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布封精品教案
《马》优秀教案
、马布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难点: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三、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对马有一定的印象,从电影电视上看过不同类型的马。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是培养和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二是领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运用;三是掌握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四是培养敢于向作者观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1.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暗中观察情况。
疮chāng痍yí遒qiú劲妒dù忌jì觑qú畸jī形鬣liâ剽悍piāo hàn 疆场jiāng chǎng驯良xùn liáng 勇毅yǒng yì窥伺kuīsì迎合ying he疮痍chuāng yí枉然wǎng rán 阔绰kuîchuî观瞻gu ānzhān妍丽yán lì庇荫bìyìn 遒劲qiújìng 犷野guǎngyě畸形jīxíng 颚骨âgǔ慷慨以赴kāng kǎi yǐfù相得益彰xiāng dãyìzhāng觑qù:看。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马》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布封及其写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马的精神风貌,培养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学会从作品中感受动物的美好品质,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马的热爱与赞美,培养自己关爱动物的意识。
(2)理解马的精神风貌,学习马的勇敢、坚韧、忠诚等品质。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自然。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马》的基本内容及其写作背景。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3. 马的精神风貌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马的精神风貌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马》的文本。
2. 作者布封的简介。
3. 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作者布封及其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马》,了解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马的精神风貌。
(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欣赏作者对马的热爱与赞美。
(2)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马的勇敢、坚韧、忠诚等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自然。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马的精神风貌。
(2)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关爱动物。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开始向着深入、细致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加关注课本中的文本,以便深度理解其中的含义。
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为例,探讨学生如何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一、构建文本全貌“马”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图片中的马与主人公孟二叔之间的关系。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孟二叔是个养马的人”,这既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主题。
接下来,文章通过描写孟二叔与马的互动来详细展示了一个以马为主题的故事。
在这里,学生要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字里行间的细节,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二、分析文本意义文章中的马具有双重象征意义。
一方面,马是孟二叔赚钱的工具,是他养家糊口的依靠;另一方面,马也象征着孟二叔内心的情感寄托和追求。
通过马在孟二叔生活中的角色,我们可以体会到孟二叔在现实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艰辛,以及他内心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反复强调马在孟二叔生活中的意义,既巧妙地抒发了孟二叔的情感,也唤醒了读者深层次的共鸣。
在这里,学生要分析文本意义,抓住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和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增强其自身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三、准确理解词难、句难语言表达的深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观点和意义,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最为头疼的问题。
在“马”这篇文章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词难、句难。
如“一个硬茬耷拉着一个软茬”,“萝卜一旦生出大头,就容易长得糟糕”,“孟二叔心里发慌得想让胡桃子躲在地窖里”等等。
学生在阅读时如能准确理解这些含有象征意义、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和语句,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意义和作者的思想。
四、深入阅读与思考阅读一篇文章不能只是简单的表面理解,而是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在“马”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孟二叔为何要养马?马对孟二叔的生活又有何种影响?作者通过“马”这个形象,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和观点?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对成功的描述?等等。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方案。
而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
该教案以“马布封探案”这个主题为线索,借助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思考以及解决。
教师利用该教案,将语文知识点与问题解决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该教案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进行问题的归纳和分析。
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提供不同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教师通过团队合作形式,让学生共同破解问题。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并共享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该教案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会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引导和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可推广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其求解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个性化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该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用语言唤醒思考的力量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拥有唤醒思考的力量。
而初中语文教育中,马(布封教案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了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体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的优秀之处。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强调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记忆,更要注重理解和应用。
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从纯粹的记忆转移到理解和应用上。
例如,在教学二十四史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还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背后有什么影响力量,有什么启示。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例如,在课文学习中,教师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性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之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
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单纯的机械记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知,同时可以提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强调语言的表达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文章、课文和其他文本的阅读让学生领悟文学中语言的魅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表达力。
例如,在讲述《红楼梦》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深度阅读某些经典的段落,体会文字的美感,并将其转化为表达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语文教育的综合性,更是教育发展中应该走向的方向。
希望未来更多的初中教育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创造更多人才。
七下语文《马》布封 教案
29.《马》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的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
准备投影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诵1.自读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
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五个段落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
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
(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
甲乙各选出己方读得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比赛中由班级的“小包公”和“朗读大师”作评委。
3.赏读教师与最优秀者比赛,全班同学评判打分。
