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

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1)那句话是描写菊花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菊花?(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5.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的第一课时,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二、课堂讲解a.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b.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a.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如:母亲为作者夹菜、母亲陪作者散步等。

b.作者表达情感的特点:真挚、深沉、细腻。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秋天的怀念”:这里的“秋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母亲离去的日子。

b.“我懂得了什么”:作者在母亲离去后,逐渐明白了母亲的爱和付出。

4.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提问: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感染力?b.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三、课堂活动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b.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2.布置作业:a.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b.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分析课文情感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深入感悟。

3.在课堂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附录:《秋天的怀念》原文(节选)母亲啊,你让我怎么感谢你呢?你给予了我生命,又用你的爱滋养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经历,掌握“瘫痪、捶打、憔悴、侍弄”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3.通过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母亲的形象。

4.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重点词语检测1、指名读词语(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正音。

2、指名听写重点词语,规范字形。

3、根据意思猜词语,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二、内容梳理,感知“母爱”的具体表现。

1、那个秋天,“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变故?这场变故让“我”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小结:双腿瘫痪;暴怒无常2、面对“我”的暴怒和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学习过程:找出相关的句子,批注对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母爱的具体体现。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母爱是“理解”。

学生展示所找到和批注的句子,并交流对于母爱的理解。

三、重点问题解读1、作者多次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学习过程:学生从文中标注,展示交流。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2、课文中反复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3、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老师小结:悔恨、悲痛、怀念四、主旨探究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要点:见目标3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

(5min)2、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在读了那么多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伟大、无私、坚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5min 讨论10min)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承受的痛苦,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害怕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时“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给儿子鼓励,让他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后来回想,则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来了,挡在窗前害怕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注意力。

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5)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絮絮叨叨地说着” 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高兴。

(6)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担心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体贴细微。

3、母亲早已离世,空留我遗恨。

而如今的我,还想寻死吗?(8min)明确:如今的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看菊花”“黄色……白色……紫红色……”,排比句式写出菊花的美以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增进对母爱的敏感与回馈,激发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是第二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代表课文。本文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内敛,情感真挚细腻,学习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感悟亲情的美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7段。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对母亲的漠视、对母亲的愧疚?你是否读懂了那细微处的母爱?
同学们,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杯热好的牛奶,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关怀。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我与地坛》,感受他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理解,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理解与感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品读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秋天对于农人来说无疑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起走近史铁生生命的秋天。
教师提问:
1、文中关于母亲的细节描写哪些让你深受感动?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2课时)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2课时)教案

课题2秋天的怀念课时 2 课型讲授修订与补充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走进秋天——读出味道;走出怀念——读出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深母爱,受到熏陶感染。

联系生活,学会感恩和爱。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

教学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学方法老师引导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第一次第二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不,我不去!”“什么时候?”母亲的表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喜出望外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悟,理解母亲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仔细分析人物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正如米尔所说的那样,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童年的天空,因为有了母亲的爱,所以才如此多姿多彩;童年的岁月,因为有了母亲的爱,所以才如此令人难忘。

而对于著名作家史铁生来说,母亲的爱又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秋天,深情怀念母亲那如山一般深沉厚重的爱,用心品味母爱留下的如菊花般的淡淡清香。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细读课文,体会母亲无私的关爱。

师:1972年,年仅21岁的史铁生不幸双腿瘫痪,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怎样?(板书:暴怒无常)。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暴怒无常的句子。

在这些句子中哪几个动词更能表现出他的暴怒无常。

他在砸、摔、捶时的心情怎样?他砸、摔、捶碎的是什么?(砸碎的是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摔下的是一颗破碎的心)我活着有什么劲说明什么?师: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悄悄的走……偷偷地……悄悄地进来……)这几个词说明什么?(母亲默默承受儿子的暴怒无常的脾气,她知道儿子的痛苦,不去再伤害他,他理解儿子需要发泄,所以躲出去,又担心儿子,所以又回来,体现了母亲的爱细心、耐心。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母亲的爱有多小心翼翼。

)(板书:躲)师:在我绝望时,母亲看到我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她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重点理解扑、抓、忍,从这些词中看出母亲怎样的苦)(板书:扑抓忍)过渡语:就在母亲默默承受儿子的粗暴时,她自身的状况又怎样呢?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她病得那样重为什么没告诉儿子?说明母亲是怎样的母亲?师:母亲自身有重病她很苦,儿子瘫痪,她心里面也苦,在忍受身心折磨时,没有指责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这种爱还体现在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那天……飘落”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挡,挡住的是什么?(儿子郁闷烦躁的心情)(板书:挡)师:当儿子答应她去看菊花时,她的表情怎样?为什么?说明儿子有了怎样的变化?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母爱?(对于跑、跳……敏感)为什么母亲那样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会勾起儿子的痛苦)母亲的爱好细心。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时新人教版教案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文。

