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范文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试题专题二文化经典阅读一论语》限时作业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2.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 动:活动。
解析:A 项,修正;B 项,同“智”,聪明、明智;D 项,活跃。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C.饭疏食、饮水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解析:“已”通“矣”。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矣 C.敝之而无憾.. D.一日..克己复礼解析:A 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 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 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答案:B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
(4)及其壮也, , 。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2)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4)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C.愿无伐.善 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解析:D 项,侍:立侍。
答案:D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少者怀之B.愿闻子之志C.敝之而无憾D.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 、C 、D 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 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福建省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2节 文化经典阅读一、《论语》限时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
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
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
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解析】“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答案】 A(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答案】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答案:①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
②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
③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
④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
⑤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
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历年高考文化经典2
历年高考文化经典2013(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答:(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分)答:9、(1)(2分)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意思对即可)(2)(4分)【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
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意思对即可)2012㈡文化经典阅读(6 分)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 6 分)答:9 . ( 6 分)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列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2011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答: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高考语文2-1论语十则同步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考语文 2-1 论语十则同步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时间: 45 分钟满分:60分)1.以下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堪称勤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分析 C 项,“已”通“矣”。
A、 B、 D三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 C2.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实行。
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
.D.小人长戚戚长:老是。
.分析 B 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绩”的意思。
施,表白。
答案 B3.以下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仁者乐山 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 D .饭疏食、饮水..分析 D 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D4.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堪称勤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分析 C 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定;今义是“一天”。
答案 C5.以下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组是()(3 分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分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说语气。
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项,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答案 C6.以下各句中与其余三项句式特色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文雅分析 A 项为判断句。
B、 C、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7.默写出以下名句。
(4 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考语文专题限时练:《论语》选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专题限时练:《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限时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1.(2016义乌高三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天下有中③,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④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荀子.性恶》)【注】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②谄:谄媚。
③中:中正之道,下文“道”,是正道。
④傀然:坚定的样子。
(1)两则材料阐述的共同点: 。
(2分)解析:主要论述的是勇敢与行动的关系。
答案: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意近、言之成理即可)(2)简析两段话的不同点。
(3分)解析:主要是孔子和荀子立场的不同。
答案:孔子站在个人立身处世立场上,从否定“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勇敢须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原则为基础;荀子则站在统治者强国安民的立场上,从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等方面阐述了正确思想行为的具体内涵。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这是谄媚。
遇见正义的事却不挺身而出,这是不勇敢。
”天下有了中正之道,敢于挺身捍卫;古代的圣王有正道传下来,敢于贯彻执行他们的原则精神;上不依顺动乱时代的君主,下不混同于动乱时代的人民;在仁德存在的地方不顾贫苦穷厄,在仁德丧失的地方不愿富裕高贵;天下人都知道他,就要与天下人同甘共苦;天下人不知道他,就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是上等的勇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5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论语》思想(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论语》思想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论语》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准确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
”(《墨子·所染》)二人都强调后天习染和外在环境对人的作用。
孔子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则注重先天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高标准、严要求。
针对这一则,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指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己与周围人的观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选篇(人教版高考复习总复习)
论语 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 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 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 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 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 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 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 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 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译
文
疏通文意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不是说君子不要发展语言的 才能,主要是讲在“仁”的体认上应着重在行,也就是
我们今天所说的行动,或者叫“做”的。
因为,对“仁”而言,一百句动听的语言比不过哪怕是 半步确实的行动。) 君子所为应在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所以君 子在面临处“仁”的时候要做到语言迟钝而行动快捷。
疏通文意
注释 原 文 樊迟问仁。子曰:纲:指在河流的水 面上横着拉一根大 “爱人” 子曰:“泛爱众 绳,上面系有许多 鱼钩以钓鱼。 而亲仁。” )用带绳的 子钓而不纲,弋 弋(Yì 箭射鸟。 不射宿。 厩焚。子退朝, 宿:指归巢宿窝的 曰:“伤人乎?”鸟。 不问马。 厩(jiù )马棚, 马房
译
有自己实行,才得以成就。 不合礼的行为就是放纵私欲,不能战胜私欲就很难实现 仁。所以为仁者,必有战胜私欲的方法然后才能回复于 礼。 此处之礼不是仅指礼节,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而这 种约束是自我出于内心的自觉与克制,与来自外力的约 束其境界更高一重,故而修行此种境界之仁者方为圣人。
▲ 诵读后思考: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礼”与“仁”的关系。 明确:
【人教】2012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试题专题二第2节文化经典阅读一、《论语》限时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
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
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
