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耕作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梨树县推广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8020”宽行平作技术

梨树县推广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8020”宽行平作技术
陌 适 技 } ̄推N 用 术 J 术广 一 I S H G 技
梨树 县 推广 新型保 护性耕作 技术
“ O " 8 O 宽行平作技术 2
梨树 县农 机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赵云蛟 王 艳 明
梨 树县 是 农业 大 县 .是 国家 商 品粮 生产 基地 之

7 %。取得 了 良好 的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 益 。
室 安装 1 ~ 5盏 。使用 中一 斤硫磺 粉可 用 十几天 , 31 既
节 省资 金 又避 免药 物在 果 实上 残 留 。硫 磺 熏蒸 器 主 要 用 于温 室蔬 菜花 卉 的病 虫 害防 治 ,可 熏硫 磺 等 药 剂 , 白粉虱 、 对 黑斑 病 、 霉病 等 真菌 性病 害 及蚜 虫 、 灰 白粉 虱 、 马 、 叶虫 、 蜘蛛 等 害 虫 均 有 很 好 的 防 蓟 潜 红 治效 果 。具 有使 用方便 、 安全 可靠 、 操作 简单 、 病虫 防
干旱频 频 出现 , 重影 响了农业 生产 和玉米 产量 的提 严
的。 该种植 方式 是将 传统 的 6 米均 匀垄作 改 为 8 0厘 0
厘米 , 行距 2 0厘 米株距 平作 的耕作 方式 。

高 。2 0 0 5年以来 , 树县农机技 术推广 总站在大 量引 梨 进 试验 和示 范保护 性耕作 多种种 植模 式 的基 础上 . 不 断实践 。 复探索 , 照 当地农艺 生产 要求 . 反 按 创造性 地 提 出了“0 0 宽行 平作保 护性 耕作种植 模式 。 82” 该种 植 模 式经过 了专 家论证 , 通过 了农 民验证 。它 克服 了以 往 种植模 式 的弊端 。 技术更先 进 、 操作性 更强 、 经济效 益 更显著 。该 种植模 式更适 宜大 型机械 作业 , 能大 大 提 高工作 效率 和机具 利用率 , 实现 规模 化生 产和全 程 机械化作 业 ,极大地 促进 了保护性 耕作 技术 的推广 、

土地耕作技术

土地耕作技术

土地耕作技术土地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耕作技术的定义、种类、优势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耕作技术的定义土地耕作技术是指农民在农田中利用各种农具和机械对土壤进行处理、改良和管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生长环境,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翻耕技术:包括深耕、浅耕和刨耕等操作,旨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土壤肥力。

2. 施肥技术: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合理供给营养元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 耕作管理技术:包括间套作、轮作和深耕松土等措施,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效益。

4. 水分管理技术:包括灌溉、排水和保水等措施,确保作物正常的水分供应,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监测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土地耕作技术的优势1.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施肥、翻耕和耕作管理等技术手段,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促进作物生长:合理的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3. 减少病虫害发生: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作物的病害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提高生产效益:合理的土地耕作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四、土地耕作技术的应用1. 不同地区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耕作技术,如在干旱地区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区可采用土壤改良技术等。

2. 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中,根据其生长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耕作技术,如旱稻可采用干田直播技术,果树可采用轮作技术等。

作物粉垄耕作技术简介【模板】

作物粉垄耕作技术简介【模板】

作物粉垄耕作技术简介1粉垄耕作技术的由来粉垄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运用垂直旋耕机械旋耕整地,然后进行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因其做业土层松散,土层深厚而又自然悬浮呈垄状,故而称其为粉垄。

当前粉垄技术仅在我省的潢川、固始、温县、西华、滑县、商水等地进行小范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

2 粉垄耕作技术的特点①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具有深松活土、增“源”扩“库”的作用机械“粉垄”使旱地地实现了深耕深松、地下槽状储水、土壤疏松透气、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客土改土、少量新土上使杂草和病源相对减少。

