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
rfid标准
rfid标准RFID标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医疗、金融等领域,成为物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RFID技术的应用中,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RFID设备和标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标准,涵盖了RFID系统架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性能要求等方面。
这些标准为RFID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有助于推动不同行业的RFID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RFID标准中,ISO/IEC 18000系列标准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系列标准涵盖了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规范,包括了125kHz、13.56MHz、433MHz、860-960MHz等频段的RFID系统。
这些标准规定了RFID设备的工作频率、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性能要求等,为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RFID设备可以在同一系统中互相兼容,实现了RFID技术的互操作性。
除了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外,ISO/IEC 14443和ISO/IEC 15693标准也是RFID技术中的重要标准。
ISO/IEC 14443标准规定了13.56MHz高频RFID技术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被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支付、门禁、公交等领域。
而ISO/IEC 15693标准则规定了13.56MHz高频RFID技术的接口和命令,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库存管理等领域。
除了ISO制定的标准外,GS1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标准,如EPCglobal标准。
EPCglobal标准规定了RFID标签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标签的存储结构等,为RFID在物流、零售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RFID的ISO IEC 标准
RFID标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 技术(接口和通信技术,如空中接口、防碰撞方 法、中间件技术、通信协议) • 一致性(数据结构、编码格式及内存分配) • 电池辅助及与传感器的融合 • 应用(如不停车收费系统、身份识别、动物识别、 物流、追踪、门禁等)
4
ISO/IEC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国际标 准的制定,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 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的问题。国际电 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
15
ISO/IEC 11785 规定相关的技术准则,包括应答器数据的传输方法 和阅读器的规范。阅读器的工作频率134.2kHz±1.8kHz。 应答器的工作方式可以是全双工/半双工方式或时序方 式。
全双工:收发可以同时的。 半双工:收和发不能同时。
16
ISO/IEC 11785 规定相关的技术准则,包括应答器数据的传输方法 和阅读器的规范。阅读器的工作频率134.2kHz±1.8kHz。 应答器的工作方式可以是全双工/半双工方式或时序方 式。
2
标准的作用
• 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 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 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 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中接口和数据共享 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 应用。
• 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采用过晚,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
32
阅读器
对于全双工/半双工应答器,应答数据如果在50ms 内没有全部传输完,则载波可延迟至100ms。
对于时序应答器,为保证时序应答器可把识别数据 全部传输完,停顿时间可以最多延长到20ms。
ISOIEC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ISO/IEC认为RFID是自动身份识别和数据采集的一种很好手段,制定RFID标准不仅要考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单品标识,还要考虑电子票证、物品防伪、动物管理、食品与医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应用领域。
基于这种认识,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委托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RFID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即对所有RFID应用领域的共同属性进行规范化;委托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ISO TC104 SC4负责制定集装箱系列RFID标准的制定,ISO TC 2 3 SC19负责制定动物管理系列RFID标准,ISO TC122和ISO TC104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系列应用标准[1]。
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由技术委员会委托某些专家起草标准草案,也可以由企业或者专家直接提交标准草案,然后按照ISO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审核、修改直至最后批准执行.目前ISO RFID所有标准草案都可以在网站http://www。
