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国际贸易实务第6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知识与技能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 BACCD 6—10 CBDC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CD3、AE4、CD5、AB6、AD7、ABC8、AB9、BDE10、ABCD三、实训题第1行VOLKSBANK SCHORNDORF, HAMBURG, GERMANY第2行98HM23600256 NOV.10,1998第3行1999年1月5日第4行98-4-1520 USD67200.00第5行30DAYS第6行BANK OF CHINA , TIANJIN BRANCH第7行VOLKSBANK SCHORNDORF,HAMBURG, GERMANY[讨论案例]案例一参考答案:我外贸公司无付款业务。
合同的支付条款是采用即期付款交单方式,他要求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买方才有义务凭单付款,在此案中,由于卖方没有按合同规定向合同中的买方—我外贸公司交单,而是向国内用户交了单据。
所以外贸公司作为买方,就没有义务付款。
案例二参考答案:日方提出将D/P即期改为90天远期,很明显旨在推迟付款,以利用其资金周转,同时日商制定银行作为代收行,则是为了便于向该银行借单,以便早日获得经济利益,进而达到利用我方资金的目的。
案例三参考答案: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因为根据《UCP500》应用证一经保兑,保兑行和开证行同为第一付款人,对收益人就要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未经受益人同意,该项保证不得撤销。
案例四参考答案:采用托收与汇款相结合的结算方式。
A公司为了收汇更有保障,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可以在要求进口商在货物发运前,使用汇款方式,预付一定金额的定金作为保证,或一定比例的货款,在货物发运后,当出口商委托银行办理跟单托收时,在托收全部货款中,将预付的款项扣除,如托收金额被拒付,出口商可将货物运回,以预收的定金或货款抵偿运费,利息等一切损失。
关于定金或预付货款规定多少,可视不同客户的资信和不同商品的具体情况确定。
国际贸易部分课后题答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题目类型一、选择题,每题2分,10个,共20分二、判断题,每题2分,10个,共20分三、概念题、每题4分,5个,共20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5个,共30分五、综合题,10分第一章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绝对优势: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
1、李嘉图模型表明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正确。
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因此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2、李嘉图模型否定了绝对优势作为贸易基础的理论。
正确。
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给参加贸易的每个国家都带来贸易收益。
1,2,33、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只要各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相对差别,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领域可以是绝对优势较大的领域,也可以是绝对劣势较小的领域。
第二章特定要素模型1、李嘉图模型和特定要素模型都表明贸易开放使所有国家都获利。
正确。
两个模型中的国际贸易都是基于比较优势,都会给贸易国带来贸易收益。
5、对于流动要素而言,参加贸易后以实物衡量的实际收入是增加的。
错误。
贸易对于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2,32、为什么说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短期静态模型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给定的。
该模型假定某些生产要素特定于某些生产部门,这个假定只在短期才成立。
在长期中生产要素能够在部门之间流动,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在长期是不适用的,所以说此模型是一个短期静态模型。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是一种没落的理论,在现代世界中没有市场。
请讨论之。
答:重商主义是欧洲国家中世纪向现代过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是史书上一个传统的提法。
经济学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
但即使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过去的经济思想体系仍然有效,不会完全过时,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也可以看到,重商主义并未在现代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过时。
当时的重商主义,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君主们的主要目标还是黄金——通过出口,赚取国外的黄金,有了黄金,就可以招募和雇佣士兵来进行战争,便能赚取更多的黄金。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欧重商主义主要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实行并发展,重商主义在这三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路,对一些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很有启发性。
就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可以看到,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并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正是我国在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所追求的目标。
国家发展工业化,建立本国强大的国防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商主义——保护主义的政策至今仍然有意义。
另外,重商主义所奉行的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的政策,为了货币积累而实行的“少买”政策,为了“富国”而“强兵”的政策取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讲也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在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只有充分重视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重视贸易平衡的问题,从国情出发、从需要出发、从目标出发,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2.自由贸易是公平的吗?请讨论之。
答:贸易理论认为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使所有国家都受益。
然而,使所有国家都受益并不等同于对所有国家都是公平的。
在某些情况下,贸易壁垒可能会使贸易更趋于公平。
尽管一个国家能使产品的生产更有效率,但是限制另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基地的能力并不是公平的。
例如,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尝试建成工业化国家,那么短期的贸易壁垒是必要的,等到工业变得有竞争力再取消该贸易壁垒会使两个国家站在更平等的位置上竞争。
