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逐渐的重视起来,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当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是根据其特殊语言特点及学科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创新欲望激发出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根本需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
在进行《狐假虎威》一文的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引导是最终让学生得出“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仰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应该像狐狸一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课程就算圆满结束了。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个 标准 答案 ,就很 难激 发 学生 的创 造性 思 维 。所 以在教 学 中要 以一 个 问题 为 中心进 行讨 论 ,从 中心 点 向四 面八 方进 行 发散 ,让
学生 在 自我 思考 的过 程 中得 出不 同的答案 ,充分 地表 达 自己的 思 想 ,并且 鼓 励学 生积 极地 表 达 出 自己的不 同意见 ,只有 这样 ,才
动力 ,也会 在一 定程 度 上对 其 它科 目的学 习有 所帮 助 。语 文学 习 程 学 习 中,一 个 问题 有可 能会 有 几个 不 同的答 案 ,如 果只 是 规定
的过 程 ,在 弘扬 祖 国优 秀 的传 统文 化 ,提 高 民族素 质 方面 也有 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和深 远 的意 义 。现今 的 小学 生大 部分 上 都是 独生 子 女 ,虽 然有 良好 的学 习条 件和 生 活环 境 ,但是 却 比较 缺乏 传统 文 化 的修 养 ,因 此 ,在语 文 学 习中 培养 这方 面 的修 养是 非常 有必 要 的 。 另外 ,还 要充 分 地培 养小 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因此 ,语 文课 程 必 须包 含 丰富 有趣 的 内容 ,在 授 课方 式上 也 要独 树一 帜 ,才 能最 上程 度 地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 二 、 为学 生创 造 轻松 自由的 学 习氛 围 ,尊重 学生 ,激发 学生 的 自信 和创 新精 神 在 任 何课 程 的教 氛 围,只 有如 此 ,才 能 使学 生在 轻松 自由的氛 围 中全身 心地 投入 到学 习 中 ,才 能唤起 学 生 自身 的 自信 。传 统 的教学 过程 中, 由于 老师 都 比较 严肃 ,课 堂 气氛 比较死 板 ,大 多都 是 “ 鸭式 ” 的教 填 学方 式 ,学 生缺 乏 学 习的动 力 和热 情 ,并 且会 被老 师 的威 严所 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当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
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播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一、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要运用好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
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等。
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反映。
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弟周等。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含蕴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它只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条件,而不能代替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教师我们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重大课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而进入21世纪后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环境,由于年龄、环境上的原因,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一些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特点。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眼前的问题。
一、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是指对一个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朝着多种可能解决的方面去探索该问题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性思维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冲出狭隘的经验与固定模式的局限,转换角度,包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选取正确的答案。
例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当学到曹操接到黄盖的投降信,信以为真的部分时,有的学生问到:“曹操生性多疑,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这是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事实证明,教师寻找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不管是让学生讨论作答,还是教师给予归纳作答,都是对学生进行超常规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视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从课外阅读开始,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引导他们自主解读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日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尝试各种文体和题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语文活动,例如语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或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
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启迪、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述、提问、绘画、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是创设了如下情境,多媒体播放鸟岛的景象;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一嘴美丽的小岛上鸣声啁啾,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迎风翱翔,有的在湖面上追逐嬉戏,还有的在专心筑窝,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我乘机问道:你们想了解这个地方吗?随着一声:想,同学们以自己打开书津津有味的读起了课文,并随着读从识记了字、词,品读了词名,从中体验情感,这样我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饱含美丽的语言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对鸟岛的向往和对课文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愉快和强烈的求知心境把要学的只是自己去发现和创出来,实现了“再创造”。
二、鼓励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质疑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未知世界的摇篮。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强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保护,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如:我在教学词语“艰苦卓绝”是,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艰苦卓绝’中‘艰苦’的‘艰’还可以写成‘坚持’的‘坚’。
当时,我被该生提出的问题怔住了,无法马上回答。
但我对他的质疑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答应老师查了资料再告诉他。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敢于站起来向老师质疑,其实是他“灵感”和“智慧火花”的一现,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这具有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探求精神,并要注意保护,创新能力就能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明确要求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了解新科技和社会变化发展的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因为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好的教学情境能给学生创造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能使学生于兴奋状态,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
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创新的思考方法知识、智能、方法是从事创新的坚实基础,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把零散知识系统起来,使人们的思想有一个落脚点。
”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教给他们系统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1.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积极探索科学知识内在奥秘的原动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机。
所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教师创设问题空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设置特定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许多课文和作文都可采用类似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动解答完成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各种回答必须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解惑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和关键。
2.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好吗?你能想出其他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6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必备的社会能力,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长远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定位也一直在变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已经有了一些显著的提高。
但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加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比较差;二,没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自身经验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较低;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面对教学的改革,不仅缺乏创新的意识,也缺乏教学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造成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衡量的重要标杆。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想象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
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
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如在教学《珍珠泉》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处山村的特点创设问题,让学生说说所见到的泉水有什么特点《?珍珠泉》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要怎样写?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课文没有写出泉水的味道我要把它写出来;有的说作者没有把泉水的开发设想写出来,我要把它开发成矿泉水出售,让更多的人品尝它、了解它。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