中找到。
一、通用RFID技术标准ISO/IEC的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大类,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可以理解为本地单个读写器构成的简单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而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如软件体系架构标准等。
图1 ISO RFID 标准体系框图在图1中,左半图是普通RFID标准分层框图,右半图是从2006年开始制定的增加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以后的RFID标准分层框图。
RFID标准
ISO /IEC 11784
规定动物识别的代码结构 ISO/IEC 11785
规定相关的技术准则
ISO/IEC 14223 为读取动物应答器内的特殊数字提供了协议,这些数字被
存储在集中所有动物数据的中央数据库内
Page 21
第2章 RFID标准
2.2.2 ISO/IEC 18000介绍
标准 ISO/IEC 10536 ISO/IEC 14443 ISO/IEC 15693 卡的类型 密耦合(CICC) 近耦合(PICC) 疏耦合(VICC) 阅读器 CCD PCD VCD 作用距离 紧靠 <10 cm 约50 cm
Page 20
第2章 RFID标准
2.2.1 ISO/IEC标准概述
Page 3
第2章 RFID标准
2.1 RFID标准概述 2.2 ISO/IEC相关标准 2.3 EPC相关标准 2.4 UID相关标准 2.5 我国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6 RFID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7 本章小结
Page 4
第2章 RFID标准
2.1 RFID标准概述
1)ISO/IEC 18000-1 全球认可频率空中接口的一般参量。 2)ISO/IEC 18000-2 针对频率低于135KHZ。 3)ISO/IEC 18000-3 针对13.56MHZ。 4)ISO/IEC 18000-4 针对2.45GHZ。 5)ISO/IEC 18000-5 针对5.8GHZ。但该频段缺乏商业前景,已中止。 6)ISO/IEC 18000-6 针对860-960MHZ。 7)ISO/IEC 18000-7 针对433.92MHZ。
Page 22
第十章RFID标准详解
ISO/IEC的标准体系
ISO/IEC已出台的RFID标准主要关注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 和涉及的数据结构以及它们的实施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技术标准、 数据结构标准、性能标准及应用标准四个方面。 数据标准(如编码标准ISO/IEC15691、数据协议ISO/IEC 15692、 ISO/IEC 15693,解决了应用程序、标签和空中接口的多样性要 求,提供一套通用的通信机制) 空中接口标准(ISO/IEC 18000系列) 测试标准(性能测试ISO/IEC 18047和一致性测试标准ISO/IEC 18046) 实时定位(RTLS)(ISO/IEC 24730系列应用接口与空中接口通信 标准)方面的标准。
标准化是指对产品、过程或者服务中现实和潜在的问题做出规 定,提供可共同遵守的工作语言,以利于技术合作,同时防止贸易 壁垒。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RFID标准,可以解决编码通信、空中 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 应用。
RFID国际标准化机构
1.ISO/IEC
RFID技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分类中属于信息技术中的自动识 别 与数据采集领域(AIDC),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负责制定。
10.1 RFID标准概述
4)应用标准
RFID涉及了众多的具体应用,各种不同的应用涉及不同的行 业,因此标准还需要涉及有关行业的规范,典型标准包括有: ● ISO 10374:货运集装箱标准(自动识别)。
● ISO 18185:货运集装箱的电子封条的射频通信协议。
● ISO 11784:动物的射频识别——编码结构。 ● ISO 11785:动物的射频识别——技术准则。 ● ISO 14223—1:动物的射频识别——高级标签的空中接口。 ● ANSI MH 10.8.4:可回收容器的RFID标准。 ● AIAGB—11:轮胎电子标签标准(汽车工业性动组)。 ● ISO 122/104 JWG:RFID的供应链应用。
rfid的使用标准
rfid的使用标准RFID的使用标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和数据传输。
它在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零售、医疗、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需求不同,对于RFID的使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RFID的使用标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ISO/IEC 18000系列标准是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它包括了对RFID系统的要求、测试方法、数据格式、接口协议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RFID设备可以相互兼容,有利于推动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EPCglobal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标准。
EPC是一种用于商品和物流管理的编码体系,它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物品,使得物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被识别和追踪。
EPCglobal的标准化工作,为RFID在零售、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外,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RFID标准。
例如,中国制定了《RFID标识技术规范》,对RFID标签的频率、功率、编码方式等进行了规范,以保证RFID技术在中国的正常应用。
此外,不同行业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专门的RFID标准。
