述作业疗法的工作围绕作业(occupation)进行。

英文“Occupation”,直译为“职业”,但在作业疗法中,它不是简单地指某一工种,而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一个人所进行的、对其生活赋予意义的所有活动。

在作业疗法专业中将这些活动统称为作业活动(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作业活动既是作业疗法的治疗手段,又是作业疗法康复的目标。

一、作业活动及分类作业活动是指一个人在其特定的发育阶段和生活环境中每天必须完成的活动或承担一定角色所从事的各种活动。

例如,一位女性可以在生命的不同时期甚至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里承担多种不同的角色。

作为母亲,她要做与照料孩子有关的一切活动;作为家庭主妇她要承担管理家务的责任;而作为职业妇女如果是医生就要完成查房、会诊、检查、诊断、书写病历、开医嘱等工作。

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建立个人形象和自信心,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参与活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体现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

从作业疗法的角度将作业活动分为三大类,即自理活动、工作或生产性活动以及休闲活动。

作业疗法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帮助残疾者成功而且满意地实施上述这些作业活动。

(一)自理活动自理活动(Self-care)是指为了保持生存与健康,人们每天常规都要进行的活动,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口腔清洁、穿脱衣、上厕所、吃饭、移动、使用交通工具、钱的管理、购物、做饭、服药、维护日常安全等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网上作业(排序版)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资源法》网上作业(排序版)参考答案

X10.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 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X11.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X12.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 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公众的意见。 (×)
Q6.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设备以及废 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Q7.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 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S1.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 应当向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
D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 利用。(√)
D3.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 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 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4.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 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 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求公众意见。(√)
D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 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 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 举报未及时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 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 引咎辞职。(√)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2.案例研究作业:
分组进行案例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典型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和现状。运用GIS等工具,结合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治理方案。
3.论文式作业:
围绕“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撰写一篇论文。要求学生明确论文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自然景观的图片,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随后,提出问题:“这些自然景观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环境的定义,强调自然环境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学会运用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收集和整理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整体性原理:详细讲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该原理。
-案例分析:运用GIS等工具,让学生参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期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期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文学习本学期将学习语文教材《中华诗词》部分,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诗词,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周固定安排一节课进行课文学习, 通过课堂讲解、学习笔记整理、课外阅读等方式, 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理解与写作本学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课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通过阅读各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

3.写作指导本学期将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分析范文、写作指导和练习,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并进行写作训练。

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课进行写作指导, 让学生学会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4.修辞性课程本学期将通过修辞性课程的方式,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设置每周一节的修辞性课程, 讲解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 理解作品中的道德、人生哲理, 培养情操和品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采用讲授法进行课文学习, 通过教师的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互动式教学法在阅读理解与写作环节,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写作指导法在写作指导环节, 采用写作指导法, 通过讲解范文、提供写作技巧和例题,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景教学法在修辞性课程中, 采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哲理, 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格。

Savingtheearth说课稿仁爱版

Savingtheearth说课稿仁爱版
四、论述题(共15分)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节约资源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确保答案准确、完整。
2.答题过程中,请注意字迹清楚,回答简洁明了。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交给老师。
教师点评:
1.针对选择题,重点讲解每个选项的正确与否,以及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授的是关于节约资源的内容。通过课堂导入,我试图引起学生对节约资源话题的兴趣。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节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论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方法。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合理的节约资源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论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将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出合理的节约资源的方法。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钱晓静(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小学江苏高邮225600)摘要:个性化学习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于他人的学习方式及策略,以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多种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支持,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

本文从智慧课堂概念入手,逐渐过渡至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课前、课堂、课后个性化学习分析,进而打造智慧课堂、高效课堂。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堂小学英语在教育领域,现代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均对课堂教学有着较大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智慧课堂应运而生。

所谓个性化学习,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实现个性化成长,此种理念最早出现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中。

但就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来看,教师仍然处于教学中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则容易受到忽视,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个性化发展无从谈起。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进行教学,利于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智慧课堂环境下,通过完备的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学生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知识,进行交流,为学习提供便利,促进自我个性化发展。

此外,个性化、数字化的智慧课堂还可以促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智慧课堂简析智慧课堂始于21世纪初,之后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授型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及智慧发展,逐渐加快了教育界个性化教学的脚步。

从本质上看,智慧课堂主要基于“云+端”运用及动态学习数据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教师准确、迅速地点评学生,同时结合网络获取更多学习、教学资源,借助于智慧课堂的高效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从信息化角度看,智慧课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主要通过教育技术支持实现,即让学生随时在校体验全程高效、智能的课堂,使之个性化学习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

2024年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辽师版精彩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辽师版精彩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辽师版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发现校园环境中的细节。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校园地图、观察记录表、评价表。

