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熔化和凝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来自《典中点》)
2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固态氢
固态水银 钢
-259 ℃
-39 ℃ 1 515 ℃
固态酒精
金 钨
-117 ℃
1 064 ℃ 3 410 ℃
A.能用钢锅熔化金块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260 ℃的氢是液态
D.-40 ℃的水银是液态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10
A.用铜锅熔化钢块可行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 ℃时氮是固态 D.-40 ℃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来自《点拨》)
【导引】
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 钢,A不合题意。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最低温 度是1 535 ℃,铜的熔点是1 083 ℃,铜球放在铁 水中会熔化 ,B不符合题意 。固态氮的熔点是 -210 ℃,在-265 ℃时氮是固态,C符合题意。 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因为在零 下39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D不合题意。
2.晶体熔化时的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 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 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 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知2-讲
【例1】 〈表格信息题〉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名 称
8 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 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 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 ______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 ℃,而冰块尚未 完全熔化时,盒子内的温度为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共1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共18张PPT)
16
12.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 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 我们选用碎冰 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 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 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 装置如图3-2-8甲所示.
2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典例精练 【例1】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 ℃的房间里,它将 ( B) A. 继续熔化 B. 继续凝固 C. 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 无法判断
3
模拟演练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B ) A. 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 -40 ℃的水银变成0 ℃的水银 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熔化过程中要__吸__ (填
“吸”或“放”)热,温度_不__变___.
7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1. 冰的熔化温度是0 ℃,则0 ℃的水 ( D )
A. 一定是液态
B. 一定是固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前三者都可能
2.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
A. 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
第 2 Hale Waihona Puke 熔化和凝固1课前预习
1. 物质一般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固__态_、 _液__态__和__气_态__. 物质从_固___态变成_液___态的过程叫熔化,它是一个_吸__ 热过程,它的相反过程叫_凝__固_,是一个_放___热过程. 2.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在这句 话中,水结冰属于_凝__固__现象,冰雪消融属于_熔_化__现象. 3.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保__持__不__变__,同种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相__同__(填“相同”或“不同”); 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要_吸__热__,二是温度必 须达到_熔__点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升_高___,所以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_熔__点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共28张PPT)

温度/℃
D
D 温度/℃
时间/分 时间/分
B
C
00 C
B
A 01 2 3 4 5 6 7 冰的熔化图象
A
01234567
冰的凝固图象
从这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总结规律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不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同
熔化时固 熔化时先 凝固时固 凝固时无
液共存 软后稀 液 固液共存

吸收热量

共存

放出热量
跟踪训练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
是__液___态,__放___热(选 填“吸”或“放”),温 度降__低_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__液__共__存___, ___放__热,温度__不__变_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固__态__,__放___热, 温度___降__低___。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温度/℃
D
温度/℃ D
C
B
0
C
时间/分 时间/分
A 0 1 2 3 45 6 7
冰的熔化图像
B
A
0 1 2 3 45 6 7 石蜡的熔化图像
总结结论
1.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0℃),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 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熔 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6、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 结果是 (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笔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笔记

熔化和凝固--黄老师yyds一、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变态)2.物质状态:物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液气)二、熔化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注意:区分熔化和溶解2.熔化现象: 3.特点:不断吸热....4.应用:熔化吸热,可使周围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冰棒解暑,冰袋降温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盐或白糖溶解于水中,属于溶化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安装器材:从下往上安装b.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c.水浴加热:可使海波受热均匀d.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的搅拌e.注意温度计的使用规范f.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灯盖盖灭酒精灯6.海波熔化实验AB:固态,温度升高BC: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态,温度升高7.蜡烛熔化实验温度升高,蜡烛状态:固态→软→稀→液态三、物质分类1.固体分类:①晶体②非晶体2.晶体(1)定义:具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b持续吸热(3)熔化特点:a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b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典型晶体:晶体的熔化曲线(1)定义:没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不断吸热(3)特点:没有熔点,没有固液共存态(4)状态:固态→软→稀→液态(5)典型非晶体:四、凝固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的逆过程)2.条件:持续放热3.特点:(1)凝固与熔化是互逆过程,一切相反(2)同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4.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曲线河水结冰蜂蜜结晶铁水铸造铁文黄老师yyd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2讲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2讲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第10讲熔化和凝固课前预习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3.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

