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第三章队列研究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第三章队列研究

第三章 队列研究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概念(一)定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群组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及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是按是否不同程度地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是否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1、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无害的。

2、结局(outcome):是指疾病(包括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或是某种健康状态或是死亡。

3、队列(cohort):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群组)。

它是一组在特定时期出生的人群,或是一组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人群。

固定队列(fixed cohort)——对象入队出队自始自终。

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新对象随时加入,原成员不断退出。

4、危险因素(risk factor):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疾病或不良健康状态发生或发生率增加的各种环境、行为、社会和遗传等因素。

二、基本原理: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判定:假使暴露组(或高剂量暴露组)预期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或低剂量组)。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的领域中,队列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队列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选定一群人,按照他们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或者具有某种特征,分成不同的组,然后追踪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这些组中疾病的发生情况有何不同。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队列研究,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暴露因素,这是队列研究的核心关注点。

它可以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也可以是环境因素,像是空气污染、辐射;还可以是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等。

确定准确且有研究价值的暴露因素是队列研究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队列的确定。

这一群被选定的人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我们想要研究的总体人群的特征。

队列可以是基于职业的,比如某个工厂的工人;可以是基于地域的,比如某个社区的居民;也可以是基于其他特定特征的,比如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要准确地记录每个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变化以及与暴露因素相关的信息。

这需要有完善的随访机制,确保不丢失任何重要的数据。

队列研究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从现在开始,对选定的队列进行追踪观察,一直到未来某个时间点,看看疾病是否发生以及和暴露因素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到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的先后顺序,结果比较可靠。

但它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研究对象的失访。

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基于过去已经存在的资料,比如过去的病历记录、职业档案等,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相对省时省力,但可能会因为资料的不完整或者不准确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队列研究有很多优点。

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了解疾病从暴露到发病的整个过程。

而且,由于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确定了研究对象和暴露因素,所以能够更好地判断因果关系。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同时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或者多种暴露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结局(疾病)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yes
暴露组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No Yes 非暴露组 No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固定队列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动态队列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队列研究的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 由因及果
能计算发病率,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盲法
资料分析
计算各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对组间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对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进一步计算关联强

累计发病率:观察人群比较稳定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 )人数 CI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发病密度:观察期间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的

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直接估计危险度
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 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易发生失访偏倚 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


