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餐后两小时血糖品管圈最终稿
品管圈之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PPT课件
数据对比
实施前后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 对比,显示实施后监测率明显 提高。
问题解决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品管圈成员共同讨论并及时采 取解决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 进行。
经验总结
对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 和结果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 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
鉴。
05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建议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如营养 科、药剂科等,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 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
THANKS。
品管圈之提高住院患者血糖 监测率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现状分析 • 品管圈活动计划 • 实施过程与结果 •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品管圈活动,加强医 护人员对住院患者血糖监 测的重视,提高医疗质量 。
降低医疗风险
监测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仍采用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如指尖采血等,这些方法操 作繁琐,且存在误差。
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监测和及时 记录的意识。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患者配合度不高
由于血糖监测需要患者配合进行,一 些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恐惧等原因不 愿意接受监测。
数据记录不规范
04
实施过程与结果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确立目标
明确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的目标 ,例如设定监测率达到95%以上的目 标。
组建品管圈
由医护人员、营养师、药剂师等多学 科专业人员组成品管圈,共同协作推 进项目。
制定计划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236例糖尿病确诊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活动,采用Deb-orah的DM自我管理量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P<0.05),患者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用药及足部护理方面的依从性较好。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品管圈;护理;自我管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83-01糖尿病目前的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程较长,不仅需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饮食、运动及生活的自我控制管理,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1],我科近年来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24例,占52.5%,女性患者112例,占47.5%,年龄最小1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2.3±2.7)岁,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7.3±1.5)年。
1.2 方法1.2.1制定品管圈活动选择我科7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指导员,每周组织召开一次会议,针对糖尿病的特点,从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讨论如何开展护理管理活动,制定护理干预计划,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
顺序
26
28
36 迫切性 次迫切 迫切 极迫切
108
3
134
1
108
3
圈能力 0-50% 51-75% 76-100%
提案人
XX XX XX
上级政策 次相关 相关 极相关
2/主题选定——关于主题
活动主题: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率
名词解释 计算公式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规范的监测血糖,能有效降低了糖尿
[J]国际护理学 杂志.2012 (08)
探讨成立QC小组在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QC活动小组,选择住院糖尿病 患者实际监测血糖次数与医嘱要求次数的患者进行对比,采用发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找出 患者对血糖监测依从性差的原因,然 后进行评估,作出对策,设定目标,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 施.结果 开展QC活动后,患者对血糖监测认知情况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血糖监测依从 性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 QC小组活动的形式能明显改善患者对血糖监测依从性,是 提高血糖监测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方法与频率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对血糖 的影响.方法:对30 例糖尿病 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糖监测方法与频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愿意选择静脉血监测血糖的患者占16.7%,选择末稍血监测 血糖的患者占83.3%,接受每月 [J]临床医药实 监测血糖次数≥5次的占26.7%(8 例),每月血糖监测<5次的占73.3%(22 例),另外,糖尿病患 践.2007(06) 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与是否积极主动系统地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纠正不良 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 识水平,培养自觉监测血糖的主动性与能力,是解决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环节的重要途径之 一.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方法与频率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对血糖 的影响.方法:对30 例糖尿病 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糖监测方法与频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愿意选择静脉血监测血糖的患者占16.7%,选择末稍血监测 血糖的患者占83.3%,接受每月 [J]临床医药实 监测血糖次数≥5次的占26.7%(8 例),每月血糖监测<5次的占73.3%(22 例),另外,糖尿病患 践.2007(06) 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与是否积极主动系统地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纠正不良 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 识水平,培养自觉监测血糖的主动性与能力,是解决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环节的重要途径之 一.