比如在医疗行业,RFID技术被用于病人的身份识别和药品的追踪管理,因此医疗行业就会有针对性的RFID标准。
总的来说,RFID的使用标准是为了保证RFI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
只有遵循标准,才能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RFID设备可以相互兼容,不同行业的RFID应用可以得到支持,从而推动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所在地区的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RFID设备和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ISOIEC的射频识别标准体系
物联网射频设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I f ThiInternet of Things王洪泊(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00083E mail:foreverwhb119@126comE_mail:foreverwhb119@1第四讲:ISO/IEC的射频识别标准体系主讲人:王洪泊(博士)✓RFID标准概述ISO/IEC RFID技术标准✓ISO/IEC RFID技术标准ISO/IEC RFID 数据内容标准✓ISO/IEC RFID 数据内容标准✓ISO/IEC RFID 性能标准性能标准✓ISO/IEC RFID应用技术标准ISO与IEC是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
ISO与IEC是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ISO与IEC认为制定RFID标准需要考虑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
已出台的RFID标准主要关注于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已出台的RFID标准主要关注于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设计的数据结构及其实施问题。
与RFID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数据内容标准、性能标准和应用标准。
能标准和应用标准ISO与IEC制定的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部分。
集和信息共享两部分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的处理协议。
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信息共享类就是应用系统之间实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
左半构示右半器功示意部分是意框图。
部分是能以后框图。
普通RFI增加辅的RFID D标准助电源标准分分层结和传感层结构✓IOS/IEC技术标准规定了RFID有关技术特性、技术参数和技术规范等。
✓ISO/IEC18000(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规范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信息交互。
18000(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规范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信息交互✓ISO/IEC18000-1是参考结构和标准化的参数定义。
✓ISO/IEC18000-2规定了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信的物理接口。
RFID的ISO IEC标准-2(1)
工作频率在860-930MHz,定义了阅读器和应答 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及防碰撞机制。
标准包含两种通信模式:TYPE A和TYPE B。阅
读器应支持两种模式,并能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应答器向阅读器的信息传输基于反向散射的工作方 式。
1.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阅读器向应答器传输的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 通过定义脉冲下降沿之间的 不同时间宽度来表示4种符号 (0,1,SOF,EOF)。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由阅读器选择其一: •256中取1的PPM方式 (P162 图6.18)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4中取1的PPM方式(P163 图6.19)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4中取1的PPM方式(P163 图6.19)
6. 防碰撞
当阅读器开始接收一个或多个应 答器响应时,将等待应答器响应和完 整接收,并等待一个额外时间t2.
6. 防碰撞
阅读器再发送EOF, 进入时隙2。
6. 防碰撞
阅读器在发送后续EOF启 动下一个时隙前,它要等待一 个时间t3。
6. 防碰撞
在时隙2,无VICC应答,VCD未检 测到VICC的应答的SOF,因此VCD 通过发送EOF,进入时隙3。
1.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在传送帧前,阅读器建立一个未调制的载波(至少 300us的静默时间),接着传送SOF、数据位、EOF构成。 在发送完EOF后,阅读器必须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载 波以提供应答器能量。ASK调制,调制系数为30%
2.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采用FM0编码,编码时字节中的高位先编码。数字0时 ,在位起始和位中间都有电平的跳变;数字为1时,仅在位 起始时电平跳变。
ISO-IEC标准
7
RFID的ISO IEC标准简介
•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
• 近耦合非接触式IC卡的国际标准 • 用于身份证和各种智能卡、存储卡 • ISO/IEC 14443标准由四部分组成,即ISO/IEC 14443-1/2/3/4
• ISO/IEC 14443-2射频能量
载波幅度
110% 100% 90%
• 物品识别标准
• ISO/IEC 18000 :空中接口的重要标准 ,无线频段(频率)有6个,即低于135 kHz, 13.56 MHz,433 MHz,860~960 MHz,2.45 GHz和5.8 GHz。作用距离从数厘米至十 多米不等 • ISO/IEC 18001 :给出了标签的外形要求 • ISO/IEC 10374 :微波应答器的集装箱识别标准 ,工作频率范围为850~950 MHz以及 2.4~2.5 GHz,标签的灵敏度以最大电场强度150 mV/m定义,最大可阅读距离为13 m
