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人们应该终身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韩愈在《师说》中的印证,韩愈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提升自己。
他还强调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外,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实用性,认为实际研究比空想更重要。
4.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绘大鹏鸟的飞行来表达了人们需要依赖外物的观点。
他举了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作为例子,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写四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逍遥需要“无所待”,并列举了至人、神人和圣人三类人作为例子。
6.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他还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7.韩愈在《师说》中还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1.韩愈认为“师”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他明确指出,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启蒙教师。
他说:“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批评那些“耻学于师”的人。
先是从古今对比入手,指出从师和不从师的结果。
然后通过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
作者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将子择师和不从师进行了对比。
韩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不从师会导致小学而大遗,最终无法明白道理。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道存则师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高中语文高考1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高考14篇理解性默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14篇理解性默写强化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7、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高考语文必背1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超详细汇编

高考语文必背1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超详细汇编一、《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0.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二、《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
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 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
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 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5.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6、《氓》理解性默写】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 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 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3、《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 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 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 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 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1、《劝学》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 韩愈《师说》 中“是 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 》中的 “ ,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 , ,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 的句子是: , , , , 。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 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 句子是: ,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 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 “师”,有其独特含义, 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 用一高考理解性默写 高中部分( 14 篇)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庄子谈人要顺应自然、驾驭自然的两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说宋荣子做到了认清自我和外界、 弄清荣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5
5、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 明什么是小年。
6、对天空的颜色,庄子一连用两个问句
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鹏在九万里的高空乘着风飞行时的 姿态和无所阻挡的气势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8、写鹏从水上到高空的飞行状态的两 句: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6
9、庄子写鹏乘着形似羊角的旋风飞上高 空,穿越云层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7、~侧面写箫声效果来突出箫声悲凉的两句:
_____,____。
8、~写山水环绕、一片苍翠之景的两句: _____,____。
9、~写曹操攻下荆州之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的两句: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13
《赤壁赋》默写
10、~写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长矛赋诗的两 句:_____,____。
10、为了说明自己的主张,在说完“水”之 后,文中又举了一个例子谈“厚积”之重要,
即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从 “背”“翅膀”两句写鹏,意境开阔,想 象奇特。
12、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说明列子
也没有达到真正逍遥的境界。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11、~写苏子与客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麋 鹿为伴的两句: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全国卷规定64篇默写内容,高中14 篇,初中50篇。默写分值共6分, 高中内容占4分,初中占2分。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1
出题形式
1、把默写内容的大意说出来,让考生 把它转化成原文。
eg.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 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
7
二、《离骚》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 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 会改变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崇尚美德,进谏被 贬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批判时俗投机取巧,违背 法度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8
《离骚》默写
5、屈原在《离骚》中以制作特殊的衣服象征修 饰美好品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屈原以加高帽_________,_________。
16、屈原在《离骚》中批判世俗违背准绳,把
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的两句:_________,
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11
三、《赤壁赋》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夜游赤壁时清风吹 拂、水面平静的情景的两句:_____,____。
2、~写夜游时做着诵诗歌咏的美事的两句:
_____,____。
3、~写江面水气弥漫、水天相接之景的两句:
_____,____。
4、~写作者驾着小船越过茫茫江面的两句:
_____,____。
5、~写作者驾舟而行仿佛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的美好感受的两句理:解性_默写_高_中_14_篇汇,总 ____。
12
《赤壁赋》默写
6、~写箫声余音悠长,好似不断的细丝的两句: _____,____。(或问:用比喻的手法写箫声 如丝线的两句)
7、屈原在《离骚》中批判楚王荒唐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8、《离骚》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与奸人不可能安然相处的态度。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9
《离骚》默写
9、《离骚》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的受压抑与隐忍。
考生可根据“破荆州后”“顺流而下 的”“军容之盛”几个关键词得出答案:舳 舻千里,旌旗蔽空。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3
出题形式
3、答案与引出体(各小题中引出默写内容 的文字)存在承接关系,这种题最具迷惑 性。
eg.《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 一样。
10、《离骚》中表明自己为正道献身,以古圣 贤为同道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11、《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受妒嫉诬陷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12、《离骚》中屈原强调只要自己品行端正, 不在乎别人了不了解自己的两句: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 泪叹息”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的大意。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2
出题形式
2、对原句内容进行概括或简单评析, 要求写出所指的原句。
eg.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曹操的军队 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汇总
10
《离骚》默写
13、《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死也不做小人丑态 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14、《离骚》中屈原把自己不合于邪恶势力比 作天生不合群的两类鸟的两句:_________, _________。
15、《离骚》中表明自己与众不同,把修身当 作人生常规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如不留意此命题方式就会把它与第一种命题
混淆,从而写出“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
胶”的错误答案。其实看清“就像”二字,就可
知空格与后文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且
夫)水之积也不厚,理解性则默写其高中负14篇大汇总舟也无力。
4
一、《逍遥游》默写
1、开篇写大鹏鸟鼓动巨大的翅膀飞翔的 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宋荣子宠辱不惊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