17.65%
15.00%
10.00% 目标:7.5%
5.00%
12.00%
10.00%
8.00%
7.80%
7.60%
7.50%
7.50%
0.00%
2017年8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目录
01 关于XX圈 02 主题选定 03 活动计划拟定 04 现状把握 05 目标设定 06 解析
[M]2014-0801
血糖监测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探索生活事件、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血糖监测的发展从最初的尝尿、尿 糖试纸到糖化血红蛋白、指尖血糖监测、糖化白蛋白(GA),回顾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到目 前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着快速的发展,每种监测方法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品管圈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的效果分析
的问题 ,列 出一览表根据 重要性 、可行性 、迫切性 、圈员能力 ,采 用“5、3、1”评分方法汇 总。得分最高 者是我们 目前急需解 决 的 问题 ,最后确定 “提 高糖尿病患者饮食 知晓率 ”为本次 活动 的主 题 。选题理由 :正确合理 的饮 食有利 于降低血糖 延缓并 发症 的 发生和发展 、缩短住 院 日、节省患者 费用 、增加科室床位周转率 、 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 、培养 良好的护患沟通交流技巧 、提高 患
1.2.6 设定 目标 目标值 =现状值 +(现状值 累计百分 比 圈 能力 ),得出 目标值为 35.8% 。
当代护 士 2016年 12月中旬刊
·17·
1.2.7 要因分析 绘制鱼骨 图(见图 1),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管理 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所在,明确整改的重点内容 。 中人员 、设施 、方法、环境等 4个方面进行原 因分析 ,找出并明确糖
者 满 意 度 。 1.2.3 拟定活 动计划 绘 制 甘特 图 ,通 过预 估各 步骤 所需 时 间,确定 活动周期 自2014年 8月 一2015年 2月 。 1.2.4 使用 品管 圈工具 头脑风暴法 、鱼骨 图等 。 1.2.5 现状调查 小组 自制调查表 ,通过调查表调查患者 对每 日饮食吃多少 (每 日总热量 )、吃什么 (食物种 类 、)、怎 么吃 (每 餐热量 的分配 ,三大营养物质的搭配 )、饮食 相关 知识等方 面知 晓情况 。2014年 1月 ~2014年 7月 ,本科住 院糖尿 病患者 120 例。完全知 晓 15例 ,知晓率为 12.5% ;部分 知晓 31例 ,部 分知 晓率 为 25.83% ;完全不知晓 74例 ,不 知晓率为 61.67% 。小组 成员对糖 尿病 患者不知 晓饮食知 识原 因进 行统计分 析 ,结果显 示患者缺乏糖 尿病饮食相关 知识教育是患者对饮食不知 晓的主 要 原 因 (见 表 1)。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套餐执行率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套餐执行率中的应用李亿娟,罗桂情 ,陆柳雪,黄秋环,蒙连新(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百色533000)【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患者饮食套餐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QCC,选定主题,改善前后分别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改善前饮食套餐执行率低的原因,拟定对策,对改善前后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改善后饮食套餐执行率、饮食套餐满意度、饮食知识知晓率优于改善前(P<0.01)。
圈员QCC手法的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结论:QCC能提高患者饮食套餐的执行率、满意度、知晓率;提高圈员的QCC手法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饮食套餐;执行率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8.11.048 文章编号:1006-7256(2018)11-0116-03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QCC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以下简称QCC。
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意义重大[1]。
改善前,患者对饮食套餐的执行率低,对糖尿病饮食存在诸多错误的认识,觉得饮食治疗就像是紧箍咒一样,令他们在忍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失去了尽情享受美食的权利。
即使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很多患者还是不能严格执行饮食治疗,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对于每日饮食总热量的原则十分不理解;对饮食计算三部曲、三大营养物质种类、食物交换份等知识,感觉抽象,难以理解。
本期活动,运用QCC手法对患者饮食治疗执行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10日~5月10日选取1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改善前,男96例、女90例,年龄22~65(40.0±6.1)岁;文化程度:小学76例,初中21例,高中或中专55例,大学及以上34例;平均住院日8.9d。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
something
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
XX圈成果汇报
XX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汇报人:XX
上期活动追踪
1. 上期活动主题: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2. 上期活动时间:2017年8月 - 2018年3月 3. 上期活动目标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由17.65%降到7.50% 4. 上期活动效果维持情况:
住院患者血糖监测率为67%
圈员能力表
圈员
分值 平均分 评分标准
参考分值 圈能力
XX
XX
5
5
能自行解决 5
制作人:XX 制作时间:2018年11月22日
XX
XX
XX
XX
合计分值
5
3
3
22/6=3.66
需要一个单位配合
3 3.66/5*100=73%
1
22
需要多数单 位配合
1
5/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
目 标 值 =现状值+(1-现况值) *改善重点*圈能力 = 67% +(33% x87.87%x73%) =88.16%
97.97%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
1
1
10%
0%
累计百…
从调查柏拉图可以发现,“患者外出、护士忘测、责任 护士未做好宣教”这三方面的因素占了87.87%的原因, 运用柏拉图80/20原则,将这三方面的因素作为改善重 点。
PART
05
目标设定
5/目标设定
目标现状
制作人:XX 制作时间:2018年11月15日
