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止咳机理

中医止咳机理

中医止咳机理
中医治疗咳嗽的机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气机: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脏气机失调所致。

通过调理气机,可以恢复肺脏的正常功能,缓解咳嗽症状。

常用的中药如川贝母、百部、浙贝等可以清热化痰,平肺气。

2. 清热化痰:中医认为咳嗽多与热邪蕴结所致,热邪阻滞肺经,导致痰液形成,并进一步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

中药如藿香、苏叶、枇杷叶等可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3. 润燥止咳:中医认为有些咳嗽是由于肺燥所致,肺液不足导致干咳。

中药如沙参、麦冬、百合等可以润燥滋润肺脏,缓解咳嗽症状。

4. 扶正祛邪:中医注重平衡人体阴阳,并强调身体的整体调理。

通过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常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等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咳嗽的机理是综合全身的调理,而非局部的治疗,所以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运用多种中药配方。

此外,中医治疗咳嗽也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第二单元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咳嗽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

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异常发声。

在中医理论中,咳嗽被归类为“咳”证,是由于人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失调而引起的症状。

形成原因中医认为咳嗽的形成原因包括外邪入侵、肺脏功能失调、内脏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

外邪入侵是指寒、热、湿、燥等气候因素或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侵袭人体导致咳嗽;肺脏功能失调主要是由于肺气不通或肺阴阳虚等原因引起;内脏功能紊乱是指肺、脾、肝等脏器的功能失常导致咳嗽。

咳嗽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外感咳嗽外感咳嗽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伴有声音粗糙、咳嗽频繁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外邪入侵类型,外感咳嗽可以分为表寒咳、表热咳、表湿咳、表燥咳等不同的证型。

内伤咳嗽内伤咳嗽主要是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内脏功能紊乱引起的咳嗽。

根据具体的病因,内伤咳嗽可以分为肺阴虚咳、肺阳虚咳、肺燥咳、肺痰湿咳等不同类型。

五味咳嗽五味咳嗽是由不同的口感刺激引起的咳嗽,主要分为辛味咳嗽、酸味咳嗽、甘味咳嗽、苦味咳嗽和咸味咳嗽等五种。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根据咳嗽的具体病因和证型,中医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贝、杏仁、百部、枇杷叶等。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通过经络刺激调节气机,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病邪排出从而治疗咳嗽。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肺俞、肺脉、足三里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机平衡,改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拍、揉、按等。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调理饮食也可以对咳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根据咳嗽的病因和证型,可以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理,如平时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多食清润滋润的食物等。

注意事项在治疗咳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饮食要清淡,避免过热或过冷食物的刺激;•定期锻炼,增强体质;•忌烟酒,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咳嗽中医_精品文档

咳嗽中医_精品文档

.
22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加减:若夹痰湿证--半夏、厚朴、茯苓;若寒包火证--麻杏石甘汤; 若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
——气虚,寒。
⑦痰粉红呈泡沫样者
——阳虚血瘀络伤。
⑧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
——肺热或阴虚络伤。
⑨咯吐脓血腥臭痰
——热壅血瘀之肺痈。
⑩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
——痰热。
11痰味甜者
——痰湿。
12痰味咸者
——肾虚。
.
21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疏风宣肺祛邪
调理脏腑(健脾,清肝,养肺补肾)
内伤 咳嗽 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
23
2.风பைடு நூலகம்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 爽,痰粘稠或稠黄。
兼次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加减: 咳甚 肺热 咽痛 夹湿 伤津 带血 夹暑湿
.
24
3.风燥伤肺
.
16
鉴别诊断
1.哮病、喘证
2.肺胀 病史长,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甚至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
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症。X线胸部 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
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者, 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 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有痰又当详辨如下: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者机是,什么当?为与什么微内伤辛咳微嗽的凉主要,病理苦因素降为“淡痰”渗与“;火”因? 于湿者,有兼风、
↘ ↗ 稀 → 湿热或风热
饮犯胸肺者因肺气上逆,兼咳喘寒胸满、,不兼能平热卧,之痰多不白沫同; ,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症状:上气咳逆,阵咳无痰或少痰,咳引胸胁胀痛,面赤喉干,口干而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咳声频连---多为燥热或肝火。
失调的表现。 1、“宣”:宣法指用宣散发表,宣疏肺气,以及宣郁理气、宣通壅滞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素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发咳嗽。
诊断
连嗽十数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 症状:咳嗽频剧,咳声粗亢,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口渴思饮,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病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疾而嗽,痰出则咳缓。
• 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可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伴有脏腑功能失调。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2.辩痰: (1)痰量: 痰多者,属湿 痰少者,属燥、阴虚
(2)痰色: 痰白者,属风、属寒、属湿 痰黄者,属热 痰灰者,属痰浊 痰白带血者,属虚寒 痰黄带血者,属肺热
• (3)痰质: •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 痰液浊厚属湿热 •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 (4)痰味: •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 畅则咳嗽自止。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 1.辨外感与内伤: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审证要点: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外感咳嗽易治,若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内伤咳嗽。
•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伴有恶寒发热等 久病脾虚,酌加 参、白术益气健脾。
白芥子---温肺利气化痰;
表证;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于咳嗽痰粘,咽干,微有身热者。 • 桑菊饮方歌: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
轻清剂,热甚阳明入母膏。
Tankertanker Design
• (5)常用药: •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
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Tankertanker Design
• 三、证治分类
Tankertanker Design
• (一)外感咳嗽
• 1.风寒袭肺证
• (1)症状:
•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 薄色白。
•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Tankertanker Design
• (2)证机概要: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4)主方: 三拗汤(《和剂局方》方: 由麻黄、杏仁、甘草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 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 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Tankertanker Design
•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 1、它脏及肺
•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 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Tankertanker Design
• 二、病机 •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
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 毛,
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 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脏为了祛除病 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医学三字 经·咳嗽篇》说: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 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 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 呛而咳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 种病理反应。 • 肝与肺的关系: 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 在联系,如木火刑金。 • 脾与肺的关系: 脾为肺之母,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 肺。 • 肾与肺的关系: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金水相 生,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气逆犯肺,为咳、为 喘。

