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给亚洲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这场危机使得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了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催化剂。
在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并分析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1. 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监管部门与政府之间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亚洲各国纷纷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监督、审计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2.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加强了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
监管机构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对银行资本充足性和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特别监管等。
3.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机构过度依赖短期外债和隐瞒风险的问题。
为了增强市场透明度,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报告制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金融机构健康状况的了解,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
4. 强化跨国合作和监管协调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造成了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整体效果,亚洲各国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合作和协调。
他们通过分享信息、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和准则,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5. 加强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的不足。
为了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亚洲各国加强了金融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
他们开展了广泛的金融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亚洲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专业本科教学的转型与变革——以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为突破口
20 0 8年 , 由美 国次贷危 机 导 致 的世 界 性金 融 危 机席 卷全 球 , 世界 经济 产生 了极大 的 冲击 , 影 响 对 其 已经 由虚 拟经 济开 始 向实 体 经 济 转 移 , 对我 国经 济
发展 在一定 程度 上产 生 了冲击 。尤其 在高 等教育 领 域 , 融危 机对 高校 毕业 生 就 业 的影 响 开始 凸现 出 金
— —
以项 目导 向教 学模 式 为 突破 口
邓 瑛
( 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 新华 金融保 险学院 , 湖北 武汉
407 ) 30 3
摘要 : 全球金 融危机 对金 融专业人 才的培养提 出了挑 战 , 而运 用项 目导 向教 学模 式改革金 融专业本科教 学是
对传统课程模式的 突破。文章分析和探 讨 了如何通过项 目教学法来体现金 融专业应用性人 才培 养的 需要 , 通过教 学方式 的整合与衔接 , 合理遴 选教 学项 目, 实施在 教学 内容 、 学方法等方 面的改革 , 教 更好 地发挥其在 应 用性人 才
第2 3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江 西 金 融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J u a f in x F n n e C l g o r lo a g i i a c ol e n J e
Vo , l23 No. 2 Ap . 01 r2 0
金 融 危 机背 景 下 金 融 专 业 本科 教 学 的 转 型 与变 革
经济危机的教育影响 教育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经济危机的教育影响教育体系的调整与改革经济危机对教育领域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调整与改革措施,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一、经济危机对教育的影响1. 减少教育经费经济危机导致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也相应减少。
教育机构面临预算紧张的情况,学校、大学可能不得不缩减开支、裁员甚至关闭。
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2. 减少教育资源经济危机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减少。
学校与大学可能无法购买新的设备、图书和教学材料,无法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师也难以获得最新的教学工具和研究资料,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培养能力。
3.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经济危机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家庭收入减少,这让家庭难以承担起教育支出。
更多的家庭可能无法支付子女的学费、教材费和其他学习相关的费用。
这将限制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增加了教育的不平等。
二、教育体系的调整与改革1. 提供经济支持和援助面对经济危机对教育经费的压力,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经济支持和援助。
