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元微之书》ppt精品课件 粤教版

合集下载

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

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

友谊深深深几许
梦微之
酬乐天频梦微之
白居易
元稹
晨起临风一惆怅
山水万重书断绝
通川盆水梦相闻
念君怜我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
我今因病魂颠倒
昨夜三更梦见君
惟梦闲人不梦君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同登进士、主张相同、 同相唱和、同时被贬。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平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诗的第一句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 句笔锋一转,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 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 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 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 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 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 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今儿这封信,八成是 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
对联趣话
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 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 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 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 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 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 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便乱写。写好信 封的时侯,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 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 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XXX鸣叫。平生老友, 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 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 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 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 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 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 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与微之书_课件

与微之书_课件

字 音
挛(luán) 挈(qiâ) 蚋(ruì) 帙(zhì)

惙(chuò) 虺(huǐ) 瘴(zhàng)疠(lì) 湓(pãn)

一词多义

置:

故:
①且置是事(动词,放下) ②因置草堂(动词,建造) ③沛公则置车骑(动词,丢 下)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动词,放置) ⑤内外多置小门(动词,安 置)
说出,他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
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
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
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
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 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 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 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天居 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 懂,“老妪能解”便是。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 歌》等最为著名。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①平生故人,去我万里(形 容 词,旧) ②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副 词, 特意) ③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仍旧)

修:
①修竹千余竿(长,修长)
②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修饰)
③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④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⑤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治理) ⑥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
4.“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

与微之书ppt8 粤教版

与微之书ppt8 粤教版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 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 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 这一段写作者收到了微 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 之的信,简述信的内容 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 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 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 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 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 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 伤不已啊。 抒写因得微之深情之书的感念。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念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 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 写如后云云。
与 微 之 书
白 居 易
阳春一中 熊丽霞
有关人物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 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 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唐 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 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 《琵琶行》,第三年,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 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 思念之情。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 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 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luán)乖隔, 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

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

去平 长生 兄故 去人 夏, 自去 徐我 州万 至里 去离年,,距名离词,动 词
书作 信此 手书 把夜 笔, ,正 随在 意草 乱堂 书中 书山写窗,下 动词 书信,名词
栏 目 链

微之于我也对,对于,介词 于流水周于舍下 在,介词
飞泉落于檐间 从,介词
(4)词类活用。
①地少.瘴疠
__形__容__词__作___动__词__,__少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挚的感情。第3段,叙述自己的近况,也是为了让朋友放
心,不必挂念,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心。第4段,抒情性又转
强烈,直接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结构 框架
述 追离 往情 事
栏 目
与微之书
表达思念之情
叙近怀
链 接
表思情
余之感,做到了琐而不碎。
写作 特色
2.强烈的抒情色彩。
白居易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抒情
色彩。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与友人的真挚感情,
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每段所写重点虽然不相同, 栏

但都能体现出与友人的友谊。第1段,直接叙述离别之情,
链 接
感情强烈。第2段,追述往事,所寄书信,赠答诗文体现出
乐水的雅趣和闲适。
写作 特色
1.选材琐而不碎。
白居易在给友人元稹的这封信中,抒发了对友人
深切的思念之情。文中既追述往事,又描述近况,但

从选材来看,并没有什么大事。作者信手把笔,随便


抒写,将一些日常的小事写得乐趣盎然。虽然只是一

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但更能显出与友人间真挚自然的
感情。作者虽然写这些小事,但并没有给人以零碎多

《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选修2)

《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选修2)

• 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诗,诗中写道: •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好友对自己如此情深,竟在梦中与自己相见。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也整天思念他, 为什么就不能梦见呢?元稹十分懊恼,觉得 大概是自己一来通州,就染上疟疾,至今不 愈,以致神思混乱的缘故。于是也写诗一首, 《酬乐天频梦微之》:
第三段翻译(2) 记叙在江州的第三泰事。(庐山建庵,怡然自得)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 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 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 老。此三泰也。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 离了蓝桥驿,经过商州、襄阳,诗人由 汉水乘舟而行。在船上诗人经常反复吟 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 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途中写下这样一 首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 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 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 虽然有但很少。湓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 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 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 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
记叙在江州的第二泰事。(气候 适宜,衣食尚足)
第一段翻译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当时)书信开头 的形式。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 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 (luán)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粤教版 与微之书优秀PPT课件15

粤教版  与微之书优秀PPT课件15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 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 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 的交谊情分。信上并且说:病危时,没有时间 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 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 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 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 “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 段 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 旨 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 : 追 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 往 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事
山中与元九书 白居易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 元、 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子。
第三段(2)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zhà ng lì ),乃至蛇 虺(huǐ)蚊蚋(ruì ),虽有,甚稀。湓(pé n)鱼颇 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 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 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乃至: 至于 颇肥: 类: 虽: 很鲜美 类似,相似 虽然 动词做名词,收入
与微之书
白居易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
千 呼 万 唤 始 出 来 ,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选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与微之书课件粤教版选修2

