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饮酒》《登幽州台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重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难点)

3.积累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就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的官员。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微不足道,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2.积累文言字词

(1)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2)悠然

..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

(3)而无车马喧.(吵闹的声音)

(4)欲辨.已忘言(辨别,说明)

(5)念天地之悠悠

..(辽阔,遥远)

(6)独怆然

..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3.划分节奏,朗读指导

明确:(一)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饮酒》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作者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明确: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所以心远。诗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诗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明确: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不知返回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二)研读《登幽州台歌》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3.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四、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

登幽州台歌

古人——来者:人生孤独之叹

悠悠——怆然:生命短促之感

五、课外拓展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请大家任意列举一首,并简要赏析。

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重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难点)

3.积累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自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这节课我们将走近另一位诗人,感受他浓浓的羁旅之情和放眼河山的宽阔胸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元年(712)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因功授任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2)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3)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2.文学常识

元曲:兴于元代,是继诗、词之后的又一古典诗歌体裁。它也是配乐歌唱的诗,与词体相近,但又更明快自由。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散曲又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3.字音字形

角.声(jiǎo)塞.上(sài)提携.(xié)

4.积累文言字词

(1)次.北固山下(临时驻扎,停留)

(2)客路

..青山外(旅途)

(3)乡书

..何处达(家信)

(4)海日生残夜

..(夜将尽之时)

(5)黑云压城城欲摧.(毁坏)

(6)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

(7)断肠

..人在天涯(伤心悲痛到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