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之谜-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发展及现状

合集下载

麋鹿

麋鹿

麋鹿百科名片麋鹿-大丰麋鹿保护区提供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

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

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

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

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

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

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中文学名:麋鹿拉丁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偶蹄目科:鹿科亚科:鹿亚科属:麋鹿属种:麋鹿分布区域: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目前在北京、湖北、江苏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濒危等级:濒危国家保护级别:一级灭绝原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目录简介历史记载古代研究神话传说外形特征分布范围习性特征繁殖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种群现状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简介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博物馆相关资料麋鹿的身世失而复得的珍兽麋鹿麋鹿回家的故事本土绝迹沦落天涯水土不服绝处逢生祖国富强麋鹿回家放养成功回归自然麋鹿之乡大丰南海子麋鹿传奇网络用语简介历史记载古代研究神话传说外形特征分布范围习性特征繁殖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种群现状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简介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博物馆相关资料麋鹿的身世失而复得的珍兽麋鹿麋鹿回家的故事本土绝迹沦落天涯水土不服绝处逢生祖国富强麋鹿回家放养成功回归自然麋鹿之乡大丰南海子麋鹿传奇网络用语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麋鹿研究报告

麋鹿研究报告

麋鹿研究报告麋鹿研究报告一、引言麋鹿(学名:Alces alces),是一种中大型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属于鹿科。

麋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森林和湿地地区,是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特有物种。

由于其独特的外貌和行为特征,麋鹿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报告将对麋鹿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分布与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二、生态习性1. 栖息地:麋鹿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湿地地区,喜欢生活在环境湿润、植被茂密的地方,并且对于水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2. 食性:麋鹿是纯素食动物,以树叶、嫩枝、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为主食。

其消化系统适应了高纤维的食物,能够有效地提取养分。

3. 繁殖:麋鹿的繁殖季节通常在秋季,雄麋鹿之间会进行角斗来争夺交配权。

怀孕期约为7-8个月,一般每胎产一仔。

新生麋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几个月大的麋鹿已经能够跟随母麋鹿一起觅食。

三、行为特征1. 社会结构:麋鹿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年麋鹿通常会组成小群体。

雄性麋鹿会形成较为稳定的领地,而雌性麋鹿比较散居。

2. 迁徙:部分麋鹿种群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通常是冬季食物资源减少时会向更南方的地区迁徙。

3. 活动模式:麋鹿一般是黄昏或清晨活动,白天则常常选择休息。

四、分布与数量麋鹿目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和湿地地区。

受到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狩猎等因素的影响,麋鹿的数量逐渐减少。

目前,在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麋鹿数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

总结:麋鹿作为一种独特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具有丰富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

然而,麋鹿种群的数量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保护麋鹿的栖息地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确保其种群持续稳定的关键。

需要通过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公众共同努力,加强麋鹿的保护工作,以便维护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的 努力争取 下 ,国家林 业局 南方 查
没 制 品 储 存 中心 项 目正 式 获 国 家 林 业 局 批 复 同 意 。 该 项 目以 建 设 查 没
搭建栖息乐园
“ 十二 五” 期 间,湖 南省 新建
自 然 保 护 区 、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 自
自然野化的麋 鹿种群 。 2 0 1 6 年 3月 ,
为野 生动 物撑 起 “ 保护伞"
文 /丁斯斯

物9 0 3 种 左 右 ,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野 生
“ 荆有云 梦, 犀 兕麋 鹿 满 之 。” 水 草 丰 美 的 洞 庭 湖 流 域 历 来 就 是 麇 鹿理想 的栖息地 。1 9 9 8年 长 江 流 域 爆 发特 大洪 水 ,约 l 0头 麋 鹿 随 洪 水 冲 入 洞 庭 湖 的 自然 保 护 区 内 ,并 在 此 自 然 繁 殖 生 长 ,发 展 壮 大 到 近 1 0 0头 的 规 模 ,成 为 我 国 唯 一 真 正
剑行 动” 等系 列专项 护 鸟活动 。据
统计, “ 利剑 行 动 ” 中 1 4个 重 点
行 动 ,严厉打 击 非法收 购 、运输 、
候 鸟保 护 站共 劝退 企 图捕 鸟 者 4 9 0
的越 冬地 。每年 1 O月至 次年 3月,
有2 1 " 7 种鸟类 共 1 0 0 0万 只 候 鸟 在 此
野 化 区 、 隔 离 检 疫 区 和 猎 物 野 化 区
周 边 社 区 农 作物 损 失 给 予 适 当 补
偿; ( ( 湖南 省野 生动植 物资 源保护
了更有力 的支撑 。
等 7个功 能 区 ,总面 积 共 2 l 1 . 4公
2 0 F O RE S T R Y AND E COL oGY

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

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

第49卷第1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9 No.1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1.025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张树苗1,李夷平1,刘恒官2,陈颀1,李俊芳1,白加德1(1.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100076;2.辽宁省辽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辽宁辽阳111000)摘要: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258只。

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范例。

麋鹿放归野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放归地,通过介绍我国麋鹿放归野化的概况,并针对放归地的适宜性开展评估,主要包括天然植被资源可利用性、天然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疾病风险、种间竞争、人鹿冲突、捕食天敌、突发自然灾害等,为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放归野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麋鹿;重引入;放归野化;适宜性;评估中图分类号:S825;Q1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4)01-0145-06引文格式:张树苗,李夷平,刘恒官,等.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J].林业调查规划,2024,49(1):145-150.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1.025ZHANG Shumiao,LI Yiping,LIU Hengguan,et al.Reintroduction Overview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China 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eleased Sites[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4,49(1):145-150.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1.025Reintroduction Overview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China and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eleased SitesZHANG Shumiao1,LI Yiping1,LIU Hengguan2,CHEN Qi1,LI Junfang1,BAI Jiade1(1.Beijing Milu Ecological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76,China;2.Liaoya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Center,Liaoyang,Liaoning111000,China)Abstract:After37years of reproduction,rejuvenation,and wild release in China,the population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has fully covered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areas,and the distribution locations have in⁃creased from2sites at the time of reintroduction to89ex-situ conservation sites,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12000,among which6wild popul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with a total number of5258.From reintroduction to successful released into the wild,the conservation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China has become a model in the history of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reintroduction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was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election of released sites.By introducing the reintro⁃duction overview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China and evalu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released sites,in⁃cluding the availability of natural vegetation resources,quality and quantity of natural water resources,收稿日期:2022-08-03.基金项目:北京市财政资金项目(11000024T000002819938).第一作者:张树苗(1977-),女,辽宁辽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工作.Email:shumiaozhang@责任作者:白加德(1966-),男,山西太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工作.Email:baijiade234@disease risks,inter species competition,human-deer conflicts,predation of natural enemies,and sudden natural disasters,this paper provided a basis fo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China and a reference for the wild release of other species.Key words:Elaphurus davidianus;reintroduction;wild release;suitability;evaluation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又称“四不像”,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是我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