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解读】“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答案】 A(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答案】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然后君子。
”(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之()父,远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附:记忆导图将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敏彬弘篑知恕迩事(二)情境默写1.【2024·江苏泰州·三模】《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
”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河南·模拟预测】《〈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
阐述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并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第2部分第8章微专题26论语选读
1 / 5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第2部分第8章微专题26《论语》选读第八章《论语》选读核心题点训练微专题二十六《论语》选读一、读一读高考对《论语》选读的考查尽管每年的题型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还是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入手考查的。
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经典认真研读,仔细咀嚼,重视文本,重视反思,要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热门提法和《论语》的关系。
《论语》探究评析题的答题方法1.评价分析型(1)品读原文(原句),正确理解表示出来的思想观点。
(2)对思想观点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解读,做到因境析理。
(3)概括、评析语段中的思想或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辩证探究型(1)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含糊。
(2)进行论证。
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含的孔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脚。
(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2 / 5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1)上面两段文字中,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注重的不仅是外在形式,更是________________。
《礼记》认为“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论语》练习1. 【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
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经典(二)专题限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传统文化经典(二)(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论语·宪问》)(1)在孔子看来,“知者”的主要特点是,“仁者”的主要特点是。
(2分) 解析:答案在第一则阅读材料中。
“知者”主要特点可根据文中“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来分析概括。
仁者特点可根据文中“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来分析概括。
答案:灵动沉稳(意思对即可)(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中的“荷蒉者”是“知者”还是“仁者”,为什么?(3分)解析:材料一中说“知者”是灵动的,仁者是沉稳的。
从“荷蒉者”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说明其非常聪明。
根据材料二“荷蒉者”说“深则厉,浅则揭”,表明其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综合起来看“荷蒉者”是一位知者。
答案:是知者。
①他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可见是一个知者;②从文中他主张的“深则厉、浅则揭”可知,他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有智慧的人好动,有仁德的人恬静。
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孔子在卫国击磬,有个人挑着筐子从孔子门前走过,说道:“这个击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会又说道:“褊狭啊,硁硁的磬声透着固执!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洁身自好算了。
水深就穿着衣裳走过去;水浅就撩起衣裳走过去。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5分)材料一: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材料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材料三: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论语高考复习提纲及例题大全(精选终极版)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一、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②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
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链接材料:[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
(钱穆《论语新解》)(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
(4分)(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已”未必截然对立。
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6分)二、朝阳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分)(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4分)(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4分)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
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范文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试题专题二文化经典阅读一《论语》限时作
业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
(《论语·雍也》)【注】①济众:周济大众。
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
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
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解析】“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答案】A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答案】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论语·阳货》)【注】①讪:毁谤。
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③徼:抄袭。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上级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答案】B
【参考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
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孔子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做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做直率的人。
”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论语·阳货》)【答案】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
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参考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由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B.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作为子女,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孝顺。
D.不能以为孝顺父母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有恭敬的态度,否则,就跟养牲畜没什么区别了。
【解析】尽量减少父母的担忧。
【答案】C
(2)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偶尔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样的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询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
”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侍奉,去世了,要依照礼的规定送终,并且依照礼的要求去祭祀。
”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
”(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
)
子由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一样也有人供养和照顾;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子夏向孔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常能和颜悦色是件难事。
遇到有事晚辈就去做;有好吃的好喝的,让长辈享受;仅仅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注】①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
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 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老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解析】本文没有涉及此项内容。
【答案】C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的合理性。
【参考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里仁》)【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
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应当视仁如生命,“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该积极地追求它。
B.孔子同时承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只是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C.孔子认为贫穷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
如果不能从正确途径摆脱它,君子是不会逃避的。
D.在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一个人只要随时随地把“仁”的理念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便可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解析】在这段话中,孔子只强调了两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必须随时随地把“仁”的理念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并没有说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之间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