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3农业总产值
1978年-2001年各项指标统计
![1978年-2001年各项指标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47cf2d4b35eefdc8d3339b.png)
1978年-2001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一、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五千六百八十九亿八千万元,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点九,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
国民收入在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八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又增长了百分之十二。
工业总产值为四千二百三十一亿元,超过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点六,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五。
一九七八年,我国不少地区遇到了严重干旱,经过广大农民群众的斗争,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
农业总产值一千四百五十八亿八千万元,超额完成计划百分之二点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九一九七八年全国基本建设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达三百五十六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七。
一九七八年,我国交通、邮电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五万多公里,比上年增加约九百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八十九万公里,比上年增加约三万五千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长度达到十四万九千公里,比上年增加一万七千公里;内河通航里程十三万六千公里。
一九七八年,我国对外贸易有较快发展。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三百五十五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点三。
其中,出口一百六十七亿六千万元,增长百分之二十;进口一百八十七亿四千万元,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一。
进口大于出口十九亿八千万元。
一九七八年非贸易收入大于支出二十一亿元。
全年外汇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一九七八年底,我国职工总数达到九千四百九十九万人,比上年增加三百八十七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实有人数达到七千四百五十一万人,比上年增加二百五十五万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二千○四十八万人,比上年增加一百三十二万人。
一九七八年底,全国人口为九亿七千五百二十三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二。
二、1979年一九七九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175亿元,完成计划101.5%,比上年增长8.5%,国民收入(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达到3,3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
一九七九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591亿元,完成计划100.6%,比上年增长8.5%。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f4ff463c1ec5da51e2700b.png)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51e0ea8114431b90dd8bb.png)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3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
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
5、其他支出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国家统计局:主要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年至2016年)
![国家统计局:主要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年至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28b354ca49649b6648d74754.png)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农林牧渔业总产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值:农业 亿元 亿元 年 年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 326 384 420 461 395.95 510 535 575 610 537 443.93 566 497 457 559 584 494.65 642 720 833 684.31 910 924 928 948 1021 838.44 1068 1075 1173 1215 1260 1020.46 1258 1253 1397 1117.5 1697.6 1325.3 1922.6 1454.1 2080.62 1635.87 2483.26 1865.3 2750 2074.47 3214.13 2380.15 3619.5 2506.4 4013.01 2771.75 4675.7 3160.49 5865.27 3666.89 6534.7 4100.6 7662.1 4954.3 8157 5146.4 9084.7 5588 10995.5 6605.1 15750.5 9169.2 20340.9 11884.6 22353.7 13539.75 23788.4 13852.5 24541.9 14241.9 24519.1 14106.2 24915.8 13873.6 26179.6 14462.8 27390.75 14931.5 29691.8 14870.1 36239 18138.4 39450.89 19613.37 40810.83 21522.28 48892.96 24658.1 58002.15 28044.15 60361.01 30777.5 69319.76 36941.11 81303.92 41988.64 89453.05 46940.46 96995.27 51497.37 10222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771.5 107056.4 57635.8 112091.3 59287.8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林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畜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渔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农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林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畜牧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数:上年=100: 渔业 上年=100 年 国家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70396ad143323968001c92b5.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2043b3b0066f5335a8121f4.png)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农林牧渔:行业产值:农业总产值及指数:分地区(1949年至2016年)
