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
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全文及解读
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鲁教组发(2023)1号),着力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优化立德树人学校环境,现制定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分层实施、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着力建成“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措施(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
加强幼儿园立德树人课程建设,落实中小学分学段、学科课堂教学指南,推进“达标课堂”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育人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达标的重要标准。
定期开展省级优质课评选,将落实立德树人情况作为重要评选标准。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指导学校开发基于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设立学生自主选课学习日。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将道德品德启蒙教育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各种游戏中,发挥好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六大行动”,定期遴选推广示范课例,培养一批课程思政名师。
推动建立区域内一体化备课机制,开设思政“同城大课堂”,每年评选思政“金课”、举办1次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
建立其他学科教师会同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研讨。
制定学生学业述评和学情会商实施办法,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作为其首要内容。
(三)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2023年学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建立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标准范本(4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标准范本一、指导思想“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指引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普及深化下去,把绿色希望带进21世纪已成为我校近三年用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特制定如下规划。
二、目标学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制定了“三环一教”的总体目标,提出通过开展环境育人的活动,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溶入学校大教育体系之中的目标实施方案。
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各类环境育人活动目标,如环境教育目标:“创绿色环境,树环保意识,学环境知识,施环保行为,育环保新人”;如环境知识学习目标:“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如环境主题活动月目标:____月份“雏鹰争章冬令营”;____月份“社区环保宣传小队活动月”;____月份“我为校园添花衣”;____月份“环保绘画网上赛”;____月份“我和小树苗齐成长”;____月份“环境知识知多少”;____月份“绿色夏令营”等等。
同时,我们还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及互联网的优势,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宣传学校环境教育目标体系,使其明确方向,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学校环境教育向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到____年,我校的环境教育体系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在做任何事情都会想一想这样做是否会有利于环保才去做。
学生的环保成为了自觉的行动。
三、具体措施(一)环境建设致力营造清新洁净。
催人奋进。
洋溢着绿色希望的校园氛围。
1、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覆盖效率____%以上),无折枝毁木迹象。
2、“教育基地”要具备“二有”:有提供环境教育的活动基地;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用的仪器齐备的实验室。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规则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等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 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德育实施1. 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2.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育人: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作用。
4.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五、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德育成果。
2. 强化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六、组织保障1. 加强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章制度
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思想道德与知识、智能的发展相统一,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和身体素质。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采取系统化、全员化、全过程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德育机构和队伍,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第六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育人作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二章德育目标和任务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三)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第三章德育内容和方法第九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以下内容:(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三)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培养;(四)文明礼仪与道德修养;(五)学习道德与学习方法指导;(六)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七)思想品德与性别平等教育。
第十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以下方法:(一)示范引领,以身作则;(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三)案例教育,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四)道德讲堂,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教育活动;(五)社区参与,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六)生活引导,提供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七)评价考核,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爱护环境,保护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爱护环境,保护资源一、介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环境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认识环境问题1. 学习目标:了解影响环境的因素,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
2. 教学内容:(1)影响环境的因素:污染源(工厂排放、车辆尾气等)、垃圾产生与处理、破坏自然景观等。
(2)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空气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等。
3.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展示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存在的现实性。
(2)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引导他们思考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来减少环境破坏。
(3)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描述环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感受。
三、爱护环境的意义1. 学习目标: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爱护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
(2)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过度开发、滥砍滥伐、乱排乱倒垃圾等。
(3)爱护环境与个人幸福感: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
3. 教学过程:(1)通过展示事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爱护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及其价值。
(2)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设计海报或口号宣传爱护环境,并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传递环保的理念。
(3)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爱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计划。
四、保护资源1. 学习目标: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资源:自然资源(水、土地、矿产等)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
(2)延长资源使用寿命的方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XX镇中心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
XX镇中心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一、总则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精神,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XX镇中心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2.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全校教职工要树立德育意识,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3.注重实践,强化养成。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4.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5.评价激励,促进成长。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需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6.协同合作,共建共享。
加强校际、家校、社区间的沟通与合作,共享德育资源,共同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XX镇中心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在道德素养、公民素养、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学段目标(1)小学低年级(1-2年级):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认知,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小学中年级(3-4年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的环境道德教育
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发展观。 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
