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地
线 面
银川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1984)
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4、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二、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 三、对外开放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
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其基本的组 织原则有哪些?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总部设于日内瓦。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 易总协定。该组织有一个大家共同制定、 共同遵守的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 国家协定。这一市场规则包括国民待遇 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待遇原 则、互惠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材料3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 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 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 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 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 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 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 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
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 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龙永图 妙喻:WTO与卖菜的小贩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 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 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 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 意做大,卖肉、卖鸡、卖菜,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 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 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 按照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2)第二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是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 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 竞争主体,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的要求
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1、1949—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是怎样的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1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材料1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什么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各种商品的生产 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 这种排斥市场的僵化的体制,影响了人们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 不足,人民消费水平低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 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 么方法才能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方针: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实行改革开放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一)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一、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心 二.农村实践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包产到户 生产、经营自主权 2、乡镇企业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1992十四大---目标确立 2、1997十五大---理论发展 四、城市实践---国企改革---目标
课堂 设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 人遵循“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 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 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严重地束缚 了人们的思想;在邓小平的支持下,1978年全 国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背景下,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并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开始 把改革由农村推向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 为中心环节,扩大且也自主权。城市改 革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 革成功与否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整 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课堂 设问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其有哪些重要作用?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辽师大附中
导
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 来,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 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 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 了什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影响?下 面就让我们走进新时代,一起来感受时代的脉搏 的跳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试题:答案: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关阅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资料,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该概括。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资料概述(1)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的,其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直接动力(改革)、外部条件(开放)、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资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中心的确立,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3)“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务必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务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务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务必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有团结稳定的环境,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旧的体制实行根本性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修改意见:1.史海引领部分的修改,注意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在语言上,应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在设计上,创意、角度新,有吸引力;在思维上,有梯度、深度,锻炼能力;在构思上,设计的问题与内容关联性好。
2.在例题方面,注意“解题思路”是要讲清如何审题、如何答题上,讲解题思路,要具体;而活动栏目中的“方法技巧”是规律性的总结,形式要多样化些。
3.『说文解图』要突出三点,一是由图中内容谈起,二是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三要注意简明,【史海引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所坚持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这个错误方针,使中国的历史发生伟大的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教材知识详解】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把改革开放、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原因①经济教训: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
②中国国情: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
③实践经验:有些地方农民已自发实行包干到户。
4、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影响: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二)发展乡镇企业1、含义:乡镇企业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02022.02自从18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开启现代化的大门之后,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与时俱进,但经济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不曾发生任何改变。
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有着浓厚的赶超型色彩。
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再往前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也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需要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仍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聚焦党校学员“两带来”,发挥党校优势、体现党校特色,本刊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合作,开设“党校学员‘两带来’”栏目,每期从党校学员“两带来”问题中选取两个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编者按张占斌文_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进程中,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深刻反思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违背发展规律、脱离经济发展中心而遭受严重挫折;二是通过横向对比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层面的巨大差距,同时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对生产力发展的强烈要求,要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就必须发挥制度优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经验表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仍然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把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放到党和国家工作重要位置,要求全党以极大的精力抓经济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课稿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的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中的第四单元的第20课。
该单元围绕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主题,分析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的过程,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探索道路上党的工作的一大决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国家工作重心的一大转移,所以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经济理论较多所以我把教学目标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通过图表数据分析,材料收集等方式,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把抽象化的理论和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
3、引用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序曲,所以这可以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而且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在此改革推动下的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也是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以做为本课的难点。
因为学生们一直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所以把这一点做为难点来讲解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教具:主要是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将这个中心与“以人为本”的方针结合起来,并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寻求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变革路径。
第一,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始终是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之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国家战略。
所以,目前我们仍无法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设想用其它战略去取代它。
第二,不能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间割裂开来去理解。
过去28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未背离“以人为本”,相反,恰恰最能反映“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为,在个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有什么资格谈论“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和“以社会发展为中心”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
这两个说法都无法成为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战略。
过多地强调“以人为本”、把社会发展作为中心的话,往往会出现新的乌托邦倾向。
事实上,没有经济增长,就无法根本解决目前我国尚存的比较严峻的失业问题。
第三,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
比如,过去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新的矛盾中,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增长意味着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的。