②粉垄耕作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在其它田间管理、品种、施肥措施一致的条件下,粉垄耕作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水稻、马铃薯、玉米、花生等作物产量,当季增产幅度在20%左右;粉垄耕作种植怀山药、木薯的产量比传统耕作增产超过30%;与传统整地栽培相比较,粉垄栽培的花生、大豆、玉米、红薯等作物根系增加10-35%,增产幅度为8-25%;桑树鲜叶增产54.81%。

③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粉垄耕作能够改善水稻、甘蔗的品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该耕作方式打破了犁底层,可有效利用耕作层及耕层以下的土壤资源和水分资源,增加作物产量;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配套装置,实现整地、施肥、播种、覆土等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农业标准化。

④做业程序简化、方便实用粉垄耕作实现了犁翻耕、旋耕机旋耕的有机结合,粉垄做业1次,相当于翻耕、旋耕的2道做业工序,程序简单、实用方便,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田间做业示范与产量效果2011年9月河南潢川2013年9月河南温县2014年10月河南西华2015年10月河南商水2015年10月河南滑县商水基地粉垄小麦根系粉垄后效玉米立式旋耕机(专利产品) 商水基地滑县基地新一代立式旋耕机。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概述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传统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

增强耕作效率的新技术1. 精准化农业精准化农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等技术,通过精确掌握土壤肥力、气象状况以及作物需求等信息,实现种植管理的精准化。

这样可以合理配比施肥、湿度调节和病虫害防控等,从而提高耕作效率。

2. 可编程机器人应用于种植可编程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各种种植过程中繁琐而重复性的工作,如割草、除草、浇水等。

这样不仅节省劳动力成本,还能够提高种植的稳定性和产量。

保护环境的新方法1. 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精确施肥。

这样可以减少因肥料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养分利用率。

2. 化学农药替代品的应用传统农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风险。

现代农业通过研发生物农药、天敌引进、遗传改良等方法,力求减少或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新技术1. 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是将生鲜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在适宜温度下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运输和储存措施,可延长产品保鲜期和品质,并保证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食品。

2. 生态果蔬种植技术生态果蔬种植技术强调种植全程无农药、无化肥、无添加剂,注重自然生态循环。

这样既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结论现代农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运用精准化农业、可编程机器人、精确施肥技术、化学农药替代品等新技术与方法,我们能够提高耕作效率、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

这些科技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粉垄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模式

粉垄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
粉垄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模式
作者:
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1期
当前,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发明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粉垄耕作技术引发了多方关注。

粉垄耕作技术是一种新的农业增产、生态改善技术。

该技术利用专用的粉垄深旋耕机,带动垂直螺旋钻头,对土地进行垂直旋削碎土的深耕深松,推动数千年来传统犁翻碎土的“浅层翻犁”,向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垂直深旋”新模式转变,促进了农耕技术创新的步步前行。

粉垄耕作技术于2015年取得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首创的自走式粉垄机械于2015年通过广西省级农业机械技术鉴定并获得证书,于2016年通过广西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并获得证书。

目前,粉垄耕作技术已在广西、内蒙古、陕西等21个省(区)20多种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灌溉用水量和人工成本投入量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显著。

今年8月,海南省首次将粉垄机纳入省级农机作业补贴。

广西也在积极推动粉垄耕作技术的进一步研发、示范及应用推广工作。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土壤耕作优化技术技术要点

土壤耕作优化技术技术要点

土壤耕作优化技术技术要点土壤耕作优化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土壤耕作优化技术要点:1.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式,主要通过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等方式来保护土壤结构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精细耕作:精细耕作是一种基于高精度农业理念的耕作方式,旨在通过精确的测量和管理,实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这种技术包括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种植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地施用肥料,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避免过度施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损害。

4.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中微生物、昆虫、植物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同时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健康。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在山区、丘陵等地形条件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这些措施包括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种植、草地保护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6.抗逆性耕作:抗逆性耕作是一种针对不良环境条件(如干旱、盐碱、低温等)的耕作方式,旨在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这种方法包括使用耐旱、耐盐碱的作物品种,采用深松耕作等措施来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7.智能化耕作:智能化耕作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

通过智能化耕作,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利用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精确灌溉等。

总之,土壤耕作优化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和趋势

农业机械化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和趋势

农业机械化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和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和趋势,以展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

