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知识点和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知识点和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知识点1、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3、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4、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5、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

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不同的运动》练习题一一、填空题。

1.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例子:()、()、()。

2.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3.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运动类型是()。

二、判断题。

1.在地上滚动的易拉罐同时有直线、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存在。

()2.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3.锯木头时,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4.苹果落地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5.军军在拍篮球时,篮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三、选择题。

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滚动?()四、连线题。

五、简答题。

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吗?六、综合题:右图中,是小朋友在骑自行车。

请你思考骑自行车时会出现的运动方式。

从整体看,自行车的运动方式是()。

从局部看,车轮的运动方式是()。

一、填空题。

答案:1.跳远、滑滑梯、跷跷板;2.转动;3.振动;二、判断题。

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一、生物学
1. 植物:包括植物的结构、吸水与输送、光合作用等知识点。

2. 动物:涵盖动物的分类、结构、饮食性、生存环境等内容。

3. 人体:重点介绍人体的组成、器官功能和保健常识等。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知识点。

2. 食物与营养:介绍食物的分类、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 能量:讲解能量的转化、来源、利用等相关知识。

三、地理与环境
1.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四季变化等基本知识。

2. 气象:讲解气象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 环境保护: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相关知识。

四、实践技能
1. 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研究以上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将对科学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注:本文中所提到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5课《生活中的电》知识点与练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5课《生活中的电》知识点与练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5课《生活中的电》知识点1、不同的用电器所使用的电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些靠电池供电,如电子手表、遥控器、计算器、遥控汽车、手电筒等;有些靠发电厂供电,如电脑、空调、洗衣机、取暖器、电饭煲等。

2、由发电厂供电的用电器一般都有插头,需要从插座里取电。

没有电线插头的用电器一般都是由电池供电。

3、生活中的电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由电池提供,交流电由发电厂提供。

4、交流电来自发电站,如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风力发电站等。

5、发电站利用火力、太阳能、核能、水力等发电。

6、发电厂产生的电都是交流电,方便远距离传输,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耗。

7、交流电通过电网传输到不同地方以供使用,如工厂、农场、铁路交通、居民小区等。

8、交流电主要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居民小区。

9、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10、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者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11、做一个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有水果、铜片、锌片、导线、LED灯等等。

12、橙子、苹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电池,最好使用酸性较强的水果或蔬菜。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5课《生活中的电》练习一、填空题1.生活中,像台式电脑、洗衣机、电饭煲等都是由( )供电。

2.生活中、遥控器、计算器、手表等都是由( )供电。

3.电池提供( )电,发电厂提供( )电。

4.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 )过热而引发火灾。

5.用橙子制作水果电池时,如果灯不亮,可以( )。

6.制作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有( )、( )、( )、( )、( )。

二、判断题。

1.我们要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 )2.为了放大实验效果,可以采用插座里电进行电学实验。

( )3.在野外遇见雷雨天气,最好不要躲在大树下避雨。

( )4.把多个用电器连接在同一插座上容易发生危险。

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单元练习(含答案)

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单元练习(含答案)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知识点:1.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2.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3.罐装食品保质期长,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练习题:1.泡椒凤爪属于( )食品。

A.肉类B.面类C.蔬菜类2.下列食品中,保质期最长的是( )A.塑料包装的饼干B.塑料包装的酸奶C.塑料包装的香肠3.下列与食品保质期无关的是( )A.食品类别B.包装方式C.食品价格4.食品是2019年12月4日生产的,保质期为一年,在( )食用是最佳时间。

A.2020年1月10日B.2020年12月4日C.2020年12月12日答案:AACA第一单元《运动》知识点:1.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3.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速度=距离÷时间5.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6.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7.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8.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9.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10.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太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练习题:1.在相同一段距离内,物体运动的时间()速度快。

A.少B.多C.无法判断2.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变了,我们说物体运动了。

A.大小B.形状C.位置3.弹珠实验说明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 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  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5食物中的营养1、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这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必需的营养成分。