中医知识咳嗽PPT课件

中医知识咳嗽PPT课件

•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 内伤咳嗽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三、源 流
• 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
咳” •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
• 加减: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 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 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
•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
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 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 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 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
• 后方用青黛、蛤壳清肝化痰。二方相 合,使火气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 逆自平。
• 加减:还可酌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苏 子、竹茹、枇杷叶化痰降气。
•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复花利肺降逆,胸 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清热化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 加沙参、麦冬、天花粉、柯子养阴生津敛 肺。
“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 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 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 2、分类:繁 简:以脏腑命名;十 咳之称。
• 《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
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3、对咳嗽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可兼有咳嗽。 • 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
翼煽动,不能平卧。 • 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中医内科学课件-咳嗽

中医内科学课件-咳嗽

预防调理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 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 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病例分析 (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
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患 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状 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起 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 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 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劳累受凉。

2、痰 色:白—灰—灰黄;黄;血性痰;粉红 色泡沫痰;脓性痰 质:稀;粘—阴虚、燥、热、肝寒热; 稠厚 量:多;少 味:腥、甜、咸
【治疗原则】
一、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风寒,疏风散寒; 风热,疏风清热;风燥,清肺润燥。
内伤咳嗽:邪实正虚,祛邪扶正,标本兼 顾:痰,祛痰:寒痰,温肺化痰;热痰, 清热化痰;湿痰,燥湿化痰。火,清火 (清热):清肝火,泻肺热。阴津亏耗: 滋阴生津润燥。
突发性阵咳作喘,痰带白沫,粘稠起丝, 舌苔白腻
延年半夏汤:清半夏9克 炙鳖甲12克 前 胡6克 桔梗5克 人参6克 炒枳实3克 吴茱 萸9克 槟榔5克 生姜片9克
7、肺阴亏耗
症状: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少而粘,
痰中带血丝,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要点)
重点要考虑痰来自何脏
肺: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脾:二陈合平胃散、补中益气汤、参苓 白术散
肾:精亏—金水六君煎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全文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全文

ppt课件
20
4.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稠,此为风寒外束,肺内 郁热之寒包火,加石膏、黄芩、桑白皮、牛子以解表清里或用麻 杏石甘汤。
5.挟痰湿,症见痰粘胸闷、舌苔腻,加法夏、厚朴、云苓以燥湿祛 痰。
6.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 白滑等,治宜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ppt课件
21
(二)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喉干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
2.兼次症: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恶风, 口渴,头痛肢楚。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p,pt课件宣肺止咳。
6.另有凉燥证:乃由燥证加风寒证而成,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咽 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杏苏散加紫菀、 冬花、百部治之,则达到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之原则。
ppt课件
27
(四)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多痰、咳声重浊,色白粘腻或稠厚或 稀薄,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咳 缓。
ppt课件
38
小结
(一)定义 (二)病因 (三)总病机 (四)主要病位在肺 (五)治疗要点 (六)各型主症、治则、代表方
ppt课件
39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咳嗽名词解释中医

咳嗽名词解释中医

咳嗽是中医中的一个病名,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中医认为,咳嗽多因肺气上逆而作,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往往与喘证、哮证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联。

咳嗽的成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其多由外邪侵袭、内邪留恋、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

外邪侵袭多指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人体,导致肺部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咳嗽。

内邪留恋则指体内的痰湿、瘀血、火热等邪气停留于肺部,阻碍气机升降,从而引起咳嗽。

脏腑功能失调则涉及到多个脏腑的病变,如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等,均可导致咳嗽的发生。

咳嗽的症状也有多种表现,包括咳嗽声音的轻重、频率、痰液的性质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中医将咳嗽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

每种类型的咳嗽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在治疗咳嗽时,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祛除外邪、调理脏腑功能、化痰止咳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麻黄汤、小青龙汤、杏苏散等,中成药则有通宣理肺丸、桂龙咳喘宁片等。

同时,中医也注重配合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总之,咳嗽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病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咳嗽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异和预防保健,旨在恢复肺部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健康平衡。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哮喘、肺炎等。

