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业1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1)

《论语十二章》 (1)
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他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 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 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但终其 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 省的地界。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
理想。
(爱因斯坦)
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 待乐制呢?
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 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 的根本,才能 够叫行礼乐。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归复于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 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 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 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 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答案0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重点实词1、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2、津使子路问津焉(渡口)3、荷以杖荷蓧(担负,背负)4、仕不仕无义(做官)二、通假字1、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语气词)2、问于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3、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4、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躲避)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君子之至于斯也(古:到达;今: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2、子路从而后(古:两个词,跟随,接着;今:一个词,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3、遇丈人(古:老年男子;今:岳父)4、明日,子路行以告(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四、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子见夫子乎(看见)2、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跟从)今之从政者殆而(从事)3、夫夫执舆者为谁(指示代词,那个)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弟子02当仁,不让于师一、重点实词1、逾丘陵也,犹可逾也(逾越)2、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加,越发)3、既既竭吾才(已经,…之后)0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重点实词1、更更也,人皆仰之(更改)2、文小人之过也必文(修饰)3、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己)4、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放弃/停止)二、通假字1、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是知也(“知”,通“智”,智慧)3、如日月之食也(“食”,通“蚀”,亏损)4、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三、一词多义1、之知之为知之(代词,指这个道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第一个“之”,助词“的”或者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助词“的”)过也,人皆见之(代词,他)小人之过也必文(取消独立性)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代词,指政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取消独立性)2、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连词,却/如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连词,并列关系)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0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重点实词1、请请事斯语矣(请允许我)2、病尧舜其犹病诸(担忧)3、譬能近取譬(打比方)4、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止,停止)二、通假字1、问知(“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知”,通“智”,智慧)三、一词多义1、而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难道)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连词,顺承关系)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者”,定语后置标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连词,并列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词,递进关系)任重而道远(连词,并列关系)2、知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智”,智慧)子曰:“知人。

论语十则练习题 (1)

论语十则练习题 (1)

《论语》十则练习题1、孔子名,字,是春秋末年伟大的家、家,《论语》是用来记录的体散文专集,是家的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有朋.自远方来(4)三.省吾身(5)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温故.而知新(8)学而不思则罔.(9)思而不学则殆.(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见贤思齐.焉(12)士不可以不弘.毅(13)死而后已.(14)其恕.乎(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6)诲女.知之乎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在孔子看来,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什么?(4)表明无论做什么事请,都要为别人着想的句子是什么?(5)孔子认为一个人一生都应做到什么?(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子),可以知得失”,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句?4、第一则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处事待人之道。

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写一句话用上这一格言。

7、求学中的你,正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选取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你的启示。

8、你如何看待曾子每天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忠”和“信”?《论语》十则练习题答案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用来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4)三.省吾身多次(5)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7)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8)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9)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智慧(11)见贤思齐.焉看齐(12)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13)死而后已.停止..(14)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16)诲女.知之乎你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克己复礼之新说《论语》中“克己复礼"一句,历来的注释相当统一,即把“克己”解释为“克制自己",然后形成了一种修养方法。

这种注释本来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统一,大家就都犯了错误,只有钱穆先生走到了真理边缘,抬手拉门,没摸到把手,于是自嘲地笑了笑说,“我不想碰壁”,转身走开了。

即将登台《百家讲坛》的傅佩荣先生说到这个问题,以“克"为“能”,“克己复礼"就是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自己的规范。