性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使他们自 觉养成 良 好的个人习惯, 并形成积极参与环保的动机。
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
环境问题, 但这些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警觉。 绝大多数人对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相当一部 分人不能树立起“ 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 的教育奠基意识。 不 仅如此 , 学校也未能重视环境道德教育 , 只是片面地认为它 与升学率不挂钩, 抓不抓都一样。由此可见 , 在学校无论是 教师还是学生, 对环境道德教育的认识, 是明显滞后的。 2. 环境道德教育的课堂渗透不够 进行环境教育二十多年以来, 人们一直把课堂渗透作为 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许多学校对环境道德教育并 不重视, 在课时分配、 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有意
演变 ,人的艰难困苦 、巨大创造智慧和不畏崎岖的攀登精 神, 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从理解与教学融合, 可以使学生 了解科学概念 、 定律和理论的发现和演变过程 , 理解科学或
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 从获得现成的、 具体的科学知识 , 体会学习科学方法,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参考文献 :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仁 1]
社, 1982.9 L 〕 福德.科技与伦理[N].光明日 2000- 09- 18(1). 2 报,
35
( 二)我国环境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环境道德教育的意识滞后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着大气污染 、 气候变暖、 淡水资源紧 缺、 森林锐减 、 土地沙漠化 、 物种灭绝 、 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
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活动实施方案
中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践行以人为本、步步向上的办学理念。
坚持开展,以“德”的教育为核心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讲善言、行善事、存善心的良好德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我校特制定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分层实施、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以德立校、以德立师、以德立生,着力建成“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育为先”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全环境立德树人,努力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二、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实施原则1、细微处教书育人,活动中激励成长。
2、校秉承活动育人理念,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完善教职员工以德育人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师德师风、以德育人成效在职称评聘.5、荣誉评选和教育评价中的比重,加大“最美教师”选树宣传力度。
定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选树活动,表扬德行优良的学生。
四、具体内容1、红领巾巡讲团进校园2、开展“红领巾巡讲团”走进校园活动,从儿童的视角让少先队员感受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锦绣画卷,在少先队员们的心中悄然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激励少先队员们立志接过新时代的“画笔”,画好“中国式现代化”这幅美好的“强国画”。
2、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篇篇1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多方面,包括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差异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种文化交融、碰撞,中小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德育工作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际关系疏离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增强。
中小学德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1. 网络环境的德育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环境的普及,网络德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
德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2. 信息化对德育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方式已难以适应。
德育工作需创新方式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效果。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一环,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
德育工作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差异,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协同。
2. 家庭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家庭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德育起点不一,德育工作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中小学应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2. 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方式方法。
如开展网络德育课程、建立德育网站、利用社交媒体等,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和能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浅谈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
教 育 . 助 于 提 高 青 少 年 保 护 环 境 的 自觉 性 和 主 动 性 , 而 有 从
丰 富了学 校德育 工作 的 内涵 . 强 了德育 工作 的活 力 , 得 增 使 思想 品德教 育更加符合 时代 的要 求 。其次 , 环境道德 教育对
素 质 教 育 的 实 施 起 到 了 重 要 的 促 进 作 用 。 中 小 学 阶 段 是 青
环 境 道 德 教 育 是 培 养 人 们 环 保 意 识 、 解 决 环 境 问 题 的
一
教 师 和 学 生 对 环 境 道 德 教 育 仍 缺 乏 足 够 的 认 识 。还 未 能 树 立 起 “ 境 保 护 , 育 为 本 ” 观 念 , 小 学 生 污 染 环 境 、 费 环 教 的 中 浪
环 境教 育 与德 育相 融合 , 尊重 自然 、 护 自然 、 理 利用 把 保 合
自然 的 意 识 上 升 到 道 德 层 面 。在 中小 学 开 展 环 境 道 德 教 育 ,
自然的整体 性和其 他物 种的生 存 , 无视 生态平衡 , 最终将 造 成地 球及人类 自我 的毁灭 。环境 参与 意识教 育就是 要培 养 中小 学生参 与保 护环境 的意识 ,学校 应创造 条件使 学生 能 够 亲身参 与到与环 境教育 有关 的各类 实践 活动 中 ,逐 步树 立保 护环境 、 人有责 的道德观念 。在 中小学 加强环保 意识 人
2024年中小学一校一案德育工作方案案例
2023年中小学一校一案德育工作方案案例一、背景分析:本学校位于农村村镇中心,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背景多样,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差距。
为了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办学和现实环境条件,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制定以下德育工作方案。
二、办学理念:本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育人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品德,通过模范故事和优秀人物的引导,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2. 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爱国爱乡的公民: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传统乐器演奏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培养绿色发展的意识:学校可以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开展环保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责任。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5.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些要点。
第一,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应既有学校整体目标的指导作用,又有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判断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第二,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格局。
德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学校应建立起纵向贯通的德育体系,加强学校信念教育、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
社会应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三,注重德育教育的整合。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在学校的制度、管理和日常教育活动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施国情教育、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第四,重视德育环境的塑造。
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思想风貌。
要建立起学习型、德育型的班级和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第五,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工具。
德育工作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和工具。
例如,可通过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
第六,加强德育评价和跟踪。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全面、客观和多样化的评价。
评价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激励。
此外,要进行跟踪和反馈,帮助学生持续改进和成长。
总之,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通用5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通用5篇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共五篇1(1233)字一、工作目标:1、围绕我校创卫工作的实际,使我校的创卫工作走向前列,开创创卫工作新局面。
2、通过学校组织管理,相关学科的课内创卫工作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创卫工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卫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3、通过学习和活动,普及创卫工作知识、环保科技、治理环境等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技能,以及相应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环保素质和能力。
4、通过学生的社会创卫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当地创卫工作发展。
二、工作思路: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操作,制定创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结合教学进行创卫知识渗透。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对他们进行普及环保知识是最主要的环境教育渠道。
首先,小学《环境教育读本》成为创卫工作的主阵地。