麋鹿养殖研究报告总结

麋鹿养殖研究报告总结

麋鹿养殖研究报告总结
麋鹿养殖是一种生态饲养项目,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研究报告总结了麋鹿养殖的目前状况、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目前,麋鹿养殖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养殖项目之一。

其原因是麋鹿肉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增强体质、抗衰老等功效,因此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此外,麋鹿皮毛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价格相对较高,为养殖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麋鹿养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麋鹿养殖的规模相对较小,养殖场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麋鹿养殖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知识和经验。

此外,麋鹿养殖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麋鹿的购买、饲养和管理费用等,对于初次养殖者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

为了进一步推动麋鹿养殖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麋鹿养殖的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质量。

其次,增加麋鹿养殖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养殖行业中来。

同时,加强麋鹿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最后,发展麋鹿养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养殖场的收入来源。

总之,麋鹿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生态饲养项目。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麋鹿养殖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研究

中国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研究
过 1 4 a的 艰 辛 努 力 ,人 们 有 计 划 地 实 施 麋 鹿 野 生 放 归 和 自 由走 出 围 栏 形 成 野 生 种 群 ,
修回1 3期 :2 0 1 4— 0 2—2 0
发 表 日期 :2 0 1 4— 0 5—1 0
关 键 词 :野 生 麇 鹿 ;
恢 复种 群 ;
4 . N a n j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2 3,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P e r e D a v i d ’ S D e e r( E l a p h u r u s d a v i d i a n u s ) ,a s p e c i a l s p e c i e s o f Ch i n a,h a s b e e n e x -
P e r e Da v i d ’ S d e e r ; S p e c i e s r e c o v e r y ; Ha b i t a t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实 。截 至 2 0 1 2年 , 中 国野 生 麋 鹿 总 数 约 为 4 7 6头 ,其 中石 首 占 4 5 . 1 6 % 、大 丰 占 4 1 . 1 8 % 、洞庭 湖占 1 3 . 6 6 %。研 究认 为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与保护应继续做好 4点 :一
D i n g Y u h u a ’ R e n Y i j u n ’ We n H u a j u n
L i P e n g f e i Ga o Da l i Ch a n g Qi n g
( 1 . D a f e n g Mi l u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D a f e n g ,2 2 4 1 3 6 ,C h i n a ;