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我,现就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切身的感受。
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好奇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
遵循学生这一心理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情绪,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不至于被老师讲的知识所束缚,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思维潜能,迸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1. 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心理相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
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乐学、爱学。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师生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友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2. 要创设乐学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景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追求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一个开放、师生互动的大舞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照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传统,拓宽教学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
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而是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具体表现。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变通性。
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认为可以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可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和完善的。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文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
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在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爱因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和谐教学氛围,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语文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若悬河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
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
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我们不妨移植到语文教学上。
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探索其实施途径和方法。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经验与认识。
一、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强烈的创新意识直接转化为创新动机,成为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
创新动机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人们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由于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产生兴趣而积极参与创新性的活动。
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部的肯定和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它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抓住语文教材中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爱迪生、李时珍、詹天佑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在推动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达的今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已然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教学难题,那就是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地实施到到每一节小学语文教学课中,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总结了一些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在导入新课时培养创新古语有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题是教材资源之一,经常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他们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和作文构思,最终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
同时,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充分利用课题资源鼓励学生质疑,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他们谈读后产生的疑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田忌是个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探究得十分主动。
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
二、在个性阅读中培养创新小学生的从众心理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批注阅读的方式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以《麻雀》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练、生动、形象”;有评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
培养
1.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师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这是无论哪一个学科、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仍还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姿态。
张扬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儿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应该是较师起码的教育民主意识。
能不能在教学忠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使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是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思想的根本问题。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是伴着师生双向的丰富的感情的交流——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老师。
“爱屋及乌”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学生是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在爱的情感下,教育学生、体恤学生的心理,一切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出发,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在语文课上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
2.创设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保证
创新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经常训练而生成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知识,好的教实施教学生发现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革旧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
正因如此,现行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不敢放手,引得多,导得细,甚至使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便可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何谈思维的火花,何谈创新的思维?记得在讲《草原》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读一读,谈一谈。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后,有的说:草原是明丽的。
有的说:草原是柔美的。
有的说:草原是广阔的。
还有地说:草原是热烈的、欢腾的。
他们还从文章中找到有关的句、段,有声有色的朗读,最后经过相互交流,同学们知道草原的确是景美,人美,令人神往。
问题的综合性越强,思考的空间就越大。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去观察,自悟自得,得
到的结论就会深刻得多。
2.2重视发散思维,增强教学的自由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
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他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思维是多方向的,多角度展开的。
发散思维就等于给智慧插上了翅膀,使之自由飞翔,开阔了眼界与思维。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教师形成了“唯书至上”、“唯权威至上”、“唯常规至上”的价值观,在教学中紧盯着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半步,把本应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塑造成了一个个“标准件”。
只能是“读死书”和“死读书”,学生仅有的一点创造火花在老师的否定中熄灭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太拘泥于书本,要有自主性,创造性,增强灵活性和自由度,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不妨打破常规,自己决定每节课所讲的内容、讲课的方式和顺序。
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
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意味着突破、变革,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念,喜欢出新点子,敢于大胆想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张扬个性,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个充满活力
的生命。
只有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才会离发明越来越近,才有可能成功。
3.重视操作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
学习语文也是这样,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参与。
认为反正学生懂了,明白了就行。
其实,学生动手动口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1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参与的过程。
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情感,让情感积极参与,主动选择,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学生们是各个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学习兴趣就十分高涨。
由于自己有权决定讲自己爱讲的,能讲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意识,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树上的文字结合起来,将起来就会富有个性。
3.2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
长久以来,小学生学习的空间总是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叫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学到的指示书本上有限的知识,形成的是被动接受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