20
6 RFID的ISO IEC标准
• TYPE B (与TYPE A相类比)
• • • • • • • • 物理接口 命令和应答的帧格式 数据元素 应答器的存储器 应答器的状态 命令 强制和推荐的命令 防碰撞算法
• 更高的安全性、通信速率、简单的外围电路设计、抗干扰能力
21
阅读器选择应答器组进入识别状态
• 应用标准
• ISO/IEC 10374 、ISO/IEC 18185 、ISO/IEC 11784 等
3
RFID技术相关的标准
• 无线通信管理
• 频谱分布、功率、电磁兼容等内容
• 人类健康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 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所提出的标准和规范
rfid 技术标准
rfid 技术标准RFID技术标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场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它由天线、读写器和标签三部分组成,具有非接触、高效率、大容量、抗干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制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RFID技术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技术标准。
首先,ISO/IEC 18000系列标准是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它包括了RFID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在ISO/IEC 18000系列标准中,定义了不同频段下的RFID系统参数、数据传输协议、标签识别机制等内容,为RFI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其次,EPCglobal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标准,其中最著名的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标准。
EPC标准主要用于商品追踪管理,通过为每个商品分配唯一的电子产品编码,实现了商品的全球唯一标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外,国内也制定了一些RFID技术标准,如GB/T 29768-2013《RFID标签通用技术要求》、GB/T 29769-2013《RFID读写器通用技术要求》等。
这些国家标准对RFID系统的性能、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国内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如汽车行业的ISO 18000-6C标准、物流行业的ISO 18000-6B标准等,这些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场景,对RFID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总的来说,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可以提高RFID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降低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的成本,促进了RFID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因此,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等应继续加强合作,推动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国际RFID技术标准研究系列报道(九)——ISO/IECRFID基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性 。 RFI 基 础 技 术 标 准 体 系 如 图 1 示 ,根 据 数 据 流 ( D 所 标
签 ~ 读 写器一 中间 件一 上 层应 用 程序 ) 的顺 序 , 下而 上分 由
1, “0凡 J , oL t ̄ “ o 1; tt U y UfL ̄, 【  ̄ U[YUt .
射
频
识
别
Re e r h on RFI c n c l t n a d Sy t m n l s ac D Te h i a a d r s e i SO川E S C
北 京航 空 航天 大学 鞠 晓杰 吴华 森 张有 光
l 9 卜 一 56 4
数据结构 I 应用接 I协议 J -
】 9 l3 5 6l_ 一
I 5】 j6 J 9
数据管理接 口
271 4 9 -2
图像编码压缩l传感器受 !
为 四 个 部 分 ,分 别 为 唯 一 性 标 识 标 准 、 空 中 接 口 协 议 、 数 据 协 议 、 件体 系 架构 标 准 。 四部 分从 物 品的 唯 一标识 、 软 这
ac i cue ft h i l tn adss m, n m r e rht tr o c nc a d r t a ds mai s e e as ye u z te anc ne to e oe tn ad. ial telt t h i o t s f h r a d rsF n l,h e m n t c s y a s p o rse ft h i l tn ad r n lzd rm te rgess c nc a d rs ea aye o o e as a f h ap c b t yas t n no FD, o i F D seto a ̄r-sie a ds sr I m bl R I , sf sd e R e a d nom t nscry n f r ai ui . i o e t
第6讲 RFID的ISO IEC 标准
RFID技术标准基本结构
技术标准
设 备
测 试 与 试 验
安 全
协 议
数 据
通 信
物 理 参 数
术 语
读 头
封 装
材 料
试 验
测 试 方 法
电 磁 辐 射
代 码 协 议
传 输 协 议
数 据 编 码
数 据 符 号
数 据 对 象
数 据 结 构
初 始 化 防 碰 撞
通 信 接 口
功 率
传 输 功 率
调 制 方 式
ISO/IEC 18000(空中接口参数)
ISO/IEC 10536(密耦合集成电路卡)
ISO/IEC技术标准 ISO/IEC 15源自93(疏耦合集成电路卡)·
ISO/IEC 14443(近耦合集成电路卡)
ISO/IEC 14443标准
非接触式IC的概述
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读写器发射距离): CICC卡(Close-Couple ICC)密耦合
标准化还不健全会影响到射频技术的采用吗?
