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龙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很多,这些文物经过岁月的沉淀,见证着历史的同时也让人惊叹于匠人的高超技艺。
它们于泥土中重现天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文物之多,多如繁星,今天就来盘点十件颜值超高的宝贝。
一、红山文化的C型玉龙红山文化是中国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发源地为东北西南地区,距离现在有六千年的历史。
早在1921年,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红山文化的遗迹,直到2014年才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保护。
而玉器在那个时候就被广泛用于丧葬事宜,1971年出土的c型玉龙就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玉手段。
也从侧面佐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它是唐代的玉器,其造型为一个角状兽首形,兽的双角为杯柄,方便手握,嘴部镶有一个黄金口塞,其次,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处皆刻画的细微精确,十分罕见。
尤其选材,是选用最为罕见的缠丝玛瑙雕琢,加上玉匠结合材料的自然纹理随形而作,可谓是巧夺天工。
兽嘴处的镶金,更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用,更显珍贵。
是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同时也是唐代玉器中的翘楚,被列入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三、翡翠白菜翡翠白菜又叫翠玉白菜,它的材质是翠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之后,呈现出一棵白菜形象,栩栩如生。
其整体有18.7厘米长,9.1厘米宽,大小与真实白菜一般无二,除此之外,这颗白菜身上的昆虫便是神来之笔,增添了很多趣味,也让人惊叹于当时的技艺。
作为慈禧太后的最爱,她死后也随她埋葬定东陵,后来被孙殿英盗走送给了蒋介石,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四、战国曾侯乙尊盘这件出土于武汉湖北随州的文物,是公认的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最复杂且最精美的青铜器,是由尊和盘两件器具组合而成,上为尊下为盘,其用途是尊里盛酒,盘中装水,夏季饮酒可用来冰镇,冬季则可温酒。
这件尊盘的整体造型精美、结构复杂,尊的装饰物为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的装饰物是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它们相互环绕,错落有致。
红山文化c型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c型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C型玉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因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C”而得名。
它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C型玉龙通常是由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头颈鬣飘摇。
它的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原始文化原始崇拜。
C型玉龙被认为是中国龙形象的早期代表之一,具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可能来源于野猪、马、熊等动物的形象。
它不仅是红山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
在我国有两种以玉著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一是位于浙北、苏南一带的良渚文化,出土玉器纹饰复杂,尤以玉琮上的神像最为骇人,也最具宗教意义,在良渚古城及庞大的水利系统发现以后,一般认为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古国时代。
二是位于辽西、内蒙古东南、河北北部一带的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简洁明了,充满光的变幻,其中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与玉器风格相类,一般认为红山文化已迈入古国门槛。
这两种文化相隔1300公里,在龙的塑形上有很强的关联,它们就像银河畔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一样熠熠生辉,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华人的心,无不对它们孜孜以求。
2014年1月,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和红山文化玉器爱好者洪殿旭,联合出版了《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对红山文化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发掘品、有明确出土地区的收集品、有明确地点的收集品以及传世品进行了分类集中报道,可谓精粹摧心,美不胜收,但器物描述多遵从原报道,本文拟在对器物进行真实描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红山文化的认识,给读者以较为详细的观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器物介绍《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收录器物众多,分类复杂,本文仅介绍深邃难测的玉雕龙及鸟龙、猪龙。
1.玉雕龙26件标本1(图1),辽宁建平境内征集。
亚白色,光色荏苒。
宽耳略高,后缘圆滑,切于中孔。
耳面(此处指鼻孔以上部分)中下部雕画圆眼,眼睑甚宽,呈凹面,眼睑连线通过鼻面,耳根线接于眼睑上线。
横水滴形鼻孔凸起,打洼较宽。
鼻孔下有宽嘴,两侧各雕一对獠牙,是红山文化玉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周云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郝红星图3 首都博物馆藏品图1 辽宁建平境内征集图2 河北围场县下伙房收集图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图5 天津博物馆藏品图6 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遗址出土雕龙唯一有牙者。
嘴尾相连,断面较窄,嘴、尾断面大小近同。
中孔对钻,残留中脊。
颈背系孔有对钻旋痕。
肌肤玉理,体面虽有坑斑,但圆眼与凸起的鼻、牙使玉龙看上去萌气十足。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玉器文物,源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附近的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玉龙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之一。
红山玉龙是一种用红山文化时期独特的玉石材料雕刻制成的龙形雕像。
