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试述新形势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具 在教学 活动 中发挥着 非常重 要 的作 用 , 其 能帮 助教 师 能
感, 让学 生 于枯燥 的 学生 过 程 中看 到 一 丝 彩虹 。 同时 , 教 师 的一 够 更加形 象地 进行讲 述 , 而学 生也 能从 抽象 的数 学定 义 中了解 其
言一行 都会 直接影 响学生 , 老师 的教 学态 度 也会 关 系着学 生 的学 中的意义 。 由于高 中数 学课 堂多处 于枯燥 泛 味 的状 态 , 学生 长 期 习热情 , 如果 在课 堂教 育 中教师 使 用 一 种 开放 式 的轻 松教 学 , 积 在被 动 的地位 中 , 容易 产生厌 学的情 绪 , 因此 , 教 师需 善 于运 用 教 极地 引导学 生参与 活动 , 将 进一 步提升 学 习效 率 。 具, 将 其与 教材 、 教学 方 法有 机 地结 合 在 一起 , 满 足 学 生 的需 求 。 根 据本人 多年 的经验 , 关爱学 生 需从 各 方面 展 现 , 主 要 方法 : 随着 电子计 算设备 深入 到教学 中 , 许 多地 区都 使用 多 媒 体进 行教 于课 堂开始 时 , 始 终 面带 微 笑地 走 人 教 室 , 以一 种 正面 的形 象影 学 , 多媒 体能够展 示精 美的幻 灯片 、 优美 声 音 、 图片 、 录 像、 动画 和
讨论 , 在 增加 老师 与学 生 的情谊 上 , 又 能 解决 问题 。课 后则 时常
常言 道“ 授人 以鱼 , 不 如授人 以渔 ” , 教 师虽 然 时常 教导 学生 ,
数 学 课堂上更好的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的情境。
教
闷
抽出一 部分 时间 与学 生 聊 天 , 聊 学 生 喜欢 的明 星 、 动漫 、 小说等 , 但在 更多 的时 间下 , 学生 还 需 自已独立 完 成 更 多知 识 的学 习 . 因 了解学 生 的想 法 , 增 进 学生 与教 师 之 间 的感 情 , 又 能帮 助教 师 在 此 , 教 师需 培养学 生的独 立 自主能力 , 自我 探究 学 习 中 的真 谛 , 不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一个实践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我们来说说“3+1”教学模式中的“3”部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3”部分指的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课外作业。
教师的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它是传授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而学生的学习则是教学的对象,他们需要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认真做题,以便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课外作业则是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以便能够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3”部分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来说说“3+1”教学模式中的“1”部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1”部分指的是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验、设计实践、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自思考、亲自实践。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可以设置实验、出题、解决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动手、善于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践结果,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缺乏互动和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授之以鱼,学生只能“养”之而无法“钓”之。
而在“导学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能力。
最后,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导学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讲解者,而是更多地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导学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仍然需要教师和学校加强培训和研究,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推崇和认同,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度。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中有许多模式,如小组讨论、合作任务、角色扮演等。
在选择模式时,要考虑到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小组合作模式。
例如,数学课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
教师可以将同一张试卷分成若干道题,根据学生的成绩水平、性格特点等情况分成若干个组别。
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做自己的试题,然后再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做题的方法、答案的正确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讨论,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二、设置合适的小组规则和奖惩制度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需要设置一些合适的小组规则和奖惩制度。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可以设置奖励小组最佳表现者的规则。
这样可以激励同学们发扬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同时也可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关系。
如果某个小组成员因疏忽或违规原因影响了小组的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惩罚或警告,以保持小组的纪律和合作精神。
三、组织合理的小组学习活动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需要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报告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细节和技巧,培养出习惯性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模式。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安排小组作业。
在小组作业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互相提出建议和指导,让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每个小组完成作业后,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设计方式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设计方式1. 引言1.1 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指的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和改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则需要在家自行完成作业。
而翻转课堂则是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进行了颠倒,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应用,而把讲解知识的部分留在家庭中完成。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材等方式预习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实践、讨论、解决问题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翻转课堂的提出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和互动,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践。
1.2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意义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翻转课堂则提倡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视频、阅读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更多用于解决问题、讨论和深化理解。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在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意义更是显而易见。
数学是一个需要大量练习和思考的学科,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和讨论。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式,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和独立地思考和解决。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家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等方式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而在课堂上则进行实际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是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3+1”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现就此做一简单介绍。
一、“3+1”教学模式是什么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堂数学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讲授知识、锻炼技能、尝试拓展。
每个部分约用25分钟,之间有短暂的休息。
而“1”则指的是教师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3+1”的时间安排,但一般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
1.讲授知识部分:在此阶段,教师要先为学生们讲解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并解释相应的概念和公式。
教师讲解时可穿插着举一些实例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2.锻炼技能部分:在此环节,教师要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练习知识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师在此部分也可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尝试拓展部分:在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尝试去自行探索和解决。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复习部分:本部分是课堂的收尾环节,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学生们的答疑做出回应。
同时,也可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外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1.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锻炼自己的数学功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
2.突破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常被诟病为枯燥乏味,而“3+1”教学模式则从讲授知识、锻炼技能、尝试拓展以及总结复习等四个方面,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4)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5)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高中数学“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高中数学“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索摘要:随着教育水平和教学观念的不断变化,不但要更新教学的观念,还要改变教学的模式。
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教学的引导者,一定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育模式。
文章对于高中数学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帮助高中数学教师以五环教学模式为前提,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字:高中数学;五环教学;实施探索引言减负口号提出后,学生们课下任务逐渐减少,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双重压力下,高中教师对实现高效课堂方面有迫切的需求。
我国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出了五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按照课前先行先学、课中问题反馈、互动交流、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五个方面开展课堂,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以五环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满足教学条件,达到课堂教学要求,才能将五环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1.实施五环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1.学生应具备的条件五环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而做出的策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五环教学模式下,课前学生要有效的进行先行先学,达成课前预习目标。
课中在问题反馈、互动探讨环节,学生要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能够有效地提出问题。
互动探讨环节能够在小组积极进行讨论探究,及时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顺利解决问题。
课下积极拓展提升,高效完成课下任务。
总而言之五环教学中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