这并没有影响到射频技术项目的进行,
不过,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将对射频技
术的使用推广发挥更大的作用。
ISO/IEC RFID标准体系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公认的全球非营利性工业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委 员会(IEC)有密切的联系,ISO和IEC作为整体,担负着制 定全球国际标准的任务,是世界上历史最长、涉及领域做 多的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ISO/IEC对各个频段的RFID都颁布了标准。
规定了非接触的半双工的块传输协议并定义了激 活和停止协议的步骤。这部分传输协议同时适用于A 型卡和B型卡。 TYPE A型PICC激活过程 TYPE B型PICC激活过程 半双工分组传输协议 解除激活
RFID相关标准总览
RFID相关标准总览【RFID射频快报2005年11月29日】标准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气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应用。
但是,如果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进步;如果采用太晚的话,则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开销。
事实上,RFID的相关标准涉及到其许多具体的应用,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宠物标识,货物集装箱标识以及智能卡应用等。
而RFID主要用于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标签能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许多与RFID有关的ISO标准正在研制当中,主要包括可回收货运集装箱,可回收运输单品,运输单元,产品包装,产品标识以及电子货柜封条等。
从GS1(电子商务、物品标识、数据同步交换方面的全球标准化组织)、EPC Global及ISO到国家与地方的众多组织(如日本UID等)以及US IEEE和AIM Global等都已参与到RFID相关标准的研制当中。
由于WiFi,WiMax,蓝牙,ZigBee,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以及其他短程无线通信协议正用于RFID系统或融入到RFID设备当中,这使得RFID等的实际应用变得更为复杂。
此外,RFID当中“接口间的接口”近距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采用有其根源所在:因其用到了RFID设备通常采用的最佳频率。
引用业界某专家的分析来说,RFID与标准的关系可以从处理一下几个问题来说:(1)技术—如接口和转送技术。
比如,中间件技术—RFID中间件扮演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即能连到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数据。
RFID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再转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rfid原理及应用》第6章 rfid的iso iec标准
16
进入能量场
6 RFID的ISO IEC标准
发送 REQA 接收 ATQA
PCD激活TYPE A 型PICC
发送 WUPA
ISO/IEC 14443-3 ISO/IEC 14443-4
• ISO/IEC的RFID标准简介
防碰撞循环
发送 HLTA
否 可以使用 ATS?
非 ISO/IEC 14443-4 协议
考 勤 管 理
城 市 一 卡 通
电 子 车 牌 识 别
智 能 交 通
集 装 箱 运 输
铁 路 车 号 车 次
行 李 包 裹 管 理
生 产 线 管 理
物 流 管 理
产 品 包 装
6 RFID的ISO IEC标准
• ISO/IEC制定的RFID标准概况
• 技术标准
• ISO/IEC 10536 、ISO/IEC 14443 、ISO/IEC 18000系列标准 等
• 数据结构标准
• ISO/IEC 15424 、ISO/IEC 15418 、ISO/IEC 15434 等
• 性能标准
• ISO/IEC 18046 、ISO/IEC 18047 、ISO/IEC 10373-6 等
• 应用标准
• ISO/IEC 10374 、ISO/IEC 18185 、ISO/IEC 11784 等
阅读器接收到一个应答器无差错的应答帧时它发送nextslot命令命令中包括该应答器的签名对此已被识别的应答器进行确认使它进入静默状态以便循环的继续4接收到closeslot命令或nextslot而签名不匹配的参与循环的应答器将自己的时隙计数器加1并和所选择的随机数比较以决定该时隙是否发回应答帧并根据本次循环时的时隙延迟标志决定发回应答帧rfid的isoiec标准typea的防碰撞过程5阅读器按第3步中的三种情况处理直至该循环结束达到了循环空间预置值6一个循环结束后如果在initround命令或closeslot命令中重复循环标志位置为1则自动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第6讲RFID标准
标签识别 数目
264 264
125kHz4kHz 134.2kHz8kHz
ASK ASK, FSK
64 64
CRC—16 CRC—16
ISO/IE C 180003
Mod 1
13.56kHz7kHz
ASK, PPM
Manchester
1.65, 26.48 6.62 26.48
105.94 0~40
RFID标准多元化的原因
(1)技术因素 1)RFID的工作频率 RFID的工作频率分布在低频至微波的多个频段中,频率不同,其技术差异很大。 2)作用距离 作用距离的差异也是标准不同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 (1)应答器工作方式有无源工作方式和有源工作方式两种。 (2)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同,近距离为电感耦合方式,远距离为反向散射耦合方 式。 (3)载波功率的差异。例如,同为13.56MHz工作频率的ISO/IEC 14443标准和 ISO/IEC 15693标准,由于后者的作用距离较远,所以其阅读器输出的载波功率较大 (但不能超出EMI有关标准的规定)。 (4)应用目标不同。 (5)RFID的应用面很宽,不同的应用目的,其存储的数据代码、外形需求、频率选 择、复杂度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6)技术的发展。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制造业的进步,使得标准需要不断融入这些 新进展,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标准。 (2)利益因素 尽管标准是开放的,但标准中的技术专利也会给相应的国家、集团、公司带来巨大 的市场和经济效益,因此标准的多元化与标准之争也是国家、集团、公司利益之争的必 然反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 有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就 如同一座不设防的城,根本 没有技术壁垒可言!
