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2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教案)

第10课酬赠诗四首(教案)李建辉教学要点:1 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2 学习化解生活尴尬的交际技巧;3 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意创造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

重难点:1 学习化解生活尴尬的交际技巧;2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意创造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鉴赏《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步骤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生活的尴尬”的话题上来。

二鉴赏《节妇吟》(一)讲述张籍的“尴尬”:应运李师道,就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而拒绝,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于是有了《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一诗,展示基本解读文字: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

(二)意读,请学生根据原诗,以他三人称的口吻分两段讲述这个故事1 接珠一个已婚妇女遇到一个对自己有意的男子,两人先是以目传情,接着那个男子就送给这个妇女一对明珠,尽管坚持不收,但拗不过男子的真诚,感到却之不恭,最后还是收下了,并珍藏在内衣里。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 描写。先出“鸿雁”、 “云山” ——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 后写“愁里听”、 “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 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
节妇吟
张司业 ——张籍 张籍 (约 766-约 830)字文昌,原籍 吴郡 (今江苏省苏州市 ), 后移居和州 (今安 徽省和县 )。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 孟郊介绍, 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 进士考官, 张籍被荐, 次年在长安进士及 第。
【答案】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
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 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 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2.诗中的节妇为什么强调“妾家”、“良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方式: 1. 两首诗都是写××, 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试作简答。 2.两首诗的题目相同,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3.两首诗同写××,两首诗歌中的××各有什么特点? 4.两首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
答题步骤: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 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 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 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
【答案】 分别指诗人朱庆馀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教官。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浩初,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上人,对和尚的敬称。 作者被贬到柳州(今广西柳州市)作刺史,浩初从临贺去看 他。看山,观览山景。京华,京城,指长安。此诗作于柳 宗元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壮年,正是大展宏图之际, 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
三、文学常识
2.《酬乐天频梦微之》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815 年)。这一年王承宗、李师道 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武元衡。当时白 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手和幕后 主使,被藩镇势力以“越职言事”之罪名,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听说后,写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 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 窗。”
又《得乐天书》:“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白居易有《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更梦见君。”以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 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
3.《近试上张籍水部》 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 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 望声名传入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 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酬赠诗常见感情: 1.思念之情。如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王维《辋 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请托之意。如王维《望洞庭赠张丞相》、朱庆馀《近试 上张籍水部》。 3.表明心志。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张 籍《节妇吟》。 酬赠诗常用手法:比兴、拟人、比喻、反衬、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叙事抒情等。
是忠恕罢了。”
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 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 也。”

2.10+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0+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对那被禁在深宫里的少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第二天一早,他特地赶到郊外小河,把梧桐叶放在
水面上。梧桐叶像小舟,顺流飘走了。顾况心中默
念:“皇宫虽深,总禁不住流水,愿梧叶能传递我
的感情。” 从那以后,顾况天天到河边转悠,等待梧桐叶飘来。 一天,两天,终于有一天,河面上又飘来一片大梧 桐叶。他急忙捞起来,叶上果然有诗:“一叶题诗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文昌 ,原籍吴郡 ( 今江 张籍 ( 约 766— 约 830) ,字 _______ 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 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 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有 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 《___________ 王建齐名。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
乘春取次行。”顾况遥望深宫,想象宫女孤独寂寞 的生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妻妾 (qiè ) 红罗襦 (rú ) . . 剑铓 (má nɡ) . 二、字形辨认 唯唯一 惟惟妙惟肖 维思维
执戟 (jǐ) 夫婿 (xù ) . .
2.资料链接 《节妇吟》 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此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这是一首具有
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
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 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 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 收买的决心。
监察御史。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 遭到了保守派的极力反对。改革失败后,王叔文被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诗人以宏观的眼界,似在 俯视整个海滨之地,将一座座山 峰比作锋利的“剑铓”。
表达
典故
对故乡的思
念之深切。
[悟情感] 12.“海畔尖山似剑铓”中“山”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 情? 提示:诗中“尖山似剑铓”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 天,思念家园愁肠如割的痛楚。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十)
长时间在病榻中苦闷,百无聊赖,幸 近有起色,我想起找出台湾大学前中文系 主任叶庆炳先生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来 浏览消遣,在读到中唐诗时,其中提到张 籍之写实诗中有脍炙人口之《节妇吟》一 章,读之殊感兴味,特抄录于后,以供同 好吟赏,并述明我对这首诗读后的感受与想法,请不吝指教。
[悟情感]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 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三、阅读《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7.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提示: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娇羞、可爱,担心、惶恐填充 于心的新嫁娘的形象。
[析技巧] 8.这首诗采用了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手法?请举例予 以说明。 提示:采用了“比”的手法。如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 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 [悟情感] 9.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 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 安和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期待。
酬赠诗具有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的特点。酬赠诗 和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有所不同,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 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
1.妾.(qiè) 4.执戟.( jǐ)
2.缠.绵.(chán m ián ) 5 .夫.婿.(fū xù )
3.红罗襦.(rú) 6.剑铓(m á)