4.小结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鼓励合作精神,一帮一,一对红;肯定团队精神,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讲解朗读技巧:长句短读,排比有力,冒号停顿,节奏舒缓;指明情感主线:歌颂赞美,情感深沉,读出同情,读出自由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布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布封)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描述马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语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马的特点和布封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布封对马的热爱之情,增强自己对自然和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述马的特征的语句,理解课文中马的特点和布封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布封对马的特殊情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马》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布封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
3.深入分析(20分钟):(1)教师提出思考题,如: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布封笔下的马具有哪些特点?等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自主寻找答案,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4.练习(10分钟):教师安排课堂练习,包括针对生字、词语和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题、课堂笔记整理等。
6.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教师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马的生物学特性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关于生字、词语和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马布封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全整理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多数学生对马有一定的印象,从电影电视上看过不同类型的马。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是培养和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二是领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运用;三是掌握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四是培养敢于向作者观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教学理念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掌握(关于马的知识)学习课文。
2.强化自读。
本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3.加大学生思维的开放度。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相互碰撞,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可按“比较-品味-辩说”的思路组织教学。
“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方法,分析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品味”:从品味语言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
“辩说”: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媒体:可利用图片、挂图、课件等展示马的形象。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1.方法一:影像导入法说明:教师准备有关马的图片或影像,在本课开始时展示或播放,并对各种马略作介绍,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语。
(板书“布封”)对马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观察,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
(教师板书“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方法二:比较激趣导入法说明: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马,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布封笔下的马作比较。
3.方法三:资料引述导入法说明:这种方法有三种思路,一是引述文学作品中的马导入,如《堂吉诃德》中游侠骑士堂吉诃德骑的那匹老马(可选播堂吉诃德骑马的一些片断)、《西游记》中唐僧骑的“白龙神马”、《三国演义》中各位战将骑的战马等,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也可播放影视资料。
马 布封
勇毅 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服从主人,满足主人愿望
人工驯养的马有 什么遭遇?
以丧失自由开始, 以接受束缚告终
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点? 美质: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 美德: 热爱和平,团结和睦 美貌: 身材高大,匀称优美
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写马“豪迈而剽悍”?
写这些主要是为了与下文马的“驯良”作对比,表现 人类对马的奴役和约束,使马丧失了天性。
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 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 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 顾……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呼 吸着清新的空气 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 捷和遒劲 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 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 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 忌
人工驯养的马 什么特点?
本文在描写马时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 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反复阅读课文,说说着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 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吗?为什么?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 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
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 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 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 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 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 “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 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 “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上课实用《马》-布封
课堂小结
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 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当在智者的引 领下,重新审视马和人类的关系时, 我们惊诧于“朋友”华美概念下的内 涵,愿“珍视生命、关爱动物”不只 是停留在口头的企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十课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 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词 语。 2.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性。 3.了解布封和博物志《自然史》。 4.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理解作者蕴含在洗练的语言之中的感情倾 向,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研讨与探究
1、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 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 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 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 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 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6、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 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 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 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 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 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 无所谓优劣美丑。
拓展延伸
1.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 马?请谈谈你的看法? 2.下面这段文字对马的各种命运进行了一番 素描,请你从后面的备选词中选择恰当的 填写在括号。 军马的一生是( )的 赛马的一生是( )的 野马的一生是( )的 役马的一生注定是( )的 (自由 荣耀 辛苦 豪迈)
2、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 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 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马》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封对马的描写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马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4.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马》的文本。
2. 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动物的课文,让学生谈谈对动物的印象。
2. 展示有关马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马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马》,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及其作品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马的印象和喜爱之处。
二、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如对马的外貌、动作、性格的描写。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马的互动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和赞美。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
图片
《
5、品析课文 细读课文,了解 引导:这两种马各自的 寻 找 提 示 性 词
4分
教
人 工 驯 养 的 马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是 什 句;勾画出文中
学
和 天 然 野 马 的 么?