傅先生的这种说法其实也值得商榷。

钱穆说:“克犹胜也。

有约束义,有抑制义。

克己,约束己身也。

或曰:克己去私。

下文为仁由己,同一己字,皆指身,不得谓上一己字特指私欲。

或又说:克己犹言任己,谓由己身肩任。

然下文‘四勿’,明言约束,非肩任义。

盖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

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也。

”克制(约束己身)以外,钱穆又提到“克己"的另一种说法:“克”取“任"义,克己犹曰“任己”,“任己"就是“由己身肩任”。

把其中的意义取出来,很明显,就是“从我做起"。

这就是所谓钱穆先生走到了真理的边缘。

但他以下文“四勿”明言约束,“任己"与“四勿”不相对应,遂又否定了这种解释.,这是他与真理擦肩而过。

“四勿"是颜回“请问其目”之后,孔子做出的答复。

目,一般解作条目,目还有一解,为要。

“请问其目",钱穆先生解作“请问详细的条目”,这是钱穆把“四勿"理解成“克己”的具体化,上下读来已经不通顺了。

其实,结合“四勿"“不要如何如何”的语气,“请问其目"就应该是“请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一则《论语》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十二章》作业练习(精品课)

《〈论语〉十二章》作业练习(精品课)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论语》来自二章教科书书名: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云南民族中学
作业练习
作业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礼”“君子”“好学”等方面的句子且有所感悟。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论语》中有关“诚信”“孝道”“交友”的句子,并在班级进行分享交流。
作业2:通过《论语》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为学,为文,为人?
作业1示例:
“交友篇”之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自己感悟:当代社会择友、交友的标准大概仅凭情感和利益两条。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观察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从他的外在环境可以看出他内心价值取向。我们青少年交友不慎,极容易误入歧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与品味;朋友是疗伤剂,在我们失意悲伤时抚慰我们的伤痛;朋友也是助推剂,在我们停滞不前时敦促我们走向更美好充实的人生。

论语(1-5)检测

论语(1-5)检测

《论语》选读阶段检测答案【基础知识】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

环抱,环绕。

)道之以政(道,同“导”。

训导。

)道千乘之国(道,同“导”。

治理)是谁之过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2.《克己复礼》周监于二代(监,同“鉴”。

借鉴。

)盖十世希不失矣(希,同“稀”。

少。

)民无所错手足(错,同“措”。

放置。

)其为仁之本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于女安乎(女,同“汝”。

你。

)盖阙如也(阙,同“缺”。

空缺。

)孝弟也者(弟,同“悌”。

敬爱兄长。

)4.《知其不可而为之》趋而辟之(辟,同“避”。

避开。

)是鲁孔丘之徒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而,同“尔”。

你)(辟,同“避”。

避开。

)植其杖而芸(芸,同“耘”。

除草。

)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

返回。

)5.《仁者爱人》出则弟(弟,同“悌”。

敬爱兄长。

)愿无伐善(无,同“毋”。

不。

)吾其被发左衽矣(被,同“披”。

披散。

)与师言之道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二、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古今异义词1.《为政以德》民免而无耻(两个词,没有羞耻心)节用而爱人(两个词,爱惜人民)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指军事等重大行动)举善而教不能(指能力不足的人)2.《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一旦)先生馔(年长者)是以为孝乎(固定结构,把……当作)弟子服其劳(即子弟,年轻人)4.《知其不可而为之》使子路问津焉(打听渡口。

两个词)遇丈人(对老人的尊称)明日,子路行(第二天)子路从而后(动词“从”和连词“而”的组合)5.《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惠爱别人)弟子入则孝(年轻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文化典籍)冕衣裳者与瞽者(指穿着礼服的贵族)己欲达而达人(使别人行得通,动宾短语)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1.《为政以德》富.之(使动用法。

使……富裕)足.食,足.兵(使动用法。

使……充足)于斯二者何先.(名作动。

把……放在前面)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而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11《〈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

11《〈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

11《〈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一、基础题1.《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温故而知新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6)逝者如斯夫逝:斯:(7)曲肱而枕之肱:(8)博学而笃志笃: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5.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___ D.曲肱而枕之6.《〈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8.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课内精读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摘要:一、引言1.介绍国学经典的背景和意义2.简述选读形考作业的目的二、国学经典选读的内容1.《论语》2.《道德经》3.《庄子》4.《孟子》5.《周易》三、选读经典的原因1.文化传承2.哲学思考3.人生指导四、形考作业的要求1.阅读指定篇目2.完成相关问题3.参与讨论交流五、完成形考作业的策略1.制定阅读计划2.深入理解文本3.积极参与讨论六、总结与展望1.国学经典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对个人成长的帮助3.激发对国学研究的兴趣正文:【引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瑰宝。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和传承国学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国学经典选读的内容】本次形考作业选读的国学经典包括:《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和《周易》。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我国古代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读经典的原因】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