我国圈养麋鹿种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保护管理对策

我国圈养麋鹿种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保护管理对策

我国圈养麋鹿种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保护管理对策目前麋鹿在迁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已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等全国50多处麋鹿饲养场所拥有圈养种群.但其种群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受到遗传多样性较低、目标种群数量过小、人类干扰、疾病风险、生存条件的局限、管理方式较传统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加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管理、强化栖息地保护管理、制定种群数量调控政策、加强安全监测、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网络、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等圈养麋鹿种群的保护管理对策.Key words:farmed Père David’s dee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protection management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是世界物种重引进项目的成功范例.麋鹿出现于早更新世时期,晚更新世时期其种群发展迅速,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商周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变冷,沼泽等水域明显减少,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捕猎工具的进步,造成麋鹿种群迅速衰落.自商周以来,一方面野生麋鹿在自然环境中开始走向灭绝,另一方面人们开始饲养麋鹿.汉朝以后,麋鹿的野生数量日益减少.到明清时期,麋鹿的野生种群数量已小于人工饲养数量,这一时期麋鹿只在长江中下游的泰州、海安和南通等地有数量很小的种群残留.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David)神甫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并命名为Père David’s deer,自此麋鹿名扬海外.19世纪末, 中国最后一群人工饲养的麋鹿——北京南苑皇家猎苑麋鹿种群毁于接踵而来的洪灾、战乱和饥荒,1920年麋鹿在中国本土消失.1893~1895年, 英国乌邦寺庄园的主人贝福特侯爵从德国、英国、法国和比利时收集了当时世界上仅存的18只麋鹿组成繁殖群体.后来,这群麋鹿的繁殖后代被引种到世界各地[1].我国从1985年起从英国重新引入麋鹿,自此,麋鹿种群在我国得到了重新繁衍壮大,分别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三大麋鹿保护种群及全国50多处麋鹿饲养场所[2,3].我国是麋鹿种群发展最快的国家,1986年拥有71只麋鹿,1994年达477只[4],1996年达638只,2010年已超过2 500只.我国麋鹿重引进项目的开始,标志着麋鹿保护事业的新起点.重引进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圈养种群的本土适应,第二阶段是恢复自然种群.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把圈养麋鹿放归野外,并成功恢复了可自我维持的自然种群(拥有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大自然种群),麋鹿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圈养种群对麋鹿的本土驯化、优良基因保存及扩大种群规模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分不开的,但其种群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挑战. 1制约圈养麋鹿种群健康发展的因素1.1遗传多样性较低重引入中国的麋鹿均来源于英国乌邦寺,最初乌邦寺种群的奠基者数量较小,仅18只麋鹿(保护生物学可自我维持最小种群数量为50个个体),其子一代麋鹿可能都是同一只雄鹿的后代[1],属于严重的近亲交配种群.1945年乌邦寺的麋鹿近交系数为0.16~0.26,1977年的近交系数为0.116[5],我国重引入的麋鹿至1995年左右,近交系数已高达0.2~0.3,表明麋鹿的遗传多态性很低[6].因此,麋鹿这一物种能够繁衍至今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学的一大奇迹,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麋鹿的等位基因杂合度较低[7],证明麋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世界麋鹿种群数量超过了3 000只,虽然经历过遗传瓶颈,但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没有提高,而是在不断降低.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降低使麋鹿抵抗随机风险的能力随之降低,易受到自然灾害及疫病的严重威胁,例如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2008年受到雪灾的影响,造成大批麋鹿死亡.2010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魏氏梭菌的影响,麋鹿种群猝死率分别为10.87%和23.35%. 1.2目标种群数量过小麋鹿的目标种群数量是指在迁地保护中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麋鹿种群需要达到的种群数量.据保护生物学家认为,脊椎动物的目标种群通常需要由250~500只组成,但对于麋鹿这一特殊物种很难达到,按照遗传学法则,可减少为50只组成核心种群,即最少的可自我维持的健康麋鹿种群数量应该在50只以上[8].如果迁地保护时很快达到了目标种群的数量,其遗传多样性丢失的速率将得到有效遏制.但目前,由于多数麋鹿迁地保护管理者引入麋鹿的目的不同,或者没有目标种群的概念,或者由于经费紧张,很难从其他渠道输入更多的麋鹿,致使一些已超过10年的迁地种群发展十分缓慢.另外,还有容纳量和其它条件的限制,几乎很少有扩大种群数量的计划,很难在适当的时间内建立符合保护生物学要求的目标种群,使种群可持续健康繁衍受到限制. 1.3密度制约目前,我国饲养麋鹿的地方多数为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繁育基地等场所.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不同饲养环境下麋鹿的繁殖情况不同,通常生活在面积较大圈养环境中的麋鹿繁殖力较强[9].但在圈养条件下麋鹿缺乏天敌,使得麋鹿种群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致使种群增长较快,种群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在国际上,对一些大型动物通常采取有计划的狩猎来调控种群结构[10],例如英国乌邦寺经常淘汰一些麋鹿个体,以调整种群结构[5].我国的圈养麋鹿也应当采取一定的调控种群结构手段来促进种群的健康繁衍[11]. 1.4人类干扰我国多数麋鹿圈养场所都是人们消遣休憩的良好场所,面向游客开放.当游客量很多时,影响了麋鹿的觅食、栖息,尤其在麋鹿产仔季节,由于人类的干扰,使麋鹿的繁殖率降低,严重影响了麋鹿种群的繁衍.同时,游客也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麋鹿的机会,随着游客量的增多,人携带病原体传播给麋鹿的风险变大,麋鹿感染、传播疫病的机率越来越大,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广.对于麋鹿来说,一旦感染重大疫病,不仅可能使20多年的重引进保护取得的成效毁于一旦,甚至可能导致该物种的灭绝,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1.5疾病风险疾病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触及到保护生物学的各个层面[12].导致动物患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譬如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可能是由动物自身携带的,也可能是放归环境中存在的.前者导致动物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动物引入新环境后,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造成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因而发病.麋鹿常见疾病有难产、外伤、出血性肠炎和体外寄生虫等.在动物园中,影响麋鹿繁殖的主要因素是难产,麋鹿与其他鹿科动物相比难产率最高(8%)[13].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里,影响麋鹿种群发展的主要疾病是出血性肠炎,引起麋鹿死亡的病因均是出血性肠炎. 1.6生存条件的局限麋鹿属于典型的湿地动物,对栖息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但目前对麋鹿的迁地保护地点的选择由于各种限制条件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浙江省临安繁殖基地和河北木兰围场繁殖基地的生境类型为山地生态系统,山坡地坡度较大,对麋鹿的活动不利,麋鹿生存空间狭小,水面较小,缺少水生植物,几乎没有为麋鹿提供泥浴的场所,使其易受到寄生虫的侵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麋鹿的生存空间较小,植被稀少,缺少隐蔽条件,影响了麋鹿的繁殖率.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麋鹿的食物资源及隐蔽条件较好,但由于近年来长江的污染,使麋鹿赖以生存的饮用水受到污染,致使2010年该保护区麋鹿大规模死亡,严重威胁着麋鹿的生存.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近年来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的游客量日益增多,不仅对麋鹿造成很大的干扰,更易使人携带病原体传播给麋鹿的风险变大,麋鹿感染、传播疫病的机率越来越大,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广,受到重大疫病的威胁越来越大.另外,其周边的南海子公园建设对麋鹿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周边地区进行全部拆迁和工程改造,由于施工造成尘土飞扬,有些尘土携带魏氏梭菌病原菌(来源于原垃圾场、养猪场或养鸡场)散落在麋鹿散放区的植物、土壤及水面上,导致麋鹿由于魏氏梭菌病原菌在体内大量累积而诱发麋鹿猝死事件(据统计,2010年4月共15只麋鹿发生猝死),对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造成了严重威胁. 1.7管理方式较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大多数麋鹿的圈养、半散放、野放场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动物保护单位,管理人员亦不是野生动物专业人员,管理水平较低,往往采取传统的对圈养动物的粗放型饲养管理方式,很少能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例如,麋鹿在圈养条件下容易丧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削弱种群在自然界的生存潜力,最终导致种群的家化和退化.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几乎没有从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种群的良性发展. 1.8科研工作相对滞后麋鹿的科学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与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相比,投入到麋鹿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从事麋鹿保护研究的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由于受经费、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不但基础理论研究不够,而且许多重大急需的研究课题难以顺利完成.在麋鹿的迁地保护工作中,经费短缺是制约麋鹿迁地保护事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与其他珍稀动物的科学研究相比,目前麋鹿的科学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急需深入开展,如麋鹿生理、生化、组织解剖、分子遗传学;体内外寄生虫;麋鹿与其他鹿类动物的杂交;麋鹿的药用价值研究、麋鹿出血性肠炎疫苗的研制、麋鹿的人工辅助繁殖等方面的研究. 2圈养麋鹿种群的保护管理对策麋鹿经历了从低危、易危、濒危和极危后又经历了从极危到濒危的过程,现在已经在23个国家或地区的近200个公园或保护区中饲养,总数量超过3 000只.