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训练设计说明书(doc 33页)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1. 引言本实训说明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训,帮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说明书包含实训准备工作、实训内容、实训步骤等内容。
2. 实训准备工作在进行模具设计实训之前,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应事先学习模具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模具设计原理、模具材料、模具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正确进行模具设计至关重要。
2.2 设备准备为了完成模具设计实训,学生需要准备以下设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学生需要有一台计算机,并安装相关的模具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绘图工具:学生需准备绘图工具,如直尺、量具等,用于在纸上绘制模具设计图纸。
2.3 实习场地准备学生需要将实训场地准备好,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模具设计操作。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实训内容本次模具设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模具设计流程学生将学习整个模具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规划、零件设计、总装设计等环节。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模具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3.2 模具材料选择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选择对于模具的性能和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模具材料的特点,从而进行正确的选择。
3.3 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将学习模具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模具结构的设计涉及到模具的拆装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
学生将学习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模具加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效果,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具加工操作。
4. 实训步骤本次模具设计实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熟悉模具设计软件学生需要先熟悉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图、建模等操作。
4.2 完成模具设计小项目学生将根据实训要求,完成一个小型的模具设计项目。
模具设计与制造说明书正文

1 前言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
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
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的产品的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
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
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
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2 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模具主要类型有:冲模,锻摸,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玻璃模,橡胶模,陶瓷模等。
除部分冲模以外的的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腔型模,因为他们一般都是依靠三维的模具形腔是材料成型。
模具所涉及的工艺繁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塑料,橡胶加工,金属材料,铸造(凝固理论),塑性加工,玻璃等诸多学科和行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其复杂程度显而易见。
1.3 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起飞,也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模具工业的总产值在1990年仅60亿元人民币,1994年增长到130亿元人民币,1999年已达到245亿元人民币,2000年增至260~270亿元人民币。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模具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模具制造的全过程,掌握常见模具制造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模具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常见的模具制造工艺流程;3、理解不同类型模具的特点和制造要求;4、学会使用常见的模具制造设备和工具;5、能够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工艺中的问题;6、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章节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章:模具制造工艺概述1.1 模具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分类1.2 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1.3 模具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模具设计与材料选择2.1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2.2 模具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2.3 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特点第三章:模具加工工艺3.1 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2 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和设备3.3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第四章:模具装配与调试4.1 模具配件的装配顺序和方法4.2 模具调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3 模具调试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五章:模具使用与维护5.1 模具使用注意事项和保养方法5.2 模具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5.3 模具寿命评估和更换策略第六章:模具制造工艺实际应用6.1 模具制造工艺案例分析6.2 模具制造工艺创新与发展趋势6.3 模具制造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模具制造工艺相关图纸和技术资料2、模具制造工艺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3、模具制造工艺案例分析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专利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商标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商标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著作权法律法规,用于保护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著作权。
《模具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仅列出工序名称的简明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步骤。它包括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艺顺序及确定工序分散与集中的程度等。同一零件的加工可有不同的工艺路线,应通过分析对比择优确定。
4、确定所有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装备指:刀具、量具、二类工具等)
