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总学时数:16 学时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制药》等课程奠定基础。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现代生物技术导论(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technology)是一门全面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学科,课程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全方位的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内容涉及DNA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农药和肥料,动植物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
它的内容体现原理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具有全、新特点。
2、教学目标及意义(1)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向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介绍生物技术各主要分支学科的概况及其最新进展;掌握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教学,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严谨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并提高他们采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是针对生物技术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讲授上注意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增加教材没有的而正在被逐渐应用的生物技术的内容。
由于课时的原因,注意抓住重要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和医学、农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的内容,开脱学生的思路。
在课堂讲授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方法上改进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维。
结合本教研室师资力量,派遣不同专业方向的多位特长教师授课,授课教师要求具有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学位或职称资格。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研究方法。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20266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e to Bio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二、课程简介“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
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工程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因此让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对拓展知识面、提高现代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概要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2.了解生物技术的各项技术及其相互关系3.认识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1.主要内容:生物技术概念、基本内容、所设计的学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Z033144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文名称:课程性质:选修课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及环境诸方面的作用和成果,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
本课程教学将采用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1 个学期,分为《生物技术总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生物技术与能源》、《生物技术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在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与相关学科有机衔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难点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难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专业选修课教学以理论教学法为主,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采用课堂PPT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开展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可根据讲授内容安排习题课,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实践环节本课程为通识课,暂无实践环节(六)教学时数分配表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时数分配表(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认识和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导向性。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logy课程编码:BIOL1003学时:48(含课外学时4)学分:3分适用对象:大学本科生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7-04-007958-5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编写,《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7—04-007959-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一样,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并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带头科学。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学都将生命科学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为本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更多地增添一些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使人们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发生了变化,工科专业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而应该是培养在一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且具有更为积极的应付挑战的能力和更高的整体素质的人才。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参加到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边缘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中来。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并使学生掌握理解这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 介绍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思想、原理、理论、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学科分支和前沿知识;2. 强调现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相互影响和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由此提出的新问题;3.启发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生命现象,各学科交叉协作共同推动各学科的协同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1 绪论---生物系统和生命科学1.1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科学的定义1.2为什么学习生命科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绵羊“多利”的克隆人类面临的挑战、新世纪的大学生不能没有现代生物学基础知识1.3如何学习生命科学1.4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2.1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小分子、维生素2.2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2.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4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工程3.1动物细胞工程3.2植物细胞工程第三章:生命延续的本质3.