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11.2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3大题型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江浙版)一轮讲义: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江浙版)一轮讲义: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分析解读近几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涉及的主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如过去五年中,2014年、2015年、2017年选考小说,2013年、2016年选考散文。

预计2019年总体上会坚持这个原则。

今后的命题会有意识地与必修、选修课程相联系,尤其要注意的是:《外国小说欣赏》成为限定性选修后,文本样式为外国小说的概率也很大。

因此,扩大阅读视野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准备。

材料选择和题目设置都会体现时代性和人文性。

在考查形式上基本是主观题,考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

共四道题目,赋分20,难度系数一般会与往年保持一致。

五年高考A组2013—2017年高考·浙江题组一、(2017浙江,10—1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的选择秦羽墨①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翻地,一派热闹景象。

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候来的,当我们注意到燕子时,它们已经布满天空。

②南风和煦,春光大好,燕子成排站在电线上,交头接耳一番,而后商量好似的,突然飞起,一个个好生自在。

它们飞得不像夏天那么高,而是贴着地,好像对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

别说是它们,就连每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满目的新鲜。

绿色铺满大地,有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使人们内心变得丰茂而蓬勃。

③我发现刚来时燕子并不急着安家,而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成天以野地为家,像贪玩的孩子,将足迹印遍村庄的各个角落。

燕子不会随随便便把家安在哪里,它们非得绕梁三日,经过细心查看和选择,在心中衡量比对一番,看看这个家是否结实稳固,这家人是否诚实可靠,是否值得跟他们一起风雨同舟。

④不知为何,所有燕子都觉得我们家不值得托付终生,我们家搬到村口好几年了,也不见有燕子来筑巢。

这件事很令我想不通,怎么说新屋也比以前奶奶家的老屋结实多了,屋前的树渐渐成荫,而且又在村口,按理说它们不可能视而不见的,奶奶家的旧堂屋有三窝燕子,我们家这么多年却连一窝也没有,燕子好像把我们一家人给遗忘了。

这件事不单令我烦恼,父亲也担心起来,照传统说法,燕子是否前来筑巢,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

起初他以为屋才新修,燕子们还不熟,过一两年就会来,然而五六年过去了,依然空空如也。

燕子并不是没来看过,每年春天有好多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家门口飞来飞去,左右徘徊,可最后过家门而不入,只惆怅地望一眼便转身而去,有的飞了很远还忍不住不停回眸,遗憾得很的样子。

⑤到底是什么让它们望而却步?又是什么让它们觉得遗憾呢?一对燕子来了,发现这里没一点前辈的痕迹,于是就以为不可靠,而后来的燕子也都人云亦云?我不相信燕子会像人一样刻薄,村里总要修新屋,每座新屋也总要有第一对新燕前来安家。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案一 结构主旨 含解析 精品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案一 结构主旨 含解析 精品

考向一整体思路例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晓浩①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②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③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④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⑤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⑥是不是在梦里?⑦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⑧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⑨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⑩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

尽管,他们的身心疲惫。

⑪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⑫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 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 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 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 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 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 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 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参考答案:①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②作者让武松将老虎 打死,因为此举非一般人所能,显示了他的英雄气概;而打狗只不 过是一般人之所能,如果让武松奋力与黄狗搏斗,并将其杀死,这 不仅无助于表现英雄崇高的威风,反而增添了滑稽和俗气。
熟悉文本知识 了悟阅读技巧 散文文本知识整合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 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 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 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 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 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三、散文的分类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 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 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 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 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 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 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 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 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2散文结构思路分析3大题型课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2散文结构思路分析3大题型课件