![农林牧渔:行业产值:农业总产值及指数:分地区(1949年至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99ccc80c6edb6f1afe001f18.png)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47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内蒙古:农业总产 黑龙江:农业总产 北京:农业总产值 天津:农业总产值 河北:农业总产值 山西:农业总产值 值 辽宁:农业总产值 吉林:农业总产值 值 上海:农业总产值 江苏:农业总产值 浙江:农业总产值 安徽:农业总产值 福建:农业总产值 江西:农业总产值 山东:农业总产值 河南:农业总产值 湖北:农业总产值 湖南:农业总产值 广东:农业总产值 广西:农业总产值 海南:农业总产值 重庆:农业总产值 四川:农业总产值 贵州:农业总产值 云南:农业总产值 西藏:农业总产值 陕西:农业总产值 甘肃:农业总产值 青海:农业总产值 宁夏:农业总产值 新疆:农业总产值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78-2006年历年农业总产值情况
![78-2006年历年农业总产值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8ca21142336c1eb91a375dd7.png)
农业 106.7 99.7 106.8 110.9 108.5 111.5 99.8 102.7 106.4 101.3 102.5 108 101 104.2 105.2 103.2 107.9 107.8 104.5 104.9 104.3 101.4 103.6 103.9 100 108.5 104.1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渔业 96.6 107.6 104.4 112.3 108.6 117.6 118.9 120.6 118.1 111.6 107.2 110 107.6 115.3 118.3 120 119.4 114 111.5 108.8 107.2 106.5 103.9 106.1 105 106 106.5 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1978-2006年历年农业总产值情况 绝对数 指标 林、牧、渔业总产值( 1397 1697.6 1922.6 2180.6 2483.3 2750 3214.1 3619.5 4013 4675.7 5865.3 6534.7 7662.1 8157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24915.8 26179.6 27390.8 29691.8 36239 39450.9 农业 1071.64 1267.3 1378.15 1537.35 1750.27 1941.4 2195.12 2279.8 2498.3 2837.93 3276.88 3674.46 4481.74 4662.76 5040.24 6605.1 9169.2 11884.6 13539.8 13852.5 14241.9 14106.2 13873.6 14462.8 14931.5 14870.1 18138.4 19613.4 林业 牧业
计量经济学实验有关影响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的因素
![计量经济学实验有关影响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b6a12d6a417866fb84a8eef.png)
2)F 检验:针对 H0:β1=β2=β3=β4=β5=0,给定显著水平α=,在 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 k-1=3 和 n-k=26 的临界值 Fα(3,26)=。由表三中得到
F= > ,应拒绝原假设 H0:β1=β2=β3=β4=β5=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农
Sample: 1978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3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1
X2
X3
X4
X5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0/13 Time: 22:11
Sample: 1978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3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C
X2
X5
R-squared
表 6 加入新变量的回归结果 (二)
变量
X1
X2
X3
X4
X5
R²
X1 , X2 ,X5 X1 , X3 , X5 X1 , X4 ,X5
()
X3、X4 后的方程 R ²有所提高,但 X3 的偏回归系数 符号与预期的符号不吻合,X4 的参数 t 检验值小于α=时的参数值,参数 t 检验 不显著,故不将 X3、X4 纳入模型。而在 X1、X5 基础上加入 X2 后的方程 R ² 没有提高,且 X2 的参数 t 检验值远小于α=时的参数值,参数 t 检验不显著,故 不将 X2 纳入模型。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88e4ea168884868662d620.png)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56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
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
5、其他支出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78-2006年历年农业总产值情况
![78-2006年历年农业总产值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9a0ff4358fafab069dc02ee.png)
指数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上年=100) 林业 牧业 106.7 99.7 106.8 110.9 108.5 111.5 99.8 102.7 106.4 101.3 102.5 108 101 104.2 105.2 103.2 107.9 107.8 104.5 104.9 104.3 101.4 103.6 103.9 100 108.5 104.1 101.3 112.2 104.1 108.5 110.2 119 104.5 96.4 99.7 102.3 100.4 103.1 108 107.7 108 108.9 105 105.6 103.3 102.9 103.2 105.4 99.3 107.1 107 102 103.2 114.6 107 105.9 113.4 103.9 113.4 117.2 105.6 103.2 112.6 105.5 107 108.8 108.8 110.8 116.7 114.8 111.4 110.1 107.4 104.6 106.3 106.3 106 107 107.2 107.8
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有关各表同)
产值。(有关各表同)
)
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有关各表同)
标准,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有关各表同)
3.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3.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3.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3.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3.指数均为按可比价计算。
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上年=100) 农业 22.1 26 107.6 32.8 101.4 43.7 106.5 51.2 111.3 63.2 107.8 85 112.3 126.1 103.4 164.4 103.4 224.9 105.8 322.5 103.9 348.8 103.1 410.6 107.6 483.5 103.7 613.5 106.2 882 108 1298.2 108.6 1701.3 110.9 2020.4 109.4 2282.7 106.7 2422.9 106 2529 104.7 2712.6 103.6 2815 104.2 2971.1 104.9 3137.6 104 3605.6 107.5 4016.1 105.7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与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与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eb924164028915f814dc25d.png)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确立三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对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以期引领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农村管理经营新的体制机制,来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标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改革1 前言1.1 本文研究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点”,安徽凤阳农村联产承包的大胆实践,已经成为现代中国历史的纪念性事件。