《模具制造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陈艳青
学号:B11033110
指导老师:贾平
前言
根据《模具制造工艺》的介绍,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些模具制造的相关内容。在现代工作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在铸造、锻造、冲压、塑料、橡胶、玻璃、粉末冶金、陶瓷制品等生产行业中的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模具工业对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注重对组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及组长的协调能力培养。组员必须掌握各类加工所适合的材料,如棒材、板材、锻材等。组长必须深入了解模具个零件及装配情况,根据组员的读图能力、制造工艺设计及装配认识等能力进行分组练习。其中,各组员的情况,如基础掌握程度不同、时间空闲程度不同等,必须合理的安排零件加工的各组人员。组员在加工设计时,必须结合相关内容,检查并查阅资料,与组里的成员相互沟通共同解决相关疑问。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家电等行业。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将介绍模具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具备以下能力:•理解模具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常用模具制造工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常见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具备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的基本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模具基础知识•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的组成和结构;•模具的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模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3.2 模具设计原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具设计流程和方法;•模具CAD设计软件的使用;•模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3 模具制造工艺与方法•模具切削工艺与方法;•模具焊接工艺与方法;•模具表面处理工艺与方法;•模具组装和调试工艺与方法。
3.4 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模具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工具;•模具问题排查和分析方法;•模具问题修复和维护技巧;•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学习要求4.1 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以下知识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工程图学基础;•CAD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4.2 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模具设计原理完成模具的设计;•运用模具制造工艺和方法制造模具;•运用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技术解决模具相关问题。
4.3 实践要求学生需要参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践项目,包括:•完成一套小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参与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
5.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和实践项目评估两部分。
•考试占总成绩的50%,涵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实践项目占总成绩的50%,包括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践项目成果和报告。
6. 参考资料•《模具设计基础》王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模具制造技术》张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教程》李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 总结本课程设计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模具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说明书模具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要求1.1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模具设计说明,确保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模具设计团队,旨在指导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所有必要的因素。
二、设计流程2.1 需求分析2.1.1 目标产品描述描述目标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基本特征。
2.1.2 模具用途说明模具的具体用途以及所需功能。
2.1.3 生产量要求确定目标产品的预计生产量以及需求的时间表。
2.2 概念设计2.2.1 初步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目标产品要求,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2.2.2 验证与修改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或其他方法确定其可行性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修改。
2.3 详细设计2.3.1 结构设计根据概念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模具的整体结构,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3.2 零部件设计对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形状、尺寸、材料等。
2.3.3 流程设计设计模具加工的详细流程,包括材料加工、装配过程等。
2.4 制造与组装2.4.1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采购所需的材料,确保其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2.4.2 加工制造按照流程设计,将所需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包括切割、锻造、铣削等工艺。
2.4.3 零部件装配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确保模具的功能性和完整性。
2.5 试模与调试2.5.1 初步试模进行初步试模,验证模具的设计是否符合预期功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5.2 细致试模对初步试模的结果进行细致检查,调整模具的细节,确保目标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模具设计图纸- 模具加工流程图- 材料采购清单附件详细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模具:用于制造特定产品的工具或设备。
- 设计:根据特定目标和要求制定方案或计划的过程。
- 需求分析:对目标产品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1. 实训目的本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训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种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作。
2. 实训前准备在进行模具设计实训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基本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同时,为了顺利进行实训,学生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完整的设计环境,包括计算机、绘图软件等;•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如钢板、钢条、钻头等;•相关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手套、护目镜等。
