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A.首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漂泊的鸿雁,作者着两个“尽”字抒写思乡之情。 B.“一春憔悴有谁怜”一句承上启下,这一问既问人,亦自问,更显惆怅自怜。 C.“见说”两句用暗喻手法写江头春浪好像对人有情,要送作者回乡。尾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 境,离别之情溢于言外,含蓄而轻灵。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3.(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 (高考真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 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3.(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 (高考真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 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诗歌鉴赏全复习上课
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
(语气衔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好的更好, 坏的更坏。 (鲜明突出)
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 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 价,“著一 ‘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 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 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 (描景象)
运用通感、拟人,把一派春意盎然、生 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 用)
(更富韵致、引人遐思)
以“梅”象征高洁、坚强。
联想、想象: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 另一事物。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 的思维活动。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扩充内容、丰富意象、开拓意境、 充实审美情趣、飘逸浪漫)
由秋风想到落叶是联想。 在头脑中勾勒太空的神奇就是想象。
用典:用事或引用前人诗句。
拟人— 具体生动形象亲切,富有趣味性 和感染力
拟物— 生动形象新奇,富有趣味性。
借代:
抒音整 对
突出形象,具体生动,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情律齐 偶 酣和匀 : 畅谐称
。,,
夸张:
凝节 炼奏
揭示本质,激发想象,
集感 中强
增强感染,营造气氛。 , ,
排比:
内容集中,节奏鲜明, 条分缕析,增强气势, 长于抒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课件73张
答题事例2: 敬酬李判官使院①即事见呈 唐·岑参
①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旅程艰苦来烘托他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
②经历不平凡。李副使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将乡愁置于脑后。
③志向远大。李副使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步骤一+步骤二)
全诗从这三个角度来突出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
答题事例4(事物):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对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 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章叠句、先总后分、以小见大、 以景结情、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
铺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答题事例5(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誉为“千古名句”,请赏析 其意境美。
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奇美壮丽的边塞风景图(步骤一):大漠广袤 无边,黄河渺无尽头,烽火台燃气一缕烽烟,直上云霄,一轮 浑圆的落日孤悬河面。(步骤二) ②诗人将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消融在这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表现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色的强烈赞叹,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 阔的胸襟。(步骤三)
情 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 (用典)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联想、想象、衬托、对比、 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等
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窃窕淑女,君子好述。 (《诗经·关雎》
正衬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题都 城南庄》)
衬
托
反衬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 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解读课件[共84张]
重要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诗歌形象 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 情感态度
近六年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题型、题量、分值稳定,唐诗宋词占了 绝大部分。
2、考查类型以抒情咏怀类诗词为主。 3、考点涉及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考查。 4、诗句理解类的题目渐成考试热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Biblioteka 、理线索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诗歌形象 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 情感态度
近六年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题型、题量、分值稳定,唐诗宋词占了 绝大部分。
2、考查类型以抒情咏怀类诗词为主。 3、考点涉及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考查。 4、诗句理解类的题目渐成考试热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Biblioteka 、理线索一、审标题、明内容、理线索
1、读出标题中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等信息的丰富载体。可能揭示或暗示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标题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如:《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重要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 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 明示了诗歌体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写景诗复习课件
•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明亮,宛如夜烛相伴,照 人无眠。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高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ppt课件(共173张)
2 简要分析词中“白发渔父”形象。(4分)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看破红尘、淡泊超脱的渔父形象。 词中渔父任凭惊骇涛浪、是非成败,只着意于春风 秋月、握杯把酒、笑看人生、坚守江渚渔樵生活。 诗人借这一形象抒发自己超然世外的旷达胸怀。
14
例3
题葡萄图(Leabharlann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古代诗词鉴赏
1
学习目标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品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2
一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 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3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7
三、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如何做诗 歌鉴赏题)
1、学会利用文中信息,如题目、作者、 注释、背景等。 2、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 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3、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4、注意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 的感情.