间接(变 式)梳理 思路型
看全文的线索及作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 用 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在对全文内容、层次梳理后,再看它在写 分析文章 看思路特点 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 构思特色 虚,先抑后扬等。 型 看开头、中间、结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 尾有什么特点 以景结情等。 个别情况下可看选 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材上有无特点。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材 组织方式 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组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织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 特别提示 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 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二、散文的常见线索类型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 散文的常 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许多散文的题目往 用线索 往就是线索。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常见线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 的作用 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三、如何解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类型的思路结构分析题?
[即学即练] (2018· 山西八校联盟模拟改编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目。 赛里木湖的一滴泪 黄俊生 在我眼里,赛里木湖是悲情的湖。 虽然它有惊世骇俗的美,它有处子般的恬静,但是,大西洋暖 湿气流在这里回旋起落,凝结成最后一滴眼泪,便注定了它的悲情 身世。 拨开天山峰巅白絮般的云彩,如同揭开覆盖在赛里木湖脸上的 轻纱,赛里木湖盈盈眉眼处,凝聚着令人欲泣的神情。欲泣,不为 因雪而白头的沧桑,不为因风而皱眉的凄婉,只为在这里流传的悲 情故事和在这里演绎的悲壮历史。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全国)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训练11(2021年整理)

(全国)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训练11(2021年整理)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训练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训练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训练11的全部内容。

散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4分,)米的恩典甘典江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救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2019年最新初升高语文衔接校本教材:专题11-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9年最新初升高语文衔接校本教材:专题11-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9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一散文阅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散文类别文体特点表现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叙述、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散文阅读要重视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的意旨.(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思考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层逐段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抓两点文章内容写什么+为何写艺术特色怎样写三步骤步骤一:理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关注标题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就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由点到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2.到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一项.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弄清散文“怎样写”表达技巧是指所有的写作技法,既含修辞手法,也有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方式,还指行文思路的安排方式. 分析技巧,一要针对文本中比较重要的语段分析,二须依照“是何技巧——表达了什么”的一般思路分析出“怎样写”.步骤三:体会意图主旨,理解散文“为何写”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写人记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感理趣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写作想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的.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法神变化.典例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步骤一理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一、关注标题明趋向“窗子以外”换言之就是窗子外面的风景,这就透露出作者通过窗子观察世界的意图.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思,皆由“窗子”而来,“窗子”是一个物象,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由点到面分层次(1)~(3)段第(1)段突出话题“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引起第(2)段对窗外乡下人背影的详细描写,这两段是引发全文的由头.第(3)段就在此基础上明确题旨:窗子以外.以上为第一层:描写窗外乡下人的背影,引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4)(5)段第(4)(5)两段都强调“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这所有的“热闹”“紧张”全在“窗子以外”.这两段为第二层:描写窗外的世界,感慨窗内的观者无法感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6)(7)段第(6)(7)两段写要借旅行跳出窗外,可“不管你走到哪里”“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两段是深入一步,为第三层:转笔写尽管身体移出窗外,但心灵仍跳不出窗外,不会真正走进“窗子以外”的世界.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弄清散文“怎样写”第(1)段以“话从哪里说起”一句设问开篇,写出了一种渺茫之感.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D项的正误.第(2)段分别从视觉(背影)、嗅觉(烟草味)和听觉(梆子声)的角度细致描述窗外的四个乡下人.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第(7)段写“许多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瞭望”的情景,是用调侃的方式来讽刺他们所谓的“考察”.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C项的正误.步骤三:体会意图主旨,理解散文“为何写”第(7)段写到“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表现“有形的窗子”是客观事物,隔开了自我与外在的场景;而“无形的窗子”是心态和观念的限制,造就了自我与外界的隔膜的观点.题目怎么解——一标二找三比较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散文选择题“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与“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命题规律1.题干明示了“内容+艺术特色”的共同特征,选项亦从“内容”“艺术特色”两方面命制.2.选项内容方面多是概括分析,艺术特色方面多是判定分析.速解选择题3步骤标注选项关键词标注选项中表示内容方面(写什么、为何写)、艺术特色方面(怎样写)的词语,因为这是命题切入点和考查点.标注选项中程度词、关联词、范围词等,因为选项常在设误.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关键词的提示,找寻原文中的对应句子和段落,确定答题区间.细读文本作比较比较选项内容概括、手法判定是否与原文一致;分析选项对语段内涵、主旨、创作意图等的理解是否符合原文本意.以上面A项为例.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第(2)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选项中有“第(2)段”的明示,原文中的第(2)段即是答题区间.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第(2)段描写乡下人的背影,有肖像、动作的细腻描写,与选项A的“描写”“背影”和“笔触细致”的表述一致;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与选项A中的“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表述一致;第(2)段末提到“铁纱窗以外”,接着第(3)段发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这又与选项A中的“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表述一致.故A项正确.结构思路和线索行文的思路与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可见下表.结构安排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分总关系材料组织组织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特别提示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二、梳理行文思路的“4种方法”紧扣文体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特征自己的特点.叙事性散文重在叙事,往往以时间或地点的变化作为行文线索;哲理散文常常是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抒情散文则常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分析情感脉络一篇散文要表现感情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把各个层次能体现感情的词句找出来加以整合,就可以找到行文的情感脉络.抓住文章线索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抓住这个“线头”就能顺利牵出所有线索,从而弄清散文的结构.依据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中心句提挈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切分各个局部;照应句揭示文章和题目、开头和结尾、前文和后文的关系.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清晰地理清作者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清层次.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解析】从这几个故事中外国人对梅花的理解来看,墨西哥人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是好奇,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将梅理解为能结“很好吃”的“酸酸的果子”的梅,并非两者俱美的梅,艺术家意大利人将梅花误解为枯瘦的桃花,最后与一个西方人闲聊时找到相通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从作者对外国人的解释和自己的感受来看,依次表现了梅的字面意思、梅花之美、梅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从立意来看,作者通过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几个故事,阐释了梅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隔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交流与理解的渴望.整体思路分析“4步骤”1.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结合找出的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概括每一段的段意,这样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纲挈领,总览全文.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典例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__知识清单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__知识清单课件