3. 实训步骤本次实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需求首先,学生需要明确模具设计的具体需求。
比如,确定模具的形状、尺寸、材料等。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定设计的参数和限制。
3.2. 绘制模具图纸在完成需求确定后,学生需要用绘图软件绘制模具的详细图纸。
图纸应包含模具的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结构。
学生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合理布局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并保证其功能的实现和加工的可行性。
3.3. 评审和修改设计图纸完成模具图纸的绘制后,学生需要进行图纸的评审和修改。
这一步骤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评审,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潜在的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需要根据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图纸,确保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4. 模具加工和制作完成图纸的评审和修改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模具的加工和制作。
学生需要根据图纸中的尺寸和形状,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模具的切割、钻孔、磨削等加工工序。
在加工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5. 模具测试和调试完成模具的加工和制作后,学生需要进行模具的测试和调试。
学生需要将模具安装到相应的设备上,并进行实际的使用测试。
通过测试,学生可以发现模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改进。
4. 实训总结在实训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实训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模具设计与制造设计说明word版

摘要本说明书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叙述了模具工业的发展史。
首先介绍模具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再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模具工业的发展史。
简单介绍了如何分析冲裁零件。
第二章,电极板冲孔模设计部分。
这部分介绍了电极板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冲孔、落料的模具结构。
并结合设计零件的实际结构、功能与用途,经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比较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出了主要零件图。
此次设计是对以前所血理论知识的一次比较系统的实际演练。
第三章,注塑模部分设计。
这部分主要是隐形眼镜清洗盒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性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塑料注塑模。
本设计从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脱模推出机构等都有详细的设计。
针对清洗盒的具体结构,并考虑经济性设计出这套注塑模。
其优点是机构简单,模具外形小,生产效率高,模具的制造成本低。
通过模具设计表明该模具能达到清洗盒的质量和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模具历史;冲压模;注塑模Abstractspecifications is three chapters together mark.The first chapters , the phylogeny having narrated mould industry's mainly. Introduce mould industry phylogeny having set forth mould industry again from three aspect in significance in economic growth first. How analyse according to cutting a part that the simplicity has been introduced.Second chapters , electrode board punched hole models design a part. This part has introduced unnatural electrode structure manufacturability analysis, punched hole , the blank mould structure. And link structure , function designing the part reality with use, by that theory calculates picture having ascertained the comparatively rational part processing handicraft , having designed out the main part. Design a comparatively systematic reality being institute blood theory knowledge to the previously this time drilling.Third chapters, produce plastic articles by injection moulding the model part designs that. This part is that the haptic lens washes the box design for die and mould mainly , pass to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moulding the manufacturability being in progress piece, model designing that a set of plastic produces plastic articles by injection moulding out ultimately. Design that structure sets off from product structure manufacturability , concrete mould originally, both the physical design to mould choice pouring system , the injection machine and school core , mould about parameter molding part and secretly scheming against , demould debuting organization and so on have detailed design. Specifically for the structure cleaning the box concre, and think that economy designs that this produces plastic articles by injection moulding set out model. Whose merit is that organization is simple , mould external form is small , the efficacy is high, the mould cost of manufacture is low. Can reach the mass cleaning a box's and process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by the fact that design for die and mould indicatesthat mould.Keywords: Mold history , the stamping model, produce plastic articles by injection moulding mold目录第一章综述························································1 概述·························································2 如何分析冲裁零件···············································第二章电极板冲孔模的设计···········································1 产品简介·······················································2 电极板冲孔模设计的前期准备·····································2.1研究设计任务···············································2.1.1阅读冲裁件产品零件图····································2.1.2分析冲裁件零件·········································2.1.3冲裁加工的经济性分析···································3 电极板冲孔模总体方案的确定·····································3.1电极板冲孔模类型的确定·····································3.1.1三种方案················································3.1.2分析论证················································3.2结构形式的确定·············································3.2.1操作方式选择············································3.2.2等位方式的选择··········································3.2.3卸料方式················································4 电极板冲孔工艺计算············································4.