红山文
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
红山玉龙是该文
化遗址出土的一种精美玉器,其制作工艺精湛,艺术形象逼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红山玉龙通常被用作装饰品或礼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它的形态通
常是一条盘踞在地面上并向上仰首的龙,其身体扭曲优雅,精细雕刻的鳞片和纹理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红山玉龙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步骤,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精细雕刻、抛光和镶嵌等。
红山玉龙除了作为艺术品外,还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和吉祥寓意的象征物。
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神兽,代表着皇权和贵族尊荣。
因此,红山玉龙也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象征,成为人们追求繁荣和幸福的信仰象征之一。
总而言之,红山玉龙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
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红山玉龙的简介
关于红山玉龙的简介
红山玉龙,又称为红山文化玉龙,是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玉制的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这条玉龙是用一块完整的蛇纹石质岫岩玉雕刻而成,整体呈勾曲形,身体卷曲,如同一根“C”字。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滑,工艺精湛,线条优美流利,表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卓越艺术才能。
红山玉龙的用途目前尚无定论,但因其高达26厘米,显然并非配饰之物,推测可能是用于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礼器。
这条玉龙在考古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研究中国的龙文化、古代玉器艺术以及红山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山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个国宝的发现和保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艺术珍品,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人类的文化和智慧。
“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出土地点得到确认等
“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出土地点得到确认等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中华C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目前所知的两件红山文化玉龙――C形碧玉龙与C形黄玉龙均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
由于两件玉龙均非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对其文物性质和年代的认定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日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发布了关于红山C形玉龙研究的最新成果,确认了C形黄玉龙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自然村。
C形黄玉龙的资料最早发表在《中国文物报》1988年4月8日头版头条,文章题目为“内蒙古又发现一件新石器时代玉龙”。
由于是征集的文物,因此关于C形黄玉龙的准确出土时间与地点一直有各种说法。
其文化类型所属也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
部分专家认定这件龙形玉器属红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玉龙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
2008年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将C形黄玉龙的出土地点立项并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调查活动之中,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C形黄玉龙的真正出土地点和两件C 形玉龙出土地的周边环境进行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黄玉龙形器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物遗址群中。
(据《中国文物报》)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在京举行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国韵文华书画院承办的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1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
此展是对“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的延续,旨在探索传统中国画形式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有效结合,让传统形式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服务,也由此带动当代国画家重新思考传统,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格局里,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寻找现代定位。
手卷、条屏、中堂、扇面、册页等形式,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模式。
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CUHK
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邓聪(香港中文大学)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前言近世是中国学术飞跃发展时代,考古发现使中国古代史的景象完全改观。
当前考古对中国玉文化认识, 同样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古代中国科学智慧的早熟,充分表现于东北地区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真玉(软玉)文化的发现。
然而,其后继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之玉器群,如横空出世,玉质精美,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往往让人有不敢置信的感觉。