一、RFID标准概述
1、标准的作用
三大RFID技术标准简介
三大RFID技术标准简介目前RFID技术存在三个标准体系:ISO标准体系、EPC Global标准体系和Ubiquitous ID标准体系。
(1)ISO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是RFID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
大部分RFID标准都是由ISO(或与IEC 联合组成)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制定的。
RFID领域的ISO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技术标准(如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与编码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性能与一致性标准(如测试规范等标准)应用标准(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2)EPC Global标准体系EPC 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Auto-ID 中心,以创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为自己的使命。
为此,该中心将与众多成员企业共同制订一个统一的、类似于Internet的开放技术标准,在现有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旗下有沃尔玛集团、英国Tesco等100多家欧美的零售流通企业,同时有IBM、微软、飞利浦、Auto-ID Lab等公司提供技术研究支持。
EPC Global致力于建立一个向全球电子标签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的EPC Global网络,前提是遵循该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
目前EPC global Network技术规范1.0版给出了所有的系统定义和功能要求。
EPC Global已在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专门负责EPC码段在这些国家的分配与管理、EPC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EPC相关技术在本土的宣传普及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EPC Global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由EPC编码、EPC标签及读写器、EPC中间件、ONS服务器和EPCIS服务器等部分构成。
3.2解析RFID ISO系列标准(2018新)[16页]
图3-2 ISO/IEC 18000系列的标准内容
解析RFID ISO系列标准
UHF频段空中接口标准的ISO/IEC 18000标准系列
ISO/IEC的相关标准概述
解析RFID ISO系列标准
ISO/IEC已出台的RFID标准(如图3-1所示)主要关注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 和涉及的数据结构及其实施问题。它具体可以分为技术标准、数据结构标准、性能标 准及应用标准4个方面。
图3-1 ISO/IEC已出台的RFID标准
ISO/IEC的相关标准概述
解析RFID ISO系列标准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人:米志强
目录
1 ISO/IEC的相关标准概述 2 ISO/IEC 18000标准系列
ISO/IEC的相关标准概述
解析RFID ISO系列标准
ISO是公认的全球非营利性工业标准组织。与EPCglobal只专注于860~ 960MHz频段不同,ISO/IEC对各个频段的RFID都颁布了标准。ISO/IEC组织下 的多个分技术委员会从事RFID标准的研究。ISO/IEC JTC1/SC31,即AIDC自 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分技术委员会,其正在制定或已颁布的标准有不同频率下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的参数标准,即ISO/IEC 18000系列标准。 ISO/IEC JTC1/SC17,即识别卡与身份识别技术委员会,其正在制定或已颁 布的标准主要有ISO/IEC 14443系列,我国的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就是该标 准。此外,ISO TC104/SC4识别和通信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集装箱电子封装 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
ISO/IEC认为RFID是自动身份识别和数据采集的一种很好手段,制定RFID标准不仅要考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单品标识,还要考虑电子票证、物品防伪、动物管理、食品与医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应用领域。
基于这种认识,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委托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RFID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即对所有RFID应用领域的共同属性进行规范化;委托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ISO TC104 SC4负责制定集装箱系列RFID标准的制定,ISO TC 23 SC19负责制定动物管理系列RFID标准,ISO TC122和ISO TC104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系列应用标准[1]。
