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真情假意论祭文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这篇文章为何流传千古,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这篇文章为何流传千古,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祭文中千年绝调——《祭十二郎文》生离死别,从来都是人类难以释怀的永恒话题,失去至亲,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痛不欲生。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倾诉此情此景,情深意切、哀婉动人的文章。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惊闻侄子韩老成病亡的噩耗,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之下,喷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以表深切的悼念之情。
正所谓'诗家不幸文章幸',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乃至平常百姓,每每品此祭文,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它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永远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巨大震撼,其根源在于一个'情'字,当然也与这位散文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分不开。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不但是韩愈祭文中的千古佳作,更是我国古代抒情散文中的不朽名篇。
作者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念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文中写韩愈与侄儿韩老成幼时孤苦相依的情景、聚少离多的感慨、生死无常的哀痛,皆属真情至性之语,从肺腑中自然流出,造语恳挚,不假雕饰,而又有无限凄怆的情韵。
全文采用铺陈直叙的手法,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寥寥数句便将叔侄二人的身世及自己内心凄楚的人生感慨描绘地淋漓尽致,从幼年相依说起,到成长后几度离合,不能相顾,以至于未老先衰,生离死别,追忆、悔恨、遗憾交织在一起,足以引起读者共鸣,正所谓'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另辟蹊径一往情深韩愈在文体上大胆创新,一改古代祭文形式,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别有天地,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
在内容指向上,摒弃过去以历叙生平和歌功颂德为主的行文惯例,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带给他的莫大哀痛,平易晓畅的语言背后是跌宕起伏的情感力量。
祭文:祭十二郎文(范本)
祭文:祭十二郎文祭文: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章鉴赏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章鉴赏《韩愈·祭十二郎文》文章鉴赏年月日①,季父②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③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④,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⑤,及长,不省所怙⑥,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⑦,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⑧,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⑨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⑩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11}。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12}。
明年,丞相薨{13},吾去汴州,汝不果{14}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15},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16}汝遽{17}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18}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19}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20}而就也!去年孟东野{21}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22},而不克蒙{23}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24}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译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译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译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文]年、月、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品,祭告于十二郎灵前: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和嫂嫂。
哥哥才到中年,又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
韩愈【1】《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①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②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
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③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
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至情之文”,你知道文章抒发了哪些至情?
《祭⼗⼆郎⽂》被誉为“⾄情之⽂”,你知道⽂章抒发了哪些⾄情?《祭⼗⼆郎⽂》之所以被誉为祭⽂中的“千年绝调”,其根本原因乃在于⽂章所抒发的、发⾃内⼼的真实的情感。
常⾔道:真实是⽂章的⽣命。
⼀篇⽂章所抒发的情感是矫揉的、虚假的,那么,⽆论这篇⽂章语⾔多么优美、构思多么巧妙、⼿法多么独特,它也不会被世⼈所认可,并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古⽂观⽌》的编者吴楚材在评价《祭⼗⼆郎⽂》时曾说:“情之⾄者,⾃然流为⾄⽂”。
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祭⼗⼆郎⽂》的根本特征——⾄情。
那么,韩愈的这篇“⾄⽂”具体抒写了哪些⾄情呢?⼀、对逝者的哀伤悲痛之情抒写对侄⼉去世的哀伤、悲痛之情是《祭⼗⼆郎⽂》贯穿全篇的主流情感。
《祭⼗⼆郎⽂》共⼗⼆个⾃然段(依据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教课标版),从思路上看,⼤体可分三个部分。
第⼀部分包括表明祭⽂格式在内的第⼀段及接下来的三段,第⼆部分包括中间五段,第三部分是最后三段。
第⼀部分主要写作者同侄⼉⽣前的⽣活经历。
这⼀部分主要写了两项内容:⼩时作者同侄⼉、嫂嫂相依为命的悲苦现实,⾃⼰⾛上仕途之后与侄⼉聚少离多的相念之苦。
通过前⼀项内容,作者让读者看到了⾃⼰与侄⼉之间亲情之浓、亲情之深,从⽽把侄⼉去世带给⾃⼰的沉重打击、揪⼼之痛沉甸甸地表达了出来,读之令⼈酸⼼。
通过后⼀项内容,作者让读者看到了⾃⼰与侄⼉因⽣活所迫⽽经常天涯相隔的相互牵挂之情,这种“情 ”从另外⼀个⾓度把作者突然听到侄⼉去世时悲痛欲绝的样⼦活脱脱地画了出来,读之令⼈断肠。
第⼆部分在第⼀部分充分铺垫的基础上,韩愈尽情抒写⾃⼰的悲痛之情。
第五段是个直接抒情的段落。
可分两层。
第⼀层从“呜呼”⾄“何为⽽在吾侧也”。
第⼀层⼀起笔就以“呜呼”⼆字振起全段,接着连⽤两组7个反问句11个语⽓助词,以排⼭倒海之势淋漓尽致地表达⾃⼰的哀痛之情。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其真邪?”是第⼀组反问句,共3个反问句3个语⽓助词。
这三个反问句三个语⽓助词把韩愈听到侄⼉去世的噩耗时不敢相信的惊愕⼼情精准地传达了出来;“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汝之纯明⽽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夭殁,长者衰者⽽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全文表现出作者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读来感人肺腑。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祭十二郎文》原文唐代: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古文观止·祭十二郎文》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祭十二郎文》译文与赏析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唐·韩愈【题解】此文是韩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为祭悼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