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02995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1.5万亿美元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A、2%B、4%C、10% D 、20%二、多选题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A、矿物燃料B、动植物油脂C、饮料及烟类D、机械及运输设备E、塑料制品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A、通讯B、家电制造C、银行D、建筑E、交通三、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值2、贸易商品结构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4、过境贸易5、转口贸易6、国际贸易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梁坚第一章相对供求模型、贸易三角形1.1.错;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2.错;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3.对;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4.对;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5.错;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6.错;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7.错;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8.对;定义如此;9.错;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10.对;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11.错;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12.错;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上升;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4.1.对;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2.对;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3.对;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4.对;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5.1.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X /P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 PX- PX/ PYX2.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 PX /P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 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7.1)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 X /P Y =-100/200=; 截距=M/ P Y =1000/200=5. 2) 最优点上,MRS= P X /P Y =.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9.10.贸易三角形为TAE.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贸易条件2)贸易分工方向3)出口量4)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2)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2)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第二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优势1.1) LP CM =1/100=;LP AM =1/200=;LP CM > LP AM ,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2)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αCM =100;αAM =200;αCM <αAM ,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3) C CA M =100/200=; C CA P =20000/10000=2;C CA M < C CA P ,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4) LP CA M ==2; LP CA P =1/20000/1/10000=; LP CA M > LP CA P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6) C MP C =100/20000=; C MP C =200/10000=; C MP C < C MP A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7) C PM C =20000/100=200; C PM A =10000/200=50;C PM A < C PM C ,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8) 两者的结论一致;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2.1) 对; 2) 对; 3) 对; 4) 对;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2)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结论;4.1)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2)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5.1)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2)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第三章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定理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1=;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 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2.1) 50150===KB LB LB ααρ; 02.0501===LB KB KB ααρ 2) 2001.020===LD LD LD ααρ; 005.0201.0===LD KD KD ααρ 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52001000===KC LC LC ααρ; 2.01000200===LC KC KC ααρ; KB KC ρρ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2)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3)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6.1)画图参照教材图3-3;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7.1)画图参照教材图3-4;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1)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2)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3)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4)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9.1)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2)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3)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4)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第四章专用要素、生命周期、代表性需求1.1)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2)椰子产业和粗布产业的真实日工资用椰子表示为50只椰子和20只椰子,用粗布表示为5米和2米;3)由于存在工资差异,椰子产业高于粗布产业,所以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必然出现劳动流向椰子产业;4)名义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直到两者相等;真实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5)随着雇佣工人人数的增加,椰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名义工资和真实工资都将下降;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6)由于配套使用的资本钩刀的数量上升,导致劳动的生产率上升;边际产出增加,真是工资和名义工资都上升;2.1)岛国的名义工资将上升,实质工资将下降;椰子受出口的拉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将会导致对于要素劳动和钩刀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的需求的增加特别明显,导致劳动的价格也就是工资率上升;真实工资由于由边际产出决定,随着椰子产业工资的提升,劳动会由粗布产业转移到椰子产业,边际产出下降;所以出现下降;2)钩刀是椰子产业的专用要素,由于椰子需求的拉动,其需求会上升,所以名义价格出现上升;真实收入等于边际产出,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由粗布产业转入而提升;3)织布机是粗布产业的专用要素,受进口的挤压,粗布需求会下降,所以对于织布机的需求也会下降,最终导致其价格也就是织布机的名义收入下降;同时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部分转移到椰子产业而下降,边际产出下降,织布机的真实收入也会跟随者下降;3.1)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表述为:产品具有生命周期,在每一个阶段蜕变为不同性质的产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该阶段拥有充裕要素吻合产品使用要素密集度的国家,拥有比较优势;2)美国、德国与中国分别是技术、资本和劳动的充裕国;3)在录音机的发明、成熟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该分别拥有该阶段的比较优势;4.1)要素禀赋理论表明:一国具有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优势;2)生命周期表明:在产品周期的特定阶段,如果密集使用的要素吻合一国的充裕要素,则会导致该国拥有该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3)本质上两个理论都说明,一国的比较优势源自于该国充裕要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个理论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前者说明静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后者说明动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6.