其中,尤以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更是中国史前玉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器物之一。
从200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在赤峰开展了国家科技部支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II--红山文化玉器工艺项目”课题。
其后此项目在赤峰和沈阳等地顺利开展,取得极其丰硕的成果,初步完成了第一期的工作。
我们在2009年完成的“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玉器制作技术研究”初步报告,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袁靖先生统筹发表,此外正式详尽的报告,计划以分册专项形式,公诸于世。
然而,近来由于涉及此项课题中之一内蒙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C形玉龙(又称为黄玉龙,与赛沁塔拉碧玉龙对应),受到学术界及社会普遍热切的关注。
因此,我们把有关此玉龙工艺研究的初步成果,个别抽出提前发表,以飨告国内外红山文化玉器同好殷切的期待。
我们相信,学术界应将最新知识,迅速传达到社会广大民众之间。
而学术界亦因此与广大社会群众会有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又得到社会更大力的支持。
2008年8月15至16日,我们在翁牛特旗乌丹镇翁牛特旗博物馆内,对C形黄玉龙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及硅胶微痕复制。
其间,据悉过去此玉龙出土地点,一直未能确定。
我们恳请翁牛特旗文化局及博物馆同仁,核实此玉龙出土准确地点。
经过近近两年多努力,探访相关人士百人次,在相关遗址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直至在2010年10月下旬,由学界最终确认此件玉龙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捧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图版一)。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红山文化玉龙,因其头部造型以及大耳、长吻、吻上的褶皱和獠牙与猪的形象较为相似,故被称为玉猪龙。
这种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据此可知红山文化()A.玉器制作技术先进B.农业生产较为发达C.分布范围最为广泛D.最早驯化猪的地方2.“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
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3.汉代独尊儒学,《五经》成为官私教育的教材;南宋以后,《四书》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地位甚至高于《五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五经不再适应现实需要B.私立教育不断发展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
这反映出当时()A.豪门士族日益衰落B.门第观念完全消除C.民族交融不断加深D.国家一统趋势加强5.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两汉B.隋唐C.两宋D.明朝6.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
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
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
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7.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
红山文化的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的玉龙名词解释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一种独特的玉器,它们被称为红山文化的玉龙。
本文将对红山文化的玉龙进行名词解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一、红山文化概述红山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农耕文化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遗址,在这里发掘出大量的史前遗址和文物。
红山文化表现出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农耕经济、陶器制作以及宗教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二、红山文化的玉龙红山文化的玉龙是指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类玉制品,形状酷似东方传说中的神秘生物——龙。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红山文化的玉龙多呈现出扁平、弯折的身体,拥有细致的纹饰和精巧的雕刻工艺。
这些玉龙往往被用作装饰品,或作为祭祀器物出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三、红山文化玉龙的历史与意义红山文化的玉龙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证明了红山文化人民的高度文明和艺术创造力,说明了他们对于龙的崇拜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其次,红山文化的玉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
玉龙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祥瑞的吉祥物。
最后,红山文化的玉龙还为我们研究古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
四、红山文化玉龙的艺术价值红山文化的玉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们展现了红山文化人民的艺术造诣和工艺水平,表现了他们对形态美和纹饰美的追求。
其次,红山文化的玉龙体现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的玉龙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其富有创造力和独特性使人叹为观止。
最后,红山文化的玉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艺术和审美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红山文化碧玉龙
第一部分缘起早就知道华夏银行的标志是在赤峰红山出土的玉龙,但一直没有机会看到玉龙的真品。
直到99 年来北京,去国庆书市,适逢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珍藏特展”,展品中就有玉龙,于是得以一饱眼福,并为这么一件精美而又奇魄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感动不已,为此,也动起对玉龙研究一番的念头,并一时兴起,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找了不少关于玉龙的资料,不过都未经整理。