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由技术委员会委托某些专家起草标准草案,也可以由企业或者专家直接提交标准草案,然后按照ISO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审核、修改直至最后批准执行。
目前ISO RFID所有标准草案都可以在网站中找到。
一、通用RFID技术标准ISO/IEC的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大类,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可以理解为本地单个读写器构成的简单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而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如软件体系架构标准等。
图1 ISO RFID 标准体系框图在图1中,左半图是普通RFID标准分层框图,右半图是从2006年开始制定的增加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以后的RFID标准分层框图。
它清晰地显示了各标准之间的层次关系,自底而上先是RFID标签标识编码标准ISO/IEC 15963,然后是空中接口协议ISO/IEC 180 00系列,ISO/IEC 15962和ISO/IEC 24753数据传输协议,最后ISO/IEC 15961 应用程序接口。
与辅助电源和传感器相关的标准有空中接口协议、ISO/IEC 24753数据传输协议以及IEEE 1451标准。
1、数据内容标准数据内容标准主要规定了数据在标签、读写器到主机(也即中间件或应用程序)各个环节的表示形式。
由于标签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的限制,在各个环节的数据表示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
另外主机对标签的访问可以独立于读写器和空中接口协议[2],也就是说读写器和空中接口协议对应用程序来说是透明的。
RFID数据协议的应用接口基于ASN.1,它提供了一套独立于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也独立于标签读写器与标签驱动之间的命令结构。
ISO/IEC 15961规定了读写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3],侧重于应用命令与数据协议加工器交换数据的标准方式,这样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对电子标签数据的读取、写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功能。
该协议也定义了错误响应消息。
ISO/IEC 15962规定了数据的编码、压缩、逻辑内存映射格式[3],以及如何将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转化为应用程序有意义的方式。
该协议提供了一套数据压缩的机制,能够充分利用电子标签中有限数据存储空间以及空中通信能力。
ISO/IEC 24753扩展了ISO/IEC 15962数据处理能力[3],适用于具有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的电子标签。
增加传感器以后,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数据量以及对传感器的管理任务大大增加了,ISO/IEC 24753规定了电池状态监视、传感器设置与复位、传感器处理等功能。
图1表明ISO/IEC 24753与ISO/IEC 15962一起,规范了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电子标签的数据处理与命令交互。
它们的作用使得ISO/IEC 15961独立于电子标签和空中接口协议。
ISO/IEC 15963规定了电子标签唯一标识的编码标准[5],该标准兼容ISO/IEC 7816 -6、ISO/TS 14816、EAN.UCC标准编码体系、INCITS 256以及保留对未来扩展。
注意与物品编码的区别,物品编码是对标签所贴附物品的编码,而该标准标识的是标签自身。
2、空中接口通信协议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规范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信息交互,目的是为了不同厂家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性[6]。
ISO/IEC制定五种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主要由于不同频段的R FID标签在识读速度、识读距离、适用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频段的标准不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这种思想充分体现了标准统一的相对性,一个标准是对相当广泛的应用系统的共同需求,但不是所有应用系统的需求,一组标准可以满足更大范围的应用需求。
ISO/IEC 18000-1 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参考结构和标准化的参数定义。
它规范了空中接口通信协议中共同遵守的读写器与标签的通信参数表、知识产权基本规则等内容。
这样每一个频段对应的标准不需要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规定。
ISO/IEC 18000-2 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中频125~134KHz,规定了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信的物理接口,读写器应具有与Type A(FDX)和Type B(HDX)标签通信的能力;规定了协议和指令以及多标签通信的防碰撞方法。
ISO/IEC 18000-3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高频段13.56MHz,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
关于防碰撞协议可以分为两种模式,而模式1又分为基本型与两种扩展型协议(无时隙无终止多应答器协议和时隙终止自适应轮询多应答器读取协议)。
模式2采用时频复用FTDMA协议,共有8个信道,适用于标签数量较多的情形。