饲养规模最大的是英国乌邦寺(600余只),种群数量发展最快的是中国[14].我国自1985年重引进麋鹿以来,形成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及湖北石首三大种群及50多处麋鹿饲养场所,这些种群都是近亲繁殖的,易遭受传染病、寄生虫和种群遗传漂变的影响.因此,为了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提出以下保护管理建议. 2.1加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管理麋鹿在中国成功建立了重引入种群,经历了多次瓶颈,为了保存其进化潜力,提高其遗传多样性非常重要.因此,应按照种群遗传学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亚种群间的遗传交流机制,避免圈养繁育下种群基因的遗传改变.①建立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档案,检测每一只参加繁殖的麋鹿的遗传结构,记录繁殖麋鹿的谱系,开展谱系分析.根据遗传档案和其他重引入种群的遗传背景,可以在重引入种群间有选择地迁移交换个体,并避免将携带稀有等位基因的个体输出出去,同时还能够人为地促进携带该基因的个体参加繁殖,提高该稀有基因的基因频率.②由于麋鹿的“后宫制”[15],优势雄性麋鹿繁殖的个体数目是偏态分布的,组成的每个麋鹿繁殖亚群不宜太大,因此,采取迁移和补充的方式使有效种群大小最大化,雌雄性比最好控制为1∶1.③将管理种群分为小繁殖群体,减少遗传漂变的影响.每一个繁育基地应尽可能扩大繁殖群,建立2个以上的繁殖亚群,组成繁殖群时,应隔离亲缘关系近的繁殖雄鹿和雌鹿,繁殖雄鹿和雌鹿应尽可能相等[16].有学者建议,濒危物种的圈养应维持几个小种群,偶尔交换遗传物质[17]. 2.2强化栖息地保护管理目前,我国麋鹿保护场所栖息地面积通常都较小,需要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建立更多的麋鹿保护区,有针对性地恢复植被、水资源等,是提高现有潜在栖息地能力的重要手段[1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要注重现有麋鹿分布的重要栖息地建设,减少人为干扰,更要避免小种群遭受传染病、寄生虫和种群遗传漂变的影响.因此,为麋鹿的野放寻求更多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将麋鹿放归自然非常必要. 2.3制定种群数量调控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物种的生存,但种群数量不应该无限地扩大下去,而应该有个合适的度,否则对物种自身的种群繁衍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麋鹿保护行动计划,在保证麋鹿种群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麋鹿的种群数量进行合理调控,制定科学的种群数量调控政策.当圈养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对麋鹿进行输出工作,可以输出到自然保护区、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及有条件的圈养场所,不仅可促进麋鹿迁地保护事业的发展,还能够满足人们观赏、教育及研究之需.但输出时应强化检疫手段并选择健康的个体进行输出.另外,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超出环境容纳量的迁地种群的麋鹿进行适当的利用,实现麋鹿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价值. 2.4加强安全监测安全监测包括麋鹿栖息地周边的疫情情况监测及病原微生物入侵监测.前者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麋鹿栖息地周边地区的疫源疫病情况,尤其需要加强对偶蹄目共患病的监测工作,制定翔实的应急预案;后者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于圈养种群,除了对可饮用水源进行消毒外,还应该对圈养场所地面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消除外部环境中的寄生虫、细菌、病毒对麋鹿种群的威胁.另外,对于面向公众开放的圈养种群地,应对游客进出口处进行定期消毒.2.5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网络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及所有麋鹿的饲养场所建立麋鹿监测站,确定监测点、制定监测技术标准,对麋鹿种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栖息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疾病、繁育及利用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掌握我国麋鹿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我国麋鹿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监测网络,加强麋鹿保护场所间的合作与经验交流,促进麋鹿迁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2.6建立科技支撑及健康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从事麋鹿保护研究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应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组建一支或多支勇于献身麋鹿保护事业的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建立麋鹿保护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在继续加强麋鹿的基础研究(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麋鹿的野化放归、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遗传多样性、基因组计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麋鹿的健康评价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掌握与疾病控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譬如,有针对性地注射风险较大疾病的疫苗,定期药物除虫,加强水源管理;建立动物个体及群体健康档案,监测疾病的发生情况和及时隔离并医治患病个体等,建立麋鹿健康评价体系.2.7提高对麋鹿种群的管理水平1)在圈养场所种植合理的植被,增加麋鹿可食植被种类、数量,确保麋鹿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隐蔽条件,保证麋鹿对营养的需求.春、冬季,在北方由于没有供麋鹿取食的常绿植被,需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比,对麋鹿进行人工补饲.2)由于圈养场所的面积通常较小,麋鹿的容纳量受到限制.因此,要控制种群密度,定期对超出容纳量的个体进行输出工作.3)提高饲养人员素质,增强麋鹿保护意识,减短麋鹿过多与人类接触的时间,减少人为干扰对麋鹿造成的影响.4)加强对麋鹿的免疫及健康观察工作,除了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对麋鹿活动区及水域进行消毒外,还需加强对麋鹿健康指标的检测工作,实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死亡麋鹿尸体做无害化处理,不可利用. 2.8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对麋鹿进行管理的必备条件是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应完善麋鹿保护管理体系,加强麋鹿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麋鹿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都意识到保护麋鹿的重要性.对于面对公众开放的麋鹿饲养场所,应严格控制每日参观的游客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麋鹿的影响,尤其是在麋鹿的繁殖季节,应杜绝近距离参观麋鹿. 参考文献:[1]Jones, M.L.and Manton, V.J.A.History in captivity.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n extinct species:Père David’s deer.(Eds.Beck, B.B.& Wemmer, C.)(Noyes Publications[M], Park Ridge, New Jersey, USA,1983:1-14.[2]Jiang, Z.Liu, B.Zeng, Y., Han, G.and Hu, H.Attracted by the same sex, or repelled by the opposite sex?-Sexual segregation in Père David’s de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485-491.[3]Jiang, Z., Feng, Z.Yu, C., Zhang, L et al.Reintroduction and recovery of Père David’s deer in China[J].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2000,28:681-687.[4]丁玉华.世界麋鹿数量及分布[J].野生动物,1995(1):42-43.[5]Foose, T.J.and Foose, E.Demographic and genetic status and management.In:Beck, B.and Wemmer C.(eds.)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n Extinct Species Père David’s deer[M].New Jersey:Noyes Publications, 1983:133-186.[6]于长青.中国麋鹿遗传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6,4(3):130-134.[7]张林源,吴海龙,钟震宇,等. 北京麋鹿苑麋鹿种群的微卫星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分析[J],四川动物,2010,29(5):505-508.[8]杨戎生,张林源,唐宝田,等.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3,38(2):76-81.[9]Collins, L.R.The spectrum of captive habitats.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n extinct species Père David’s deer.Noyes[M], New Jersey, USA.1983:78-87.[10]Picton, D.H.The history of hunting in North America.In:Renecker, L.A.and R.J.Hudson eds.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Fairbanks:University of Alaska Press,1991:152-156.[11]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 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8-167.[12]Grenfell, B.T., and A.P.Dobson Ec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natural population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3]宋世孝.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功能初探[A].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64-70.[14]张林源,夏经世,蒋志刚. 麋鹿的兴衰与受威胁等级变化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265-270.[15]蒋志刚,李春旺,曾岩.麋鹿的交配行为、有效种群与遗传多样性[A].麋鹿还家二十周年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1-8.[16]蒋志刚,李春旺,曾岩. 麋鹿的配偶制度、交配计策与有效种群[J].生态学报,2006(26):2255-2260.[17]Margan S H, Nurthen R K, Montgomery M E.et a1.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Population fragmentation in the captive management of endangered species [J].Zoo Biology,1998(17):467-480.[18]曹青.散养华南虎行为学及其潜在栖息地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麋鹿引种放归洞庭湖