30年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考察小岗村,强调了我们党继续实施“统分结合”的联产承包制,并说“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向国人宣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1〕。
”再次将着力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方面的改革,写在我们伟大事业的议事日程上,立志开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所有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土地是农业部门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所有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所有权理论也是马克思土地理论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在现实中表现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权利主体对这几种权利可以同时占有,也可以使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马克思关于小农经济土地所有权的论述与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某种相似之处,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1978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1978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fcce7047b307e87101f696f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七八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1979年6月27日一九七八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的总任务,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国内外贸易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五千六百八十九亿八千万元,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点九,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
国民收入在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八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又增长了百分之十二。
国民经济主要部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一、工业一九七八年,工业总产值为四千二百三十一亿元,超过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点六,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五。
在八十种主要产品产量中,钢材、生铁、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木材、水泥、硫酸、汽车、棉纱、纸、糖等六十八种超额完成了计划,货车、渔轮、电视机等十二种没有完成计划。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如下:一九七八年产量一九七七年产量一九七八年比一九七七年增长%钢材 2,208 万吨 1,633 万吨 35.2生铁 3,479 万吨 2,505 万吨 38.9钢 3,178 万吨 2,374 万吨 33.9原煤 6.18 亿吨 5.5 亿吨 12.4原油 10,405 万吨 9,364 万吨 11.1发电量 2,565.5 亿度 2,234 亿度 14.8木材 5,160 万立米 4,967 万立米 3.9水泥 6,524 万吨 5,565 万吨 17.2硫酸 661 万吨 537.5 万吨 23.0纯碱 132.9 万吨 107.7 万吨 23.4烧碱 164 万吨 138.6 万吨 18.3化肥 869.3 万吨 723.8 万吨 20.1(按有效成份计算)农药 53.3 万吨 45.7 万吨 16.6乙烯 38.03 万吨 30.27 万吨 25.6塑料 67.9 万吨 52.4 万吨 29.6化学药品 4.04 万吨 3.52 万吨 14.8发电设备 483.8 万千瓦 318.1 万千瓦 52.1机床 18.3 万台 19.9 万台 -8.0汽车 14.91 万辆 12.54 万辆 18.9拖拉机 11.35 万台 9.93 万台 14.3手扶拖拉机 32.42 万台 32.05 万台 1.2内燃机 2,818 万马力 2,741 万马力 2.8机车 521 台 293 台 77.8货车 16,950 辆 6,396 辆 165.0钢质船舶 86.59 万吨 63.43 万吨 36.5化学纤维 28.46 万吨 18.98 万吨 49.9棉纱 1,328 万件 1,229 万件 8.1(折238 万吨)棉布 110.29 亿米 101.51 亿米 8.6(折102.86 亿平方米)机制纸及纸板 439 万吨 376.9 万吨 16.5食糖 226.7 万吨 181.6 万吨 24.8原盐 1,952 万吨 1,710 万吨 14.2合成洗涤剂 32.41 万吨 25.72 万吨 26.0自行车 854 万辆 742.7 万辆 15.0缝纫机 486.5 万架 424.2 万架 14.7手表 1,351 万只 1,104 万只 22.4―九七八年工业生产比上年有较快增长,产品质量多数比上年有所提高,物资消耗和产品成本一般也有所降低。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2fc9f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d.png)
[我国农业 30 年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历程2009 年,我们经受住了延伸全世界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公民经济仍旧保持安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列车之因此能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安稳行驶,与坚固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公民经济的支撑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牢固,亿万农民的心情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愉快,乡村社会发展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和睦。
我国农业乡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期间农业政策的深刻改革,不停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久欠缺到供求总量大概均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目不暇接,此刻,老百姓亲身感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从农业部传来喜报: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出 1998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初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
30 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很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
是小岗村农民的 18 个指印,启迪更多地域的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探究。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 ! ”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历历在目。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