因此,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以人为本”来满足个人多层次需求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些个人发展需要必须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的。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很快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事实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我们要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蛋糕,使以人为本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经济建设不能脱离人的需要,经济增长的成果最终必须反映在社会进步上,最终要使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讲稿) 首先我们来一起简单一下回顾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图片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各族人民,以经济建国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什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党工作的第一要务,党的一切工作都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而且抓住不放,把国家引入到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 两个基本点:(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坚持改革开放二、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原因:(1)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由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3)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过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国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个人创办的各类 企业。乡镇企业 原来叫社队企业, 在经济体制改革 前基本没有活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创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 4)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图一、图二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 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图三:农民领取 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2)从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 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 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4.乡镇企业的发展
3.目标
宝钢雄伟的高炉群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从建国初到1958年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 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经济。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 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2)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
第十四课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
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工作舱
(四项基本原则)
导航系统
动力系统 (改革开放)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统一的整体
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 不可的有机整体 ①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②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目的是把经济建设搞上 去,实现宏伟目标
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兴国之要
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 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 发展生产力
三峡工程总投资1800亿元
北京奥运会总投资2900亿元
航天投资350亿元
京广高铁投资4000亿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意义或重要性:
P102第二段第二句开始: 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 安的根本要求。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 实的基础, 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回顾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 现有哪些? 3、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这 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思 考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多长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49年 1956 新 社 中 会 国 主 成 建 立
1978 中社 国会 特主 色义
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 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 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的讲话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 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 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返回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首都钢铁公司 20世纪80年代,首都钢铁公司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率先走出一条国 企改革的成功之路。这个曾被称为“冶金博物馆”的老企业,现成为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大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 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 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 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言在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对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战略。
经济建设的意义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等目标的过程。
经济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2. 增加国家实力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增加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
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
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利益。
3. 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经济建设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使该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
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平等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因素要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1.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经济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战略。
国家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规划和政策,确保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投资和创新投资和创新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引导和推动投资,并加大对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支持。
投资和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的。
不同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4. 推动社会规模和质量的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增加经济规模,还需要注重提高经济质量。
必须加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一致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中心”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这两个“中心”的解读不应局限于机械的对比,需要从内在逻辑进行整体把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逻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从理论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完全实现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从现实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渐彰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它既有物的属性,更有人的属性。
因此,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完全意义上讲,既要实现物的增长,更要实现人的发展。
以GDP增长论英雄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这是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误解。
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重大成就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重大成就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经济发展。
通过坚持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改革方向,我国经济在不断增长,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我国还取得了许多其他方面的重大成就。
例如,在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领域,我国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进步。
在环保方面,我国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环保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也表现出色。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让我国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表述。
《决议》还重申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此外,邓小平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邓小平自1978年以来不断强调实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这样,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已经逐步形成。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的概括。
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居后,这年和长就是家国之路,是求:四源基本原则是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间都绝不能动摇。
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保证全国人民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造成社会动乱,改革开放无法进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方法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 —邓小平1985年 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利用市场 材料 2: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 方法发展生产力。 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 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1987年
改革开放—— 春天的故事
希望的春天 .rm
结合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图一: 湖南宁乡 县某人民 公社成立 大会
•图二: 《人民日 报》报道 各地大放 农业高产 “卫星”
思考:从图 一、图二提 供的信息看, 当时在农村 掀起了什么 运动?这场 运动为什么 不能促进农 业生产的发 展?
图三:农民领取 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 花鼓庆丰收 从图三、图四提供的信 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 了什么制度? 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 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 的依据是什么?
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实践者
凤阳小岗村的第一份农村改革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兼顾了国家、集体和 农民三者的利益,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促进了农业经 济的发展
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经济 发展情况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50 40 百 30 分 比 20 10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惠东中学 邓玉万 张爱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概念:
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环节。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更 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 需求。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一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其统一性在于意识的根源是物质,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意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才能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才能更好得实事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卓有成效地向前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科学,避免出现西方国家在发展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这是主流。
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国有企业改革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导入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了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自我测评
1.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简述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
束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 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 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召开(2004年11月) 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位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报 名参会,包括了中国民营企业100强、浙江民营企业100强半数以上的企 业负责人。
返 回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国家电力公司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链接
安徽农民种“责任田”的尝试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 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 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这一观点。 3.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 系?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返 回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 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 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的讲话
国有企业改革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十四大代表亲切见面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邯郸钢铁公司夜景
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 还是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功的范例。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 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 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 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7年6月12日)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首都钢铁公司 20世纪80年代,首都钢铁公司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率先走出一条国 企改革的成功之路。这个曾被称为“冶金博物馆”的老企业,现成为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大企业。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