麋鹿引种放归洞庭湖

麋鹿引种放归洞庭湖作者:李春梅来源:《中国周刊》2016年第04期2016年3月3日,洞庭湖。

春寒乍暖,暖阳抚慰大地,春水无声流淌。

早上十点多,湖边的一处荒滩隐隐含着躁动的气息:用黑色围栏圈起的场地中,16头麋鹿正紧紧挤成一团。

它们对这块即将成为它们新家园的土地充满了好奇。

但千年前,这里却是它们的故乡。

16头麋鹿在一个月前离开“老家”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两千多个“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年轻、健壮。

但到达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它们还是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

大丰和洞庭湖,即使仅仅相隔了数百公里,为了让它们适应洞庭湖的“水土”,一个月中,它们被混合喂养,用洞庭湖的水草拌着从江苏大丰带来的青贮饲料一起喂食。

“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这一天,它们将被放归到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荒野之中。

两米多高的沉重围栏徐徐开启,畏缩的鹿群更加不安,湿漉漉的双眼中含着惊恐,试图从彼此身上的温暖中获取慰藉。

栏外,将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形容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是中国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的七处重要湿地之一,依赖其生存的物种非常丰富,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据WWF粗略统计,洞庭湖湿地有100多种可供麋鹿享用的食物。

对于这16只将被野生放养的麋鹿而言,洞庭湖庞大的水域系统和宽广的滩涂将成为它们自由嬉戏的乐土;而洞庭湖的苔草、芦苇、菖蒲、三蕊柳等植被,都将会成为它们的饕餮美食。

但同时,这些麋鹿们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如春夏之交的麋鹿争霸赛。

每年5月,是麋鹿的交配季节,此时雄鹿会往自己身上涂抹泥土,角上悬挂青草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而为了争夺与雌鹿的交配资格,雄鹿们将进行“生死”决斗,最后胜出的“鹿王”才能把自己优质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这是“王者”待遇,也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

麋鹿之谜-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发展及现状

麋鹿之谜-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发展及现状
量较少,故种群面临着较高的局部灭绝和遗传多样性丧失 的风险[295]。密度制约性扩散在促进各个亚群之间的个体交 流和种群结构调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扩散的直接原因
➢ 人类干扰 • 人类的生产活动 • 人类的追赶和驱逐 ➢ 环境的季节性变化 • 冬季食物缺乏 • 隐蔽场所减少 ➢ 洪水 • 栖息地没淹没 • 食物匮乏
; ➢ 保护区种群难产致死比例低于自然野化种群: 原因: • 保护区人为干扰低,而野外环境人为干扰大,极易造成母鹿的难产。 • 保护区隐蔽场所多,而野外环境隐蔽场所少。
➢洪水和低温
• 低温主要主要导致自然野化麋鹿新生幼体的死亡。 原因: (1)新生麋鹿幼体采用隐藏策略(hinder)来躲避 外界的干扰和恶劣的环境[1] (2)栖息环境隐蔽物缺乏 (3)春季初期(3月份)的低温易造成幼体死亡;
麋鹿传奇
走向世界 1865年秋,法国神父阿尔芒.大卫,在皇家猎
苑围墙外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物种。 1866年1月,买通看守,获得了2张鹿皮和2个
头骨并送往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鉴定发表,确认 为新种;
此后十几年内,欧洲各国争相获取并饲养; 1894年永定河大水,洪水冲垮猎苑,麋鹿四散, 成饥民果腹之物;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猎苑,麋鹿从中国消失。
扩散频率 Frequency (%)
人类干扰
35 30 25 20 15 10 5 0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扩散月份 Month
春季低矮的植被 冬季芦苇收割
➢扩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7和11月份; ➢人类干扰是3月份扩散高峰的主要原因, 隐蔽场所的减少,加剧了人类的干扰的 强度; ➢11月份的扩散高峰是由人类干扰、食物 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洞庭湖麋鹿的故事

洞庭湖麋鹿的故事

洞庭湖麋鹿的故事《洞庭湖麋鹿的传奇故事》嘿,今天咱来讲讲洞庭湖麋鹿的那些事儿!麋鹿,那可是洞庭湖的宝贝疙瘩呀!说起这些小家伙,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你说它们咋就在洞庭湖安了家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它们的“冒险”经历啦!想当初,它们从远方漂泊而来,看到洞庭湖这片地儿,嘿,觉着不错,就决定在这儿扎根啦。

这些个麋鹿,长得那叫一个特别。

大大的鹿角,像是顶了个夸张的头饰,跑起来的时候一晃一晃的,特别有意思。

还有那圆滚滚的身子,四条小短腿扑哧扑哧地跑着,滑稽又可爱。

咱可别小瞧了它们。

别看它们平常呆呆萌萌的,在野外生存那可也是有一手的。

找食物,躲天敌,样样行!它们在洞庭湖的草丛、树林里穿梭,仿佛这片天地就是它们的游乐场。

每次看到这些麋鹿,我就忍不住想乐。

它们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举动。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麋鹿不知道被啥东西给吸引住了,在那儿围着个小土堆转圈圈,转得那叫一个起劲,像个小傻瓜似的,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然而,它们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呀。

环境变化啦,人类活动啦,都会给它们带来挑战。

但好在,咱人类也意识到了要保护它们,给它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觉得呀,这些洞庭湖麋鹿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