数据显示, 1978 年~ 1984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均匀每年保持了 7.7%的增添速度,此中约有一半来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开创精神。
从1982~ 1986 年,中央连续发出5个对于乡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定了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乡村生产力。
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使得农业发展超出了长久欠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添势头不减,但是农业发展却堕入困境。
粮食栽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连续走低,农民增收迟缓。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兼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拟订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目标。
党中央连续下发指导农业和乡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拥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全面撤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2600 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渐成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稳固的反哺农业的投入体制;――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渐推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助等制度:―― 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钱,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重点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占比 牧业占比 林业占比 种植业占比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58002.15 48892.96 40810.83 39450.89 36238.99 29691.8 28044.15 24658.1 21522.28 19613.37 18138.36 14870.1 2152.9 1861.64 1610.81 1425.54 1327.12 1239.9 20583.56 16124.9 12083.86 13310.78 12173.8 9538.8 5203.38 4457.52 3970.52 4016.12 3605.6 3137.6
102
107.2
106
987.8
0.3374 0.1018
105.7
104.1
103.2
107.8
106.5 1044.1
0.2961 0.0973
1397 1697.6 1922.6 2180.62 2483.26
2750 3214.13 3619.5 4013.01 4675.7 5865.27 6534.73 7662.1
8157 9084.7 10995.5 15750.49 20340.9 22353.7 23788.4 24541.86 24519.06 24915.8 26179.6 27390.75 29691.8 36238.99 39450.89 40810.83 48892.96 58002.15 60361.01 69319.76 81303.92 89453.05 96995.27
103.1
102.4
100.4
105.5
107.2
390.8
0.2567 0.0536
107.6
108
103.1
107
110
420.5
0.2647 0.0593
103.7
100.9
108
108.8
107.6
436
0.2708 0.0675
106.4
104.2
107.7
108.8
115.3
463
0.2741 0.0802
105.7
103.9
105.4
105.7
107.5
104
104.8
104
105.4
104.1
108.5
100.5
108.1
106.9
105.6
103.2
102
106.9
106.8
102.3
105
107.8
107.2
107.3
106
104.8
106
106.5
106
105.3
1208.7 1143.2 1100.7 1044.1
209.3 285.6 354.2 402.17 456.7 485.11 587.32 798.3 875.71 1068.37 1600.61 1800.38 1967 2159.2 2460.5 3014.4 4672 6045 6015.54 6835.4 7025.84 6997.58 7393.1 7963.1 8454.64 9538.8 12173.8 13310.78 12083.86 16124.9 20583.56 19468.36 20825.73 25770.69 27189.39 28435.49
1117.5 1325.3 1454.1 1635.87 1865.3 2074.47 2380.15 2506.4 2771.75 3160.49 3666.89 4100.58 4954.3 5146.4
5588 6605.1 9169.19 11884.6 13539.75 13852.5 14241.88 14106.22 13873.6 14462.8 14931.54 14870.1 18138.36 19613.37 21522.28 24658.1 28044.15 30777.5 36941.11 41988.64 46940.46 51497.37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06.7
104.5
103.3
110.1
111.5
703.2
0.2863 0.0987
106
104.9
102.9
107.4
108.8
745
0.2854 0.1031
104.7
104.3
103.2
104.6
107.2
779.7
0.2967 0.1089
103.6
101.4
105.4
106.3
106.5
107.8
105.2
108
110.8
118.4
500
0.2966 0.0824
108.6
103.2
108.9
116.7
120
543
0.2972 0.0836
110.9
107.9
105
114.8
119.4
602.2
0.2691 0.0904
109.4
107.8
105.7
111.4
114
658.9
0.2873 0.0960
(%)
农业总产
值指数
(上年
104.4
104.4
105.6
104.1
103.8
=100)
(%)
林业总产
值指数
(上年
107.3
106.7
107.6
106.5
107.1
=100)
(%)
牧业总产
值指数
(上年
102
105.2
101.7
104.1
105.8
=100)
(%)
渔业总产
值指数
(上年
105.2
105.1
农林牧渔 农业总产 林业总产 牧业总产 渔业总产 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 值指数 值指数 值指数 值指数 业总产值
牧业占比 渔业占比 指数(上 (上年 (上年 (上年 (上年 指数
年=100) =100) =100) =100) =100) (1952=10
(%)
(%)
(%)
(%)
(%)
0)(%)
0.1498 0.0158
3420 3250.2 3195.5 3069.9 26588.4 25286.6 24198.4 22927.1
时间
农林牧渔 种植业总 业总产值 产值
林业总产 值
牧业总产 值
渔业总产 值
种植业占 比
林业占比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04.5
105.5
105.8
=100)
(%)
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
指数
1446.8
1379 1320.2 1264.3
(1952=1
00)
农业总产
值指数 (1952=1
913.5
875
828.3
796
00)
林业总产
值指数 (1952=1
5374 5037.5 4681.9 4395.3
00)
牧业总产 值指数 (1952=1 0渔0)业总产 值指数 (1952=1 00) (%)
109.8
105.5
105
100
206.2
0.1682 0.0153
107.6
106.7
101.3
114.6
96.6
221.8
0.1842 0.0171
101.4
99.7
112.2
107
107.7
224.9
0.1844 0.0200
106.5
106.8
104.1
105.9
104.4
239.5
117.2
118.9
333.4
0.2182 0.0410
103.4
102.7
96.4
105.6
120.6
344.7
0.2285 0.0481
105.8
106.4
99.7
103.2
118.1
364.7
0.2729 0.0550
103.9
101.3
102.3
112.6
111.6
379
0.2755 0.0534
22.1 26
32.9 43.69 51.22 63.22 85.05 126.1 164.36 224.86 322.47 348.85 410.6 483.48 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