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诗词五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五首》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次《诗词五首》的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方案借鉴并创新了知乎上广受欢迎的作业设计模式,力求既满足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业目标1. 理解诗词的意境与主题:通过进修五首不同风格的诗词,学生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升鉴赏能力:学会从音韵、意象、象征等角度赏析诗词,培养审美认识。
3. 增强语言表达:鼓励学生模仿诗词的写作技巧,进行小诗创作或读后感撰写。
三、作业内容与形式1. 诗词解读(每首500字):选择五首诗词,对诗词的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进行深入解读,形成书面报告。
2. 诗词欣赏:选取一首自己最喜欢或感到最深的诗词,制作PPT或短视频,以讲解+朗诵的形式展示,并分享个人感受。
3. 创作实践:仿照选定的诗词,创作一首小诗,要求保持原诗的基本韵律和意境,同时展现个人理解和创新。
4. 读后感写作:针对所学诗词,撰写一篇读后感,阐述诗词对自己的影响及生活启迪。
四、作业过程与时间安排1. 第一周:选定诗词,预习并初步理解。
2. 第二周:完成诗词解读报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3. 第三周:制作诗词欣赏作品,提交并接受小组评判。
4. 第四周:创作小诗并修改,准备答辩。
5. 第五周:撰写读后感,参与全班分享会。
五、评判与反馈1. 过程评判:关注学生在解读、创作和分享过程中的思考和进步,鼓励多元化表现。
2. 综合评判:结合各部分完成情况,包括内容深度、创新性、语言表达等维度进行评判。
3. 反馈机制:定期举行一对一的反馈会议,指出优点和改进点,帮助学生提高。
六、结语《诗词五首》的作业设计旨在突破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的世界,享受诗词带来的乐趣。
这不仅是一次进修的过程,更是一次自我表达和文化传承的旅程。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诗词五首》教学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如:《登幽州台歌》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2、指名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阵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二、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
相机划出诗的节奏)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
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21《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21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学习目标】1.领略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重点)2.欣赏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重点)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
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感受名人的心情,欣赏名作的境界。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诗仙)杜(诗圣)”,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2.背景介绍(1)《渡荆门送别》背景:李白年轻时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这时的诗人朝气蓬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
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有一番景色。
(2)《春望》背景:安史之乱把长安城烧杀抢虐得几乎成为一堆废墟,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
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3.字音字形迢.迢(tiáo)擢.素手(zhuó)札.札(zhá)机杼.(zhù) 脉脉..(mò mò) 一水间.(jiàn)抵.万金(dǐ)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4.积累文言字词(1)迢迢..牵牛星(遥远)(2)纤纤擢素.手(白皙)(3)泣涕零.如雨(落)(4)盈盈一水间.(隔)(5)仍怜.故乡水(爱)(6)国.破山河在(国都)(7)恨.别鸟惊心(遗憾)(8)烽火..连三月(战火)5.划分朗读停顿,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大意明确: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初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_《古代诗歌五首1》_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初读诗 阅读诗歌题目,结合注释,了解主要内容。
歌
阅读诗题和注释,了 解诗歌主要内容。
1.诵读诗歌文本,整体把握,发现理解难点。
整体感知,发现理解
难点。
二、品读诗 2.细读诗歌文本,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涵。
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
文
生平,理解诗歌内涵。
3.探索诗人内心,情感代入,体会诗歌意境。
代入自己的真切感
受,进入诗歌意境。
三、学以致 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登金陵凤凰台》。
用
能力迁移,拓展阅读。
1.整理听课笔记,小结诗歌阅读方法。
四、作业布
置
2.请描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
面,并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总结本节课所学。 回顾诗歌画面, 体会诗歌意境。
初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_《古代诗歌五首 1》_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1)
学科 》 出版社:
年级 初一 出版日期: 年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从诗题、诗文、诗人等多角度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3. 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歌,迁移诗歌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从诗题、诗文、诗人等多角度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探索诗人内心,画面还原,情感代入,体会诗歌意境。
25诗词五首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首诗词的基本概念、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词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特点和创作背景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文学价值和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诗词创作的乐趣,同时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5诗词五首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25诗词五首》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本章节内容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课程围绕这五首诗词,深入解析其文学背景、作者情感、艺术特色及诗歌意境,旨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让我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25诗词五首》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高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诗词的感悟。这一点让我觉得挺欣慰的,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龟虽寿》《石壕吏》等。
曹操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
建安元年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
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
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说明神物寿命虽长,神通虽大,都逃脱不了死亡。
从而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这是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应该幻想长生不死,而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况且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
诗人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贵、可取的。
诗一开始就连用神龟、腾蛇、老骥为喻,既是逻辑推理,又能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老骥伏枥”的比喻,转消极为积极,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曹操的诗强烈表现出爽朗刚健的“建安风骨”,以“慷慨”“梗慨而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人们的心灵。
这在《龟虽寿》一诗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古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诗词五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诗中所描绘的情感或景象?”比如,是否有过对自然的感慨,或是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奥妙。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4.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5.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
2.教学内容:
(1)《饮酒》其五:陶渊明描绘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思想。
(2)《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第21课《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3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诗词五首》教学分析部编语文