例如,增加对教育的预算并确保优先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制定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的政策,提供教育贷款和奖学金等,帮助家庭承担教育支出,保证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尤为重要。
学校和大学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避免重复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 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经济危机也给教育体系带来了机遇,促使人们思考和尝试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形式,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国际教育发展主要特点和趋势综述
当前国际教育发展主要特点和趋势综述自2021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国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
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分析当前世界大国和强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教育投入稳中有升,发展趋向回暖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各区域发展状况日趋分化,但总体保持Misaki快速增长态势。
美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平衡,欧盟多国再降中渐趋稳中求进,日本处在低位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小幅回落。
经济的逐步反弹使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教育经费宽松的状况有所转好,教育发展趋向回升。
据《2021德国教育报告》表明,2021-2021年,德国教育开支减少了46亿欧元,总支出超过2474亿欧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3%。
2021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用作教育的公共财政预算开支下降20%;2021年,德国联邦政府全面分担助学金项目拨出,并将额度提升了7%,同时提升家庭收入额度下限,惠及11万名大中学生。
2021年6月,德??联邦政府又提出了两项新的高校资助计划dd“创新型高校计划”和“青年学者促进计划”,其中“创新型高校计划”项目计划投入5.5亿欧元,在未来10年由德国联邦政府与高校所在的州政府按9:1的比例共同承担,应用技术大学在经费支持和资助数量方面将占总额的50%以上。
2021-2021年度,英国大学的总收入就是331亿英镑,较2021-2021年度的307亿英镑有所快速增长,其中财政盈余19亿英镑,相等于总收入的5.6%,较2021-2021年的3.9%与2021-2021年的3.7%存有很大增幅。
英国政府也多次加强教育项目资金投入,2021年4月,教育部正式宣布将耗资2亿英镑投资建设儿童社会福利技术创新项目,以彻底改变全英最弱势的儿童及其家庭,为陷入困境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发生改变人生的机会。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反思
井 冈 山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 哲
V0 .O No 7 1 . 3
Ju a fJ ga ghn U iesyP i sp ya d Sca ce cs o r lo i gnsa nvri (hl o h n oilS i e) n n t o n
面 临新一 轮 的 全球 性 金 融危 机 , 此反 思 十 年来 高 在
收稿 日期 : 0 9 0 — 4 20—32
作者 简 介 : 晓 玲 (9 1 )女 , 东 潍 坊 人 , 师 , 士 研 究生 , 冯 18 一 , 山 讲 博 主要 从 事 教 育经 济 与 管 理 研 究 。
中国 高 等教 育 长 期 以来都 处 于 精 英 教育 阶段 ,
随着 人 民物 质 生活 水平 的提 高,人 民期 望获 得 高等
教育 的 呼声越 来越 高 。高等 教育大 众化 战略无 疑符 合 民众 的消 费需求 ,在极大 程度上 满足 了人们 接受 高 等教育 的愿望 ,因此为 当时拉动 经济 增长 找到 了 着力 点 。 时 , 同 与西 方 国家尤其 是一 些福 利型 国家不 同 , 国政府 对高 等教 育 的投 资力度 有 限 , 为准公 中 作
众对 高等 教育 的需 求 , 可谓 一举 两得 。于是 , 众化 大 发展 战 略得 以启 动 。 由此 可见 , 国高 等教 育 大众 中 化 战 略 的实 施 , 以拉 动 内 需 , 是 促进 经 济增 长 为直
接 动 因与 目的的 。历 史 是惊 人 的相 似 , 天 我们 又 今
等教 育大 众化 战 略 的实施 了。
对 拉 动 内需并 没 有产 生 很 大 的效 果 。于 是 , 经济 有 人 士谏 言 ,老 百 姓对 高 等 教 育 的需 求 是 最大 的 , 可
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教育的一致应对
二、 加大教育资助
1美国 : . 多项 资助 举措保 障学 生 I大学 :
( 1 “ 尔助 学金 ” 自由裁量 项 目转 变为强 1将 佩 由
制性 项 目
付 得 起 大学 费用 . 邦 政 府 在 向学 校 分 配 “ 联 帕金 斯 贷款” 资金 时将 着重 考 虑该 校在 降低 学 费 以及提 供
执著 的教 育举措 韩 国教育科 技部高调 推 出了为期
五 年 的 “ 育 福 利 促 进 计 划 ” 这 项 综 合 的一 揽 子 教 教 .
与再投 资 法》 T eA ei nR cvr adR ivs (h m r a e0ey n e et c n . m n A tf O9 e t c 0 0 )中明确指 出 .将对 教育 领域 提供 2 10 00多亿 美元 投入 .通 过挽 救 或创 造 出数 f万幼 儿教 育 、 基础 教 育和 高 等教 育 丁作 机会 . 经济 复 对 苏产生 直接刺激 作用 这 是美 国历史 上最大 的一笔
2韩国 :7万亿韩元保 障教育福利促进计划实施 . 1
虽 然 全 球 经 济 不 景 气 对 各 行 各 业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消 极 影 响 . 韩 国 政 府 在 教 育 领 域 推 出 了 坚 定 与 但
、
确保教育投入
1美国 : . 明确为教育 注资 1 0 0 0多亿美元
奥 巴 马 在 今 年 2月 份 签 署 的 《0 9年 美 国 复 苏 20
。
研 究 显 示 . 制 平 均 每 延 长 一 年 , 均 国 民 生 学 人
体成 长发展 .积极扭转 办学不 善的学校 与采用创新 学 习模 式 . 力 投资 于 教师 和校 长 素 质提 升 , 大 提高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1教 育培 训 行 业 出现 品 牌化 、集 中化 发展趋 势 .