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实践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行为规范和知识知晓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x ʃs ,分)组别n行为规范护理前护理后知识知晓护理前护理后参考组4155.6ʃ8.776.1ʃ5.457.4ʃ7.680.4ʃ6.1干预组4154.7ʃ8.587.7ʃ4.9a 57.7ʃ7.791.3ʃ5.9aa:P <0.05,与参考组护理后比较㊂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n )基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度(%)参考组411220978.05干预组412911197.56aa:P <0.05,与参考组比较㊂3 讨 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涨趋势[4]㊂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其生命㊂除口服药物治疗外,还需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及饮食习惯㊂现代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充分提升疗效,所以需护士注重提升对患者的护理干预[5]㊂协同护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不仅需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同时护士还需积极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要求患者的家属一同参与护理工作,进而使护理效果得到提升㊂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通过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充分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积极协调患者家属,使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㊁心理疏导,加强患者间的督促等有效实施护理干预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㊁餐后2小时血糖㊁血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状况㊁行为规范和知识知晓情况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并获得了患者的极度认可,值得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黄玉兰.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176.[2]袁进.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7):137-138.[3]范程颖.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1):134-135.[4]杜明.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32.[5]陈思铃,赵仪.协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7):122-123.㊃临床护理㊃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实践姚海艳,余桂芳,文玉琼,蓝颖茹,娄瑞可,曾丽青,王胜楠,罗文锋(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广州)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首位㊂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㊂由于糖尿病病程长㊁合并症多㊁胰岛素为高危药品等原因,糖尿病的护理及操作专科性强,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存在极大的风险[1]㊂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㊁注射针头重复使用㊁注射手法错误及教育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2-3]㊂这要求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技能,而糖尿病联络护士是糖尿病专科与普通科室之间提供糖尿病专业信息沟通渠道的护士[4]㊂为了更好地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笔者运用品管圈(Q C C )方法分析影响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系列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临床科室的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作为改善对象,改善前后均运用 胰岛素规范注射 标准进行考核,分析比较开展Q C C 前后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变化㊂1.2 方法1.2.1成立Q C C活动小组并选定主题成立Q C C 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并投票表决确定圈名为 助力圈 ㊂组员包括12名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及1名糖尿病小组组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由糖尿病小组长担任圈长,负责整个Q C C活动的召集㊁协调和沟通;护士长任辅导员,承担Q C C活动过程中的辅导和支持角色㊂整理和分析2018年全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糖尿病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㊁糖尿病小组每季度1次的质量检查单㊁每月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及胰岛素注射问卷调查结果,从重要性㊁迫切性㊁圈能力及可行性方面进行评价打分,最终确定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本次活动主题,并确定本次活动圈能力为70%,计算方法为(全体圈员实际评分累积/5ˑ圈员总人数)ˑ100%㊂1.2.2拟定活动计划通过绘制甘特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本次活动时间为2019年5 11月,共30周,按照Q C C十大步骤,明确了各步骤的主要负责人㊂圈员们严格按照活动计划表落实各步骤的活动㊂1.2.3现况把握及目标设定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1]中的重点环节设计了胰岛素注射考核表㊂参照胰岛素注射考核表对所有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考核,查看糖尿病联络护士注射胰岛素的操作方法㊂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共有1040条操作条目,其中错误的条目共311条,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正确条目数(729)/总条目数(1040)=70.10%㊂按照柏拉图 二八定律 得出 预混胰岛素摇匀方法不正确㊁捏皮方法不正确㊁注射完毕后未停留10s再拔出针头㊁注射后未进行低血糖教育 4项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累积百分比为83%㊂明确重点改善项目后,进行目标设定㊂圈能力为70%,改善重点为83%㊂目标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ˑ改善重点ˑ圈能力]=70.10%+ [(1-70.1%)ˑ83%ˑ70%]=87.5%㊂因此拟定目标值为87.5%㊂1.2.4原因分析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从 人㊁物㊁法㊁环 等多个方面进行鱼骨图分析,并按照3㊁2㊁1分对小原因评分,按照 二八定律 选出 未及时评估效果㊁缺乏学习资料㊁操作演示不规范㊁流程不具体㊁无专人质控㊁培训形式单一 6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㊂圈员使用糖尿病联络护士注射胰岛素考核表查看胰岛素注射流程并记录不合格的条目㊂通过绘制柏拉图按照 二八定律 确定 操作演示不规范㊁培训形式单一㊁未及时评估效果㊁和缺乏培训资料 