后来,有机会得以去赤峰,在欣赏市容、品味内蒙特产和塞外风情的同时,也不忘到玉龙的发掘地翁牛特旗一游,看到社科院考古所所立“中华第一龙”之碑;并参观了赤峰博物馆,看到不少彩陶和玉璧2,从而进一步领略到红山文化的精美之处,曾经萌动的念头又再度燃起,不过因为实验室科研任务较多,最终未果。
再后来就是现在了,因为选了《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要求提交一篇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一直想做的事情终于有了“动力”,估计这也就是西方所谓的“目标学习法”吧,于是,重拾以前的搜集的资料,并利用现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寻觅有关玉龙的信息,同时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考古学、文字学和有关艺术鉴赏的文献资料。
最后,重游中国历史博物馆,兴尽归来,而有此文。
是为缘起,以正名。
第二部分玉龙概观言归正传,也该我们的主人公“玉龙”出场了。
首先,玉龙为何物?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玉器,玉龙即为其中一种。
之所以称为“一种”而非“一个”,是因为先后发现了很多玉龙,有些是文物部门收购的,有些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也有些是来路不明的——在文物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现代人仿制的古代玉龙,并且真伪难辩,使得玉龙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大大下跌;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古代红山人制作玉龙的技艺之高超。
现在,见诸报道的玉龙主要有:发现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地拉村的“中华第一龙”(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在辽宁建平县、凌源县牛河梁、内蒙古赤峰、辽西地区和辽宁丹东后洼文化遗址等地发现的多个“玉猪龙”(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右旗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多处)。
观照五千年红山玉龙文化
红山玉龙文化文/徐立国1971年5月,-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在村边北山 上植树造林。
突然,一名村民的铁铲发出了清脆的碰 击声,似乎是碰到什么坚硬的石头,村民们都围聚过来,仔细看去一只玉龙正静卧在泥土之中。
上世纪60年代,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考察内蒙古时曾写下一首诗:“塞上红山映碧池,茅亭望断 柳丝丝。
临风莫问秋消息,雁不思归花落迟。
”红山, 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一带的名山,蒙语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
相传在远古时期. 九仙女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此处,因而岀现了红色的山峰,赤峰也因此而得名。
而赤峰和红山被人熟知是因为在此考古发现的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距今五千多年,是分布于我国西辽河流域的古老农业文明,它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期,被认为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
红山遗存最 早被发现是1908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当地发现了一些古人类使用过的陶片遗迹。
随后陆续又有 法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前来调查研究,1930年冬,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梁思永曾专程前 往红山地区进行考察并对红山地区的研究提出指导性 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在梁思永、裴文中、尹达等考古专家的持续研究下,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将这一 新发现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
但红山文化真正家喻户晓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红山文化迎来里程碑 大发现,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红山时期建筑遗 址和墓葬群陆续被发现,而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此后闻 名世界的红山玉器,至此红山玉文化始露真容。
50 地球Earth“良渚看形,红山看意”,红山玉器虽外形质朴,但却神意饱满。
▲玉鸟简约的圆雕工法/图源《红山文化玉器》积石冢/图源《红山文化玉器》积石冢作为红山文化独有的墓葬形式,具有极高的考古文化价值,但同时也因为墓葬距离地表较浅,容易暴露,所以很多红山墓葬中的陪葬玉器散失民间。
截至今日,红山文化岀土的玉器具体数量已不可考,但我们知道它数量众多,品种丰富,雕刻手法独树一帜。
红山古玉的发现及C型龙的演变
红山古玉的发现及C型龙的演变早在20世纪初年,日本著名古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先生为了研究东亚、东北亚地区的史前原始人类遗迹,曾来内蒙古南部及热河地区(今河北省承德一带)进行考古调查。
在林西县及赤峰红山地区的老哈河支流――英金河流域发现了古人类的史前文化遗存。
1919年法国神父学者桑志华、德日进先生又在这一带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和多处史前文化遗址。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再次考查内蒙古及热河地区。
1930年我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对这一地区又进行过多次考查,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会同考古学家裴文中、尹达等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现象认真研讨,提出了很多预见性的课题。
并拟定编写《新石器时代》一书。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先生再次来到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在日本军队和警察的保护下,对史前红山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实物数据及红山遗物。
其中将部分红山古玉转移到黑龙江某伪满警官学校的日本警官之手。
光复前,该警官以200两黄金抵押给该校华人“警正”朱××(已故)。
1938年日本考古学会发表了《赤峰红山后》的考古发掘报告,这篇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成为后期研究红山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
70年代前后,内蒙古的文物商店及县文化站,不断有老乡送来古玉件出售,在农村大集的地摊上也时有形态古怪的玉器出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与关注,最后用跟踪尾随的办法,发现卖古玉的农民居住地多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周边地区。