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 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3.哲理散文 哲理,是奥秘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它纵贯古今, 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中, 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高明的散文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 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哲理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 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定义
象征 衬托 托物言志 渲染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关点,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使主旨含而不露。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 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等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 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 情融入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表现手法使内容具有含蓄性、哲 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主题思想表达模式:本文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的思想/现象),表达 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 八、散文的语言风格 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 放、柔婉、幽默、深刻等。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林清玄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到那里饮蜜茶,常觉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涨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责,比去年涨了一倍。

”照顾店面眉目清秀的国中小女生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采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倦,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

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孩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得来,我们一口饮尽。

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酿,很可能一只蜜蜂的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喝一口的蜜茶吧!几年前,我居住在高雄县大岗山的佛寺里读书,山下就有许多养蜂人家,经常的寻访,使我对蜜蜂这种微小精致的动物有一点认识。

养蜂的人经常上山采集蜂巢,他们在蜂巢中找到体型较大的蜂王,把它装在竹筒中,一霎时,一巢嗡嗡营营的蜜蜂巢都变得温驯听话了,跟在手执蜂王的养蜂人后面飞,一直飞到蜂箱里安居。

蜜蜂的这种行为是让人吃惊的,对于蜂王,它们是如此专情,在一旁护卫,假若蜂王死了,它们就一哄而散,连养蜂人都不得不佩服,但是养蜂人却利用了蜜蜂专情的弱点,驱使它们一生奔走去采花蜜——专情的人恐怕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

但是蜜蜂也不是绝对温驯的,外敌来犯,它们会群起而攻,毫不留情,问题是,每一只蜜蜂的腹里只有一根整刺,那是它们生命的根本,一旦动用那根赘刺攻击了敌人,它们的生命很快也就完结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纲在线考情透析学法指导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题材方面,叙事写人、议论抒情、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散文都有涉及。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快速读文步骤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

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

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1)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地方卷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6分)长安的风韦昕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

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

人们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

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

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

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给前方战士捐款。

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

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

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

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喊几声。

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点绿色的嫩芽。

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

前几年,一次我晨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

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

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了。

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

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

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

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1.2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3大题型课时作业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那时虫鸣刘长春冬夜。

灯下。

偶翻《诗经》,读到“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禁触动脑外的另一种记忆,久违的故乡夏夜的昆虫吟唱忽然又在耳边响起。

“瞿瞿——瞿瞿”“知了——知了”“轧织——轧织”,交替错杂,疾徐作歇,交织在记忆曾经消失的角落,不依不饶地活跃起来。

我想起了孩提时代的欢乐的夏夜。

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

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阴下纳凉。

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鼓噪。

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那鸣声也如已经松开捆绑的绳子慢慢松弛了。

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

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檐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