1.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五环教学模式中教师退出了课堂的主领地,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于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能够在备课阶段预判学生的问题,并准备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学生的先行先学阶段预设高效的课前问题,引导学生做更有效的课前预习。
在问题反馈和互动研讨方面,要做好记录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包括学生的被动学习、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等问题。
接着,介绍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包括学生主导、强调实践与合作等。
最后,探索了一些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游戏化教学等。
通过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主导、实践与合作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亟需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但却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学生的被动学习和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思维。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位置,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手段。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厌倦,影响学习效果。
2.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缺乏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缺乏合作与交流: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个体学习,忽视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依赖自己的思考,无法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主导: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着学习的主体角色,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高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引言一、“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五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引入新知识、系统阐述、学生演绎、师生共同讨论、练习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入新知识,然后系统地阐述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接着让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自主思考和学习,再进行师生共同讨论,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相关研究现状关于“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王建民、李爽等学者在教育实践中对“五步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得出了一些积极的结论。
在国外,也有不少学者对类似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三、“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中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五步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成绩。
“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
对于“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从学生角度来看,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对于教师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从学习成绩来看,一些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有所提高。
因此“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五、提高“五步教学模式”效果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五步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探析
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探析论文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创新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教学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还可以适当地插入与此知识有关的笑话,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突出课前准备,精心进行备课试教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必须花工夫钻研和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精心选择每节课的例题和习题,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灵活的驾驭,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课前备课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和优化教法。
(2)反思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三、努力开拓视野,搞好教学模式创新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
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表现在: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体书本知识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直接经验以应有的重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的学习就等同于读书。
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
二、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
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彻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
三、获取知识与培养迁移能力相脱节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结论,而教学又把知识做了“简单化”的处理。
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小要点,离开了整体任务和相应的问题,这些小要点常常显得没有意义,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
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常停留在要点的记忆上,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四、忽视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把结论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巩固,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是理解和记忆。
这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束缚、被扼杀,从根基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赖以孕育和滋生的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形成高分低能的尴尬局面。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生和创造的历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其中“3”代表学生的三个角色,即学生、教师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而“1”代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而在“3+1”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学生的三个角色。
在“3+1”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着三个角色,即学习者、合作者和探究者。
作为学习者,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知识进行学习;作为合作者,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作为探究者,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3+1”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互相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3+1”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3+1”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合作学习的推行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3+1”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初探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
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
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
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
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
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
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
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导学式教学模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对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并探讨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导学式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把教师的教导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是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导学式教学是以学生的知识主导、学生的思维主动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和探究等多种途径,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2.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导学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任务,通过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注重个性化差异:导学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方法。
它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注重互动交流:导学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动态共享的学习空间。
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向导和帮助,共同发掘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扬集体智慧。
二、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主导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自我调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学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开展探究、研究和实验活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种转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种转向法国学者冯·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时所剩下的东西。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也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数学家,而是把数学作为材料和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在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此,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五个转向”,旨在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抛砖引玉,请同仁赐教。
一、重知识转向重思想方法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是否背下来,是否能按例题的模式去定势性套用,而不顾学生的理解性能,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的领悟性以及数学能力的潜在性开发。
为此,我国的教育界曾有过“高分低能”一说,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者的点滴遗憾。
教具体的数学知识是次要的,而教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是主要的,也正是目前国内流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主张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数学教育者在教学中把握的总体方向、导向。
例如,在讲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重视数学化归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这种数学思想,即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化为平行于坐标轴或在坐标轴上的线段。