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一个牧民在出工种植防风林的河滩上发现了一件墨绿色岫玉琢制(高26cm)的C字形大型玉龙,其造型粗犷简洁、昂首扬颈、弯背卷尾,无肢无爪、身如蟒蛇、长鬣飘举、势若凌空、工艺原始、雕刻细腻、内涵神秘、静中极富动感,雄壮矫健、精美绝伦,绝非夏、商、周三代之器。
经辽宁省考古专家郭大顺、孙守道先生认真研究,被认定为史前红山文化之典型玉器。
红山玉龙的故事
红山玉龙的故事摘要:一、红山玉龙简介二、红山玉龙的文化内涵三、红山玉龙的考古发现四、红山玉龙的价值与意义五、红山玉龙的传承与发展正文:红山玉龙,又称为红山文化玉龙,是距今约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一件玉器。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考古文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器物而备受瞩目。
红山玉龙作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红山玉龙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形象代表了古代先民对龙的原始崇拜。
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权力、尊严和祥瑞的象征。
红山玉龙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龙的形象,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精湛的雕刻技艺。
同时,玉龙还寓意着天地沟通、神人交流的功能,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的重要地位。
红山玉龙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71年,红山玉龙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出土,此后类似的玉龙器物在各地均有发现。
这些玉龙形象各异,但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红山玉龙的发现,揭示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新篇章,对于探讨中华民族的发源具有重要意义。
红山玉龙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作品,它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红山玉龙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外,红山玉龙还是我国玉文化的瑰宝,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红山玉龙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红山玉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同时,红山玉龙的研究成果也为现代玉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如今,红山玉龙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总之,红山玉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一、红山文化的发现及其他地域范围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之一,因193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现与发据而得名。
该遗址最初被称为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才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的地域,从迄今了解的资料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地区,另在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
红山文化相对年代与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韵文化相当,而遭遇同一地区的夏家店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的一个数据经校正约为公元前的3500年前后。
从考古的发觉情况分析,红山文化的先民已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但畜牧和渔猎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此外,红山文化的牛梁河遗址还发现一处祭坛,说明当时的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规模。
红山文化遗址中,已发现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泥塑器等。
其中玉器可以说代表了北方,特别是辽河流域甚至中国早期玉器的最高水平,自发现后,引起古玉研究者河收藏者的极大兴趣和注意。
二、红山文化选用的玉料及产地红山文化所用料,色泽有白、青、碧、黄四种,函件最典型的是墨玉,这些玉料制成的玉器,经浸蚀后,少数呈鸡骨白色,多数表面仅有灰白色心,亦有少数浸蚀呈褐色斑和没有浸色者。
红山文化玉器中,用青绿或深绿色玉料做器最多,白或黄色玉料较少,碧和黑色玉料中。
此外,红山文化玉器中,亦见少量用绿松石、水晶和玛瑙制作的。
红山文化玉料,据测在磨氏硬度计的4-6间,半透明,有玻璃或油脂光泽,很少有杂色斑,属新石器时期很普通且较优的一种玉材,矿石学上定名为蛇纹石或透闪石,其中后的硬度达6,几与和田雨的硬度6.5接近。
关于红山文化用料的产地,目前未作全面系统的调查测验。
据笔者多年接触和肉眼侧看,主要用两种产地不同的矿石:一是蛇纹石,产自辽宁省岫岩县一带;二是透闪石,产自辽宁省宽甸县境及附近,俗称“老岫岩”另据古文献技术,今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医无里山“也产玉。
该山在红山文化领域内,故不能排除红山文化的一些玉器是该山产的玉料所做的。
玉龙的典故
玉龙的典故
以下是玉龙的典故:
在新石器时代,位于赤峰市红山文化核心区域的一个村民在农田劳作时,发现了一个小石洞,他在石洞底部掏出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以为是一块废铁,就带回了家。
这个东西被他七八岁的弟弟看到,他找了一根绳子拴在上面,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拉着玩耍,没想到竟然把它磨出了光泽。
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是一件玉器。
八十年代,红山文化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考古队经过长时间的探寻和发掘,发现了一座五千年前的古墓,古墓的主人胸部摆放着两件精美的玉器,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竹龙。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突然想起十几年前自己收集的那件黑色玉器,意识到它可能和玉竹龙一样珍贵,于是带着玉器来到北京,找到当时考古界的权威专家鉴定。
经过鉴定,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比古墓里发现的玉竹龙等级还要高。