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技术1. 机械化耕作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一个关键技术是机械化耕作技术。

传统的手工耕作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率、高产出的要求,而机械化耕作技术可以实现土地的快速整地和耕作。

例如,拖拉机、耕整机等农用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2. 灌溉技术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现代农业机械化在灌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利用,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大型灌溉机械设备的应用,也使得灌溉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3. 种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精准播种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要求,实现种子的定量和均匀播种,提高种植效果。

而喷雾灌溉技术则可以利用喷雾装置将农药、化肥等精确喷洒到植物的叶面上,提高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趋势1. 智能化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机械设备越来越智能化,能够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实时监测农田的气温、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并根据数据做出智能决策,自动调整机械设备的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农作物需求。

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化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2. 高效节能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另一个趋势是高效节能。

随着能源资源的有限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农业机械设备的能耗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未来,农业机械化将朝着更加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 信息化管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第三个趋势是信息化管理。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种植环境、农作物生长等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水稻种植新技术

水稻种植新技术

水稻种植新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稻种植也逐渐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水稻种植新技术。

一、水稻分蘖调控技术传统上,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多的分蘖,导致养分的分散和竞争,影响主蘖的生长。

而水稻分蘖调控技术可以通过适当控制植株生长发育阶段和施肥方式,调控分蘖数量和分蘖间距,最大限度地提高主蘖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群体光合能力,减少间蘖竞争消耗资源的现象,提高光合产物的分配,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穗数和单穗产量。

二、水稻智能化播种技术传统的水稻播种方式是人工撒播,劳动密集且效率较低。

而水稻智能化播种技术引入了现代化的播种机械,通过对土壤状态、种子数量和间距、播种深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实现精准的播种。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播种效率和均匀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播种质量。

三、水稻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成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关键。

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灌和施肥措施,将水和肥料的施用与水稻的需求相匹配,实现节水、减肥、增产的效果。

例如,通过精确的灌溉技术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的水肥供应,避免了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四、水稻种苗育秧技术水稻种苗育秧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后续水稻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种苗育秧方式往往存在株型不匀、移栽后适应性差等问题。

而近年来,热带水稻和插秧机等新型育秧技术的引入,使得水稻种苗育秧更加科学、高效。

新型育秧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高效育秧,提高育秧质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五、水稻无线智能监测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水稻种植也开始应用无线智能监测技术。

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水稻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垦植系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垦植系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垦植系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1、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2、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

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

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

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耕翻、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前身叫“免耕法”。

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作物秸秆、自然降水),减少资源浪费(水、肥),降低劳动能耗(少耕或免耕),培肥地力(秸秆还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生态效益的一项工程生物技术。

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1、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许水和保墒能力。

2、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3、防止土壤风蚀,阻止土粒移动,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4、费用低,用工少,效益高。

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机具1、免耕播种施肥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作物播种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土壤里,有些还是免耕的地表,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

主要机具有2BMFF-11(9)型免耕施肥播种机,配套动力37-40KW,生产率为5-8亩/小时。

2BMJF-2/2型灭茬覆盖免耕播种机,2BMXF-3/6型免耕覆盖施肥穴播机,配套动力11-14.7KW。

2、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这是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扬沙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覆盖作用和便于播种等田间作业的进行,对秸秆残茬及地表要进行粉碎等处理。

3、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虫害不严重,但必须随时检查,及时处理。

杂草用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发现问题后喷沙虫剂。

4、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疏松土壤,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对地面的压实,还是有松土的必要。

根据情况,可以两年松一次,松土也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对深松机具也有防堵的要求。

常用的深松机有ISQ-240型(配套动力上海-50,作业深度30-40cm,工作部件2组),ISQ-140型(配套动力上海-50,作业深度29.5-40cm,工作部件1组),ISQ-127型(配套动力11-14.7KW 小型拖拉机,作业深度24-27cm,工作部件1组)。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

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

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经测定: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2、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多指用旋耕机等灭茬机械将玉米根茬直接打碎还田。

根茬粉碎还田,便于整翻和播种,同时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相当于每亩增施优质农家肥1.3吨)。

据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大面积对比试验表明: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也适用于小麦地块。