教 育 培训 行 业 已经逐 步开 始 走 向行 业 集 中 ,这 整培训项 目结 构 、课程 内容结构 ,着力提高 受训者新 从 教育 部 公布 的 有关 民办 教 育机 构数 据 可 看 出这一 产业 、新 岗位 、新职业 的胜 任力 。 点 。近 三 年 来 ,以 民 办幼 儿 园 、 民办小 学 、 中学 、 ( )继 续教 育 需 求 发生 新 变化 ,为 继续教 育 大学 等学 历教 育为 主体 的 民办 学校 数每 年 以3 二 %-9 %
本 刊 特 ; 稿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 清华大学 继续教 育学 院 孟 至 和 吴志 勇 王爱义
一
、
金融危机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3 个体 培 训需 求冷 热不 均 .
经济 危机 让 人 们实 实 在 在感 受 到就 业 的 压 力 。 为 了上 好 大 学 ,提 高未 来 就业 竞 争 力 ,在 危机 情 况 20 年 , 中央 把 “ 09 调结 构 ,上 水 平 ”作 为 应对 下 ,家庭 教育投 入保持增长 态势 ,以青少年为对 象的 金融 危机的 重要战 略举措 。2 0 年 l 月5 7 0 9 2 - 日召开 的 培训课程 也快速 增长 。为 了找到好 工作 ,未就业者 希 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提 出2 1年 要 “ 00 加大 经济结 构调整 望通过培 训更多地掌 握新 的职 业技能 ,以提高在人 才
1 政 府 党政 干 部培 训需 求 发生 变化 .
危 机 下 , 出于节 约 开 支的 目的 ,一 般性 党 政 干部 培 训 计 划大 大缩 减 。而一 些 以 解决 发 展 中的 问题 为 导 向 ,以 民生 热 点问 题 为重 点 的专 题 培训 依 然 不少 。 这 要求 高 校教 育 培 训机 构提 高 政 策敏 锐 性 ,抓 住 政 策 调 整带 来 的培 训 机遇 ,及时 面 向党政 干 部 ,推 出
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许多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的措施。
本文选择了分业监管的代表美国和混业监管的代表英国,对二者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找出了相似之处:把央行置于金融监管中的核心位置;将所有系统重要性机构纳入监管;成立专门机构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希望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把握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从而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体系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违约率的上升,从而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的动荡。
市场的紧缩随后蔓延到其他资产支持市场、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并逐步传递到其他市场和经济体。
危机不仅造成许多金融机构的巨额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危机的突发性,极大挑战了现行“严谨”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人们正“沾沾自喜”的金融创新成果。
这种系统性风险更多是由金融机构自己创造的产品及具有缺陷的风险管理系统引起。
但对金融机构部门来说,也暴露了现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性。
美国、英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选择了分业监管的代表美国和混业监管的代表英国,对二者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尽管两国选择的金融监管体制不一样,但是仍然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找出这些相似之处,提炼两国改革的特点。
希望使我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使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科学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稳定,自由与风险的关系,从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金融体系。
二、文献综述2007年以来,在借鉴、创新、深化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尤其是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与之相适应,也对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曹凤岐(2012)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学教育变革——以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为例
精 英们 充分暴露 出人性 中的贪婪和社会 责任 感 的缺 失 , 也 让商学院教育遭到 了社会 各界的强烈质疑 。 美国耶鲁大 学商学院通过社会 经营观教 育理念 、 全方位视 角的课 程整合 、 开放 的 国际交流 、 严格控制规模 、 重视师 资质 量等全 方位 的改革探 索, 给后金 融危机 时代 的商 学教 育提供 了很好 的借鉴 和思考 。
地意识到 , 所 谓 金 融 衍生 品 的无 限制 发 展 、 政府 对 金 融创 新 缺 乏 系统 监 督 等 因素 不 过是 危 机爆 发 的表 面
原 因, 其实质诱因乃是人性 的贪婪和行为的不 自律 。 由此 , 越来越多的人倾 向于将金融风暴 的发生归咎 于那些受过 良好商业训练 、 掌握现代金融知识 、 出身于名校 的 M B A精英以及培养他们的商学 院l l l 。 对商 学院存在 的 目的和商学教育使命 的反思在 2 1 世 纪初达到 了一个新高潮 。 1 . 商学教育社会性 的缺 陷—— 商业成功与教育失败 3 0 多年前 , L i v i n g s t o n在《 哈佛商业评论》 发表 的一篇经典文章 中写道 : “ 许多人追求创造 管理者 的神话 ……却缺乏对管理 的渴望 。 他们并不是 以管理 为 动机 , 他 们 的动 机是 挣 到 高薪 和 达 到 高层 。 ” E 2 1 Wh i t e h e a d则将 这 种 神话 命 名 为 “ 对 生 意 的激 情 ” ( P a s s i o n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0 [ 基金项 目]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 重大资助项 目: 1 0 z d &1 3 6
[ 作者简介 ] 宋 卫红 ( 1 9 7 0 一) , 女, 湖北 黄 冈人 , 武汉 理工大学 国际交 流与合作处助 理研究员 , 主要从 事管理理论 及教 育 理论研究 ; 潘枫 ( 1 9 8 2 一) , 男, 湖北武汉人 , 广东华 兴银 行股份有 限公 司职员。
金融危机后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的探讨
金融危机后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的探讨摘要: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经济环境发生了的巨大变化,而与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却比较滞后,这给普通高校金融教育带来紧迫性,对此,金融人才培养的方式上需要加以改革。
通过分析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构建培养模式、设置和实施有效的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按经济社会需求改革教育方式是实现和进行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危机后;普通高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实现路径一、培育金融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伴随危机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加之金融业又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创新能力的高智能、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
然而,高校教育培养模式是满足这类金融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我国高层次金融创新人才的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建设经济大国的战略目标不相匹配,也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1]。
也可以说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缺乏也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做大做强的诱因之一。