是真因㊂1.2.5拟定对策并实施1.2.5.1以小组工作坊模式开展培训圈长负责主持工作坊,先解读‘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培训,辅以文字图片资料㊁胰岛素注射笔和注射模具等示教用具,每组6~8人,由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圈员进行操作演示㊁手把手教学,培训后一对一考核,所有步骤全正确方为合格㊂1.2.5.2拍摄胰岛素注射操作视频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圈员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对胰岛素注射流程进行梳理并拍摄成操作视频,并将分解步骤以图文形式制作成P P T,上传至联络护士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供联络护士下载学习㊂1.2.5.3举办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在护理部支持下举办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按片区将联络护士分为6组,每组选派4人参赛,其余人员参加赛前 护士风采展示 环节,风采展示环节得分加入总成绩㊂比赛设定案例情景,选手根据情况进行操作,评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评分,最后根据总分进行排名㊂通过竞赛让联络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流程更加清晰,注射步骤记忆更加深刻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㊁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㊁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Q C C活动开展后,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全体圈员利用查检表对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共计1040条操作条目进行查检记录,其中错误条目87条,因此改善后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91. 63%㊂另外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 改善前数据)/(目标值 改善前数据)ˑ100% =123.7%㊂3讨论本院2006年成立糖尿病联络小组,由医院糖尿病专职专科护士担任组长,联络员由各科护士长推选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参加㊂组长定期对联络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联络员负责将所学知识推广及培训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模式㊂但由于联络护士人员流动性大㊁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频次有限㊁操作演示不规范㊁培训形式单一㊁未及时评估效果㊁缺乏培训资料等原因,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效果不理想㊂Q C C小组活动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一种科学工具[5]㊂通过Q C C进行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活动,发现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并确定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㊂以小组工作坊模式开展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实操训练和指导,使培训者与学习者能面对面交流,学习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联络护士参与度较高,学习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明显提高㊂胰岛素注射操作错误条目数从活动前的311条降到活动后的87条,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从活动前的70.1%提高到活动后的91.63%㊂王乐等研究也表明,应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能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注射胰岛素合格率㊂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方便㊁快捷的优势,将录制的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操作视频发放至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供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学习,护士可以随时学习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弥补因时间不合适无法参加培训的缺漏㊂通过举办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一方面增强联络护士间的联系,增加彼此间沟通㊁互动,另一方面使胰岛素注射培训效果得到巩固,提高注射规范性㊂综上所述,通过Q C C活动,本院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有所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㊂如只对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一次考核,未对临床胰岛素注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㊂以后会继续对联络护士进行跟踪考核,深入分析,加强与护理部㊁护士长的沟通,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控制体系㊂参考文献:[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2]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与共识编写委员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 9(2):79-105.[3]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5.[4]周佩如,陈伟菊,黄洁微.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6-47.[5]初晓芳,李丽杰,黎美辰.品管圈对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错误率与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86-187.㊃临床护理㊃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和临床护理研究严哲艳(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妇科314500)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多见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及迁延性等特征,近年来中医疗法已逐渐被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而中药灌肠疗法即为其中常见的专业治疗措施之一[1]㊂中药灌肠疗法通过将药材直接作用于患者盆腔炎病变组织处,促使其加速吸收药液,并长时间保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病情[2]㊂然而在中药灌肠治疗的同时,受病情㊁认知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产生较强心理负担,也未认识到健康行为对于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因此还需配合进行专业中医护理[3]㊂近年来,本院在以中药灌肠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为分析其效果,笔者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㊂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1.50ʃ1.82)岁;病程0.5~8年,平均(3. 