实施此项技术后,小麦增产了382.5公斤/公倾,平均增产幅度达5.02%。

人工灭茬需几道作业工序,平均每亩用人工1.25个,按1个人工15元计算,约花20元钱;若用机械灭茬,每亩的费用是10元,可节约50%的费用。

3、机械深耕技术中小型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耕深只能达到15-20厘米,且多年使用小型拖拉机耕地,易形成犁底层。

因此,隔2-3年麦田必须进行1次深耕(耕深须大于25厘米)。

深耕能加大活土层,便于根系伸展,扩大作物吸收营养的范围,使紧实土层变松碎,土壤容量变小,孔隙度增大,促进土壤中好气微生物和活动,使空气、水分得到合理调节。

深耕还可以减少地面径流,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和抗旱保肥能力,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条件。

试验证明,机耕比畜。

耕可提高土壤含水量4%-6%,提高粮食单产7.8%-19.5%。

4、机械化肥深施技术机械化肥深施技术是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按照农艺要求,用机械将化肥强制施入地下作物易吸收部位的施肥方式。

机械深施化肥的方法有2种:(1)耕地时,在犁上安装犁底施肥机进行作业。

农业机械的耕作与整地技术

农业机械的耕作与整地技术

农业机械的耕作与整地技术引言: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的耕作与整地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阐述农业机械在耕作与整地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主要的耕作与整地技术。

一、农业机械的耕作技术1. 耕种机械化的意义农业耕种机械化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劳动效益。

传统的耕种方法往往依赖人力、畜力,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现代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大面积的土地耕作,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质量。

2. 水田耕作技术在水田耕作方面,水稻丰产的关键之一是合理的整地技术。

传统的水田整地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进行,费时费力且效果较差。

而农业机械可以通过使用深松机、水田耕整一体机等专业设备,对水田进行高效耕作和整地。

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实现土壤深层次的翻耕和平整,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水稻根系的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能力。

3. 干地耕作技术干地耕作技术对于非水稻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

农业机械在干地耕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拖拉机、播种机等设备进行作物的种植、翻耕、除草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还能够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二、农业机械的整地技术1. 土地平整技术土地的平整对种植作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的整地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平整机、压实机等设备,对土地进行平整和压实,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质地。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还能够减少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对于提高土地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的整地技术可以通过利用耕耘深度可调节的耕整机,进行土壤的深翻、翻耕、破碎等处理,从而改良土地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这有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和充分吸收营养,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结论:农业机械的耕作与整地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劳动力占用,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活品质。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几点意见



争取纳入重大推广技术、财政补贴范围 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地方标准 开展草害防治技术研究 科学组织机具选型、引进,合理选配、调配工作作业机具 加强机具质量跟踪检测 加强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的适应性研究
返回
结束语
新疆地区耕地减少、生态破坏和沙漠化扩大问题 突出,而保护性耕作既有较好的产量效益,又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适合于新疆地区旱地 农业持续发展的耕作体系,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 新疆地区较其它地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其技术与 机具已基本成熟,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我们应 该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方案,将这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予以推广。
水 蚀
水蚀导致耕地退化
风 蚀
风蚀导致耕地粗砺化
1 节肥
保护性耕作从三方面节肥:秸秆还田补充有机 质;减少土壤侵蚀与扰动减少营养物质流失;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物活动水平,提高肥 料利用率。

构造传递空气、水和 空气的通道
增加团粒结构Hale Waihona Puke 蚯蚓2 节水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旱地农业可以提高水份利用效率20%左右,相 当节水20%; 一年两熟灌溉地,可以减少一次灌水,节水 50m3,占灌水量的20-25%。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1 免耕播种技术 收获后不翻耕,在留茬地上直接用特制的免耕播种机 播种 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子出苗即 可, 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主要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4 土壤深松技术 不翻转土壤,不破坏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降 低土壤容重
由来及发展概况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是指近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出现的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作物品种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

1.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技术能够向作物中引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抗病虫害、抗逆性和提高产量等特征。

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可以切割和粘贴DNA 序列,使得科学家能够精确地编辑作物基因组,进而创造出具有理想特征的新品种。