高中语文 2.10 酬赠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2.10 酬赠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惟梦闲人不梦君!
【韵译】:万水千山雁书难传,感 念你可怜我而在梦中与我相见。无 奈我如今疾病缠身心神恍惚,梦到 的总是闲人而独独与你不相干!
精选课件
背景:白居易《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回梦见君。
【韵译】:早晨起来迎着清冷的晨风我多 么惆怅,通川湓水迢迢千里我们只能在梦 中相见。不知你想念我所为何事,至于我 昨晚三次梦见你。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 海畔尖山似剑铓,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 • 散上峰头望故乡。
精选课件
作者介绍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 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 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 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 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 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 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韵译】:我曾经历过沧海的深广,自然 不会为别处的水所迷,我曾经目睹了巫山 云霞的绮丽曼妙,哪里还有比那更美的呢? 取道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顾视,一来是 因为我正修道二来便是因为你啊!
精选课件
酬乐天频梦微之
• 提示二:进一步来说,张籍在拒绝藩镇首 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难 道他内心深处也乐于去做李师道的幕僚 吗?
精选课件
拓展延伸:怎样说“不” 仿
▼情境一:假设,有一个异性多次向你表白 他(她)的心迹,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 (她)的请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 不能(无法)接受他(她)。那么你该怎 么跟他(她)讲呢?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酬赠诗四首 课件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酬赠诗四首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姓名 字号称谓
朱庆馀 名可久
朝代/生卒 年月
唐代/生卒年不详
籍贯
越州(今浙江绍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姓名
朱庆馀
宝历二年(826)进士及第,官秘书省校书郎,诗 学张籍,近体尤工,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 相关材 《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著有文集 料 《朱庆馀诗集》,代表作品有《近试上张籍水 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名句积累 1 . 君 知 妾 有 夫 , _赠__妾__双__明___珠____ 。 感 君 缠 绵 意 , _系__在__红__罗__襦______。 2.山__水__万__重__书__断__绝__,念君怜我梦相闻。我__今__因__病__魂__颠__倒__,唯
梦闲人不梦君! 3 . 洞 房 昨 夜 停 红 烛 , 待 晓 堂 前 拜 舅 姑 。妆__罢__低__声__问__夫__婿__ , 画__眉__深__浅__入__时__无__? 4 .海__畔__尖__山__似__剑__铓__ , 秋 来 处 处 割 愁 肠 。 若 为 化 得 身 千 亿 , 散__上__峰__头__望__故__乡__。
在柳州,年仅46岁。 料
文学上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
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著有文集《柳
河东集》,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登柳州城
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 背景呈现 ◆ 《节妇吟》
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此诗便是 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 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 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 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 拢、收买的决心。

2019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0.酬赠诗四首

2019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课件:10.酬赠诗四首

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又《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白居易有《梦微之》:“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
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诗相送,此诗便 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背景
链接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
第二单元
10.酬赠诗四首
背景
链接
节 张
妇 籍

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
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当时
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 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 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 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
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
希望声名传入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 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文脉
梳理
课文
翻译
【停红烛:放置了红色的蜡烛。舅姑:公婆。待晓:等待 天亮。堂前:大厅前。夫婿:丈夫。画眉:女子画眉毛以增 加美丽。入时无:合不合时尚呢。】
背景
梳理
课文
翻译
【海畔:海边。古人以五岭之南近海,称为岭海。所以诗中 把柳州称为海畔。剑铓(má ng):剑锋。割愁肠:刺痛愁苦的 心肠。若为:怎能。化得身千亿:佛教说菩萨的法身(真身)常 人不易见到,常人见到的只是变化的各种形象,即“化身”。】
链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浩初,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上人,对和尚的敬称。 作者被贬到柳州(今广西柳州市)作刺史,浩初从临贺去看他。 看山,观览山景。京华,京城,指长安。此诗作于柳宗元任 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情难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妻妾( qiè ) (2)罗襦( rú ) (3)执戟( jǐ )
(4)缠绵( chán) (5)夫婿( xù ) (6)剑铓(mánɡ )
答案
2.词语释义 (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丝__绸__做__的__短__袄_ (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苑__:__园__林__。__良__人__:__古__代__妇__女__对___ _丈__夫__的__称__呼______ (3)事夫誓拟同生死:_打__算___ (4)唯梦闲人不梦君:_不__相__干__的__人___ (5)画眉深浅入时无:_合__乎__时__尚____ (6)海畔尖山似剑铓:_刀__刃__的__顶__端___ (7)若为化得身千亿:_怎__么__能__够_____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10 酬赠诗四首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节妇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 (今安徽和县)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乐 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 和五年),字微之,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 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 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 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 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 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 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 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 意见。
答案
返回
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节妇吟》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 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不 便说明的婉拒之意。 2.《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 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 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 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 之地的柳州,世称“柳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 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 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 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 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湮厄 感郁”心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 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 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 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 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 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 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 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无可奈何。
《酬乐天频梦微之》: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 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七 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 为江州司马,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极为不易,好友的来信自是倍加珍贵。白 居易赠元稹一首诗,问元稹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您。白诗不直说自己苦 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因此,元稹一接 此诗,老朋友的深情令他深深感动。赋诗一首回告白居易:我本来可以控制自 己的梦,和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 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对好朋友的惦念、感激, 和欲梦不得的凄苦之情表达得入骨三分。
答案
3.名句背诵 (1)还君明珠双泪垂,_何__不__相__逢__未__嫁__时___。 (2)山水万重书断绝,_念__君__怜__我__梦__相__闻___。我今因病魂颠倒, __唯__梦__闲__人__不__梦__君__! (3)__洞__房__昨__夜__停__红__烛__,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__画__眉__深__浅__入__时__无__? (4)__若__为__化__得__身__千__亿__,散上峰头望故乡。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 (今浙江绍兴)人。 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 柳”。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 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 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 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 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 张的答诗回得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学史上传诵的佳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