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地
线 面
银川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1984)
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4、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二、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 三、对外开放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
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基本的组 织原则有哪些?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总部设于日内瓦。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 易总协定。该组织有一个大家共同制定、 共同遵守的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 国家协定。这一市场规则包括国民待遇 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待遇原 则、互惠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材料3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 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 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 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 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 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 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 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
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 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龙永图 妙喻:WTO与卖菜的小贩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 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 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 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 意做大,卖肉、卖鸡、卖菜,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 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 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 按照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复杂、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更快发展,就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离开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因此,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始终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基点上。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做到想经济发展之所想、急经济发展之所急、办经济发展之所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当然,在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必须把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什么时候也不能以牺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防止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忽略统筹兼顾,造成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失调;又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怀疑甚至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从而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为中心1. 引言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将经济建设置于各项工作的核心地位。
这一理念的提出和贯彻旨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2. 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重要途径。
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2.1 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资本投资等手段,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可以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2.2 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市场竞争等措施,可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的效益,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岗位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创业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和贫困问题。
2.4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
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推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增加幸福感和满意度。
3.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实现繁荣和富强的基础。
只有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国家才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其次,经济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最后,经济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4.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和经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各国在实现经济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厘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之关系
据,可以应用于社区、机构,也可通过App在家中实现多方面的居家养老需求。
后者主要适合于居家养老,运用周边辅助技术,通过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来检测搜集数据,不需改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用最自然的方式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采用以参与主体为标准划分总结出第三种模式,即基于多方参与的智慧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各方力量的整合,让不同的服务主体、监督部门、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养老,打通多个为养老服务主体间的壁垒,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特性。
[8]上述“智慧养老”的模式划分,抽象出了各地在当前“智慧养老”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特征,但分类标准尚也未真正明确。
“智慧养老”在国内起步不久,其实际推广、理论研究均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学者在现有“智慧养老”发展不成熟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归类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目前学者对其模式划分来看,存在分类依据说明模糊、实际案例分类可操作性不强等主要问题。
因此,系统化的智慧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小结“智慧养老”作为对养老这一民生问题的回应,在中国获得了初步发展,当前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为未来养老问题的更好解决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学界关于其内涵界定,目的均是期待利用现代科技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具体实现机制侧重点略有差别;智慧养老的模式划分标准也尚不成熟,带有模糊性、碎片化特点。
随实践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会逐步明朗,日渐理论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28-135.[2]屈芳,郭骅.“物联网+大数据”视阈下的智慧养老模式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7(4),52-57.[3]白玫,朱庆华.老年用户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及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现代情报,2018(12),3-8.[4]蔡小慎,田宇晶.基于行为人模型的智慧养老模式合作机制分析[J].理论导刊,2017(5),13-19.[5]谢岚旭.智慧养老:让“空巢老人”不再孤单[J].上海信息化,2014(4),51-52.[6]张雷,韩永乐.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J].社会保障研究,2017(2),30-37.[7]柏青华.居家智慧养老的智慧之处[J].人民论坛,2018 (3),90-91.[8]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9]左美云,陈洁.“SMART”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J].中国信息界,2014(4),41.[10]戴雪玲.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11-12.[11]刘霞.智慧社区养老视角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7),1744.作者简介:李崇琦(2000.05)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本科,社会工作,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秀教案
(1)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在建国初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2)市场经济的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改革的措施:
(1)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2)作用: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你认为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何影响?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试题:答案: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关阅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资料,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该概括。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资料概述(1)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的,其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直接动力(改革)、外部条件(开放)、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资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中心的确立,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3)“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务必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务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务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务必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有团结稳定的环境,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旧的体制实行根本性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课稿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的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中的第四单元的第20课。
该单元围绕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主题,分析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的过程,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探索道路上党的工作的一大决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国家工作重心的一大转移,所以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经济理论较多所以我把教学目标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通过图表数据分析,材料收集等方式,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把抽象化的理论和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
3、引用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序曲,所以这可以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而且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在此改革推动下的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也是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以做为本课的难点。
因为学生们一直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所以把这一点做为难点来讲解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教具:主要是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50 40 百 30 分 比 20 10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95年 1998年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A.率先改革:安徽、四川 B.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的意义(影响) A.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 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创造条件。
三、国有企业改革 1.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 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 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 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 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 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 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阅读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然而,当时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引起全国上下不满。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 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 义束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将这个中心与“以人为本”的方针结合起来,并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寻求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变革路径。