根据课程安排,每周一次的专题课要落实教学任务,分教时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系列环境保护常识。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等科目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整理出有关环保方面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备课中体现教学目的,详细安排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创卫意识。
2、开展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创卫教育。
科技活动是创卫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创卫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利用科技节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创卫征文活动。
3、加强校内环保宣传。
组织学生定期出有关环保的黑板报。
每周固定时间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站进行环保知识专题广播。
进行环境知识竞赛。
在学生及教工家属的幼儿中征集环境画,选拔优秀作品在校宣传橱窗中展出。
开展“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形成一个宣传创卫的高潮。
4、组织班级召开以创卫工作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由学生自主编排各种小品、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中小学环境教育计划标准范文(四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计划标准范文为进一步做好____年度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环境科普知识、环境形势、环境质量及主要环保法律法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让师生都牢固树立“环保从我做起”,本着“人人都是环保的实践者,人人都是绿色校园的建设者”为宗旨,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环保模范城。
将____年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实施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学校将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普及环保科普知识,弘扬环境文化,形成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新风,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学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目标任务开设专门课程,并将环境保护专题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欣赏、反思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实施途径1、加强宣传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目的和意义,做到人人知晓。
国旗下的讲话有环保宣传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板报上刊登环保知识,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定时播放环保文章。
2、以学科环境教育渗透为主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做到抓住重点、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爱护大自然。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灵活选择户外教育、社区教育、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方法,理解各学科中包含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对周边环境加以观察、调查和访问,善于发现并分析解决有关环境问题,并尝试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分析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分析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1.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
这些改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也会对学生的道德观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行为、犯罪事件、文化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道德观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德育工作中这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解决方案:德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个案分析等方式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些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德育教育。
这就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案:学校在制定德育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家庭的教育和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等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德育的其他因素。
针对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家庭和学校共同发挥作用。
3. 教师德育素质的不足教师是学生道德观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较多。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
解决方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德育方面的作用。
同时,学校还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1. 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学生德育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社会道德准则,遵循积极的道德规范,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
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为大力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持续推动全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XX 县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生生活学习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实施“家校社网”四位一体、启智润心并重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环境协同育人新体系,助力全社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一)立足学校育人阵地, (二)夯实家庭教育基础, (三)拓展社会教育功能, (四)激活网络育人平台,三、主要任务(一)立足学校育人阵地,L 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
学校作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发挥好学校育人主阵 地作用,必须抓好教干教师队伍建设,让主阵地发挥出教育主渠 道的作用。
拓宽立德树人新思路 优化家庭育人第一课堂 打造育人教育实践课堂 构建网络育人共同体拓宽立德树人新思路成立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组长,成立“全环境立德树人”专班工作组,健全机构,保障各项工作有力进行。
加强思想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及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提升教师育人理念和水平,让教师深谙自己承担的职责,做教育的明白人,逐步成长为德育能手、网络能手、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健康专家等。
(3)培养全科教师。
育人不分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五育并重,五育融合。
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入脑入心,不能仅仅局限在只会教某一学科、只关注某一学科,应该对各学科知识要通盘熟悉。
2.抓好“校德”教育。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课堂为主渠道。
新课程方案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在各学科课程中。
注重整体规划,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实施,让课程育人作用有效发挥。
(1)让全环境立德树人走进课堂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如道法课堂既能培养学生为人处世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又能教给学生法律常识,了解做事的底线,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堂可以利用“亲子大阅读”“全环境立德树人演讲活动”等促进三代共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本篇文章首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具有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具有的价值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标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环境教育;教学情境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具有的内涵在环境教育中,是将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作为核心,将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将人们在环境意识上的提升以及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首要任务,将教育作为基本的手段来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成核心来展开的教育活动。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与现代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加强在环境方面上的教育。
基于此背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就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够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安全意识上得到有效的培养,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自己的一项义务,同样也是自己无法推卸的道德责任,然后在通过自觉的学习、掌握有关的环保方法,身体力行的进行践行,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献出一份力量,这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中最根本的内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具有的价值(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法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让他们可以成为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环境教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借助教师的讲解与传递法治方面上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道德方面的环境保护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认识得到有效的增强,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就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还可以在法律与道德方面这方面着手,双管齐下地展开环境教育,从而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法治观以及环境道德观,让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上的法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小学德育目标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
(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2、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3、心理素质目标。
(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