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4.1.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4.1.2简单形状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4.2冲压里的计算··············································4.2.1计算冲裁力··············································4.2.2计算卸料力、推件力······································4.2.3计算冲压力总和··········································4.3初选压力机················································4.3.1压力机类型的选择········································4.3.2压力机规格的选择········································4.4压力中心的计算·············································4.4.1简单形状压力中心········································4.4.2多凸模的压力中心········································5电极板冲孔模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5.1凹模的设计计算·············································5.1.1凹模孔口的设计··········································5.1.2凹模外型结构的设计······································5.1.3凹模凹模外型尺寸的计算··································5.1.4凹模的固定方法··········································5.2固定板的实际计算···········································5.2.1凹模固定板的设计·······································5.2.2凸模固定板的设计········································5.3卸料板的设计计算···········································5.3.1卸料板的类型选择········································5.3.2卸料板的尺寸············································5.4定位零件的设计计算·········································5.4.1定位板的结构············································5.4.2定位板尺寸的计算········································5.5弹性元件设计计算···········································5.5.1橡胶垫的自有高度········································5.5.2橡胶垫的直径············································5.6凸模的设计计算·············································5.6.1凸模的结构设计··········································5.6.2凸模尺寸的计算··········································5.7电极板冲孔模其他零件的设计和选择···························5.7.1模座的设计··············································5.7.2模柄的设计··············································5.8电极板冲孔模闭合高度的计算·································5.9压力机的选择···············································第三章隐形眼睛清洗盒注塑模的设计··································1 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1.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2分型面位置的确定···········································1.3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1.3.1型腔数量的确定··········································1.3.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1.4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1.5注射机型号的选定···········································1.5.1注射量的计算············································1.5.2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1.5.3选择注射机··············································1.5.4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2浇注系统的设计·················································2.1主流道设计·················································2.1.1主流道尺寸··············································2.1.2主流道衬套形式··········································2.1.3主流道凝料体积··········································2.1.4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2.2分流道设计·················································2.2.1分流道布置形式··········································2.2.2分流道尺寸长度··········································2.2.3分流道的形状、截面尺寸及凝料体积························2.2.4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2.2.5分流道表面粗糙度········································2.3浇口的设计·················································2.3.1潜伏式浇口尺寸的确定····································2.3.2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2.4冷料穴的设计···············································2.4.1主流道冷料穴············································2.4.2分流道冷料穴············································3成型零件的设计·················································3.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3.1.1凹模设计················································3.1.2型芯设计················································3.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3.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3.3.1型腔径向尺寸············································3.3.2型芯径向尺寸············································3.4成型零件强度及支承板厚度计算·······························3.4.1型腔侧壁的厚度·········································3.4.2支承板的厚度···········································4 模架的确定。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概述: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模具行业方面的技术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模具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高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 掌握模具设计和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模具设计软件和CAD绘图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和绘图。