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

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例题1】(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霜满枝头是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D.樟脑片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温度/℃ 55 50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 接各点
45
40 0
时间/分 2海波4 熔6化8的图10象12 14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1 62 63 63 65 66 68 71 74 76 78 80
B
D乙 C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5.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_ ℃, 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_℃
温度/℃ 75
70
65
6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松香的熔化图像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时间/ 分
时间/ 分
50 B
C
45 A
400海2波的4 熔6 化8图10像12 14
实验总结:
70
C
B
65
A
600 松2 香4 的6 熔8化10图12像14
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二氧化碳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 固态 做物态变化。
液态
氧 气态
二、熔化和凝固
蜡烛燃烧
河水结冰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海波
石蜡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 杯、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 实验方法:水浴法,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 热。
古龙:冰比冰水冰。
状态
固 固 固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 液 液
石蜡熔化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状态
固 固软 软 稠 稠 液 液 液 液
分析与论证
温度/℃
55
.
50
45
图象。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 在方格纸上描点,用平滑的线将这些 点连接起来。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确定的温度。同一种物质的凝 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D
E
F
图:物质 凝固时的 温度变化 曲线
O 甲 晶体
G 时间
乙 非晶体时间ຫໍສະໝຸດ 想想议议:图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 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小资料: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结论:海波有固定的熔 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7 722二凝固★ 4 4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变成叫。

2.特点:热量;(或者:低温物体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②。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例题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变式2】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铁块、冰块、海波 B.松香、玻璃、海波C.石蜡、沥青、橡胶 D.松香、沥青、食盐【例题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变式3】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例题4】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

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A.加热至1063℃ B.加热至1065℃C.加热至2444℃ D.加热至3507℃【变式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例题5】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8min【变式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

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解析】选C。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凝固温度相同,A错;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B错;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错C对。
46 48 48 44 46 47
48 „ 50 48 „ 54
5.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请 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 点。
提示:海波在开始加热时,随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当
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 度保持不变,熔化后,随着不断吸热,温度又不断升高。石蜡 没有明显的熔化前、中、后之分,随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 高。 参考答案: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保持不 变;熔化后,温度又继续升高。
)
A.冰和水
C.玻璃和石蜡
B.铜和固态水银
D.海波和松香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认识
和了解。晶体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所以A错误;玻璃、石 蜡、松香都是非晶体。故选B。
2.(2012·上海中考)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
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
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 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参考答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 (1)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_______。

第二章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复习课件

第二章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复习课件

考点扫描
考点三:升华和凝华
(1)物质直接从 固 态变成 气 态叫 升华。升华时 吸 热。 (2)物质直接从 气 态变成 固 态叫凝 华。凝华时 放 热。
释疑解难
1.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 2.测量寒冷地区气温时,温度计的测温液 体的选择应考虑沸点还是凝固点?具体 怎样选择? 3. “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冰熔化 时间太短,怎样解决?
题型探究
例4.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 D ) A 固态 B 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题型探究
变式训练
1.当温度是-2℃时,水这种物质的存在方 式是 ( D ) A.冰和水 B.只有冰 C.可能有水 D.冰和水蒸气
题型探究
变式训练 2.当水的温度是0℃时, 水的状态 ( A.固态和液态 B.只有固态 C.只有液态 D.三种状态都可能
题型探究
变式训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的细,这是由于一 部分钨丝熔化了. B、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产生的. C、霜是空气凝华而形成的. D、沙尘暴主要是由于植被被破坏,使土壤中 的水分蒸发加快而导致的.
题型探究
变式训练 3.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在烧瓶的底部放 入一些碾碎的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 加热,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 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 含的物态变化有 ( B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熔化和液化 D、汽化和液化.
D
)
题型探究
C E F
例5. 1、如图所示,是海波 A 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 晶体 (1)海波是_ _(晶体/非晶体); (2)它的熔点是48 _____ ;熔化过程用了 8 __分钟 ℃ 的时间; (3)在A点海波的状态是 固态 ; 在B点海 液 态; 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在C点海波是____ 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 液 __。在E点海波的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是__ __;在F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答案 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 冰的熔点为0 ℃,所以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 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由 图象可知,冰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 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 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答案 B 方法归纳 判断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的基本思路:明确前后物态→紧扣 熔化和凝固概念→做出判断。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题型二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图象的比较
例2 (2019山东青岛平度期中)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非 晶体的是 ( )
栏目索引
解析 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了,但状态没变,A不符合题 意;一根铁丝被折弯了,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状态没变,B不符合题意;食物 变质后,食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状态没变,C不符合题意;阳光下,小雪 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D正确。 答案 D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所示。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in
海波的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温度/