3. 精准农业技术:利用遥感、无人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的精确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确调控灌溉和施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水肥浪费,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5. 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基因改良技术,研发出具有高产量和优质特性的新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 有机农业技术:通过避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肥料、有机种植和生物防治等环保农业技术,生产出无农残的有机农产品。

这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减少农药和肥料使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谈新型犁耕机械的技术特点

谈新型犁耕机械的技术特点

谈新型犁耕机械的技术特点新型犁耕机械是指采用先进科技和工艺制造的犁耕机械,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技术特点。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犁耕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型犁耕机械的技术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了解。

一、高效节能新型犁耕机械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其动力系统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具有高功率和低燃油消耗的特点。

传动系统则采用多级变速箱和智能控制技术,使得犁耕机械在作业时能够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进行智能调节,节省能源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

新型犁耕机械还广泛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减轻了整机的自重,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经济性。

二、精准耕作新型犁耕机械具有精准耕作的特点。

它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犁深、犁角、行进速度等参数的精准控制,保证了土壤的良好翻耕效果。

新型犁耕机械还配备了精准悬挂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在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下的精准作业,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新型犁耕机械还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一键启动、一键停止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三、多功能性新型犁耕机械具有多功能性的特点。

它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犁耕作业,还可以进行地表整平、种土埋藏、施肥等多种农业作业,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新型犁耕机械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地形,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四、环保节地新型犁耕机械具有环保节地的特点。

它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抗腐蚀性,能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了机具的报废和更新频率,降低了资源浪费。

新型犁耕机械在作业时也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及相关要求

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及相关要求

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及相关要求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耕作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变。

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本文就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及相关要求进行阐述。

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土地的栽种、修整、翻晒和耕作等操作,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效果。

通俗点说,农业机械化中耕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农业机械完成耕作操作,大大减轻人力劳动,提高耕作效率,从而达到增加生产效益的目的。

1.机械耕作作业前的工作机械化耕作前,应注意对土地进行整地、松土、平整、去草等基本工作,以确保耕作后土地表面平整,松软适宜,加速作物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2.机械耕作的适宜条件为确保农机作业顺利,较好地完成各项技术指标,应确保以下条件:(1)耕作地块应平整、无大石块、树木等障碍物;(2)耕地土壤应呈疏松、软鬆、湿润状态,避免干硬、结块的耕作条件;(3)杂草应清除干净,避免影响农机作业。

3.机械化耕作的机器要求(1)机器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作物、地形和天气条件;(2)机器应具有一定的生产率,确保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3)机器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脏、粘、石等各种恶劣环境;(4)机器应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人员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

4.机械化耕作的保养与维护(1)对机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有助于保障机器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2.改进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生态建设农机作业过程中,能够对土地进行整直、松鬆等改良,减少了人工间隔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土地的肥力,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

3.促进了大规模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农机作业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耕作技术
农业耕作技术是指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相关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耕种技术。

现代农业广泛采用机械化耕作,如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科学施肥、改良种植方式、优化作物品种等也是耕种技术的重要方面。

其次是灌溉技术。

灌溉是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现代农业采用的灌溉技术包括雨水集中利用、井灌、河流引水、滴灌等。

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第三是病虫害防治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作物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是收割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收割机的使用已经取代了人工收割的方式,提高了收割效率和质量。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收割机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应用这些技术也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

- 1 -。

有机农业新技术

有机农业新技术

有机农业新技术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不仅能够保护土壤和水源,还能够提供更健康的农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机农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机农业新技术,并探讨它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营养液代替传统土壤,让植物在人工环境中生长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问题,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无土栽培还可以利用垂直种植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减少农业用水量。

二、生物质肥料生物质肥料是一种以有机废物为基础,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得到的肥料产品。

相比传统的化学肥料,生物质肥料更加环保,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此外,生物质肥料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方法。

通过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农民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提供植物所需的最佳生长条件。

此外,智能农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和作物。

四、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生物对害虫和病原体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比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更加环保和安全,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通过引入天敌和天然杀虫剂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农田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生物防治技术还能够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有机农业的推动下,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无土栽培技术、生物质肥料、智能农业还是生物防治技术,它们的出现都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政策和市场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耕免耕技术对少耕免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之与传统性耕作方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少耕免耕技术中的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地技术进行了着重说明,对耕作方式不能保持一言堂,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

