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年资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资阳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Ⅰ卷(共16分)一、(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
①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中国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作为基础,不便初学者掌握。
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汉语拼音方案》独辟蹊径,数易其稿,甫一公布,一锤定音,体现了“当代仓颉”的工匠精神。
③汉语拼音并不是第一个汉字注音方案,但却是最成功的方案。
④而近代以来,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尝试,或过于复杂,或不够科学,或不便于国际交往,多流于“纸上的蓝图”。
⑤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走过一甲子,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秦代以来,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能“走遍天下”,“十里不同音”虽有地域文化的特点,()成为交流沟通的障碍。
而拼音有效保证普通话在传播中不变味、不走形,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拼音检字法打通了说话与认字的界限,一本《新华字典》为中国文盲率快速下降立下()。
今天,方块字借助国际通用键盘走进电脑和手机,拼音“拼”出()的经贸大单、文化大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面貌。
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
1.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D)(2分)A.②①③⑤④B.③⑤②④①C.①③④②⑤D.⑤③①④②(本段材料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组织材料,⑤是总起句,引出说明对象,③承接总起句展开,①④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②是对③①④的总结,肯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地位和作用)。
2.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2分)A.但不世之功数不胜数竟然B.却汗马功劳不计其数赫然C.还赫赫之功不可胜数居然D.也丰功伟绩不胜枚举果然3.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3分)A.“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四川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并且深刻地提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以抒情的笔触总括了以上景物的描写。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面上是对自然奥秘的寻求和探索,实际上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怀疑与挑战。
C.“书生意气”中“书生”指读书之人,这是用来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他们当时还书生气十足,缺少实践经验。
D.“浪遏飞舟”一句暗示出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气概。
2.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3.对《再别康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弥漫着再别康桥时的淡淡哀愁。
B.本诗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
C.本诗讲究形式美,四行一节,全诗首尾照应。
D.“轻轻”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美。
4.下面加线的诗句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①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②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③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④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④①③②A. ③②④①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5.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瓦菲(fēi)团箕(qī)彳亍(chì)分外(fèn)凄惋迷茫B.淬(cuì)火创伤(chuāng)忸怩(niǔ)说服(shuō)中流砥柱C.冰屑(xiāo)瞋目(chēn)颓圮(pǐ)巷道(hàng)披荆斩棘D.秋风劲(jìn)河畔(pàn)百舸(gě)氾南(fán)张灯接彩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四川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把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
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与垄断之势。
唐诗知名作者有2000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魔白居易等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其脍炙人口的诗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之所以繁荣,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具体说来,唐诗的空前繁荣,主要是因为前代的广泛积累,为唐诗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的发展,为诗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科举要考诗歌,经诗赋取士的制度,造成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最关键的一条是,唐代政治开明,在发展中解除了诸多束缚,这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唐朝提倡儒家、道家、释家并存,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播。
这对于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促进文学艺术的交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林庚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
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
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
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像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
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
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
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资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12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梵.语(fàn)闷.热(mēn)伶俜.(pīng)沧海一粟.(shù)B.煤屑.(xiè)牌坊.(fāng)哺.育(pǔ)浅尝辄.止(zhé)C.着.装(zháo)酗.酒(xù)诽.谤(fěi)惠.风和畅(huì)D.婆娑.(suō)笃.信(dǔ)鸳.鸯(yuān)鲜.有所闻(x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肄业嬉戏无精打彩穷兵黩武B.哽咽萧索开诚布公真知卓见C.峥嵘桑葚急不暇择同流合污D.谜糊嫉妒正襟危坐骇人听闻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高大上”,是由几个词语缩略而产生的新词,需要给予一个严密精细的解释,相关解释有人。
已经给出了不少,但又总是出尔反尔....:加强对未成年B.天气渐趋炎热,多地中小学生因不慎溺亡的消息,逐渐增多,让人豁然开朗....人的安全教育及监管,时时都不能放松。
,纷纷予以强烈谴责,并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C.对于近来的暴恐事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定能坚决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D.又快到毕业时季了,莘莘学子,在温馨伤感的时间旋律中,即将告别可爱可敬的母校,告别,共同进步的同窗。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四川省资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4纸)
资阳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第Ⅱ卷各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16分)一、(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
①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中国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作为基础,不便初学者掌握。
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汉语拼音方案》独辟蹊径,数易其稿,甫一公布,一锤定音,体现了“当代仓颉”的工匠精神。
③汉语拼音并不是第一个汉字注音方案,但却是最成功的方案。
④而近代以来,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尝试,或过于复杂,或不够科学,或不便于国际交往,多流于“纸上的蓝图”。
⑤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走过一甲子,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秦代以来,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能“走遍天下”,“十里不同音”虽有地域文化的特点,()成为交流沟通的障碍。
而拼音有效保证普通话在传播中不变味、不走形,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拼音检字法打通了说话与认字的界限,一本《新华字典》为中国文盲率快速下降立下()。
今天,方块字借助国际通用键盘走进电脑和手机,拼音“拼”出()的经贸大单、文化大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面貌。
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