学具:笔、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校园,引导他们关注校园环境。

2. 教学观察方法(15分钟)a. 讲解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如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等。

b. 演示观察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景物,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方法。

3. 实践活动(20分钟)a.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b. 观察任务:每组领取观察任务,如观察校园的树木、花卉、建筑物等。

c.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任务,用笔、纸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d.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观察成果,整理观察记录。

4. 分享展示(15分钟)a.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观察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评价准备。

b. 评价:根据评价表,对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察准确性、观察方法运用、表达能力等。

b. 学生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今后如何改进。

六、板书设计1. 观察我们的校园2. 内容:a.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等b. 观察任务:树木、花卉、建筑物等c. 评价标准:观察准确性、观察方法运用、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校园”为主题,画一幅校园风景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观察方法是否得到有效传授,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等。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目录大海啊,故乡广东省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陈淑贤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该作品选自高教版键盘乐器演奏基础《大海啊,故乡》。

这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伴奏曲,F大调,分2段,由四个乐句构成,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深挚的感情。

通过学习曲中琶音伴奏音型,能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

这首曲分两个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音乐结构,并能通过体态律动尝试表达音乐;2. 巩固右手附点节奏,能准确弹奏右手旋律;3. 能体悟音乐意境,正确弹奏左手琶音伴奏音型。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钢琴弹奏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弹奏知识,有学习简易歌曲伴奏的能力。

此课前已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等乐曲,已掌握四分附点,二分附点,前八后十六等节奏音型,对半分解、全分解这两种伴奏音型较熟悉,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描绘音乐形象,分析音乐结构,会用一定的音乐载体去尝试表达音乐内容。

由于学生的钢琴基础、乐理知识较薄弱,本课中出现的琶音伴奏音型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所以在课堂上需做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不过,她们性格活泼、学习认真,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启发点拨法、示范法、辅导法。

学法:欣赏法、律动法、模仿练习法、表演法。

四、教学准备1.认知准备:复习伴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为作品《大海啊,故乡》搜集资料,分别是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作曲家生平介绍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由组长在课前做好归纳总结。

2.环境布置:在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

3.教具准备:电钢琴室、投影仪、电视、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流程:复习旧知,巩固知识——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律动练习,学习新课——整体感知,双手配合——学习效果评价,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欣赏原唱。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环保企业、垃圾处理场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
2.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列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3.强调环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践行环保的决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应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设计一个家庭环保计划”,“调查身边的环保实例”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如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共同完成课题。
2.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环保理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和活动,如家庭环保计划、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3《生物与环境》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3《生物与环境》复习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
1.生物适应环境:教师以青蛙为例,讲解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式适应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4.阅读一本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5.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生态系统的手抄报或海报,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1.作业提交时,请确保内容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共同完成任务。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按时提交。
-基本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应用拓展:分析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变废为宝|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变废为宝|粤教版
(2)观察和发现潜在价值:学生在生活中对废弃物的观察不够仔细,难以发现它们的潜在价值。
(3)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思维,难以将废弃物制作成实用的物品。
(4)团队协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团队协作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废弃物分类和回收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变废为宝”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评估他们对废弃物分类和回收知识以及变废为宝技能的掌握情况。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反馈会议,了解他们对孩子学习情况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学习效果
1.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将能够理解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知识,认识到废弃物变废为宝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将废弃物制作成有用的物品,激发创意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1《身边环境小调查》(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5.1《身边环境小调查》(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题型整理
1.分析题型:调查问卷设计
-题目:请设计一份关于校园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
-答案:
-问题一:你所在的班级是否有垃圾分类的设施?
-问题二:你平时是否会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
-问题三:你认为校园垃圾分类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四:你有什么建议可以提高校园垃圾分类的效果?
c.环保建议:评价建议的可行性、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环保措施。
d.实践报告:从报告的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e.及时反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1.板书目的: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5.1《身边环境小调查》(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身边环境小调查》(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教学内容
《身边环境小调查》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第五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左侧:调查流程
-设计问卷
-实地调查
-数据整理
-分析问题
-提出建议
-右侧:关键概念
-环境问题
-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
-环保行动
3.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准确精炼,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第5单元主题9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5单元主题9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使学生能够:1. 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2. 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的影响。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课程,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如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等)。

2. 实地考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校园内或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实地考察,记录各环境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记录校园内不同植物种类与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则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某地区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特征、变化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4. 报告撰写:根据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结果,撰写一份关于自然环境基本特征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所选案例的详细分析。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实地考察需认真记录,内容要详实、准确;2. 案例分析需结合地理知识,深入剖析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影响;3. 报告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顺,不少于800字;4.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实地考察的照片或相关证据材料;5.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容的准确性:是否准确记录了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2. 分析的深度:案例分析是否深入,是否结合地理知识进行了深入剖析;3. 报告的条理性:报告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4. 语言的通顺性:报告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5. 提交的及时性:是否按时提交了作业。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课堂讲解:挑选优秀作业进行课堂讲解,供大家学习借鉴;3. 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4. 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2.激发学生爱护家庭环境的责任心;3.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清洁和美化家庭环境;4.促进学生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关系介绍;2.家庭环境的整理、清洁与美化;3.爱心行为的培养;4.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家庭成员关系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家庭环境整理、清洁与美化的重要性,以及爱心行为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热爱。