这件玉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龙,由五千年前的红山人精心制作。
红山玉龙艺术造型的文化内涵
红山玉龙艺术造型的文化内涵作者:张丽红来源:《艺术评论》 2014年第4期张丽红自古及今,龙一直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龙形象在我国境内的出现大约有8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的踪迹,主要有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等,其中最为驰名中外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的龙形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发现的红山玉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C”形玉龙(图1),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
吻部前噘,嘴紧闭。
鼻端截平,呈椭圆形,有对穿双洞,表示鼻孔。
双目呈梭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钩形长髭,尾端呈圆尖形。
器体中部略偏上有一钻孔。
第二种类型是“玦”形玉龙(图2),又被称为玉雕龙、玉猪龙、兽面玦形玉饰等,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形体蜷曲呈玦形,首部较大,以一对竖立肥大的双耳作为首部的轮廓线,并饰有象征双眼、鼻、嘴的纹饰,身体蜷曲,首尾相对,颈部穿一孔。
第三种类型是“璜”形玉龙(图3),其造型特征是:龙体呈璜形,一面雕纹,另面无纹饰,中部对穿一孔,两端各雕一龙首,较长,吻向前伸,上唇翘起,口微张,目做菱形框,身饰瓦沟纹。
这三类玉龙的造型形式比较接近,“C”形、“玦”形、“璜”形都是以圆形为基本的构型模式,这种独特的构型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山玉龙的形态学研究随着红山玉龙的考古发现,引发了无数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从形象特征、造型艺术、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角度研究红山玉龙,发表了无数的观点和见解,可谓众说纷纭、异彩纷呈。
猪龙说。
此学说以孙守道、郭大顺为代表,他们认为:红山玉龙吻部前突、前端并列双鼻孔的特征,同时有特大的头部、宽厚的双耳和肥硕的躯体,吻上和眼周还有表现颜面皮皱的线纹多道,而建平“兽形玉”更有露在嘴外的獠牙,这在六畜中唯有猪最近似。
红山文化的玉龙类型
一般人称它龙胎。事实上,它很像一隻鸚凤。我
们姑且称它是红山文化中期龙。内蒙古自治区巴 林右旗出土。高 5.5,最宽 5,最厚 1 公分。
C 形龙
3、红山中期晚期,C 形龙。此期龙形,已有
动感,吻部前伸,似有腾空之势,这隻深绿色的
云朵给这段过去灌上溢满的纯白温柔。电视里:那温柔的妈妈
龙,琢工精湛,造型优美,弧度适中。后飘之长
鬣,边沿削成薄刃形,约佔全器叁分之一强,是
红山文化最生动、活泼的龙形。高 26 公分。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叁星他拉村遗址出土。
2dv0f6c7a 军事图片
红山文化的玉龙,是中国龙图腾的始祖,解
读红山文化玉龙的形成,学者看法,各有不同。
有人认為 C 形龙应叫猪龙。是根据它齐平的猪鼻 而得名。有人则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形龙是由鳄鱼演变来的。
现在的研究认为,猪鼻蛇身,尾端内捲,已俱备
了蛇的形象。只是头顶多了一撮逆风飘飞的鬣
(长鬃),来表示玉龙的动态美。C 形龙应该是猪 与蛇的集合体。从我国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来
云朵给这段过去灌上溢满的纯白温柔。电视里:那温柔的妈妈
看,红山文化的玉龙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型,早、
中、晚期的形态各不相同。 立体猪龙
1、红山早期,立体猪龙。(原名玉兽玖), 高 15 公分。辽宁省建平县采集。
蟠龙
云朵给这段过去灌上溢满的纯白温柔。电视里:那温柔的妈妈
2、红山中期,决形蟠龙。(原名玉兽玦),
红山文化玉龙原型及造型方法探析
红山文化玉龙原型及造型方法探析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6期摘要:文章通過对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碧玉龙的造型进行分析,探究它的原型以及承继、演化的关系,最终得出红山玉龙的造型方法为形与形的相加,是在以玉玦为母体的基础上增加动物的某些具象的特征,逐步抽象、演化、发展而来。
关键词:“C”字形玉龙;类“C”字形玉龙;玉玦1971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了一件大型圆雕碧玉龙(图1:1),玉龙造型规整,刚劲有力,长鬃高扬,威风凛凛,被称为“华夏第一龙”。
中华儿女自诩龙的传人,在悠久的文化传承中,龙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枚玉龙的发掘出土,更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崇龙文化提供了实证,极大增强了龙的子孙们的民族自豪感。
此件玉龙造型精炼、灵动,形神兼备,为后世所惊叹。
若用现代装饰造型手法来分析,集合了省略、夸张、几何化、嫁接等多种变形手法于一身。
在赞叹的同时,我们也必然会反思,这件玉器诞生于距今5000余年前的原始先民之手,为何当时已经达到了如此高的审美和造型水平,难道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如此复杂的装饰变形手法?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理安·艾斯勒指出:“史前史就像一个毁坏或丢失了大部分部件的巨大的拼版玩具,完全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
但是,精确地恢复史前史的原状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我们缺少许多部件,而在于流行的规范使这种恢复工作很难确切解释我们已有的部件,而且很难设想同这些部件相符合的实际模式。
”①这一观点提示我们,对于历史遗存,不能按照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去诠释,也不能用既定的框框去限定,而应该以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线索去推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为我们的疑问给出答案。
要分析、探究先民的造型设计模式,必须把玉龙还原到它诞生的文化语境中去。
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的碧玉龙是红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所幸它并不是孤例。
若从造型相似性的角度去归类,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黄谷屯遗址的玉龙(图1:2)与其较为接近,亦为圆身,体卷曲,呈“C”字形,吻前撅,略上翘,颈后有长鬃,背部有钻孔。
红山古玉的发现及C型龙的演变
红山古玉的发现及C型龙的演变早在20世纪初年,日本著名古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先生为了研究东亚、东北亚地区的史前原始人类遗迹,曾来内蒙古南部及热河地区(今河北省承德一带)进行考古调查。
在林西县及赤峰红山地区的老哈河支流――英金河流域发现了古人类的史前文化遗存。
1919年法国神父学者桑志华、德日进先生又在这一带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和多处史前文化遗址。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再次考查内蒙古及热河地区。