ISO/IEC 18000-4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微波段2.45GHz,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
该标准包括两种模式,模式1是无源标签工作方式是读写器先讲;模式2是有源标签,工作方式是标签先讲。
ISO/IEC 18000-6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超高频段860~960 MHz,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
它包含TypeA、TypeB和TypeC三种无源标签的接口协议,通信距离最远可以达到10m。
其中TypeC是由EPCglobal起草的,并于2006年7月获得批准,它在识别速度、读写速度、数据容量、防碰撞、信息安全、频段适应能力、抗干扰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2006年递交了V4.0草案,它针对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电子标签的特点进行了扩展,包括标签数据存储方式和交互命令。
带电池的主动式标签可以提供较大范围的读取能力和更强的通信可靠性,不过其尺寸较大,价格也更贵一些。
ISO/IEC 18000-7适用于超高频段433.92 MHz,属于有源电子标签。
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
有源标签识读范围大,适用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跟踪。
3、测试标准测试是所有信息技术类标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ISO/IEC RFID标准体系中包括设备性能测试方法和一致性测试方法。
ISO/IEC 18046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内容有标签性能参数及其检测方法:标签检测参数、检测速度、标签形状、标签检测方向、单个标签检测及多个标签检测方法等;读写器性能参数及其检测方法:读写器检测参数、识读范围、识读速率、读数据速率、写数据速率等检测方法。
在附件中规定了测试条件,全电波暗室、半电波暗室以及开阔场三种测试场。
该标准定义的测试方法形成了性能评估的基本架构,可以根据RFID系统应用的要求,扩展测试内容。
应用标准或者应用系统测试规范可以引用ISO/IEC 18046性能测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应用标准和应用系统具体要求进行扩展。
ISO/IEC 18047对确定射频识别设备(标签和读写器)一致性的方法进行定义,也称空中接口通信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只要求那些被实现和被检测的命令功能以及任何功能选项。
它与ISO/IEC 18000系列标准相对应。
一致性测试,是确保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的技术要求,也即系统的一致性要求。
只有符合一致性要求,才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同一个RFID网络内能够互连互通互操作。
一致性测试标准体现了通用技术标准的范围,也即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所必须的技术内容,凡是不影响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内容尽量留给应用标准或者产品的设计者。
4、实时定位系统(RTLS)实时定位系统可以改善供应链的透明性[8],船队管理、物流和船队安全等。
RFID标签可以解决短距离尤其是室内物体的定位,可以弥补GPS等定位系统只能适用于室外大范围的不足。
GPS定位、手机定位以及RFID短距离定位手段与无线通信手段一起可以实现物品位置的全程跟踪与监视。
目前正在制订的标准有: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它规范了RTLS服务功能以及访问方法,目的是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访问RTLS系统,它独立于RTLS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
ISO/IEC 24730-2 适用于2450MHz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
它规范了一个网络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RTLS发射机发射无线电信标,接收机根据收到的几个信标信号解算位置。
发射机的许多参数可以远程实时配置。
ISO/IEC 24730-3适用于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
内容与第2部分类似5、软件系统基本架构2006年ISO/IEC开始重视RFID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工作[4],将ISO/IEC 24752调整为6个部分并重新命名为ISO/IEC 24791。
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对RFID应用系统提供一种框架,并规范了数据安全和多种接口,便于RFID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应用程序不再关心多种设备和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差异,便于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能够支持设备的分布式协调控制和集中管理等功能,优化密集读写器组网的性能。
该标准主要目的是解决读写器之间以及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信息,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RFID数据信息的共享越来越重要。
ISO/IEC 24791标准各部分之间关系如下图:图10-2软件体系基本结构框图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1)ISO/IEC 24791-1 体系架构:给出软件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各部分标准的基本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