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
(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
(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
(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4、思想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中小学如何加强道德教育
中小学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地推进中小学道德教育,我们需要从教师、学生和学校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道德修养1. 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
2.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努力做到在思想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行为上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案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当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加强中小学学生道德修养1.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需要明确道德的重要性,了解道德规范对自己的约束。
中小学学生应根据自身年龄段的特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2. 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将这些观念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道德困境有时,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道德困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境,让学生学会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
这样,学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更好地应对各种道德挑战。
三、加强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1. 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学校应该形成良好的风气,倡导师生遵守校规校纪,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
摘要: 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危机的日趋显现,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必将对全社会的环境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三方面入手,对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中小学环境危机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环境道德观念,树立起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将对全社会的环境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一、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危机使得环境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要想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特别是在中小学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对于塑造具有环保意识的一代新型建
设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道德教育在德育体系中不可或缺
首先,环境道德教育是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环境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意识上升到道德层面。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活力,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其次,环境道德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通过环境道德教育可使中小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道德观念,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环境道德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可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开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环境道德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环境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环境道德教育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观念,中小学生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其次,教育途径偏少、形式陈旧单一,致使部分学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工作流
于形式,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环境道德教育方面更加滞后;再次,部分中小学校忽视环境道德教育师资培训,教师缺乏实施环境道德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准备和实践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环境道德教育的质量;最后,目前我国适合中小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及课外书籍都很缺乏,严重限制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开展。
二、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环保意识教育
环保意识教育包括环保认识和参与意识两个方面。
首先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当下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同时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敬天地万物,理解自然、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一样有着同等的生存权利,人类的发展不应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无视生态平衡,最终将造成地球及人类自我的毁灭。
环境参与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应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各类实践活动中,逐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
在中小学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对中小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既是现实需要,又是长远之
计。
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得不偿失。
只有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济,走适度消费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人类才会有一个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三)环境责任意识教育
环境责任是指根据人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在环境整体维护中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责任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通过一定的环境道德教育才能获得。
在中小学进行环境责任意识教育,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认清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的发展观。
在我们身边,许多环保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这是环境责任意识的最高表现,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三、如何在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一)将环境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德育课程
首先,将国情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小学生树立与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们认识到不仅要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提倡合理消费,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将道德品质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
合,在中小学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道德观念,培养青少年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后,将法制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保法规,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有义务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等等。
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法制观念,具备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德育课程以外的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在小学阶段可结合自然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栽树栽花,养鱼养鸟,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的良好道德情操;结合社会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展示祖国山河秀美壮丽的文章,可借此激发学生热爱与保护祖国环境的情感。
中学阶段可结合地理课,进行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化学、生物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燃烧、汽车尾气与酸雨、化学烟雾之间的关系与危害,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等。
还可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环境问题的调查,从中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实际经验。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第二课堂”是中小学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与环境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
如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组织讲座,由专家或环保工作者来普及环保知识;以“环保月”、“爱鸟周”、“植树节”、“节水周”等纪念日为主题组织学生自编小报,散发环保宣传资料,进行街头宣传活动;还可以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书画竞赛、小论文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
其次,组织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如围绕某一环境主题展开生态环境的考察,进行采集制作标本,测定分析样品,监测环境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整理、总结、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或在此基础上撰写环保小论文,提出改善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等。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是否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环境状况的好坏,在中小学积极有效地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必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程.中小学要加强环境公德教育.天津教育,1999,(11). [2]刘捷.简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与素质教育.教学与管理,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