因此,应加快培养模式改革,来满足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型金融人才的主要特征从创新型金融人才的主要特征来看,首先,创新思维能力强。
表现在金融专业知识的前瞻性、独创性等方面具有良好思维品质,这需要金融人才在注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以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其次,抗挫折能力强。
金融创新是对某些既存的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期间会遭遇极为复杂的问题,而这需要坚韧的创新意志才可战胜。
抗折挫折能力还表现在:金融业之间竞争带来人才流动;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对金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这些只有富于“挑战”精神并能抗压力的金融人才能胜任。
第三,金融人才国际化特征。
当前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本土化的趋势并存: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产生需求外,另一方面,随着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在国际化人才需要方面日趋旺盛,各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对“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兼具的人才引进,并希望利用他们增强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莱茵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
“莱茵资本主义”由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尔贝尔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主要指代莱茵河流域国家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1]与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相比,“莱茵资本主义”的主要内核可概括为“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2],即更注重发挥政府的市场调控功能、社会福利功能和秩序保障功能。
“莱茵资本主义”因此又经常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协调型市场经济”以及“温情资本主义”等。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范围内资本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出现整体“右移”趋势。
“莱茵资本主义”国家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政府角色弱化、股东地位上升、金融市场做大、新自由主义色彩变浓等特征。
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市场万能”神话的急剧褪色,主要“莱茵资本主义”国家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强化金融监管、扩大政府干预等举措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革。
不过也要看到,这些变后金融危机时代“莱茵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制度体系的弊端,倒逼资本主义国家调整其施政理念和方针,以注重发挥政府的市场调控功能、社会福利功能和秩序保障功能的“莱茵资本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反思,在金融政策、劳动和社会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地区一体化政策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此种改革虽未摆脱新自由主义的运行逻辑,但不失为观察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发展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 王学勇 林永亮/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2.008革和调整主要还是技术层面的,并未触及制度体系的内核和筋骨。
“莱茵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提升全球竞争力、激发经济发展动力、回应民众社会保障需求、维护社会总体稳定等多重压力,多方力量持续“拉锯”,改革方向“左顾右盼”,改革进程推进缓慢,似正陷入“向何处去”的困惑之中。
后金融危机时代“莱茵资本主义”的金融政策“莱茵资本主义”认识到自由金融市场的弊端,并通过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市场改革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市场改革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金融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
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揭示出金融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为了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各国开始进行金融市场改革,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市场信心,确保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首先,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
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则和制度,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市场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次,金融市场改革强调了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在金融危机爆发时,许多金融产品的风险被隐藏起来,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
因此,各国加强了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公开其财务状况、交易信息等重要数据,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对称性。
第三,金融市场改革注重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由于金融危机暴露了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因此,各国对金融机构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
例如,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风险投资、杠杆交易等高风险业务的管理和监控,以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大。
同时,各国还加强了金融机构的资本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保持足够的资本净值,以应对金融风险的冲击。
同时,金融市场改革还推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传统金融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因此开始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金融科技还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开放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包容和金融创新。