2、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3、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4、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5、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以在教师或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7、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8、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没有,有的食物中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有的食物中含有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9、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2课《点亮小灯泡》知识点和练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2课《点亮小灯泡》知识点和练习

第12课《点亮小灯泡》知识点1、画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2、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

3、手电筒的亮与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4、一个完整的电路应包括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部分。

5、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

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6、可以把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等,当电路连接成功后,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也能正常工作。

7、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8、手电筒的构造及如何连接的:手电筒由电池、开关、导线(铜片)、小电珠等组成。

塑料外壳起固定作用,反光杯起反射聚光作用。

手电筒的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或导线(铜片)连接,开关闭合后形成通路。

9、制作简易开关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用一枚图钉固定回形针的一端,使它能转动,并使该回形针的另一端能够搭到另一只图钉上。

10、画电路图时应注意:(1)用电器、导线、电源等电路元件都有两个连接点,互相连接时中间不能断开;(2)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导线应分别接触小灯泡金属侧面和底部的锡点。

第12课《点亮小灯泡》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

2. 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电路。

3. ()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4.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和(),形成(),灯泡才会亮起来。

5.在做个简单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时,我们只能使用(),不能从插座接电。

6. 一个简单电路要由()、()、()、()四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1. 点亮一只小灯泡只需要电源。

()2. 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接起来。

()3. 导线是用塑料做成的。

()4. 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5. 手电简里有灯泡、电池、导线等。

()6. 能让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不一定构成闭合电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初步接触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技巧。

下面将介绍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

学生将学习到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燃烧作用及其产生的能量。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观察到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产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第二单元:生物的长大与变化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生命周期,如种子发芽、幼虫蜕皮、成虫羽化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动物对食物的需求、植物对光线的需求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天地万物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星体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与健康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人类的身体构造和健康保护知识。

学生将了解到人体的组成部分(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以及它们的功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到个人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护自己健康的方法。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并认识到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五个单元的学习,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将初步了解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优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优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9课《弹力》知识点和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9课《弹力》知识点和练习

1.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2.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

或者说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4. 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挂钩。

5.实验室常见的测力计有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3)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7. 通过对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发现是:(1)在弹性限度内,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越长,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越短。

(也就是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就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就越短)。

(2)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

(3)每个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一、填空题。

1.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或()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 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3.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伸长度越长,弹性()。

4. 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5.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

6.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指针()。

二、判断题。

1.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水平。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不需要校零。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被测物体的力应该在测力计的量程范围内。

()5. 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物品有很多,如钢板尺、海绵、篮球、橡皮筋、木头等。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附带练习)(试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附带练习)(试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知识点二(知识点分为第二十课2、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剩余内容在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知识点一)(填空式,后附带答案的完整版)第二十课太阳与影子(二)10. :我国最古老的学说之一。

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像巨大的盖子笼罩在大地之上。

这一景象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的的宇宙结构观念。

11.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浑天说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提出,他认为天不是一个,而是一个。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的位置。

12. :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思想。

认为漂浮于宇宙之中,创造了的理论。

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组成的。

13. 环球探险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年-1522年9月实现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证明了。

14.在西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大地球形说的真正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月食时分界线总是凸的,皆因由地球介入而生,分界线形状由决定,由此可知地球是的;夜间或走,会看见有的星星从前方上升起,另一些星星却在后方下消失;船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而时正好相反。

15.在经历了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尤其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的曲面之后,大地球形说才最终得到证明,并从此深入人心。

近代从太空拍得的地球照片,更让我们看清楚了地球确实是一个。

第二十一课海陆分布1.从太空中看去,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和相间分布而组成的。

据科学家分析,蓝色的是,绿色和浅黄色的是。

2.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个大洲,分别是、、、、、和;海洋分为个大洋,分别是、、、。

3.比较各大洋的大小,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

4.描摹地球仪上的大陆形状:①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两个同学用手扶住及透明薄纸,第三个学生进行描摹,第四个学生检查描摹的与地球仪上大洲的大小是否吻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0课《摩擦力》知识点和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0课《摩擦力》知识点和练习

