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真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元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黄冈市2018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8年1月10日上午8:00-10:30第I卷选择题(共35题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
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的开端。
材料主要说明A.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C.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25.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26.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27.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
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
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
风俗之弊,一至于此。
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材料表明朱元璋A.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B.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C.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D.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28.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
重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和答案
重庆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
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地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上述考古发现提示出商代A. 青铜技术世界领先B. 统治中心不断变化C. 中原文明有所扩展D. 社会礼仪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根据“商代早期地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表明商代早期地中原文化不断扩展到陕西和山西以及浙江、安徽等地,C正确;从来没有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技术地情况对比,无法得出“世界领先”,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代统治中心地变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礼仪等级,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商代早期地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排除无关选项即可。
2. 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编著南北朝史,打破政权界限和朝代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对南北之间地战争往往采取“两国交兵不详载”地写法。
这一著史方式A. 有违历史记述地客观性B. 开创了史书编撰地通史体例C.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撰述地影响D. 得益于历史资料地丰富性【答案】C【解析】根据“打破政权界限和朝代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结合所学,唐朝是一个统一地封建国家,南北朝各朝都属于唐朝疆界范围内,所以出现“通叙南北各朝历史”,说明时代对历史撰述地影响,C正确;通叙南北各朝历史,无法体现“有违历史记述地客观性”,排除A;《史记》开创了史书编撰地通史体例,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 研究资料表明,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而阿拉伯商船从波斯湾出发东来时,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原创卷 03(参考答案)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原创卷(新课标03)文综历史·参考答案41.【答案】(1)不同:秦朝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依法保护土地私有制。
西汉实行宽舒政策,皇帝亲耕引导,重视水利兴修。
(4分)共同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 分)主张:认为农业和商业并重才能富国强兵,治国平天下;同时认为农业是百业之母。
(4 分)分析:这表明孙中山已经放弃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固守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化的时代色彩;他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已上升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性高度。
(3 分)42.【答案】示例一论题:清代中国的衰落。
(2分)论证: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的励精图治,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社会稳定,人口增长,疆域辽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乾隆末年开始逐渐衰落。
政治方面,清朝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经济方面,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及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禁锢了思想。
外交政策方面,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
综上所述,清代在转变时期没能及时革新,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10分)示例二论题:英国的崛起。
(2分)论证:英国曾是地处边缘、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岛国,但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政治方面,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方面,18世纪的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足够资金;“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 2分)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 ( 2分)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武王的弟弟召公为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却被分封到离都城最远的燕国,燕国成为周王朝的北大门。
据此可知,周初这一做法旨在A. 缓和宗族内部矛盾B. 防范宗族权力过度膨胀C. 加强镇守边疆要地D. 推动诸侯大力开疆拓土【答案】C【解析】周武王的弟弟竟然分封到了偏僻的燕国,说明燕国的重要性,西周为了保卫边境让周武王弟弟亲自去驻守,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自己的亲弟弟分封到偏僻的地方是不利于互换和宗族内部矛盾的;B选项并不是主要目的;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开奖破土的内容。
2. 汉武帝时期对煮盐、冶铁、铸钱三大手工业从采矿、冶炼、铸造到销售实行严格的官营制度。
这一措施A.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 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C. 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D. 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答案】A【解析】盐业、冶金和铸币在中国古代是严禁私人操作的,这是因为这三样手工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为了防止私人垄断产生阶级矛盾采取这一措施,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一措施对农民来说并没有直接影响;C选项错误,诸侯王势力的削弱是通过“推恩令”来实现的;D选项错误,在此之前商鞅变法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
点睛:中国古代盐业、冶金和铸币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它们是税收的主要来源,而是这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关系到中央集权。
因此涉及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直接就能确定选项是与控制垄断,防止矛盾发生有关的。
3. 南宋时期,江南一些地方地主赋予佃农以永佃权,佃户租佃的土地可以传给后代,地租也相应固定。
这一规定A. 减轻了佃农的赋税负担B. 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亩产量C. 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 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性质【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永佃权是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包产到户的措施,农民拥有的是土地使用权,这样相对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使得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24.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地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地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地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地。
这一历史观点主要是基于分封制()A.使周天子处于宗主地地位B.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C.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D.确立了森严地等级制度25.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反映了()A.荀子摒弃了儒家地德治思想B.儒家治国思想地继承与发展C.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26.由下表(表2) 可以推知,两宋时期()表2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单位:贯)A.南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源B.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实现南移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商业经济型地城镇正在崛起27.秦朝,三公九卿地官署在禁宫之内。
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地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
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
这一变化表明了()A.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B.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C.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D.中央行政机构地完善28.19世纪60年代,原主销内地地广东传统蔗糖多被运往香港,再以洋货进口内地:原主销本省北部地广东西江烟草,也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
这种现象反映了()A.国货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B.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难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9.梁启超说:“黄宗羲……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地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地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地最主要原因是()A.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地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地共识D.他地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30.1919 年5 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地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煸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 ”。
2018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纸(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
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B.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C.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D.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3.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
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这反映出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4.表1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表1典籍记载内容《旧唐书·玄宗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 《全唐文》卷入十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一《唐会要》六十九天宝九载(750 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唐会要》八十六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5.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学年秋季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考试时间:2018.1.30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2.有人认为,“篆”书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属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社会发展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3.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C.否定宗法世袭制度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5.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6.《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