除了上述核心内容外,金融市场改革还包括了对金融机构治理的改进、对金融教育的重视、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改革举措,各国希望能够建立更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发展对策一、引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贸易等行业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职业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职业教育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要遵循政府政策的方向,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的就业需求。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二、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2.1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全面的,也包括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开始缩减人员,裁员比例越来越高。
同时,企业对招聘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结构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2.2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金融危机导致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因为许多企业不断缩减人员,招聘规模大幅缩减。
一些就业市场需求大的专业,比如金融、贸易等专业,就业前景难以保障,职业教育的考虑成本越来越高。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3.1企业培训企业自身职业培训在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员工,同时也为人才提供具有实际业务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政府投入政府应大力投资职业教育领域,通过扩大职业教育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提高职业教育系统的总体水平,增加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
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加入职业教育这个领域,防止资金压力过大,进一步降低人才造就的成本。
3.3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就业机会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推动各行业激励机制的建立,鼓励高素质人才的创业,同时鼓励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缩小人才缺口。
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打破学校校园与企业现实的壁垒,建立更多实习、培训工作岗位,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四、结论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从就业市场需求变化、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等多方面影响职业教育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和职业教育领域共同努力。
金融危机下,教育培训如何逆势增长
金融危机下,教育培训如何逆势增长教育培训机构是金融危机形势下为数不多的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福布斯在2009年第一榜《2009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的分析中指出,教育领域是在经济危机形势下位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行业之一。
而且从2007――2008年风险投资机构的表现来看,教育领域获得的数目和数额也都让其他行业艳羡不已。
各种迹象似乎都说明教育产业是经济寒冬中的一朵奇葩。
那么这朵奇葩如何能够绽放的更久?对于创业者来说这背后又有哪些机遇?此次沙龙,我们特地走访了环球雅思总裁张永琪、华育国际总裁张大力以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少年素质提升中心主任张大北三人,共同探讨金融危机下的教育产业。
而这三位所代表的机构,也恰恰代表了目前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重要的三个分支:出国培训、IT 教育培训、少儿培训。
张永琪:2009年教育行业还将会有20%的增长《报林》:目前有很多报道都在说,金融危机下的教育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甚至有逆势增长的态势,您处在教育培训产业的第一线,实际情况如此吗?张永琪:我个人的主张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各个行业都有影响,包括教育,只不过教育稍微弱一些,会不会出现大家都去学校里念书?这个情况只是大家的一个期望,但今年没有明显的表现。
《报林》:那发展有停滞或者说下滑的情况吗?张永琪:那到没有,依然保持每年20%的增长。
《报林》:如果用矛盾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一种增长?张永琪:对,相对来说是一个增长。
在大家都下滑的时候,还能保持一个稳定发展的态势,应该说教育还是一个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行业。
《报林》: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环球雅思的上市准备的如何了?张永琪:我们是在2006年9月拿到了软银赛复2500万美金的投资,当时的计划是在2008年底2009年初上市,目前看整体的准备工作也接近完成了。
但是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大概的想法是在2009年底,2010年初上市,推迟了有一年的时间。
同时我们在2008年12月份又做了一个500万元美金的融资。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共3篇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共3篇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1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被彻底凸显出来。
在危机发生之后,各国都逐渐加强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如果监管过于严格,也可能会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问题也备受关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金融监管的重点应该是在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金融监管应该能够发现系统性风险,在风险最初产生的时候就及时进行干预,而不是等到风险已经危机四伏再想办法进行应对。
我国的监管机构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对资本金要求的提高、限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杠杆比率、推行风险权重计算、引入监管指标以及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等。
然而金融监管机构要保持对金融风险的高度敏感,避免过渡干预金融市场的自由发展。
一旦金融监管做得过火,会导致金融活动变得极为缓慢,从而阻碍经济运行。
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结构性问题,我国的金融风险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监管机构要时刻关注金融业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及时调整监管政策以应对风险。
而金融监管的博弈问题也是比较困难的。
监管者需要在保证金融市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这恰恰是很难平衡的。
例如,由于较高的监管成本和法规繁琐,市场上的新型金融产品减少了很多,这可能会让监管机构的目标失调,因为这些新型金融产品在经济中的价值很大。
我们需要更加有创意和灵活性的监管方法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看来困难与机遇并存。
本着“发现即监管”的原则,对于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监管机构要采用及时的干预措施,防止风险扩大。
但是,监管的力度不能太大,这样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监管机构应该关注金融市场中的新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正确的政策,保持灵活性,引导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金融创新——在哈尔滨金融学院建校60周年金融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
在 哈尔 演 金 融学 院 建校 6 0周 年 金 融高 端 论 坛.