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然后冷不防掀开砖瓦,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

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

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

天上除了星光、月光,还有提着小灯盏的萤火虫之光,飞来枝叶间,热情地为我们照明。

斜刺里还有几只黑蝴蝶、白蝴蝶,展开薄翼,飞过蔷薇,飞过竹篱,在树叶上抖动着触须引诱着我们……纺织娘即《诗经》里说的“莎鸡”,它除了发出“轧织——轧织”的叫声以外,还会振翅飞翔。

它通体绿色,触角细长,又有一对非常有力的腿,呈镰刀状。

它从这个枝头飞向那个枝头的姿态很轻盈,很美。

有时,当它立足未稳,我们生擒“莎鸡”于枝间,然后养于络麻杆做的笼子里,用自己的头发喂它进食,听它夜里“轧织——轧织”的鸣声而入睡。

半夜醒来,纺织娘停止了弹拨,它也困了,入睡了。

只有田野里、水荡中的青蛙却在远处打着边鼓。

黑夜中蛙声里稻子正在使劲地拔节、长高、分蘖、抽穗,稻花飘香了。

还有蟋蟀,“暖则在郊,寒则附人”,十月里就钻到床下来鸣叫了。

可是,弹拨的琴声让人听来有点哀愁,好像寂寞的怨妇的叹息。

一个多么奇妙的自然境界,一场多么和谐的昆虫合奏,真称得上“众妙毕集,各抒灵趣”了。

可是,现在即使身在乡野,更不用说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怕已经听不到这些虫儿的鸣声了。

沉寂、沉默意味着什么?死亡。

我写作此文的时候,我的一个外甥(十四岁)看到了前段的文字,好奇地问我:“阿舅,纺织娘是什么?萤火虫会发光吗?蟋蟀的叫声在夏天与秋天为什么不一样?”在他们来到世上以后,许多物种在人类的追杀下早已消失,有的“憔悴为黯淡的标本”,贮存于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

消失又怎样解释?天地虽大,邂逅实难。

世界上没有容留虫儿的地方,它们也就无法以生命的状态或是歌唱的形式,或是飞翔的形式,容留在这个世界。

它们不具备记忆与文字的能力,所以没有可以流传的故事,只是屈从于命运而无声无息。

时间抹去了一切。

所谓灾难,人与昆虫们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设置陷阱捕捉它们,正制造着对它们来说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生物学家还告诉我们:生物物种现在仍然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在消失,“好像水消失在水里”,我们似乎一点觉察都没有。

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或邻居,而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摇篮,而且也是人类最宝贵的天然遗产。

物种越是丰富,生态越是平衡,环境越是美丽。

人类只有遵循这一自然法则,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

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里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是什么?造福于人类。

研究昆虫学的爱德华还说:“首先,你要热爱生命本身;然后,再去寻求一般的解释;随后,你将得到回报,这就是令你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

”说得多好!1.(局部内容概括)作者孩提时代夏夜的欢乐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答:解析: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写童年夏夜的欢乐的文字是第三、四、五段,主要集中在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写了夏夜纳凉的快乐,捕捉蟋蟀、听蛙鸣等有趣的事。

可以先把第四段文字分层,然后再归纳概括。

答案:①夏夜纳凉之乐;②捕捉蟋蟀、纺织娘之乐;③听蟋蟀鸣声入睡之乐;④稻花香里听蛙声之乐。

2.(全文主旨概括)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爱德华“说得多好”,爱德华的话好在哪里?答:解析:作者引用爱德华的话来揭示文章主旨。

回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爱德华这句话的含义来分析。

答案:爱德华的话由浅入深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①人类应当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哪怕是弱小的生命如鸣虫)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保护;②人类要与所有生物、生命乃至整个自然和谐相处;③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会让人类自身获益无穷,不仅获得良好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环境,更有可能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美好愿景。

(意思对即可)二、高考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芦草之思王巨才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

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

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

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

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

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

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

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

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

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

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

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

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

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

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

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

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⑤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

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

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

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

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

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

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⑥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

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

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

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

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

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

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

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

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⑦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

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

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