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是队列研
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结局不仅限于发病、死亡还可以是中间变量。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对象
暴露人群的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对照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人群对照 多种对照
职业人群
暴露史比较明确,有关暴露与疾病的历史记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
苏静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电邮:sujing@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一般过程
描述疾病频 度和分布
描述性研究
三间分布 常规资料 临床信息
形成
检验
→ 假设 → 假设
→ 因果 推断
逻辑推理
(Mill’s 准则)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研究
结合各方面因
素进行综合分
二、基本原理
选定一组研究人群,根据过去或目前的暴露情 况进行分组 有无暴露因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的水平:低、中、高剂量组
随访观察各组的观察结局(发病或死亡) 比较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
©by Jing Su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研究现场: 江苏省海门市(HCC高发区)
研究人群: 35个镇的1008个村的25-64岁居民 海门市防疫站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by Jing Su
四、确定样本量
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
或死亡率(P0),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 P1- P0, 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 险度(RR)估算P1,d越大,样本越小
注意事项: 一般对照组样本数≥暴露组的样本数 估计失访对数据分析的影响,一般按估计样
本量增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by Jing Su
例: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
假设HCC发病率P0=0.003/人年(全国水平)
假设HBV感染者的发病率为未感染者的2.5倍,即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总结词
饮酒与肝硬化的队列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这项研究通过对饮酒者和非饮酒者进行长期跟踪,比较他们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肝 硬化的风险显著高于非饮酒者。此外,这项研究还发现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是累积的,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 肝硬化的风险。同时,饮酒还可能增加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意书。
样本量的确定
确定样本量
根据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以保证研究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考虑因素
样本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期发病率、预期效应 大小、误差率、研究对象可获得性等。
样本量计算
根据所需的效应大小、发病率和误差率等参数,计算所需的样 本量。
研究期限的确定
确定研究期限
可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 ,直观地呈现数据特征和组间差异 。
分析性分析
基于研究假设,对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联进行定量分析。 使用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的影响强度和趋势。 可评估暴露因素对结局的直接影响,并控制潜在混淆因素,以揭示因果关系。
统计推断
1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做出科学结论。
数据来源
结合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收集方式,获取研究对象既往和当前的数据 。
研究流程
先确定研究因素和结局,然后同时收集既往和当前的数据,最后分析数据以评估研究因素 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04
队列研究的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
描述队列研究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不 同组之间的差异。
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评估疾病在 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案例三:高血压与脑卒中的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求其反自然对数即RR的95%可信限。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 (1)计算公式
AR = Ie - I0
(6. 8)
(2)意义 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
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RR与AR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
1952.11.01
观察人数
1953.11.01 1954.11.01
1955.11.01
1956.11.01
人年数
35~ 8836 9149 9287 9414 9710 9796 41211
45~ 7117 7257 7381 7351 7215 7191 32156
55~64 4094 4212 4375 4601 5057 5243 19909
举例:例如一个人群观察若干年后,观察期内80人死于冠心病。选用
该地全人口的冠心病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为71 人,求其SMR。
本例SMR=80/71=1.13 表明该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超过相应全人群的0.13倍。
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MR)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2、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事件(如发病或死亡),至 此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 但是出现非预期事件如发生其它疾病者仍应继续随访。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
暴露
疾病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产生原因
➢最初选定参加研究的对象中有人拒绝参加;
➢研究对象由志愿者组成;
➢研究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导致失访;
➢历史性队列研究中部分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
控制方法
➢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适当增加样本量,减少失访等
信息偏移
产生原因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概念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研究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并比较两组成员在特定时间内与暴露因素相关结局(如疾病)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本原理
主要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前瞻性
由因到果
用途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预防效果(自然实验)
研究疾病自然史
预后因素研究和新药上市后监测
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设计与实施
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因素(暴露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可多个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稳定、能随访)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暴露、结局的随访,时间、间隔)
暴露人群的选择:
*特殊暴露人群(如职业暴露)
*一般人群(社区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
对照人群(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估计样本
①随访期内对照组(或一般人群)的估计;结局发生率(p0)
②暴露组的估计结局发生率(p1)
③统计学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病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课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这 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它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 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组和对照组在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特征(混 杂因素)分布不一致
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及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暴露因素 信息、结局指标信息等。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资料的收集方法
随访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 调查员的选择 2. 制定调查手册 3. 调查员培训 4. 监督与检查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
1.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 2. 未患所研究疾病 3.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人群选择
1. 内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了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2. 外对照:一群研究对象外部寻找对照组 3. 总人口对照: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4. 多重对照: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
1.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2.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3.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成员随访方法不一致
控制方法
1.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并严格执行 2. 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3. 培训调查员,提高调查技巧并统一标准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队列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索人群中的疾病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和预后情况。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概述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通过跟踪一群参与者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展,以评估暴露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从未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记录其各类暴露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其发病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回溯其暴露历史,再通过跟踪观察其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观察起点的不同。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向队列研究设计前向队列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确定暴露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等方式,搜集参与者的暴露信息,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3)询问频率: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的发病率,确定跟踪观察的时间周期和频率。

(4)记录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2. 后向队列研究设计后向队列研究的设计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已经患病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回溯暴露历史: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医疗记录等手段,获取参与者的暴露历史信息。

(3)询问疾病发病前的暴露: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等方式,获取参与者在疾病发病前的暴露情况。

(4)记录疾病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性分析:描述参与者的人口学特征、暴露情况和发病情况等基本信息。