l . J 7 、
叫{
戳 nl i i -
,
1 食. 』 垮
疑 金 融 创 籼 ,『 m f n
钠 、 井
= = 】 I
秉 穴程 度 地 发 浑 金 融 新
揪 作 蹦 , }1 I l ¨
尔 滨 中心 支 行 , 并 以 我 个 人 名 义 , 向哈
尔 滨 金 融 学 院 全 体 师 生 员 丁 和 全 体 校 友 ,表 示 热 烈 的 祝 贺 !并 对 教 育 、培 养
和关 怀我 的母 校 表 示 衷 心 的 感 谢 ! 哈 尔 滨 金 融 学 院 一 直 把 培 养 具 有 金
度 金 融创 新 问题 进 行 反 思 。
体 制 的 有 力
行 改 革 的 有
新 层 次 低 ,缺 乏 原 创 性 ;缺 乏 对 自己 的 客 户结 构 和 客 户 需 求 的 深 层 次 分 析 ,难
以 形 成 自主 品 牌 ;对 金 融 创新 规 避 风 险
的 意 义 认 识 不 够 ,未 能 较 多 关 注 防 范 金 融 风 险 的创 新 活 动 ;对 金 融创 新 风 险 认 识 不 足 或 认 识 过 头 现 象 同 时存 在 。 这 些 都 一 定 程 度 上 阻 碍 了 我 国金 融 创 新 的开
展和推进。
( )配 套 环 境 不 甚 理 想 。 目前 我 二 国金 融 市 场 立 法 不 完 善 ,金 融 监 管 措 施 不 力 ,从 业 人 员 培 养 机 制 尚未 形 成 等 因 素 都 不 利 于 科 学 规 范 金 融 创 新 的适 度 成
长 。虽 已 启 动 利 率 市 场 化 进 程 ,但 仍 南
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教育的完善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J un l f u nIsi t fFn n il miit t r o r a o ja n t ueo ia ca V i t Ad ns aos r
N O. 201 1 0
的信 心 来源 于 对 中 国经 济 发 展 的期 望 ,也来 源 于 对 中 国金 融业 发展 的 良好 预 期 ,这 种 期 望和 预 期 则 建 立在 足 够 的金 融 知 识 储 备 的基 础 之 上 。金 融 风 险 和 危机 的 化解 ,不 能 只 依靠 政 府 、监 管部 门 和 金 融机 构 ,还 需要 全 体 社 会 公众 的共 同努 力 。广 大 金 融产 品 消 费者 是 抵 御 金 融 风 险和 危 机 的 重 要 基础 。因 此 ,必 须 通 过 金 融教 育 ,提 高社 会 公 众 对 金 融 风 险 的认 识和 警 惕 ,在 全 社 会 营 造 金融 文 明 ,打造 金 融文 化 。从 这个 意 义 上 说 ,金 融 教 育 是 防 范 和 抑 制金 融危 机 的重 要 手段 ,是 终 结金
科长 。
1 9
的 素 质 , 是 接 受 金 融 服 务 的广 大 投 资 者 、消 费 者 的教 育 ,对 于 金 融 的稳 健 发 展 以及 社 会 的和 谐 还
稳定发展都极为重要。
1金 融 教 育 可 增加 消 费者 的金 融 知识 储 备 , 以适 应 金 融 发展 。 当前 ,无 论 在 城 市还 是 农 村 , .