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后要求背诵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 再细细读读课文,看
血……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
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 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
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
重点
重点是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悟母爱;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难点在于花与母爱的关系;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
朗读、合作、扩写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7
word
在“秋天”的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故事中,理解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
再细细品味母爱: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 读下面的话,比较用
准备。’”
上“悄悄”和去掉“悄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悄”有什么不一样,
(5)再看看这句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选择一处谈谈:
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
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
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
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
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回答落脚
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源自”。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

5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5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承接上节课,以深情导入,渲染课堂。
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并提出朗读要求〕: 不同的句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和感情。
〔1〕文中这是母亲第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菊花?那第一次儿子是什么反响?,而这一次,儿子什么反响?母亲呢?从哪些地方可以表达出来?
〔2〕“那天,我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和寓情于景的方法。
2、领悟文章比照的写作手法。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比照的写作手法。
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过程
目标和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设计〕
回忆旧知
通过描写母爱的诗句来导入新课。
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什么?
央求:可怜巴巴地有求于别人时的样子!
母亲为什么要一再地央求我来看菊花?
〔3〕母亲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中?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跑、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处出现了“悄悄地〞这个词,我们把它找出来。
回归课题,探讨爱母的思念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课文中还有两次提到母亲出去了,比照一下,这一次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
母亲就这样离去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引读〕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引导学生将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教学课时:2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检查导入二、朗读第一自然段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抓住砸”、“摔”等动词。

痛苦和绝望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悄悄”、“躲”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担心儿子想不开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三、朗读第二自然段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四、朗读第五自然段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编号:10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金青梅授课时间9.19课题《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

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五、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指导法、点拨法、资料助读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自己勾画的饱含母爱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读出感情。

2、学生分组朗读,推荐读的好的在全班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

老师相机指导。

指导全班朗读。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方案23回顾导课强化目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探究文本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分钟1分钟6分钟9分钟8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明确(一)用心地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并能说明理由。

(二)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

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47分钟2分钟11分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
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2.感悟母子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会感恩与爱。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

2.品味生动的描写语言,理解深厚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1.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

2.体会“我”与母亲当时的心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史铁生生平。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让大家回家了解了下史铁生,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跟我们介绍一下。

(出示课件--史铁生资料)
2.出示PPT(《我与地坛》片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3.出示文章。

环节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播放课文音频,边听边思考:
(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方法导航:人+(时间+地点)+事件
本文讲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我”,并鼓励我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①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一段第二句“望着望着天边北归的雁阵”和第三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的飘落”和“北海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第七段“又是秋天”)
②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线索:看花
“我”不同意母亲带“我”去看花--“我”答应同母亲
去看花--妹妹推“我”去看花
小结:“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事件中心,是母爱的集中
表现,是“我”新生的象征。

环节三: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过渡语:一起去看花,多么平常的小事啊!伟大的母爱
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
有感情的读给同桌听,再说说该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
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动作、神态、语言)
“悄悄躲出去”,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母
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让我读懂了母爱就
是理解、宽容、牵挂、关切、小心翼翼!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对比)点拨:“娘俩”指的是谁?--母亲和“我”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儿了,
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
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
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3.你怎样理解“我”的表现?
21岁,风华正茂、生龙活虎,突然瘫痪了双腿,命运太突然、太残酷,换成谁都会一下子承受不了。

4.那母亲呢?她正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谁能告诉我,
在文章中找找!
①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
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插叙)
②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见的症状,往往发病较快、
危险度及病死率也极高。


a.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当一个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
亡更近的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是生
龙活虎般的只有21岁的儿子瘫痪了双腿,娘要是没了,儿
子可怎么活?作为母亲,还有比这更揪心的痛吗?
b.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有没有选择发泄、怨恨、逃避、甚至放弃?没有!(与儿子的自暴自弃形成对比)她是怎么
做的?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非常迅速,说明母亲早在一旁观察我的举动;“忍住哭声”儿子的
自暴自弃使母亲痛不欲生,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
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贴心。

(母亲的爱好
坚定!)
环节四:带入情感,主题升华
此时此刻,老师深信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声,
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哪个同
学愿意把第一段最后这句让人听了揪心的话“忍住哭声”读
给大家听?(指导读)
【课堂小结】
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

【课后作业】
1.阅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标画出剩下描写母亲的句子。

2.运用神态或者动作描写,描写你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