95ʃ0.46)年;文化程度:10例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㊂试验组年龄23~41,平均(32.01ʃ1.91)岁;病程0.7~9年,平均(4.06ʃ0.41)年;文化程度:9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 9例大专及以上㊂纳入标准:(1)满足‘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4]中与 慢性盆腔炎 相关的标准;(2)经妇科专业检查后已确诊;(3)沟通能力及精神状态正常;(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 (1)并发其他类型生殖道疾病;(2)并发严重性肝㊁心㊁肺㊁肾脏功能疾病;(3)哺乳期㊁妊娠期女性;(4)过敏体质㊂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同意及批准,两组患者年龄㊁病程㊁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护理㊂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中医护理:(1)中医生活护理㊂嘱咐患者可以自行活动,避免过于紧张或劳累,遵循劳逸结合原则,养成睡午觉的良好习惯,促进元气恢复㊂同时,介绍灌肠治疗配合㊁运动意识㊁加强个人卫生㊁日常训练以及调节心态的必要性,对于辨证为 偏虚 的患者,鼓励其白天加强适度运动,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对于辨证为 偏实 的患者,嘱咐其穿着宽松衣物,于餐后或睡前适度运动,以散步为主要形式;对于辨证为 湿热瘀结 的患者,嘱咐其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导致病情加重㊂(2)中医饮食护理㊂嘱咐患者忌食辛辣㊁油腻或者煎炸等刺激性食品,对于 脾气虚弱 的患者,强调少食多餐,食用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品,避免大饥大饱,并于晚餐后散步;对于 肾阳虚 的患者,予以食用营养丰富同时清淡的食品,酌量补充鱼㊁鸡蛋㊁猪肉及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
品管圈提高低血糖护士规范处理率护理课件
01
品管圈活动总结与 展望
活动总结
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低血糖护 士规范处理率从原来的70%提升 至90%,成功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
主要措施
制定了低血糖处理规范流程,加 强护士获
护士对低血糖处理的规范意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有所 提升。
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 立即补充糖分,如糖果、 饮料等。
就医处理
对于严重低血糖患者,应 及时就医,接受静脉注射 葡萄糖等紧急处理。
预防措施
加强饮食管理、规律作息 、避免长时间空腹等措施 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
01
品管圈活动计划与 实施
目标设定
目标明确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低 血糖护士规范处理率,降 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成严重影响。
护士在处理低血糖事件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提高护士规范处理率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 工具,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 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主题相关背景
01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甚至死亡。
02
护士处理低血糖的现状
品管圈提高低血糖护 士规范处理率护理课 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引言 • 低血糖的危害与现状 • 品管圈活动计划与实施 • 品管圈活动成果 • 品管圈活动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选定理由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 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
得到了显著提升。
标准化流程制定
01 流程一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15]徐立,王群,张笑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 2017,17(02):257-260.(本文编辑:王 萍 谭哲煜)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32.016工作单位:677000 临沧 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通信作者:赵红艳收稿日期:2019-12-19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赵红艳 杨 艳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设计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进行现状调查,选出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对改进前后患者的知晓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活动实施后,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负荷饮食的知晓率由52.6%上升到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现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临床多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1]。
而目前关于饮食的研究主要围绕低血糖负荷的饮食理念,低血糖负荷饮食将碳水化物的“质”和“量”结合,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和生化指标水平,减小患者腰围和体质指数,以此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饮食教育方法[2]。
为了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低血糖负荷饮食,2019年6月—2019年11月,本科开展“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荷饮食知晓率”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中的应用张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急诊科,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时间2018年11月~2019年2月,科室为东院急诊病区;参与人员共11名,开展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糖监测时间正确率。