关键词:少耕免耕;传统性耕作;深松;翻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支持,而农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

在很多年以前,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找出了传统耕作方式,并一用几十年,今天我们战胜了大自然并同时破坏了大自然。

在这新的形式下又要重新考虑这个课题,我们找到了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即少耕免耕技术。

近几年在我们垦区也陆续应用了少耕免耕技术。

如:最近几年出现的暗垅密植,大垅多行等等多种多样的少耕免耕技术应用。

但很多人认为少耕免耕只是一种密播方式,就是只播种不趟地。

这是错误的,下面就少耕免耕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1 什么是少耕免耕技术少耕免耕技术又称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主要内容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秆粉碎,残茬覆盖,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播种质量。

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传统耕作是指:以翻、耙、平为主的耕作。

在这种耕作制度下,播种前要用铧式犁把残茬及杂草翻入地下,然后耙、耢使地表疏松、细碎、平整。

这种耕作不仅能耗高,最主要的是会造成过度耕作,耕地“裸露休闲”,水土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

由于保护性耕作使一定比例(不低于30%)的残茬覆盖于地表,覆盖层起到减少水分蒸发、减缓地表水流速和蓄水的作用:不翻地,土壤中的毛细管保持畅通,团粒结构保持完整,土壤持水和蓄水能力大为增强。

在降水量相等的条件下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越冬后,土壤含水量比对照田高17.4%。

2 少耕免耕技术的四个关键环节2.1少耕免耕播种技术少耕免耕播种技术在国外已推广多年,在我们垦区也不是一个新兴话题。

在密播技术上有的采用气吸式密播播种机,也有的地区采用大型三联麦播播种机改装而成。

气吸式播种机播量精确,但机体太重,要求大马力机车(100马力以上)。

三联改装播种机简便易用,但播量不精确。

建议使用气吸式密播播种机。

有航化作业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30公分垅距,没有航化作业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45公分双苗带。

也可采用大垅多行等进行密植播种。

2.2秸秆覆盖处理技术秸秆覆盖技术,包括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机械化整秆还田覆盖技术,机械化浅旋秸秆覆盖技术。

其实质是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秸秆或收获小麦(豆类)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作业,粉碎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或者整秆覆盖于地表,使之腐烂自然分解,达到减少水蚀、沙化、蓄水保土、抗旱、加肥地力的目的。

据资料介绍,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因还田年数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

为了探讨秸秆覆盖技术的科学性,我们以小麦为例,选择了3块不同产量水平的近400亩作为试验田,并设立了相应的观察点,进行多点不重复试验。

得出的结论是高麦茬还田的增产机理在于明显增加了亩穗数。

其增产幅度在11%~15%之间。

2.3深松技术深松技术就是用深松机具作业,打破犁底层,在耕层中创造一个纵向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提高土壤入渗率,一方面有利于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下扎,另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

深松时只作业下层土壤,不翻土,保持上、下土层不乱。

土壤经深松以后,其表层则采用旋耕播种或其他少耕法播种。

深松不需要每年都进行,一般每隔2~3年深松一次。

深松的深度视犁底层(拖拉机耕翻地的犁底层,一般位于25~30厘米深处,厚度约15厘米)深度而定,约30~40厘米。

资料表明翻地形成的犁底层,径流量、冲刷量分别是打破犁底层的1.94倍和1.79倍。

打破犁底层对控制水土流失、实现旱作增产至关重要。

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晋东南地区农牧局和晋东南地区科委等单位试验,深松35~40厘米,比一般耕翻深14~20厘米,耕层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2%~9.8%。

室内模拟试验,耕翻14~16厘米后再深松和耕翻,在20~40厘米土层,渗吸速度增大近两倍,渗透系数提高5~6倍。

据专家测定,深松处理耕层的作物根量比耕翻增加11%~39.1%,20~40厘米底层根量增加22%~47.4%。

2.4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少耕免耕技术应该采用杂草及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

保护性农业专家TheodorFriedrich说:“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一样,保护性农业加强生物过程,并将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从作物及病虫害治理扩大到整个土地治理。

