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
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是指对高中历史学科中重要的史料进行解读和解析的资料,通常包括文献、历史事件、人物、文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资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的推荐:
1. 《史记》: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涵盖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汉书》:这是记载西汉历史的史书,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有详细的记载。

3. 《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是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必修课教材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概念。

5. 《世界史纲要》:这是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必修课教材之一,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概念。

以上是一些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的推荐,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该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各种类型的史料,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高中历史_通史资料_(全套)整理【精品版】

高中历史_通史资料_(全套)整理【精品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版]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第四节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五节宋元时期(960~1368年)第六节明清时期(1368~1840年)第二章中国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第三节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年)第四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年)第三章中国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至今)第四章世界古代史宏观概要一、上古时期二、中古时期(中世纪)第五章世界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第二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第三节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四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六章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第二节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版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发展-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美洲文明-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特征- 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政治制度3. 古代帝国与王国-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与影响-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兴衰- 汉朝的统一与扩张-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结构- 城市复兴与商业革命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基本教义-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文明对世界的影响3. 东亚的统一与变革-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元朝的统一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欧洲思想文化的变革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特点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兴起3. 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国家建设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四、当代历史1.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挑战-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突破- 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 社会变革与文化多元化- 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与挑战- 教育、医疗的进步与普及4.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地位-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合作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当代历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历史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关注人类历史以来的主要事件和发展。

人类历史通常被划分为史前时代、文明史和近现代史。

史前时代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文明史指的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而近现代史则指的是18世纪以来的历史。

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类处于一个较为原始的状态,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最早的人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而最早的现代人类是在大约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

在史前时代,人类逐渐开始发展社会结构,石器时代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

文明史古代文明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这些文明以河流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形成了城市、农业和国家。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类开始使用文字、发明了农业和手工业,建造了宏伟的建筑和城市。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轫时期,它的政治、哲学和艺术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是古代文明的最高峰,它的法律、行政和工程技术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东方,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是古代最重要的文明。

印度文明发展出了印度教和佛教,对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明发展出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指18世纪以来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个时期,欧洲列强开始对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大大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殖民扩张使得欧洲的殖民地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但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和冲突。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该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2)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该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时间领先地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前者是我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后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4)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5)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时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两部分。

前者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主体,后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为核心。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呈现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的特点,表现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

秦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时期,表现为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从汉到元,是中央集权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期,表现为西汉削弱封国势力,北宋将地方权力收回中央,元朝开创行省制度,汉朝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制;选官监察制度的变化等。

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实行密折制等。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通史坐标】第一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夏朝:“传贤”演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通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地区。

最早的人类祖先是直立人,后来分化出不同的人种。

最早的现代人类是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他们分别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生活。

2. 文明的出现早期的文明出现在河流流域,如幼发拉底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这些地方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3. 古代国家的兴起古代世界出现了许多大国和强国,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

这些国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成就。

例如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古印度的吠陀文献、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金字书等,这些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科技古代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农业方面的耕种技术、手工业方面的陶器、青铜器等,这些技术都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6. 古代争霸古代世界出现了很多的战争和争霸,如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秦汉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等。

这些战争对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世纪1. 西方封建社会中世纪的西方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封建社会是指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依赖农奴或佃农的劳动来获取收入,农民则依附于地主,处于半自由状态。

2. 伊斯兰教的兴起伊斯兰教在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在中世纪的亚非欧大陆广泛传播。

伊斯兰教的兴起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世纪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3. 中古欧洲中古欧洲是指从罗马帝国崩溃至文艺复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黑暗时代和基督教的传播。

基督教的传播使欧洲社会出现了新的变革与发展,基督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宗教。

4.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国家为了夺回圣地而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高中历史附录 通史整合_1129111053

高中历史附录 通史整合_1129111053

001|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生产力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新石器时期距今五千年左右,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农业刀耕火种壁画、陶器绘画手工业丝织、彩陶技术夏朝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商业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朝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农业井田制甲骨文、金文手工业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商业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农业井田制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手工业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商业商贸频繁骨贝、铜贝出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①商鞅变法;②出现郡县制农业铁犁牛耕、都江堰等思想儒学产生手工业人工冶铁、淬火工艺科技司南商业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文艺楚辞002|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589年隋灭陈)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商业“市”的管理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①崇尚法家,焚书坑儒;②统一文字:小篆;③隶书产生西汉(公元前207—公元9年) ①汉承秦制;②设立“中朝”;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思想独尊儒术手工业纺织技术发达、丝国、铁业官营科技造纸术产生③设州以监察地方;④察举制制度商业商运活跃、丝绸之路文艺汉赋东汉(25—22 0年) ①沿用西汉政治制度;②察举制注重孝廉农业一牛挽犁出现科技蔡伦改进造纸术手工业水排商业商运活跃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 89年) 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农业北魏推行均田制思想道教、佛教盛行手工业灌钢法科技《抱朴子》、火药商业“草市”出现文艺王羲之、顾恺之003|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581年隋朝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必修二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1.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文明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的改变,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2.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城市的兴起使人类开始了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3.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华夏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第二章古希腊的兴起1. 希腊城邦的形成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政治组织形式,由城市和周围的领土组成。

希腊城邦之间相互竞争,同时也互相合作,共同对外。

2. 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文明是古代欧洲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它在政治、哲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3. 希腊民主政治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民主政治的国家之一。

雅典民主政治的出现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章古罗马的兴起1. 罗马帝国的建立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建立标志着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古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广,民族之多,影响之深远,皆为后世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现象。

2. 罗马文明的特点罗马文明包括政治、法律、建筑、工程、文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是世界法律史上的杰出成就,对现代法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罗马法在欧洲大陆、拉丁美洲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中世纪欧洲的发展1. 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组织形式,将农民与领主联系起来,形成了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产权关系。

