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合集下载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修课程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课程的基础。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选择了最基本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模块 1 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

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

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标准】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 等元素构成,其中以碳原子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1.1.2 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1.1.3 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1.4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1.5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1.1.6 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功能取决于由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三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1.1.7 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贮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2.1 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2.2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1.2.3 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1.2.4 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3 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1.3.1 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最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最新
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生物学课程是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课程目标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基本理念
➢ 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目标 ➢ 内容聚焦大概念——课程内容 ➢ 教学过程重实践——课程教学 ➢ 学业评价促发展——课程评价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家如何工作的学 习活动,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寻求新的理解的过程中,促 使学生提出问题,获得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的检验。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
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严密逻辑达到更好结论的方法,是高质量的思
维范式和习惯。科学思维是理论和证据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学生获取新知 识的过程中,由于已有的知识的理论不够完善,通过新的证据来检验和完 善已有理论,获取新的知识。
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一)设计原则
3. 选材原则和选择依据——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2)选择依据 ➢一系列研究成果:高中理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2012),高中生 物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2013),高中生物学教材使用状况跟踪研究 (2010),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进阶的系列研究,等等。 ➢以探究学习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的案例积累,以强调学生理解和应用的 生物学概念教学,大范围的问卷调研和面对面交流的调研结果,都被用于 具体内容的筛选,成为修订工作中有价值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一)设计原则
2. 基本思路——继承和创新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修课程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课程的基础。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选择了最基本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模块 1 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

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

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标准】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其中以碳原子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1.1.2 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1.1.3 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1.4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1.5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1.1.6 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功能取决于由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三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1.1.7 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贮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2.1 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2.2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1.2.3 阐明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1.2.4 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3 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1.3.1 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一)课程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二)基本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一)学科核心素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二)课程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三、课程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一)设计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二)结构。

..。

.。

..。

..。

.。

..。

.。

.。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教育部在高中阶段开展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规范。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解读,探讨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课程目标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高中生物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

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身体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程设置生物学课程设置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生物科学基本概念、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维持与调节、生命过程、生物多样性。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

1. 生物科学基本概念这个方面的内容是为学生提供加深对生物科学基本概念和结构层级认识,为日后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维持与调节这个方面的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认识生物体内外环境交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并掌握生物体调节其环境的机制。

3. 生命过程这个方面的内容是为学生提供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进化等生命现象,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起源和基因遗传等重要原理。

4. 生物多样性这个方面的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原则、特点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涉及了以下几方面:1. 遗传和基因组学这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具有难度和深度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遗传规律及基因组结构、功能、进化等知识。

2. 生态及生态保护这是一个较为实践性的内容,教学重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四、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教学需要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进行。

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体验、实践。

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版)

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1)(一)课程性质........................................................................................ . (1)(二)基本理念........................................................................................ .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 (3)三、课程结构........................................................................................ .. (3)(一)设计依据........................................................................................ ..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 (4)四、课程内容........................................................................................ ..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1 分子与细胞........................................................................................ . (4)模块2 遗传与进化........................................................................................ . (6)(二)选修Ⅰ课程........................................................................................ (8)模块1 稳态与调节........................................................................................ .. (8)模块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选修Ⅱ课程........................................................................................ .. (14)现实生活应用........................................................................................ (14)职业规划前瞻........................................................................................ . (16)学业发展基础........................................................................................ . (19)五、学业质量标准.......................................................................................... .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 (25)六、实施建议........................................................................................ .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25)Ⅰ. 教学建议........................................................................................ ..........................Ⅱ. 评价建议........................................................................................ ..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 ..................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规范和要求,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017 年版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以前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而形成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制定背景1.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制定的。

2.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制定背景包括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等。

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课程设置: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等。

3. 教学内容: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与生物技术等。

4. 学习方法:提出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时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知识掌握和应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

5. 教学要求: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实施对教学实践的影响1. 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实施,促进了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电子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 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 内容聚焦大概念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 (1)(一)课程性质 ..................................................................... .. (1)(二)基本理念 ..................................................................... ..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 (2)(一)学科核心素养 ..................................................................... . (2)(二)课程目标 ..................................................................... (3)三、课程结构 ..................................................................... (3)(一)设计依据 ..................................................................... (3)(二)结构 ..................................................................... . (4)(三)学分与选课 ..................................................................... .. (4)四、课程内容 ..................................................................... (4)(一)必修课程 ..................................................................... . (4)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 .. (4)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 .. (6)(二)选修Ⅰ课程 ..................................................................... . (8)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 (8)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 . (12)(三)选修Ⅱ课程 ..................................................................... (14)现实生活应用 ..................................................................... . (14)职业规划前瞻 ..................................................................... .. (16)学业发展基础 ..................................................................... .. (19)5、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 . (22)(二)说明 ..................................................................... .. (25)六、实施建议 ..................................................................... ..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25)Ⅰ. 教学建议 ..................................................................... .............................................Ⅱ. 评价建议 .....................................................................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 ............Ⅰ. 学业水平测试 ..................................................................... .....................................Ⅱ. 高考命题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 ..................................................................... ........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 ..................................................................... ........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 ................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 ..................................................................... ....附录 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 .......................附录 B:教学与评价案例 .....................................................................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