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 别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 奇才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 精神。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 一个在白天: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
悲壮画面;
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 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 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 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
尾联: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主旨 句)诗人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 的决心。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 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 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 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 置个人私怨于不顾,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 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
解题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 府的一种。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 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钱塘湖 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 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 ,李贺 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 激烈的年代。一个柔弱之躯,虽没 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 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 一、二句“紧张,壮烈”。 ❖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诗句,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在运用古诗词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我在指导过程中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反馈。
4.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5.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着重培养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语言特点,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与创作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饮酒》其五的基本概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归隐田园著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饮酒》其五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陶渊明如何运用诗歌表达归隐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如何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
-通过对比现代生活,探讨古代文人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
(2)古诗词技巧的运用与辨析。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仄、对仗等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创作简单的诗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3)陶渊明文学成就的深度认识。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陶渊明的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登幽州台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积累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就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的官员。
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微不足道,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2.积累文言字词(1)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2)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3)而无车马喧.(吵闹的声音)(4)欲辨.已忘言(辨别,说明)(5)念天地之悠悠..(辽阔,遥远)(6)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3.划分节奏,朗读指导明确:(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饮酒》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作者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明确: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所以心远。
诗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这四句诗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明确: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不知返回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二)研读《登幽州台歌》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明确: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3.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四、板书设计饮酒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登幽州台歌古人——来者:人生孤独之叹悠悠——怆然:生命短促之感五、课外拓展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请大家任意列举一首,并简要赏析。
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积累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自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另一位诗人,感受他浓浓的羁旅之情和放眼河山的宽阔胸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先天元年(712)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因功授任洛阳尉。
曾往来于吴、楚间。
这首诗就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2)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3)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2.文学常识元曲:兴于元代,是继诗、词之后的又一古典诗歌体裁。
它也是配乐歌唱的诗,与词体相近,但又更明快自由。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又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3.字音字形角.声(jiǎo)塞.上(sài)提携.(xié)4.积累文言字词(1)次.北固山下(临时驻扎,停留)(2)客路..青山外(旅途)(3)乡书..何处达(家信)(4)海日生残夜..(夜将尽之时)(5)黑云压城城欲摧.(毁坏)(6)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7)断肠..人在天涯(伤心悲痛到极点)三、合作探究(一)研读《次北固山下》1.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明确: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的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2.把诗的颔联中的“阔”换成“失”好吗?为什么?明确:不好,“阔”表现出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的情景,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而“失”达不到这种效果。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明确:可从以下角度评析: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⑤太阳冲过黑夜迎来新的一天,春天到来迎来新的一年,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建立的。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研读《雁门太守行》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三)研读《天净沙秋思》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前四句是写景,末一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3.《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
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
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4.这首小令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
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营造出了凄冷悲寂的意境。
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驰骋想象,旅途奔波颔联:视野开阔,画面壮观颈联:形容景物,蕴含哲理尾联:直接抒情,表明主旨雁门太守行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天净沙秋思五、课外拓展请你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
示例: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