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在汽车产业上的需求为低端需求,也就是中国的主流需求为中低端汽车;所以中国最终会在中低端汽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德国在汽车产业上的代表性需求为高端需求,对于高质量的汽车存在庞大的需求;所以德国会在高端汽车的上升上具有比较优势;7.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人均收入较低,国人对于价格较低的低端手机存在庞大的需求;换言之,中国对于手机的代表性需求是低端手机;3)中国的庞大需求会培育起中国在低端手机上的巨大竞争力;4)所以,我们看到的山寨手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的比较优势和极强的竞争力;第五章规模经济、先发优势、干中学效果1.1)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加上外部规模经济;2.1)内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企业产出量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的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外部共享效果,包括专业化市场、劳动池和技术溢出,以及其他的资源共享;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或者可以说处于集聚状态下众多企业的内部规模扩大导致产业规模扩大,有可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但是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与否;3.如果PPF模型中横轴和纵轴表示产品都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点位于PPF曲线的中间位置意味着两个产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享受到的规模经济都不明显;由中间位置向任何一边移动,意味着其中一个产业的规模扩张,能够享受到该产业上的规模经济;所以PPF曲线呈现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4.1)由于什么都相同,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代表性需求理论看来,法国和德国没有任何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任何的比较劣势可言,所以不会存在贸易的机会;但是,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由于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于一个产业上会享受到规模经济,会导致两个国家共同产出的扩大,所以存在贸易的可能;2)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5-3以及相关的说明;5.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4以及相关的说明;6.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5以及相关的说明;7.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内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8.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外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9.1)干中学效果指随着经时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现象;源自于经时产出的增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业规模动态扩大而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3)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成本的跳跃式下降,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移动;4)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在于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中累积的生产经验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后者则在于产业规模扩大产生的共享效果的强化;10.我们可以把美国在飞机产业上的比较优势看作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干中学效果共同存在情况下,先发优势型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的结果;11.画图参照教材图5-7;对于贸易的参与国,不但会带来产品品种的增加,而且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12.完全同质的产品,依然存在贸易的可能;处于不同的两国的两个垄断企业参与相互倾销会导致这种贸易的出现;这种贸易会导致两个国家的完全垄断的市场,转换为寡头垄断的市场,从而强化竞争,最终导致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带来福利的提升;13.第六章罗伯津斯基定理、恶性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进口导向型、荷兰病与去工业化1.1)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2)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3)平衡型经济增长;4)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5)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6)中性技术进步;2.1)画图参照教材图6-2.2)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3)地理的变化,导致中国可耕土地的大幅增加;4)土地的增加将会导致密集使用土地的农产品的产出的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土地要素的工业品的产出减少;3.分析参看教材节关于台湾经济的分析;4.1)画图参照教材图6-4.2)恶化性经济增长的定义;3)哥伦比亚是咖啡出口大国;4)哥伦比亚咖啡的大幅增产和大幅出口,一方面导致PPF曲线向着偏向咖啡产业的方向外移;另一方面,同时导致咖啡的国际相对价格的大幅下降;5)产出效应导致国家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效应导致国家福利的减少;后者超过前者,就导致了恶化性经济增长;5.