3. 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设计和制造高品质的模具。
4. 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了解加工过程的基本流程。
5. 能够进行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设计原理与模型制造2. 模具CAD/CAM设计3. 模具工程材料及其选择4. 模具加工工艺和设备5. 模具维修和维护贯穿所有课程的是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悉操作模具设备和工具。
此外,本课程还将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说,包括:1. 呈现关键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的教师讲解。
2. 讨论班上的案例分析。
3. 针对模具设计、制造和维护等不同主题的小组和个人项目。
4. 实验,在实验中使用手动工具模拟操作机器和机械加工设备以制作,成型和维护模具。
5. 参观工厂,观察现实中的模具制造和加工操作,了解模具加工的现状。
6. 期中考试和期末项目展示。
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模具制造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达到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要求。
此外,课程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行业需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演示:展示模具设计实例和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具设计实践。
教学内容:1.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
2. 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
4. 模具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5. 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2. 模具设计实例。
3. 模具制造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演示:展示模具设计实例和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具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强调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践中注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1. 模具的定义及分类。
2. 模具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3. 模具制造的工艺和方法。
教学准备:无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模具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模具的定义、分类、作用和意义,以及模具制造的工艺和方法。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内容:1. 模具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设计、制造、调试与改进。
2. 模具设计方法: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模具设计软件。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模具设计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展示相关实例。
3. 演示:演示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直观感受模具设计过程。
模具设计说明书(完整)

课程设计说明书橡塑制品设计及成型模具课程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姓名骆君指导教师麻向军提交日期 2011年07月 12日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针对一个塑料仪器盖,如图一所示,设计一个成型模具。
塑件外形结构比较简单,其技术要求如下:1、塑料不允许有裂纹、变性缺陷;2、脱模斜度30′~1°3、未注圆角R2~R3。
二、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设计中要完成以下工作量:1、塑件零件图1张(另行分配)。
2、模具装配图1张(A0或A1)。
3、模具零件图4~5张(必须有1张手工绘图),包括凸模、凹模、型芯等。
4、设计说明书1份。
目录第一章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塑料成型模具及其在塑料成型加工中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成型模具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模具结构形式及注塑机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训练设计说明书(doc 33页)

摘要论文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底座盖的注射模设计。
在设计中采用塑料注射成型论文中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
论文中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和温度调节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工件工程图设计,圆满完成了模具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本文中针对底座盖注射模具制定出合理的设计结构,其中包括成型部分及其零部件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
根据分析,设计了一套塑料注射模具,并对模具以及主要零件进行了CAD绘图。
关键字: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目录摘要 (I)目录 (IV)第1章前言 (1)第2章塑件的工艺分析 (2)2.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2.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2.2.1结构分析 (4)2.2.2尺寸精度分析 (4)2.2.3表面质量分析 (4)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4)2.4 注射机的初选 (5)第3章分型面选择和浇注系统设计 (7)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7)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 (7)3.1.2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7)3.1.3 分型面的选择 (7)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8)3.2.1 浇注系统的组成 (8)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设计 (8)3.2.3 分流道的设计 (11)第4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15)4.1 模具型腔的结构设计 (15)4.2 型芯的结构设计 (17)4.3 成型零件的尺寸确定 (17)第5章顶出机构的设计 (22)第6章冷却系统的设计 (25)第7章排气系统 (25)第8章成型设备有关参数校核 (26)第9章模具特点和工作原理 (28)总结 (29)参考文献 (30)第1章前言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案ppt