流行病学第4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4章 队列研究
目录 概述
步骤 概念 原理 特点 目的 分类
队列研究
( Cohort Study )
实例 设计
因素 结局 现场 大小 随访 质控
分析
表格 人时 率 检验 效应
偏倚 优缺
2019/1/24
1
目录 概述
步骤 概念 原理 特点 目的 分类
引言
实例 设计
因素 结局 现场 大小 随访 质控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
表格 人时 率 检验 效应
队列研究
病因推断
2019/1/24
偏倚 优缺
推断暴露和疾病 之间的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实验
3
目录 概述
步骤 概念 原理 特点 目的 分类
第一节 概述
队列(cohort)概念
实例 设计
因素 结局 现场 大小 随访 质控
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 流行病学术语: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暴露 特征的一群人。 例如:出生队列;吸烟队列。
2019/1/24 13
实例 设计
因素 结局 现场 大小 随访 质控
分析
表格 人时 率 检验 效应
偏倚 优缺
目录 概述
步骤 概念 原理 特点 目的 分类
第一节概述
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
出现某种结 局(疾病)
a b c d
实例 设计
因素 结局 现场 大小 随访 质控
暴露组 特定人 群范围 内的研 究对象
暴 露 状 况 不出现某种 结局 出现某种结 局(疾病)
分析
表格 人时 率 检验 效应
非暴露组
不出现某 种结局
如则 果至 暴少 a/(a+b) 露两 与组 疾 的 比 病 发 较 存病 在率 病显 c/(c+d) 因著 关不 系等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二、 其他有关概念
6、自然实验:是指观察人群自然暴露于可 疑因素的队列研究。但是其本质是观察
性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
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
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
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 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 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 病、死亡、或其它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
露于研究因素的研究对象。
(一)暴露组的选择
1、一般人群 2、职业人群
3、特殊暴露人群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1、一般人群
在某地一般人群中选择暴露组。 其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 但观察费用较高,在追踪观察中易发生失访。
2、职业人群:

从暴露于研究因素的职业人群选择的暴露组。

优点:①职业人群往往暴露于令人感兴趣的假设因素,
四、样本含量的确定
在队列研究开始以前,要确定足够的样本数量, 以保证在规定的显著性水平和把握度水平上, 检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差异,确定暴
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估计样本含量时的几个问题:

抽样方法:与其它研究相同。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一般来说对照组的
样本含量不宜少于暴露组的样本含量,通常
3、一般人群对照(总人口对照):

使用暴露人群所在地区的人口,而且时间上
也是一致或相近的,以保证可比性。
1)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稳定且容易得到。 2)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
3)资料比较粗糙,往往不十分精确或缺乏要比
较的项目。
4、多重对照

医学-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医学-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本
暴露组 非暴露组
2019/6/1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时间顺序
结局(疾病)
Yes No
Yes No
5
固 定 队 列
2019/6/1
Loss to follow-up Deaths
时间
6
动 态 人 群
2019/6/1
Out -
Migrations
a+c=m1
非病例
合计
b
a+b=n1
d
c+d=n0
b+d=m0 a+b+c+d=t
暴露组发病率=a/n1 非暴露组发病率=c/n0
2019/6/1
23
二、人时的计算
精确法 近似法 寿命表法
2019/6/1
24
年龄组 (岁)
表 4-5 3 例研究对象的人年计算
对象 1
对象 2
对象 3
1947 年 4 月 22 日出生 1955 年 5 月 10 日出生 1962 年 12 月 13 日出生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一、 基本概念
队列(Cohort) 指具有共同经历的一群人。
队列研究就是把具有共同经 历的一群人作为一个观察单元, 然后对他们进行随访。
2019/6/1
2
第一节概述
描述性研究
病因研究步骤
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
2019/6/1
12
(二)研究人群的具体要求
1. 一个地的全部人群或其抽样样本, 优点代表性好。