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血糖监测时间正确率85.48%,活动后血糖监测时间正确率95.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头脑风暴,问题的提出等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提高;时间的正确率;应用【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4.100.02糖尿病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经济都稻城严重的负担,而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血糖控制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血糖监测的正确掌握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时间2018年11月~2019年2月,科室为东院急诊病区;参与人员共11名,现将相关指标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圈员资料时间2018年11月~2019年2月,科室为东院急诊病区;参与人员共11名,年龄35~26岁,中位(31.29±2.19)岁;包括圈长一名,辅导员一名,圈员9名;此次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的正确率。
1.2 方法建立品管圈:采用主动申请的方法组织品管圈,辅导员由科室主管护师,圈长为科室主管护师,共有9名圈员。
先对品管圈人员实施综合性培训,比如活动流程与方法以及相关环节等,对每个圈员的工作量做好分配与记录,间隔7天组织一次会议,会议时间控制在30min内,内容主要对实施品管圈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进行处理与规划。
运用品管圈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精准率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12 期Vol.9, No.12, 2023运用品管圈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精准率宋春苗1, 宋书贤2, 丁奕2, 康格平2, 王岳娜3, 许远乐3, 周苗1(1.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护理部,陕西 西安,710038;2.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肾脏内分泌科,陕西 西安,710038;3.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毒供应科,陕西 西安,710038)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精准率的效果,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分析、原因解析,制定针对性对策并实施,包括构建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多维度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堂配餐机制等。
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精准率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45.52%提升至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77.99%。
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精准率,有助于改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 糖尿病; 住院患者; 合理膳食; 自我管理能力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12-0046-05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improvingaccuracy of rational diet for hospitalized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SONG Chunmiao 1,SONG Shuxian 2,DING Yi 2,KANG Geping 2,WANG Yuena 3,XU Yuanle 3,ZHOU Miao 1(1. Department of Nursing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an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 Shaanxi , 710038;2.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nd Endocrinology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anMedical University , Xi ’an , Shaanxi , 710038;3.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anMedical University , Xi ’an , Shaanxi , 710038)ABSTRACT :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ational die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by u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Methods The problem -solving QCC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model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 -dimensional training system , and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catering mechanism in the canteen.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rational diet in hospitalized diabetic pa⁃tients increased from 45.52% before implementation of QCC activities to 77.99%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CC activities.Conclusion The QCC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accurate rate of ratio⁃nal diet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sugar level ,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304047· 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专栏 ·收稿日期:2023 - 04 - 07第一作者简介:宋春苗,主管护师,糖尿病专科护士。
血糖管理PDCA循环质量改善案例
早餐mmol/L 早餐前
早餐mmol/L 早餐后2h
改善前晚餐前和晚餐后2h血糖对比图
16.0
20.0
14.0
18.0
12.0
16.0 14.0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4.0
2.0
2.0
0.0
0.0
晚餐mmol/L 晚餐前
晚餐mmol/L 晚餐后2h
午餐mmol/L 午餐前
是由遗传和 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 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病因学分型体 系,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 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分析表
Blood glucose analysis table
改善前早餐前和早餐后2h血糖对比图
合理指导患者进食 定期定血糖仪定部位监测血糖变化 准确及时记录监测结果 加强健康宣教
改善措施
Improvement measure
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发现异常,协助医生处理