不利用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群。

”在从传统农业向保护性农业过渡期间,因生物平衡改变,某些土壤引起的有害生物或病原菌可能造成新的问题。

但是一旦保护性农业的环境稳定下来,就会形成新的生物平衡。

3 实施少耕免耕技术效果根据农业部研究中心的试验测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六个方面的效果:(1)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2)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16%;(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4)提高粮食产量13%~16%;(5)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3道,或实行复式作业,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6)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六条说明实施少耕免耕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农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互作机制(一)农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互作关系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地上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并输送到地下部,为地下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

作物地下部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除供给自身生长需求外,主要为作物地上部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分泌物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氮源,从而改变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土壤微生物的改变影响着土壤养分的释放和循环、土壤酶活性等,进而又影响着作物的生长。

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

(二)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农业耕作技术,是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对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及生物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壤体系的破坏为原则,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开沟播种和直接播种等措施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以较低的能量和物质投入维持相对高产,是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农业形式。

其有10大优点:减少劳力投入,节省时间;节省能源;减少机械磨损;改善土壤耕作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源质量;增加野生动植物数量;改善空气质量。

在我国,2002年农业部正式将保护性耕作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三)保护性耕作的作用机理保护性耕作通过非生物和生物作用改良土壤,来满足作物对水、热、气、肥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改良土壤耕层结构、土壤水分和热状况等,从而改良水、热、气、肥在土壤中的移动交换,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

如其可改善土壤穿透力,尤其是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或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减少大、中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维持毛管孔隙度相对稳定。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水分入渗,减少由于频繁耕作造成的水分大量散失,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二、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

保护性耕作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使来自施肥和地表有机物分解、不易移动的养分(如P、K)在表层富集,减少硝态氮的淋溶,从而改良耕层养分状况,提高耕层供肥性能。

三、提高耕层酶活性、微生物量及活性,从而加速土壤养分释放和循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

二、保护性耕作农田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一、地面残茬及秸秆覆盖层减少了地表径流,使土壤可接纳更多降水;二、保护耕作下土壤具有良好的孔隙状况,使其导水率提高,增加水分入渗;三、减少因土壤翻耕造成的水分大量散失;四、地表覆盖物还能削弱阳光对土壤的照射、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一些研究还证明,保护耕作能提高水分有效性和利用率。

如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改善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越是在降水较少年份或干旱年份免耕秸秆覆盖的这种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从而增产也更明显。

(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保护性耕作体系中,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解的秸秆及配施的肥料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这样便会导致有机无机复合度、腐殖系数提高,有机质矿化率下降,因此其土壤养分变化也呈现出较特殊的规律。

首先,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促使土壤表层有机质累积,养分成层分布,这是保护性耕作(特别是免耕)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如山东农业大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少耕两年后,0~15cm耕层有机质高于翻耕。

连续免耕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0~5 cm土壤有机质平均高0.55个百分点。

国外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免耕土壤0~5cm土层有机碳是犁耕土壤的2倍,有机氮也有相似的增长趋势。

其次,保护性耕作体系中土壤耕层的水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钾的有效性几乎无差别,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则低于常规耕作。

此外,保护性耕作还能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淋失,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持土壤肥力。

(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病虫草害的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改变了田间环境,从而影响了农田病虫草害的发生。

常规耕作方式中,由于秋季翻耕和冬春晒垡,并把地上的秸秆残茬和杂草掩埋到耕层中,破坏了越冬病原孢子和越冬害虫的越冬寄主,改变了越冬病虫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消灭了相当一部分越冬病虫源,可有效的减轻病虫害发生。

保护性耕作由于实行了少免耕,留于地表的秸秆残茬给植物病原孢子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越冬寄主,也为一些植物害虫提供了越冬藏身处,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翻耕,保持了地下害虫稳定的生存条件,因此保护性耕作可能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高于常规耕作,同时,秸秆覆盖使土壤含水量和腐殖质增加,地下害虫危害率显著增加,而且有随免覆盖年限的推移而增大的趋势。

如玉米螟老熟幼虫在覆盖秸秆内安全越冬率高达93.8%,增加了病虫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