它们给洞庭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每次看到它们,我就觉得生活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咱得好好保护这些小家伙,让它们在洞庭湖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

它们的故事,就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麋鹿的故事,和我一样爱上这些可爱又有趣的小精灵。

让我们一起为洞庭湖麋鹿加油,愿它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欢笑和阳光!嘿嘿,洞庭湖的麋鹿们,继续你们精彩的故事吧,我们都在看着呢!。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中国麋鹿种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发展麋鹿种群,必须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麋鹿保护和繁殖管理工作。

例如,可以建立麋鹿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确保麋鹿种群的安全。

此外,可以采取繁殖措施,如提高繁殖效率,确保麋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麋鹿的营养状况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麋鹿种群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例如,建立麋鹿营养状况监测系统,定期检测麋鹿的全身营养状况,从而更好地维护麋鹿的健康。

再次,要对麋鹿种群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麋鹿种群数量合理。

例如,可以采取限制入侵麋鹿种群的政策,控制麋鹿种群的繁殖数量,以确保麋鹿种群的稳定。

最后,应加强麋鹿的社会保护,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增强人们对麋鹿的保护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宣传等活动,让更多人关注麋鹿的保护,让更多人参与到麋鹿保护活动中来,从而有效促进麋鹿种群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和发展策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麋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野化糜鹿之“前世今生”

洞庭湖野化糜鹿之“前世今生”

洞庭湖野化糜鹿之“前世今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3年第5期胡兆谦麋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之一。

几万年前广泛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

那时候,日本和中国大陆相连,日本也曾有它的足迹。

这个种群自然发展,不断壮大,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麋鹿“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它们成群结队地漫游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从早前河南安阳殷墟中,人们发现出1000多具麋鹿化石,足以证明它们的繁盛。

这种动物形态怎么样?《封神演义》小说曾提过这种动物,说它是周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坐骑,描述其长相为“麟头豸尾体如龙”。

这样的描述虽与真实形象相差甚远,但可佐证那个时期麋鹿不仅多,而且还开始军用了。

它的形态到底呈何特点?人们总结四句话: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子似牛非牛,因此,得了一个“四不像”的雅号。

此动物仅中国独有,并以此闻名世界。

近三年来,在洞庭湖突然出现这种奇兽的野生群体,不可谓不奇。

笔者翻阅古今中外资料,“挖”其前世今生,寻觅这个野化麋鹿的点点滴滴。

麇鹿命运坎坷多舛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野生麋鹿的国家,而它又是鹿科里最珍贵的一种。

可是好景不长,天灾病祸、天敌袭击、人类伤害不断出现,可怜的麋鹿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宰割。

加之人们的生产开发,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泱泱大国,竞无其立足之地。

随后皇家和猎人的滥捕滥杀,这个“家族”再也招架不住了,数量一天天地在减少,一个大“家族”终于衰败了。

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年),仅有皇室的御鹿坊—一南海子猎苑驯养了一批,供皇帝和大臣们射猎玩玩(约120只),到19世纪末,野外的麋鹿早已无影无踪了。

生活在皇家猎苑里的这批麋鹿,就像被关押的囚徒,最终也连遭不幸。

除了随时被射杀外,1890年永定河洪水决口,冲破苑墙,麋鹿四处逃命,被淹死的也不少。

接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猎苑兽群几乎全部被杀光,残存的一对,不久也因病死亡。

国内首例野生麋鹿监测在洞庭湖展开

国内首例野生麋鹿监测在洞庭湖展开

国内首例野生麋鹿监测在洞庭湖展开
佚名
【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1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8月12日,一只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的麋鹿在南洞庭湖漉湖芦苇场放生,标志着
我国首例野生麋鹿监测的起步。

据悉,此次放生的麋鹿为雄性,不足2周岁,体重约60公斤。

由于近来汛期湖区水位上涨,它迁徙到益阳沅江市南大膳镇栖息,被困在村民的鱼塘中。

经过沅江市林业局和当地群众的通力协作,将麋鹿救助上岸,悉心照料,并对受伤的四蹄进行了及时救治,确定康复后可以放归到野外。

由此,湖南省林业厅给救护放生的麋鹿加载了无线电发射器,希望通过无线发射器的定位信息来研究麋鹿的活动规律、活动范围、栖息规律,以此来建设洞庭湖区野生麋鹿群的监测保护站点、生物廊道、安全台等,促进麋鹿的生存与繁育。

麋鹿为中国特有种,俗称“四不像”,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野外早已灭绝。

中国自1985年从英国引入麋鹿后,已先后建立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麋鹿保育基地。

洞庭湖区的麋鹿为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逸、散失而来。

近年来,由于湖南切实加强了洞庭湖国际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使麋鹿在该区的芦苇
沼泽地得到了繁衍生息,已由最初的10头左右发展到60~70头的规模,成为全国唯一也是最大的真正自然野化的麋鹿种群。

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

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

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物种重引入(Reintroduction)的最终目标是恢复能长期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的物种重引入项目,现已建立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三种方式。

洞庭湖区为麋鹿的古栖息地,为使麋鹿重返洞庭湖区,2000年6月~2004月4月,我们对第四纪以来湖南灭绝和濒危兽类及其对麋鹿重引入的启示、湖北石首麋鹿重引入与种群发展、湖南集成垸和桔林垸麋鹿重引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首次报道。

1.第四纪以来湖南灭绝和濒危兽类及其对麋鹿重引入的启示长江中下游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麋鹿,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

湖南曾有亚洲象、犀牛、金丝猴、长臂猿、大熊猫、麋鹿、梅花鹿等兽类分布,但受古地理、古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些兽类早已在湖南灭绝。

在人类出现以前,这些动物生存和灭绝主要受自然环境和灾害影响:但人类出现后,这些动物的发展和灭绝既受自然环境和灾变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捕杀和栖息地破坏的影响。

湖南现已记录104种野生兽类,其中2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别有5、6、10种兽类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等级。

导致现生兽类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有生境丧失、环境污染、人类捕杀、生物入侵以及野生动物之间竞争空间和食物等。

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导致物种濒危灭绝,而人类活动对现生濒危物种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故洞庭湖区重引入麋鹿需考虑以下因素:保证稳定的种群数量、提供足够的适宜生境、消除人为捕杀等人为干扰、调控种群密度等。

2.湖北石首麋鹿重引入与种群发展天鹅洲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为长江故道形成的岛屿。