第10课《摩擦力》知识点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物体在液体或在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3、测量摩擦力的方法:(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6、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7、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如水、空气)中物体的形状等会影响摩擦力(或阻力)的大小。

8、鲸或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几乎不会引起水的波动,有利于减小海水的阻力。

9、飞机、火箭、高速列车、跑车等,都是模仿鱼类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10、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如加深轮胎花纹、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上抹镁粉、下雪天给汽车轮胎装防滑链、用毛巾包裹瓶盖拧瓶盖等。

11、减小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可以减小摩擦力。

如轴承中的小钢珠、给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冰壶比赛中刷冰等。

12、摩擦力的好处: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

如地面对鞋子的摩擦力使人前进、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使汽车开动等;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其他力的影响时发生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等。

摩擦力的坏处: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受到的阻力等;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等。

第10课《摩擦力》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下雪天给轮胎加防滑链、涂镁粉可以(增大)摩擦力。

3、给自行车加润滑油、轴承内放置滚珠可以(越小)摩擦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鱼类》知识点和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鱼类》知识点和练习题

1、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的共同点: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有鳃、有鳍、嘴总是不停地开合、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生活在水中等。

3、鱼鳃和鱼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3、鱼鳃的鳃盖下是鲜红颜色的鳃丝,鳃丝细细的,一排排的排列着。

4、如果根据鱼鳍生长的位置,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5、鱼是用鱼鳃来进行呼吸,通过鱼鳍来运动的。

6、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合作,某一动作需要多个鳍相互作用。

尾鳍:控制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7、鱼在游动时,它的各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8、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一、填空题1、鱼在水中靠()呼吸。

2、鱼的体表大多长有(),用()游泳。

3、鱼有脊椎,是()动物的一种。

4、鱼鳍包括()、尾鳍、()、腹鳍和臀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鱼不是脊椎动物,如鳐、河豚等。

()2、鱼拐弯时胸鳍起主要作用。

()3、鱼鳃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4、鱼生活在淡水中。

()5、水从鱼嘴进去再从鱼鳃出来。

()6、鲫鱼有1对胸鳍、1对腹鳍。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内。

1、下列动物中不是鱼类的是()2、鱼在水中向前游泳,起主要作用的是()A、胸鳍B、尾鳍C、背鳍3、鱼的背鳍共有()A、1对B、1个C、2对4、河豚是鱼,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脊椎B、生活在水里C、用鳃呼吸5、下面有关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是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B、鱼都有鳞片C、鱼鳍能保持运动平衡6、鱼缸里的金鱼,口和鳃盖一张一合,鱼的这种行为是为了()1A、呼吸B、喝水C、取食7、鱼是怎么游泳的?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靠尾鳍的摆动B、各种鳍互相配合C、靠鳃的一张一合8、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主要原因是()A、身上有鳞片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C、必须在水中繁殖9、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四、填图题:写出鱼鳍名称五、材料问答题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和练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和练习

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1、导线由金属和橡胶两部分组成。

导线的金属可以导电,橡胶可以保护导线、防止漏电、保护人体安全。

2、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等3、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根据简单电路原理安装一个检测装置,再将物品分别接入检测装置,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如果物品接入检测装置后小灯泡能发光,说明该物品容易导电。

5、电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一般使用绝缘体制造,如螺丝刀的把手、开关的拉绳、绝缘胶带、插座的面板等,保护人体免受电击;需要导电的部分使用导体制造,如测电笔笔杆、开关铜片触头、插座接线端子等。

6、我们可以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的实验。

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说明人体是导体。

7、人体、自来水和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不容易导电。

8、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9、不同的液体导电性能不同,改变盐水浓度或电压,它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练习题一一、填空题。