提出对实训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04
实训内容
模具设计理论学习 模具加工设备操作
模具材料与工艺选择 模具装配与调试
实训要求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 程
认真完成实训任务和 报告
加强团队协作,互相 学习与交流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 合,提高综合能力
02
模具设计基础
模具设计概述
01 模具定义
模具是一种用于成型物品的工具,通常由两块或 两块以上的零件组成。
模具装配精度控制
采用合适的装配方法,确 保模具各零部件之间的相 对位置精度和配合精度。
模具装配中的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具进行 调整,确保其工作性能和 精度。
模具调试技术
试模前的准备
检查模具安装是否正确、 安全可靠,准备好试模所 需的设备和材料。
试模过程
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试模, 观察模具工作情况和制品 质量,记录相关数据。
检测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 要求,制定具体的检 测标准和方法,确保 模具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记录
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和分析,为后续的模 具维修和保养提供依 据。
06
实训项目与评估
实训项目安排
模具设计基础
学习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 握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
模具制造工艺
学习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操作。
03 电火花加工机
适用于复杂形状和精密零
件的加工,如电极、小型
模具等。
02 抛光机
用于模具表面的抛光处理
,提高模具的光洁度。
04 注塑机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篇一:模具因材施教说明书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冲裁件设计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金属资料工程指导教师 :吴敏、邹隽、余海洲评阅教师 :吴敏、邹隽、余海洲达成日期: 2021 年 1 月 18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 .3第二章选定确立工艺方案及模具构造为形式3 2.1冲压工艺解析..32.2冲压工艺路线图确实定4第三章模具整体构造的设计.. 53.1模具种类确实定53.2定位方式的选择53.3卸料装置的选择53.4导向装置确实定5第四章排样图设计.64.1排样有关尺寸的计算.64.2绘制排样图6第五章主要工艺计算75.1压力中心的计算75.2冲压力的计算.. .85.3组织工作部件刃口尺寸计算10第六章主要部件构造尺寸的观点设计106.1凹模构造的设计..116.2冲孔凸模构造的设计126.3凸凹模构造的设计13 6.4定位部件的设计146.5弹簧的设计146.6凸凹模尺寸确立.. (17)6.7卸料螺钉的设计.... .176.8卸料装置的设计 (17)6.9模柄确实定..... ... .176.10上垫板确实定... . . (17)6.11刚性推件装置确实定.. (17)6.12凸模固定板确实定.. ... . .176.13凸凹模固定板确实定.. ... . 18第七章模架及其余部件的设计19第八章冲压设施的采纳208.1压力机的选择. 208.2模具的闭合高度的计算 (21)第九章固定方式确实定229.1凸和凹模的固定... . (22)9.2确立装置基准 (23)第十章绘制模具装置图... . . (24)第一章设计任务冲压手工及模具设计(机械部件见附图)第二章确立工艺方案及模具构造形式2、1 冲压工艺解析1、(1) 部件资料、尺寸公差要求此工件资料为 45 钢,拥有优异的冲压灵巧性,合适冲裁。
(2)部件尺寸精度工件构造相对简单,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研磨。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任务书(A )一、综合实训总体要求1项目名称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2项目总体要求:每组 人,每组共同完成左座椅调整器或脚踏外板的生产冲压工艺编制,并按照此工艺要求设计出生产该零件所需的冲压模具三维及二维装配工程图、非标准零件三维及二维工程图,在电脑上完成模具装配。
每组完成一副冲压模具中的凸模、凹模机加工工艺分析、工艺卡制定,线切割加工程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编写。
并在机床上进行操作。
采用计算机完成相应的设计、加工说明。
时间:四周二、冲压件及技术要求题1 名称:脚踏外板题2 油封垫片1、未注公差为IT142、表面镀锌技术要求题3 材料:08F,厚度为2mm,三、模具要求1模具寿命不低于10万次2选用标准模架及相关标准件;3模具结构合理,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四、项目实施步骤(分三步实施:冲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1冲压工艺设计(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冲压工艺方案确定(3)工艺计算(4)冲压设备的选定(5)冲压工艺卡制定2 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的选择(2)定位方式的选择(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4)导向方式的选择(5)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6)模具总装图3模具制造(1)根据凸模、凹模零件图纸分析其加工工艺,确定毛坯(2)制定凸模、凹模零件加工卡(3)计算加工程序(4)加工出凸模、凹模。
4.模具装配调试四、学生综合实训结束时提交的成果与资料1、项目技术报告包括冲压工艺卡、模具设计说明书、模具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数控加工程序(OFFICE WORD文档);2、完整的模具三维设计(PRO/E三维缺省设置数据格式);3、完整的模具二维装配工程图设计(含明细表);(手工绘制和电脑绘图各一套)。
4、完整的模具零件二维工程图设计;5、模具装配,并写出流程(OFFICE WORD文档);6、加工制造成果包括模具凸模、模具凹模等。
任务书(B)一、综合实训总体要求1项目名称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目录一前言 (2)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3)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4)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8)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9)六压力机校核 (10)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11)八设计小结 (13)九参考文献 (13)前言模具是现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仪表、加点通讯等产业中,60% -80%的零部件均依靠模具成形,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设计是对板料的冲压,板料冲压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冷冲模则是推行冲压工艺比不可缺的装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也随着有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深化,加工件精度的日趋提高,模具的制造更是有着长足的进步。
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
有关冲压技术方面的为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研究和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
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改善冲件的质量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著更为重要。
本设计是基础零件的模具设计,以基础、工艺、计算、结构、材料入手,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模具。
并使之满足要求。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工件为图1所示的冲孔落料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t=1.2mm ,大批量生产。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图11.材料分析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零件中有两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Ø10mm,符合冲裁最小d min≥1.0t=1.2mm的要求。
