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35页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优秀PPT课件仁者爱人1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 名谷于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闲, 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张疑 其仁。然其所以三仕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 其皆出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许 其忠,而未许其仁也。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 辞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 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 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 己、推己之目以着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 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 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 之实可见矣。或曰:“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于义 亦通。程子曰:“以己及物,忠也;推己及物,恕也, 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 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 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
忠恕之道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对人对事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仁爱 宽厚,推己及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24)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 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 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 夫二三子也。”
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 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 养有所不赡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 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 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 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 则便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 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 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品德的塑造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 爱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在社会层面上,仁者爱人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 进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仁者爱人也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仁者爱人的表现
对他人的关爱
关爱他人是仁者的重要表现之一。仁者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帮助他人解 决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
仁者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或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是尽力维护他人 的权益和幸福。
仁者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倡导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 续性,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爱人思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仁者爱人的故事与案例
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
孔子与弟子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 待弟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与进步,充分体现了仁 者爱人的思想。
培养同理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 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
传播正能量
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 值观,鼓励他人积极向上 ,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遵守法律法规
遵对社会的责任
仁者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力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者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社会层面上,仁者爱人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 进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仁者爱人也是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仁者爱人的表现
对他人的关爱
关爱他人是仁者的重要表现之一。仁者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尽力帮助他人解 决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人温暖和关怀。
仁者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伤害或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是尽力维护他人 的权益和幸福。
仁者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倡导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可持 续性,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爱人思想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仁者爱人的故事与案例
历史上的仁者爱人故事
孔子与弟子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 待弟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们的成长与进步,充分体现了仁 者爱人的思想。
培养同理心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 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 步。
传播正能量
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 值观,鼓励他人积极向上 ,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遵守法律法规
遵对社会的责任
仁者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力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者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仁者爱人精品PPT
Q:在“仁”之上,还有境界吗?
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仁 VS 圣
区别: 仁——推己及人,
侧重主观愿望。 圣——博施济众,
侧重行为效果。
孔子强调“仁”,仁就是讲孝悌,爱民众。
儒学=仁学 仁=爱人 爱人=孝+悌+爱众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Q:人与马,孰贵孰贱?
易中天
仁=把人当人
=以人为本
Q:这里的“人”指的是 谁?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 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欤)?”
仁者爱人
仁,亲也,从人,从二
——《说文解 字》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郑玄注
孟子曰:“仁也者,人 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
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
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
根核。
——钱穆
“仁者爱人”出自: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问知。子曰: “知人。”
仁
是人与人之 间的最佳关 系,上下相 亲,左右和 睦,是每个 人根植于内 心的爱与善。
樊迟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
要人物,继承孔子兴 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
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 遇。唐赠“樊伯”,宋封“益 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 历史上具有进步 意义。
子贡曰:“如有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仁 VS 圣
区别: 仁——推己及人,
侧重主观愿望。 圣——博施济众,
侧重行为效果。
孔子强调“仁”,仁就是讲孝悌,爱民众。
儒学=仁学 仁=爱人 爱人=孝+悌+爱众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Q:人与马,孰贵孰贱?
易中天
仁=把人当人
=以人为本
Q:这里的“人”指的是 谁?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 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欤)?”