十二郎名老成,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因在韩氏家族中排行十二,所以得名十二郎。
韩愈从小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彼此感情甚笃。
韩愈成年后在外漂泊,叔侄俩异地难聚。
当韩愈仕途顺达后,筹划与侄子久相共处之时,却传来十二郎突然去世的消息。
韩愈痛不欲生,写下了这篇凄楚动人的祭文。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3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35],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3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注释】[34]衔哀:心中怀着悲哀。
[35]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
羞,同“馐”。
[36]所怙(hù):所依靠,此指父亲。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叔叔韩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哀向你表示赤诚的心意,派建中从远方给你带来美味的祭品,以祭告你十二郎的在天之灵:唉!我幼年丧父,长大后还不知道父亲的样子,只能和大哥大嫂相依为命。
大哥中年时在南方丧命,我和你当时还幼小,跟随着大嫂将大哥的遗体运回河阳下葬,随后又和你一起去江南度日,当时孤苦伶仃,我们没有一日分开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逝了。
继承先祖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人都仅剩下一个人,真可谓形单影只。
大嫂常常抚摸着你,又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只剩下你们两个了!”那时你还很小,恐怕已经不记得了;我那时虽然记住了,但却不了解大嫂话中的悲哀之意!【原文】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祭十二郎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祭十二郎文》原文唐代: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全文及译文
祭十二郎文全文及译文【题解】本篇是韩愈悼念侄子的祭文。
十二郎是韩愈次兄韩介之子,过继给韩愈的长兄韩会,在其家族中排行十二。
韩愈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嫂郑氏抚养,自幼与侄儿十二郎同窗共读,相依相伴,感情很深。
韩愈离开家乡出仕做官以后,与十二郎聚少离多,他本打算一切安定下来以后再把侄子接来同住,不料十二郎青年夭折。
韩愈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祭文,此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新编整理《祭十二郎文》_祭文: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_祭文: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之欧阳文创编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①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②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
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③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
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古代祭文#祭十二郎文及译文
古代祭文#《祭十二郎文》及译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文:祭十二郎文
祭文:祭十二郎文祭文:祭十二郎文(“128815”);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情假意论祭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之我见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这篇文章怎样教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深入了解祭文的特点,了解韩愈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学习了黄玉峰先生的《上课的学问》中的理念之后,我准备在这节课中进行尝试。
黄先生一再强调要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非常重视知人论世,设身处地地走进作者,将文本中的形象原来为真实场景中的人,将作者此时此地此刻的处境让学生有切身之体会。
《祭十二郎文》我之前一般的教学思路比较简单粗略,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文言知识占一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两点,一是这篇祭文都包含哪些情感?二是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句谈谈对自己最有触动的话语。
这样的教授方式无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韩愈的内心,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作为祭文,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在处理完基础知识后,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韩愈的真实内心感受,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韩愈为何要远具?他此时在什么地方?他此时多大年龄?此时韩愈36岁,此时韩愈仕途坎坷辗转多地后又回到长安追求理想。
我说这两年自己也经历过一些亲人的去世,自己的姨妈两周前去世,自己的婶子前年去世,自己的奶奶去年去世,等等。
自己难免悲痛,可是一般人在几天后或者一两周后也就平复了内心的痛苦,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亲人去世,难免悲痛,可是只是叔侄关系,韩愈为何如此悲痛?细读文本,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从文中找出令韩愈特别悲痛的特别之处?
教师总结
悲家世不幸少孤兄殁两世一身
悔旅食京师三聚三别聚少离多
疑死讯非真少殁长存死因不明
恨情不可终吊慰改葬教养遗孤
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对此时此刻的韩愈哪种内心的悔恨自责,那种异于常人的痛苦有了一种深深地同情和理解。
然后为了更深地理解这篇祭文的独特之处,我找了一篇《诸葛亮吊周瑜》的祭文,让学生比较阅读。
两者都为祭文,有何异同点,那篇更感人?
诸葛亮吊周瑜:比较两篇祭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学生很感兴趣,原来大多数祭文都是像诸葛亮这样四字句押韵,大都回忆逝者的丰功伟绩,而且诸葛亮的祭文表面上十足的悲痛,其实十足的做作,是为了政治需要的作秀,十足的虚情假意,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显示了才华。
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
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
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
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可是韩愈的文章却别具一格,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
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
把此文同韩愈以前和以后其他许多祭文比照读读,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其他那些祭文,祭的是“死人”,文中内容大多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俨如对死者一生的评论,祭的是死者,实际上是讲给其他活着的人听。
旧时祭文的写法大多如此公式化,所以为人传颂的不多。
此文则不然。
它写的全是作者同十二郎之间的个人家常琐事,通篇没有一句专门赞颂的话(只在行文中顺带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每字每句,都是讲给死者听的,而死者也好像并没有死,正在听作者讲话。
顺势,让学生品读语句,《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
文章中哪些语句最打动你?为什么?
读出作者
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
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
后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25岁先登进士第。
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居四品。
36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广东)。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蓝关:在蓝田县南
读出自己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
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毕淑敏《孝心无价》
在比较阅读上,还可以选择韩愈的《祭郑夫人文》祭奠嫂子的,还有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