流行病学 第四章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第四章队列研究

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1、前瞻性队列研究 是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 是否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是否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是否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能 被长期随访 是否有足够的人、财、物力
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2、历史性队列研究 是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 是否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是否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是否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 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资料
4、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不 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 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也可为检 测指标。 规定冠心病为终点,得了糖尿病随访否? 死于脑血管意外,到达随访终点否?
5、观察终止时间: 指整个研究工作可得出结论的时间。 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结局的一 般潜伏期作为确定随访期限的依据。 尽量缩短观察期,节约人财物力,减少 失访
(三)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或病 因分值(EF) 1、定义 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 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2、公式 AR%= Ie -I0/ Ie×100% AR%= (RR-1)/RR ×100% 3、当AR%大于75%时,即可认为找到了 主要病因。
(四)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与人群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1、 PAR 表示在全人群中由于暴露而 导致的发病率增加。 PAR = It -I0 2、 PAR% 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 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PAR%=(It -I0)/ It×100%
0.1~0.3或3.0~9.0 <0.1或>9.0
弱 中度
强 很强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不同点
(1)队列研究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是观察性研究。

(2)实验流行病学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以某种干预因素,而不给对照组以干预因素或安慰剂,观察并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而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两组的疾病发生情况。

(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而队列研究则是按照研究对象过去或现在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组;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均来自同一总体的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及预后因素应类似。

而队列研究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不同;
(5)在验证病因假设方面,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比队列研究效力更强。

相同点
(1)都是前瞻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是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队列研究是在疾病发生之前确定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即先确定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2)两项研究实施难度较大,研究人群数量大,随访时间长,对象依从性不易做好,影响效应的评价;
(3)不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可能影响结局暴露因素
混杂因素 人口学特征等
暴露测量
性质 定性(quality) 定量(quantity)
方法 访谈
实验室检查
查阅记录
一般应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除了暴露水平 以外,还应考虑暴露的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 剂量。同时还要考虑暴露方式。(连续性,间歇性
暴露,直接或间接暴露,一次或长期暴露等)。
监督
一 资料整理表 二 率的计算
三 率的显著性检验
四 效应估计
一 资料整理表
病例 暴露组 非暴露组 a 非病例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c a+c
暴露组发病率=a/(a+b) 对照组发病率=c/(c+d) 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随访期
确定随访期应了解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并 据之做出假设。诱导期指病因开始作用至疾病发 生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充分病因逐步完成。潜 伏期指从疾病发生到临床上被发现的时间间隔。
观察终点
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观察终止时间
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三)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 调查员培训 制定调查员手册
卵巢进行治疗的人都算做暴露组。⑤胆囊切除的
做对照组。
研究对象中除外:①曾患过盆腔和乳腺癌
的,②乳腺切除的,③40岁前已经绝经的,
④指示病例入院时已不存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等等。
研究的对照组是选用了医院人群,并指出
没发现进入医院有什么特殊现象足以引起混杂
的作用。研究中共取得了3821例病人作研究对 象,它们被分成四组,其研究的结果见表: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每天吸烟量(支)的 构成比(%)
0 1~ 10~ 20~ 30~ 40~ 不明 合计
暴露组(343人)
45.4 9.0
45.4 9.9 24.2 17.2 1.5 0.3 1.5 100.0
非暴露组(343人)
45.4 9.1
51.3 9.0 24.2 12.8 1.2 0 1.5 100.0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些特征的均衡性比较(2)
收集到多种结局资料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可靠性+可行性+代表性 (二)选择研究人群的基本要求
1、人口相对稳定,便于随访; 2、医疗卫生等记录较完整,容易查询; 3、无明显的环境污染; 4、被研究的疾病发病率高。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Examples
Cohort does not take on new members after it is assembled
Examples
Survivors of Hiroshima bombings Children born to HIV-infected mothers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两种类型的队列
所 有 死 亡 数 的 百 分 比
芬兰 Hernberg
1967年进行了历史性队列研究 1942年建立的一个粘纤厂的25~64岁,在1942年~
1967年间至少有5年CS2暴露史的所有工人为暴露组, 普通男性为对照组
暴露组410人,其中50人死亡,取得死亡证明的有 48名,死于冠心病的25名
吸烟和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1951年) 长期低剂量的CS2职业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资料收集方式
查阅纪录 调查询问 健康或疾病检查 环境监测等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 调查员培训 制定调查员手册 监督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 人时的计算 率的计算 效应估计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
病例 a c a+c=m1
缺 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
第一节 概