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既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为了启发我们进行哲学思考,获得人生指导。

【形考作业的要求】完成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需要同学们阅读指定的篇目,完成相关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这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程度,也锻炼了大家的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

【完成形考作业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完成形考作业,同学们可以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更好地把握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

此外,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与其他同学分享心得,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

【总结与展望】通过完成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同学们可以对国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及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帮助。

《论语》十二章作业1(王)

《论语》十二章作业1(王)

《论语》十二章(作业一)一、给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曾.()子吾.()三省.()吾身为.()人谋传.()不习乎十有.()五罔.()殆.()不逾.矩.()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好.之者()曲肱..()择.()其善者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博学笃.()志二、划分朗读停顿: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由孔子的编写。

它以和为主,记录了的言行。

2、孔子,名,字,时期国陬邑(zōu yì)人。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与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

3、和、、合称为“四书”。

4、“五经”指是、、、、。

四、解释:(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之:)(2)不亦说乎...:(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朋:自:)(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愠:君子:)(5)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三: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忠:)(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8)传.不习乎:(传:)(9)吾十有.五:()(10)三十而立.:(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逾:矩:)..:()(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故:)(16)可以为...师矣.:(可以:为:矣:)(17)学而不思则罔..:(则:罔:)(18)思而不学则殆.:()(19)贤哉..:(贤:哉:)(20)一箪.食:()(21)人不堪.其忧:()(22)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之:者:好:)(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曲肱.而枕之:()(25)饭疏..食饮水.:(饭:疏:水:)(26)乐.亦在其中矣:()(27)于.我如浮云:()(28)三.人行.:(三:行:)(29)必有我师焉.:()(3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从:)(31)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32)子在川.上曰:()(3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斯:舍:)(34)三军..可夺帅也:()(35)匹夫..不可夺志也:()(36)博学而笃.志:(笃:)(37)仁.在其中矣:()五、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1)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含答案 (1)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论述要保持君子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心好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感慨时光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表述即使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各方宾客云集,正如《论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面对富贵(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15、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论语》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人歧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当别人不理解白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的修养。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孔子与《论语》》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孔子与《论语》》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2分)《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述的阐述修己安人之道的儒家经典。

()A.错B.对2【多选题】(2分)《论语》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因为()。

A.读《论语》是修己安人的重要途径;B.孔子的教诲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C.《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极具文化价值;D.《论语》是当今社会道德价值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四大奠立者是:()A.孔子、佛陀、耶稣、柏拉图B.老子、佛陀、耶稣、柏拉图C.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D.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2【单选题】(2分)《论语》与()()()合称四书A.《礼记》、《大学》、《春秋》B.《尚书》、《诗经》、《春秋》C.《大学》、《孟子》、《中庸》D.《易经》、《尚书》、《诗经》3【单选题】(2分)东汉赵岐赞《论语》为:();唐代薛放赞《论语》曰:();明代杨宗吾认为《论语》:()近代梁启超先生指出《论语》:()A.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B.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C.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六经之菁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D.六经之菁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4【单选题】(2分)孔子与《论语》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大体可以概括为()()()()A.“修己安人”“经世致用”“崇伦尚德”“守中贵和”B.“以人为本”“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C.“以义为先”“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D.“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经世致用”“守中贵和”5【判断题】(2分)“以人为本”是孔子儒学的基本主张,这种主张在政治上就是“仁政”“民本”思想。

《问道夫子学《论语》(选修)》第1阶段在线作业

《问道夫子学《论语》(选修)》第1阶段在线作业

《问道夫子学《论语》(选修)》第1阶段在线作业单项选择题1、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之端也。