3.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活动,如整理课桌、擦拭黑板、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爱惜环境的习惯。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

5.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家庭环境进行整理、清洁、美化的成果,并分享他们对亲子沟通的理解和体会。

6.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总结出家庭更美好的关键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沟通,并号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关心家庭的事情,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四、作业设计:1. 家庭环境调查: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环境的整洁度和美化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家庭环境改善计划书;2. 亲子沟通实践:要求学生与家人进行深入交流,并以一份亲子沟通日志记录交流内容和感受;3. 爱心行为记录:让学生每天记录一次对家庭成员的爱心行为,每周总结并交流;4. 家庭环境整理: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家庭环境整理,在学校提交整理情况,并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

五、评估方式:1. 家庭环境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2. 亲子沟通日志的书写质量;3. 爱心行为记录的积极性和创意性;4. 家庭环境整理的整体效果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2. 家庭环境调查表格、家庭环境改善计划书模板;3. 亲子沟通日志本、爱心行为记录本;4. 清洁用具、纸巾和垃圾袋等清洁工具。

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摘要:在国际智慧教育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智慧教育近几年也迅速发展起来,了解智慧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当前智慧教育的研究成果,研究设计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学习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转变传统学习模式,使学习更接近于个性化和自由化,智慧学习环境逐渐成为智慧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智慧教育;学习环境;设计研究1智慧教育理论介绍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即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创造价值,以适应、塑造和选择优良的学习环境。

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对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兴领域,通过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之间的关系”。

杨现民教授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智慧教育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所打造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

靖国平教授在研究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从教育发展目的视角出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理性认知能力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个人价值的提升。

目前有关学术研究者已经就智慧教育的基本含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还未能建立明确的定义,当前智慧教育理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2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2.1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在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完全展现了多媒体教具智慧化的优点,取代了多媒体投影,支持多点触控书写。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及工具,同时也支持教师自己导入教学资源。

他可以与平板电脑一起使用,在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允许学生自带平板电脑连入课堂学习虚拟网络环境中,平板电脑作为学生移动终端设备辅助学生学习,也可以将智能手机联入作为学习终端设备。

环境法学作业

环境法学作业

环境法学作业(一)一、判断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和其他生物。

(×)2、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较明确和科学的概念是1969年美国环保群众性运动中提出的。

(×)3、我国《宪法》将环境区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4、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综合性环境法是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的立法依据。

(×)6、各国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规定不同,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环评制度适用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7、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气污染是煤烟型污染。

光化学污染属于大气污染中的二次污染。

(√)8、“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三化”原则是指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10、我国《草原法》规定了两种所有权,一是国家所有,二是集体所有(√)。

二、单项选择题1、环境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 B )。

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B.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C.解决环境问题是公民和行政机关共同的问题D.环境问题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2、环境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包括( D )。

A.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权B.公民的环境权益C.公民保护环境的义务D.公民对家养动物的所有权3、有关禁渔期、禁渔区、禁猎期、禁猎区的法律规定的生态学依据是( B )。

A.物物相关律B.负载有额律C.相生相克律D.协调稳定律4、首次确立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是( B )。

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行政许可法》D.〈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5、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

A.开发者个人所有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C.谁开发谁所有D.全民所有6、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D )。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全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全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全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全单元主要围绕环保主题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与环保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人们为保护地球所采取的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两个阅读文本,分别是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和一位美国学生的环保故事。

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英语表达。

但他们在阅读理解,尤其是对于长篇阅读材料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环保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与环保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第一、二章作业教材P22: 2、3、4题2、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的体现。

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预知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

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

导向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

以上三种都隶属于这一功能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4、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现行的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各种项目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开工建设之前,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3)分类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分级审批: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其他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甲、乙两级证书。

教材P35: 2、4、5题2、根据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原则,可以确定的评价类别有哪几种?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5、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补充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几个工作等级?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将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

等级划分的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③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④建设项目的规模:也是分级的依据。

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是什么?(1)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评价大纲的审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评价单位应编制评价大纲。

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评价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单位负责报主管部门预审,主管部门提出预审批意见后转报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环保部门一般组织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

在专家审查中若有修改意见,评价单位应对报告书进行修改。

三、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是什么?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遥感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1.何谓“矩阵法”?矩阵法是1971年提出的一种半定量分析方法。