仁者爱人
仁,亲也,从人,从二
——《说文解 字》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郑玄注
孟子曰:“仁也者,人 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一切人事可久可大者,皆
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
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
根核。
——钱穆
“仁者爱人”出自: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问知。子曰: “知人。”
仁
是人与人之 间的最佳关 系,上下相 亲,左右和 睦,是每个 人根植于内 心的爱与善。
樊迟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
要人物,继承孔子兴 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
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 遇。唐赠“樊伯”,宋封“益 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 历史上具有进步 意义。
高二语文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课件) ppt
“谨”,是寡言。 “泛爱众而亲仁”,“众”指民,“仁”读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是动词,这里 指行事为人,它是践行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 “行”是相对于“学”。道德好了,还有余力, 干什么?孔子说,“学文”。“文”是什么?是 文化,特别是与礼乐有关的人文学术,古人也叫 “文学”。道德是质,礼乐是文。文、质是相辅 而行。孔门读书,是学礼乐。礼乐是文化,不是 公文档案,不是程文墨卷,更不是风花雪月、娱 情写物的诗文。古人不像后人,靠文章名世,靠 文章传世,看重写下来的东西。孔子强调,提高 道德修养之后,还要提高文化修养。第一,别当 坏蛋。第二,别当笨蛋。即先当好人,再当知书 达理的人。
2、“仁”的普遍性。
在孔子看来,人不仅都有亲亲之情,都爱自己的 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 外推开。孔子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则 信,泛爱众,而亲仁。”(1.6) “仁”的精神 是“爱人”。离开了“爱人”,人就不成其为人, 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体 来说,“爱人”是人人都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17)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 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 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15.42)
5.26
盍:副词,用于诘问,“何不、为什么不”
敝: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使 ……破
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处 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使……安逸 信:名词活用为动词 信任 怀:名词活用为动词 关心
7.9
食于有丧者之侧15Βιβλιοθήκη 42状语后置 于有丧者之侧食
与师言之道与 通“欤” 吗 道:规矩
固相师之道也 判断句 9.10 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作:起立、起身 趋:快步走 年轻的人 相:协助、辅助
仁者爱人复习PPT课件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等级的、无差别的普遍之爱。虽 然在阶级社会难以实现,但墨子的思想却是崇高的,是值得肯定和 人类追求的。
高考题型专练
一、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2分)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何陋之有 “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前一“之”为提宾标 志,后一之为“到、往”
是、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
(11)曾是以为孝乎? “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给父老酒食)”。 (12)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 (13)仁以为己任。 “仁以”即“以仁”。
学说,主张 通“导”,训导 通“导”,治理 规矩 道路 道义,道德 方法 道理,学识 取道
其
• 尧舜其犹病诸!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有事,弟子服其劳 • 君子于其所不知 • 陈恒弑其君
“仁”的最高境界:博施济众 实践“仁”的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仁”的内涵: “仁”是儒家所倡导的包括孝悌、忠恕、敬人、 爱人等思想在内的内涵丰富的道德观念。
探讨二、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①,管仲 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 孰不知礼?”(《论语)
高考题型专练
一、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2分)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何陋之有 “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前一“之”为提宾标 志,后一之为“到、往”
是、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
(11)曾是以为孝乎? “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给父老酒食)”。 (12)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 (13)仁以为己任。 “仁以”即“以仁”。
学说,主张 通“导”,训导 通“导”,治理 规矩 道路 道义,道德 方法 道理,学识 取道
其
• 尧舜其犹病诸!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有事,弟子服其劳 • 君子于其所不知 • 陈恒弑其君
“仁”的最高境界:博施济众 实践“仁”的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仁”的内涵: “仁”是儒家所倡导的包括孝悌、忠恕、敬人、 爱人等思想在内的内涵丰富的道德观念。
探讨二、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①,管仲 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 孰不知礼?”(《论语)
第二章 仁者爱人PPT课件
:
其它的 是否还有
传承脉络?
二、儒经的传承
• 2、儒经的传承脉络(到西汉)
思考 我们看书上所言的传承脉络?并请
: 是否还有其它的传承脉络?
难道孔子 每一经只 传给一个 学生吗?
二、儒经的传承
• 2、儒经的传承脉络(到西汉)
思考 我们看书上所言的传承脉络?并请
:
是否还有其它的传承脉络?
显然,孔子是传给每一名学生,教材上 所列的传承脉络只是西汉时得到官方认可 的儒学传承。
第二节
古文:先秦文字
两汉经学
古文经:孔子老宅夹墙中发现,也有的 是从民间搜集,被发现时由大篆写成。
是景帝晚期、武帝初期发现的古本。
古文
金 文
• 古文经:景帝晚期、武帝初期发现的古本。
古文经主体:孔子老宅夹墙中发现。 另有:河间王刘德门客整理的《毛诗》、《周官》等; 刘歆整理的《左氏春秋》等。
均为古本,用先秦的籀文(大篆)写成。
2、仁 是什么?