近 3 000 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深入浅出,通俗
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
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
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了他
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3.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天亮)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 4.古今异义 形骸且健,方寸 甚安 .. 古义:心绪、心态。 今义:一寸见方。 5.文言句式 ( 省略句,状语后置) ①封题(于)其上 ②此一泰也(判断句,“ 也” 表判断)
③流水周于舍下(状语后置)
6.重点句子翻译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
2.一词多义
且置是事 ( 动词,放置、放下 ) . ( 动词,建造) 草堂 ①置因置 . 今悉置 在目前 ( 动词,安置) .
不得足下书 ( 名词,书信 ) . ( 动词,书写 ) ②书随意乱书 . 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 名词,文字) .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 (形容词,旧的 ) . 录三泰以先奉报 (副词,特意) ③故今故 . 大人故 嫌迟 (副词,仍然、仍旧) . 修竹千余竿 ( 形容词,长、修长 ) . 词 (动词,修饰)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 . 乃重修岳阳楼 (动词,修建) . ④修 (动词,修理、整修) 守战之具 修 .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动词,整治) . 是以圣人不期修 古,不法常可 (动词,学习) .
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背景资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
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

粤教版选修《与元微之书》ppt课件

粤教版选修《与元微之书》ppt课件
与 元 微 之 书
白 居 易
有关人物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 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 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 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 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 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 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 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 念之情。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样粘,不能分开
白首:老了
进不得相合:指热情
有所求
天实为之:实,语气词, 加强语气
之,这样
表疑问或反问 的句式。例: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放在动词前组 成名词性短语,表 示……的人,
……的事物, ……的地方。
• 仆:
我(谦称)
• 疾状: 病的情况
• 病心: 病时的心情
• 唯:

• 封题: 封起来,题上字
• 理解作者写此信时的情怀及蕴含于文中 的感人肺腑之友情。
• 学习“所、耳、也”等 • 虚 “其词……乎”的句 • 式“此……也”的句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挛 数帙 形骸 蚊呐 啾啾

luá n zhì há i ruì jiū
仆 pú 危惙 chuò 幢幢 chuá 恻恻 cè ng 提挈 qiè 蛇虺 huǐ 自给 jǐ 墙援 yuá n 瞥然 piē 笼鸟槛猿 jià n
欲二年矣: 将要 况以胶漆之心:
离阔如此: 长期离别
进不得相合:指热情 有所求
与 元 微 之 书
白山 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 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 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 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 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 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 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 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 念之情。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诗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 和 十年,因与宦官不和被贬于通州司 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病,几乎丧命, 且于病危中得知好友白居易也被贬, 即产生强烈的政治共鸣。
白居易
• • •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舟中读元九诗》 •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
元 稹
《连昌宫词》 《琵琶歌》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目的要求
• 理解白居易的诗论观点“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应“为君为 臣为民为事而作”,要“感于事,动于 情,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成诗”。 • 理解作者写此信时的情怀及蕴含于文中 的感人肺腑之友情。 • 学习“所、耳、也”等虚词 • “其……乎”的句式 • “此……也”的句式
身体
提携,扶助 代词 这是……(判断句式) 蚊虫。蚋,吸食人畜 血液的一种昆虫。
高大 长 青色的女萝 (一种爬蔓的植物) 环绕 分布 池边的石阶 尽,全
• 周 • 罗 • 池砌 • 殚
• 弥

身 气 健 庐 候 心 山 适 安 建 宜 家 庵 衣 人 怡 食 团 然 尚 聚 自 足 得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以,凭借 胶漆,像胶和漆那 样粘,不能分开 天实为之:实,语气词, 加强语气 之,这样 白首:老了
• 仆:
我(谦称)
• 疾状:
表疑问或反问 的句式。例: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病的情况
病时的心情 只
• 病心: • 唯:
• 封题:
• 以: • 于我:
封起来,题上字 用 对待我
放在动词前组 成名词性短语,表 示……的人, ……的事物, ……的地方。
目的要求
• 理解白居易的诗论观点“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理解作者写此信时的情怀及蕴含于文中 的感人肺腑之友情。 • 学习“所、耳、也”等 • 虚词 “其……乎”的句 式 • “此……也”的句 式
***************************************** 中学语文网——主题班会网 (文书写作 免费课件 教案 试题 主题班会) 精品资源,天天更新! *****************************************
• 其如是乎: 竟是这样(信赖) • 所: 代词 贬官 • 左降
• 幢幢 • 不可闻 • 恻恻: • 耳 影子摇晃的样子 听到心里难受
悲痛、伤心 语气词
• 近怀
• 涉 • 形骸 • 提挈 • 所 • 此……也 • 蚊蚋
近来的心情 经历,过 • 乔 • 修 • 青萝
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表示……的人, ……的事物, ……的地方。
• 两人同时登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于是结为兄弟, 一生在仕途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创 作上相互影响和促进,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深厚、真 诚、纯挚的关系。 • 讽喻诗运动是以两人的名字为标志的。两人不仅在 诗歌理论上思想观点一致,而且在诗歌创作上的艺 术素养相等,因而唱和很多。他们许多诗篇在思想 内容、表现手法、语言技巧、艺术风格上往往难以 区别,这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