风 险 、 改 革 理 财 模 式 、提 高 金 融意 识 和 信 用 意 识 、 加 强 诚 信 建 设 等 。
( )金 融 教 育 对 社 会 经 济发 展 的意 义 一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以东莞模式为例
在 改 革开 放 以来 的 中 国工 业 化 进 程 中 。珠 三角 地 区 涌 现 出 了
对 于东 莞 模 式 的发 展 趋 势 , 内的 研 究 角度 和 观 点 不 尽相 同 国
“ 响程度 ” 恢 复期的“ 复程度 ” 角度 , 影 及 恢 等 同时 使 用 “ 合 评 分 综
法 ” 分 析 金融 危 机 对 东 莞 各经 济 指 标 的 冲击 情 况 。 中 “ 度影 响 , 其 深 期 ” 以各个 指 标 月 度 同 比增 速 出现 明显 放缓 到 同 比增 速开 始 出现 环 比上 升趋 势 作 为 区 间 。 恢 复 期 ”即 同 比增 速表 现 为 环 比 上升 趋 “
的分 析 , 为 要 突 破 当 前 的 难 题 , 现 东莞 模 式 的 转 型 , 须 推 进 认 实 必 两 个 升级 、 两个 转 型 。 张 晓群 ( 0 8 认 为 东莞 经 济 要 继续 发展 , 20 ) 必 须 进 一 步优 化 投 资环 境 , 分 发 挥 产 业集 群 优 势 。另 一方 面 , 充 目前 国内 学者 就 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研 究 大 多集 中在 对我 国总 体 或 具体 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寥 ? 譬 | , 2 l _ I l = . ,
l 。 | 瓣 。. ÷ 谨 . . . . t
后危机时代我 国外源性 区域经 济发展模 式转变 的思考
以 东 莞 模 式 为 例
厦 门大学经济 学院 国际经济与 贸易系 郑甘澍 林龙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IS-LM模型分析及后危机时代的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IS-LM模型分析摘要:2006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了包括4万亿拉动内需的十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文在用数理方法构建我国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以IS-L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上述经济政策进行了效果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经济要实现后危机时代的真正复苏,首先必须考虑能改变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政策措施,从而为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奠定基础;其次,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应加大政府开支和用于失业、养老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另外,货币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为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制度环境上。
关键词:IS-LM模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一、引言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开始衰退,就业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局下,中国也自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不仅使得中国外汇储备量大幅度缩水,而且中资银行和企业的资产和收益也在大幅度减值。
其次,这次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身为出口型经济的中国损失巨大。
金融危机的“寒流”已经慢慢的渗入到了实体经济。
近年来,由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GDP 的高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实际出口出现负增长,使得外贸出口受阻,对我国以外贸为主的加工工业产生巨大影响。
再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的下降、股市楼市的低迷,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度减少。
最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于股市基金债券和房地产等信贷产品丧失信心,使得货币需求中的投机余额增加,最终导致产值的减少。
让我们再从几组数字的比较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初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额14285亿美元,名义增长17.2%,扣除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数量实际增长7%左右,不仅名义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而且实际出口增幅约低12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发 端于美 国的次贷 危 机 已席 卷全 球并 演变 为一场 金融 危 机 , 目前 , 这场严 峻的全球 金融 危机 正加 速从 虚 拟 经济 向实 体经 济 、 发 达 国家 向新 兴经 济 体 和发 展 从 中国家 蔓延 。在 这场 金 融 危 机 的初 期 , 由于 我 国 金融
次 金融 危机 中倒 闭 ,0 的企 业 目前 正在 生 死 线 上徘 4% 徊, 只有 2 % 的企 业 没有 受 到 此 次 金 融 危 机 的影 响 , 0 沿 海地 区 的倒闭 比例 要大 于 内陆 。虽 然社科 院 的报告
并 没有 给 出 实 际倒 闭 企业 的数 量 , 过 , 照 2 0 不 按 0 7年
育本 身是 一个 值得 探讨 的 问题 。
一
、
经 济 危机与 继续 教 育之 间的关 系
( ) 济危 机下 企业 经 营环境 的转变 一 经 纵 观历 次经 济危 机 , 论其 发端 于哪 个领域 , 实 无 在
扩招后 大量 的“ 学历 型 ” 大专 、 本 毕业 生 加 人 了失 业 大 大军 。所有这 些都 将成 为继续 教育 的潜在 受众 对象 。
度 加大 、 生产 经营 难 以为继 并大 量倒 闭 , 业率大 幅增 失 加 等现象 。当一 个 国家或 地区是 以出 口等外 向性 经 济
为 主导 时 , 时现 象就 更为 明显 。 这
在 20 0 9年 《 P U S亚 洲 商 业 监 察 》 布 会 上 , 国 公 中 社 科 院 科 中 院正 在进行 一个 关 于 “ 中小 企业 在 金 融危 机复 苏 中的 作用” 的调 研报 告 显 示 , 4 % 的 中小 企 业 已经 在 此 有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曾几何时,金融学课堂上《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为经典案例,它讲述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通过贷款不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临终时也可以将房子传给自己的子女;而中国老太太拼命攒钱到老时由于货币贬值、房价上涨原因不一定买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这个案例足以佐证美国金融高度发展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然而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金融神话,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到位、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外,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所谓的金融创新也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与升级,而这些金融精英们大多来自美国有名的商学院,受过正统的金融教育,可以说美国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对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奉为经典的美国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审视,为中国金融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背后美国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家们毫无节制的逐利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采取欺骗投资者的手段,早就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然而这种自利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却由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是纳税人来承担。
