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诗歌鉴赏-高三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8边塞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8边塞诗
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 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的《杂诗》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四:
第三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 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 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 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高考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 万丈,积极乐观;
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 愁别恨。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⑶两首诗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 分析。(4分)
陈诗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 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畔: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 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塞外征战的艰苦和战士以 身许国的气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出塞》《从军行》, 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使至塞上》《老将行》。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 但题材有所扩展。
•6
(3)题材介绍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9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二首诗亦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 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 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 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 更见功力。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 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 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 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
17
(3)李白《从军行》二首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第一首为五律,写战士的作战经历,表达通过征战杀敌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为七绝,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 军形象。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解:(1)首联: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2)颔联: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3)颈联: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4)尾联: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 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⑵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 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 己浓浓的乡愁。
实战演练(二)苏州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边塞诗派 举例
1、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2、风格 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
4、情感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形象 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 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内容 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 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 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 和豪迈的情怀。
分析举隅
实战演练(一)北京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qì )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⑴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高三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复习

高三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复习

第一把钥匙:弄清立意,深挖含 蓄的主旨,总体把握作品。
名句简评: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赞扬他们以身 许国的豪情壮志;)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表现对边疆和平的向 往;) 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 深切同情;)
赏析:
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表 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凄怨, 但不失希望。全诗言浅意深,感慨深沉, 耐人玩味。 一轮明月是他们夫妻心心相印,心心 相通的象征。而‚可怜‛和‚长照‛两个 词,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他们现在思念的 痛苦,还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无奈,既 缠绵,又悱恻。他们年年夜夜,苦苦相思, 对月垂泪,情意无限。
练习1:
读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 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回答: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 怎样的复杂心情?‛ 提示:在考虑时,首先得抓住‚觅封侯‛这三 个字,因为诗中只有这三个字和边塞有关系, 征戍边塞是许多人猎取功名的有个主要途径; 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情的那个字。
练习:
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 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 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回答: ‚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 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提示: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 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分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 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 告可谓义正辞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 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 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 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 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 绕过了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 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 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 的戍边生活。
边塞诗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点 ;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 鹰扬 、箭飞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 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 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
(1)第一句中的“牧马还”,有人说是指“敌人的
骑兵被击退了,赢得暂时的宁静”,有人说是指 “胡天雪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你的 看法呢?
解析:两者理解均可。前一种说 法,是指在敌骑被击退之后,明 月之下,战士们思乡的笛声在空 中随风飘荡,被吹到每一座戍楼; 后一种说法,是指傍晚战士们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 辉,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2)第三句中的“梅花”究竟指什么?是笛声 (《梅花落》),还是花儿?
解析:两者都是。既指《梅 花落》这一首曲子,又指战 士们由这一首曲子联想起故 乡的梅花。双关,通感:风 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风吹梅花,一夜之间洒满关 山。
(3)前二句与后二句在写景上的区别是
解析:前二句 写实景,后二 句写虚景。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 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 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2)说说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
解析:不再描写景色, 而是转写士兵们的爱 国情怀和战斗决心, 为第四句的关合作准 备
(3)如何理解首句中的“暗”和三句中的“穿”?试解说一、 三句的具体意思。
“暗”与“穿”都是“使动用法”。 “暗”表现了战斗环境的险恶 ;“穿” 表现了战斗的持 久、激烈,及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 雄气概。第一句描写边塞山势险峻, 环境险恶,隐含杀机,预示将来激烈 的战斗,渲染气氛;第三句既表现出 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 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
(2)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 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 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 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 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 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 “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 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 了什么情景?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 表现渴望行军作战, 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抒 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作者丰富的思
想感情,试分析。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 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 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 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 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 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 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 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 水。想关河,雁门西,青 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 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 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
我梦见,在一个下雪的早晨,清冷 的空气中传来笳的声音,但但不知 道这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无息地 看上去如水奔泻。这样的关河,必 然是雁门的西边的青海一带。 梦 醒后寒灯荧荧,漏声已经滴断,斜 月映在窗户上。自已立志在万里之 外封候。有谁能了解,我的鬓发少 了,人老了,但恢复中原的心还没 有死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 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体会下列诗句的思想感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陈子昂《送魏大从 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 歌行》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 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
•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 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 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 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 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 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 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 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 不可陷入定势思维。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 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 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 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 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 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 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 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 人的心情。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 • • • • •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 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 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 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 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从 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 风传笛曲, 一夜之 间传满了关山。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 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 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 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 静、抑与扬的对比。前两句 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 中有实。
[解题思路] 全诗意象的对比有:远近对比(“暮雨边城”与眼 前“芦笋”)、高低对比(“飞雁”与“暮雨”)、动静对比 (“边城景色”与“大漠景色”及“铃声”与“大漠”)、抑扬 对比(“暮雨边城”与“芦笋初生”)。全诗的虚实对比有:前 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铃声实写,驼队虚写;铃声驼队是虚, 往昔商队是实。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 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 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 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凉州词注(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 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 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 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河边芦苇发芽似笋, 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看!一列长长的 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它们应驮白练到安 西去。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 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 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 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 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 富创新精神。。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