8
诗歌鉴赏之形象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1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 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2 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出陆鸿渐 的闲适与潇洒。
16
景物形象的鉴赏
17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8
景物形象 这些客观景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 的客观景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 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 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8分
万年 中学
高2012级高考复习专用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分解
❖鉴赏形象意境 ❖鉴赏语言风格 ❖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思想态度
1
鉴 分析诗歌中的
1.意境上突出了幽静的特点。(2分)表 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 阐明。(4分)
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 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 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 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庭院寂寂之 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 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 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 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思帝乡
孙光宪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 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sū)地,微行 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 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 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万年 中学
高2012级高考复习专用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分解
❖鉴赏形象意境 ❖鉴赏语言风格 ❖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思想态度
1
鉴 分析诗歌中的
1.意境上突出了幽静的特点。(2分)表 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 阐明。(4分)
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 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 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 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庭院寂寂之 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 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 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 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思帝乡
孙光宪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 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sū)地,微行 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 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 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
❖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这句 话好在什么地方?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 诗词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情感。
例1·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例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 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例3·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诗歌鉴赏
复习指导
《诗经》
诗
最早的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源头;六义
歌 《楚辞》 浪漫主义源头;《离骚》
发 汉乐府民歌
五言诗体成熟; 《古诗十九首》
展 建安文学
风骨遒劲;三曹
史 东晋年
田园诗人陶渊明
Ⅰ 南北朝民歌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唐诗
诗 初唐四杰 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歌 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
秦观《踏莎行》
象
( *(寒)蝉
——悲凉;高洁
Ⅱ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 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大雁、青鸟 ——思乡之情;传书信使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特 殊
欧阳修《戏答元稹》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意 *草木繁盛
——盛衰兴亡的感慨
象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
)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 诗词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情感。
例1·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例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 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例3·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诗歌鉴赏
复习指导
《诗经》
诗
最早的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源头;六义
歌 《楚辞》 浪漫主义源头;《离骚》
发 汉乐府民歌
五言诗体成熟; 《古诗十九首》
展 建安文学
风骨遒劲;三曹
史 东晋年
田园诗人陶渊明
Ⅰ 南北朝民歌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唐诗
诗 初唐四杰 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歌 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
秦观《踏莎行》
象
( *(寒)蝉
——悲凉;高洁
Ⅱ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 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大雁、青鸟 ——思乡之情;传书信使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特 殊
欧阳修《戏答元稹》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意 *草木繁盛
——盛衰兴亡的感慨
象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
)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歌鉴赏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2)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 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
首联(律) 起—首句(绝)—写景或写事 作用: 1、点明点题,总领全诗;2、铺垫下文,渲染烘托; 3,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奠定基调,渲染氛围 5、抒发情感 颔联 承—(“起”而续)—补充说明,延伸,深化 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逢合;2、为下文做铺垫。
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
颈联 转—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 思路转换。前面铺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变开生面,让诗歌顿生 波涛。 作用:1、表达方式的转折;(先叙事,后转折)2、虚实结合; 3、写作对象的转折;4、抑扬的转折;5、点面的结合(转一般 在第三句,但也有例句)
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照、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抑扬
结构技能: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照应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点面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豪情壮志:建功立业、忧国忧民、忠君报国 愤世嫉俗: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厌恶官场、鄙弃权贵 悲思愁绪:思乡念亲、羁旅之苦、仕途不顺、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欢快喜悦
怎么分析关键词呢?