1、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 )。

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 )。

2、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验电球亮了,说明( )。

3、电工胶带、验电笔的塑料把手等是应用了( )的性质。

二、判断题。

1、导线的塑料外壳能导电。

( )2、在自来水里加盐能增大自来水的导电性。

( )3、检测物品的导电性时,可以将物品接到家用电路中。

( )4、螺丝刀的刀把用金属制作,是利用金属能导电的性质。

( )5、使用含有一节电池的检测装置检测盐水的导电性,小灯泡没有亮,说明盐水是绝缘体。

( )三、选择题。

1、我们身边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鸟类知识梳理和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鸟类知识梳理和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鸟类》知识点1、鸟类是体表有羽毛、有翼、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2、体表有羽毛是鸟类的共同特征。

3、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4、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

鸟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羽片上有一根根排列整齐的“细线”。

轻触羽毛,发现羽片比较顺滑。

5、鸟类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具有防水性,利于鸟类雨天飞翔;正羽管中空,可以减轻鸟体重量,便于鸟类高空飞翔。

6、绒羽紧贴鸟的身体,像棉花一样蓬松,细小而柔软。

绒羽可以帮助鸟类在飞行时保持体温。

7、喙和足是鸟类的主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器官。

8、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很大,这与它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鸟类》练习题一、填空题。

1、()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2、鸟类的共同特点是体表覆盖()、卵生、用喙取食等。

3、鸭蹼是鸭子脚趾中间的薄膜,它可以帮助鸭子在()更好地运动。

4、鸟类是有翅膀、()、喙、足,卵生的、恒温的脊椎动物。

5、目前已知的鸟类有9000种,虽然它们同属于鸟类,但它们的喙各种各样,这与它们的()有关。

6、丹顶鹤的腿又细又长,可以悠闲地在沼泽地上寻找食物;鸵鸟的足又粗又大,可以在草原上飞奔,因此,鸟类的足与它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判断题。

1、鸟类都能长距离飞行。

()2、企鹅不属于鸟类。

()3、鸽子羽毛管中间是空的,这是利于保温。

()4、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蹼是为了划水时省力。

()5、大部分鸟类都会飞,如蝙蝠。

()6、鸵鸟不会飞,所以鸵鸟不是鸟类。

()7、蜂鸟之所以能吸食花蜜,是因为它的喙又细又长,像针管一样。

()8、我们穿的羽绒服填充的是正羽,又轻柔又暖和。

()9、鸟类足的外形的不同和鸟类的生活环境、捕食方式息息相关()三、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A.鸡B.火烈鸟C.大熊猫2、鹈鹕的喙巨大如袋,适合吃()。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运动与位置》知识点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第5课《运动与位置》练习题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

2.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状态。

3.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运动。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为参照物5. 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往后退,这时选定的参照物是()。

如果我们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那么汽车在(),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

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和()来描述。

二、判断题1.没有参照物,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2.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说明此时公交车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3.“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互为参照物。

新大象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器官》知识点:1.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2.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3.人和动植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具有重要意义。

4.在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中,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时,人们常常使用供氧设备来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呼吸。

5.6.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7.人体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肺泡,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从气管排出。

8.9.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0.气管及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分左右两支,呈树枝状。

11.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

膈下压,肺部扩张,吸气;膈上提,肺部收缩,呼气。

12.人体和汽车发动机一样,也需要“燃烧燃料”来维持生命和进行运动。

人体内的“燃料”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且人体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氧气。

13.肺活量是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是反映人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14.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肺活量越大说明肺的功能越好,经常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

15.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呼吸器官的功能。

吸烟和空气污染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不吸烟、雾霾天戴口罩、经常开窗通风、植树造林、减少大气污染等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练习题:1.空气通过( )后,再进人气管。

A.肺泡B.喉C.支气管2.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 )运输到体内。

A.营养物质B.水C.氧气3.下列不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食道B.鼻C.气管4.在人体呼吸过程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人( )后从气管排出。

2023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2023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2023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包括植物的生长、生命的现象、天气和季节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天气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以下将以序号的形式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种子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植物的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种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以及发芽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

2.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营养需求、光合作用以及水分的吸收。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以及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到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生命的现象1.生命的特征在学习生命的现象时,学生将学习到生命的基本特征,例如呼吸、运动、生长和繁殖等。