最能说明两种马
大
特点。
各自特点的词句
师
6、合作探究 演读课文,理解 引导:1、作者对两种 分组探究:先谈 课 文 中 一 些 含 马各持什么态度?这 自己的理解,再
活动7
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 继承者和宣传者,他反对专制,崇尚自由。他 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正是把自己的思想 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 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 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 高贵的绅士。所以,作者赞美野马是赞美有着 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活动8
如果我为马 梁晓声
布封这篇散文简直可以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我认为,不可 能有第二个人比布封写得更好。
布封认为:“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 得最匀称、最优美的。”我也这么认为。 我觉得马堪称一切动物中的模特。
布封是那么热情地赞美野马。
…… 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
本文的欲望
教
2、知识积累 积累字词
学
3、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骑” 出示本课生字词 提示学生本文写了哪
点 认读记 朗读、思考
字词积累 1 分 5分
活
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
动
用文中的语言概括马
及 其
4、了解对比 跳读课文 手法的作用
的外形特征。
引导:作者用什么方法 跳读、思考,掌 欣赏视频、 6 分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介绍作者布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马和人的性格特点。
1.2.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1.2 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2.2 探讨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描写动物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3.1.3 讲解: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1.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1.5 写作: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2.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2.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学生朗读课文的态度、情感和表达能力。
4.1.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4.2.1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布封《马》
《马》教学设计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初级中学董改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学习对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细读品味,从而理解“马”的形象和内涵;通过比较、思考、讨论,能理解“自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让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1、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研读重点文句,领会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感悟马的命运和不断变化着的人——马关系。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搜集有关“马”的成语、俗语、诗词,了解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科代表检查并点评预习情况。
一、谈话导入——引出对比大家看看今天我们的课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谈)比如: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心情不一样、教室里分外干净等。
大家指出的这些不同是跟往日进行比较得出的,也就是将今日情形与从前做了一个对比(板书)。
可见,对比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都非常地广。
二、知识导航——学习对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微课视频,来对“对比”做一个深入的了解。
(播放微课)看了视频,想必大家对对比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三、实战演练——回归文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实战演练,来看布封的《马》(板书)是如何活用对比,给这些“朋友”画像的。
(一)自由与束缚1. 初读课文,找出对比。
(ppt)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对比。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比体现①: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板书)驯养之马(1.2段)——天然之马(3.4.5段)对比体现②:野马的美貌野马的美貌——另外七种动物的丑陋(盛赞马的高贵姿态)对比体现③:人马关系马对人——无私付出,人对马——奴役、禁锢2.研读课文,分析对比。
刚才大家找出了文中的对比,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再去文中找找答案吧。
马 布封 教学设计
马布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马布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布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习马布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马布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学生动手制作马布封。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如何引导学生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马布封作品。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马布;
2.教师准备一些马布封的范例;
3.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马布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2.呈现
教师展示一些马布封的范例,并解释每个范例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3.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马布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择马布、设计图案、裁剪和缝合等。
4.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马布封,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的马布,然后进行设计,如选择图案、确定尺寸等。
5.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动手裁剪和缝合马布,制作出自己的马布封作品。
6.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马布封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7.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六、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不同风格的马布封作品;
2.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马布封相关的展览或工作室,了解更多的马布封艺术。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专注度和动手能力;
2.评价学生的马布封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独特性。
以上是一个关于马布封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探索有效的授课技巧
初中语文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探索有效的授课技巧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更好效果,实现高效的语文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的教学方法,探讨有效的授课技巧。
一、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主体,而不止是被动的接受者。
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以致用”的方法,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情境设置,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讲究教学形式,注重艺术感染语文教学应该讲究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喜欢表达。
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采用说故事的方式,纵览历史故事,厘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学会欣赏语文艺术,提高综合素质。
三、激发思考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通过“采芝洛小试”、“长大后,我要做。
”等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零基础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语文创新技巧,发挥自身所长,进行创新探索。
四、注重多元评价,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多元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马(布封教案优秀范文二)在活动过程中,采用小组PK、角色扮演、口语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在保证学生发言机会实现的同时,让学生愉悦地参与了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