A.仁B.义C.礼D.智参考答案:A2、克己复礼为()。

A.孝B.忠C.义D.仁参考答案:D3、“三月不违仁”,这是孔子对()的评价。

A.子路B.宰我C.子贡D.颜回参考答案:D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描写()热爱学习。

A.孔子B.颜回C.子路D.孟子参考答案:A5、南怀瑾先生把儒家思想比作生活中的()。

A.粮油店B.药店C.百货商店参考答案:A6、孔子曾经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么,他会带上谁?A.子路B.宰我C.子贡D.颜回参考答案:A7、“述圣”指的是()。

A.孔子B.孟子C.颜回D.子思参考答案:D8、“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个故事出自()。

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参考答案:A9、“芦衣孝母”指的是()。

A.闵损B.孟子C.颜回D.曾参参考答案:A10、孔子弟子中,最富的是()。

A.子路B.子贡C.子游参考答案:B1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参考答案:A1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是()。

A.子路B.宰我C.子贡D.颜回参考答案:A1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是孔子对()的教育。

A.子路B.宰我C.子贡参考答案:A14、“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出自()。

A.《大学》B.《中庸》C.《孝经》D.《论语》参考答案:C15、“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对哪一个字的解释?A.亲B.孝C.教D.育参考答案:B16、“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这是孔子对()评价。

A.子路B.曾参C.闵子赛参考答案:A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的名言。

A.孔子B.颜回C.子路D.孟子参考答案:D18、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论语节选1

论语节选1

论语节选目录第一章论语学而篇第二章论语为政篇第六章论语雍也篇第四章论语里仁篇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1《论语》十二章 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 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B.若火之始然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恕乎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在止于至善C.仁以为己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D.知皆扩而充之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史:失实。

D.可以群,可以怨怨:怨恨。

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__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___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不仁,如礼何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7.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8.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一)作业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作业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人不知而不愠.。

()④吾日三省.吾身()⑤传.不习乎()⑥不逾.矩()⑦思而不学则殆.()⑧人不堪.其忧()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4.整理课文中的成语。

5.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并正确默写。

《<论语>十二章》(一)作业参考答案1.①时:按时。

②说:同“悦”,愉快。

③愠:生气、恼怒。

④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⑥逾:越过。

⑦殆:疑惑。

⑧堪:能忍受。

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_1论语十二章作业含解析上册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_1论语十二章作业含解析上册

《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它们有的妩媚,__①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

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

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

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

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

__②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

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

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A.比拟比喻夸张B.对偶借代排比C.比拟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解析:“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是比拟,“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是比喻,“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是排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澈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原句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课时作业1: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时作业1: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基础应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知:同“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归.仁焉归:称赞,称许B.请问其目.目:目的C.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D.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死而.后已人而.不仁B.质胜文则.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D.请问其.目其.“恕”乎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材料二: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

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烈女不二夫”。

4.将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章作业题目
1.为什么“君子不器”?
2.谈谈你对孔子“四十不惑”的理解。

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老师?
谈谈你对孔子“四十不惑”的理解。

答: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的境界分别为:十五岁是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志向,三十岁时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到了四十岁时则对大多数的事理都能明白,也没有了那么多的疑惑,到了五十岁便知道了什么是天命,到了六十岁也就听什么都能接受,不再有逆反的心理,到了七十岁即使随心所欲,却也没办法越出那些规矩。

这六个阶段的境界都是在各个年龄段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这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

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三十岁。

三十岁这个年纪,是一个建立心灵自信的年纪。

这种自信不是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

从三十到四十,人们就从“而立”之年步入了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

这应当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

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

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在对天命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

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孔子所说的这样一个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

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

1、孔子屡次称赞颜回。

请你谈谈颜回“贤”的主要表现。

2.孔子为什么不教“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做学生?
孔子为什么不教“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做学生?
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显然,孔子认为不懂脑筋学习的学生是不值得老师去费心教的。