1930年我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对这一地区又进行过多次考查,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会同考古学家裴文中、尹达等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现象认真研讨,提出了很多预见性的课题。
并拟定编写《新石器时代》一书。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先生再次来到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在日本军队和警察的保护下,对史前红山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实物数据及红山遗物。
其中将部分红山古玉转移到黑龙江某伪满警官学校的日本警官之手。
光复前,该警官以200两黄金抵押给该校华人“警正”朱××(已故)。
1938年日本考古学会发表了《赤峰红山后》的考古发掘报告,这篇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成为后期研究红山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
70年代前后,内蒙古的文物商店及县文化站,不断有老乡送来古玉件出售,在农村大集的地摊上也时有形态古怪的玉器出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与关注,最后用跟踪尾随的办法,发现卖古玉的农民居住地多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周边地区。
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一个牧民在出工种植防风林的河滩上发现了一件墨绿色岫玉琢制(高26cm)的C字形大型玉龙,其造型粗犷简洁、昂首扬颈、弯背卷尾,无肢无爪、身如蟒蛇、长鬣飘举、势若凌空、工艺原始、雕刻细腻、内涵神秘、静中极富动感,雄壮矫健、精美绝伦,绝非夏、商、周三代之器。
经辽宁省考古专家郭大顺、孙守道先生认真研究,被认定为史前红山文化之典型玉器。
211274592_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天工|2023年第3期[摘 要]红山文化晚期和凌家滩文化的年代大致在距今5 500—5 000年,它们都经历了产生、发展、高峰和衰落的过程。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的造型和工艺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玉器的大量出土和当时的葬俗及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关系,这也说明宗教和祭祀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不同,其还具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
比较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的相似性,对进一步研究文化的联系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玉器[中图分类号]TS9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001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郎曼.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天工,2023(3):10-12.郎 曼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作者简介:郎曼(200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考古。
无论是红山文化玉器还是凌家滩文化玉器,按器型都可以分为四大类,即装饰类玉器、工具或武器类玉器、动物类玉器和其他类玉器。
下面将分别从装饰类玉器、动物类玉器、其他类玉器三个方面对两种文化玉器的器型进行比较研究。
一、装饰类玉器(一)玉玦和玉璜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玦呈圆环状,一侧有一窄缺口,有对钻孔,通体磨光。
凌家滩文化中出土的玉玦是扁圆形,缺口两端较宽,截面呈三角形,无纹,两面有对钻小孔,表面抛光。
环形有缺口为玦,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玉玦多有对钻小孔,说明可能是佩戴之物,起装饰作用。
在红山文化中,玉玦出土较少,仅出土了5件,应当已经不再流行。
但凌家滩文化中却出土了许多玉玦,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器类,且大多出土于头部附近,一般被认为是耳饰,这一点从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玉人中也可以推测,玉人的耳朵较大且耳垂有穿孔,说明有佩戴耳饰的传统,而这个耳饰很有可能就是玉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玉龙是怎么发现的
2004-12-28 11:01:12 河南日报
在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以前,人们所知的只有夏商周以来近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中华民族摇篮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开始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史前的历史,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
专家们发现:两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是秦
始皇修建的长城遮住了他们的视野。
他们要打破以长城自封的中国文化观,到长城以北去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中华民族更老的老家。
上世纪初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流传到了国外,赤峰地区的文化馆里,也有征集到的红山玉器。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它们鉴定为商周时期的文物或说成战国或汉代的装饰品。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
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
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
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流传到了国外,赤峰地区的文化馆里,也有征集到的红山玉器。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的人把它们鉴定为商周时期的文物,有的人则把它们说成战国或汉代的装饰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介绍说,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测定年代,但是玉器不行,因为还没有测定玉器年代的手段。
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
在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