有效的授课技巧是促进语文教育的成功之路。
《马》学案老师版
《马》教学案年月日主备人:大组负责人:班级:姓名:组号小组负责人:学习目标1、通过找中心句、过渡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并学会运用对比描写,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3、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积累优美的词句。
重点难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课前预习——知识储备一、文学常识: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
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
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
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二、疏通字词:阅读课文,完成读读写写和以下解词1.剽悍: 2.慷慨以赴3.窥伺: 4.羁绊:5. 疮痍:6.阔绰:7. 观瞻: 8.项鬣9. 庇荫: 10.遒劲11.妒忌: 12.相得益彰:13:觑:三、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布封2004年12月初一(5)班组内公开课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李梅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图片挂图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擂台赛,一二组同学为A队,三四组同学为B对,请两队同学分别说出有关马的成语、俗语、谚语,看看哪队同学说得多。
(学生说成语,评出比赛结果,予以肯定)关于吗的成语、俗语、谚语很多,比如成语:马首是瞻、马失前蹄,马齿徒增、人欢马叫、人困马乏、害群之马、指鹿为马、心猿意马、招兵买马、悬崖勒马等。
谚语有:一马不跨双鞍、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等。
同学们有没发现这些成语、谚语的感情色彩多是褒义的,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马都是充满喜爱之情的,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如此褒扬马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作品《马》,看看作家笔下的马都有哪些可爱之处。
二:关于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我主义的解释。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三: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分别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相觑(qù)鬣(liè)毛剽悍(piāohàn)驯(xùn)良窥伺(kuīsī) 疮痍(chuāngyí)阔绰(chuò)观瞻(zhān) 妍丽(yán)庇荫(bìyìn) 遒劲(qiú)犷野(guăng)畸形(jī)颚(è)四:解读课文1、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好几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那么看来课文中有吸引大家的地方,可以告诉老师是哪些段落让大家露出笑容的吗?(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回答)最后一段对于马的外貌描写,在这部分作者把马和其他动物对比,写出了马的身材,最匀称,最优美的特高大点。
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作者为什么要把其他动物写得如此不堪,难道动物也有高贵和低贱之分吗?还是有其他的用意吗?这是因为作者对马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
3、还有哪些语句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归纳整理)慷慨以赴,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克制,舍己从人,无保留的贡献,屈从;奔驰,腾跃,不受拘束,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热爱和平,豪迈而犷野;身材高大,最匀称,最优美。
4、从同学们的概括中,我们看到作者对马赋予了如此多的优点,那么其中哪些是写家马的什么特性,哪些是写野马的特性?“慷慨以赴,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这写的是家马的勇毅;“克制,舍己从人,无保留的贡献,屈从”写的是家马的驯良;相对于家马的勇毅和驯良,“奔驰,腾跃,不受拘束,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突出的是野马的自由奔腾。
5、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家马的勇毅和驯良,野马的自由奔腾,对马极尽赞美,但是作者写马的过程中是不是就只有赞美之情呢?如果还有其他的情感,是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段可以看出?同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他们在劳动中披着鞍辔;”“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这些都是从肉体上对马进行束缚,人类不但从肉体上束缚马,还从精神上奴役马,“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了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他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鞭,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他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绵羊并不会因为穿上华丽的衣服而不被狼吃掉,人类不但没有把马当成伙伴,甚至还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马当成了玩物,相对于马对人类毫无保留的贡献,人类是何等的残忍。
五、课外延伸学完课文之后,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动物呢?(学生自由发言,围绕保护、热爱、尊重即可)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热爱身边的动物,甚至于尊重它们,我想尊重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它同样存在于人和动物之间。
六、联想补充通过对布封《马》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由马的写作方式中,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另一篇文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
这两篇作品共同之处不仅在于,作者都是法国人,更重要的是都用了一种人性化的笔调来描写动物或昆虫,这也是《马》不同于其它说明文的最大之处。
马在作者人性化笔调下,既象英勇忠义的战士,又象驯服诚实的奴仆;既象豪迈犷野的游侠,又象典雅高贵的绅士。
七、自由发挥再回到课文对于马的三大特点的概括,请同学们说说,最喜欢马的哪一种特点,为什么?(学生自主讨论回答)八、展示有关马的图片资料九、小结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十、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2、从有关于“马”的成语中选择一个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把它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200字左右板书设计:家马勇毅驯良同情人性化赞美野马自由竹影2005年5月初一(6)班校内公开课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李梅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2、欣赏讨论法3、联想法教具准备: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一幅是“建筑的起源”。
这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同时板书出课题)..二、作者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三、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惬意(q iè)水门汀(tīng)参差不齐(cēn cī)撇( piě)蘸( zhān)口头禅( chán)四、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
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父亲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六、拓展欣赏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七、拓展延伸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
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比如过家家、女生喜欢布娃娃等,再回到丰子恺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建筑的起源”,在儿童的游戏中蕴含着文化艺术。
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发散延伸: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
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
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一生:我会用黑笔,画成钢铁的模样,表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概。
一生:我要用红色,画出我的热情。
一生:我要选择五十种不同的颜料,让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十、布置作业: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艺,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区别。
板书设计:竹影“我”、弟弟、华明父亲描竹影中国画游戏艺术中国画:神似、神韵画西洋画:形似、写实《在山的那边》说课稿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李梅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李梅,来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