仁是(
) 仁还是什么?请思考 并试着填一填,不限数量。
第三节 儒学的价值 一、儒学的核心精神
2、仁 是什么?
儒家的仁表现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节 儒学的价值 一、儒学的核心精神
3、仁 是指人和人之间而言 儒家的
神 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人文阶段(与 拉开巨大的距离)
(当时得到认可的传承)
《礼》:五经中的《礼》是指
《礼记》是对古代典籍中各种有关礼的文章做的摘抄, 类似于读书笔记
因为是笔记,故《礼记》内容非常庞杂和混乱,有些内容 和礼没什么关系的,也被记了进去。
二、儒经的传承
• 3、汉初儒经的传承
(当时得到认可的传承)
仁者爱人PPT资料优秀版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
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 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 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 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 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可见,有了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 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什么呢? 5:老者安之
分析最后一节。
6:固相师之道也.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
人)
分析后七则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得仁?”(5.19)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分析前四则
❖ 读四则,思考: ❖ A重点字。 ❖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重点字
❖ 1:入则孝 ❖ 2:出则弟 ❖ 3:吾道一以贯之 ❖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5:何事于仁 ❖ 6:尧舜其犹病诸 ❖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8:能近取譬
经典仁者爱人.ppt
阅读前四则:
1、注意重点字词的 解释。 2、思考“仁”的思 想内涵包括哪一些?
2
【原文】
▪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 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 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
这说明,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
对社会的贡献。
16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 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 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 盾之处。
17
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 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 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 也”?
“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 “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 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 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 小结:孔子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自己也 是这么去实践的。
12
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 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 竭泽而渔”。
▪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 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 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
8
▪ (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注意重点字词的 解释。 2、思考“仁”的思 想内涵包括哪一些?
2
【原文】
▪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 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 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
这说明,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
对社会的贡献。
16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 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 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 盾之处。
17
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 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 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 也”?
“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 “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 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 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 小结:孔子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自己也 是这么去实践的。
12
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 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 竭泽而渔”。
▪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 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 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
8
▪ (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仁者爱人》课件
找出句中的本字. 悌
弟子入则孝,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吾亦欲无加诸人 愿无伐善, 愿无伐善,无施劳 能近取譬,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管仲非仁者与 管仲, 管仲,吾 之 也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的类型.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活用的类型.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见齐衰者,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老者安之 子钓而不纲,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霸天下
问题探讨
探讨1: 探讨 : 你是如何看待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之于人" 你是如何看待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之于人" 的观点的? 的观点的? 字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 (写50-100字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 字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3.22) )
《论语》选读 论语》
教学目标
会考: 会考: 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正确翻译句子. 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正确翻译句子. 把握词类活用,通假,古今意义等文言现象. 把握词类活用,通假,古今意义等文言现象. 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 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 背诵重点章节. 背诵重点章节. 掌握一些成语. 掌握一些成语. 高考: 高考: 背诵重点章节. 背诵重点章节. 解读文化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 解读文化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
仁者爱人【优质PPT】