石蜡的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认识熔化与凝固一、考点突破[来源:Z。

xx。

k ]1.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明白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明白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相伴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三、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依旧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 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 雪是固态,不是液态,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差不多上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差不多上非晶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共45张PPT)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共45张PPT)

温度/℃ 55
D
1、AB段:固体
2、B点:固体
50
B
C
3、BC段:固液共存 4、C点:液体
5、CD段:液体 45
40
A
0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海波熔化的图象
松香的熔化过程中的状态:
熔化始: 固态 熔化中: 软化 熔化末: 液态
探究: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40 40.5 41 42 43 44 45 46.5 49 52.5
蜡 状态
固态


液态
根据表格数据画图像
冰的熔化
℃ 6
4
2
0
B
C
0
1
2
3
4
-2
-4
A -6

80
蜡烛的熔化
D
70
D
60
50
B
C
t 40
5
6 30
A
20
10
0
t
0
2
4
6
1、以上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 什么特点?
2、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与蜡烛各 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3、BC段,冰与蜡烛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 变化?
探究: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42 44 46 47 48 48 48 48 48 48 49 50 52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3、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4、凝固过程放热。
40 0
2
4
6
A 时间/分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
温度 55 /℃ 50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0
12
3
45
6
7
时分间/400
1
2
3
45
6
7
时间/ 分
比较两幅图像,能发现些什么?
二、规律:
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温度(℃)

甲是非晶体

已是晶体
熔化过程
时间(min)
2、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
他的熔点是多少
48℃
55 温度/℃
3、在48℃以下时,海波处 50 什么状态? 48℃以上呢?
48℃呢?
48℃以下---固态 48℃以上---液态 45
48℃,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液态,
还可以是固态、液态共存
400 1 2 3 4 5 6 7
相信你是最棒的!
A
B
C
D
1、ABCD四幅图像中,哪幅是晶体凝固图像? 那幅是非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
4 ·获取事实与证据:蜡的熔化实验 观察事项:A、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B、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C、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温度/℃
温度/℃
60
55
D
固夜共存
50 BC
45
40 0 1 2 34 5 6
海波的熔化图像
60
55
50
45
4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松香的熔化图像
时间/min
4、已知环境温度是0℃,水能否结成冰?冰能否化成水?
不能
小结
1、 固态
2、固体
熔化(吸热)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凝固(放热)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晶体 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熔点
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条件:((12))温能继度续要达吸到热。熔点。同时具备 晶体凝固条件: ((12))温能度继要续达放到热凝。固点。同时具备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 ·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实验器材及药品: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 烧杯 温度计 石棉网 搅拌器 火柴
海波(硫代硫酸钠) 松香
时间/分
结论:晶体在熔点以下是固态,熔点以上是液态, 在熔点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还可以是固液共存
物质
金刚石 钨
纯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熔点
3550
物质

熔点
1064
物质

3410

962 固态水银
1535

660 固态酒精
1300-1400

327
固态氮
1200左右

232
固态氢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的凝固过程
温度/℃ 55
1、晶体只有达到一定 温度时(凝固点)才开 始凝固;
50 C
45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凝固点);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2、冰的熔点是 0__℃_,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 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 B) 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用外焰加热
3、试验设计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 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 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
时间/min
0123456
海波是温度/℃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40

D乙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10℃ ,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是 非晶体 。
220
B
C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晶体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像硫代硫酸钠那样,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像松香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这 类固体叫非晶体
根据各种固体这种熔化特点的不同,可以将固体 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几种常见晶体

所有金属
几种常见非晶体
1、根据图像判断甲乙固体那个是晶体?哪 个是非晶体?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
熔化 凝固
液态
固态岩石 在高温下 化成液态 岩浆从火 山口喷出
熔化
刚从火山口 喷出的液态 岩浆冷却之 后则成固态
凝固
什么现象?
分析:AB, BC ,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温度如何变化?B点、
C点及BC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硫代硫酸钠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处于固夜共存状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2、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夜共 存状态(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不变
❖应用
❖利用熔化吸热冰饮料 ❖利用凝固放热保存蔬菜

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 ℃
蜡的温度/℃
思考: 1、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
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使海波受热均匀
注意事项:
1 、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3 用酒精灯的外燃加热
晶体
4 ·获取事实与证据: (海波)硫代硫酸熔化实验 观察事项:A、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B、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C、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