另外,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l min≥1.5t=1.8mm的要求。
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尺寸都未标注公差要求,因此,该零件在精度方面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取12级精度,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工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 绪论 (1)2 冲压件的工艺设计 (1)3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2)4 模具设计工艺计算 (6)4.1 计算毛坯尺寸 (6)4.2 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距的确定 (8)5 冲压力的计算 (10)5.1 计算冲裁力的公式 (10)5.2总的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弯曲力和总的冲压力 (10)6 刃口尺寸的计算 (12)6.1 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2)6.2 刃口尺寸的计算 (12)6.3 计算落料、冲孔部分的凸、凹模刃口的尺寸 (13)6.4弯曲部分工作尺寸的计算 (14)7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5)7.1工作零件的设计 (15)7.2 卸料部分的设计 (17)7.3 定位零件的设计 (17)7.4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17)总结 (18)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录 (20)1 绪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的生产一方面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多样式的方向发展,加快换型,采用柔性化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朝着大批量,高效率生产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规模来创造更多效益,生产上采取专用设备生产的方式。
模具,做为高效率的生产工具的一种,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与重要的工艺装备。
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和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可实现高速大批量的生产;节约原材料,实现无切屑加工;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利用模具批量生产的零件加工费用低;所加工出的零件与制件可以一次成形,不需进行再加工;能制造出其它加工工艺方法难以加工、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制品;容易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的特点。
2冲压的工艺设计零件图(如图1所示)分析:该零件为带孔的四直角相反弯曲对称件,材料为Q235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具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 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3. 模具常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4. 模具结构和设计要点5. 模具零件的绘制和加工技术6. 模具的装配和调试7. 模具的维护和保养三、课程设计要求1. 设计一款实用的模具,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任选材料和加工工艺。
2. 完成模具设计的全部流程,包括模型设计、零件绘制、装配和调试等。
3. 提交完整的模具设计说明书,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书写。
四、设计说明书格式和要求1. 封面包括课程设计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要素。
2. 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内容和页码。
3. 设计任务概述需设计的模具的具体功能、适用范围和要求。
4. 模具设计流程详细阐述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模型设计、零部件绘制、装配和调试等。
5. 模具设计思路阐述设计方案思路,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
6. 模具设计要点详细介绍模具设计的主要要点,涉及结构设计、加工工艺、装配调试等多个方面。
7. 零件图纸提供所有零部件的图纸和规格参数,要标注尺寸、工艺要求、材料和硬度等。
8. 组合图纸提供模具的组合图纸,要标注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
9. 模具调试和试验详细介绍模具调试和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调试针对的问题、解决方法和验收结果等。
10. 模具维修和保养介绍模具的维修和保养方法,包括检修周期、工具设备、操作步骤等。
五、总结总结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体会,对模具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展望模具设计发展前景。
六、参考资料列出参考资料的来源和引用方式。
绘制设计说明书的注意事项:在制作设计说明书时一定要认真细致,注重严谨性和完整性。
需要明确阐述各个设计环节的过程和结果,贴近实践成果,尽量实用,简洁明了的表达设计思想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训练设计说明书(doc 33页)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训练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者:班级:指导教师: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2 月 26 日目录摘要 (III)目录 (IV)第1章前言 (1)第2章塑件的工艺分析 (2)2.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2.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2.2.1结构分析 (4)2.2.2尺寸精度分析 (4)2.2.3表面质量分析 (4)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4)2.4 注射机的初选 (5)第3章分型面选择和浇注系统设计 (7)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7)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 (7)3.1.2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7)3.1.3 分型面的选择 (7)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8)3.2.1 浇注系统的组成 (8)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设计 (8)3.2.3 分流道的设计 (11)第4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15)4.1 模具型腔的结构设计 (15)4.2 型芯的结构设计 (17)4.3 成型零件的尺寸确定 (17)第5章顶出机构的设计 (22)第6章冷却系统的设计 (25)第7章排气系统 (25)第8章成型设备有关参数校核 (26)第9章模具特点和工作原理 (28)总结 (29)参考文献 (30)第1章前言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底座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
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
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
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
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 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
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9第2章塑件的工艺分析该塑件是底座盖产品,其零件图如图所示。