仁者爱人便是一个人真心 爱天下之人!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 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 厚仁慈。 “仁”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 轻人得到关爱。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大行不顾细谨)
人物形象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 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用 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的含 义。
本课的具体内容
1·6 仁的根本 4·15 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 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 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 法 5·26 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 实践 “仁”的具体表现。
zxxkz.x.x.k
从人,从二。“二”,上为天, 下为地;天地之间,包容万物。
仁,是一种情怀、一种悲天 悯人的情怀
组卷网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 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 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
关于忠恕之道——待人的基本原则
忠
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 而达人
对人时自己 要尽心竭力
自守之德
用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待人要做到 待人之德 仁爱宽厚
心
例举你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中能体现 忠与恕的行为。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优秀PPT课件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3.“仁”与“圣”的关系与区别(6.30) (1)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兄长(同家族、宗族、氏族的同辈而年长者)
2.儒墨的仁爱观 (1)仁者爱人:仁者不爱马、鱼、鸟吗?像爱人一样爱它们 吗?——差别: ①人(爱民,仁民);②马、鱼、鸟(节用爱物,取物有节;取 之有时,用之有节) (2)泛爱众而亲仁——等级、差别:
博爱众人,亲近仁人,不亲近不仁之人。
3.亲亲尊尊—— 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
“天下大同,一家一人”(上层士大夫嫉俗避世),乌托邦社会。 (4)“仁”——
主要是指一种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修己以安人) (6)仁之方:实践仁的方法——
推己及人(“能近取譬”)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三、仁爱观的实例(10.17)(7.9)(15.42)(9.10)(7.27) 1.儒墨仁爱观的区别(10.17) (1)孔儒与唐儒的区别:标点位置的争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 马。”——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3.“仁”与“圣”的关系与区别(6.30) (1)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兄长(同家族、宗族、氏族的同辈而年长者)
2.儒墨的仁爱观 (1)仁者爱人:仁者不爱马、鱼、鸟吗?像爱人一样爱它们 吗?——差别: ①人(爱民,仁民);②马、鱼、鸟(节用爱物,取物有节;取 之有时,用之有节) (2)泛爱众而亲仁——等级、差别:
博爱众人,亲近仁人,不亲近不仁之人。
3.亲亲尊尊—— 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
“天下大同,一家一人”(上层士大夫嫉俗避世),乌托邦社会。 (4)“仁”——
主要是指一种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修己以安人) (6)仁之方:实践仁的方法——
推己及人(“能近取譬”)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浙江高考《 论语》 复习之 《仁者 爱人》 高频考 点与配 套试题 》课件 (PPT)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三、仁爱观的实例(10.17)(7.9)(15.42)(9.10)(7.27) 1.儒墨仁爱观的区别(10.17) (1)孔儒与唐儒的区别:标点位置的争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 马。”——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练习ppt 语文版精品课件
使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 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 兵,事危矣。” 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
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 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 此无异使羊将狼也。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 ‘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 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 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 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 强。’”于是泽立夜见吕后,使为上泣言,如四人 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机)”;后“因”,顺接连词“于是、就”。
22.A项中“以为”在句中作“认为”讲,与今义相同。若作“以
(之)为”,这个代词“之”字在文中没着落,更不可能代“年 老”。
23.D②③⑤是留侯为建成侯吕泽和为高祖筹画计策时所说 ,均为“正面表现”。①是有人给吕后献计说的话;④是四老说 建成侯吕泽的话;⑥是高祖嘱托留侯的话。 24.C项中说“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不合文意。高 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的原因,是商山四皓认为高祖待人傲慢、轻 侮,文中并未表现出高祖真有这样的言行。
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
项是(
)
A.盍各言尔志
B.人心叵测
C.尧舜其犹病 诸
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的一项是(
)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 也
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 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 兵,事危矣。” 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
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 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 此无异使羊将狼也。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 ‘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 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 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 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 强。’”于是泽立夜见吕后,使为上泣言,如四人 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机)”;后“因”,顺接连词“于是、就”。
22.A项中“以为”在句中作“认为”讲,与今义相同。若作“以
(之)为”,这个代词“之”字在文中没着落,更不可能代“年 老”。
23.D②③⑤是留侯为建成侯吕泽和为高祖筹画计策时所说 ,均为“正面表现”。①是有人给吕后献计说的话;④是四老说 建成侯吕泽的话;⑥是高祖嘱托留侯的话。 24.C项中说“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不合文意。高 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的原因,是商山四皓认为高祖待人傲慢、轻 侮,文中并未表现出高祖真有这样的言行。
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
项是(
)
A.盍各言尔志
B.人心叵测
C.尧舜其犹病 诸
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的一项是(
)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 也
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 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