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初三政治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位、作用、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地位、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 •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基石。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对内实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对外实行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在竞争合作中加快发展。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
本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是什么?
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
• 基本路线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地位: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核心: 制定依据
中国共产党 全国各族人民
奋斗目标: 实现方法: 核心内容:
富强(经)、民主(政)、 文明(文化)、和谐(社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什么?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复杂、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更快发展,就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离开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因此,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始终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基点上。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做到想经济发展之所想、急经济发展之所急、办经济发展之所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当然,在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必须把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什么时候也不能以牺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防止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忽略统筹兼顾,造成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失调;又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怀疑甚至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从而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党的基本路线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秀教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秀教案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分
(1)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在建国初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2)市场经济的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改革的措施:
(1)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2)作用: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你认为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何影响?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基本路线的含义"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浅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党的十三大更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经济成为发展使命。

他成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全面改革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所谓的改革就是要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农村改革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以下几点。

(1)1978年到1982年,农村改革起步阶段。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搞起家庭承包。

并取得巨大成果,随后我国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这一改革,中国在农村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

(2)1982年到1985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确立“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3)1985年到1988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等;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农村商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

(4)1988年到2002年,农村改革的停滞阶段。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一致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中心”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这两个“中心”的解读不应局限于机械的对比,需要从内在逻辑进行整体把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逻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从理论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完全实现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从现实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渐彰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它既有物的属性,更有人的属性。

因此,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完全意义上讲,既要实现物的增长,更要实现人的发展。

以GDP增长论英雄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这是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误解。

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厘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之关系

厘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之关系

厘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之关系作者:温静静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5期摘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同为“中心”,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两者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这是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厘清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研究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两者一脉相承,缺一不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发展路径,其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而“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事业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追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不矛盾,两者不分轻重,同样重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关键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关系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到目前为止,这一基本路线已经坚持了整整40年,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收入也突破八千美元,中国成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新时代又开启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已然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红线,展示了我党的立场和情怀。

相隔约40年,两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两者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这是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厘清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人民为中心”提供物质前提经济建设位于五大建设之首,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路径、手段,为“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必备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作者:丁俊萍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09期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

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顺利实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上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政治和经济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为维护本阶级经济利益而进行政治活动的政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讲政治,都不能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否则便无以实现党的纲领。

为了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邓小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多次讲了这方面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吉林省的一次谈话中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明确指出: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

离开这个主要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

”他特别说到政治工作与經济工作之间、政治问题的解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

但是,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

党的基本路线及指导思想

党的基本路线及指导思想

党的基本路线及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地位:兴国之要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

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革 命 为 中 心 来 建 构 的社 会 主 义 理 论迥 然 不同 的 渭分明的两种思 路
.

一 直 贯 穿 于 他 关 于社 会 主 义 的
两 条政 治 路 线

以经 济 建设 为

也 是 《邓 小平 文 选 》 第三 卷 的 核心
中心 的 确 立 标 志 着 社 会 主 义 观 上
飞跃
.
史人 物 的专题 研 究 综 述 况
;
,
这是 最 根 本 的 拨 乱 反 正
. 地
,
分析 并认 定 当 今世 界 的 基 本政 治 特 征 是 两 种 社 会 制
党 史 党建研 究 状 配 合 时事 政 治 学 习 的讲 解材 料和 报告提 纲 等 在 新 的 一 年 里 本报 要 遵 循 将 党 史征 编 研
,
发 展慢 了 也 不 是
社 会主 义 义 的 更快 的 优越 性 到

强 调 社 会 主 义 生产 力 的 发 展 要 比 资 本 主 更高
,
这样 才 能 从 根 本 上 体 现 社 会 主 义
,
党 史 信 息 报
由中 共 上 海 市 委 党史 研 究 室 和 上 海 市 党 史 学 会 联 合 主
, .

,
年 以 来 这样
无 论 国 内 发 生这 样 那 样 的 事件
.
国际
.
第一 次 明 确 地 将 发 展 生 产 力归 入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的 范畴 这 就 是 说 不 能 仅 仅 从 制度方 面 去 理 解 社 会主 义 的 本 质 规 定 全应 该 从 生 产 力 方 面去 理 解 要 看生 产 力 发 展 的 水

【政治课件】第20课 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课件】第20课   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十四大代表亲切见面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邯郸钢铁公司夜景
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 还是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功的范例。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课件】第20课 经济建 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导入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了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国家电力公司
知识链接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安徽农民种“责任田”的尝试
解析与探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 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7年6月12日)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切的成功都得益于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围绕着四项基本原则展开工作。

本文将探讨这四个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要重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生产,党的基本路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识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计划,指导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这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贯彻执行。

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意味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

同时,要保证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优势,加强党和国家的领导、监督和管理,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最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意味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制度。

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答案]
本题为判断类问答题,需要提取有效信息“经济建设”“立国之本”“政治基石”,结合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知识进行判断。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因此认为经济建设是立国之本,是政治基石的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的,经济体制任何比较大的变革,都会带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或先或后地发生相应的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要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体制和政策作相应的调整;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它的培育、发展和完善服务,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中心课题之一。

教育改革的任务虽然紧迫,但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这只能是—个相当长的渐进过程,而且将是由千百万教育工作者通过创造性劳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探索、试验、总结、提高、调整、理顺,不断地发现、创新和前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让各种不同的观点充分地展开讨论,当是十分有益的。

一、劳动力商品化与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至深且广的方面之一,当是劳动力的商品化。

我们所己初步建立,并正在加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基本组成之一就是生产要素市场。

所谓生产要素,最基本的是资金、物资和劳动力,而劳动力则是诸生产要素中能动的、最具创造性和可变性的、活的要素。

无论是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还是以脑力为主的劳动力,由于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才能,以及兴趣爱好、性格、意志、情绪和品德等方面不同,其劳动能力、劳动效率会有很大差别。

不仅如此,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组合的方式不同,劳动者组合的方式和管理方法的不同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劳动效率。

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就是为了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间和劳动者之间能得到比较好的组合,以避免生产资源的严重浪费。

如果我们把教育内部的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暂时抽象掉,着重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把各级各类学校等所组成的国民教育体系视为—个整体,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职能之—就是使受教育者经过它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成长为“令人满意的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波澜壮阔新篇章

85篇章。

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政治和经济的密切关系,本阶级经济利益而进行政治活动的政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讲政治,都不能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否则便无以实现党的纲领。

为了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邓小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多次讲了这方面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吉林省的一次谈话中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在同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明确指出: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

离开这个主要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

”他特别说到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政治问题的解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

但是,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

”他认为,很多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

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新思路。

“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最大的政治”“要从经济角度解决政治问题”,科学地阐明了新形势下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对于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2011年6月10日,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位于辽宁沈阳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修缮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教训,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