1993年和1994年,从北京麋鹿苑引入64头(18♂,46♀)麋鹿放养在天鹅洲上。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宋玉成;杨道德;邹师杰;李鹏飞;张鸿;温华军;蒋志刚【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35)13【摘要】大多数鹿科动物表现出偏向雄性的扩散行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于20世纪初在中国灭绝,1985年被重引入中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麋鹿个体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逸,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自然野化种群.野化麋鹿是否也存在偏性扩散行为?1995-2012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特殊个体识别法和访问调查法,按性别组成将扩散群分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对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18次扩散.其中,有65次扩散可确认扩散群的类型;60次可确认扩散群准确的个体数.结果显示:(1)雄性麋鹿较雌性更倾向于扩散.雄性群的扩散频次高于雌性群和混合群;50%的雄性扩散群仅由单一成年雄体组成.(2)雄性糜鹿的扩散能力最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的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3.73±8.74) km、(11.05±4.16) km和(8.95±2.16) km,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x2=1.896,df=2,P=0.387).雌性群和混合群的扩散距离均短于25km,而5.88%的雄性群扩散距离长于25 km.(3)雄性群的平均个体数与混合群的差异显著(F=5.324,df=24,P=0.00<0.05),与雌性群的差异不显著(F=9.830,df=35,P=0.813),丽混合群与雌性群之间的差异显著(F=48.085,f=55,P=0.00<0.05).(4)50.00%的雄性群和53.57%的混合群选择芦苇草地作为扩散目的地的生境.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其他野生鹿科动物一样,也存在“雄鹿较雌鹿更倾向于扩散”的现象,雄性的扩散能力比雌性强,雌性的扩散可能依赖于雄性.以上结果对麋鹿的野外放归和自然野化种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9页(P4416-4424)【作者】宋玉成;杨道德;邹师杰;李鹏飞;张鸿;温华军;蒋志刚【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石首434400;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岳阳414000;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石首43440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湖南省洞庭湖区的自然灾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灰色预测粮食灾损评估模型 [J], 敬志红;史梦云2.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J], 刘胜英;王燕;李韶山;孙儒泳3.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 [J], 杨道德;马建章;何振;李鹏飞;温华军;蒋志刚4.北京麋鹿苑麋鹿种群的微卫星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J], 张林源;吴海龙;钟震宇;张树苗5.洞庭湖野化麋鹿之“前世今生” [J], 胡兆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
杨戎生;张林源;唐宝田;钟震宇
【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3(38)2
【摘要】麋鹿是野外绝灭物种 ,其野生种群早已从自然界消失。

因此建立和发展圈养种群是麋鹿重引进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整个麋鹿保护行动的关键环节。

自从 1 985年中国进行第一个麋鹿重引进项目以来 ,圈养种群的数量增加很快。

到2 0 0 1年全国麋鹿的总数量已达 1 2 0 0多头 ,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圈养和半野生的条件下。

本篇报告概述了我国麋鹿圈养种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一些小圈养种群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总页数】6页(P76-81)
【关键词】中国;糜鹿;种群;迁地保护;保护协作网络;就地保护
【作者】杨戎生;张林源;唐宝田;钟震宇
【作者单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42
【相关文献】
1.中国麋鹿种群现状与潜在资源利用 [J], 张树苗;梁兵宽;张林源;李坤
2.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J], 白加德;张林源;钟震宇;董洁
3.中国麋鹿种群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 [J], 王立波;姜慧;安玉亭;杨禹治;原宝东
4.中国麋鹿种群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 [J], 王立波;姜慧;安玉亭;杨禹治;原宝东
5.中国圈养褐马鸡种群和饲养管理现状调查 [J], 张丽霞;孙冬婷;胡昕;朱向博;张敬;晁青鲜;卫泽珍;张成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洞庭湖野化麋鹿之“前世今生”

洞庭湖野化麋鹿之“前世今生”

洞庭湖野化麋鹿之“前世今生”
胡兆谦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麋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之一。

几万年.前广泛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

那时候,日本和中国大陆相连,日本也曾有它的足迹。

这个种群自然发展,不断壮大,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麋鹿“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它们成群结队地漫游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从早前河南安阳殷墟中,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胡兆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 [J], 宋玉成;杨道德;邹师杰;李鹏飞;
张鸿;温华军;蒋志刚
2.麋鹿野化繁育的初步探讨 [J], 杨文学;唐艳清;田禾莹;唐士阁;黄小军
3.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J], 刘彬;安玉亭;薛丹丹;孙大明;王
立波;刘德元;任义军;沈华
4.27头麋鹿在内蒙古野化放归 [J], 绿文
5.12匹普氏野马和27头麋鹿成功野化放归大青山 [J], 马秀梅;史爱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洞庭湖麋鹿增至60多头为我国最大自然野化种群

东洞庭湖麋鹿增至60多头为我国最大自然野化种群

东洞庭湖麋鹿增至60多头为我国最大自然野化种群东洞庭湖麋鹿增至60多头为我国最大自然野化种群生活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不断壮大。

高大力李锋摄影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日前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冬季调查监测中,工作人员再次发现麋鹿种群,初步估计有60多头,形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

当地动物保护部门正展开行动,保护这群珍稀的动物种群。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相关研究表明,麋鹿在商周以后迅速衰落,直至清朝初年野生麋鹿绝迹。

19世纪末一批饲养麋鹿被盗运至英国等地。

北京、湖北等地的麋鹿系上个世纪80年代从英国引进。

东洞庭湖的麋鹿是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从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逃离时游过长江来到湖南的。

监测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东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已由十几年前的不足10头,增加到目前的至少有3个种群60多头。

这表明东洞庭湖地区适宜其生长繁殖,也与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区对麋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有关。

在调查监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麋鹿脱落的鹿角和大量的麋鹿脚印,保护区内的这些麋鹿野性十足,发现有人靠近就会快速集中在一起,然后逃跑,人员难以接近。