【期末试卷】吉林省长春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5.《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
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作者意在强调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2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27.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C.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D.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28.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
反映了当时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2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
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
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26。
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
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27。
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1882年1907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42%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39%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19%23%A。
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
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8。
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A。
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
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
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
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30。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
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真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
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
材料反映了()A . 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B . 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C . 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D . 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2. 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
翻检《全唐诗》可知道,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位于今江西东北)对以上材料的推测可以得知()①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②唐代茶叶的兴起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③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④唐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
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由此可知()A . 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B . 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C . 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D . 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4.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据材料可知()A . 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 . 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C . 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 . 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5. 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2018·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2018·山东枣庄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5)“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维护了君主统治 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 D.完善了监察制度3.(2017·山西太原二模·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4.(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二次测评·8)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
永佃权()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二次测评·9)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这表明()A.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 B.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 D.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6.(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题·32)辛亥革命“使军阀统治不可能形成像清政府那样集权的全国一体化的严密政治统治,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少有的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
这说明了()A .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 .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 .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 .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 都主张“礼”、“法”并用3.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A .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 .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 .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 .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4.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
清廷的上述做法()A .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 .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 .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 .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5.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年份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出超或入超1871(同治十年)1369570106685入超3251876(光绪二年)1511270278085出超10581881(光绪七年)1633691917145入超20461886(光绪十二年)1646987487721入超10271891(光绪十七年)234951340010095入超33051896(光绪二十二年)333672025913108入超71511901(光绪二十七年)437962683016966入超9864A .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B . 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C .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6.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
该规定是为了()A . 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B . 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 .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D .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7. 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这句话的依据是()A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B .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C . 九一八事变标志“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D . 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8.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一变化()A .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B .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C .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 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9.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 .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10. 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A .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 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 .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 . 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11. 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
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 . 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B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C . 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D . 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12. 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
这反映出当时()A .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B . 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C . 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D . 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二、材料分析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
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表)。
表: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
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
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
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
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
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
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7年胡适出使美国,应邀于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做《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的演讲:“虽然对于贵国人民希冀置身战争之外的愿望我是完全的同情,可是我不免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对方以消极的绥靖主义和没有建设性的和平政策为后盾,绝对不足以保障列位所深深希望的和平。
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实际与积极的领导者,一个阻止战争,遏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策划者,促成集体安全,使得这个世界至少可使人类能安全居住的领导者……”此后的几年中,他四处演讲,以唤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同情,并以正义力量介入战争。
史学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
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
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
”——岳南著《南渡北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在美国的外交活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
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
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
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
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
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
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
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