1.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D)(2分)A.②①③⑤④B.③⑤②④①C.①③④②⑤D.⑤③①④②(本段材料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组织材料,⑤是总起句,引出说明对象,③承接总起句展开,①④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②是对③①④的总结,肯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地位和作用)。
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洋社会有些像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直至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清楚不乱。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常由若干人组成。
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因为一个人可参加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不可能同时出现某根柴。
我们称这种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为“团体格局”。
西洋家庭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来”,你知道和他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西洋,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包括哪些人。
为什么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名词,我们会不清不楚呢?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格局和西洋格局不相同。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得清楚的柴,而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这就是“差序格局”,描述了一种按离自己距离远近来判定亲疏的人际格局。
这种格局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上。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在我们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
这个圈子是“街坊”。
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助殓。
这是生活互助机构。
可这不是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
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厚薄而定。
就像贾家大观园,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便更多了,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7·德阳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虽然崇祯皇帝以中兴之主自居,但由于内忧外患不断,人心向背,明朝就这样灭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B . 校长充满激情地说:“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雕弓已如满月,誓射西北天狼。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探骊得珠,蟾宫折桂,再创我校辉煌。
”C . 一味对自己求全责备,只会让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各位考生而言,自我激励,提高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D . 许多网络小说只想以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不管架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通顺,三观是否正常,让人不堪卒读。
2. (2分) (2015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总理的激情话语,有力地传递出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庄重承诺,弘扬了推进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
B . 汉字大讲堂的开设,对网络时代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形式。
C . 目前武汉已经明确表示,要在10月份推房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业界一度十分期待的“红10月”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静默期”。
D .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的一些医院,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火速奔赴灾区。
3. (2分) (2017高一下·惠来期末)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护,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搞好邻里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万卷网
D. 孔子看重“亲亲”,重视孝道,认为真正的孝应该发自内心,这与物质无关,并且还认为,人们对待父母应该有孝心,否则,赡养父母 也就如同饲养犬马。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周宗法礼制虽然在西周时期曾经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但是以夏商两代为依据而制定的,已经不适宜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 B. 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自信念,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发展。 C. 《论语》中关于多与寡、有与无、实与虚、惠与不费、劳与不怨、泰与不骄等方面统一的记述,体现了中庸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辩 证思维的特色。 D. 孔子的道德观讲究中庸之道,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中庸的境界,并且这样做对我们的 人生有利。
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 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 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难度:0.85 组卷:37 题型:现代文阅读 更新:2018/5/19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胡杨 王永杰
①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②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 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了沙 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③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 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都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 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 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银色鳞波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④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 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 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⑤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会看到,有些粗大的胡 杨,祼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只有一个主根很粗,这主要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 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裁,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挖断其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 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⑥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 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 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 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⑦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 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 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另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 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 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了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⑧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 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 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 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 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 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拿白杨和胡杨对比,既突出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又领起下文对胡杨进行具体地描述和赞美。 B.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 C.从第⑤段中的事例可知,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成活的。 D.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沙漠的脊梁”,是因为它在防沙护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湖南省资阳区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资阳区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 (6分) (2017高一下·安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列小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者,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关注西周宗法礼制的存亡,他认为,这种礼制是以夏商两代为依据而制定的,在西周时期曾经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他主张沿用西周的礼制。