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1992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记者周柏平)【小资料】麋鹿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红皮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麋鹿传奇
走向世界 1865年秋,法国神父阿尔芒.大卫,在皇家猎
苑围墙外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物种。 1866年1月,买通看守,获得了2张鹿皮和2个
头骨并送往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鉴定发表,确认 为新种;
此后十几年内,欧洲各国争相获取并饲养; 1894年永定河大水,洪水冲垮猎苑,麋鹿四散, 成饥民果腹之物;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猎苑,麋鹿从中国消失。
杨波坦亚群(Yangbotan sub-population,YBS)
三合垸亚群(Sanheyuan-sub-population, SHS)
东洞庭湖亚群(East Dongting lake subpopulation,DTS)
东洞庭湖的麋鹿
东洞庭湖麋鹿亚群是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 鹿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于1999年,是目 前野化程度最高、最 年轻和发展潜力最大 的群体;
数量:120头左右。
监测与管理
建立了定期巡护监测机制; 大力的保护宣传;
引种
2016年3月从大丰麋鹿保护区引种16头麋鹿放归洞庭湖 ;
增加种群数量; 遗传交流; 适应性研究;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时 空变化特征
“四不像”的由来
麋鹿,又名“戴维鹿”或“大 卫鹿”,俗称“四不像”, 为中国特有种。
外部特征
大型陆生哺乳动物;两性异型(寿
振黄,1964)。

• 雄性具有分叉状角,雌性无角;雄 性个体大于雌性
• 麋鹿角结构特殊性。
♂冬 季 毛 色
麋鹿角的更替
特征:每年冬 至前后脱落 ,留有角基 ,绒角开始 发育,至4 月,绒角骨 质化。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面积:包括 湖北省监利县、石首 市和公安县,湖南省 华容县、岳阳县、湘 阴县、汨罗市、临湘 县、汉寿县和沅江县, 总面积19801km2。
图1 研究区域
1.4 研究对象
1.4.1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 主要由3个栖息在“避难所”中的亚群组成,均栖息
于相互独立的湿地生境斑块内。
扩散范围:分布范围从最初的湖北省石首市扩展为横跨湖 北和湖南两省,涉及7个县、市;
扩散距离:向北最远扩散距离为14km,向南最远扩散距离 为49.69km;
扩散趋势:麋鹿向南扩散的趋势明显。 • 杨波坦亚群没有衍生出新的亚群; • 三合垸亚群衍生出了东洞庭湖亚群;
麋鹿传奇
起死回生 1898年英国乌邦寺主人贝福特十一
世公爵,收集了流亡于欧洲的18 头麋鹿,饲养其个人庄园——乌 邦寺。二战末发展到255头。 二战后,贝福特十二世公爵担心 麋鹿毁于己手,被世人唾骂,开 始向外疏散。
麋鹿回归
1986年,新中 国政府开始了 麋鹿重引入计 划;并先后建 立了北京麋鹿 苑、江苏大丰 和湖北石首三 个麋鹿保护区 。目前数量大 约4500头。
野化种群的建立
重引入的最终目的:在自然环境中,建立能够自我维 持的种群。
过程:引入,种群复壮、行为再塑和野外放归; 1998年5月,湖北石首保护区围栏被洪水冲垮,36头
麋鹿逃逸,建立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种群;
1998年11月,江苏大丰人工野放,建立大丰人工野化 麋鹿种群;
两个种群的来源:乌邦寺——北京麋鹿苑——湖北石 首;乌邦寺——欧洲动物园——江苏大丰。30-60年的 独立发展。
3-5月份产仔,单胎。
繁殖期雄性的表现
5龄及以上个体参与交配权的争夺—角斗,胜利者成为群主。 失败者成为流浪汉,独自游荡,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再次挑战; 5龄一下个体组成雄性群,采用“偷袭”战术,获得暂时的交配群权; 2龄及以下,不参与繁殖,组成雄性群。
聚群行为
繁殖期: 繁殖群: 繁殖期,一头雄性群主及其“后宫”组成; 单身汉群:5龄以下雄性个体组成; 混合群:多个5龄以下个体与雌性组成群(出现概率低
遗传多样性
现存麋鹿皆是乌邦寺18头麋鹿的后代,近亲繁殖率高 ,遗传多样性低。
遗传多样性:石首种群:0.54;北京种群:0.52;大 丰种群:0.46;
遗传交流的尝试: 2016年3月3日,湖南省林业厅、省救护中心和湖南东洞
庭湖保护区从江苏大丰引入16头麋鹿,放归于东洞庭 湖,是我国首次麋鹿种群间个体交流。
); 非繁殖期: 雄性群:雄性个体组成的群(皆有角); 雌性群:雌性个体组成的群(皆无角) 混合群: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包括新生幼体)组成
的群(出现概率最高);
麋鹿的传奇
繁盛与消失:
《春 秋》 中 记 有 庄 公 十 七 年(公 元 前 年677年)“冬, 多 糜。”。
《三国志·魏书·张 鲁 传》 注 中这样 写“张鲁弟卫拒 王 师, 夜 有 野糜 数 千 冲 坏卫营,军 大 惊。 ”
《后汉 书·郡 国 志三》 的“ 广 陵 郡⋯ ⋯ 东 阳”条的 注 中 说“县 多糜。
《博物 记》 曰‘千 千 为群,掘 食 草 根,其 处 成 泥,。 ’ ” 这 些 足 可说 明那时 糜 很 多。
到明朝,刘基《阮郎归词》中有“帐高门广厦,鹿场麋迹 ”说明那时还很常见。
至清朝晚期,近北京南海子皇家
作为武器,参与交配权 的争斗,驱赶入侵者;
角饰,炫耀的资本; 挑泥,作为炫耀的资本
,也可夏季降温。
毛被
体披毛被。分为冬毛(灰棕色)和夏毛(红棕色),存 在季节性脱落的现象,一般每年3-4月脱去冬毛; 8-9月份脱去夏毛(丁玉华,2004)。
冬毛
夏毛
习性
草食性反刍动物,群居于平原沼泽地带。 性成熟:雄性3龄、雌性2龄; 采用一雄多雌的“后宫制”交配制度,6-8月份交配,
麋鹿
分类地位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隶属于哺乳 纲(Mammalia)、偶蹄目 (Artiodactyla)、鹿科( Cervidae)、麋鹿属( Elaphurus)。
麋鹿属共有5种,麋鹿是唯 一现存种,其余4种均已灭 绝,分别为晋南麋鹿( Elaphurus chnanensis)、 双叉麋鹿(Elaphurus bifurcatus)、蓝田麋鹿( Elaphurus lantianensis)和 台湾麋鹿(Elaphurus formosanus)[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