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通过人为的市场保护措施,促进国内工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利用国产工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以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贸易自由化等手段,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最终促成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3)1980年代坚持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的亚洲和南美国家,大多属于农业、矿产品和劳动充裕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她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4)这些国家强行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部分都遇到了无视自国比较优势,人为推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的发展;这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5)所以,这些国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业产品成本奇高、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后,放弃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回归,本质上意味向着能够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的回归;6.1)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2)中东、非洲等资源富有国家,由于不断有新矿藏发现,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这些矿产品要素不断增加;3)在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作用下,密集使用矿产资源的油气、采矿产业的产出就会不断扩大,而制造业的生产要素被矿产部门夺走,生产相应出现萎缩;4)总之,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国制造业不发达的现象,可以理解为罗勃津斯基定理起作用的结果;第七章劳动的国际流动、要素价格决定模型1.1)本质上,偷渡可以看作为一种短期的劳动移动;2)对于输入国家的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增加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减,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增加;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少于他们的生产价值;总的来说,输入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3)对于输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减少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增,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减少;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多于他们放弃原来在国内从事工作的工资所得;总的来说,输出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4)全体而言,偷渡是一种世界劳动市场被政治人为分割情况下的要素市场的贸易,对于世界全体的福利具有一种增加的效应;2.1)画图参照教材图7-1.2)印度是一个劳动充裕而资本稀缺的国家;中东则是一些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3)作为劳动输入国的中东国家,由于与资本配套使用的劳动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将会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增加;而作为劳动的要素所有者的中东工人,其边际产出会相应减少,所以工资会相应下降;但是在劳动相当稀缺的情况下,中东工人工资的下降应该不会太明显;4)作为劳动输出国的印度,理论上由于劳动的流出,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上升;而资本的配套使用要素减少,会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从而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减少;但是如果原来失业较为严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5)现实中,由于印度人口众多而中东国家劳动极为稀缺,所以印度的劳工输出对于双方国家都存在极大的利益;3.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7-2,以及相关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穷国借款给富国美国的主要原因在于累积的庞大的贸易盈余客观导致的结果,并非刻意所为;从长期的角度而言, 过度追求顺差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4.1)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具有一种替代关系;原因在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劳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了资本;同理,进口也有着同样的倾向;2)如果实现了充分的自由贸易,则无需劳动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也会实现一种均等化的局面;。
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1、引力模型的作用: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亦可等于对该国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之和。
3、引力模型产生的基础是:现实充分说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
4、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其方程式为:T ij=A*Y i*(Y j/D ij) 其中,A是常量,T ij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Y 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 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 ij是两国间的距离。
5、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即其有效的原因:广义的讲,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
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
(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6、引力模型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贸易规模。
7、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
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
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8、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
贸易协定虽然可以消除成员方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对各国国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最近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即便产品和服务可以免关税和无限制地进入疆界,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贸易量也要比在同样条件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量大。
9、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亦称为离岸服务,是指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司法考试:第六章WTO习题(答案版)
第六章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制度(含WTO)单项选择题1、进口商品配额通常是指一国对指定货物在一定期间( A )。
A.允许进口的限额B.应履行的出口义务限额C.应履行的政府采购份额D.对其出口份额进行分配2、WTO某成员鉴于突然增加的来自甲国的柑橘进口,决定临时提高对该产品的增值税,从而加重了进口商负担,该国做法可能违反了(A )。
A.GATT国民待遇原则B.GATT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C.WTO海关估价D.WTO《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3、各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和人员的优惠待遇,不得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优惠待遇,这是(B )。
A.国民待遇B.最惠国待遇C.公平待遇D.非歧视待遇4.我国《反倾销条例》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B )。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6.各国海关在征收关税时,一般以征收(A)为主。
A.从价税B.从量税C.混合税D.复合税7、下列哪一项措施不是我国有关反倾销法律规定的反倾销措施?(D )A临时反倾销措施 B价格承诺 C反倾销税 D进口配额9、假设有下列情况:中国甲厂、乙厂和丙厂代表中国丙烯酸酯产业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对原产于A国、B国和C 国的丙烯酸酯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经审查终局裁定确定倾销成立并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决定征收反倾销税。