1.解释字义。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包括表 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描画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合理想象和联想,把需 要赏析的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句描述画面,要注意字不离句。 3.分析作用。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点 是答题的重点环节,一定要答得具体全面,要有全局观,做到 句不离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乙)——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一往情深 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渴望比翼 薛道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空闺寂寞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惆怅嫉妒 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孤苦凄冷 周德清: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失意冷落 张可久: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留恋企盼
(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 殊)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 吉)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史达祖) 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蜂寒懒报衙,啼煞饥鸦。 (乔 吉)
(三)白描与修辞
关乎语言质地成色的重要概念
(三)之 1、白 描
用中国绘画白描解说诗歌创 作,那就是不重视形容修饰,不用 藻饰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 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 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 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 态声色感味等,藉此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感受。
使至塞上
意境是诗的灵魂。许多字面上要求比较 意象的试题,其实命题期待在比较意境。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 夜 四 无 邻, 雨中 黄 叶 树, 以 我 独 沉 久, 平 生 自 有分,
荒 居 旧 业 贫。 灯 下 白 头 人。 愧 君 相 见 频。 况 是 蔡 家 亲。
谢榛的诗论指出: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 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 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训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 过访不遇所作。诗人去访问朋友没 有遇到,描写了友人新居周围的景 色,与友人隐居种桑养花的活动, 表现了隐士清幽闲适的生活。全诗 白描成句,纯朴自然,清新流畅, 优美和谐,充满诗情画意。
比喻还能逼真地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用比喻。“如眉”:以眉喻月,绘 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 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皎洁。 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宛然一幅清 新淡雅的水墨画。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 加上民歌的韵致,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此诗写飞燕、桃花、春雨、断桥、 小船,诸多意象都围绕一个中心,就 是湖水。湖水是大背景,大意象。它 们合成了一幅“春日游湖”的优美画 面,表象出大自然的无限的生机和诗 人的无比喜悦。
绝 句 迟日江山丽, 泥融飞燕子,
(1)许多传统意象有着相对 稳定的表意功能
★ 柳——离情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 梧桐——冷落凄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乐景和哀景 (四)列锦与渲染 (六)衬托与对比 (八)豪放和婉约 (十)实写和虚写
(一)意象和意境
诗歌艺术解析与鉴赏的两个核心概念
(一)之 1、意 象
清代刘熙载《艺概· 诗概》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 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 亦无所寓矣。”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 的物象。
燕子(丁)——代人传书,倾诉离情之苦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 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郭绍兰)
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
燕子(戊)——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 流浪之苦。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1)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这三个诗句在 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人树合写,(说意象)以景衬情,以树喻人, 树秋人老,有感染力。(说意境)
(2)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中“司空为优”,请分 析司空曙的诗句“优”在何处。 意境更动人: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 人,哀景哀情,凄婉悲苦;(说意境) 抒情更强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得到了 非常真切地凸现;(说意境)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训练】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 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 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 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 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 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 成地为抒情做好的铺垫。后四句写身 世遭遇和生命状态,并抒写哀情:交 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早莺、暖树、新燕、春泥、 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作为 乐景本身,已然生意盎然,惹 人喜爱。作者再着以‚最爱‛ 二字,又加上‚行不足‛地赏 玩,更是乐在其间。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制作:李周信
★
试题的两个难度层级 一是解析,二是鉴赏
★ 试题的两个考点指向
一是内容,二是写法
诗歌内容因素的解析与鉴赏 (包括情感、理蕴、志趣等)
诗歌艺术特色的解析与鉴赏 (包括表达、修辞、风格等)
主观表达题的答案形成和语言组织
关于诗歌艺术手法解析与鉴赏的
几组对应概念
(上)
(一)意象和意境 (三)白描与修辞 (五)直接与间接 (七)概数与确数 (九)自然与工丽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 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 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乡邻之 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 “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 出来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 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 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 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 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 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 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 术境界。
(二)之 2、以哀景写哀情
小重山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 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 一笛碧云风。 陈亮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 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 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啼鸟、 冷烟、黄昏月、倚楼人、红霞 仅剩下一缕痕迹、晚风却吹乱 一笛悲吟,创造出浓重的凄冷 的气氛,构成了凄切婉转的情 调,与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欣向荣、生机无限 的景象。山日配,着一“丽”字;风花配,着 意“香”字;泥燕配,着一“飞”字;沙鸟配, 着一“睡”字。意象丰富,春日欣喜,溢于言 表,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一)之 3、意境整合意象
从两者的关系看,应该说意境是意象的整 合。意象可以是物态的、零散个体的,而意境 必须是情态的、浑然一体的。松竹梅兰、香兰 杜若、山石泉流、珍珠翡翠、沙漠古道、边关 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 柳絮、转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花鸟 虫鱼,飞禽走兽等等,皆可以为意象,诗人寄 意其中、赋情其上,通过描摹、起兴、譬喻、 类比、象征、烘托、对照等手段,才能承载和 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而创造意境。
燕子(丙)——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 殊)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 夔)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 炎)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 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李好古)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片羽 孤月 班马(离群之马)
(一)之2、 意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