在奉行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监管下,金融家的这种不负责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而作为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金钱至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下必然导致学生未来从事金融行业时缺乏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理念。
2.金融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首先,金融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失。
西方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即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依靠市场、充分明确产权责任,尽可能地将企业交给最合适的人管理,以保证经济以最大的效率稳健地发展。
然而市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其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
在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断放大,
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市场,这也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其次,研究方法上过度依赖金融模型。
由数学符号堆砌的金融模型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而金融市场是由受事件影响的人们的感受以及预期所构成,带有明显的主观特征。
由于带有主观性的人类经济活动即使引入相对客观的数学模型中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任何数学模型的预测都是有缺陷的,金融领域不存在金科玉律,也无法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它们。
最后,过分强调金融创新。
过度的金融创新正是源于金融理论及基本假设,如证券无限可分、市场是完全无摩擦的等等。
而为金融创新提供便利的是高深的金融衍生产品模型,这使得金融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以致成熟的市场交易者都难以对风险充分认知和管理,而金融产品过高的金融杠杆率进一步加大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使得风险更容易失控和扩散。
3.金融培养模式偏向于操作性和务实性美国商学院金融专业是以培养金融分析师为目标,其主要特色便在于操作性和务实性强,但这容易导致课程安排过于微观模型化和重实践轻理论,主要表现为:第一,倚重微金融模型的专业课设置。
商学院的核心课程以微观工具的演绎为主,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数学和公司理论等几大类。
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和预测风险,如何对复杂衍生品进行估值和评定等等。
第二,重实践轻理论。
商学院鼓励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以便毕业后直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这样在教师传授知识和案例课上,对学生训练最多的是金融实务的操作,但忽略了金融实务背后的思想性,因此尽管学生毕业后能够十分迅速地适应风险评估师和金融分析师工作岗位,但由于在校期间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故而十分缺乏洞悉宏观经济动态变化或捕捉金融链条上下端生态环境改变等原创性研究,也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二、中国金融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金融强国金融人才教育模式的渗入,中国金融教育界逐渐接受并认可了西方商学院的培养模式,西方经典金融理论逐渐在金融专业的课本上频频出现并已经广泛得到国内金融教育界的认可。
从理论假设到实证检验,从金融含义到扩展模式,西方金融经典理论已在中国金融专业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若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金融人才培养
模式将逐步西方化。
然而中国的金融教育模式不能老是停留在拿来主义,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金融理论体系。
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校应该吸取教训、转变教育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教育模式。
1.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美国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场金融道德危机。
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现代高等教育必然包括决策教育。
决策的正确取向,取决人的价值观念,而人的价值观念是由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
所以,现代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特别是金融高等教育更需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这是因为金融业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声誉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声誉,而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高校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课程与金融职业操守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诚实守信的品德。
具体来说可以将现实中的金融案例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经济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
如通过浙江义乌吴英案、安然事件、雷曼兄弟倒闭等,教育学生工作后要诚实守法,严守金融行业职业操守。
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金融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去实习,让他们亲身感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法制教育。
2.转变金融教学模式,适应中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首先,应结合中国金融问题的实际,制定特色金融教学模式。
在借鉴美国的金融体系和运作机制的同时,更应重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国金融运行的环境和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瓶颈,趋利避害,才能从美国模式中汲取长处。
金融教学应该辩证地掌握必要的金融模型,切勿迷信,更不能过度依赖。
一方面,微观模型的学习有助于了解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投资行业各个核心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
另一方面,更应该宏观微观并重,不能专注于很可能已远离了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忽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体经济,应该辩证地学习与鉴戒,在教学模式上应宏观微观并重,重视金融创新但要遵循必要的原则。
其次,应调整金融专业教育内容,适应新的金融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对金融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挑战。
从经济思想上看,金融专业教育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对其错误金融政策进行批判。
从金融理论上看,以西方金融理论构建的金融定价模型均存在先
天缺陷,因此,中国金融专业教材中应结合中国案例解剖这些理论的先天不足。
从金融风险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一次金融风险的教育课,应当让各个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都接受金融风险教育,将其作为金融基础课的重要补充内容。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金融专业学生应努力适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发展要求,加快金融知识更新的频率。
然而这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具有竞争力和潜力,具有在金融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
而高校应当注重金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包括目标制定方法、信息收集方法、分析问题方法、判断决策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