转变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我们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讲解,要学会放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己去学、去探索,让它具有开放性。
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
二、重教重讲转向重学会学能学在日常教学时,经常听到教者说:该讲的都讲了,会不会由他(学生)吧!昨天刚讲完,怎么今天就不会做呢?……毋庸讳言,教者确实教了、讲了,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事与愿违。
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会学数学,怎样学数学,自己独立学数学的能力,教学生如何捕捉老师思维的亮点,如何吸取教师暴露思维过程的机遇,如何化教师的智能、智慧为已有,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其中“五步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本文拟对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五步教学模式概述五步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导入、讲授、练习、归纳和反思。
其中导入环节旨在引起学生兴趣、铺垫内容;讲授环节是教师进行授课和解释的环节;练习环节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归纳环节是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发现规律和解题方法;反思环节是让学生思考教学过程,加深自己的理解和印象。
1.清晰明了的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进展,避免了教师漫无目的地讲课或学生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2.有序的教学过程:五步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有序性,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清楚地把握学习进程和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五步教学模式在导入环节,通过趣味性和巧妙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从知识点到能力提升:五步教学模式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从重复的知识点掌握中走出来,逐渐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评价学生学习:五步教学模式最后一步是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并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尽管五步教学模式具有上述优点,但如何实际应用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
下面就介绍几种实践策略:1.巧妙引导学生:导入环节是关键,既要引起学生兴趣,也要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场景设置、动画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准确引导学生思考。
2.注意讲授的结构合理: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易懂,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需要掌握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3+1”教学模式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教学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什么是“3+1”教学模式呢?“3+1”教学模式是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再加上一个实践环节。
第一个部分是新知识的讲解,第二个部分是问题的讲解,第三个部分是学生的训练,最后再加上一个实践环节。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新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框架,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问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实践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3+1”教学模式是一种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适用的。
新知识的讲解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庞大,每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上一个章节的基础上的。
只有通过对新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够建立起知识的链条,理清思路。
问题的讲解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知识。
学生的训练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知识是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并且熟练地运用知识。
实践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而这种教学模式正是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的。
通过问题的讲解和学生的训练,学生可以在实际的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9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9篇第1篇示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来进行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 确定分层标准确定分层的标准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学生的分层情况。
一般来说,可以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2. 个性化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方法,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4. 小组合作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提高学习效果。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刻意强调分层的差异,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 合理安排分层时间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分层时间。
分层教学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3. 师生互动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
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
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
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在在的驱动力下,就会积极思考、探索,最终获得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
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高二立体几何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新课程的教材是运用“分割,先求近似和,再化为准确和”的方法推导的,即“化整为零,又积零为整”的极限思想,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定积分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极限和微积分等近代数学知识做了铺垫。
这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数学领域,开拓数学视野的好时机。
如果教师只是把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告诉学生,而忽略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就失去一次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机会。
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变成机械的解题机器,得不到能力培养。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
“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知识结构网络化。
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
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中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教材概念、定理和结论很多,学生不易掌握。
采用结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自学空间共线向量,然后由学生提炼出知识结构,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完成认知。
知识结构如下:通过以上知识结构,学生会清楚、系统地掌握共线向量知识,并且通过类比自行总结共面向量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枯燥、零乱的一堂课变得生动而紧凑。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推理,形成知识,满足学生期待,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与启发探究式相似,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4.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容进行整合。
在新授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困惑,教材改革之后,课时和教材容比起来显得较紧,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时总担心时间不允许,实际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丢掉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旧传统,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整合。
例如,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材安排三课时,在对教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
第一课时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主要解决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坐标、点的坐标等问题,并且类比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公式,学生自行推导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公式。
第二课时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把教材中的几个例题整合为一: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边长为1,ae=1/3ac,df=1/3da,cg=1/3bc。
(1)求证:bd1⊥面acb1;(2)求证:ef∥bd;(3)求fb1的长;(4)求ef和gc1的夹角余弦值。
再配以相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就能初步掌握运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
习题应以变式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①一题多问式,如上述的例1,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②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
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③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高中课本第二册(上)第112页第10题:“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变题(1):椭圆x2/45+y2/20=1上是否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题(2):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椭圆上的一点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这种训练,紧扣教材、适当变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④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线面角一节,教材安排这样一个知识点:“已知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射影的夹角为θ,平面一条直线和斜线在平面射影的夹角为θ1,斜线和平面这条直线的夹角为θ2,则cosθ=cosθ1·cosθ2”.利用这个结论,可巧解某些问题,如:例2:已知三个平面oab、obc、oac相交于一点o,∠aob=∠boc=∠coa=60°,求交线oa与面obc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obc的射影d在∠boc的平分线上,所以∠aod=θ1,∠boc=θ2=30°,∠aob=θ=30°由上述公式得cosθ1=√3/3。
(高二教材(下)p47-2题)。
例3:已知正四面体abcd,求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解:由已知点a在面bcd的射影o为△bcd的中心,所以∠ado=θ1,∠odc=θ2=30°,∠adc=θ=60°,所以cosθ1=√3/3。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传统数学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对所要复习的容进行归纳,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
“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
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
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
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
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做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
作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