第一,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始终是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之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国家战略。
所以,目前我们仍无法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设想用其它战略去取代它。
第二,不能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间割裂开来去理解。
过去28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未背离“以人为本”,相反,恰恰最能反映“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为,在个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有什么资格谈论“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和“以社会发展为中心”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
这两个说法都无法成为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战略。
过多地强调“以人为本”、把社会发展作为中心的话,往往会出现新的乌托邦倾向。
事实上,没有经济增长,就无法根本解决目前我国尚存的比较严峻的失业问题。
第三,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
比如,过去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新的矛盾中,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增长意味着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的。
因此,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以人为本”来满足个人多层次需求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些个人发展需要必须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的。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很快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事实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我们要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蛋糕,使以人为本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经济建设不能脱离人的需要,经济增长的成果最终必须反映在社会进步上,最终要使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浅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党的十三大更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经济成为发展使命。
他成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全面改革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所谓的改革就是要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农村改革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以下几点。
(1)1978年到1982年,农村改革起步阶段。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搞起家庭承包。
并取得巨大成果,随后我国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这一改革,中国在农村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
(2)1982年到1985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确立“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3)1985年到1988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改革的重点是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等;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农村商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
(4)1988年到2002年,农村改革的停滞阶段。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一致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中心”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这两个“中心”的解读不应局限于机械的对比,需要从内在逻辑进行整体把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逻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从理论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完全实现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从现实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渐彰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它既有物的属性,更有人的属性。
因此,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完全意义上讲,既要实现物的增长,更要实现人的发展。
以GDP增长论英雄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这是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误解。
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包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扩大国内外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等。
通过推动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富强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体制的核心,坚持市场导向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合理调节供求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市场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同时,市场导向还需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实现市场和政府的良好互动,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的关键。
坚持开放,要不断推进经济体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进程。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走出去投资,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开放是不断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保障基本民生等措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和创造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个人创办的各类 企业。乡镇企业 原来叫社队企业, 在经济体制改革 前基本没有活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创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 4)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图一、图二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 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图三:农民领取 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2)从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 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 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4.乡镇企业的发展
3.目标
宝钢雄伟的高炉群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从建国初到1958年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 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经济。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 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2)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
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 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 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的讲话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 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 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返回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首都钢铁公司 20世纪80年代,首都钢铁公司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率先走出一条国 企改革的成功之路。这个曾被称为“冶金博物馆”的老企业,现成为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大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 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 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 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什么服务为指导思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什么服务为指导思
40年来,中国外交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坚持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上来,坚决贯彻中央制定的各项对外方针政策。
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
40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为战略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进入新世纪后,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搞发展创造了条件。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做出的战略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
完善和深化外交布局。
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
要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要推进构建总体稳
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要大力做好多边外交,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对外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理念,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挑战迎面而来。
当代世界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是科技、人才、教育的竞争。
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叫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侧面的反应出了一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人才、人才、教育等重要性。
文革中,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被破坏的一塌糊涂,据相关部门统计,单单在经济上的损失就高达了5000亿人民币。
战后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都一样面临着崩溃的问题。
但是中国在大跃进文革等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中,到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听不不止,甚至倒退。
反观日本战后经济不断发展,在七八时年代就已经是全球的经济大国,甚至一段时间超过了美国。
当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他以极大的魄力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遗毒影响。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的建设中国的基本方针并付诸行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围绕着这个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可以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巩
固和发张了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和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的综合展示,从大到经济政治文化军师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示。
在教育领域,要投入大笔资金以保障我国的教育文化建设,医疗、国家基础建设等等一系列,都需要经济建设来保障支持发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提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我们不否认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是很小,要发展经济,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国防。
不可否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影响使我国社会意识出现了方向性的变化。
很大一批人误解为了就是一切以钱为重,拜金主义抬头发展。
社会财富的增加,是靠科技的发展和掠夺两条途径,我们未曾对外掠夺,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远远比不上国外的科技发展,在很大一部分上只是在模仿国外的科技。
一些如电脑汽车家电等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中,赚的钱也只是为他们做了嫁衣,但是相当一部分的社会财富被一小群富人掌控,这一小群在邓小平的设想中,是先富起来的人,要带动后来人一起富裕。
但是这群先富起来的人,并未这样做,他们选择的是富裕后千方百计的巩固扩展着自己的财富,导致了社会的分配不均,社会矛盾突出。
黄赌毒在中国的大地上猖狂发展着,国民素质下降。
这都是经济发展的导致的问题,要减轻问题带来的矛盾,只有用经济发展的利剑,统筹城乡发展,平衡东西部,城市与农村间、区域间的发展,逐步去解决。
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说明国家已经看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凸显的
社会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凸显出来的社会问题越多,但是也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逐步解决在这个过程总的问题,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办到。
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发展,所以国家提示了科学发展观,发展并不是指单单经济方面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各个方面要协调统筹的发展,以经济建设发展为核心,统筹其他方面得发展。
在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才能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政治文化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物质的保障。
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