在此情形下,反倾销税的纳税人应是下列哪一个?( B )A 丙烯酸酯的出口人B 丙烯酸酯的进口经营商C 丙烯酸酯的中国消费者D 丙烯酸酯在A、B、C三国的生产者10、根据2004年3月2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在倾销中,对外国产品在我国是否进行倾销的调查和确定应当是哪个机构?( C )A 海关总署 B国家税收委员会 C商务部 D农业部11、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的规定,我国反倾销调查期限,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至最终裁定公告之日止为( )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 )个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许斌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许斌版)(判断选择题答案,有些是我自己做的,仅供参考。
后面是书上老师划的一些简答和综合题,有几个发的文档上没答案。
另外,老师好像提到了列昂惕夫悖论,有时间可以了解下)第一章判断题√、√、×、×、× 选择题 C、D、D第二章判断题√、×、×、×、× 选择题 C、A、B第三章判断题×、×、√、×、× 选择题 D、D、C、A、D第七章判断题×、×、×、√、×、×、√ 选择题 D、C、C、C、C第八章判断题×、×、×、×、√、×、× 选择题 C、B、A、AD、D第九章判断题√、×、×、×、√、×、√ 选择题 D、B、D、C、D第十章判断题√、×、×、×、×、√、× 选择题 C、A、C、B、D第十一章判断题√、√、√、×、√、×、× 选择题 D、C、B、C、A第十二章判断题×、×、×、×、√、× 选择题 B、C、A、B、D第十三章判断题×、×、×、×、√、×、× 选择题 D、B、BD、B、D绝对优势: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赫克歇尔-欧林定理:在2×2×2结构的HO模型的自由贸易均衡中,一个国家出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稀缺资源的商品。
第六章 国际贸易术语(习题及答案)
第6章国际贸易术语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术语中卖方不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及支付相关费用的是()。
A、FCAB、FASC、FOBD、EXW2、象征性交货意指卖方的交货义务是()。
A、不交货B、既交单又实际性交货C、凭单交货D、实际性交货3、CIF Ex Ship’s Hold 属于()。
A、内陆交货类B、装运港船上交货类C、目的港交货类D、目的地交货4、我方出口大宗商品,按CIF新加坡术语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租船运输,如我方不想负担卸货费用,我方应采用的贸易术语变形是()。
A、CIF Liner Terms SingaporeB、CIF Landed SingaporeC、CIF Ex Ship’s Hold SingaporeD、CIF Ex Tackle Singapore5、在以CIF和CFR术语成交的条件下,货物运输保险分别由卖方和买方办理,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坏的风险()。
A、前者由卖方负担,后者由买方负担B、均由卖方负担C、前者由买方负担,后者由卖方负担D、均由买方负担6、按照《2000年通则》的规定,以FOBST贸易术语的变形成交,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
A、货交承运人B、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C、货物在目的港卸货后D、装运港码头7、《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合同而制定的。
A、FOBB、CFRC、CIFD、FCA8、CIF Ex Ship’s Hold 与 DES相比,买方承担的风险()。
A、前者大B、两者相同C、后者大D、买方不承担任何风险9、在交货地点上,《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对()的解释与《2000年通则》中对FOB的解释相同。
A、FOB Under TackleB、FOBC、FOB VesselD、FOB Liner Terms10、某外贸公司对外以CFR报价,如果该公司先将货物交到货站或使用滚装与集装箱运输时,应采用()为宜。
A、FCAB、CIPC、CPTD、DDP11、青岛某公司向朝鲜平壤某公司售出一批水果,采用DAF术语、铁路运输。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2.论述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似之处,但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而国内贸易研究的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而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不涉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
第三,国际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
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涉及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问题、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运费和保险问题、国际贸易规则解释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的影响。
第五,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较国内贸易大。
3•论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进出口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一国的贸易差额应该保持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顺差或过大的逆差。
如果一国顺差过大,或者还需时间较长,那么必然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报复甚至制裁。
顺差的长期存在还会使大量的国内资源通过出口的方式流出,不利于本国资源在国内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
—国长期的逆差对国内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贸易逆差必然会减少一国的国际储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阻碍了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而延缓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简述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这种方法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
5•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一,按照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NEW)薛荣久《国际贸易》(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导 论第2章 国际贸易的作用第3章 国际分工第4章 世界市场第5章 世界市场价格第6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7章 国际贸易促进、救济与管制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9章 世界贸易组织第10章 关 税第11章 非关税壁垒第12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13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14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第15章 世界贸易中的中国第1章 导 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答: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了政治实体。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国际贸易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对外货物贸易可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等。
其中,海运贸易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4如何区分狭义与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答:(1)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其中,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2)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和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价格计算,进口额以价格计算。