事实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西周宗法礼制已经开始出现摇摇欲坠的局面。
孔子在感情上并不认同这样的变化,但是他以实际行动冲破了宗法礼制传统,办起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学生不分贵贱亲疏,更不论出生何地,都可以平等地接受儒家的教育。
由此可见,孔子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选定了用教育和文化改造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众多思想学派,号称“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巨大成就。
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文化传承的基因,而儒学不仅对中国,甚至对世界都有影响。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期,许多人都讲“仁”。
《国语·周语》:“言仁必及人。
”“仁”必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论语》多处为“仁”规定界说,孔子不赞成把“亲亲”与“爱人”对立起来,认为这是爱人的起点;讲“仁”不能离开“亲亲”,同时也不应仅局限于此,应面向社会。
孔子认为,人的思想行动符合“仁”的标准,可称为“仁人”。
“仁人”超越了人的本能,是具有高尚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当其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无法兼顾时,他会牺牲个人生命去殉其理想。
对此,孔子给予很高评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中华历史上,这样的理念熔铸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共同信念,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资阳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B。
(A“因果倒置”。
应是“唐代科举制、以书法判士政治文化政策”促成了“唐人尚法,楷书成就颇高”的结果。
C“无中生有”。
“某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存有瑕疵”不能从“一味地偏执一端”等内容得出。
D“张冠李戴”。
“逼真地呈现客观事物”应是“金文”所追求的特征。
)2.(3分)B。
(“曲解文意”。
B“举董赵书法身价百倍的事例”主要表明的并不是“书法风貌虽异,但同具重要价值”,而是而是帝王的爱好对“书风书貌”的影响。
)3.(3分)A。
(“偷换概念”。
A“‘观其法象’‘象天法地’”理论标志着“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萌芽”而非“确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4.(3分)B。
(结合全文内容来看,作者并未亲历当年的战争,所以,“通过回忆”应为“通过想象”。
)5.(4分)①让结构更为严谨。
再次点明作者行踪,与文首形成照应,跳出上段的议论与抒情,让游记结构更为严谨完整。
(2分)②营造情境,深化情感。
作者以现在美丽安宁的腾冲反衬曾经战火纷飞的腾冲,将读者带入到对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思索中,既有一种留恋不舍的情感,又有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2分)(意思接近即可)6.(6分)①腾冲蕴含着男性的独特气势。
腾冲这个地名,给人以水浪火焰腾空而起之感,动静质感皆具,富有男性气质。
②腾冲象征着优秀的民族精神。
腾冲这块热土上,腾冲军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表现出如火山般的报国热情,孕育象征着正义、英雄主义、忠烈和世道人心等美好品性。
③腾冲预示着发展前景。
腾冲如其名一般,腾空而起,暗示着在未来的建设中,腾冲会秉持着先烈的优良精神,崛起腾飞,冲在前列。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 (3分)B。
(B“曲解文意”,“信用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存在主次关系。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拿来主义(片段)鲁迅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高中试卷}高一语文下册三月月考试卷1[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年高一语文下册三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20XX.20XX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停泊.(bó)伛.(ǒu)偻夙.(sù)愿庇.(bì)护B.愧怍.(zuò)簌簌..(sù)隽.(juàn)秀脸颊.(jiá)C.对峙.(zhì)瞭.(liào)望干瘪.(biě)编纂.(zuǎn)D.蹒.(mán)跚哺.(bǔ)育赊.账(shē)瘠.(jí)薄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企盼遐思绯红云蒸霞蔚 B.陶冶牝牡座落雷霆万钧C.厄运股肱咀咒历经沧桑 D.淤滩隧洞寒喧文学杉杉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明世(继承)垂.空文以断礼义(流传)不抚.状而弃秽兮(安抚、安慰)拨.去古文(废弃)B.讲.业齐鲁之都(研讨,演习)整齐..其世传(有条理,不紊乱)史记放.绝(散失)徇.朝歌(夺取,攻占)C.易.服色(更改)承.敝通变(顺应)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予更欲一觇.北(窥视)D.按.诛五人(追求,查办)众不能堪.,抶而扑之(忍受)恐年岁之不吾与.(参与)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
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
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
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的感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问世近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阳中学高2017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②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③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④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
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
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⑤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
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
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⑥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这说明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
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圆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食堂在冬季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传》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更多的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恬静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B.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业的踢球艺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C.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传》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D.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所以在清明节,人们要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纵情取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俩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景,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做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遥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远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
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
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
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
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
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的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 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 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
D. 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E. 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5. 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6.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