本塑件的材料采用聚碳酸酯,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图2.1 底座盖图2.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包括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的表面质量和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其具体分析如下: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料品结构特使用温化学稳定性能特点成型特点2929自由尺寸,可按MT5差取公差,其主要尺寸公差标注如下(单位均为mm )。
塑件外形尺寸:350 -0.56、180 -0.38、Φ150 -0.38、90 -0.28、100 -0.1内形尺寸:26+0.50 0、R1+0.20 0、R3.5+0.24 0、12+0.32 0、6+0.24 0、Φ3.5+0.24 0、Φ5+0.1 0孔心距:22±0.22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该塑件要求外形美观,外表面没有斑点及熔接痕,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①该塑件的外形为长方体。
壁厚均匀,且符合最小壁厚要求。
②塑件型腔很大,有尺寸不等的孔,它们均符合最小孔径要求。
综上所述,该塑件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2.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2.2.1结构分析从零件图上分析,该零件总体形状为圆形。
因此,模具设计,该零件属于中等复杂程度.2.2.2尺寸精度分析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最大处为3.5mm,壁厚均匀,,在制件的转角处设计圆角,防止在此处出现缺陷,由于制件的尺尺寸中等。
2.2.3表面质量分析该零件的表面除要求没有缺陷﹑毛刺,内部不得有杂质外,没有什么特别的表面质量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塑时在工艺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计算塑件的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计算塑件的体积:V=4624.5388mm329(单个)(2)计算塑件的质量计算塑件的质量是为了选择注射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根据有关手册查得p=1.2kg/dm3所以,塑件的质量为 W=pV=4624.5388×1.2×10-3=5.549g根据塑件形状及尺寸采用一模四件的模具结构,考虑外形尺寸、对塑件原材料的分析及注塑时所需的压力情况,参考模具设计手册初选螺杆式注射机W总=4W=4×5.549 =22.198g 2.4 注射机的初选综上所述,初选螺杆式注塑机:XS-ZY-60根据塑件的计算重量或体积,选择设备型号规格,确定型腔数当未限定设备时,须考虑以下因素:采用一模四腔的模具结构,考虑其外形尺寸,注塑时所需压力和工厂现有设备等情况,初步选用注塑机XS-ZY-60型。
XS-ZY-60型注射机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29第2章塑件的工艺分析2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聚碳酸酯的成型性能,查相关手册得到聚碳酸酯的成型工艺参数: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第3章分型面选择和浇注系统设计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分型面的形式由塑料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大体上有平面式分型面、阶梯式分型面、斜面式分型面、曲面式分型面、综合式分型面。
3.1.2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1)保持塑料外观整洁;(2)分型面应有利于排气;(3)应考虑开模是塑料留在动模一侧;(4)应容易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5)分型面应力求简单适用并易于加工;(6)考虑侧向分型面与主分型面的协调;(7)分型面应与成型设备的参数相适应;(8)考虑脱模斜度的影响[11]。
3.1.3 分型面的选择1、确定成型位置由于塑件结构简单,所以不用设计小型心,型腔直接开设在定模板和中间板上.采用两排各8个型腔分布.2、确定分型面采用单分型面注射模,从AA分型面一次分型,如下图所示:图3.1 分型面3.2 浇注系统的设计3.2.1 浇注系统的组成浇注系统是将熔融的塑料从成型设备喷嘴进入模具型腔所经的通道,它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冷料。
在设计注射模具的浇注系统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2]。
(1)根据所确定的塑件型腔数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布局。
(2)根据塑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壁厚等诸多因素,并结合选择分型面的形式选择浇注系统的形式及位置。
(3)应尽量的缩短物料的流程和便于清除料把,以节省原料,提升注射效率。
(4)应根据所选用塑件的成型性能,特别是它的流动性能,选择浇注系统的截面积和长度,并使其圆滑过渡以利于物流的流动。
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是熔融塑料由成型设备喷嘴先经过的部位,它与成型设备喷嘴在同一轴心线上。
由于主流道与熔融成型设备喷嘴反复接触、碰撞,一般浇口不直接开设在定模上,为了制造方便,都制成可拆卸的浇口套,用螺钉或迫合形式在定模板上[13]。
(1)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成型设备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
主流道的形状与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使熔体的温度降和压力损失最小。
(2)主流道尺寸在卧式或立式成型设备上使用的模具中,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
为了让主流道凝料能从浇口套中顺利拔出,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角为2º~6º。
小端直径d比成型设备喷嘴直径大0.5mm~1 mm。
由于小端的前面是球面,其深度为3mm~5 mm,成型设备喷嘴的球面在该位置与模具接触并且贴合,因此要求主流道球面半径比喷嘴球面半径大1mm~2mm。
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0.08 。
(3)主流道浇口套主流道浇口套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如T8A、T10A等材料制造,热处理淬火硬度53HRC—57HRC。
浇口套的材料应选用优质钢T8A,并应进行淬火处理,为了防止成型设备喷嘴不被碰撞而损坏,浇口套的硬度应低于成型设备喷嘴的硬度。
为了便于浇注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主流道采用α为3º~6º左右的圆锥孔。
浇口套于成型设备的喷嘴头的接触球面必须吻合,由于成型设备喷嘴是球面,半径是固定的,所以为使熔融塑料从喷嘴完全进入主流道而不溢出,应使浇口套端面的凹球面与成型设备喷嘴端的凸面接触良好,圆锥孔的小端直径则大于喷嘴的内孔直径,球面与主流道孔应以清角连接,不应有倒拔痕迹。
为了便于浇注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主流道采用α为3º~6º度左右的圆锥孔,对流动性较差的塑料也可取得稍大一些,但过于大则容易引起注射速度缓慢,并容易形成涡流。
浇口套与塑料注射区直接接触时,其出料端端面直径应尽量选得小些。
浇口套于成型设备的喷嘴头的接触球面必须吻合,由于成型设备喷嘴是球面,所以为使熔融塑料从喷嘴完全进入主流道而不溢出,应使浇口套端面的凹球面与成型设备喷嘴端的凸面接触良好,圆锥孔的小端直径则大于喷嘴的内孔直径,球面与主流道孔应以清角连接,不应有倒拔痕迹,以保证主流道凝料顺利脱模[14]。
定位环是模体与成型设备的定位装置,它保证浇口套与成型设备的喷嘴对中定位,定位环的外径应与成型设备的定位孔间隙配合。
浇口套端面应与定模相配合部分的平面高度一致。
成型设备SZ-63/400的喷嘴球半径为18 mm,喷嘴孔径为2 mm。
所以要使浇口套端面的凹球面与成型设备喷嘴的端凸球面接触良好,凹球面半径取19 mm,圆锥孔的小端直径则应大于喷嘴口内径,取3 .2mm,如图3.2。
图3.2 浇口套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
为了让主流道凝料能顺利从浇口中拔出,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角为 3º。
小端直径d比成型设备喷嘴直径大0.5-1mm。
由于小端的前面是球面,其深度为3-5mm,取值为5mm,成型设备喷嘴的球面在该位置与模具接触并且贴合,因此要求主流道球面半径比喷嘴球面大1-2mm。
3.2.3 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将熔融塑料从主流道截面及其方向的变化,平稳进入单腔中的进料浇口或主流道进入多腔的浇口的通道,它是主流道与浇口的中间连接部分,起分流和转换方向的作用,通常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的成型区域内。
在注射过程中,熔融的塑料在流经分流道时,应是它的压力损失以及热量损失最小,而以分流道中产生的凝料最少为原则,分流道的设计要点总体归纳如下:分流道的形状要考虑分流道的截面积与其周边长度的比最大为好,这样可以减少熔料的散热面积和摩擦阻力,减少压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