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
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所占的比重。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1.5万亿美元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A、2%B、4%C、10% D 、20%二、多选题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A、矿物燃料B、动植物油脂C、饮料及烟类D、机械及运输设备E、塑料制品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A、通讯B、家电制造C、银行D、建筑E、交通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第五版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薛荣久著)
国际贸易第一章导论1.何谓国际贸易?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1)按交易内容划分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
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
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学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概述与术语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自由贸易政策:是保护贸易政策的对称,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涉,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保护贸易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借助垄断实行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从而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是带有进攻和垄断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
管理贸易:是指政府对私人的国家贸易活动实行高度的管制或者是由政府政策控制、引导或管理的贸易。
不在竞争条件下、不按边际成本定价的贸易
进口替代战略:一过采取高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措施,严格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部门发展的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通过出口的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综合题
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一。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途径: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能;鼓励资本输入,提高生产力;鼓励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获取规模经济效益②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③达到均衡。
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
为了使一国经济既能与外部经济实现互补,又能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就必须依靠对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二。
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国民经济的运作方式,经过实践检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为世界各国认同,但在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
良好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三。
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环境,即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影响,联合国的各种决议的实施以及其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①政治和经济安全②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③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④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⑤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⑥与他国的政治关系⑦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⑧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⑨政治和社会因素,如选民的支持程度⑩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3与传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①保护对象从幼稚产业扩大到成熟产业。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保护对象不但包括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工业②保护范围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不再是培养产业的竞争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③保护目的从防御转为进攻。
保护目的从防御保护转为进攻性保护,相对于从前保护贸易政策实行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政策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④保护的企业从一般企业转向大企业。
保护的企业利益从一般的企业转向大企业和垄断企业⑤保护的措施从关税延伸到非关税。
超保护贸易政策下试试的保护措施多样化。
保护措施从关税延伸到非关税措施,其中包括数量限制、出口补贴、外汇管制和组成排他性的货币集团等
4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有哪些特点
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他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②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③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5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⑪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被保护的商品从农产品等传统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服务⑫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①按照有效保护率设置关税②加强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活动③关税壁垒不断增多④背离1947年关税总协定的宗旨,在“有秩序地销售安排”口号下,绕过该协定的基本原则,实行“灰色区域措施”⑬贸易保护制度更加法制化。
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政府管理贸易的不断充实和调整,成为对外贸易体质的组成部分⑭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1980-1983你,在整个制成品中受限制商品的比重,美国从6%提高到13%,欧洲联盟从11%提高到15%。
在整个发达国家制成品的消费中,受限制商品从1980年的20%提高到1983年的30%
6二战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
⑪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①关税大幅度削减②非关税壁垒降低或撤销⑫贸易自由化带有偏向性⑬贸易自由化的过程有反复⑭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经济手段调节为主⑮贸易政策的法制建设较健全
7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哪些共同特征
⑪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以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为基础的国家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贸易自由化倾向⑬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联合斗争、协调彼此立场,制定共同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