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条件
明确地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5‰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可靠的测量手段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足够的人、财、物力
第一节 概

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标化比例死亡比
(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SPMR)
实际死亡数 SPMR = 预期死亡数
变化范围 0~∞ 仅有死亡人数、原因、日期和年龄
适用条件 不能得到历年人口资料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累积发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
CI=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变化范围 0~1 适用条件 样本大 人口稳定 整齐的资料 报告时必须注明时间长短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发病密度 (incidence density)
ID =
变化范围 适用条件
第二节 研究实例
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 Hernberg和Tolonen教授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一、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定 义 在有CS2暴露但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车 间工作>5年
第二节 研究实例
二、确定研究结局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的改变 心绞痛发作
第二节 研究实例
队 列 研 究
【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队列 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 流行病学家加以借用,表示有共同经历或 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例如一组出生队列有 相同的出生年代,一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 吸烟经历。
引 言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 的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 是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某粘纤厂25至64岁, 343名男性工人 有5年以上CS2暴露史 对照组 年龄±3岁 出生地区相同 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 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人
第二节 研究实例
四、资料收集
查阅档案记录
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度等
询问
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 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六、结 论
长期低剂量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为主 措施 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2的车间最高容 许浓度从20ppm降至10ppm
第三节 设计和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确定样本量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 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第一节 概

优 点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 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 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究对 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 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第二节 研究实例
五、资料分析
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3.57,两组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 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表4-1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RR
发病数 暴露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对照组 (343 人) 致死性 非致死性 合计 14 11 25 3 4 7 5 年累积发病率(%) 4.08 3.21 7.29 0.87 1.17 2.04 RR 4.69 2.74 3.57 RR95%CI 1.34 -16.47 0.86 -8.69 1.52 -8.37
第一节 概

结局 暴露
Y
E
目标人群 代表性 样本 N Y
时间顺序
N
第一节 概

主要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 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第一节 概

三、研究目的
检验病因假设 ( hypothesis)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ffect of prevention)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人时 0~∞ 观察时间长 人口不稳定 存在失访 资料很整齐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标化死亡比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 死亡)数 SMR = 标准人口(全人口)预 期发病(死亡)数
变化范围 适用条件 0~∞ 结局事件的发生率低 不宜直接计算率时
一、确定研究因素
主要暴露因素 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 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 混杂因素 暴露测量 性质 定性(quality) 定量(quantity) 方法 访谈 实验室检查 查阅记录 人口学特征等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是研究队列中预期结果事件 发病或死亡 血清指标 分子标志的变化 定性或定量
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
慢性支 气管炎
吸烟 吸烟
肺癌
冠心 病
结局的测量
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研 究 现 场
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发病率较高 有代表性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研 究 人 群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 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第一节 概

双向性队列研究 Mixed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需要随访 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
第二节 实例研究
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实例
二硫化碳(CS2)
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 造成心血管疾病 长期接触低浓度CS2可引起慢性中毒和动脉粥样硬化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CS2蒸气可急性中毒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暴露人群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非暴露人群选择
内对照(internal controls) 一群研究对象内部 外对照(external controls) 一群研究对象外部 总人口对照(total population controls) 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多重对照(multiple controls) 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
time
第一节 概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第一节 概

优 点
时间顺序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第一节 概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研究结束
第一节 概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研究结束
第一节 概

二、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 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 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 随 访 资料收集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基线(base-line)资料
暴露的资料 个体的其他信息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随访(follow-up)
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 随访间隔 随访者 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四、确定样本量
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问题 抽样方法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失访率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1-P0 第一类错误概率α 把握度(power) 1-β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样本大小的估计: 查表 公式计算(条件 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前瞻性队列
前瞻性收集资料
时间顺序
第一节 概

Exposure
Study starts
Disease occurrence
双向性队列
time
Exposure Disease occurrence Study starts 历史性队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