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
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
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
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
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
1971年在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玉雕龙为碧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
人们常见的龙有着兽类的四脚、鸟的毛、鬣兽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而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
赤峰发现玉雕龙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渴望了解玉雕龙的人们,把探询的目光投向红山,而关于龙的原型的讨论也因此开展起来。
考古界普遍的观点认为,C形玉雕龙是以蛇的身躯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的复合体,但在龙的头部是什么动物的看法上却引起了争论,有的人认为龙的头是猪的头颅,有人则认为是鹿头,还有人把龙的头看成是熊的脑袋。
那么,中国龙的最初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2003年,一批考古队员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
兴隆洼文化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遗迹十分清晰的原始村落,经过碳14测定:兴隆洼人生活在距今8000年以前,是红山人的先辈。
2003年10月21日,在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处现场,考古队发掘出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灰坑。
在灰坑里,他们清理出了6个存放食物的窖穴。
清理完6个小坑之后,发现中间还有一个大的灰坑,被6个小坑紧紧环绕。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大坑中的灰土清理干净,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了: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形动物静静地躺在那里,很明显,那是一条距今8000年以前龙的形象。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条龙的头部,竟然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
生活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人为什么要用野猪的头颅当龙的头呢?有的学者认为,用野猪的头颅作为龙的头,充分说明了先民们对野猪的崇拜。
那么,兴隆洼的先民们为什么对野猪顶礼膜拜呢?时任内蒙古考古第一工作队队长的刘国祥认为,这是和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有关系,当时,狩猎采集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业经济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所占比例非常小。
人们主要靠鹿、猪、狍子、熊这样的动物作为肉食资源。
其中,猪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当时成群的野猪活动在这个地方,植被条件非常好,是人们获取肉食的主要动物。
所以说,人们就开始对它崇拜,祈求猎物的繁盛和狩猎活动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考古队员的身影出现在赤峰市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上。
赵宝沟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考古证明红山文化是它的继承者。
在赵宝沟文化遗址的一个小山坡上,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批7000年前用于祭祀的陶尊。
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在其中的一件陶尊上,竟然有一幅透视画。
画中的动物分别是被赵宝沟人神话了的猪、鹿和鸟。
它的出现,立即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三个动物个体:鹿、猪、鸟,采用高度抽象概括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而成,而且是经过烧造,非常优美、细腻,文样繁缛,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最重要的就是猪的形象,猪的身子蜷曲着,呈飘逸腾飞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件尊形器上,猪已经超出了写实的范畴。
有的学者认为,陶尊上刻画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动物合体。
它集中了多种动物的神通和特长。
六七千年之前,野猪、鹿和鸟都是赵宝沟人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都是他们狩猎的目标和赖以生存的给养。
赵宝沟人怀着虔诚的心,把这些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动物,精心描绘在神圣的陶尊上加以膜拜,目的是让它们成为沟通人与天的媒介,祈求丰衣足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宏认为,当时的先民主要是靠天吃饭,他们对于雨抱有很大的希望。
他们不知道这些雨是怎么来的,但知道是从天上下来的,就以为上天是不是有一个东西在那里发挥作用。
然后根据人们现实生活当中发现的一些形象,再加上想象复原起来的,所以,龙实际上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不理解的情况下出现的。
龙体的形状为什么源于蛇的身躯呢?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红山人对蛇特别崇拜。
蛇的活动与季节的循环是相符合的,当春天到来时,冬眠中的蛇开始苏醒,秋季来临时,它入地而居,因此,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
再加上当时发达的养猪业,于是,就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的大量发现,使人们看到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在对猪的崇拜上一脉相承。
它们的出土,不但为人们解开了龙的起源之谜,也为人们展示了龙逐渐演化的轨迹和不断被神化的过程。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严文明认为,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出现这些东西是很自然的,因为中国的文明起源本身就是多元的,以后这些龙,汇总起来成为一种龙——中华龙,这也成为中国人共同的信仰,这个时候中华文明就正式形成了。
因出土了玉雕龙,三星他拉村的村口筑起了“中华第一龙”的大理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