从这则论语来看,孔子在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作用的同时,重视的是启发式教育,认为学生是认识主体、发展主体和学习主人,注重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生用心思考、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对我们这些现在正在就读的电大学生而言,孔子的这句话无疑是金玉良言。

电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对我们来说,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在关注教育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1. 孔子为什么老是批评子路呢?
2. 孔子经常和他的学生谈志向和才干。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要你谈谈你的志向,你如何回答?
3.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谈谈你的理解。

4. 孔子为什么拒绝樊迟学稼呢?
5.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在这场争论里,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
6. 你赞成“言必信,行必果”吗?为什么?
7. 我们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还不断受到告诫:不要相信陌生人。

可是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你如何理解?
8. 你赞成“以德报怨”吗?为什么?
我们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还不断受到告诫:不要相信陌生人。

可是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你如何理解?
答:当你开始怀疑别人欺诈,猜测别人不诚实的时候,你就已经是落了个后手了。

因为你是在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的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之后才开始察觉的,你此时就只能是被动的防守了。

贤人是在别人在实施欺诈行为之前就已经洞悉了他的可能实施欺诈的意图,并做好防范了。

在他做之前你就想到了他可能的行动方向。

如何能作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深谋远虑啊。

要好好的利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彼此的利害关系。

我的位置、行为、利益是否与他有冲突,如果有冲突则他就很有可能作出一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

这里孔子讲的意思是贤人从来就没有怀疑和猜测的时间,贤人对于他人的举动都是肯定的,对方要么是诚实的,要么就是不诚实的,贤人从来就不会花时间用在怀疑和猜测上。

怀疑和猜测除了让自己变的更加迷茫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而且也仅仅是怀疑和猜测,你也很有可能相信了敌人的诡计。

你在犹豫不定的时候,也最容易让别人攻击。

因为你既没有时间选择防守的重点,也没有时间考虑进攻的突破点。

1. 君子为什么要敬畏天命
2. 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你认为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好?
3. 君子为什么不为小道?
3、君子为什么不为小道?
答: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这是讲学问和人生修养的道理。

子夏说,人生天地间的学问,分门别类,不止一种,虽然有很多小道,如下棋、写中国字、作诗、刻图章,甚至于打牌吧,这些都不是什么大学问,只是小道,古人所谓雕虫小技,但也是学问,并不简单,都很难,如果深入去研究,都会有所成就。

但为什么它是小道呢?是说一个人的精神思想,前面的目标不放远大,专抓一点小成就当成大学问,就被困住了,像掉进泥坑里去了,爬不起来,所以君子不取小道,宁可走大路,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个事也很难讲,譬如八股文,写文章也是小道,但现代的青年连小道都做不好。

讲人生修养,一个大丈夫,不管对哪门学问,都要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要被它困住了。

因此,反过来讲,对于下棋、打牌等等,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被它困住的,不能不算是学问。

如困住了的话,就变成了“致远恐泥”。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大学读书,成绩很好,文章也好,字也好。

我这位朋友还嫌他儿子的毛笔字写得不好,要我劝他的孩子去习毛笔字。

我告诉他现在已经到了用打字机的时代,而且一支笔千余元,一锭墨二千余元,一张宣纸又好几百元,已经写不起了,将来孩子学成能创业,何必一定要书法好?正是:“销磨百代英雄气,殿体诗书八股文。

”殿体书又名殿阁体或台阁体,就是在皇帝面前应试所写的字体,现在印刷界称之为“正楷字”的。

这些都是小道。

但是现在很可怜了,没有真正的文化,人家外国人来看中国文化,我们拿什么给人家看?动辄到故宫博物院。

到了故宫博物院,心里一个惭愧的念头——沾祖宗的光!我们这一代有什么给人家看?我们自己真值得反省,我们只拿书画、音乐这些小道当作文化,而且现在还拿不出来,即使拿得出来,也不过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在精神思想上,一点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化,这个问题很严重。

因此子夏所讲的小道也有可观,对此实在有很多感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