依据病情合理适量活动
遵医嘱药物控制血糖
药物导致血糖升高患者,治疗原发病过程中酌情 使用激素(eg: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剂量使用激素会
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
The cause of elevated blood sugar
患者饮食因素 监测血糖意识淡薄 药物导致血糖身高
宣教不到位
患者饮食因素
日常饮食和控制血糖有着重要 的关系,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 饮食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
The cause of elevated blood sugar
品管圈提高低血糖护士规范处理率
9 5月28日 许继利 10 5月29日 刘家武
11 5月30日 胡继从
病人不配合 护士处理不规范 护士处理不规范
丁桂桃 胡茂娟 丁桂桃 李超颖 李超颖 胡茂娟
2019/12/25
16
改善前现场查检结果统计
内分泌病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处理不规范现况把握
项目
人次 百分比 累及百分比
护士处理不规范
6
54%
54%
无备用含糖食物
3
2Hale Waihona Puke %81%医生处理不规范
1
9%
91%
病人不配合
1
9%
100%
2019/12/25
17
改善前柏拉图
护士处理不 规范
无备用含糖 食物
医生处理不 规范
病人不配合
10 13
8
6
91% 81%
6
54%
4
3
2
1
1
0 0% 护士处理不规范无备用含糖食物医生处理不规范 病人不配合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生命及健康保驾护航。
2019/12/25
10
选题理由
对患者而言:发生低血糖时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理,减
少低血糖带来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对护士而言:提高低血糖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整理内
涵
对医院而言:提高医疗照护品质,提升患者满意度
2019/12/25
11
活动计划拟定
2019/12/25
c
工作 能力 年限A 值 学历B 学历值
10 100 本科
80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知晓率
资料整理及发表
2020年1月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2020年2月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制作人:AAA 制作时间:2020年2月07日
2020年3月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负责人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全体
计划
实施
PART
04
现状把握
4/现状把握
对象:2020年1月糖 尿病患者共63例 时间:2020年1月4 日—24日 方法:数据收集
主题评价题目
提高住院患者检查的按时完成率 提高患者监测血糖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室物品摆放的规范率 如何减少患者外出的发生率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知晓 率
评价说明
上级政策
30 32 28 22 40
重要性
32 32 28 24 36
迫切性 圈能力
32
36
28
36
24
24
34
28
38
36
总分
130 128 104 108 150
分数/人数 1 3 5
重要性 次重要 重要 极重要
迫切性 次迫切 迫切 极迫切
圈能力
0~50%
51~ 75% 76~ 100%
顺序
2 3 5 4 1
选定 ★
上级政策 次相关 相关 极相关
2/主题选定——关于主题
活动主题: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知晓率
名词解释 计算公式
糖尿病正确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正确地吃饭,是调治糖尿病的关键 环节,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病情发展。
品管圈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 (新)
十二、下期活动主题选定
主题评价题目 上级 政策
降低胰岛素笔用 48 针头重复使用率 降低糖尿病患者 50 饮食管理缺失率
重要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 序
50 50 48 44 48 38 194 182 1 2
选 定
提高口服降糖药 50 的按时服用率 降低血糖漏报率 46
46 30
24 12
46 42
改善前:有8名圈员专科理论知识 考核未达到90分,占圈员人数 80% 对策内容: 1、每天利用午间10分钟进行学 习糖尿病饮食知识 2、每个月进行一次糖尿病基础知 识培训 P 对策处置: A 1、学习形式灵活、符合护士的工 作特点,得到圈员的认可和采纳, 可长期进行。 2、经改进后效果良好。
对策效果确认: 1、每日检查学习落实情况 2、每周不定期考核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上级 重要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选定 政策
48 50 50 46 50 50 46 30 48 44 24 12 48 38 46 42 194 182 166 130 1 2 3 4
◎
选题理由
饮食教育和管理是糖尿病干预中 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 随患者终身的治疗手段之一,需 要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患者进行饮 食管理,降低或减缓糖尿病并发 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D C
提高护士专科水平
八、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 策 对策名称 提高患者饮食管理知识
主要因
患者缺乏饮食管理知识
对策实施︰于2013年06月制订 健康教育流程和计划,要求人人 参与。 负责人:王香琪、卢小菊、谭丽 丽、韦园、冯雪、李鸿云 实施时间:2013年06月 实施地点:内分泌病区
改善前:调查30例糖尿病患者有6名患者缺乏饮食管 理的相关知识,缺失率为20%。 对策内容: 1、护士每周办一次小讲课 2、利用现有育工具对患者进行小组及个体化教育 3、根据年龄、病程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 个体化教育 4、同伴教育 5、每天检查患者饮食情况,并要求患者记饮食日记 6、不定期调查患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 P 对策处置: A 1、对于视力差的患者记饮食日记有一定难度,可由 责任护士协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没有血糖仪, 外出或回家不能 自测
患 者 不重视
护士与患者的 沟通方法不适 宜 法
护士人员少, 不能为做检查 的患者专程测 血糖
患 者 外 出 活 动 没 有 及 时 测 血 糖 的 原 因
患者回家没有及时测血糖的原因
机 宣教不到位 血糖仪少,不能 为病人配备 护士 缺乏安全意识 不重视 患者有血糖仪, 但不会测 患者血糖仪不 准或试纸过期 料 护士与患者的 沟通方法不适 宜 法 病人多, 单间少, 影响休息 依从 性差 医院没有 营养餐 病人自身家 庭或工作原因 必须回家 人 吃不惯外 面的饭 换地 方睡 不着 患 者
注:评分方法为优(5分),一般(3分),差(1分);每个圈员对每一主题,每一评价项 目均需要打分。共 9人参与选题过程,排第一位为本次活动主题 。
主题评价表打分
评价项目 主题 提案人 史孝岩/ 刘辉/张 蕊 刘云云/ 谢欢欢 刘冉冉 上级政策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 序 优先级
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我 们 的 圈 成 员
我们的圈名及圈徽
候选圈名及圈徽 1棒棒糖圈 投票数 1 排名 4 结果
2准时好/好准时圈
3温馨圈 4护患一家亲圈 5圆圈 6精灵圈 7手护圈