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和变异、基因(gene)和等位基因(allele)、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3.2配子的发生和减数分裂3.3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基因和环境3.4遗传工程3.4.1遗传工程的基本操作3.4.2遗传工程的应用3.5遗传病与基因治疗3.5.1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5.2遗传病和线粒体遗传3.5.3优生学3.5.4基因治疗3.5.5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章:生命的自我调控体系---信息传递和处理4.1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4.2内分泌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4.3免疫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第五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5.1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5.2多彩的植物世界5.3多姿的动物世界5.4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六章生命世界的生存规则---生物与环境(讨论)第七章生命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目标四、实践环节(教学目前条件有限,无法开设实践课,而生命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现有条件下建议购买一些相关内容的光盘需要时播放)五、课内学时分配六、课外学时分配大纲制定者:于海霞执笔大纲审定者:吕芳大纲批准者:×××大纲校对者:。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生物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生物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生物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生物技术概述(4 学时)1、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畴2、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3、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二)基因工程(8 学时)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DNA 重组技术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其他工具酶3、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4、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组中获取通过反转录获取人工合成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三)细胞工程(8 学时)1、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2、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3、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四)发酵工程(8 学时)1、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发酵动力学2、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接种发酵过程的控制产物的分离与提取3、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发酵罐辅助设备4、发酵工程的应用食品发酵医药发酵环境保护(五)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6 学时)1、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步骤蛋白质工程的应用2、酶工程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工程的应用(六)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4 学时)1、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实验室的安全2、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七)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与展望(4 学时)1、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2、生物技术的发展展望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和图片,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生物学技术(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课程编码:1313076215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课总学时数:44课内实验时数:24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现代生物学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扫描等现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现代化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等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超离心技术第一节基本原理离心力[3];沉降系数[3];沉降时间[1];沉降速度[2];重点:相对离心力难点:沉降系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什么是相对离心力?思考题:沉降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节离心机的种类和基本结构离心机的类型[3];离心机的特点[3];离心管的类型和特点[2][3];重点:制备性离心机的种类难点:超速离心机的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实验用离心机分为哪两类?制备性离心机又分为哪几类?思考题:超速离心机与高速冷冻离心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本质[3];Lambert-Beer定律[3];吸收定律的正确应用[3];重点:Lambert-Beer定律难点:分子轨道理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什么是Lambert-Beer定律?思考题:导致Lambert-Beer定律偏离的因素有哪些?第二节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光源[2];单色器[3];样品室[2];检测器[2];放大线路和显示单元[2];重点:单色器难点:放大线路和显示单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单色器的作用是什么?思考题: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优点有哪些?思考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设计与一般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区别?第三节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2];分子吸收光谱表示法[2];标准曲线法[3];多组分分析法[3];导数分光光度法[2];微扰差光谱法[3];重点:定量分析难点:导数分光光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什么是发色团?思考题:微扰差光谱法有哪些应用?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第一节荧光分析的基本知识荧光的产生[1];荧光量子产率[1];荧光强度[1];荧光偏振[1];相对荧光量子效率[2]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2];荧光分析法原理[3];重点: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难点:荧光分析法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思考题:1.荧光是怎样产生的?2.荧光强度的单位是什么?第二节荧光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温度对荧光的影响[1];pH的影响[1];溶剂的影响[1];荧光的消退[2];防止污染[1]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重点:温度、pH、溶剂对荧光的影响难点:荧光的消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思考题:荧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与哪些条件有密切关系?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2];原子谱线的轮廓与变宽[2];吸收定律[2];重点: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难点:吸收定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思考题:1.共振发射和共振吸收是怎样产生的?2.原子谱线的形状是如何表示的?3.什么是半波宽度?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1];原子化器[1];单色器[1];检测器和读出系统[2];重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难点:检测器和读出系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思考题: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叙述其作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方法;3. 学习常见的生物技术应用,了解其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基因工程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 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对生物体进行研究、改良和利用的一门交叉学科。
