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诗歌鉴赏-高三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idu Nhomakorabea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 • • • • •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 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第一句中的“牧马还”,有人说是指“敌人的
骑兵被击退了,赢得暂时的宁静”,有人说是指 “胡天雪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你的 看法呢?
解析:两者理解均可。前一种说 法,是指在敌骑被击退之后,明 月之下,战士们思乡的笛声在空 中随风飘荡,被吹到每一座戍楼; 后一种说法,是指傍晚战士们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 辉,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 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 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 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 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 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 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 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 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 人的心情。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 了什么情景?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 表现渴望行军作战, 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抒 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作者丰富的思
想感情,试分析。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 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 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 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 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 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 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 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
•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 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 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 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 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 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 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 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 不可陷入定势思维。
(2)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 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 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 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 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 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 “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 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体会下列诗句的思想感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陈子昂《送魏大从 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 歌行》
边塞诗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点 ;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 鹰扬 、箭飞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 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 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 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 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 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 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 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 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 静、抑与扬的对比。前两句 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 中有实。
[解题思路] 全诗意象的对比有:远近对比(“暮雨边城”与眼 前“芦笋”)、高低对比(“飞雁”与“暮雨”)、动静对比 (“边城景色”与“大漠景色”及“铃声”与“大漠”)、抑扬 对比(“暮雨边城”与“芦笋初生”)。全诗的虚实对比有:前 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铃声实写,驼队虚写;铃声驼队是虚, 往昔商队是实。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 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 水。想关河,雁门西,青 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 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 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
我梦见,在一个下雪的早晨,清冷 的空气中传来笳的声音,但但不知 道这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无息地 看上去如水奔泻。这样的关河,必 然是雁门的西边的青海一带。 梦 醒后寒灯荧荧,漏声已经滴断,斜 月映在窗户上。自已立志在万里之 外封候。有谁能了解,我的鬓发少 了,人老了,但恢复中原的心还没 有死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 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 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 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 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 人誓不回还。
(1)从诗中看,唐代边防军驻地在哪里?第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解析:孤城 这两句描绘 了“孤城”周边的自然环 境——青海湖上空,弥漫 的长云笼罩着隐隐的雪山, 荒漠中只有一座孤城,与 之遥遥相对的,是远隔千 里的玉门关。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 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 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 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 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 绕过了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 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 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 的戍边生活。
凉州词注(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 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 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 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河边芦苇发芽似笋, 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看!一列长长的 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它们应驮白练到安 西去。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 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 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 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 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 富创新精神。。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 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 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 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 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 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从 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 风传笛曲, 一夜之 间传满了关山。
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 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 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 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 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 想折戟断刀……
• •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 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 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 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 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 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 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 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 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 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 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2)第三句中的“梅花”究竟指什么?是笛声 (《梅花落》),还是花儿?
解析:两者都是。既指《梅 花落》这一首曲子,又指战 士们由这一首曲子联想起故 乡的梅花。双关,通感:风 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风吹梅花,一夜之间洒满关 山。
(3)前二句与后二句在写景上的区别是
解析:前二句 写实景,后二 句写虚景。
2)说说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
解析:不再描写景色, 而是转写士兵们的爱 国情怀和战斗决心, 为第四句的关合作准 备
(3)如何理解首句中的“暗”和三句中的“穿”?试解说一、 三句的具体意思。
“暗”与“穿”都是“使动用法”。 “暗”表现了战斗环境的险恶 ;“穿” 表现了战斗的持 久、激烈,及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 雄气概。第一句描写边塞山势险峻, 环境险恶,隐含杀机,预示将来激烈 的战斗,渲染气氛;第三句既表现出 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 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