4
1 7 1 5 5
3
4 1 4 2 2
本次征集7个候选圈名及圈徽,全体成员投票后,护患一家亲 圈获得票数最多,最后我们的圈名确定为护患一家亲圈。
患者拒测血糖的原因
料 人 没有告知测 血糖的重要 性 护士 沟通方式不对 不重视 怕疼 患 者 觉得测得次数太多
人采血针坏了
没有扎手指 不疼的先进 仪器
血糖试 纸贵 测血糖 费用高 环 法 测血糖的 方法不对, 没有掌握 好时机
患 者 拒 测 血 糖 的 原 因
机
护士没有及时测血糖的原因
机 工作量大, 人员少 血糖仪坏了 血糖仪少,测 血糖的人多 护士 责任 患者拒测,护 心差 士习以为常 人 回家或不在, 返回后未告 知护士 患 者 吃饭时间不统一
主题评价表
主题评价题目 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提高护士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间的及时 率 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率 打造护理优质服务水平 提高糖尿病患者对饮食与活动后的依从 性 提高医嘱签字的及时性 提高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率 提高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评 价 说 明 分数/评价项目 1 3 5 上级政策 没听说过 偶尔告知 常常提醒 可行性 不可行 可行性 高度可行 迫切性 半年后再说吧 明天再说 分秒必争 圈能力 需多个单位配合 需一个单位配合 能自行解决 上级政策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根据80/20原则选择出4个主要原因:患者拒测、护士没有 及时测、患者外出活动、回家没有返回病房。
阶段五
(2016.9.15-2016.9.30)
目标值的计算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现况值:通过查检表得到的两周内应该测血糖人次 为320次,未测血糖的次数为120次。平均每周发生60人 次。即为目标设定阶段的现况值。 (2)改善值:根据柏拉图及80/20法则,最主要的原因是 “患者拒测、护士没有及时测,外出活动,回家没有返回 病房” ,所占累计百分比为82.5%,因此将改善重点设 定为“患者拒测、护士没有及时测,外出活动,护士忘记 测血糖,回家没有返回病房” ,具体到数值表示,即 82.5%。
往往会耽误病情。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能较好地反映饮食及服药是不是合 适,可根据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来调整饮食和药物,这是空腹血糖所不 能代替的。所以要保证患者准确测量到餐后两小时血糖。
及时率:
按时测餐后2小时血糖的人次
当天所有应该测餐后2小时血糖的人次 ×100%
选题理由
对患者 而言
对护士 而言
对病区 而言
表示计划线
表示实施线
月份
2016.8
1-2 3-4
9
1-2 3-4
10
1-2 3-4
11
1-2 3-4
周次
步骤
负责人
谢欢欢 谢欢欢
主题选定 计划拟定 现状把握
刘辉、史孝岩、张梅、 张娜娜 谢欢欢、张娜娜 谢欢欢、张金香
目标设定 解析
对策拟定
谢欢欢,张梅、史孝岩 刘辉
对策实施与讨论
谢欢欢、张梅、史孝岩 刘辉
未出现并发症,认为餐 后血糖高低无所谓
患 者
缺乏相关知识 的材料
护士宣教未掌 握好方法及时 机 料 法
患 者 不 重 视
护士宣教不到位鱼骨图
工作量 大,人 员少 护士 责任心 差 护士对 病区工 作流程 不熟悉 料 环 知识 缺乏
人
记忆力差
患 者 听不懂
缺乏宣传资料
病人多 病种多, 专科护士少
护 士 宣 教 不 到 位
圈徽的意义
• 护士围绕整体护理为基 础,护理“核心”为中 心的理念,踏实认真的 对待我们的护理工作以 及每一位患者,及时准 确的为患者测量血糖,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阶段二
主题选定 (2016.8.13)
2016年8月13日召开品管 圈会议,拟定主题
本圈圈员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采用5,3,1打分标准选定主题
80 88.14 94.81
9
10
7
135
5.19
100
100
根据80/20原则,排名靠前的20%原因为要因,选定排名前2的为要因。 即选定的以下要因: 患者不重视;护士宣教不到位;缺乏测餐后血糖的资料,患者吃饭时间不统一
患者不重视鱼骨图
人 宣教不到位 护士 知识缺乏 没有认识到并 发症的危害 年龄大, 怕受罪
目标值的计算
(3)圈能力
圈能力评价
圈能力分值
5
3
3
5
3
5
5
5
5
39
平均分值
评分标准 参考分值 能自行解决 5分
39/9=4.33
需一个单 位配合 3分
合 计
需多数单位配合 1分
如以上表所示:共有9名圈员对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计算 得到平均分为4.33,满分为5分,则圈能力为 4.33/5×100%=86.6%。
我们圈的口号
护患一家亲
圈徽的组成
代表我们市立医院,我们科室在医院的领导和 支持下逐渐发展起来; 十一颗心代表我们护士的爱心,责任心,细心, 耐心,进取心、同情心、宽容心、热心、信心、 恒心、自尊心;同时仔细观察这十一个心组成 了一个时间表,代表着准确测量血糖的时间; 是我们科室为患者测血糖的仪器; 一层意义是患者们的手,联合血糖仪就是患者 们都能及时测到血糖; 另一层意思是护士的手,联合血糖仪是保证为 每一位患者准确监测血糖; 代表着护士、患者共同配合,准确监测血糖,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效果确认
谢欢欢、张梅、史孝岩 刘辉 刘云云 刘云云 谢欢欢
标准化 检讨改进 成果发表
阶段四
现状把握 (2016.9.1-2016.9.14)
明确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工作流程
核对测血糖患者的姓名
准备用物
查对后测血糖
记录血糖值
未及时测量者由 圈员询问原因
对原因进行汇总
制定查检表
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查检表
患者吃饭时间不统一
没有规定吃 饭时间
人
记性差, 家属送 依从 忘记吃饭 饭时间 性差 不统一 时间
患 者 个人习惯 不一样 没有家属,液体多,导 致自己买饭晚点
护士 宣教不到位
缺少统一配 发的营养餐
患 者 吃 饭 时 间 不 统 一
环
解析关联图
护士责任心不强
护士知识缺乏
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培训力度不够
50
拒 测
活 动
间
回
禁 饮 食 去 做 检 查 回 进 家 行 吃 馒 饭 头 餐 试 验 去 透 析 血 糖 手 平 术 稳 可 少 测
房
测
回 病
时
有 及
患
外
返
没
有
护 士
家 没
忘
记
吃 饭
吃 饭
者
时
出
晚
确定改善重点
2016.9.1-2016.9.14每天对本科室10名患者查检测餐后2 小时血糖情况,具体问题总结如下:两周内应该测餐后 血糖的次数为320次,未及时测餐后血糖的次数为120次 平均每周未测血糖的为60次。
计算结果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60-(60×82.5%×86.6%) ≈16
目标设定柱状图
70 60 60 50 40 系列1 30 20 10 0 改善前 目标值 16
降幅73.3%
阶段六
(2016.9.1-2016.9.14)
患者未及时测餐后2小时血糖次数鱼骨图
测血糖时 物品准备 不全
不能合理 安排好时间 法
护士对 病区工 作流程 不熟悉 环
本科室 病种多, 专科护士少
料
护 士 没 有 及 时 测 血 糖 的 原 因
患者外出活动未及时测血糖的原因
机
没有告知患 者合理安排 时间 护士 宣传 没有告知测餐 力度 后血糖的重要 不够 性 缺乏测餐 后血糖重 要性的资 料 料 患者做 检查等 待时间 过长 环 人 外出未 告知护士
张娜娜
29
27
27
23
106
6
提高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张忱
27
25
25
25
102
7
主题说明
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吃下去开始,过两小时测得的
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对监测血糖控制情况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指标, 这是因为: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容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