教师通过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方法a.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手段。
教师以DNA重组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为主线,讲解酶切、连接、转化等关键过程,并通过实例演示学生如何进行DNA重组实验。
b.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基于DNA重组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可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复制和扩增。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基因克隆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如质粒构建、转化和筛选等。
c.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旨在推动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与研究。
教师通过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和研究的深远意义。
3. 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a.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等。
教师通过案例介绍,讲解DNA鉴定、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b.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转基因作物培育、动物繁殖技术和农药开发等。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转基因作物的优势和争议,以及现代畜牧技术与农药研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060336 开课院系: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课程类别:本专业必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课内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技术制药基础审定:杜宏武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1) DNA重组、蛋白质与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2) 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等应用生物技术,(3) 重组疫苗、抗体工程、生物芯片、分子诊断、干细胞、基因治疗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抗体工程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课程难点:本课程的难点在于掌握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新的技术和实际应用。
3.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了解生物技术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的新进展。
为学生将来从事该领域科研、创业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方法与应用技术。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课堂教学( 32学时)1.绪论(2学时)1.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1.2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商业化情况1.3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景1.4 了解中国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2.DNA重组技术与基因操作(2学时)2.1 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2.2 介绍类型II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和主要用途2.3 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的克隆载体2.4 了解原核细胞的转化和筛选的原理和方法3.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操作(2学时)3.1 了解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3.2 了解有功能的启动子的分离3.3 理解并掌握可调控强启动子的分离3.4 理解并掌握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3.5 了解原核表达载体3.6 了解在原核生物中提高蛋白质表达量的方法3.7 了解原核生物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4.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2学时)4.1 基因诱变4.2 定点诱变在蛋白质工程中应用4.3 蛋白改进的其他常用方法4.4 了解用蛋白质工程对限定性内切酶进行改造的方法5.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2学时)5.1生产蛋白药物5.2 生产限制性内切酶5.3 生产生物小分子5.4 生产生物多聚体6.现代发酵工程(2学时)6.1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6.2 发酵过程的优化6.3 生物反应器6.4 发酵产品的下游处理7.现代生物农药(2学时)7.1 微生物杀虫剂7.2 动物杀虫剂7.3 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7.4 生物除草剂8.现代微生物肥料(1学时)8.1 了解微生物的固氮作用8.2 了解固氮酶的作用机制8.3 理解并掌握固氮酶基因的分离方法8.4 了解氢化酶的基本知识8.5 了解其他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9.生物净化与生物废料再生(1学时)9.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降解非生物物质中的应用9.2 了解淀粉和其他含糖废液的利用情况9.3 了解木质纤维的利用的基本情况9.4 了解废气废水的生物净化10.真核细胞中重组蛋白的表达(2学时)10.1 理解并掌握酵母表达系统10.2 理解并掌握杆状病毒转化载体的构建及大规模应用中的一些问题10.3 了解哺育动物细胞的表达系统11.植物基因工程(1学时)11.1 理解并掌握植物转化的方法11.2 理解并掌握植物抗性基因工程11.3 了解改进作物的品质和花卉的性状11.4 了解雄性不育基因工程的基本方法11.5 了解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内容11.6 了解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12.转基因动物(1学时)12.1 理解并掌握转基因鼠的研究方法12.2 理解并掌握转基因鼠的应用12.3 了解其他转基因动物如牛、羊、猪等12.4 了解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12.5 了解克隆动物的基本情况13.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工程(1学时)13.1 理解并掌握抗体的结构和功能13.2 理解并掌握单克隆抗体13.3 理解单克隆抗体的改造和应用13.4 了解抗体的表达系统13.5 了解抗体芯片14.现代分子诊断技术(3学时)14.1 理解并掌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和局限性等14.2 理解并掌握DNA诊断系统如核酸杂交、疟疾的分子诊断等14.3 理解并掌握DNA指纹鉴定方法14.4 了解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14.5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14.6 了解癌症的分子诊断技术14.7 了解环境微生物的检测15.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3学时)15.1 了解疫苗的简介15.2 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疫苗15.3 理解并掌握DNA免疫方法15.4 理解并掌握活体重组疫苗及其载体系统15.5 了解细菌及其他疫苗的基本情况15.6 了解艾滋病疫苗15.7 了解肿瘤疫苗16.人类基因的克隆(1学时)16.1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研究方法16.2 理解并掌握基因芯片的原理及目前的发展状况16.3 了解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17.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2学时)17.1 了解基因治疗的历史及现状17.2 理解并掌握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17.3 理解并掌握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17.4 理解并掌握反义疗法17.5 了解通过核酶进行基因治疗18.现代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2学时)18.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规则及要求18.2 了解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及有关安全管理规则18.3 了解中国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相关法规18.4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专利的基本情况18.5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瞿礼嘉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2版参考书1. Colin Ratledge et al,《Basic biotechn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版2. 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3. 瞿礼嘉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4.朱圣庚主编,《生物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版五、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方面的发展及目前比较前沿的技术,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综述,其中至少要看15篇英文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60336 开课院系: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课程类别:本专业必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课内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技术制药基础