在中医中,
咳嗽常常被视为肺和气道功能的异常,而治疗咳嗽也是中医临床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

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
虚实两种类型。

实咳是指由外感邪气、湿邪、热邪等引起的咳嗽,通常伴有喉痛、痰黄、
痰稠等症状。

虚咳是指由肺气虚弱、肺阴亏损、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的咳嗽,通常伴有干咳、喉干等症状。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药物方面,常用中药包括川贝、杏仁、银翘、百部等,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达到清热、祛湿、润燥等效果。

非药物疗法包括推拿、针灸、气功等,通过调整身体的气机和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自愈。

除了中药和非药物疗法,中医还注重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生活中
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异味、化学物品等刺激性物质;多喝温开水或鲜橙汁、柚子
茶等温和滋润的饮品,避免吃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品。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咳嗽强调药食同源、治疗因人因病,尽可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更注重整体调理和健康的促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悠远
注意:咳嗽是人体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
表现,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保护作用 与破坏作用)。
路漫漫其悠远
三、分型论治
路漫漫其悠远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
路漫漫其悠远
2021/4/12
【概述】
一、概念 :
咳嗽是指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 失调,内伤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 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 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 嗽并称。
路漫漫其悠远
咳嗽是一个症状,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 是病理性的。所有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 症状,但是只有当咳嗽为主要表现时,我们可 诊断咳嗽。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 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常用药:
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
甘草—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热。
【预防调护】
一、预防感冒。 二、慢性久咳肺气虚弱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应 适当休息。 四、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 意起居饮食的调护,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 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 五、缓解期应坚持 “缓则治本”的原则,补 虚固本以图根治。
咳嗽为主要表现时,我们可诊断咳嗽, 一般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所有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症状, 但除咳嗽外,还有明显的其它定位症状 ,如前面讲的感冒的定位症状是恶寒, 发热,舌苔薄,脉浮。常见病如下:
路漫漫其悠远
1.肺痈:
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 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 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 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根据 其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初期、成痈期、 溃脓期、恢复期。
,火有虚实之分,多由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上干于肺
所致。 (病性)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
不同。
路漫漫其悠远
二、病机
4.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
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 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 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 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路漫漫其悠远
2.肺痨:
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 、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病因为感染“痨虫”, 但发病与喘证:
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 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为喘证。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3、肝火犯肺证
路漫漫其悠远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 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 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
常用药: 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 皮、金沸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 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 ,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
路漫漫其悠远
病例分析 (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
,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 状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 起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 的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 痰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外感咳嗽
肺卫 六淫外邪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肺失宣肃→ 气逆而咳 口鼻 邪壅气道
肺失布津→津聚为痰
皮毛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路漫漫其悠远
一、病因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邪 干
情志刺激 → 肝郁化火 → 气火循经
伤 咳


肺脏自病 → 阴伤气耗 → 肃降无权
路漫漫其悠远
二、病机
1.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
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2.外感咳嗽属于邪实(病性)但可发生演变转化。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 不畅所致。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 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
3.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
路漫漫其悠远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 金苇茎汤加味:鱼腥草、海蛤壳、葶 苈子、瓜蒌皮、花粉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二、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 、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2、咯痰特点的鉴别:包括咯痰色、质、量、 味等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 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 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 点。
路漫漫其悠远
二、病证鉴别
路漫漫其悠远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起病
病程 证候 特点 虚实
急 短 咳嗽伴肺卫表证 实
治法 疏邪宣肺,忌收敛
路漫漫其悠远
内伤咳嗽
慢 长 咳嗽伴脏腑内伤证
虚实夹杂 调理脏腑,忌辛散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 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 热、风燥为主; 内伤咳嗽 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注意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 ——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 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 茹、枇杷叶——降逆气。
4.肺阴亏耗证
路漫漫其悠远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 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 ,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清肃肺气 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路漫漫其悠远
3、风燥伤肺证
路漫漫其悠远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 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数或小数。
4.肺胀:
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 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 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脘腹胀 满,肢体浮肿等主要表现。病机为肺脾 肾功能失调,痰浊、水饮与血瘀互结, 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路漫漫其悠远
三、相关检查
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查,如血常规 、血沉、痰培养、胸片X线透视或摄胸片,以 资协助诊断。
故咳嗽既是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又是肺系多 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咳嗽是以症状命名的(这也是中医不严谨的 一方面)。
路漫漫其悠远
二、沿革
1.《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 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 咳论篇》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2.咳嗽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种 4.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 伤两大类。 5.清·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
路漫漫其悠远
【结语】
一、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指肺失 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
二、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 三、辨证当辨外感内伤。 四、咳嗽的预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 浅而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 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
路漫漫其悠远
复习思考题:
1.咳嗽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常见 病机转化有哪些? 2.试述咳嗽常见证型的症状、治法及方药。 3.咳嗽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
路漫漫其悠远
二、病机
5.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 湿二者较为缠绵。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 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 、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路漫漫其悠远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感咳嗽,起 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 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 证。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
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温肺降气。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 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 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 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常用药: 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 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清肺化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