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2.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之间的生命特征有何异同。

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生命现象,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

三、天气和季节1.气象现象在学习天气和季节的知识点时,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气象现象的特点和原因。

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2.季节的变化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了解到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动物以及自然界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季节变化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结: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涵盖了植物的生长、生命的现象以及天气和季节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天气季节变化的规律。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1.按照声音的来源分成: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等类别。

2.声音有高低(例如音符1声音低5声音高);强弱(我们常说的大声和轻声);悦耳刺耳之分。

3.听周围声音时我们要保持安静。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1.物体来回往复运动叫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敲击音叉、拨弹橡皮筋、拨弹尺子、敲击鼓面可以发出声音。

3.轻轻触碰发声物体,感觉手麻麻的,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敲击鼓面可以看到碎泡沫球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面是在振动的。

4.我们喉咙里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手放到发声的喉咙处会感到振动。

5.吹竖笛振动的是空气,吹口琴时振动的是金属簧片。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知识点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看到有波纹,验证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3.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液体好,液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气体好。

4.太空中因为没有帮助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沟通。

5.土电话的声音通过线绳传递给对方。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1.人的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有三块),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传递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2.鼓膜很薄有弹性,轻微声音都会产生振动。

用气球皮模拟鼓膜,在发出声音的音叉可以引起气球皮振动,音叉距离远、声音弱,振动不明显,距离近、声音强,振动明显。

3.用纸筒模拟耳郭,耳郭大听到的声音清晰,耳郭小听到是声音不清晰。

4.全国爱耳日3月3日,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要保护耳朵:轻声交流不在别人耳朵边大声叫喊;看电视听音乐音量调低;每次佩戴耳机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尽量少挖耳朵,不用尖锐工具挖耳朵;洗头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1.空气是( ),具有( )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 ),压缩空气有 (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 )。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但是空气( ),水( ),空气比水( )等。

二、实验回答1.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在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3.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 ;热空气会( ),冷空气会( )。

2.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3.空气总是在( )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

4.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 ),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 )。

( )补充到( )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5.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 )。

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1.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2.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 )、( )和少量的( )、( )等。

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

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 )。

5.(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 );二氧化碳( ),能( )。

二、实验回答1.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怎样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填空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和()。

4.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等。

5.森林有()、()、()、()等美誉。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第二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2.()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不要碰到容器的()。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保持水平。

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二、回答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2. 热的传递一、填空1.热总是从()处向()处传递。

2.()、()、()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热在()中,总是从()的地方传到()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5.不靠()、()或()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的方式传递的。

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斜向盖灭火焰。

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来实现的。

二、设计实验1.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3.加热和冷却一、填空1.糖受热会熔化成(),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2.()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的固体。

()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受)时,体积会();()时,体积会(),这种现象叫做()。

4.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做成的。

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实验回答1.铜球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4. 吸热和散热一、填空1.不同物质具有的()性能不同。

2.水和沙子相比,()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散热也()。

二、实验回答1.在做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4.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填空1 ( )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变成的。

3()的水受热后会变成()的(),这种现象叫()。

4水蒸气遇()后,又从()变成(),这种现象叫()。

5水的蒸发快慢与()、()和()有关。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 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2. 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或()中传播。

2.声音是以()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 ()→ 大脑2..()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二、回答:1.你听过哪些不舒服的声音?3.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4.我们能为减少噪声做些什么?5.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4.不同的声音一、填空声音的强弱叫();声音的高低叫()。

二、实验回答1.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2.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3.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的声音有什么差别?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一、填空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2.怎样搭配食物一、填空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3.食物的消化一、写出人体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二、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三、你知道哪些好的饮食习惯?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填空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3.()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4.食用色素是一种(),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5.()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二、举例加工食品:天然食品:三、怎样注重食品安全?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一、填空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2.()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3.()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4.按二分法分类。

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

5.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给生物分类。

首先是(),其次是()。

二、给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类,最少使用三种方法。

三、指纹可以分成几类?答:三类:一种斗形,一种箕形,一种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