审定:杜宏武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1) DNA重组、蛋白质与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2) 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等应用生物技术,(3) 重组疫苗、抗体工程、生物芯片、分子诊断、干细胞、基因治疗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现代生物技术
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抗体工程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课程难点: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掌握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
现代生物技术的新的技术和实际应用。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了解生物技术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的新进展。
为学生将来从事该领域科研、创业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方法与应用技术。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 32学时)
1.绪论(2学时)
1.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
1.2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商业化情况
1.3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景
1.4 了解中国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2.DNA重组技术与基因操作(2学时)
2.1 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2.2 介绍类型II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和主要用途
2.3 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的克隆载体
2.4 了解原核细胞的转化和筛选的原理和方法
3.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操作(2学时)
3.1 了解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3.2 了解有功能的启动子的分离
3.3 理解并掌握可调控强启动子的分离
3.4 理解并掌握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3.5 了解原核表达载体
3.6 了解在原核生物中提高蛋白质表达量的方法
3.7 了解原核生物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4.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2学时)
4.1 基因诱变
4.2 定点诱变在蛋白质工程中应用
4.3 蛋白改进的其他常用方法
4.4 了解用蛋白质工程对限定性内切酶进行改造的方法
5.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2学时)
5.1生产蛋白药物
5.2 生产限制性内切酶
5.3 生产生物小分子
5.4 生产生物多聚体
6.现代发酵工程(2学时)
6.1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6.2 发酵过程的优化
6.3 生物反应器
6.4 发酵产品的下游处理
7.现代生物农药(2学时)
7.1 微生物杀虫剂
7.2 动物杀虫剂
7.3 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7.4 生物除草剂
8.现代微生物肥料(1学时)
8.1 了解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8.2 了解固氮酶的作用机制
8.3 理解并掌握固氮酶基因的分离方法
8.4 了解氢化酶的基本知识
8.5 了解其他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
9.生物净化与生物废料再生(1学时)
9.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降解非生物物质中的应用
9.2 了解淀粉和其他含糖废液的利用情况
9.3 了解木质纤维的利用的基本情况
9.4 了解废气废水的生物净化
10.真核细胞中重组蛋白的表达(2学时)
10.1 理解并掌握酵母表达系统
10.2 理解并掌握杆状病毒转化载体的构建及大规模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0.3 了解哺育动物细胞的表达系统
11.植物基因工程(1学时)
11.1 理解并掌握植物转化的方法
11.2 理解并掌握植物抗性基因工程
11.3 了解改进作物的品质和花卉的性状
11.4 了解雄性不育基因工程的基本方法
11.5 了解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内容
11.6 了解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12.转基因动物(1学时)
12.1 理解并掌握转基因鼠的研究方法
12.2 理解并掌握转基因鼠的应用
12.3 了解其他转基因动物如牛、羊、猪等
12.4 了解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12.5 了解克隆动物的基本情况
13.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工程(1学时)
13.1 理解并掌握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13.2 理解并掌握单克隆抗体
13.3 理解单克隆抗体的改造和应用
13.4 了解抗体的表达系统
13.5 了解抗体芯片
14.现代分子诊断技术(3学时)
14.1 理解并掌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原理和局限性等
14.2 理解并掌握DNA诊断系统如核酸杂交、疟疾的分子诊断等
14.3 理解并掌握DNA指纹鉴定方法
14.4 了解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14.5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
14.6 了解癌症的分子诊断技术
14.7 了解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15.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3学时)
15.1 了解疫苗的简介
15.2 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疫苗
15.3 理解并掌握DNA免疫方法
15.4 理解并掌握活体重组疫苗及其载体系统
15.5 了解细菌及其他疫苗的基本情况
15.6 了解艾滋病疫苗
15.7 了解肿瘤疫苗
16.人类基因的克隆(1学时)
16.1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研究方法
16.2 理解并掌握基因芯片的原理及目前的发展状况
16.3 了解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7.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2学时)
17.1 了解基因治疗的历史及现状
17.2 理解并掌握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
17.3 理解并掌握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
17.4 理解并掌握反义疗法
17.5 了解通过核酶进行基因治疗
18.现代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2学时)
18.1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规则及要求
18.2 了解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及有关安全管理规则
18.3 了解中国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相关法规
18.4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专利的基本情况
18.5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瞿礼嘉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2版
参考书
1. Colin Ratledge et al,《Basic biotechn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版
2. 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 瞿礼嘉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4.朱圣庚主编,《生物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版
五、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方面的发展及目前比较前沿的技术,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综述,其中至少要看15篇英文文献。
六、说明
本课程为非双语教学,是多媒体教学。
成绩
考核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期中考试、回答问题等),期末成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