2. 教会的权力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权力是巨大的,它在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核心。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事件,它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交流、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件-通史复习

高中历史课件-通史复习
通史复习
一、夏商西周
(一)称为三代,是我国的奴隶社会 (二)社会概况
1、政治上,王位世袭,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贵族政治
2、经济上,井田制,工商食官 3、思想上,敬德保民,学在官府
二、春秋战国
(一)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大动荡:礼崩乐坏,诸侯混战
(二)表现 经济上,铁器出现并逐渐推广,生产力快速发展,私田大量
3、宗教改革:16-17世纪 原因、人物及教派、影响;新教、因信称义、王权高于教权
4、自然科学革命:16-17世纪 伽利略、牛顿
5、启蒙运动:18-19世纪 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提倡天赋人权、理性主义
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6、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16-19世纪 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
2、经济:不抑兼并;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交子
3、思想:理学形成
(二)元
行省制,中书省 西藏
六、明清
(一)封建制度逐渐腐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概况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达到顶峰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
2、经济,重农抑商,但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商帮,商业市镇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兰、英国、法国
8、工业革命:18后半期-19世纪中叶 原因:政治、市场、原料、资本、技术... 影响:工业文明,资产阶级力量,资本主义代议制的
发展完善,殖民扩张... 9、文学艺术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七、近代历史:1840-1949
3、思想,理学为正统,明清启蒙思想,文字狱,八股取士 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对外,海禁,闭关锁国

高中古代史通史概述

高中古代史通史概述

高中历史——古代通史概述第一部分古代历史的阶段特征概述一.古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即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的这段历史。

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其中以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最为重要。

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有随从作战、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的义务;随着诸侯实力增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遭破坏。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制被破坏,但尊祖敬宗、认祖归宗的宗法观念延续至今——祭祀祖先、修建祠堂就是宗法观念的体现。

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不同等级在服饰、车马、乐舞等方面享有不同的规格,等级森严,防止僭越。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中央对地方尚未实现有效的控制。

经济上,春秋战国后,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产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过程,其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封建社会的主体)、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市场狭小,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社会的动荡使统治者纷纷寻求治国之策,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产生。

儒家主张仁、礼、德治;法家主张重农抑商、严刑峻法、实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与之相适应,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诗经》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辞句式以六言为主,且多用语气词“兮”,是浪漫主义代表作;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 各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3. 古典文明的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哲学-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汉朝的统一与丝绸之路的开通4. 宗教与文化的传播-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扩散- 文化交流与融合,如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的权力与影响-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影响2. 亚洲的帝国与文化- 唐宋变革与科举制度-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全球影响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科学革命的萌芽与发展三、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全球扩张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国家的统一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亚洲、非洲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后果 -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结果4. 冷战与全球格局的变化-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国家的诞生-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当代历史1. 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与挑战2.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3. 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多元文化的兴起与交流- 社会运动与公民权利的发展- 教育、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总结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当代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全球视野。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要点归纳高中历史通史知识一.原始社会传说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对许多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

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成为农业的始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使用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

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距今约4800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有丝织品。

二、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和商朝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遇事必定要占卜,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2.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公元前l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大举实行分封。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

以的直接驻地。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异姓诸侯国包括分封的功臣、古老的附属国,还有一些新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殷商旧族。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并承担各种义务;在军事义务方面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还有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的义务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问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通史知识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高中通史复习十六讲

高中通史复习十六讲

目录1. 通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2. 通史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3. 通史3《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4. 通史4《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5. 通史5《古代希腊、罗马》6. 通史6《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7. 通史7《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 通史8《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9. 通史9《两极格局下的世界风云》10. 通史10《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局势》11. 通史11《近现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12. 通史12《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3. 通史13《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14. 通史1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15. 通史15《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6. 通史16《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巨变》通史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时期[考纲要求] 先秦时期: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商鞅变法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秦汉时期:1.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科技成就基本脉络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夏朝首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商代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3)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4)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瓦解,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1)农业: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由井田制发展到土地私有制;都江堰工程建成(2)手工业和商业: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春秋晚期开始人工冶铁,丝织业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出现(1)出现了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2)《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3)司南发明(4)出现早期绘画(5)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察举制(1)农业:发明犁壁、耦犁,修建漕渠、白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出现丝绸之路;开始用煤作燃料;东汉晚期出现青瓷(3)商业: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商业活跃(1)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汉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正统(2)科技文艺:以医学、数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得到发展,汉赋为主要文学体裁考点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商鞅变法1.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

高中历史的通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的通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的通史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备的通史知识框架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的出现的背景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提供了舞台。

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设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和崛起。

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同,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和荀子。

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和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

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周人.现存《苟子》一书。

萄子主张“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道家学派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后被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的知识。

其思想言行被后人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老子认为诸如有和无、难和易、贵和贱等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

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

老于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

战国时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4)墨家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同时期的显学。

(5)法家学派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认为,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御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

高考通史知识点框架

高考通史知识点框架

高考通史知识点框架一、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王莽新政- 汉朝的兴起与后期的分裂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与统一- 北朝与南朝的分裂与统一4. 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 元朝的统一与蒙古文化影响-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交流- 清朝的统一与封建主义体制二、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困局-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2.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早期革命- 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共夺取政权与建设社会主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与初期建设- 文化大革命与十年动乱-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4. 当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世界史1.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帝国的崛起与灭亡2. 欧洲的中世纪与近代- 封建体制与教会的统治-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3. 西方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与侵略-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法国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4. 世界两大战争与冷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重构- 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与冷战结束后的变局以上是高考通史知识点的简要框架,涵盖了古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内容。

考生可以结合教材和历年试题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加强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了解和理解,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

希望考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