该法类似于一个环境影响总清单,把各种作用因子和生态因子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包容在一个矩阵中,为项目计划者、设计者和环境管理人员提供一份系统、直观、简明的资料,有助于从复杂的矛盾中看出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某监测点数据如下,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3.4.教材P58 第1、2、3题1、怎样理解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有哪几种方法?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简述指数法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5. 已知某河流一断面水质监测值,试计算该断面的Nemerrow水质指数(取国家标准第三级)。

监测项目 CODcr 挥发酚氨氮 Cr6+ As浓度(mg/l) 13.0 0.04 1.98 0.04 0.126.我国北方某市大气环境监测网,测得冬季大气质量数据如下(单位为:mg/m3)项目 TSP SO2 NO x CO O3浓度 0.32 0.26 0.15 10.02 0.20(1) 计算该监测点的ORAQI(2) 评价该城市的大气质量。

第五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1.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哪些?物料平衡法: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转化为污染物,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Q 就等于物料流失量。

如果物料流失量只有部分转化为污染物,其他部分以别的形态存在,则污染物排放量Q’排污系数法: 排污系数可以是单位产值或单位原材料耗量的排污量,它因行业和污染源的类型而异。

实测法: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

2.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主要调查方法为何?污染源的分类?目的: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方法:污染源评价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别对水、气污染物进行评价。

污染源分类:3.工程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什么作用?工程分析是分析拟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

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综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基础数据4.工程分析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工程分析。

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5.简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6.一个工厂排废水1000万吨,COD为220mg/L,排入Ⅲ类水域,污水处理设施的COD去除率50%,请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并说明理由。

COD去除率为多少才能达标排放?第七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P100 2,5,6,7题2、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与河水是如何混合的?由哪几个阶段组成?其机理是什么?5、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点和预测时期如何确定?试简述之。

6、7、补充:2.某一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废水排放量为2.5m3/s,废水中含铜为100mg/L,废水排入一条河流中,河水的流量为100m3/s,该河上游含铜的浓度为30mg/L,问废水排入河水中后,其污染程度如何?3.已知某一个工厂的排污断面上BOD5的浓度为65mg/L,DO为7mg/L,受纳废水的河流平均流速为1.8km/d,河水的K1=0.18 l/d,K2=2 l/d,试求:(1)距离为1.5km处的BOD5和DO的浓度。

(2)DO的临界浓度和临界距离。

4.拟建一个化工厂,其废水排入工厂边的一条河流,已知污水与河水在排放口下游1.5km处完全混合,在这个位置BOD5=7.8mg/L,DO=5.6mg/L,河流的平均流速为1.5m/s,在完全混合断面的下游25km处是渔业用水的引水源,河流的K1=0.35 1/d,K2=0.5 1/d,若从DO的浓度分析,该厂的废水排放对下游的渔业用水有何影响?5.一个拟建工厂,将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附近的一条河流中,已知现状条件下,河流中BOD5的浓度为2.0mg/L,溶解氧浓度为8.0mg/L,河水水温为20℃,河流流量为14m3/s;排放的工业废水,BOD5的浓度在处理前为800mg/L,水温为20℃,流量为3.5m3/s,废水排放前经过处理使溶解氧浓度为4.0mg/L;假定废水与河水在排放口附近迅速混合,混合后河道中平均水深达到0.8m,河宽为15.0m,参数k1(20℃)=0.23d-1,k2(20℃)=3.0d-1,若河流的溶解氧标准为5.0mg/L,计算工厂排出废水中允许进入河流的最高BOD5浓度。

6.某项目地处低丘地带,山坡普遍为缓坡,一般在20º以下,丘与丘之间距离宽阔,连接亦无陡坡。

据调查,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

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

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

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6kg/d,BOD5为680.3kg/d,SS为1449.8 kg/d,NH3-N为63.62 kg/d。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监测因子、调查范围、断面、采样点)。

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第八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教材p144 2、3、5、6、72、在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中,一般来说,污染源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通常可采取哪些调查方法?3、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方案,通常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5、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6、高斯扩散模型的适用条件如何?7、试解释连续点源高斯烟流扩散公式5-2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补充2.在C-D级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求在高架点源下风向800m处的扩散参数。

3.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SO2 产生量180kg/h,烟气脱硫效率70%,在其正南1000m处有一医院,试求当吹北风时,中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6.0m/s,距源1000m 处0.5h取样时间,(σy=100m,σz=75m) 工厂排放的SO2在该医院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

4、试按下表给定的数据计算某处的大气质量指数••1、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2、均值型环境质量分指数;•3、加权型环境质量分指数;精品文档•4、内梅罗型环境质量分指数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目前,多采用比较直观、简单的单项评价指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6、某工厂建一台10t/h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最大耗煤量16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排入气相80%,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计算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并提出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